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历史观之中国朝代更替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的历史观之—中国的朝代更替原因
----10财政学侯添耀中国的封建社会起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终于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历经两千多年大大小小几十个政权的分分合合,循环更替,一朝传一代,一脉相承,走过了这两千多年。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政治角度来看,始终逃脱不了国破家亡的兴衰循环历程:由衰到盛,然后衰落,最后灭亡;再盛、再衰,再亡,周尔复始,循环往复,谁都看的非常清楚明白,却始终没有一个王朝能够跳出这个圈子,能够长治久安。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封建王朝的兴衰循环史,王朝兴衰,循环往复两千年。那么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中断了一个个封建帝王的千秋功业,而不能长治久安、延续子孙万代呢?
个人认为,有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原因。
政治原因:最根本的政治原因是封建王朝的专制主义制度。专制主义制度中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帝位的终身制和世袭制;专制主义就是指导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而中央集权就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使全国的各种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专制制度的特点是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听命于皇帝,皇权是至高无上的。虽然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巩固了国家统一,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
于组织大型工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但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往往带来统治的腐朽黑暗,给人民带来了苦难,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历史根源之一。
而具体到对于每一个王朝而言,专制制度的确能对王朝起到维护的作用,尤其在每个王朝初期建立的阶段,对王朝的休养生息和发展是大为有利的。但是,专制制度的权利高度集中、缺乏民主使得每个王朝都会出现:(1)皇帝或昏庸无能,或刚愎自用,或只知贪图享乐;(2)官僚组织机构的扩张、导致臃肿重叠,官员无能,欺压黎民百姓,腐败问题严重;(3)赋税制度一次又一次从建国初期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到后来的转向诛求无度。(4)统治者的消费扩张天性:在王朝建立初期,政权需要巩固,个人权利需要加强,统治者大多会抑制自己的欲望,勤俭节约。如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明朝的朱元璋等。但是,一旦政权得到巩固,社会安定,个人权利基础牢固,统治者的消费欲望便没有了其他约束。没有约束的欲望必然导致消费的扩张。历史上的朝代往往到中期以后,统治者的欲望就会突显出来而一发不可收拾。
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当一个王朝压迫得百姓太厉害,整个社会民不聊生,那么,它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经济原因:最根本的经济原因是封建主义社会的土地所有制问题。
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到战国时期,正式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包含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1、国家土地所有制,即国有土地。“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历代封建政府和皇帝都直接掌握着一部分土地”。各朝各代的皇庄、王田、军屯、民屯等都是国有土地。国家占有大量的土地,一方面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土地,也就掌握了社会的经济命脉。2、地主土地所有制,即地主拥有土地。地主,是封建社会的富人阶级,出租土地,剥削贫苦农民。地主有钱有势,很容易挤进国家官员队伍中去,是国家官员的候选人阶级。他们往往借助国家政权来保障他们的既得利益。不管是论经济优势,还是论文化,地主阶级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特权阶级,是顺理成章的事情。3、农民土地所有制,即个体农民的土地。个体农民拥有的土地虽然不多,但人数最多,向国家交纳赋税,服兵役和徭役,“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能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主要基础。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地主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关系。建国之初,由于战争,大量地主逃亡,农民背井离乡,人口减少。大量的无主土地、荒地就成为国有地。国家掌握的大量土地,一部分用以赏赐功臣将领,让他们更加忠于皇帝。另一部分分租给农民耕种,使这些农民成为国家的佃户,向国家交租纳税,既解决了无
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可以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社会,又可以补充政府的财政税收,并且这项税收是最稳定、最直接的。土地国有制的首要原则是平均分配土地给农民耕种,把农民提高到自耕农的状况以确保农民土地所有制长期大量存在。所以,国有即民有,民有即国有,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不相矛盾,能够和谐统一。国家掌握的土地越多,下层农民的生活就越有保证,国家的经济基础也就越雄厚、坚实,国家控制国家经济的能力越强,国家政权也就越稳定。当然,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每个朝代开国之初,都曾经有这种状态,但好景都不长。皇帝的手下官员和地主阶级都会蚕食和破坏国有土地。封建时代的官员是社会的统治阶级、特权阶级,身兼官僚、地主的双重身份,他们依靠手中的权力、势力、财力,不断地蚕食、兼并国有土地和农民个体土地,把国有土地和农民的土地变为个人(地主)土地。所以说,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地主所有制是相对立的,你消我长,此起彼伏。虽然民有即国有,但地主有却不会国有,地主富却不会国富。因为地主阶级(贵族和官僚地主)是封建社会的特权阶级,他们是土地兼并的主要力量。并且绝大部分被兼并的土地,既不承担国家的赋税,也不承担国家的徭役。由此而形成了大量的私有土地。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土地越来越少,地主土地越来越多。毫无疑问,大量的私有土地的存在,对土地的国有制,形成了极严重的威胁。国家收入越来越少,控制国家经济的能力越来越低,同时,地主势力无限地扩大,大到政府无法控制,形成地主割据大财团,财大气粗对抗官府,对抗中央,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国家困于用度不足,遂
不得不把由于地主因私有土地而脱漏的赋役,转嫁给仍在自己控制下的人民,从而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最后的结果就是土地集中,贫富分化加大,阶级矛盾尖锐,激化,引发农民造反起义,冲击国家政权。到这个时候,一个政权最强盛的时代也就过去了,进入他的老年,最终的结局,国家要么为地主割据势力所困,所灭,要么为农民起义冲击而衰落、灭亡。
所以,一个朝代、政权就是这样带有必然性地灭亡了。然而,一个朝代结束了,一个新的朝代又按照固有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包括三种土地所有制)建立起来了。遇上贤君明主,也只能是在限制地主势力扩大,保障国家、农民利益上多下些功夫,延长政权寿命,但却不能长生不老、长治久安。中国的封建社会,就这样一朝传一代,循环更替,走过了两千多年。
这就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政治与经济原因。
回顾历史,反思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民心,打败国民党,其根本是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革命。正因共产党废除了封建主义,改变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土地制度,所以才能赢得天下。而今,在中国已经不存在王朝,那么,朝代更替一说是否就不再具有意义,中国共产党是否就一定能打破“朝代更替具有必然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规律呢?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答案,但我们可以将现在与历史进行对比。在古时,土地,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农民的衣食住行,全都要依靠土地,农民没了土地,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