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反思

合集下载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看看今 天哪一组能最先发现杠杆平衡 的
秘 密。
学生分小组讨 论, 师参与其 中。 教
师: 在我 们来 交流 一下 , 现 平衡 时
左右两边的刻度 数、 钢珠 质量之 间有什
么关系?
2 究学习 . 探
钮 , 大实验 记 录单 。 放 能说 一说 你们实 验 的情况吗? 记录了 几次数据 ? 其中几次
识和 能力。
学生交流观后感。
相等, 跷跷板不平衡; ④左右两边人物
质量不相等, 到中心的距离不相等, 跷 跷板平衡。
师: 在玩跷跷板 游戏的过程中, 你们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目 在活动中 标:
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 中的作用; 渗透文化传统教育, 激发民 族自 豪感。
子质 量 ” “ 与 刻度数 ” 反比例关系, 成 加 深对 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个小组一台计算机) 。
教学过程
1 . 激趣引入
教 师 播 放 两 段 惊 险 视
频: 电影 真实的谎言 断桥” 中“ 一段 ( 如图1, )阿迪力高空走钢丝。
师: 大头老师站在左边距离 心一格 中
平衡时的数据混在一起 了 为应该
图3
量相同时, 杠杆就能平衡, 这一点和天平
平衡是一样的。
干 什 么?
师:演示、 ( 说明) 站为我们的研元提 网 供了 实验 系统。 这是实验 工具—— 杠杆,
如 果 两边 的吊绳短 一 些, 它是 不是 和 跷 跷
课程 整合
NC O 活动 获奖课例展示
有趣的平衡 )教学设计 )
周李旋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路小学
国 教材分析 有趣的平衡》 出现在人教版新课 标教材 ( 《 数学》 六年级下册 ( 《 整理和复 习》 中的( ( 综合运用 单元, 是一节操作 性很强的活动课, 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 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 的是使学生 其目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的条件,并能够运用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的条件。

2. 教学难点:运用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平衡的概念、条件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平衡的条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平衡的应用。

4.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平衡表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平衡的魅力。

(2)提问学生:你们见过哪些平衡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1)平衡的概念 ①教师讲解平衡的概念: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②举例说明平衡现象,如:静止在桌面上的书、匀速行驶的汽车等。

(2)平衡的条件 ①教师讲解平衡的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②通过实验探究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如下: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物体的状态。

在物体的一侧加上一个力,观察物体的状态。

逐渐增加力的大小,直到物体开始运动,记录此时的力的大小。

在物体的另一侧加上一个力,使物体再次处于平衡状态,记录此时的力的大小。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平衡的条件。

(3)平衡的应用 ①教师讲解平衡的应用,如:天平、跷跷板、塔吊等。

②组织学生讨论平衡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平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 (1)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衡的概念、条件和应用。

(2)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有趣的平衡》案例与反思

《有趣的平衡》案例与反思

实践课堂呼唤自主开放——《有趣的平衡》案例与反思《有趣的平衡》属于六年级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应用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同时通过验证这一规律,发现当杠杆“左边的钩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钩码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本活动操作性很强,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制作简易杠杆,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

为了加强学生的活动,激发创造潜能,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书本制作的简易杠杆有局限性,只能研究左右各一组的平衡。

我制作的杠杆更有利于学生发现平衡的更多奥秘。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设计开放式的教学课堂。

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经历猜测-实验-操作-观察-计算-推理验证一系列的活动过程。

【片段与反思】一:谈话导入猜测平衡条件1.数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对科学研究也有帮助,古时候神话故事中的风火轮,千里眼,顺风耳现在还是神话吗?希望这节课我们像朋友一样互相合作学习有用的数学,重要的数学,好吗?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呢?学生说平衡,师板书:平衡检查桌面上的杠杆平衡吗?2.对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道什么?【反思】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生:怎样才能保持平衡?师: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一语道破今天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让两边保持平衡?你知道吗?生:两边重量相等师:就是以支点为中心左重量等于右重量,我记录下同学们第一次猜测,并反问一定平衡吗?生:位置也要相等师:就是离支点的距离也要相等才能平衡。

板书二次猜想:左质量左距离=右质量右距离快速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与反思第【1】篇〗《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P114——115内容。

教材分析:《有趣的平衡》出现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运用》单元,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钩码数量×刻度数=右边的钩码数量×刻度数”,初步感受杠杆原理。

同时发现当“左边的钩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钩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学情分析:由于本课题需要借助杠杆装置进行探究学习,教学中,教师在不失探究意义的前提下,恰当设计探究问题的梯度,并给予必要的引导;还有,由于本课题所探索的规律是四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接触较少,有一定的挑战性。

故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对平衡现象与等式的关系和用等式反映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学习经验。

教学设想:课标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着这样的理念,对本课教学作如下总体设想:(一)突出自主探究本课设计在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平衡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学生借助杠杆尺进行实验操作活动,通过观察平衡现象(提出问题)——探究数量关系(分折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适度应用拓展(解决简单问题)为活动主线,精心设计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同时,注意观察、分折与推理,从而发现平衡规律,学习探究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关注规律应用应用与拓展环节安排了一些练习,通过资源整合,让学生深化对平衡规律的认识,丰富认知经验,拓展知识视野,同时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应用意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023年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精选3篇)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有趣的平衡》属于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应用的第一课时,活动内容分为制作实验用具、体会杠杆原理、体会反比例关系三个部分组成。

教与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比例知识的巩固,而且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分析动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学情分析有趣的平衡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平衡现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上升到科学的层面。

为此,重视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棋子数乘刻度数等于右边的棋子数乘上刻度数,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同时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3、教学目标⑴通过生活中平衡现象的实验,体会所学的比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利用掌握的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⑵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抽象概括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会学好数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5、教学难点能利用掌握的比例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动手操作、直观发现、探究概括、应用升华等措施进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右边刻度数增大,棋子数反而减少;刻度数减小,棋子数反而增大的规律,真正对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三、说学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在思维上存在着差异,有的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综合考虑,本课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人人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平衡含课后反思和教学课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平衡含课后反思和教学课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平衡含课后反思和教学课件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平衡引言:在幼儿园教学中,科学活动是培养孩子探究精神和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活动旨在通过实践和观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节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平衡。

通过这个主题的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平衡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一、引入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是各种平衡的物体,如秋千、天平、铁索等。

教师可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自由地发表自己对平衡的理解和相关的经验。

二、小组探究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几组,每组5-6人。

每组给予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积木、小球、纸杯等,让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以便观察和认识平衡的原理。

例如,教师可以给每组一根木棒和一些小球,让他们探索如何在木棒上平衡小球,激发他们对物体重心的理解。

三、全班展示在小组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全班展示和分享。

每个小组可以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解释他们对平衡的理解。

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总结和归纳各组的发现,进一步让孩子们理解和把握平衡的规律。

四、示范实验针对平衡相关的实验往往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教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加深孩子们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个水杯和几根牙签来演示平衡的原理。

将牙签插入水杯的两侧,观察杯子是否能够平衡,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平衡的要素和条件。

五、课后反思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该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课后反思。

可以组织孩子们讨论和回答一些问题,如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到了什么,对平衡有哪些新的认识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评价和鼓励孩子们的表现,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指导。

六、教学课件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平衡的知识,教师可以制作一份教学课件。

课件可以包括图片、动画和简单的文字说明。

例如,在课件中可以用图片展示物体的平衡和失衡状态,用动画演示平衡的原理等。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形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生动地学习和理解平衡的相关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设计意图: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藏着平衡的原理。

那么如何让深奥的科学原理更贴近幼儿生活?那么让抽象的物理现象在孩子的动手操作中体验感知,是本节活动设计的初衷。

在日常的户外活动中我发现好多孩子爱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如:翘翘板、滚油桶,踩高跷、骑自行车等。

玩的较顺手的大多都是协调性,平衡感较好的。

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物品都渗透着平衡原理。

那么如何让深奥的科学道理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幼儿的思维方式那?这是本节课的设计的初衷。

活动思路:1、对于大班孩子想给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把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平衡现象搬进课堂,让幼儿知道平衡的简单原理(找支点、需要力量的均衡)所学知识服务与生活,了解平衡在生活中的使用。

2、整个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开放自主的环境,想给老师们自主活动认识的启发。

3、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等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从而萌发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4、首先用顶纸盘游戏让幼儿对平衡概念有初步的感受,激发起探索兴趣;其次,通过自主探索游戏“顶起来”,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各部位顶起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知道只要找到物体的平衡点,许多事物都能保持平衡的道理;再次,大胆投放更多材料让幼儿合作尝试,5、让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在回归生活,说说玩那些游戏需要平衡。

6、通过PPT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感受生活中平衡的运用。

活动目标:1、探究物体间保持平衡的方法2、运用平衡的原理来迁移解决生活中的平衡现象3、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废旧材料)蛋糕盘、颜料笔、木质积木(圆柱形) 皮球、PVC管活动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小朋友熟悉的两种材料(蛋糕盘、统一规格的细水粉笔)猜猜这两样材料今天将这样使用?画笔兄弟想顶起纸盘兄弟来跳舞,小朋友们觉得画笔兄弟的想法可以成功吗?认为可以的请举手,不可以的请举手?号那我们一起来见证试验。

《有趣的平衡》教学反思

《有趣的平衡》教学反思

《有趣的平衡》教学反思《有趣的平衡》是本册书上设计的三个主题鲜明的综合应用活动这一,其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

本课就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上,在上课之前教师就要求学生每四人小组合作制作实验用具,学生自己动手,找一小段粗细均匀的长木条,在木条上打孔(均匀),找出中点,然后拴绳子待用。

课中,提出小组合作要求和活动步骤,使整个活动规范有序。

然后通过学生填入表格中的数据,直观分析得出结论:左边的刻度数乘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乘棋子数,并强调每个环节的一些重点要求,使学生理解后再操作,取得好的效果。

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有以下几点:1、功夫体现在课外,本节课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课,课前学生的准备非常重要,本节课准备比较充分。

2、课中探究,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是提出活动要求后,适时给予指导本节课也有不足:就是没有很好地运用反比例知识进行扩展。

同时教学中,我也发现少数学生不认真,缺少与同学合作意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有难度。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将一根20米的铁丝剪成4米长的小段,需要剪()次.A.4 B.5 C.62.下列四组英文字母中,全是轴对称图形的一组是()。

A.Q X Z F M B.D M A X OC.P X M L Q D.Q X Z M D3.用一张长方形纸围成一个最大的空心圆柱(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围法体积和表面积都相等B.两种围法体积和表面积都不相等C.第一种围法的体积一定比第二种围法大D.两种围法的体积大小无法确定4.小明用小棒搭房子,他搭的三间房子用了13根小棒.搭10间房子用()根小棒.A.40 B.41 C.45 D.505.某超市按进价加40%作为定价销售某种商品,可是销售得不好,只卖出了,后来老板按定价减价40%以210元出售,很快就卖完了,则这次生意盈亏情况是()A.不亏不赚B.平均每件亏了5元C.平均每件赚了5元D.不能确定6.按规律填空:1、3、7、13、21、()、43.A.25 B.31 C.367.A、B、C三个公司生产同一种产品,生产的产品的件数比为6:7:4.5,已知A公司比C公司多生产36件,则三个公司共生产这种产品()件。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平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平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平衡》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衡的概念,并能描述平衡的特点。

2.通过游戏、实验等形式感知平衡的存在,培养幼儿的平衡感。

3.提高幼儿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4.激发幼儿学习平衡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平衡概念的普及和理解2.平衡感的培养三、教学准备1.平衡练习器材:木板、扁木棒、球、绳子、桌子等。

2.具有探究精神的、能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的教师。

3.希望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歌曲、诗歌等形式引入本次教学,让幼儿了解平衡是什么。

第二步:探究平衡(2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平衡练习器材,带领幼儿感受平衡的存在,并询问幼儿对平衡的认识。

例如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平衡吗?”2.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衡的图形(如等腰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来帮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

3.教师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平衡练习器材进行平衡练习,引导幼儿体验平衡感。

第三步:合作游戏(25分钟)1.选择适当的合作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如“魔术圆圈”、“魔方拼图”等游戏。

2.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真正地理解平衡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第四步:小结(5分钟)教师收集幼儿的感受和思考,总结本次教学的内容,并促进幼儿的成长。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认识平衡的概念,感受平衡的存在并培养平衡感,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幼儿参与积极,表现活跃。

需要改进的是,在某些游戏中教师指导不充分,导致幼儿理解不正确。

在下次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加注意提高教师指导的质量。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9篇)《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平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物质准备: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

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

(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大班课程有趣的平衡教案反思

大班课程有趣的平衡教案反思

大班课程有趣的平衡教案反思标题:大班课程有趣的平衡教案反思一、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平衡的能力,如身体平衡、情绪平衡和生活平衡等。

3.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平衡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身体平衡的培养。

2. 情绪平衡的培养。

3. 生活平衡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持久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情绪平衡和生活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活动1. 身体平衡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身体平衡的能力,并增强协调性。

活动内容:- 站立平衡游戏:要求学生在脚背上保持平衡,可逐渐增加难度,如闭上眼睛、行走等。

- 摆动平衡练习:让学生站在一个较窄的板上,练习身体的前后平衡。

2. 情绪平衡活动:目的:通过情绪管理活动,帮助学生保持情绪的平衡和稳定。

活动内容:- 情绪表达绘画:让学生在纸上用图画表达不同的情绪,引导他们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

- 情绪表达舞蹈:利用音乐和舞蹈,让学生通过动作表达不同的情绪。

3. 生活平衡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衡的能力,并理解生活平衡的重要性。

活动内容:- 时间管理游戏:设计一个时间安排游戏,让学生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平衡学习、游戏和休息。

- 健康饮食教育:通过展示各种食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并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策划一日三餐的健康饮食方案。

三、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平衡的概念,并能够在不同方面保持平衡。

2. 教学反馈:在活动结束后与学生进行讨论,询问他们对平衡活动的感受和体会,并根据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

四、教师角色1. 引导者: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他们参与各项活动。

2. 观察者:仔细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 激发者:通过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和活动,激发学生对平衡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以上建议和指导,我相信您可以设计出一个有趣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大班课程平衡教案。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的条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平衡实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的条件。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平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展示一些平衡的图片或视频,如杂技演员走钢丝、天平称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能够保持平衡?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衡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知识讲解知识讲解:讲解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些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讲解平衡的条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的情况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因此,平衡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讲解平衡的种类:根据物体所受外力的情况,平衡可以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平衡,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运动状态下保持平衡。

3.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平衡条件。

实验材料:木板、木块、钩码、细线等。

实验步骤: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木板的两端分别放置一个木块。

在木块上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

改变钩码的数量和位置,重复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二:探究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平衡条件。

实验材料: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实验步骤:将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在铁架台上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

在弹簧测力计的下方挂上一个钩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改变钩码的数量和位置,重复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反思

《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反思

《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反思•相关推荐《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导语:“有趣的平衡”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单元“综合应用”中的学习内容,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反思篇1“有趣的平衡”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单元“综合应用”中的学习内容,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编写按“制作实验用具;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三个部分四幅图示组成。

其编写意图主要有:1.借助生活中简易的的实验装置,按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杠杆平衡的规律及其中所蕴含的比例关系,积累活动经验,学习探究方法;2.能运用杠杆平衡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想象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经历和孩子们的教学过程,心中有不少的感触,具体谈谈以下几点:1、本节课我注重了课前交流。

课前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融洽的交流是课堂成功的基础,也是课堂的良好开端。

我在课前先与学生谈心,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推心置腹地平等对话深深吸引住了学生,博得了学生的亲近和喜欢,快速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开始上课。

2、巧设生活情景。

在课堂上,我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课一开始,让学生观察“汽车跷跷板”的游戏情境,跷跷板是学生在平常生活中都经历过的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体会,但是“汽车跷跷板”更是新奇,彻底点燃了学生研究“有趣的平衡”的强烈欲望,调动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生长点。

紧接着,趁热打铁,欣赏平衡木运动员的平衡美,组织了一个现场小游戏,就这样师生在活动中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与反思第【1】篇〗《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4—115页《有趣的平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生活中平衡现象的实验,发现“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右边的勾码数×刻度数”这一规律,初步感受杠杆原理。

发现当“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不变时,“右边的勾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2、通过生活经验的回顾与挖掘,感悟平衡与质量和距离有关,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

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

3、通过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的生活现象的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拓宽学生思维视野,感悟差异,丰富学习经验。

重点难点平衡规律的寻求和抽象。

教具学具课件、简易称、勾码、小组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感悟影响平衡的因素1.初始经验调动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这几幅图都共同反应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跷跷板、天平等图片)生:平衡。

……(教师板书课题)师: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

你觉得平衡与什么有关?(质量)(板书)2.加深经验感悟。

师:那么质量是不是平衡的唯一标准呢?我们来看一个跷跷板游戏(出示动画课件),怎样做,才能使跷跷板平衡?生:轻的一端加重,轻的一端小朋友往后坐,重的一端小朋友往前坐。

师:往前坐或往后坐实际上改变了什么?(与中点的距离)由此可见平衡还与什么有关呀?生:平衡还与距离有关。

(板书:距离)师:那么,在平衡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数学规律呢?同学们应该在操作与实验中去寻找“平衡的规律”。

二、实验探索规律1.实验摸索规律。

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每组有一根标有刻度的铁棒,25个质量相等的勾码。

5根线圈,同学们通过悬挂勾码并通过调整刻度数和增减勾码数来寻找平衡的规律。

【新编】《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新编】《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If you have made a choice and there is no turning back, then don't ask how long it will tak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2021年《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2021年《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树立团体合作意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学习难点:体会和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内容及应用。

教法:归纳法总结法学法:复习法归纳法教具:课件学习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板书课题二、请你说说杆称与天平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2分)1、杆称左右两边离支撑点的距离不相等。

2、天平左右两边离支撑点的距离相等。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索规律(3分)1、每组都有一根标有刻度的硬塑料管,15个质量相等的棋子,2只塑料袋,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记录单(1)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小组实验时,由一位同学负责填写记录单;两位同学分别负责操作两边的棋子数和刻度数;另一位同学负责策划、协调操作。

3、完成实验后,把实验记录单(1)填写完整。

4、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这两种量成反比例)5、观察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四、课堂检测:(2分)你能利用平衡的原理,算出吗?(用反比例解答)解:设左侧物体的质量为xg.左=右2x=5×5002x=2500x=1250答:左侧物体的质量为1250g.2021年《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左边的刻度数×钩码数=右边的刻度数×钩码数”这一规律,并认识到当其中某一边乘积一定时,另一边的钩码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杠杆平衡的条件和知识,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媒体出示制作要求:(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

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二、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1、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① 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②如果左右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③发现的规律是:____探索的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2)小组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2、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①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平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②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③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探索的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2)小组汇报。

(3)老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要想使竹竿平衡,必须使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

(板书)教师小结: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拴绳子的那个点就是支点。

三、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1、提问:在左边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持平衡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左边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

右边刻度: 1 2 3 4 6对应的棋子数:_____2、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对应的棋子数:12、6、4、3、23、学生做实验进行验证。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反思(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反思第【1】篇〗《有趣的平衡》,这节课几乎全部是学生的理论操作,是一节全新的实验课,有两点给我印象很深。

整个过程围绕活动的主题,贯穿“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认知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杠杆平衡规律的数学活动,这不仅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事物探究规律,更表达了教者的创新意识。

第一情境创设环节从游戏入手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热情。

“探究与发现”环节,学生在猜想、实验、观察、交流发现等一系列活动中,顺利完成了从“间接经历”到“直接经历”的迈入,由特殊到一般的的概括,“应用与拓展”环节,精心设计两道题,并照应开头的情境引入题,有一定的兴趣性,针对性和综合性。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反思第【2】篇〗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但本次真的感到诸多的不同和困惑。

“困而不谋则穷,穷而不战则亡”务必改变了。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善,较为成功的是抓着要点重点来发挥学生的思维与综合应用。

一、在教学中,虽然想了很多的办法,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理解知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差或方法少。

表现为:考试时对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题目稍加灵活变化就无从下手;较复杂的应用题不善于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答或借助画线段图帮忙理解、分析题意来解答;3、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1)少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

(2)少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没有养成。

这也是让我们十分头疼的问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往往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出错。

(3)少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还没有养成。

他们做完了题不明白检查,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是懒的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合兴乡中心小学校陈波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有趣的平衡”,来自于人教2006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4页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1、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了解杠杆原理,明白影响杠杆平衡的主要因素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学会正确的组装并使用实验探究器材。

2、通过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弄清楚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左边物体的重量与物体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等于右边物体的重量与物体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也就是说当一端物体的重量与距离保持不变时,另外一端的物体的重量和距离的乘积是一定的,他们成反比例关系。

3、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建立积极探索的思想,明确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凸显均衡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学习知识的纵向延展性。

三、教学重难点:1、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当一端的物体与距离保持不变时,另外一端的物体与距离的乘积一定,也就是说他们成反比例关系。

2、本次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在尽可能减少误差的情况下顺利的完成实验探究过程并总结出实验的结论与规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简易天平、勾码、称、实验记录单、磁扣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教师出示菜市场上大妈卖菜称重的视频,反复播放3次。

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然后回答随后的问题:一是大妈在称重时所使用的是什么工具,你知道它的名称吗?二是当这种称重工具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时,我们的称重才算顺利完成,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2、学生认真观察视频,举手发言。

学生1回答道:大妈在称重时使用的是一种叫称的工具。

师点评: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其实,称的名称挺多的,有的叫棒称,有的叫杠称,等等,地方不同,叫法也可能不同。

学生2回答道:当这种称重工具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时,我们的称重才算顺利完成,我可以用平衡二字来形容这种状态。

师点评: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中肯,没错,这就是一种平衡状态。

3、教师通过PPT揭示本次教学主题“有趣的平衡”。

(二)教学主要过程: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关于称的传说吗?在探究平衡状态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称的神奇传说。

师:教师通过Word文本展示称的传说,抽点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称的由来。

接下来,教师通过PPT出示称与简易天平的简单结构图。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称的主要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

中间手拧的地方叫“支点”;左边有一个挂物盘,挂物盘到支点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右边有一个重量不变的秤砣,秤砣可以左右移动,秤砣到支点的距离可以不断改变。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记住称的主要名称及结构。

师:同学们,当我们把提手变换在下方固定不动时就变成了下面的一种简易天平的结构。

让我们一起看看简易天平的主要构成:中间固定,可以上下转动的地方叫支点;左边挂钩处可悬挂物体,左边挂钩到支点有一定的距离;右边挂钩处同样可以悬挂物体,右边挂钩到支点也有一定的距离,左右两边的挂钩都可以移动,两边的距离也都可以改变。

师:通过上面的称与简易天平的对比分析,请你大胆的猜想:“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能有哪些因素有关系呢?”生1:可能与左右两边物体的重量有关。

生2:也可能与左右两边物体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师点评:两位同学的回答非常的好,值得肯定。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左右两边物体的重量与左右两边物体到支点的距离到底是怎样影响平衡的呢?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一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得出保持平衡的条件。

师:教师PPT出示本次实验探究的基本要求,具体内容如下:(1)每个合作小组由4名成员组成,分别为实验汇报员、实验记录员、实验操作员一、实验操作员二。

(2)实验汇报员负责实验结果汇报;实验记录员负责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操作员负责动手操作;同时,实验记录员负责从老师处领取实验器材、实验记录单、课堂练习题单。

(3)小组合作时,听从老师的安排,做到实验过程中动作轻一点,交流讨论时声音小一点,举手发言时声音大一点。

(4)分组实验完成后,由两位操作员整理实验器材,记录员将实验器材放在课前指定的位置。

师:请每个小组的实验记录员上台领取实验器材(勾码一盒,杠杆一根,支架一个,挂钩4个)。

师: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一:当左右两边刻度数保持不变时,勾码数应怎样放置?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填出左右两边勾码的数量,并用简要语言总结你发现的规律。

时间要求:在5分钟内完成实验探究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一。

学生按照课前的实验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教师进行课堂巡视,对有困难的学习小组给与适时的指导,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与积极的肯定。

师:看来我们绝大多数小组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探究活动一,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实验成果吧。

教师通过实物投师: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一,同学们对影响物体平衡的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接下来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二,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猜想:当左边刻度数4上挂3个勾码并保持不变时,要使左右两边处于平衡状态,随着右边刻度数的变化,右边的勾码数应该怎样变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填出右边勾码的数量,并计算出右边刻度数和勾码数的乘积,用简要的语言总结你发现的规律。

时间要求:在5分钟内完成实验探究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二。

学生按照课前的实验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教师进行课堂巡视,对有困难的学习小组给与适时的指导,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与积极的肯定。

师:看来我们绝大多数小组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探究活动二,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实验成果吧。

教师通过实物投师: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二,同学们对影响平衡的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不难发现,当左边的勾码数和刻度数保持不变时,右边的刻度数和勾码数的乘积始终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刻度数和勾码数时成反比例关系。

师:接下来,我们加深一点难度。

当在左边刻度1上挂2个勾码,刻度2上挂4个勾码的时候,右边的刻度3和刻度4上分别应挂上几个勾码才能使左右两边平衡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实验探究活动一与实验探究活动二的规律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表格数据的填写。

时间要求:在5分钟内小组交流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

教师进行课堂巡视,对有困难的学习小组给与适时的指导,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与积极的肯定。

师:看来我们绝大多数小组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表格三的填写,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思考结果吧。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小组合作记录单。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积极,通过表格三的分析与填写,我们可以发现,左边两个物体的刻度数与勾码数的乘积之和正好等于右边两个物体刻度数和勾码数的乘积之和,这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试想一下,如果在左右两边挂上3个、4个、5个或者更多的物体,只要他们的重量和距离的乘积之和相等,天平是否会一直处于平衡状态呢?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分析。

师:通过实验一、实验二与表格三的填写,同学们对平衡原理有了清晰的认识。

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过的平衡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时间要求:小组交流讨论,在6分钟内完成解题过程。

师:教师PPT出示课堂练习题单,具体内容如下:(1)母女俩在玩跷跷板,女儿体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点15分米,母亲体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呢?请根据平衡原理列出比例关系式并解答。

(2)如图所示,称砣重500克,秤砣到支点的距离为12厘米,左边物体到支点的距离为2厘米。

左边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千克?请根据平衡原理列出比例关系式并解答。

(3)星期天,爸爸带小明和妹妹到公园去玩跷跷板,小明体重44千克,妹妹体重35千克。

如果要让跷跷板两边平衡,你至少可以想出几种办法?教师进行课堂巡视,对有困难的学习小组给与适时的指导,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与积极的肯定。

师:看来我们绝大多数小组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解题过程。

下面,老师将抽点3个做得最快、最好的小组上来展示他们的解题成果。

小组1:在实物投影仪上呈现题1的完整解题过程,具体如下:根据“左边物体重量×左边距离=右边物体重量×右边距离”可得:60X=12×1560X=180X=3小组2:在实物投影仪上呈现题2的完整解题过程,具体如下:根据“左边物体重量×左边距离=右边物体重量×右边距离”可得:2X=500 ×122X= 6000X=30003000克=3千克小组3:可以通过改变人的重量、改变人离支点的距离等来使跷跷板两边处于平衡状态。

师:其实,我们今天所学的平衡原理也叫“杠杆原理”,在初中二年级物理学上是这样表述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为:F1 ×L1=F2 ×L2师:提出杠杠原理的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杠杆原理的应用,请小组内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师:请小组代表举手发言,同学们认真听,认真想,看看他说的对吗?你还有没有其他需要补充的呢?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杠杆原理的应用,比如:自行车脚踏板、扳手、船桨、核桃钳、开瓶器、定滑轮、天平、剪刀、镊子等。

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的活跃,答案非常的精彩,请同学们给自己以热烈的掌声,为自己点赞!师:这节课马上要接近尾声了,在这儿,老师想给你们几点最真诚的意见,希望同学们认真听、认真感悟。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与物理以及其他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2)始终保持一颗勇于探索的年轻的心,做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3)我们从这里走向远方,希望你们在以后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的目的明确,步骤清晰,环节与环节之间紧密衔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课堂表现十分的活跃。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是借学校借班上课,课前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预估不到位,导致了反比例关系提出时学生处于一种比较困惑的状态,不过让人惊讶的是学生竟然能够根据重量与距离的关系建立正比例关系来求解,这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整个课堂相对比较紧张,时间略微有所延长,可能是课堂上分发实验器材与讲解实验要求浪费了部分时间,应在课前做好预设。

部分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意识不强,应加强小组合作探究的引导,课前对实验过程的一些细节和关键点的把控没有给学生交代清楚,以至于部分小组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实验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