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氯化铜学案
高中化学第二节 第2课时 电解池学案
第二节电解池(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通过对氯化铜溶液电解过程的分析,了解电解、电解池的概念,认识电解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重要形式。
2.形成系统分析电解池的一种思路和方法,能初步设计简单的电解池。
[重点、难点]1.重点:电解池原理2.难点:电解池思维模型的建构[学业要求]利用电解池原理分析电解池[候课2分钟]阅读课本101-105页一、电解饱和食盐水烧碱、氯气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习惯上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工业生产叫做。
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通电前:溶液中的离子是。
通电后:①移向阳极的离子是,比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成。
阳极:( 反应)。
②移向阴极的离子是,比容易得到电子,被还原成。
其中H+是由水电离产生的。
阴极:( 反应)。
③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
2.氯碱工业生产流程工业生产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进行。
(1)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2)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只允许Na+等阳离子通过,不允许Cl-、OH-等阴离子及气体分子通过,可以防止阴极产生的与阳极产生的混合发生爆炸,也能避免与阴极产生的反应而影响氢氧化钠的产量。
3.氯碱工业的产品及其应用(1)氯碱工业的产品主要有 、 、 、 、 等。
(2)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原理的氯碱工业的产品在有机合成、造纸、玻璃、肥皂、纺织、印染、农药、金属冶炼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1)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2Cl --2e -===Cl 2↑( ) (2)氯碱工业电解槽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的区域为阳极区( ) (3)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和阴极都可以选择金属材料(如铁)( ) (4)电解饱和NaCl 溶液可以制取金属钠( ) (5)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84”消毒液(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84”消毒液是环境消毒液之一。
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 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电解池学案电子稿Microsoft_Word_文档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
电解池——电解原理
一、电解原理
1.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空:
CuCl2溶液通电后,石墨棒上覆盖了一层红色
的铜,石墨棒上有色气泡产生,并可闻到
气味,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阳极U型管口,可看到试纸
变色。
2.电极反应:阳极:
阴极:
总的电解反应为:
[问题探究] 向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直流电电解CuCl2溶液思考1:氯化铜溶液中含有哪些微粒?
思考2:在通电时这些微粒各向什么区移动?
思考3:猜想在通电时在阳极和阴极各会发生什么样的电极反应?产物分别是哪些?
3、电解原理
(1)电解:使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引起的过程叫做电解。
(2)电解池:借助于引起的装置,也就是把转变为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3)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①直流电源。
②两个电极。
其中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叫做,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叫做。
③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
(4)电子的流向:从电源极流出到极,再从极流到极。
(5)离子的流向:阴离子向极移动,阳离子向极移动。
(6)电极反应:阳极连接电源极,电子,发生反应;
阴极连接电源极,电子,发生反应。
(7)电解池的特点:
扩展:放电顺序
阴离子失去电子而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过程叫放电。
阳极:
阴极:。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中宁中学存玲第一课时设计理念:本节以“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作为引入,进而引出电解原理,电解池包含的概念多,电极方程式书写与阴阳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相关,阴阳离子的氧化和还原性强弱又是学生掌握和理解最难的内容之一。
这使学生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变得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我分三课时讲授电解原理的内容:第一课为电解原理的介绍;第二课时重点处理电解规律;第三课时介绍电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别外在学习电解池这一节时,要与原电池的一些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对比,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避免个别知识的混淆。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电解的概念,电解池的组成及与原电池的本质区别,理解电解的基本反应原理,学会分析电极反应,并能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过程和方法运用观察和启发讨论的方法,使之正确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再辅以习题训练,培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判断培养学生归纳、类此、辨析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电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电解的应用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分析比较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氯化铜溶液,碘化钾淀粉试纸,氯化钠溶液,酚酞、直流电源,电流计,U 形管、石墨电极、导线。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引课]设计情境: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电脑和手机缩短了人与之间的距离,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便利的条件,特别是,当处理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时,往往只需要几分钟,但是会遭遇到这样的情景,正用手机联系非常紧急的事情时,突然手机自动关机,我们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充电的原理。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引出问题,科技改变生活,使学生进入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推进新课:讨论:上述装置是不是原电池如果将此装置的碳棒接通电源,会有什么现象呢 [演示实验4-2]在U 型管中注入CuCl 2溶液,插入两根石墨棒做电极,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接通直流电源,观察U 形管内的现象和试纸颜色的变化。
第三节《电解池》教案(新人教选修4)
第四章电化学根底
第三节电解池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电解的根本原理。
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响产物的判断方法。
(2)使学生了解电解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电解氯化铜水溶液的实验,加深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探究等能力。
3.德育目标
(1)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电解原理。
教学难点:离子放电实质。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电解原理;
第二课时,电解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启发讨论法。
《电解池》学案3(人教版选修4)
电解池[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电解的根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铜的电解精炼、电镀铜。
3.会写电极反响式、电解方程式,掌握围绕电解的计算。
[知识点讲解][根底知识导引]1.电解电解CuCl2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复原反响的过程叫做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电极反响式:阳极2Cl——2e—=Cl2↑〔氧化反响〕阴极Cu2++2e—=Cu〔复原反响〕电解方程式为:CuCl2Cu+Cl2↑2.电解池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电解池与直流电源的连接其中跟直流电源或原电池的负极相连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阴极;跟直流电源或原电池的正极相连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阳极。
3.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铜⑴铜的精炼以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硫酸铜〔参加一定量的硫酸〕做电解液,如图:电解精炼铜原理两极反响式如下:阳极Cu—2e—=Cu2+阴极Cu2++2e—=Cu⑵电镀铜电镀铜和精炼铜的原理是一致的,但阴、阳两极材料略有差异:1、精炼铜时,粗铜板作阳极,纯铜片作阴极,用CuSO4溶液(参加一定量的硫酸)作电解液。
2、电镀铜时,镀层金属(铜片)作阳极,待镀件(铁片)作阴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CuSO4)配成电镀液。
镀铜[重点难点点拨]一、电解原理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我们知道,金属导电时,是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发生的定向移动,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金属导电不同。
通电前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在溶液中自由地移动;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改作定向移动,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由于静电作用向阳极移动,带正电荷的阳离子那么向阴极移动,并在两极上发生氧化复原反响。
我们把: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复原反响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
物质能否导电是由其内部能否形成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所决定的,对金属就是自由电子,而对电解质溶液就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7.4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教学设计)-第2课时解析
7.4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教学设计)-第2课时解析第一篇:7.4 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教学设计)-第2课时解析资源信息表7.4 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共两课时)第2课时电解氯化铜溶液[设计思想] 本课时主要包含三个部分:运用电解原理确定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氯化铜溶液电解以及阳离子得电子能力大小、电解池与原电池异同比较。
其中,运用电解原理确定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旨在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认识电解原理及电解池。
氯化铜溶液电解在于完善对于电解过程中阳离子得电子能力大小的认识,再次感受电解池的实质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而对电解池与原电池异同比较则是将分散学习的电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突出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促进相关知识结构化。
本课教学设计与第一课时保持一致——着重强化应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实验现象的微观本质,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科学论证,同时提高观察能力及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
同时,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又点明学习电解池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不仅为学生寻找新的变量继续研究电解池指出了方向,也为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提供了范例。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氯化铜溶液的电解(B)(2)电解池的构造与工作原理(B)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运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探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对电解饱和食盐水、氯化铜溶液实验现象的分析中,感悟宏观表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解氯化铜溶液、溶液中阳离子的放电顺序2、难点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异同三、教学用品电解氯化铜溶液的电解装置。
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用逆向思维性问题引入,通过学生活动促进对电解原理的深入理解。
学生活动I:运用已知电解原理分析问题,问题焦点在阴极产物。
学生实验I:验证提出的假设,体验研究过程。
小结I:通过前期的预测,结合实验现象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得出Cu2+、H+、Na+ 三种离子的得电子能力大小顺序,并可结合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归纳出阳离子在溶液中的放电顺序一般规律。
电解氯化铜实验
电解氯化铜实验
实验演示
操作方法
向U形管中注入CuCl2溶液,插入两根石墨电极,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阳极碳棒附近,检验放出的气体。
接通直流电源,观察U 形管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接通直流电流一段时间,可看到阴极碳棒上,有一层铜覆盖在它的表面,在阳极碳棒上有气泡放出,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并有刺激性气味。
如淀粉碘化钾试纸放时间长一些,电解在进行中还会使变蓝的淀粉试纸褪色。
实验结论
从阳极放出气体的性质可知该气体为Cl2,遇淀粉碘化钾试纸(湿润)变蓝,如时间长一些,生成的I2与Cl2继续作用,使蓝色褪去。
阴极产生铜。
从以上实验可知,溶液受到电流的作用,在导电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铜和氯气,方程式为:CuCl2 Cu+Cl2↑
实验考点
1、电解原理;
2、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以及放电顺序;
3、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判断;
4、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的应用
经典考题
1、下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高中化学 第二节 第1课时 电解池学案
第二节 电解池(第一课时)班级 姓名 小组[学习目标]1.通过对氯化铜溶液电解过程的分析,了解电解、电解池的概念,认识电解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重要形式。
2.形成系统分析电解池的一种思路和方法,能初步设计简单的电解池。
[重点、难点]1.重点:电解池原理2.难点:电解池思维模型的建构 [学业要求]利用电解池原理分析电解池 [候课2分钟]以N 2和H 2为反应物、溶有A 的稀盐酸为电解质溶液,可制成能固氮的新型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 .a 电极发生的反应为N 2+8H ++6e -===2NH +4 C .A 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H 4ClD .当反应消耗1 mol N 2时,则消耗的H 2为67.2 L 一、电解原理1.实验探究:电解CuCl 2溶液按下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原因分析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说明电解质溶液导电, 形成自由运动的离子发生定向移动 与负极相连的b 极上逐渐覆盖了一层 阴极: (还原反应)与正极相连的a 极上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阳极: (氧化反应)2.电解和电解池(1)电解:使电流通过 而在阳极、阴极引起 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将 转化为 的装置(也称 )。
(3)电解池的构成条件①直流电源;②两个电极;③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④形成闭合回路。
3.电解原理(1)电解池的两个电极必须是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2)在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是阴极()(3)在电解池中,电子从阳极流入电源正极()(4)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验发生化学变化()(5)电解池的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如图所示是电解稀盐酸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
试回答下列问题:(1)a电极为________,b电极为________。
(2)c电极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________反应。
用U型管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的系统研究
用U型管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的系统研究摘要对以碳棒作电极,用U型管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实验过程产生的主要现象,提出了课堂演示实验成功的关键关键词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研究理论研究教学启示课堂演示实验以碳棒作电极,用U型管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电解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现象的理论解释更是很多同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重要问题,笔者用碳棒作电极,对U型管内氯化铜溶液进行了(长时间电解,直流电压开始2 V,以后根据情况调整)电解,电解装置如图1。
在电解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并根据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具体研究过程如下图 1 电解装置1 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研究1.1 电解浓氯化铜溶液(绿色)的实验研究表1 电解浓氯化铜溶液(绿色)的实验现象实验观察电解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3天持续电解1 A区域出现黑色物质,随后黑色物质增多,A区域变得不透明。
2 A区域出现白色物质、白色物质增多且部分上浮,黑色物质下沉。
3 A区域中黑色物质增多,且黑色物质形成的区域向C区发展。
4 A区域上面白色物质增多、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5 A区域阴极下端横断面析出紫红色物质,里面裹着白色物质。
6 白色物质集聚A区域上面和空气接触、A区域变为无色透明、C区域黑色物质增多。
7 无色透明A区域向下扩大、C区域黑色物质继续增多。
8 阴极下端横断面且靠近阳极一端出现枝形黑色晶体且其最下端始终在D 区域向下发展。
9 C区域逐渐变小,左边颜色变深绿,右边保持黑色且里面出现黑色固体物质。
10 无色透明的A区域继续向下扩展且上面白色物质变少,阴极碳棒上面出现紫色物质。
11 C区域继续逐渐变小且左边绿色加深、右边黑色加深、中间黑色物质增多。
12 枝形黑色晶体继续在D区域里向下发展且最下端出现白色物质,D区域下移。
13 D区域里枝形黑色晶体的下端出现白色物质转化为紫红色物质,且紫红色物质增多。
电解氯化铜溶液宁乡二中左代群
电解氯化铜溶液[用品]氯化铜溶液、淀粉碘化钾试纸、盐酸U形管、石墨电极、导线、直流电源、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铁夹[操作]1.在烧杯里溶解氯化铜晶体,加少量盐酸酸化。
2.将配好的电解液转移到U形管中,使充满U形管的2/3容积,使两臂管上面各空2cm左右。
3.将U形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
4.将两支石墨电极放入U形管两臂管中。
5.连接电路,接通直流电源,电压在12到24V之间为宜。
6.观察两极发生的现象:(1)阳极有气泡,以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可见到试纸变蓝。
(2)阴极棒上有铜析出,可看到红色的铜附在石墨四周。
[备注]1.电压不能过小:12V以上;2.电极距不可过大;3.电解液氯化铜的浓度应在10%左右。
做到以上三方面则实验成功率很高,现象也很明显。
4.U形管实行上面的实验有一个先天性缺点,就是电极距偏大。
关于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用品]烧杯、具支试管、无底具支试管、碳棒、导线、直流电源、CuCl2溶液、KI淀粉试纸关于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操作]1.以无底具支试管和小烧杯来实行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实验,能够更突出氯气的观察和检验。
2.小烧杯里盛放氯化铜溶液(5%~10%),两根石墨电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相接,接正极的碳棒固定在单孔塞上,装在无底的具支试管中,具支试管的支管接长导管进入另一具支试管中并伸入管底。
3.通电后,负极棒上析铜便于观察,具支试管套着的正极棒周围,气泡渐多,慢慢从导管逸出进入第二支具支试管,时间稍长,能够看到淡黄绿色的气体,用湿碘化钾淀粉试纸不久可出现蓝色。
3.石墨电极可以使用干电池的碳棒,也可以使用铅笔芯。
4.电极的金属接线不可一起浸入电解液。
“电解氯化铜微型实验”学案
电解氯化铜微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电解过程的基本条件以及电解原理。
二、实验药品与仪器:
药品:氯化铜溶液(0.4mol/L ),蒸馏水
仪器:自制石墨电极(一对),带鳄鱼夹的导线(2条),点滴板(一个), 直流电源(9V ,一支),淀粉碘化钾试纸,pH 试纸,火柴。
三、注意:
1、自制石墨电极材料为铅笔芯,易折断。
2、避免电源及实验线路短路。
四、实验内容:
1、将两石墨电极插进点滴板凹槽内的CuCl 2溶液中,观察现象,检验产物。
2、用导线将两石墨电极相连后,插进CuCl 2溶液中,观察现象,检验产物。
3、将两石墨电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后,插进CuCl 2溶液中,观
察现象,检验产物。
五、实验记录: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六、实验结论: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
基本条件
七、备注: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电极现象
电极产物。
电解学案
《电解原理》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重点]电解原理
[学习难点]形成电解池工作原理的思维模型。
溶液
1、学生实验4-2:电解 CuCl
2
阳极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阴极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知识点总结]
1、基本概念(课本79页、80页)
电解 : 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池
(2)电解池的两极
阳极:与电源相连,发生反应
阴极:与电源相连,发生反应
(3)电解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移向电源的极,也就是电解池的极。
阴离子移向电源的极,也就是电解池的极。
氯化铜溶液的电解
氯化铜溶液的电解1. 引言电解是一种利用电流将化学反应进行到极限的方法。
在本次任务中,我们将研究氯化铜溶液的电解过程。
氯化铜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通过电解可以观察到一系列有趣的现象和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可能发生的反应。
2. 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原理2.1 电解概述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压使离子在溶液中迁移并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
在一个典型的电解池中,有两个极板,一个为阳极(Anode),另一个为阴极(Cathode)。
当外加直流电压施加到该系统上时,阳离子(正离子)会向阴极迁移,而阴离子(负离子)则会向阳极迁移。
这一过程称为离子迁移。
2.2 氯化铜溶液氯化铜(CuCl2)是由一价铜离子(Cu+)和二价氯离子(Cl-)组成的化合物。
在溶液中,CuCl2会解离为Cu+和2Cl-两种离子。
因此,当氯化铜溶液进行电解时,Cu+和Cl-会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
3. 氯化铜溶液电解实验操作步骤3.1 实验材料和设备•氯化铜溶液•电源•两个导电极(一根阴极和一根阳极)•直流电流表•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3.2 实验步骤1.将氯化铜溶液倒入一个适合的容器中,并将容器放置在稳定的平台上。
2.将一根导电极连接到电源的正极(阳极),另一根导电极连接到电源的负极(阴极)。
3.将正负两个导电极分别插入氯化铜溶液中,确保它们不接触彼此。
4.打开电源,调整适当的电压和电流值。
5.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可能发生的反应在氯化铜溶液的电解过程中,可能发生以下几种反应:4.1 阴极反应在阴极上,Cu+离子会接受电子,还原成Cu金属。
Cu+ + e- -> Cu这一反应导致阴极上出现铜沉积。
4.2 阳极反应在阳极上,氯离子(Cl-)会失去电子,氧化成氯气(Cl2)。
2Cl- -> Cl2 + 2e-这一反应导致阳极处产生氯气的泡泡。
4.3 氧化还原反应除了阴极和阳极上的反应外,溶液中的Cu2+也可能参与一些氧化还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第1课时)
命题人:梁俊平印数:780(理)时间:2016.09.03
[项目设置]
1.理解电解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2.掌握电解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原理
难点:电解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项目一电解原理
回顾:
1.原电池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
2放电、电化学有关概念
观看视频,阅读课本79-81页,完成项目一
一.电解池(电解槽):
1.概念
2.组成
3.工作原理(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简述闭合回路的形成)
4.电极反应
阴极:现象电极反应式
阳极:现象电极反应式
5、总方程式
电解氯化铜溶液总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思考:
1.如何确定电解池的阴阳极?
2.电解CuCl2水溶液为何阳极是Cl-放电而不是OH-放电,阴极放电的是Cu2+而不是H+?
二.电解池中电极产物的判断
1、阴极产物的判断:(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得e-))
1
Ag+>Hg2+>Fe3+>Cu2+>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2、阳极产物的判断
(1)是惰性电极时:阴离子在阳极上的放电顺序(失e-)
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
(2) 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
注:隋性电极—只导电,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如C、Pt、Au)
活性电极—既导电又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如Cu、Ag)
项目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电极反应及总方程式
1、盐酸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
3、硫酸溶液
4、硫酸钠溶液
[总结]
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方程式的步骤:
练习: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归纳提高:1、金属导电和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电解质溶液导电发生了化学变化吗?为什么?
3、原电池与电解池对比(课本82页)
4、初中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常需加入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为什么?可以加食盐吗?
[反思与感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