第十二章食品添加剂
第十二章 食品风味质量评价与安全控制
高至 320 μmol/kg 150 mg/kg 蛋白 10-50 mg/kg 蛋白 10-50 mg/kg 蛋白 26.6 mg/kg 蛋白 84.1 mg/kg 蛋白
检测指标
CML CML
CML CML CML CML CML CML CML CML CML CML CML
AGEs形成的主要途径及食物中最常见的AGEs的分子结构
AGEs的检测方法
荧光光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技术
食品中AGEs的暴露水平
几乎所有食品均含有羰基和氨基,所以食品加工 过程中均可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AGEs,如肉类、 饼干、牛乳等日常食品中均含有一定量的AGEs
减少二羰基化合物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捕集 MGO,保护蛋白质结构
二.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Acrylamide,AA)是一种有机小分子; 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癌性; 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所将其评定为2A类致癌物,即“人类可能致癌
物”。
AA的形成机制
还原糖与天冬酰胺通过美拉德反应形成丙烯酰胺途径
作用机制
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 保护蛋白质结构
清除自由基,捕获活性羰基物质 保护蛋白质结构和赖氨酸结合位点 螯合金属离子,捕获二羰基化合物,保护蛋白质结构 清除活性氧和二羰基化合物,保护蛋白质结构 清除 DPPH 自由基,捕获甲基乙二醛,保护蛋白质结构
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
减少二羰基化合物 清除超氧阴离子,抗氧化
UPLC-MS/MS UPLC-MS/MS UPLC-MS/MS UPLC-MS/MS
HPLC HPLC HPLC HPLC UPLC-MS/MS UPLC-MS/MS
谈“添”味美——走进食品添加剂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海洋大学
谈“添”味美——走进食品添加剂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上海海洋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我国食品工业从()年已经发展成为第一大产业参考答案:1995第一章测试FA是哪个机构的简称()参考答案: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2.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包括()参考答案:提高食品的保藏性、防止腐败变质;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便于食品加工3.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包括()参考答案:不应掩盖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前除去,有固定的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是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4.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参考答案: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食品添加剂的品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5.食品添加剂包装的著录事项应该包括()参考答案:食品添加剂名称;产地、厂名、生产日期;使用范围和使用量6.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后,最好能()参考答案:参与人体正常的物质代谢,能被正常解毒过程解毒后全部排出体外;不被消化道所吸收,全部排出体外;不能再人体内分解或与食品作用后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7.食品添加剂要求小包装,并在包装上注明()参考答案:质量标准与规格,并注有“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品名;生产厂名、批号和制造日期;使用范围和使用量8.哪些属于食品添加剂()参考答案:果胶;维生素;食用香精;柠檬酸钠9.在食品添加剂包装上可以不写生产日期参考答案:错10.不符合食品添加剂食用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食品添加剂,不得经营与使用。
参考答案:对11.食品添加剂可以用来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参考答案:错12.食品添加剂要经过充分的毒理学鉴定,证明在使用限量范围内对人体无害参考答案:对13.婴儿代乳食品不得使用色素、香精和糖精参考答案:对14.食品添加剂添加于食品中后能被分析检验出来参考答案:对15.为了掩盖食品本身的质量权限或食品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使用食品添加剂是较理想的方法。
食品添加剂基本知识
食品添加剂基本知识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加工、制作、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各种物质。
了解食品添加剂及其基本知识对于消费者选择健康食品有帮助。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1. 防腐剂:防止食品变质和腐败,如山梨酸、山梨醇酯等。
2. 色素:改变食品的颜色和色泽,如红曲色素、胭脂红等。
3. 甜味剂:增加食品的甜度,如蔗糖、蜂蜜等。
4. 酸味剂:增加食品的酸味,如柠檬酸、乳酸等。
5. 发酵剂:促进食品发酵,如酵母、面粉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定。
1. 添加剂是不能替代食品原料的,只能作为辅助。
2. 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范。
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批、注册和准入规定。
4.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根据食品标签上的添加剂明细,进行选择。
以上是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规范,选择健康食品。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名称 ADI(mg / kg甲酸 0—— 5
5
山梨酸 0—— 25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并制订了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分类有:
酸度调节剂、 抗结剂、 消泡剂、 抗氧化剂、漂白剂、 膨松剂、胶母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 乳化剂、 酶制剂、 增味剂、面粉处理剂、 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 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香料、 其它
2. 说明见223页。 ⑤盐酸萘乙二胺有致癌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二、硝酸盐的检测 (一) 镉柱法 1. 原理 样品经沉淀蛋白质、去除脂肪后,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通过镉柱,在pH9.6~9.7的氨缓冲液中,使其中的硝酸根还原为亚硝酸根,然后利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亚硝酸盐的总量,由总量减去还 原前亚硝酸盐含量即为由硝酸盐还原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再乘以换算系数,即得硝酸盐含量。 在镉柱中,镉定量地将 NO3-还原成NO 2- Cd十N03- CdO十N02-
(三)薄层色谱法 (四)其他方法简介 (P214) 纳氏试剂——奈氏试剂,测 NH4+ 二、介绍: 1. 阿斯巴甜(ASPARTAME) (蛋白糖)(合成) 学名: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 是天门冬氨酸 +苯丙氨酸组成的二肽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180—200倍。在体内不需要胰岛素参与代谢,直接水解成两种氨基酸为人体吸收。
一、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检测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为白色有丝光的鳞片或针状结晶,微溶于水, 使用不便,实际生产多用其钠盐。 苯甲酸钠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有机溶剂,与酸作用生成苯甲酸。 苯甲酸及其钠盐主要用于酸性食品的防腐,在pH 2.5—4其抑菌作用较强,当pH>5.5时,抑茵效果明显减弱。对霉菌和酵母菌效果甚差。
第十二章食品的营养强化
在1岁以上幼儿所吃的食物中,有广泛磷的来源,如膳食中钙和蛋 白质含量充足,所摄入的磷可满足要求。目前儿童食物中钙摄入 量偏低如谷类中加入3000mg/kg,可补充钙的不足。
钙的强化剂可有有机钙和无机钙,也可用骨粉、蛋壳粉进行强化, 我国使用的钙强化剂品种及含钙量如下:
钙强化剂品种及含钙量(%)
———————————————————————————————————
第十二章 食品的营养强化
第一节 食品营养强化概述
一、 食品的营养强化和食品强化剂 1、定义; 食品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
或者人工合成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营养强化就是在食品中添加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往
往是在日常食物食谱中缺少,或某些人群食谱中搭配不 合理,在食物中加以调整,以调整到合理营养的水平。 加入到食品的营养物质就是食品强化剂。食品强化剂必 须是营养物质,而不是在食品中乱加药物或其他化学物 质。 食品营养强化剂包括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维生素、矿 物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四类。 2、营养强化剂的要求:我国在1986年11月14日颁发 “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和“食品营养强化剂 使用卫生标准(试行)标准”中规定,经营食品营养剂 的工厂,需经主管部门批准,食品中加入食品强化剂必 须合乎卫生标准,使用食品强化剂的工艺要合理等。
玉米粉中加入40mg/kg,每天食用250g可获得 10mg,一般供给量是10mg(5~6岁及各种劳动 者)即能使机体达到饱和剂量。
(二)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VA)
我国各地营养调查结果说明,各类人群维生素A摄入 量普遍不足,天津城市居民达到标准量的59%,农 村26.8%,城市平均为42.9%,国际标准在食物 中加入1.0万~1.5万IU,在植物油、人造奶油、乳 制品,每天进食这些食品250g则可得到500IU达 到1~6岁供给量的25%~50%,可补充食品中维 生素A的不足,但食用量不宜过多,过多则维生素A 过剩而引起中毒。
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
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种类:按来源分:1、天然食品添加剂;2、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①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②一般化学合成品)按功能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2011):按其主要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23类。
营养强化剂: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
(属于添加剂)3、添加剂安全使用利弊权衡?以亚硝酸盐为例:利:①使肉类制品呈现鲜艳亮红色;②增进风味;③防腐作用,尤其是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明显的不可替代的抑制作用;④抗氧化作用。
弊:①本身有较大的毒性,可氧化血红蛋白中的Fe2+成Fe3+ ,而使其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其失去携氧和释氧功能;②亚硝酸盐还可以与仲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亚硝胺,此生成物对动物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权衡:①尽管亚硝酸盐毒性较大,但如果不用它来保鲜、护色,肉本身含的肉毒杆菌会很快繁殖,使食品变质,人吃后会食物中毒,其后果比使用亚硝酸钠带来的危害更严重。
②目前世界各国在严格控制其使用范围、使用量和残留量的前提下仍普遍许可使用。
但要在保证其工艺作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用量。
还可通过其它措施,如加Vc 等降低亚硝胺的生成。
4、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大家再看看书)目前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
①任何物质的毒性都有一个剂量-效应关系,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水平一般在0.01~0.1%。
②一方面已将危害人类健康的添加剂品种禁止使用,另一方面进行更严格的毒理学检验。
③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相对于其他与食品有关的安全问题相对较少。
5、面包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乳化剂、抗氧化剂、增稠剂、漂白剂、着色剂、甜味剂、膨松剂、酶制剂、香精香料、防腐剂。
6、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意义?①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②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④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第十二章 添加剂(二)--甜味剂及其测定
(3)非洲竹芋甜素 (Thaumation)
又名沙马丁,是从西非植物非洲竹芋的 果实中提取出来的甜味剂。 它具有增加风味、掩蔽异味、甜度高低 营养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 化妆yle公司已生产出这 种甜味剂,商品名为Tatalin。
(四)化学合成甜味剂
蜜饯中添加糖精钠的目的
掩蔽果胚中原有的酸味 收敛作用,是表面干燥 一般添加量450-1000mg/kg
5 糖精钠的测定方法
按我国目前卫生标准规定有酚磺酞比色 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 (1)酚磺酞比色法 样品经除去蛋白质、果胶、CO2、 酒精等,在酸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 分离糖精钠,然后与酚和硫酸在175℃作 用生成酚磺酞,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 成红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比色,定量。
2 复合甜味剂的优点
(1)协同增效,降低成本 由于甜味剂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甜度超 过两种甜味剂的总和而成倍的增加。 例如: 以自身甜度大、具有很好的甜味协同作用的果 糖为例,10℅的果糖和蔗糖的混合液 (F\S=60/40)比10℅的蔗糖水溶液的甜度高 30℅; 而ACK和其它甜味剂混合使用也有明显的增效作 用,
其甜度一般为蔗糖的350-400倍. 由于糖精没有营养价值,仅在棒冰等中 使用. 但对糖尿病患者,当用量不超过总重量 的0.15‰时使用糖精是比较适宜的。
(三)甜味剂—糖精钠的测定
1 人工合成甜味剂在食品卫生标准中
已规定了使用标准, 2 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糖精与糖精钠, 其学名为邻-磺酰苯甲酰亚胺,分式 为C7H5O3NS。
合并洗液, 无水硫酸钠过滤脱水 脂肪抽提器去乙醚 挥发 乙醚 加入2ml乙醇溶解
9 点样
10 展开
展开至 10cm 取出,挥发干燥,紫外灯下观察 定性:根据样品点与标准点比较值定性, 根据斑点的大小进行半定量测定
添加剂4代复习题1
容易出问题的添加剂主要是防腐剂、面粉处理剂、高倍甜味剂和部分合成色素。
1名词解释:食品添加剂 ADI MNL LD50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ADI依据人体体重,终生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的估计值,单位为每天每千克体重允许摄入的毫克数,用mg/kg表示。
MNL MNL也称最大耐受量、最大安全量或最大无效量,是指动物长期摄入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为“mg/kg”。
LD50 LD50也即动物的半数致死量,是指能使一群试验动物中毒死亡一半的投药剂量,以mg/kg表示2《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760-2007 分为哪23类①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甜味剂②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剂增味剂酶制剂被膜剂发泡剂保鲜剂香料③营养强化剂加工助剂其他添加剂3按功能分如何分类?①防止食品腐败变质:防腐剂、抗氧化剂②改善食品感官:着色剂、发色剂、漂白剂、食用香精、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③改变食品状态:膨松剂、乳化剂、增稠剂、凝固剂④提高食品营养:营养强化剂4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意义与作用①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提高食品的贮藏性、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②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③利于食品加工操作④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⑤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资源⑥有利于原料的综合利用5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什么基本要求?①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②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③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④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⑤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⑥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第二章1苯甲酸及其盐类一般在低pH范围内苯甲酸钠抑菌效果显著,最适宜的pH值为2.5~4.02苯甲酸加热到100℃时会升华。
2024年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
____年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第三条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质量、调整食物的性状、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延长保质期等目的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第四条食品添加剂管理的原则是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目录第五条食品添加剂分为色素、香精、酸味剂、防腐剂、发酵剂、增稠剂、漂白剂等多个类别。
第六条食品添加剂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并按照必要性、安全性、适用性等原则进行管理。
食品添加剂目录应当定期修订,及时新增、调整和删除相关食品添加剂。
第七条食品添加剂目录应当公开发布,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并使用。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销售第八条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应当依法注册并取得生产许可证。
第九条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规范要求,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第十条食品添加剂的销售企业应当依法注册并取得销售许可证。
第十一条食品添加剂的销售企业应当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标识,明确产品名称、用途、安全性、规格等信息。
第十二条食品添加剂的销售企业应当建立溯源体系,能够追踪食品添加剂的来源和去向。
第四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第十三条食品生产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和档案,记录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使用情况、检测结果等信息。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进行检测,确保食品添加剂残留量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第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不得将食品添加剂进一步添加到其他食品制品中,避免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
第十七条食品销售企业应当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监管,禁止销售使用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生产、食品经营、餐饮服务等活动中的食品添加剂采购、储存、使用、处理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储存、使用、处理和监督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合规、安全、有效、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采购第五条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应当具备合法的生产经营资格,具备相应的生产许可、卫生许可等证件。
第六条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应当建立采购记录,记录应当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供应商等内容。
第七条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应当建立质量验收制度,验收记录应当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供应商等内容。
第八条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应当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对供应商的合法性、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储存第九条食品添加剂的储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具备相应的储存条件,确保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
第十条食品添加剂的储存应当建立储存记录,记录应当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内容。
第十一条食品添加剂的储存应当建立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储存责任人,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储存安全。
第四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第十二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安全、有效、适量的原则。
第十三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当建立使用记录,记录应当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使用日期、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等内容。
第十四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当建立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使用责任人,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
食品分析名词解释
食品分析名词解释第一章一.名词解释 1.国际标准: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经ISO认可并被《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收入的标准。
2.CAC:食品法典委员会,是目前制定国际食品标准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
3.国际先进标准:指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标准,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和通行的团体标准,包括知名跨国企业标准在内的其他国际上公认先进的标准。
4.国际AOAC:即分析团体协会,它不属于标准化组织,但其记载的分析方法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采样:从大量分析对象中抽取出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即为采样。
2.检样: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
3.原始样品:将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
4.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按规定的方法混合平均,均匀的分出一部分。
5.样品的预处理:在正式测定之前,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使被测物质与其他组分分离或去除干扰物质。
有的被测组分含量太少或者浓度太低,直接测定有困难,因此需要进行浓缩。
这样的过程称为样品的预处理。
6.有机物破坏法:使有机物在高温或者强氧化条件下被破坏,被测元素以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形式出现,从而易被分析测定。
7.蒸馏法:根据被测物质中各组分挥发性的不同进行蒸馏分离的方法。
8.溶剂提取法:用无机或有机溶剂从样品中对被测物质进行抽提或去除干扰物质的方法。
9.浓缩法:样品经提取,净化后,有时净化液体积较大,在测定前需要进行浓缩以提高被测成分浓度的方法。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食品感官检验:以人的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为基础,通过感官评价食品的各种属性后,再经统计分析获得客观结果的试验方法。
2.三点检验:同时提供3个已编码的样品,其中2个相同,要求检验员挑选出其中不同于其他两样品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相对密度法:各种液态食品都有一定的相对密度,当其浓度或组成成分发生变化时,其相对密度也会随之变化。
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
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种类:按来源分:1、天然食品添加剂;2、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①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②一般化学合成品)按功能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2011):按其主要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23类。
营养强化剂: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
(属于添加剂)3、添加剂安全使用利弊权衡?以亚硝酸盐为例:利:①使肉类制品呈现鲜艳亮红色;②增进风味;③防腐作用,尤其是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明显的不可替代的抑制作用;④抗氧化作用。
弊:①本身有较大的毒性,可氧化血红蛋白中的Fe2+成Fe3+ ,而使其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其失去携氧和释氧功能;②亚硝酸盐还可以与仲胺类物质反应生成亚硝胺,此生成物对动物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权衡:①尽管亚硝酸盐毒性较大,但如果不用它来保鲜、护色,肉本身含的肉毒杆菌会很快繁殖,使食品变质,人吃后会食物中毒,其后果比使用亚硝酸钠带来的危害更严重。
②目前世界各国在严格控制其使用范围、使用量和残留量的前提下仍普遍许可使用。
但要在保证其工艺作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用量。
还可通过其它措施,如加Vc 等降低亚硝胺的生成。
4、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大家再看看书)目前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
①任何物质的毒性都有一个剂量-效应关系,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水平一般在0.01~0.1%。
②一方面已将危害人类健康的添加剂品种禁止使用,另一方面进行更严格的毒理学检验。
③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相对于其他与食品有关的安全问题相对较少。
5、面包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乳化剂、抗氧化剂、增稠剂、漂白剂、着色剂、甜味剂、膨松剂、酶制剂、香精香料、防腐剂。
6、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意义?①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②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④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方法
(1)样品处理:取样10g放入小烧杯中,微温去除 CO2,水浴加热至蒸除乙醇,冷却后用1:1氨水调 PH约为7。加水定容成20ml,混匀,经滤膜 (0.45u)过滤,滤液备用。 (2)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① 柱:YWG-C18 4.6×250mm,填料粒径10um。 ② 流动相:甲醇:0.02mol/l乙酸铵(5:95) ③ 流速:1ml/min或2ml/min ④ 检测器:UV230nm,0.20或0.1AUFS
亚硝酸盐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法)
原理 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 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苯磺酸重氮化,再与 盐酸萘乙二胺偶合成紫红色染料,其最大吸 收波长为538nm,可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比 较定量。
测定方法
1.试样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提取 肉类制品(红烧类除外):称取经搅碎混合均匀的试样5g于50ml烧杯中。 加入硼砂饱和溶液12.5ml,以玻璃棒搅和,继之以70℃左右重蒸馏水约 300ml将其洗入500ml的容量瓶中,置沸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一边转 动,一边加入5ml亚铁氰化钾溶液,摇匀,再加入5ml乙酸锌溶液以沉淀蛋 白质。定容,混匀,静置半小时,除去上层脂肪,过滤,弃去初滤液30ml, 收集滤液备用。 2.标准曲线绘制 吸取0、0.20、0.40、0.60、0.80、1.0、1.5、2.0、2.5ml亚硝酸 钠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1,3,4,5,7.5,10,12.5ug亚硝酸钠), 分别置50ml比色管中。各假如0.4%对氨基苯磺酸2ml,混匀,静置3~5分 钟后加入1。0ml0。2%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15分钟, 用2cm比色杯,以零管调零,于538nm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测定 吸取40ml样品提取液于50ml比色管中,按绘制标准曲线同样方法操作,于 538处测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测定用液中亚硝酸钠的含量(ug/ml)。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苯甲酸
原理 样品中苯甲酸在酸性溶液中可以随水蒸气蒸馏出来, 与样品中非挥发性成分分离,然后用重铬酸钾溶液 和硫酸溶液进行激烈氧化,使除苯甲酸以外的其它 有机酸氧化分解,将此氧化后的溶液再次蒸馏,用 碱液吸收苯甲酸,第二次所得的蒸馏液中基本不含 除苯甲酸以外的其它杂质。根据苯甲酸钠在225nm 有最大吸收,故测定吸光度可计算出苯甲酸含量。
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山梨酸
原理 提取样品中中山梨酸及其盐类,在硫酸和重 铬酸钾的氧化作用下形成丙二醛,丙二醛与 硫代巴比妥酸形成红色化合物,其红色深浅 与丙二醛含量成正比,符合比耳定律,于 530nm处比色测定。
发色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发色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常添加适量的化学物质与食 品中的某些成分作用,而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 这些物质称为发色剂。其中最常用的发色剂是硝 酸盐和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添加在制品中后转化为亚硝酸, 亚硝酸易分解出亚硝基(NO),生成的亚硝基很 快与肌红蛋白质反应生成鲜艳的、亮红色的亚硝 基肌红(MbNO),亚硝基肌红蛋白遇热后,放出 巯基(-SH),变成了具有鲜红色的亚硝基血色原, 从而赋予食品鲜艳的红色。同时,亚硝酸盐对抑 制微生物的增殖有一定作用,与食盐并用可增加 抑菌,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特殊抑制作用。
目前,在食品行业中使用单元色素已较少, 需使用复合色素方面可达到较满意的色泽, 因而给其分析测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 合成色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层析法和 高效液相色谱法。
பைடு நூலகம் 薄层层析法
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用聚酰胺吸附水水溶性合成 色素,而与天然色素、蛋白质、脂肪、淀粉 等物质分离;然后再在碱性条件下,用适当 的溶液将其解吸;再用薄层层析法进行分离 鉴别,与标准比较定性、定量。
说明
① 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溶液作为蛋白质沉淀剂, 使产生的亚铁氰化锌沉淀与蛋白质产生共沉淀。 ② 蛋白质沉淀剂也可采用硫酸锌(30%)溶液。 ③ 饱和硼砂溶液作用有二:一是亚硝酸盐提取剂, 二是蛋白质沉淀剂。 本实验用水应为重蒸馏水,以减少误差
硝酸盐的测定(镉柱法) 硝酸盐的测定(镉柱法)
原理 样品经沉淀蛋白质、去除脂肪后,得到提取液,将 提取液通过镉柱,在PH9.6~9.7的氨缓冲溶液中, 使其中的硝酸银还原为亚硝酸根,然后利用盐酸萘 乙二胺法测定亚硝酸盐的总量,由总量减去还原前 亚硝酸盐含量即为由硝酸盐还原产生的亚硝酸盐含 量。再乘以换算系数,即得硝酸盐含量。 1.323——亚硝酸钠换算成硝酸钠的系数。
原理 亚硫酸盐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 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 物质,其色泽深浅与亚硫酸含量成正比,可 比色测定。
食用合成色素的测定
天然食品及食品原料多数本身具有特有的 色泽和香味,人们在长期生活习惯中也认识 了各种食品应有的色泽,食品的色泽已成为 食品的一个重要感官指标。然而,食品在保 存及加工过程中,其色泽往往会有不同程度 的变法,为改善食品的色泽,使其尽可能恢 复原来的颜色,除采取一定保护色措施外, 往往还得添加一定量的使用色素,进行着色。
漂白剂——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的测定 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的测定 漂白剂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使食品保持其特有的色泽,常加入 漂白剂,依靠其所具有的氧化或还原能力来抑制、破坏食品的变 色因子,使食品褪色或免于发生褐变。 从漂白剂的作用机理上看,可分为还原型和氧化型两大类,它们 分别具有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氧化能力,常用的还原型漂白剂有: 二氧化硫、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等, 常用氧化型漂白剂有:过氧化氢、次氯酸等。使用时,有单一使 用,也有混合使用。 目前,在我国食品行业中,使用较多的是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 两者本身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也非食品中不可缺少成分,而且还 有一定腐蚀性,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食品中添加应 加以限制。
酚磺酞比色法
原理 样品中的糖精钠在酸性条件下用乙醚 提取分离后,与酚和硫酸在175℃作 用,生成酚磺酞,再与氢氧化钠反映 产生红色溶液,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此法可同时测定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 原理 样品经处理后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利 用被测组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中分配系数 的不同,使被测组分分离,用紫外检测器 在特定波长下测定被测组分的吸光度,与 标准比较定性和定量。
2.吸附分离
①
吸附:处理过的样液加热至70℃之后,加入0.5~1.0g聚酰 胺粉,并充分混匀,然后用20%柠檬酸溶液调PH至4左右,使色素吸 附完全,(如溶液中仍有颜色,可再加入少量的聚酰胺粉)。 ② 洗涤:将吸附色素的聚酰胺全部转入G3垂融漏斗或玻璃漏斗中 过滤(如用前者可用水泵抽滤),用经20%柠檬酸调节到PH4的70℃ 水洗涤至中性,洗涤过程中必须充分搅拌。 ③ 解吸:用乙醇-氨溶液20ml左右分次解吸全部色素,收集全部 解吸液,水浴驱氨。若是单元色,用水定容至50ml,用分光光度计 比色:若为混合色,将解吸液水浴浓缩至2ml左右,转入5ml容量瓶 中,用50%乙醇洗涤,洗液并入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
测定步骤
1预处理
① 饮料类、酒:吸取样液50ml于100ml烧杯中(含CO2的加热排除 CO2)、加热排出乙醇 ② 淀粉、软糖、硬糖、蜜饯类:称取粉碎样品5~10g,加水30ml, 加热溶解,用20%柠檬酸溶液调PH至4左右。 ③ 奶糖:称取样品10g粉碎,加30ml乙醇-氨溶液溶解,置水浴上 加热浓缩到20ml左右,立即用1:10硫酸调至微酸性(用PH试纸测 定),再继续滴加1ml 1:10硫酸,再加1ml 10%钨酸钠溶液使蛋白 质沉淀,过滤,用少量水洗涤,收集滤液备用。 ④ 蛋糕类:称取样品10g,粉碎,加放少量海砂,混匀,用电吹风 吹干,加入30ml石油醚搅拌静置片刻,倾出石油醚,如此重复2~3 次以除去油脂,再吹干研细,然后转入漏斗中,用乙醇-氨溶液提取 色素直至色素提取完全,以下按(4)自“置水浴上加热浓缩至20ml 左右”起依法操作。
(3)测定:用微量进样器取5ul混合溶液注入进样阀中, 经分析后得出标准溶液色谱图再进样品溶液5ul, 经分析后得出样品溶液色谱图。 (4)定性、定量:把样品色谱图与标准色谱图比较, 根据峰保留时间定性,按峰面积或峰高定量,定性、 定量工作由数据处理机自动进行,并打印测定结果。 说明 山梨酸的灵敏度波长为254nm,苯甲酸、糖精钠 的灵敏度波长为230nm,为照顾三种 组分灵敏度, 方法采用波长为230nm。
糖精钠测定方法有多种。标准法有紫 外分光光度法、酚磺酞比色法、薄层 色谱定性及半定量法,此外还有高效 液相色谱法、纳氏比色法、离子选择 性电极法等。
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理: 样品经处理后,在酸性条件下用乙醚 提取食品中的糖精钠,经薄层分离后, 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于波长270nm 下测定吸光度,与标准比较定量。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残留量以SO2计:竹笋、 蘑菇残留量不得超过25mg/kg;饼干、食糖、 罐头不得超过50mg/kg;赤砂糖及其他不得 超过100mg/kg。 测定二氧化硫和硫酸盐的方法有:盐酸副 玫瑰苯胺比色法、滴定法、碘量法、高效 液相色谱法和极谱法等,其中常用的是前 两种方法。
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4.测定
① 单元色样品溶液的制备:将薄层层析板上的条状色斑剪 下,用刀刮下移入漏斗中,用乙醇-氨溶液解吸色素(少量多 次至解吸液无色),收集解吸液于蒸发皿中水浴驱氨后转入 10ml比色管中,用水定容备用。 ② 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吸取:0、0.5、1.0、2.0、3.0、 4.0ml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色素标准使用液, 或0、0.2、0.4、0.6、0.8、1.0ml亮蓝、靛蓝色素标准 使用液,分别置于10ml带塞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在特定 波长处(胭脂红510nm,苋菜红520nm,柠檬黄430nm,日落黄 482,亮蓝627nm,靛蓝620nm)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③ 样品测定:取单元色样品液在对应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在 标准曲线上查得色素含量。
3.薄层层析法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