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三章.ppt
合集下载
第三章 计划《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第三章 计划《管理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b3fd3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9.png)
第三章 计划
3.1.1 计划与计划工作的概念
“计划”一词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表达的、在制订计划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种管 理性文件;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制订计划工作的过程。我们认为,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 作的综合的统筹安排,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 计划工作则是指制订计划。 我们主要指狭义的概念,它是指根据环境的需要和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 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计划工作就像一座桥梁,它是组织各个层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能够帮助我们实现预期的 目标。 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所要完成的一项劳动。严格来讲,“计划工作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和组织的自身能力,在科学预测未来的基 础上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协调和合理安排组织中各方面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有效地 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活动过程”。计划工作与未来密切相关,要想取得预 期的效果,就必须正确地预测未来。因此也就要求管理者要对过去的信息情报加以科学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现实条件设立组 织的未来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一系列政策和方法,最后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
计划工作就是要建立目标, 并以各种指标进行明确的 表达。这些目标和指标将 用来进行工作过程的控制。
计划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
计划是降低风险、掌握主 动的手段
计划是减少浪费、提高效 益的方法
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 标准
3.1.4 计划的类型
由于人类及组织活动的复杂和多元性,计划的种类也变得十分复杂和多样。在实际的社会及经济生活当中,人们根据不同的背景、不 同的需要制订各种各样的计划。对于形形色色的计划,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原则对其进行分类。
3.1.1 计划与计划工作的概念
“计划”一词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表达的、在制订计划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种管 理性文件;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制订计划工作的过程。我们认为,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 作的综合的统筹安排,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 计划工作则是指制订计划。 我们主要指狭义的概念,它是指根据环境的需要和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 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计划工作就像一座桥梁,它是组织各个层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能够帮助我们实现预期的 目标。 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所要完成的一项劳动。严格来讲,“计划工作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和组织的自身能力,在科学预测未来的基 础上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协调和合理安排组织中各方面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有效地 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活动过程”。计划工作与未来密切相关,要想取得预 期的效果,就必须正确地预测未来。因此也就要求管理者要对过去的信息情报加以科学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现实条件设立组 织的未来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一系列政策和方法,最后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
计划工作就是要建立目标, 并以各种指标进行明确的 表达。这些目标和指标将 用来进行工作过程的控制。
计划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
计划是降低风险、掌握主 动的手段
计划是减少浪费、提高效 益的方法
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 标准
3.1.4 计划的类型
由于人类及组织活动的复杂和多元性,计划的种类也变得十分复杂和多样。在实际的社会及经济生活当中,人们根据不同的背景、不 同的需要制订各种各样的计划。对于形形色色的计划,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原则对其进行分类。
管理学---第三章-计划与决策
![管理学---第三章-计划与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2dd3ea09ba1aa8114431d909.png)
计划工作的原理
• • • • 限定因素原理—木桶原理 许诺原理 灵活性原理 改变航道原理
木桶原理
含义是:木桶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 块木条的高度。意指主管人员越是了解对达到 目标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因素,就越能有针对性地、 有效地拟定各种行动方案。 此原理表明,主管人员在制定计划时,须全力 找出影响计划目标实现的主要限定因素,有针对 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改变航道原理
即使计划工作过程具有灵活性,在制 定计划后,管理者不能被其拴住,在执行过 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必要的检 查和修订。 俗语称“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管 理者要像航海家需经常核对航线以排除 险情那样,保证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 目标的进程可因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随时 改变。
组织目标的内容
时间序列分析法
• 简单移动平均法
• 加权移动平均法
简单移动平均法
模型 Yt=1/n (X t-1+X t-2+•••+X t-n) 式中: Yt—t期预测值; n—移动期数; Xi—为第i期实际值。
加权移动平均法
即根据距预测期越近的实际值,对预测值的影响越大的 原理,赋予所取实际数据一定的权数Di,然后再取平均数, 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权数确定的原则是: (1) 距预测期越大,权数越大;反之,越小。 (2) 0<Di<,且∑ Di=1 此方法适用于稳定而略有变化的市场类型。 模型: n Y= ∑ Xi · i D
2. 目标的次序性
组织目标往往不止一个,故应有轻重缓急之 分。 3. 目标的时间性 目标的实现要有时间要求。
确定组织目标的原则
1. 目标需体现组织的宗旨和使命 2. 目标必须落实,需做到: • 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中 • 尽可能完善,以使目标明确并便于考核 • 有期限要求 3. 目标需有多个,并形成体系,以避免片面性,追求企 业宗旨和使命的实现,如企业有市场营销、创新、 人员组织、财务资源、物资资源、生产效率、社 会责任和利润目标等。 4. 目标需有挑战性
管理学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社会责任
![管理学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社会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ad73615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8.png)
管理学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社会责任
目录
• 组织环境 • 组织内外部环境分析 • 组织社会责任 •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 组织的社会责任实践
01 组织环境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组织环境是指组织外部的物质、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以及与组织 相关的各种活动和关系。
分类
组织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 构、人力资源等因素,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竞争者、政府、社会等因素。
根据机会与威胁的分析结果,制定相 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调整组织结构和流程
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组 织的结构和流程,以提高组织的适应 性和竞争力。
监测与评估
持续监测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策略 和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进 行调整和改进。
03 组织社会责任
组织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内涵
组织社会责任的定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消费者权益保护
组织应提供安全、可靠的产 品和服务,保障消费者的合 法权益,增强消费者的信任 和忠诚度。
环境保护
组织应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推动绿色生产 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与环境 的和谐共生。
社区发展
组织应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 发展,支持公益事业,回馈 社会,促进社区的繁荣和进 步。
组织社会责任的实现方式
组织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追求经济效 益的同时,积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 、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
组织社会责任的内涵
组织社会责任强调组织在生产经营过 程中,关注员工福利、消费者权益保 护、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等方面,实 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组织社会责任的体现
目录
• 组织环境 • 组织内外部环境分析 • 组织社会责任 •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 组织的社会责任实践
01 组织环境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组织环境是指组织外部的物质、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以及与组织 相关的各种活动和关系。
分类
组织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 构、人力资源等因素,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竞争者、政府、社会等因素。
根据机会与威胁的分析结果,制定相 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调整组织结构和流程
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组 织的结构和流程,以提高组织的适应 性和竞争力。
监测与评估
持续监测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策略 和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进 行调整和改进。
03 组织社会责任
组织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内涵
组织社会责任的定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消费者权益保护
组织应提供安全、可靠的产 品和服务,保障消费者的合 法权益,增强消费者的信任 和忠诚度。
环境保护
组织应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推动绿色生产 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与环境 的和谐共生。
社区发展
组织应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 发展,支持公益事业,回馈 社会,促进社区的繁荣和进 步。
组织社会责任的实现方式
组织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追求经济效 益的同时,积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 、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
组织社会责任的内涵
组织社会责任强调组织在生产经营过 程中,关注员工福利、消费者权益保 护、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等方面,实 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组织社会责任的体现
管理学_第三章_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ppt精选课件
![管理学_第三章_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ppt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54ebfca21614791611285c.png)
➢ 有利于及时、灵活、有效地处理特殊问题或紧迫 问题 , 避免出现“一刀切”的僵化管理现象 ;
➢ 有利于与法律、经济等方法之间互补互促、结合 使用 , 提高整体管理功效 , 从而维护组织系统的 稳定。
编辑版pppt
31
(2)弊端 :
➢ 一是由于它强调领导者的权威性,易导致搞 “ 人 治”。
➢ 二是由于过分强调集中统一,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 不便于管理分权。
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的经济利益之间 的关系,以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的方法。 2、形式: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 奖金与罚款。
编辑版pppt
33
3、经济方法的特点
➢利益性。被管理者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采取管理者所预期的行为的。
➢平等性。 ➢关联性。
编辑版pppt
34
4、经济方法优劣 (1)优点: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有利于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 性。 (2)注意点 : 若单纯用经济方法来进行管理,会造成 “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倾向,影响其工作 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劳动者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的认识过 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1、要素研究阶段 2、行为研究阶段 3、主体研究阶段
编辑版pppt
5
人本管理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1、有效管理两条途径: 高度集权,从严治厂,铁的纪律,重奖重罚。 适度分权,民主治厂,职工参与,科学管理。 2、职工参与治厂的具体途径: 职工代表大会 参与监事会 参加日常生产管理活动
2、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
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编辑版pppt
➢ 有利于与法律、经济等方法之间互补互促、结合 使用 , 提高整体管理功效 , 从而维护组织系统的 稳定。
编辑版pppt
31
(2)弊端 :
➢ 一是由于它强调领导者的权威性,易导致搞 “ 人 治”。
➢ 二是由于过分强调集中统一,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 不便于管理分权。
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的经济利益之间 的关系,以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的方法。 2、形式: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 奖金与罚款。
编辑版pppt
33
3、经济方法的特点
➢利益性。被管理者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采取管理者所预期的行为的。
➢平等性。 ➢关联性。
编辑版pppt
34
4、经济方法优劣 (1)优点: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有利于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 性。 (2)注意点 : 若单纯用经济方法来进行管理,会造成 “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倾向,影响其工作 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劳动者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的认识过 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1、要素研究阶段 2、行为研究阶段 3、主体研究阶段
编辑版pppt
5
人本管理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1、有效管理两条途径: 高度集权,从严治厂,铁的纪律,重奖重罚。 适度分权,民主治厂,职工参与,科学管理。 2、职工参与治厂的具体途径: 职工代表大会 参与监事会 参加日常生产管理活动
2、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
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编辑版pppt
管理学基础课件第三章目标和计划
![管理学基础课件第三章目标和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9ae93761eb91a37f0115c03.png)
(二)按时间分类 按照组织目标时间跨度的不同,组织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 目标和短期目标。其中长期目标一般是指五年及其以上时间内要 实现的目标;中期目标一般是指五年以内、一年以上时间内要实 现的目标;而近期目标则是指一年以内的时间里要实现的具体目 标。 一般来说,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层次越高,组织目标的时间跨度 越长,目标内容越抽象和笼统;反之,管理层次越低,组织目标 的时间跨度越短,目标内容越具体。 (三)按内容分类 一个组织的目标还可以按照组织不同的活动内容所要实现的各 种目标进行分类。例如 一个企业可以有利润目标、市场占有量 目标、劳动生产率目标、组织发展目标等等。对于国家或一些大 型组织来说,其目标还可以按照组织不同的活动内容分成政治目 标、经济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等等。通常不同性质的组织其按照 内容分类的目标是不同的。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不同类型的目标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相互 关联构成一个整体目标网络。见图3-1
第一节 组织目标概述
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是计划 职能的核心任务。而计划的制定是以目标明确为前提。因 此,明确并统一目标是现代管理的首要任务。 目标为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目 标展开的;目标是组织期望获取的成果,对成果的期望促 使组织成员团结一致;目标是衡量组织存在的价值的尺子, 是判断管理绩效的标准。因此,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是团 结的旗帜、是证明组织价值的依据。任何组织及组织管理 都有其目的性,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组织,也不存在无 目标的管理,目标是一个组织及组织管理最基本的要素 一、组织目标的涵义及特点 (一)组织使命和宗旨 一个组织的最终目标是组织的宗旨和使命,组织的宗旨和 使命是组织目标的出发点和基础。组织的使命和宗旨是指 组织成员在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赋予组织的基本职责基础 上,对组织存在价值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它描述了组织的 理想和追求,表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
管理学课件 第三章管理伦理
![管理学课件 第三章管理伦理](https://img.taocdn.com/s3/m/b73dac2d852458fb760b5649.png)
者提出“国家竞争力是创造财富的价值体 系”。
无论企业伦理还是管理道德,都不是企 业经济运行和企业家管理活动中的“价值 附加”,而是企业品质与管理素质的内在 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管理学意义。
23
第三节 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变 (一)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背景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起源于欧洲,一般认为 是英国学者欧力文•谢尔于1924年最早提出的。 早期的企业组织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 营单位,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企业 被认为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去完成本应由政府或 社会完成的工作,只要其行为不违法,通过任何 方式手段去追逐利润无可厚非。
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杰米里·边沁约 翰·穆勒,它认为行为道德与否取决于行为是否普 遍被大多数人带来最大的幸福。现代企业家多数 倾向于采用普遍功利主义原则来确定行为的道德 性。
19
5、道义论 道义论认为,某些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不是由行
为结果,而是由行为本身内在特性所决定的。
上述几种道德理论,为我们进行营销道德判断 提供了最基本的思考线索。它们都要求企业在营 销活动中,既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要符合社会 道德标准以及为社会公众带来最大利益。
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通过合乎法律和伦理的方
式,提高增进社会福利的产品和服务 (2)从注重目标、战略、结构、制度到强调企业价
值观 (3)从手段人到目的人 (4)从以所有者为中心到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5)从遵守法律到法律与道德并行 (6).从玩弄技巧到注重修养
第三章 管理伦理
1
• 课前导读:
•
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500强,他们
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
无论企业伦理还是管理道德,都不是企 业经济运行和企业家管理活动中的“价值 附加”,而是企业品质与管理素质的内在 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管理学意义。
23
第三节 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变 (一)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背景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起源于欧洲,一般认为 是英国学者欧力文•谢尔于1924年最早提出的。 早期的企业组织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 营单位,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企业 被认为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去完成本应由政府或 社会完成的工作,只要其行为不违法,通过任何 方式手段去追逐利润无可厚非。
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杰米里·边沁约 翰·穆勒,它认为行为道德与否取决于行为是否普 遍被大多数人带来最大的幸福。现代企业家多数 倾向于采用普遍功利主义原则来确定行为的道德 性。
19
5、道义论 道义论认为,某些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不是由行
为结果,而是由行为本身内在特性所决定的。
上述几种道德理论,为我们进行营销道德判断 提供了最基本的思考线索。它们都要求企业在营 销活动中,既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要符合社会 道德标准以及为社会公众带来最大利益。
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通过合乎法律和伦理的方
式,提高增进社会福利的产品和服务 (2)从注重目标、战略、结构、制度到强调企业价
值观 (3)从手段人到目的人 (4)从以所有者为中心到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5)从遵守法律到法律与道德并行 (6).从玩弄技巧到注重修养
第三章 管理伦理
1
• 课前导读:
•
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500强,他们
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
第三章 组织工作《管理学》PPT课件
![第三章 组织工作《管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01fa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9.png)
一、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 行业特点 • 组织环境 • 组织规模 • 技术 • 组织战略 • 组织的生命周期 • 人员素质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与内容
1、设计程序:
确定 设计 思路
确定 业务 内容
确定 结构 模式
规定 职责 权限
配备 职务 人员
跟踪 反馈 修正
2、设计的内容 • 部门设计 (解决组织的横向结构设计) • 层次设计 (解决组织的纵向结构设计) • 职权设计 (解决组织的职权设计问题)
二、组织工作的内容
1.组织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组织工作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有效地实现
共同目标和任务,合理确定组织成员、任务以及各 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 过程。 组织工作的特点: • 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 • 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 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2.组织工作的内容
矩阵制组织结构
职能部门Ⅲ
7.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思考 ——多维立体组织 具有哪些优缺点? 适合于何种组织?
地区 利润
地区1 地区2
中心
地区3
事业部1
事业部2
产品
事业 利润
事业部3
中心
事业部4
事业部5
职
职
职
职
职
职
能
能
能
能
能
能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门1 门2 门3 门4 门5 门6
成本中心
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事业部A
事业部B
事业部C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第三章 决策与决策过程——管理学(马工程)ppt课件
![第三章 决策与决策过程——管理学(马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c344231ed9ad51f11df23e.png)
因,这样才能考虑采取什么措施,选择哪种行动方案。可以通过尝试 性地询问来发掘问题的原因。
一、决策过程
(三)确定目标 找到问题及其原因之后,应该分析问题的各个构成要素,明确各
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并确定重点,以找到本次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即确定目标。
一、决策过程
(四)制定备选方案
明确了解决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后,决策者要找出约束条件下的多 个可行方案,并对每个行动方案的潜在结果进行预测。
三、决策的准则
示例: R/元
销售量S/件 0 1000 2000 3000 4000
0
0
0
0
0
0
产量 1000 -10
20
20
20
20
Q/件
2000 3000
-20 -30
10 0
40 30
40 60
40 60
4000 -40 -10
20
50
80
按照乐观准则,决策者将找出每个可行方案的最大值,然后选出 各个最大值中的最大值即80元,这个最大值对应的方案即产量为4000 件的方案是最满意方案。
三、决策的准则
示例:
根据条件,有五种备选方案,分别为每天生产0件、1 000件、2 000件、 3 000件、4 000件,问题的关键在于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收入。由于每一种方 案又面对五种可能的市场需求,所以每种可行方案共有五种可能的收益。
设产量为Q,销量为S,收益为R,则: 当Q>S时,R=S×(0.05-0.03)-(Q-S)×0.01; 当Q≤S时,R=Q×(0.05-0.03)。 计算结果如下:
有一个方案,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决策。决策要求提供可 以相互替代的两个以上的方案。
一、决策过程
(三)确定目标 找到问题及其原因之后,应该分析问题的各个构成要素,明确各
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并确定重点,以找到本次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即确定目标。
一、决策过程
(四)制定备选方案
明确了解决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后,决策者要找出约束条件下的多 个可行方案,并对每个行动方案的潜在结果进行预测。
三、决策的准则
示例: R/元
销售量S/件 0 1000 2000 3000 4000
0
0
0
0
0
0
产量 1000 -10
20
20
20
20
Q/件
2000 3000
-20 -30
10 0
40 30
40 60
40 60
4000 -40 -10
20
50
80
按照乐观准则,决策者将找出每个可行方案的最大值,然后选出 各个最大值中的最大值即80元,这个最大值对应的方案即产量为4000 件的方案是最满意方案。
三、决策的准则
示例:
根据条件,有五种备选方案,分别为每天生产0件、1 000件、2 000件、 3 000件、4 000件,问题的关键在于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收入。由于每一种方 案又面对五种可能的市场需求,所以每种可行方案共有五种可能的收益。
设产量为Q,销量为S,收益为R,则: 当Q>S时,R=S×(0.05-0.03)-(Q-S)×0.01; 当Q≤S时,R=Q×(0.05-0.03)。 计算结果如下:
有一个方案,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决策。决策要求提供可 以相互替代的两个以上的方案。
管理学课件 第三章--决策
![管理学课件 第三章--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8f15a88403d8ce2f01662327.png)
二、决策的类型
其十,根据决策目标数量的多少,可以将决策划分 为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两种类型。
单目标决策就是指决策的目标只有一个的决策。 多目标决策就是指决策目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决 策。也就是说,在一个决策活动中,往往有一个占据主 要地位的“主导目标”,同时也存在着处于依从地位的 “附加目标”。
第三章 决策
第一节 决策的基本概念 一、决策的概念 1.决策(decisions):狭义地说,决策是在两个
或多个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即通常所说的“拍板”。 广义地说,决策是决策者在作出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 一切活动和对于实施的决策的评价,即包括制定、选 择、对决策实施的评估的整个过程。决策是人们为了 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 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 从中选出合理方案并对方案实施评估的过程。
第三,决策中都要对多种方案进行分析、评 价和选择,以求出最佳方案。实现决策目标所付 出的代价和副作用小。(优劣标准)
第四,决策的内容必须是为了付诸实践,并 且在实践中有用。不付诸实施的决策是多余的, 在实施中无用的决策是无效的。
决策内容可简化为两个方面的选择:目标选择和方 案选择。
决策中的价值要素 决策中的事实要素
三、决策的重要作用
决策作为一种重要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各项管理工作 的前提和基础,而且贯穿于整个管理工作的始终及各个方 面,在整个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决策是理性行动的基础。决策正是保证管理活 动顺利进行并能达到预期效果的理性行动基础。只有有了 决策,才能保证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不陷入盲目区。
第二,决策是管理的核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 理各项职能的发挥,不论是计划的编制、组织实施,还是 控制、调节、监督等活动都离不开决策,管理就是决策, 没有决策就没有自觉的管理活动。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管理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058f176529647d272852ae.png)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
1.理解沟通的含义 2.理解沟通的过程 3.理解沟通的障碍 4.理解组织沟通 5.掌握沟通的基本技巧
• 能力目标
– 1.能够分析沟通中的问题 – 2.能够与人有效沟通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一节 理解沟通
• 四面楚歌中的杨经理
难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容易失 真,可能导致小集团、小圈子,影响 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
表 3-3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二节 沟通类型
四、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
1
5
1
2
3
4
5
4
5
1
2
2
2
链式
4
3
3
环式
Y式
3
1
1
55
2
4 轮式
4
3
全通道式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二节 沟通类型
管理情景
• 两个70%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一节 理解沟通
一 什么是沟通 二 沟通过程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一节 理解沟通
一、沟通
沟通是指意义的传递和理解。 – 首先,它强调了意义的传递。 – 其次,更重要的是沟通包含意义的
理解。 良好的沟通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
并不一定是使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 – 管理沟通:
时间
早到或迟到、让别人久等、对时代感受的文化差异以及时间和地位的关系。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二节 沟通类型
三、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等沟通
1.上行沟通
主要是指团体成员和基层管理人员通过一定的渠道与管理决策层所进行 的信息交流。它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层层传递,即依据一定的组织原 则和组织程序逐级向上反映。二是越级反映。这指的是减少中间层次, 让决策者和团体成员直接对话。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
1.理解沟通的含义 2.理解沟通的过程 3.理解沟通的障碍 4.理解组织沟通 5.掌握沟通的基本技巧
• 能力目标
– 1.能够分析沟通中的问题 – 2.能够与人有效沟通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一节 理解沟通
• 四面楚歌中的杨经理
难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容易失 真,可能导致小集团、小圈子,影响 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
表 3-3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二节 沟通类型
四、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
1
5
1
2
3
4
5
4
5
1
2
2
2
链式
4
3
3
环式
Y式
3
1
1
55
2
4 轮式
4
3
全通道式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二节 沟通类型
管理情景
• 两个70%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一节 理解沟通
一 什么是沟通 二 沟通过程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一节 理解沟通
一、沟通
沟通是指意义的传递和理解。 – 首先,它强调了意义的传递。 – 其次,更重要的是沟通包含意义的
理解。 良好的沟通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
并不一定是使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 – 管理沟通:
时间
早到或迟到、让别人久等、对时代感受的文化差异以及时间和地位的关系。
第三章 管理是沟通 第二节 沟通类型
三、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等沟通
1.上行沟通
主要是指团体成员和基层管理人员通过一定的渠道与管理决策层所进行 的信息交流。它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层层传递,即依据一定的组织原 则和组织程序逐级向上反映。二是越级反映。这指的是减少中间层次, 让决策者和团体成员直接对话。
第三章 管理基本原理ppt课件
![第三章 管理基本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517d2a50e2524de4187e45.png)
以上构成管理原理体系的四个基本管理原理,都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 指导思想和管理哲学,是不可违背的管理的基本规律,它们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精选课件ppt
4
三、管理原理的重要性
(一)管理原理阐明了管理的实质及基本任务; (二)管理原理蕴涵着管理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指导 思想; (三)管理原理突出了管理的关键和重点; (四)管理原理提供了管理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基 本方法和技巧。
要
行
主
素
为
体
研
研
研
究
究
究
阶
阶
阶
段
段
段
精选课件ppt
16
1.要素研究阶段: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 少的要素。
2.行为研究阶段:需要 动机 行为 。 3.主体研究阶段: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管理既是
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企业经营的目的是 为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人的社会发展而服务的。
精选课件ppt
36
从海尔2945块玻璃谈职责
• 海尔电冰箱厂有一个五层楼的材料库,这个五层楼一 共有2945块玻璃,如果你走到玻璃跟前仔细看,你 一定会惊讶地发现这2945块玻璃每一块上都贴着一 张小条!
• 小条上是什么?原来每个小条上印着两个编码,第一 个编码代表负责擦这块玻璃的责任人,第二个编码是 谁负责检查这块玻璃。
17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 有效管理两条途径: 高度集权,从严治厂,铁的纪律,重奖重罚。 适度分权,民主治厂,职工参与,科学管理。 ➢ 职工参与治厂途径: 董事会,监事会,日常管理。
精选课件ppt
18
两条途径的比较:
管理学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限制因素
![管理学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限制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c406b4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4.png)
组织文化对创新的影响
研究表明,开放、包容的组织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促进组织的创新活动。
环境不确定性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针对环境不确定性的研究指出,管理者在制定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战略的灵活性 和适应性。
谢谢
THANKS
特性
独特性、稳定性、可塑性、共享性、 继承性。
组织文化的形成与影响
形成
组织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组织创始人的影响、组织成员的共同 经历和组织环境的影响。
影响
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影响组织的决策和战略制定,影 响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组织文化的类型与差异
类型
强文化、弱文化、混合文化。
差异
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不同行业、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文化也存在差异。
02 环境限制
CHAPTER
宏观环境限制
政治法律环境
组织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否则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和经济
损失。
经济环境
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组织的经营 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管理学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 限制因素
目录
CONTENTS
• 组织文化 • 环境限制 • 组织文化与环境限制的互动 • 管理学中的组织文化与环境限制
01 组织文化
CHAPTER
定义与特性
定义
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形成的,被组织 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 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 形态的总和。
组织在获取和处理外部信息时可能存 在不对称性,导致决策失误或延误。
不可预测性
某些外部事件可能突然发生,对组织 产生重大冲击,难以预测和应对。
研究表明,开放、包容的组织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促进组织的创新活动。
环境不确定性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针对环境不确定性的研究指出,管理者在制定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战略的灵活性 和适应性。
谢谢
THANKS
特性
独特性、稳定性、可塑性、共享性、 继承性。
组织文化的形成与影响
形成
组织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组织创始人的影响、组织成员的共同 经历和组织环境的影响。
影响
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影响组织的决策和战略制定,影 响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组织文化的类型与差异
类型
强文化、弱文化、混合文化。
差异
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不同行业、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文化也存在差异。
02 环境限制
CHAPTER
宏观环境限制
政治法律环境
组织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否则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和经济
损失。
经济环境
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组织的经营 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管理学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 限制因素
目录
CONTENTS
• 组织文化 • 环境限制 • 组织文化与环境限制的互动 • 管理学中的组织文化与环境限制
01 组织文化
CHAPTER
定义与特性
定义
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形成的,被组织 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 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 形态的总和。
组织在获取和处理外部信息时可能存 在不对称性,导致决策失误或延误。
不可预测性
某些外部事件可能突然发生,对组织 产生重大冲击,难以预测和应对。
管理学_第三章_组织环境
![管理学_第三章_组织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4757a4699b6648d7c1c74690.png)
市场转移 动向? 涉及到抢先一 步战略的制定
36
环境的竞争性分析
职工安置及售 后维修服务的 维持等费用
资产专用性
通过资产转 让收回投资 的难易程度
退出成 本高低
领导人开发 成功的产品 或企业成功 的标志产品
退出障碍
心理 因素
政府和社 会的限制
会影响社 会安定或 经济发展
37
环境的竞争性分析
潜在竞争对手威胁分析(1)
1、组织根据 外部环境决定 经营活动的内 容和方向
23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2)
组织活动受环境的制约 2、组织的 产出需要 被市场或 用户接受
24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3)
1、环境 是动态 的不是 静态的
环境变化对组织的影响 3 、环境变
化为组织的 生存造成不 利的威胁
2 、环境变
化为组织的 生存与发展 提供了新的 机会
环境、生存与发展
19
外部环境的性质和特点
综合性
复杂性
不确定性
20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1) 环境是组织生 存与发展的条 件(土壤)
21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1)
O2
产出:各种 产出在外部 环境中实现
CO2
投入:各种 资源从外部 环境中获取
H 2O
22
组织需要与供应商建立什么关系 会影响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影响供应商的经营或获利能 力
44
环境的合作性分析
由于经营活动的复杂 性及环境变化加快
企业间既有竞争,又有 合作;既可能是竞争对 手,又可能是合作关系
因此企业既要识别和 分析竞争对手,也要 对同盟者进行分析
45
环境的合作性分析
联盟成功的重 同盟者分类 要条件是:同 全面合作与某事、某方面的同盟者; 盟者与本企业 战略同盟者与一般同盟者; 应具有利害相 直接与间接同盟者; 关性和优劣势 长期与短期同盟者; 互补的特性 现实与潜在同盟者;
管理学-决策-PPT课件
![管理学-决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abeefe80eb6294dd886ce2.png)
Previous
Next
二、决策的意义与作用
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 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 发展 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 标志
Previous Next
三、决策的特点
1. 目标性 目标是决策的前提 2. 可行性 决策受到资源和环境诸因素的限 制,可行性就是要分析决策的约束条件。 3. 选择性 决策的关键在于选择,重大决策 一定要有多个可行方案供选择。 4. 满意性 最优决策仅仅是理论上的,我们 所寻求的决策则是指满意决策。 5. 过程性 决策非瞬间动作,而是一个过程。 6. 动态性 没有起点和终点的循环过程。
SE
0
QE—盈亏平衡点产量
QE
产量(销售量)
Previous
Next
SE—保本收入
P—单价
2. 定量分析方法 (2)
• 生产成本=F+C=F+Q×CV • 保本成本=QE ×P F • ∴盈亏平衡产量 QE= P-CV
QE × P= SE=
F P-CV F 1-
CV P
(边际贡献)
×P
(盈亏平衡点成本)
(2)不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
①
• 决定决策者的心理效应,通常可运用乐观法 则,悲观法则,折衷法则和遗憾法则确定。 • 试结合图示分析如下:
Previous
Next
(2)不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
②
a. 乐观法则 b. 悲观法则 c. 折衷法则 方案 1 方案 2 方案 3
d. 遗憾法则 大中取小, 遗憾最小, 选方案2。
• 组织(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⑴群体决策的优点
① 集思广益 ② 有利于决策的执行 ③创造性与准确性
⑵群体决策的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占卜决策 凡国家大 事,先筮而 后卜。 1、占卜 2、周易
英国的两个决策失误
在英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决策失误,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可 笑,但却能发人深思。 一是否决将电力引进千家万户。当时英国的有识之士经过充分的 研究论证之后提出,电能是伟大的新型能源,伦敦应该率先普及使用。 但是,在议会辩论的时候,那些反对者说:“如果把电通到千家万户 之后,每一户人家至少都得有一个电插头吧?那个电插头的杀伤力绝 对不可低估,简直就是现代化的杀伤性武器!如果小猫不小心碰上了 那个电插头,不就立刻被电死了吗?如果一个哥哥让一个弟弟伸手摸 一摸,岂不是立刻就没命了吗?如果在全伦敦、全英国普及用电,就 等于是给每一个英国人,包括所有的大人、小孩、坏人、精神病患者 等等,都发了一把枪,使他们每个人都具备了把别人或者自己随便杀 死的能力。这实在是太可怕了!”反对者的理由听起来似乎真的很可 怕、很实际,就连深受国人尊敬的女王也站出来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我呼吁,我们所有的英国子民都举起坚决反对的手。”结果,普及 用电的提议在接连不断的几次表决中都没能通过。
三、决策的原则
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原因:
组织内外的发展与变化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某种影响, 很难立即收集到相关信息
只能收集到有限信息
制订的方案数是有限的
对有限方案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2、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一个关于决策的小故事
有一位画家想画一幅人见人爱的画。画完之后,将画拿到市场上
一、决策的概念
在许多成功的企业家身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 下品质: •对处理企业中的决策性问题具有强烈的愿望; •勇于承担事业风险和投资风险; •愿意承担一些可能会导致有负众望的后果的责 任; •乐于运用把事情做好的工作方法; •具有高效率的联络能力; •具有作出正确决策的艺术。 以上最重要的,是掌握能为企业正确决策的艺术。
发现画面又涂满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都被换上了赞美的标 记。画家不无感慨地说到:“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不管干
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
四、决策的类型
长期决策
决策的时间
短期决策 战略决策 战术决策 业务决策 集体决策
决策的重要性
决策的类型
决策主体 决策起点
个人决策
初始决策 跟踪决策 确定型决策
a.目标性 b.可行性 c.选择性 d.满意性 e.过程性 f.动态性
决策小案例
1985年,由马来西亚国营重工业公司和日本“三菱”汽车公司 合资2.8亿美元生产的新款汽车“沙格型”隆重推出市场。马来西亚政 府视之为马来西亚工业的“光荣产品”,产品在推出后,销售量很快 跌至低潮。经济学家们经过研究,认为“沙格型”汽车的一切配件都 从日本运来,由于日元升值,使它的生产成本急涨,再加上马来西亚 本身的经济不景气,所以汽车的销售量很少。此外,最重要的因素是 政府在决定引进这种车型时,主要考虑到满足国内的需要。因此,技 术上未达到先进国家的标准,无法出口。由于在目标市场决策中出现 失误,“沙格型”汽车为马来西亚工业带来的好梦,只是昙花一现而 已。
3、不确定型决策:指各备选方案可能出现的后果是未知的,或
只能靠主观概率判断的决策。
五、决策的影响因素
环境影响组织的活动选择 过去决策对决策的影响 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对决策的影响 伦理对决策的影响 组织文化对决策的影响 时间对决策的影响
决策小案例:野马汽车
1960年,爱奥库卡升为美国福特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他观 察到60年代一股以青年人为代表的社会革新力量正式形成,它将 对美国社会、经济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爱奥库卡认为,设计新车 型时,应该把青年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他精心组织下,经过多 次改进,1962年底这种新车最后定型。它看起来象一部运动车, 鼻子长、尾部短,满足了青年人喜欢运动和刺激的心理。更重要的 是,这种车的售价相当便宜,只有2500美元左右,一般青年人都 能买得起。最后这种车还取了一个令青年人遐想的名字——“野 马”。1964年4月纽约世界博览会期间,“野马”正式在市场上 露面,在此之前,福特公司为此大造了一番舆论,掀起了一股“野 马”热。在头一年的销售活动中,顾客买走了41.9万辆“野马”, 创下全美汽车制造业的最高纪录。“野马”的问世和巨大成功显示 了爱奥库卡杰出的经营决策才能。从此,他便扬名美国企业界,并 荣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
此例说明,企业决策运行控制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 关。一项决策在确定后,能否最后取得成功,除了决策 本身性质的优劣外,还要依靠对决策运行的控制与调整, 包括在决策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在决策确定过程中 各阶段的控制。
3、决策的依据
决策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 影响决策水平。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产生信息 的成本应低于信息所带来的效益。
去展出,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 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做记号标出。晚上,画家取回画,发 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 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他又临摹了同样一幅画到市场上去展出。这次
他要求观赏者将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
LOGO
第三章 决策
第三章 决 策
学习目标 亲近管理 第一节 决策概述
第二节 决策的理论
第三节 决策的过程
第四节 决策的方法
学习目标
本章要求掌握决策的概念、原则,决策的过 程。重点掌握包括,定性决策方法与定量决 策方法,熟练应用决策方法计算与分析问题。
亲近管理:决策大师——西蒙
以管理学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 学奖的,至今只有一人,这就是决 策理论的大师——赫伯特•A•西蒙。 组织决策理论已经被成功地用 于解释和预测各方面的活动,如公 司内部取得信息能力的分布和决策 的制定,市场调整与有限竞争,选 择证券投资和选择一个国家进行国 外投资。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 究大部分基于西蒙的思想。 ——197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 授予西蒙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对他的 学术贡献评价
1、关于决策的讨论
中国古代关于决策的讨论: 《韩非子· 孤愤》:“智者决策於愚人,贤士程行於不肖, 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矣。”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论》:“ 魏其 、 武安 皆以外戚 重, 灌夫用一时决筴而名显。”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 黄河》:“然水之为迹,难明久矣, 非深考博通,心知其详,固难以臆见决策举事也。” 清 黄景仁 《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诗:“沉谋密断 丑莫侦,万里决策无抢攘。 杨洪兰(1996):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 程. 周三多等 (1999):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 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 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著名的经济学家赫伯·西蒙阐述管理的本质时指出: “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 就是决策。 美国学者亨利·艾伯斯说:“决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地说,决策是在几种行为方针中作出选择;广义地说,
决策还包括在作出最后选择之间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
2、决策的定义与理解
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 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此例说明,科学经营决策的前提是确定决策目标。 它作为评价和监测整个决策行动的准则,不断地影响、 调整和控制着决策活动的过程,一旦目标错了,就会 导致决策失败。
思考:决策应注意什么?
麦考梅克曾预测南美将掀起高尔夫球热,他的公司曾成功地在 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及日本主办过高尔夫球赛,取得了很好的经 济效益。他们决定在秘鲁、委内瑞拉和巴西也搞一系列类似的活动。 他们估算了一下:设置5万美元资金吸引运动员参加比赛,再花5万 美元用于比赛所需的各项费用。他们主办这次比赛大约将有12.5 万美元的收入。公司可以从中获利2.5万美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 好策略。麦考梅克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60年代初,南美的经 济发展不像世界上其它地方那样稳定,那里有着不可思议的高通货膨 胀率。前一天赚得的利润也许会在第二天便化为乌有。公司非但没有 赚得2.5万美元,还白白赔了4万美元。
主要学术贡献 有限理性理论 西蒙的决策理论 西蒙的主要著作有: 《行政管理行为》(1945); 《人类模型》(1957); 《组织》(1958); 《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 《发明的模型》(1977); 《思想模型》(1979年)。
第一节 决策概述
决策的概念 决策的特点 决策的原则 决策的依据 决策的类型 决策的影响因素
决策涉及的问题
不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
(一)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
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
(二)按决策的性质
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指各备选方案所需的条件是已知的,并能确定
各方案后果的决策。 2、风险型决策:即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着两种以上的自然状 态,哪种状态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但可以估计其发生的客 观概率的决策。如股票投资决策。
西蒙1916年6月15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西蒙的父亲 是于1903年获得工程专业毕业文凭后由德国移居美国的,他是一位电 气工程师、专利法律师、当地的学术界和社会事务界的活跃的领导人。 西蒙的母亲是典型的第三代美国人,是一位极有才华的钢琴家。在父 母的熏陶下,西蒙从童年就与书籍和其它智力活动结了缘,并显示出 极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1949年西蒙应邀来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先是任行政学与心理学 教授(1949~1955),后来任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终生。西蒙不 仅执教于著名大学,也活跃于企业界、行政机构及多种顾问公司。他 对管理学上组织理论的研究有独特的见地,不但是专业研究的先锋, 更是行为科学的代表性学者。 西蒙的博学足以让世人折服,他获得过9个博士头衔:瑞典皇家科 学院总结性地指出:“就经济学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西蒙首先是一 名经济学家,他的名字主要是与经济组织中的结构和决策这一相当新 的经济研究领域联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