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课件(共53张PPT)

涯
马
家
鸦
致 远
.
秋 思
。 。,,
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
还在天涯飘泊。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 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哦! 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 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面 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啊!看到小桥 流水人家,便想起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 怎么能回得了呢?过了小桥,叩那家的门,骑 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在那荒凉的古 道上颠簸。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仍然在天涯飘 泊,飘泊……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 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 音之感。 “落日”“秋风”意境雄 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 “心犹壮”的乐观与旷达。
1、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
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理解 词义、句义
古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诗 鉴 鉴赏 把握意境(景 、 事、情)
赏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
表现手法等)
评价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 通过吟诵,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 审美经验,在想像中让自己进入到诗 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 .
• 什么是意境?
•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 和联缀所构成 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 术境界。是整体的,空灵的。它突 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 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 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即“境生象外”。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ppt课件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11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12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5
意境:
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
感情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
而形成与理相互交融、相互统
一所达到的艺术境界。简
言之,就是一系列意象构
成的艺术境界。
6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7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借助这些意象,将词人国破家亡、天 涯沦落的悲苦,以及孤独寂寞的忧郁情 绪和愁苦不安的心情宣泄得淋漓尽致。
21
凄凉哀伤的象征
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 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 鹃22
suí
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
古人以为蝉餐 风饮露,是高 洁的象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柳永《雨霖铃》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 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 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 悲凉的同义词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鉴赏实例】 枫桥夜泊(张继)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练习】下列诗句分别对应哪些意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雄浑壮丽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①沉郁孤愁 ⑤开阔苍凉 ③清幽明净
【 方法总结】
• 吟诵感悟 • 把握意象 • 发挥想象与联想 • 品味意境、揣摩诗情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自主赏析 合作发言】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置身诗境: 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
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 里,以得到美的享受。 缘景明情:
则指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根据作品中意 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 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 的感情。 注意: ①明确什么是意象意境。 ②能够运用联想想象补充画面,形成完整意境。 ③注意一字、一词、一句之美。 ④反复吟咏隽永的诗句,把握情味。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优秀课件

1.积累诗歌素材,了解作家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置身诗境,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3.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 相应的欣赏方法,品读诗歌形象。
第 二 单 元
学法指导
单元目标
一、置身诗境
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欣赏时,要反
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意象再现。
意境是诗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 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一 般来说,意境包括物、情、意式及情景之间的关系,要
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篇幅较短、意象常见的诗歌,欣赏时只需将意象连缀起 来即可。 意象跳跃较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
思奇妙的诗歌,要根据诗中的关键点来补充连缀。
某些诗歌,精妙之处在于一联、一句、一字之美之妙, 以小见大,可以对这些佳句多加涵咏、玩赏。
【高中语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ppt精品课件11

置身诗境 什么叫“置身诗境”呢? 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 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 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 审美享受。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 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 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 草、虫、鱼等自然景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 人物形象。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 长长的草木丛生的 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 进,显得那样从容 不迫。
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 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安详 闲适的心境。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寓 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 隐的坚决态度;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 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 傍晚野外的秋景图。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闭门谢 客之意。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 ——感情趋向冲淡平和 。
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恬淡。
不同点:
孟诗中夹杂了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 超脱与潇洒,幻想和期望;孟诗用白描,着墨清 淡。
王诗主要借助自然的景观,寄托归隐 的悠然自得,决心归隐的冲淡平和;景中有情, 情景交融。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 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 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 草、虫、鱼等自然景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 人物形象。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 长长的草木丛生的 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 进,显得那样从容 不迫。
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 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安详 闲适的心境。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寓 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 隐的坚决态度;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 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 傍晚野外的秋景图。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闭门谢 客之意。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 ——感情趋向冲淡平和 。
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恬淡。
不同点:
孟诗中夹杂了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 超脱与潇洒,幻想和期望;孟诗用白描,着墨清 淡。
王诗主要借助自然的景观,寄托归隐 的悠然自得,决心归隐的冲淡平和;景中有情, 情景交融。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诗歌内容主旨(思想内容)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诗歌欣赏的一种通常方式:
意象 意境 思想情感
.
1
明确概念 • 什么叫做置身诗境?
• 什么叫做缘景明情?
.
2
意象与意境
• 什么是意象?“意”即诗人主观情感,“ 象”即客观物象。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 情感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 ,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
20
二要关注修饰语
•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 山。
•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 此可达人心。
•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 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
21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 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
10
提问方式: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提问变体: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要诵读全诗,抓意
象,悟情感。
.
4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
5
意境 一系列物象所组成
的画面所体现的艺术境界。
登高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 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 时事艰难、忧国忧民
.
6
1、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
|① 描 绘 诗 中 展 现 的 图 景 画 面 。 应 抓 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 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 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答具体
方法一、抓意象,品意境。
• 一般 表 达格式: • 步骤一、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 步骤二、营造了……氛围(描绘出
• 悲壮惨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 向日金鳞开。”
• 清冷孤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
渔火对愁眠”
.
8
•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 相对的二组概念: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 高远、壮阔、晦涩、深远、 空寂、幽静、宁谧、朦胧、 萧条、明快、荒凉、冷寂
.
9
意象之情感: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
19
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不仅 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 “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 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 出来了。
•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 感。
.
23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
雄浑壮丽 幽清明净 沉郁孤愁 和谐静谧
开阔苍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
7
• 恬淡闲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 宁静温馨“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 雄浑壮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
13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 象:春天阳光普照,江山绚丽,四野 青绿,花草馨香,泥融土湿,日丽沙 暖,燕子忙筑巢,鸳鸯在静睡。(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 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 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14
|答题步骤:
.
11
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考察的就是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 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 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 意境即诗歌的诗境,“意”,作者的感情 ;“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 物(意象)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 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 中的想象世界。
.
3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
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 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诗
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 的景物入诗。
一幅……的图画), • 步骤三、表达了……的感情
.
16
方法二、识妙词(句) 体意境
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 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虚词等)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休”(杜甫)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以字 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沈德潜)
.
17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
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
,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
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
,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
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
寻味之处。
.
22
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 学以致用 • 秋 夜 朱淑真 •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 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 境的。
.
18
• 参考答案:“凉”。“凉”字既写 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 (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 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凄凉的意 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诗歌欣赏的一种通常方式:
意象 意境 思想情感
.
1
明确概念 • 什么叫做置身诗境?
• 什么叫做缘景明情?
.
2
意象与意境
• 什么是意象?“意”即诗人主观情感,“ 象”即客观物象。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 情感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 ,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
20
二要关注修饰语
•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 山。
•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 此可达人心。
•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 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
21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 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
10
提问方式: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提问变体: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要诵读全诗,抓意
象,悟情感。
.
4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
5
意境 一系列物象所组成
的画面所体现的艺术境界。
登高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 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 时事艰难、忧国忧民
.
6
1、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
|① 描 绘 诗 中 展 现 的 图 景 画 面 。 应 抓 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 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 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答具体
方法一、抓意象,品意境。
• 一般 表 达格式: • 步骤一、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 步骤二、营造了……氛围(描绘出
• 悲壮惨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 向日金鳞开。”
• 清冷孤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
渔火对愁眠”
.
8
•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 相对的二组概念: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 高远、壮阔、晦涩、深远、 空寂、幽静、宁谧、朦胧、 萧条、明快、荒凉、冷寂
.
9
意象之情感: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
19
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不仅 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 “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 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 出来了。
•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 感。
.
23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
雄浑壮丽 幽清明净 沉郁孤愁 和谐静谧
开阔苍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
7
• 恬淡闲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 宁静温馨“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 雄浑壮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
13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 象:春天阳光普照,江山绚丽,四野 青绿,花草馨香,泥融土湿,日丽沙 暖,燕子忙筑巢,鸳鸯在静睡。(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 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 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14
|答题步骤:
.
11
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考察的就是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 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 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 意境即诗歌的诗境,“意”,作者的感情 ;“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 物(意象)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 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 中的想象世界。
.
3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
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 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诗
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 的景物入诗。
一幅……的图画), • 步骤三、表达了……的感情
.
16
方法二、识妙词(句) 体意境
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 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虚词等)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休”(杜甫)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以字 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沈德潜)
.
17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
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
,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
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
,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
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
寻味之处。
.
22
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 学以致用 • 秋 夜 朱淑真 •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 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 境的。
.
18
• 参考答案:“凉”。“凉”字既写 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 (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 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凄凉的意 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