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四十七章 抗寄生虫药
合集下载
抗寄生虫药物—抗原虫药(动物药理学课件)
![抗寄生虫药物—抗原虫药(动物药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0a6fb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7.png)
二、常用的抗球虫药物
5.其他类
氨丙啉
主要作用于球虫第一代裂殖体、有性繁殖阶段和子孢子亦有抑 制作用。
高效、安全、球虫不易产生耐药性,用于禽、牛和羊球虫病。 对硫胺素(VB1)有拮抗作用,若用药剂量过大或混饲浓度过高,
易导致雏鸡患硫胺素缺乏症。 与维生素B1同时使用会降低药效。 鸡产蛋期禁用。
二、常用的抗球虫药物
二、常用的抗球虫药物
3.三硝苯酰胺类(二硝基类)
二硝托胺(球痢灵)
广谱、高效、安全的抗球虫药。 作用峰期在第二个无性周期的裂殖体阶段。 对鸡、火鸡及兔球虫均有效。 有促生长作用。 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性。 产蛋期禁用,休药期3d。
二、常用的抗球虫药物
4.磺胺类
磺胺喹噁啉(SQ)
活性峰期是在第二代裂殖体。 治疗鸡、火鸡球虫病,对家兔、羔羊、犊牛球
危害鸡的主要球虫: 1.急性 柔嫩:盲肠 毒害:小肠中部 2.慢性 巨型:小肠中部 堆型:小肠前部 变位:小肠前部 布氏:小肠后部 次要球虫:早熟和缓、哈氏
7
球虫病主要危害幼龄动物, 成年动物不发生球虫病。 球虫的发育史: ①第一无性繁殖阶段 ②第二无性繁殖阶段 ③有性繁殖阶段
孢子化卵囊在体外发育成感染 性卵囊
当前使用的抗球虫药,多数是抑杀球虫发育过程的 早期阶段(无性生殖阶段即感染后4d)。
待出现血便等症状时,球虫发育基本完成了无性生 殖而开始进入有性生殖阶段。
二、合理选择不同作用峰期的药物
感染球虫的种类及球虫所处的发育阶段。 药物的抗虫谱及药物的作用峰期。 球虫是否耐药虫株。 药物使用的历史及过去使用效果。
治疗主要用三氮脒、硫酸喹啉脲等。 防治本类疾病除应用抗梨形虫药外,杀灭中间宿
主蜱是一个重要环节。
药理学教学课件:抗寄生虫药
![药理学教学课件:抗寄生虫药](https://img.taocdn.com/s3/m/5b17710bb8f67c1cfbd6b8e5.png)
控制症状药物——奎宁
奎宁(Quinine) 1820年从金鸡钠树皮中分离出奎宁,为
左旋生物碱,是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疟药。 能杀灭疟疾RBC内期,起效慢,作用较弱,不持久。
奎宁
奎宁丁
机制: 与疟原虫的DNA结合抑制DNA的复制及RNA 的转录,其结合方式可能不同于氯喹,与氯喹 无交叉抗药性。 抗疟特点: 较氯喹作用弱,毒性较大,不做首选 适应症: 1.耐氯喹恶性疟 2.脑型疟:用二盐酸奎宁注射(im或iv drip)
s子po孢ro子zoite
卵囊
抑制孢子增殖 乙胺嘧啶 病因预防 乙胺嘧啶
唾液腺 短期潜伏期
z合yg子ote
♀ ♂ 胃g壁ut 配子 短期潜伏期
子孢子
s裂ch殖iz体ont
l肝iver
♀♂
防止复发 伯氨喹
m休e眠ro子zoite 裂殖子
-ery红thr细oc胞yt外ic 期cycle
裂殖体
e红ry细tchy胞rcol内cey期tic
抗血吸虫病和抗丝虫病药 (Drugs against schistosomiasis and filariasis)
抗血吸虫病药
酒石酸锑钾 (antimony potassium tartrate)
吡喹酮(praziquantel) 血吸虫病的首选药
吡喹酮
广谱抗血吸虫和抗绦虫药 抗血吸虫病 各类血吸虫有效,对各期有效, 成虫杀灭作用最强。
氯喹
口服吸收好,在肝脏中药物浓度高 对肠内阿米巴无效 用于治疗甲硝唑无效的阿米巴肝脓 肿 需与肠内阿米巴药合用,以防复发
阿米巴病用药原则
无症状排囊者:首选二氯尼特,次选巴龙 霉素 轻中度阿米巴痢疾:甲硝唑+二氯尼特/巴 龙霉素 急性阿米巴痢疾:甲硝唑+二氯尼特,甲 硝唑禁用者选择依米丁+二氯尼特 肠外阿米巴病:首选甲硝唑+二氯尼特
抗寄生虫药—其他抗寄生虫药(药理学课件)
![抗寄生虫药—其他抗寄生虫药(药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ee7ac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4.png)
二、抗丝虫病药
乙胺嗪( diethylcarbamazine)
• 能杀灭体内的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是抗丝虫病的 首选药。对马来丝虫的作用优于班氏丝虫,对微丝 蚴的作用强于成虫。
三、抗肠蠕虫病药
(一)抗线虫病药
1. 甲苯达唑:广谱驱肠虫药,不仅能杀灭各种线虫和 绦虫的成虫,对蛔虫、钩虫、鞭虫的虫卵及幼虫也有 杀灭和抑制发育作用。临床上主要治疗蛔虫、钩虫、 蛲虫、鞭毛虫、绦虫及粪类圆线虫的单独或混合感染。
(二)驱绦虫药
1. 氯硝柳胺:在肠道能杀灭多种绦虫的成虫,主要 杀死虫体头节和近端结片,使虫体脱离肠壁,对 虫卵无效。临床用于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等感染, 对钉螺和日本血吸虫尾蚴也有杀灭作用。
2. 吡喹酮:为各种绦虫病首选药,亦可抗血吸虫。
03抗蠕虫病药来自一、抗血吸虫病药吡喹酮(praziquantel)
• 是广谱抗吸虫和驱绦虫药。对日本血吸虫、埃及血 吸虫、曼氏血吸虫有快速杀灭作用。对成虫作用强 又,幼虫作用弱。对其他吸虫如华支睾吸虫、肺吸 虫、姜片吸虫也有显著杀灭作用。对各种绦虫感染 及幼虫引起的囊虫病,包虫病有良好疗效。
• 是各型血吸虫病的首选药,也是各种绦虫病首选药。
其他抗寄生虫药
学习目标
➢ 实现基础与临床相融合,加强建设健康中国的使命 感,弘扬医者精神。
➢ 掌握抗肠蠕虫病药的临床应用,了解抗血吸虫病药、 抗丝虫病药的应用及不良反应。
➢ 能够利用理论知识为患者选择抗肠蠕虫病、抗血吸 虫病药、抗丝虫病药,并能够完成相关的健康宣教。
01
抗血吸虫病药
目录 02
抗丝虫病药
2. 阿苯达唑(肠虫清):高效、低毒、广谱,能杀灭 多种肠道线虫,绦虫,吸虫的成虫及虫卵。临床上主 要用于线虫单独或混合感染,疗效优于甲苯达唑。 3. 哌嗪(驱蛔灵):对蛔虫,蛲虫有较强的驱虫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驱肠道蛔虫,特别适用于伴有胆道蛔 虫症的病人,驱蛲虫时需用药7-10天。
抗寄生虫药药理学讲义
![抗寄生虫药药理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baf73c7284ac850ad0242cb.png)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治疗剂量时不良反应轻微而少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头痛、头晕、皮疹和精神
兴奋等。严重心、肝、肾病患者慎用。
耐药性 疟原虫可对青蒿素单方产生耐药,而复方青蒿素制剂对其治愈的有效率约为95%,并
且产生耐药的可能性较小。
(二)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三、常见的抗疟药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 氯喹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抗疟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 (3)抗肠道外阿米巴病作用。 (4)预防性给药。
耐药性 人多药耐药运载体P-糖蛋白的表达增加,使得药物从疟原虫小囊泡中的排出增多。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化学预防时,不良反应罕见; 大剂量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时,不良反应偶尔发生,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目眩以及 荨麻疹。
御机制的参与。 可破坏微丝蚴表膜完整性。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 反复给药无蓄积性,酸化尿液促进其排泄。
不良反应 药物本身引起的不良反应轻微,常见厌食、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通常在几天
内均可消失。
第四节
抗肠蠕虫药
甲苯达唑( mebendazole)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一、抗血吸虫病药
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药物治疗是消灭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吡喹酮具有安全 有效,使用方便的特点,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
吡喹酮
药理作用及机制
•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均有良好疗效。 • 对血吸虫成虫有迅速而强效的杀灭作用,对幼虫也有作用,但较弱。 • 对其他吸虫如华支睾吸虫、姜片吸虫、肺吸虫有显著杀灭作用。 • 对各种绦虫感染和其幼虫引起的囊虫病、包虫病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抗寄生虫药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抗寄生虫药](https://img.taocdn.com/s3/m/a9118c4427d3240c8447ef83.png)
前言
作用于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Interfere with neuromuscular coordination): 哌嗪的箭毒样作用,阿维菌素类增强突 触后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噻嘧啶与胆 碱受体结合。 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 (Interfere with transportation of various ions—sodium, potassium and calcium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
前言
抗寄生药的作用机理 抑制虫体内的某些酶(Inhibit some enzymes in the parasite.):左咪唑、 硫双二氯酚、硝硫氰胺、硝氯酚抑制琥珀 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 有机磷抑制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 干扰虫体的代谢(interfere with the metabolism in the parasite) :苯并咪 唑类抑制微管蛋白合成,氯硝柳胺干扰氧 化磷酸化过程,氨丙啉干扰硫胺素的代谢, 有机氯干扰虫体肌醇代谢。
(二)苯并咪唑类
主要药物 阿苯达唑(albendazole,丙硫苯咪唑): 内服易吸收,首过效应强,驱虫谱广 (for nematodes,cestodes and flukes), 发挥抗蠕虫活性的主要为阿苯达唑亚砜。 芬苯达唑(fenbendazole):内服吸收 少,活性代谢产物为奥芬达唑。驱虫谱 广,有极强的杀虫卵作用。另一种非班 太尔,可代谢为芬苯达唑。
应用:用于线虫和体外寄生虫及传播疾病 的节肢动物。 Broad spectrum activity against nematodes and arthropods 安全性:毒性低,鱼类对阿维菌素高度敏 感。 耐药性:近年相继出现一些耐药虫株。
药理学47
![药理学47](https://img.taocdn.com/s3/m/6f5aef2b3169a4517723a303.png)
第二节 抗丝虫病药 乙胺嗪: 乙胺嗪: 作用与机制] 斑氏丝虫、 [作用与机制]:斑氏丝虫、马 来丝虫微丝蚴、 来丝虫微丝蚴、成虫有毒杀 作用。 作用。药物中的哌嗪使微丝 蚴肌肉组织发生去极化。 蚴肌肉组织发生去极化。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 2.过敏反应:成虫与幼虫死亡 释放出大量异性蛋白引起 的
第47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抗血吸虫药和 47章 抗丝虫药
第一节 抗血吸虫药 吡喹酮 作用] 杀灭成虫, [作用]:杀灭成虫,对童虫无 效 机制] 增加虫体对Ca2 Ca2+ [机制]:增加虫体对Ca2+的 通透性, 通透性,使虫体发生 痉挛性麻痹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完全,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快、完全, 经过肝脏代谢 临床用途] [临床用途]: 对慢性血吸虫病:疗效90% 对慢性血吸虫病:疗效 % 急性血吸虫病:疗效87% 急性血吸虫病:疗效 %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少
药理学抗寄生虫药
![药理学抗寄生虫药](https://img.taocdn.com/s3/m/4b7403ad6294dd88d0d26be8.png)
良性疟 疟疾
恶性疟
间日疟 三日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疟原虫的生活史及疟疾的发病机制
1.人体内的发育 ——肝细胞内发育和红细胞内发育两个阶段 (1)红细胞外期; (2)红细胞内期。
2.按蚊体内的发育 按蚊吸患者血液→红细胞内疟原虫→蚊体内→雌、 雄配子体结成合子→按蚊唾液腺内→传染源→人体
抗阿米巴病药物分类
u 治疗肠外阿米巴病 甲硝唑(替硝唑) 氯喹 u 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 二氯尼特、卤化喹啉类 u 治疗肠内、肠外阿米巴病 依米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常用抗阿米巴病药
甲硝唑 (metronidazole灭滴灵)
药理作用 与
临床应用
1.抗阿米巴 肠内、肠外阿米巴病 首选药 2.抗滴虫病 阴道滴虫感染 首选药 3.抗厌氧菌 敏感菌有G-杆菌、G+厌氧芽孢杆菌、
抗疟药合理应用
Ø控制症状 氯喹首选 脑型疟:氯喹,奎宁,青蒿素 耐氯喹恶性疟:奎宁,甲氟喹,青蒿素类
Ø病因性预防:乙胺嘧啶 Ø发作期:氯喹+伯胺喹 Ø休止期:乙胺嘧啶+伯胺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 抗阿米巴病药
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 2. 抗肠外阿米巴作用 对阿米巴痢无效 3. 免疫抑制作用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长期大量应用: 角膜浸润 → 视力模糊、视力障碍 窦房结浸润 → 阿斯综合征
2. 过敏反应:皮疹,粒细胞减少 定期查血象、眼科检查
3. 致畸:孕妇禁用。
伯氨喹 (primaquine)
兽医药理抗寄生虫药理
![兽医药理抗寄生虫药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2fc68a360cba1aa811dabb.png)
苯并咪唑类----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噻苯咪唑、甲苯咪唑、磺苯 咪唑、丁苯咪唑、苯双硫脲、丙氧苯咪唑、丙噻苯咪唑
阿苯达唑(丙硫苯咪唑、抗蠕敏)
[药动学]
①脂溶性高,易从消化道吸收。 ②主要在肝脏代谢为阿苯达唑亚砜和砜等代谢物,亚砜具有抗蠕虫 活性。 ③内服后约47%代谢物从尿液排出。 ④除亚砜和砜外,还有羟化、水解和结合产物,经胆汁排出体外。
❑美贝霉素肟、莫西菌素
作用机理
机制独特
– 可增强无脊椎动物神经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 增强外周神经抑制递质γ-氨基丁酸的释放 引起谷氨酸控制的Cl–通道开放
– 哺乳动物:γ-氨基丁酸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现谷氨酸控 制的Cl–通道
只有当大量的阿维菌素类进入哺乳动物的大脑时,才可能导致其中毒 。因此,该类药物用作哺乳动物的抗内、外寄生虫药较安全。
1、大环内酯类----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依立菌素、莫西菌 素、越霉素A、潮霉素B、美贝霉素肟
2、苯并咪唑类----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噻苯咪唑、甲苯咪唑、磺苯咪 唑、丁苯咪唑、苯双硫脲、丙氧苯咪唑、丙噻苯咪唑
3、咪唑并噻唑类----左咪唑、四咪唑 4、四氢嘧啶类----噻嘧啶、甲噻嘧啶、羟嘧啶 5、有机磷化合物----敌百虫、敌敌畏、哈罗松、蝇毒磷 6、其他驱线虫药----乙胺嗪、碘噻青胺、硫胂胺钠
神经肌肉传递受阻,导致虫体产生弛缓性麻痹。 4. 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聚醚类抗球虫药能与钠、钾、钙等金
属阳离子形成亲脂性复合物。
4.1.5 应用注意
(1)正确认识和处理好 –药物、寄生虫、宿主三者之间的关系
(2)大规模驱虫前预试 (3)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抗寄生虫药物,避免耐药性 (4)避免药物残留
(3)具有适于群体给药的理化特性
阿苯达唑(丙硫苯咪唑、抗蠕敏)
[药动学]
①脂溶性高,易从消化道吸收。 ②主要在肝脏代谢为阿苯达唑亚砜和砜等代谢物,亚砜具有抗蠕虫 活性。 ③内服后约47%代谢物从尿液排出。 ④除亚砜和砜外,还有羟化、水解和结合产物,经胆汁排出体外。
❑美贝霉素肟、莫西菌素
作用机理
机制独特
– 可增强无脊椎动物神经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 增强外周神经抑制递质γ-氨基丁酸的释放 引起谷氨酸控制的Cl–通道开放
– 哺乳动物:γ-氨基丁酸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现谷氨酸控 制的Cl–通道
只有当大量的阿维菌素类进入哺乳动物的大脑时,才可能导致其中毒 。因此,该类药物用作哺乳动物的抗内、外寄生虫药较安全。
1、大环内酯类----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依立菌素、莫西菌 素、越霉素A、潮霉素B、美贝霉素肟
2、苯并咪唑类----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噻苯咪唑、甲苯咪唑、磺苯咪 唑、丁苯咪唑、苯双硫脲、丙氧苯咪唑、丙噻苯咪唑
3、咪唑并噻唑类----左咪唑、四咪唑 4、四氢嘧啶类----噻嘧啶、甲噻嘧啶、羟嘧啶 5、有机磷化合物----敌百虫、敌敌畏、哈罗松、蝇毒磷 6、其他驱线虫药----乙胺嗪、碘噻青胺、硫胂胺钠
神经肌肉传递受阻,导致虫体产生弛缓性麻痹。 4. 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聚醚类抗球虫药能与钠、钾、钙等金
属阳离子形成亲脂性复合物。
4.1.5 应用注意
(1)正确认识和处理好 –药物、寄生虫、宿主三者之间的关系
(2)大规模驱虫前预试 (3)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抗寄生虫药物,避免耐药性 (4)避免药物残留
(3)具有适于群体给药的理化特性
药理学抗寄生虫药PPT课件
![药理学抗寄生虫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e3bd3a16fc700aba68fc17.png)
7
按蚊体内的发育:按蚊在刺吸疟原虫感染者血液时, 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疟原虫随血液入蚊胃,仅雌、 雄配子体能继续发育,两者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 育产生子孢子,移行至唾液腺内,成为感染人的直 接传染源
8
再次进入 蚊体
子孢子
裂殖子
原发红细胞外期
破坏红细胞 产生症状
继发红细胞外期
间日疟 卵形疟
9
10
常用抗疟药物的分类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部分孢子侵入肝脏进 后入休眠期,称休眠子。疟疾远期复发的根源
(继发性红细胞外期) 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休眠子,不复发
6
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外期的裂殖子胀破肝细胞释放 出,进入血流侵入红细胞,经滋养体发育成裂殖体, 并破坏红细胞,释放裂殖体、疟色素及其他代谢产 物,刺激机体,引起寒战、高热等症状。(疟疾发 作) 释放出来的裂殖子可再侵入其他正常细胞,如此反 复循环,可引起临床症状反复发作
以上,分布广,渗入全身组织和体液,可通 过胎盘和血脑屏障,脑脊液中也能达到有效 浓度。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产物与少 量原形药经肾脏排泄,亦可经乳汁排泄。
28
作用和用途 1.抗阿米巴作用 肠内外阿米巴滋养体有强大杀灭作用,但对 肠腔内阿米巴原虫和包囊则无明显作用。
首选用于治疗肠内外阿米巴病 单用时复发率较高,宜与抗肠内阿米巴病要 合用
24
三. 主要用于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
3.能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增殖,起阻断传播作用
4.作用机制:抑制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同
磺胺合用可增强疗效,减少耐药性 5.不良反应低,长期大量使用可致叶酸缺乏症,
可用甲酰四氢叶酸对抗
25
概述 1.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感染所引起 包括:(1)肠内阿米巴病 急慢性的阿米巴痢疾
按蚊体内的发育:按蚊在刺吸疟原虫感染者血液时, 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疟原虫随血液入蚊胃,仅雌、 雄配子体能继续发育,两者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 育产生子孢子,移行至唾液腺内,成为感染人的直 接传染源
8
再次进入 蚊体
子孢子
裂殖子
原发红细胞外期
破坏红细胞 产生症状
继发红细胞外期
间日疟 卵形疟
9
10
常用抗疟药物的分类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部分孢子侵入肝脏进 后入休眠期,称休眠子。疟疾远期复发的根源
(继发性红细胞外期) 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休眠子,不复发
6
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外期的裂殖子胀破肝细胞释放 出,进入血流侵入红细胞,经滋养体发育成裂殖体, 并破坏红细胞,释放裂殖体、疟色素及其他代谢产 物,刺激机体,引起寒战、高热等症状。(疟疾发 作) 释放出来的裂殖子可再侵入其他正常细胞,如此反 复循环,可引起临床症状反复发作
以上,分布广,渗入全身组织和体液,可通 过胎盘和血脑屏障,脑脊液中也能达到有效 浓度。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产物与少 量原形药经肾脏排泄,亦可经乳汁排泄。
28
作用和用途 1.抗阿米巴作用 肠内外阿米巴滋养体有强大杀灭作用,但对 肠腔内阿米巴原虫和包囊则无明显作用。
首选用于治疗肠内外阿米巴病 单用时复发率较高,宜与抗肠内阿米巴病要 合用
24
三. 主要用于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
3.能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增殖,起阻断传播作用
4.作用机制:抑制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同
磺胺合用可增强疗效,减少耐药性 5.不良反应低,长期大量使用可致叶酸缺乏症,
可用甲酰四氢叶酸对抗
25
概述 1.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感染所引起 包括:(1)肠内阿米巴病 急慢性的阿米巴痢疾
药理-抗寄生虫药PPT
![药理-抗寄生虫药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b772173c1ec5da50e270fb.png)
• 寒战 → 高热 → 出汗退热
疟疾分类:
间日疟(可复发)
三日疟 恶性疟
良性疟
卵形疟(可复发)
【疟原虫的生活史】
{ 无性生殖阶段 (人体)
生活史 有性生殖阶段 (蚊体)
1、 雌性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
}雌
蚊体
雄 配子体
合子
子孢子(唾液腺,成为传染源)
2、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
(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
抗寄生虫药
抗疟药
疟疾的临床特点
• 全球五亿病例/每年,超过 100 万人死亡,大部份在非
洲。WHO指出疟疾平均杀死一个< 5 岁儿童/30 s;疟疾 也是导致非洲经济一直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
• 目前我国常见的是恶性疟、间日疟,恶性疟主要流行于
海南、云南二省,间日疟主要流行于安徽、湖北、河南、 江苏等省
本章小结
目的要求:
1.掌握氯喹、伯胺喹和乙胺嘧啶的抗疟作用、 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奎宁、青蒿素、甲氟喹的作用特点、 应用和不良反应
按蚊
黄花蒿(青蒿)
疟疾流行区域图
急性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伯胺喹——继红外期 3.控制传播的抗疟药:
伯胺喹——杀灭配子体 乙胺嘧啶——抑制蚊体的有性生殖 4.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原红外期
氯喹(chlorquine)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疟作用: (1)红内期裂殖体杀灭剂,作用快、强、持久
控制症状的首选药,可治疗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 敏感的恶性疟。 (2)防止症状发作,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 (3)对红外期无效
子孢子 人体肝细胞 裂殖子 (此期无症状,为潜伏期)
(2)红细胞内期:
部分 雌雄配子体
疟疾分类:
间日疟(可复发)
三日疟 恶性疟
良性疟
卵形疟(可复发)
【疟原虫的生活史】
{ 无性生殖阶段 (人体)
生活史 有性生殖阶段 (蚊体)
1、 雌性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
}雌
蚊体
雄 配子体
合子
子孢子(唾液腺,成为传染源)
2、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
(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
抗寄生虫药
抗疟药
疟疾的临床特点
• 全球五亿病例/每年,超过 100 万人死亡,大部份在非
洲。WHO指出疟疾平均杀死一个< 5 岁儿童/30 s;疟疾 也是导致非洲经济一直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
• 目前我国常见的是恶性疟、间日疟,恶性疟主要流行于
海南、云南二省,间日疟主要流行于安徽、湖北、河南、 江苏等省
本章小结
目的要求:
1.掌握氯喹、伯胺喹和乙胺嘧啶的抗疟作用、 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奎宁、青蒿素、甲氟喹的作用特点、 应用和不良反应
按蚊
黄花蒿(青蒿)
疟疾流行区域图
急性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伯胺喹——继红外期 3.控制传播的抗疟药:
伯胺喹——杀灭配子体 乙胺嘧啶——抑制蚊体的有性生殖 4.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乙胺嘧啶——原红外期
氯喹(chlorquine)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疟作用: (1)红内期裂殖体杀灭剂,作用快、强、持久
控制症状的首选药,可治疗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 敏感的恶性疟。 (2)防止症状发作,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 (3)对红外期无效
子孢子 人体肝细胞 裂殖子 (此期无症状,为潜伏期)
(2)红细胞内期:
部分 雌雄配子体
药理学 抗寄生虫药抗疟药护理课件
![药理学 抗寄生虫药抗疟药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a7a35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4.png)
式、代谢产物等。
药物的排泄
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排 出体外,如尿液、汗液
、消化道等。
02
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寄生虫药的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药物来源,抗寄 生虫药可分为神经性毒剂、代谢 拮抗剂和免疫调节剂等。
作用机制
多数抗寄生虫药的作用机制是干 扰寄生虫的神经传导或能量代谢 ,从而杀死或抑制寄生虫的生长 和繁殖。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或复发。
健康生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的保持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 的作息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药理学在抗寄生虫和抗疟治疗中的发展 前景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抗寄生虫药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副作用
使用抗寄生虫药可能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如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药物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或肝 肾功能损害。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寄生虫药时,应注意遵循医嘱,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服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同时 ,应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应 慎重使用抗寄生虫药,并加强监测和护理。
03
抗疟药
抗疟药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抗疟药可分为喹啉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吩噻嗪衍 生物等。
作用机制
抗疟药主要通过干扰疟原虫的生物代谢和繁殖过程来发挥抗疟作用,如抑制红 细胞内疟原虫的核酸合成、干扰叶酸代谢等。
常见抗疟药物介绍
01
药物的排泄
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排 出体外,如尿液、汗液
、消化道等。
02
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寄生虫药的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药物来源,抗寄 生虫药可分为神经性毒剂、代谢 拮抗剂和免疫调节剂等。
作用机制
多数抗寄生虫药的作用机制是干 扰寄生虫的神经传导或能量代谢 ,从而杀死或抑制寄生虫的生长 和繁殖。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或复发。
健康生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的保持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 的作息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药理学在抗寄生虫和抗疟治疗中的发展 前景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抗寄生虫药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副作用
使用抗寄生虫药可能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如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药物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或肝 肾功能损害。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寄生虫药时,应注意遵循医嘱,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服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同时 ,应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应 慎重使用抗寄生虫药,并加强监测和护理。
03
抗疟药
抗疟药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抗疟药可分为喹啉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吩噻嗪衍 生物等。
作用机制
抗疟药主要通过干扰疟原虫的生物代谢和繁殖过程来发挥抗疟作用,如抑制红 细胞内疟原虫的核酸合成、干扰叶酸代谢等。
常见抗疟药物介绍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药
药理学(第9版)
一、抗阿米巴病药
甲 硝 唑( metronidazole)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 抗阿米巴作用。 2. 抗滴虫作用。 3. 抗厌氧菌作用。 4. 抗贾第鞭毛虫作用。
药理学(第9版)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3 h,生物利用度约95%以上,血浆蛋白结合
了解 疟原版)
概述
➢ 疟疾( malaria )是由疟原虫所引起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性传染病。临床以 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为特点。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是防治疟 疾的重要手段。
药理学(第9版)
1. 恶性疟原虫 2. 三日疟原虫 3. 间日疟原虫
药理学(第9版)
甲氟喹
主要用于耐氯喹或对多种药物耐药的恶性疟; 常与乙胺嘧啶合用可增强疗效、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该药的半衰期较长(约30天),用于症状的抑制性预防,每两周用药一次。
药理学(第9版)
青蒿素
青蒿素(artemisinin) 是从黄花蒿及其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倍半萜内酯类过 氧化物。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青蒿截疟”的记载而发掘出的新型抗疟药。
疟原虫主要种类
恶性疟 三日疟 间日疟
良性疟
药理学(第9版)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疟疾的发病机制
1. 人体内的发育 分为肝细胞内发育和红细胞内发育两个阶段。 (1)红细胞外期; (2)红细胞内期。
2. 按蚊体内发育 按蚊在刺吸疟原虫感染者血液时,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疟原虫随血液入蚊胃,仅雌、
雄配子体能继续发育,两者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产生子孢子,移行至唾液腺内,成为 感染人的直接传染源。
率为20%,t1/2为8~10 h。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治疗量不良反应很少,口服有苦味、金属味感。服药期间和停药后不久,应严格
禁止饮酒。孕妇禁用。
药理学(第9版)
依米丁和去氢依米丁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两种药物对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均有直接杀灭作用,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与阿米巴
肝脓肿,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 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肽酰基tRNA的移位,抑制肽链的延伸,阻碍蛋白质合成,从而干扰
耐药性 疟原虫可对青蒿素单方产生耐药,而复方青蒿素制剂对其治愈的有效率约为95%,并
且产生耐药的可能性较小。
药理学(第9版)
(二)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
药理学(第9版)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对间日疟和卵形疟肝脏中的休眠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防治疟疾远期复发的主要药物。 ➢ 机制可能是其损伤线粒体以及代谢产物6-羟衍生物,促进氧自由基生成或阻碍疟原虫电子传递。
滋养体的分裂与繁殖。
药理学(第9版)
二、抗滴虫药
➢ 抗滴虫药用于治疗阴道毛滴虫所引起的阴道炎、尿道炎和前列腺炎。 ➢ 目前治疗的主要药物为甲硝唑,但抗甲硝唑虫株正在增多。替硝唑也是高效低毒的抗滴虫药。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药理学(第9版)
一、抗血吸虫病药
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药物治疗是消灭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吡喹酮具有安全 有效,使用方便的特点,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
第四十七章
抗寄生虫药
作者 :
单位 :
目录
第一节 抗疟药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第四节 抗肠蠕虫药
药理学(第9版)
重点难点
掌握 主要抗疟药的的作用原理和适应证;抗阿米巴病药甲硝唑, 抗血吸虫病药吡喹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熟悉 主要抗肠蠕虫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及选用原则。
药理学(第9版)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治疗剂量下不良反应较少,可引起剂量依赖性的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可恢复。 大剂量(60~240 mg/d)时,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伴有发绀。
药理学(第9版)
(三)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药物
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
药理学(第9版)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阻止二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阻碍核酸的合成。 ➢ 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磺胺类或砜类药物合用,在叶酸代谢的两个环节上起双重阻抑作用。
药理学(第9版)
二、抗疟药的分类
1.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 代表药为氯喹、奎宁、甲氟喹、青蒿素等,均能杀灭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发挥控制症
状发作和症状抑制性预防作用。 2. 主要用于控制远期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代表药为伯氨喹,能杀灭肝脏中休眠子,控制疟疾的远期复发。 3. 主要用于病因预防的药物
代表药为乙胺嘧啶,能杀灭红细胞外期的子孢子,发挥病因性预防作用。
药理学(第9版)
奎宁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均有杀灭作用,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 对红外期疟原虫和恶性疟的配子体无明显作用。 是治疗恶性疟的主要化学药物。
药理学(第9版)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口服味苦,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顺应性差。 血浆浓度超过30~60 μmol/L时可引起金鸡纳反应(cinchonism),停药一般能恢复。
药理学(第9版)
体内过程 口服迅速吸收,0.5~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高峰。 该药为脂溶性物质,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主要从肾及肠道排出,24小时可排出 84%,72小时仅少量残留。
药理学(第9版)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治疗剂量时不良反应轻微而少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头痛、头晕、皮疹和精神
兴奋等。严重心、肝、肾病患者慎用。
药理学(第9版)
吡喹酮
药理作用及机制 •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均有良好疗效。 • 对血吸虫成虫有迅速而强效的杀灭作用,对幼虫也有作用,但较弱。 • 对其他吸虫如华支睾吸虫、姜片吸虫、肺吸虫有显著杀灭作用。 • 对各种绦虫感染和其幼虫引起的囊虫病、包虫病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药理学(第9版)
三、常见的抗疟药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 氯喹
药理学(第9版)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抗疟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 (3)抗肠道外阿米巴病作用。 (4)预防性给药。
药理学(第9版)
耐药性 人多药耐药运载体P-糖蛋白的表达增加,使得药物从疟原虫小囊泡中的排出增多。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化学预防时,不良反应罕见; 大剂量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时,不良反应偶尔发生,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目眩以及 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