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政治概况共21页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的简介_辛亥革命的分析

辛亥革命的简介_辛亥革命的分析

辛亥革命的简介_辛亥革命的分析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以及社会上诸多方面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辛亥革命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辛亥革命参战部队:革命党人、清军战争结果:清帝退位,民国建立时间: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地点:中国人物:孙中山袁世凯辛亥革命的详情保路运动1911年5月,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

1911年6月中旬,四川保路运动升级,清政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抽调包括湖北新军在内的多省力量前往四川弹压暴动风潮。

这一事件对湖北影响很大,前往四川的湖北新军部队是革命党人占多数的新军三十二标,但是他们拒绝到四川,准备在进军荆州和宜昌的路上杀掉大臣端方。

被居正阻止。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武昌首义9月23日,湖北境内最有影响的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宣布合并,大家决定日后不再分彼此,一律统称“武昌革命党人”。

第二天召开干部会议,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

10月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

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

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

成立政府12月18日,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

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随即自武汉齐集南京。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

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第11页 11页
2.2
为民主共和牺牲的义士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陆皓东】 陆皓东】
“惜哉,林觉民! 惜哉,林觉民! 面貌如玉, 面貌如玉,肝肠如铁 心地光明如雪” ,心地光明如雪”
【林觉民 】
第12页 12页
2.3
刺杀摄政王载沣
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 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
第25页 25页
当晚12 当晚12时以前 12时以前
第 9页
没有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就没有武昌起义
第10页 10页
2.1
黄花岗之役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孙中山】 【孙中山】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 四塞,草木为之含悲, 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 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 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 奋。 ……斯役之价值 直可惊天地、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 斯役之价值, 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同兴酒楼
第23页 23页
文学社
文学社吸收的干部多为湖北 文学社吸收的干部多为湖北 新军, 新军,其组织在各清军中颇 有基础, 有基础,如湖北新军廿九标 卅标、卅一标、卅二标、 、卅标、卅一标、卅二标、 四十一标、四十二标、 四十一标、四十二标、马队 炮队、工兵营、辎重营、 、炮队、工兵营、辎重营、 陆军中学堂、 陆军中学堂、陆军测绘学生 均有参加。 均有参加。
文学社
第24页 24页
1911年10月 日正午, 1911年10月9日正午,孙 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 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 号机关装配炸弹, 号机关装配炸弹,不慎爆 孙武受伤。 炸。孙武受伤。俄国巡捕 闻声赶至,把炸药、 闻声赶至,把炸药、旗帜 符号、文告、 、符号、文告、印信全部 抄走,拘捕刘同、 抄走,拘捕刘同、李淑卿 等6人,随即引渡湖北当局 。

辛亥革命简明资料

辛亥革命简明资料
1908年 8月27日 孙中山在新加坡投同盟会南洋支部。
1908年 秋 次年5月移槟榔屿,熊成基率马炮营在安庆起义。
1908年 11月19日 武昌群治学社成立。
1908年 12月 孙武在汉口租界设立共进会机关。
1909年 4月 各省咨询局第一届常会同时开幕。
1909年 10月14日 同盟会在香港设南方支部。
目录
简介
年表
背景变革之道
文化形势
革命党
革命的准备国内革命活动
港澳和海外革命活动
四川、湖北的革命历史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的成立
影响政治影响
思想影响
经济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影响
生活文化影响
对海外华人的影响
意义
评价简介
年表
背景 变革之道
文化形势
革命党
革命的准备 国内革命活动
1900年 8月 唐才常等发动自立军起义失败。
1900年 10月6日 兴中会发动惠州起义,至21日失败。
1900年 10月 史坚如在广州谋炸两广总督德寿,事败被捕,次月遇害。
1900年
留日学生在东京建立励志会。
1901年 9月7日 清政府与德、英、俄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5年 7月30日 孙中山、黄兴等约集各省倾向革命的同学生及华侨七十余人,在东京举行成立中国同盟会的筹备会,确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1905年 8月20日 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中国同盟会总章》,举孙中山为总理。
1905年 9月23日 徐锡麟、陶成章等在浙江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

辛亥革命完整版课件

辛亥革命完整版课件

辛亥革命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中国历史》教材第九章第一节“辛亥革命”的内容,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爆发原因、过程及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2. 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的经过及其在全国的影响;3. 辛亥革命的过程:各省光复、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南北议和;4. 辛亥革命的影响:清朝灭亡、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认识到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众疾苦;2. 让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理解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清朝灭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2. 讲解: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爆发、过程及影响;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4. 例题讲解:讲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强调其在全国的影响;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辛亥革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背景: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众疾苦2. 辛亥革命过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北议和3. 辛亥革命影响:清朝灭亡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

(2)阐述武昌起义的过程及影响。

(3)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答案:(1)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众疾苦。

(2)武昌起义的过程及影响: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动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宣布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连锁反应,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辛亥革命ppt课件

辛亥革命ppt课件

结果: 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
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 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 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起义经过
10月10日晚,夺取楚望台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10月11日,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革命在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 阳)取得胜利。
1911年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C 是指(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甲午中日战争
6.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
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
A 实质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鹿钟麟(左)、溥仪(中)和熊秉坤(右)
1961年,辛亥革命50 周年的集会上,末代皇帝 溥仪感慨万分的对熊秉坤 说:“感谢你的第一枪, 它帮我从一个神变成了一 个人,由一个皇帝变成了 共和国的公民”。
这个“第一枪”指的是什么事件? 溥仪为什么会从“皇帝”变成“公民”?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徐锡麟(1873-1907) 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曾游历日本。1905年在绍兴创办大通 学校,宣传革命排满,暗中积蓄革命力量。与秋瑾策划皖、浙同 时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杀。
秋瑾(1875—1907) 浙江绍兴人,1907年2月,秋瑾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 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7月6日安庆起义失 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7月15日从容 就义于绍兴轩亭口。1912年,孙中山题赠挽幛“巾帼英雄”。 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 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图为秋瑾在日本时的留影。

第19课 辛亥革命(共20张PPT)

第19课 辛亥革命(共20张PPT)

•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 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理论,理
解辛亥革命的成果及思想实践的特点,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 时空观念:认识辛亥革命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 史料实证:通过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运用文献,解读印证 • 辛亥革命的特点、意义,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教材文献资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辛亥革命是一 • 次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归纳知识的能力。 • 家国情怀:认识辛亥革命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 • 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预习
• 1.概述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局、意义。
•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什么内容?内容之间有 什么逻辑关系?该思想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
• 3.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 4.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评价。
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 (1)目的:试图通过实行“新政”进行“自救”。 (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3)结果: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 的出路。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孙中山“三民主义”题
(3).军事准备 孙中山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 主张外,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 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 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
徐 锡 麟
秋 瑾
▶七十二烈士之墓
▶辛亥革命前的各次起义形势图
3.预备立宪 背景 革命的推动
过 程 :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

辛亥革命时期政治概况

辛亥革命时期政治概况
1
(课前分好小组) 分成六个小组,每个 小组一个组长,通过 合作完成课本内容。 给学生 10 分钟时间 找到答案。
分组, 学生通过 作弄清 楚课本上 的知识。自 主探究。
张、性质) 2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地点、人物、革命纲领、性 质、领导了哪些起义?) 3 武昌起义(时间,人物,事件的经过) 4 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都城、宪法) 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又进行了哪些斗 争?(原因,经过,结果)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给予补充并评价,并给予相应的组 加上分数。 展示 ppt 任务二:比一比抢答回答对的组将加上一分。 1、 资产阶级思想家有谁? 2、 除了兴中会,你还知道那些团体? 3、 谁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为什么? 4、 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跟那五个国家借的? 5、 袁世凯复辟后,谁又拥戴溥仪复辟。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问题,观看 微课 《孙中山》 , 让学 生对孙中山先生有个 基本了解。
设计意图
观看微课,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 趣。
导入新 课
项目一 铭记辛 亥革命
Ppt:项目一:铭记辛亥革命 教师讲解:辛亥革命的概念 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 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 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称为辛亥革命。 任务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1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时间、地点、革命主
考察自主 学生找到答案后通过 抽签来决定由哪个组 回答。 学习的成 果。 学生展示 答案 学生抢答。抢答 回答对的组将加上一 分。 激 发 学生兴趣, 夯实历史 知识基础。
探究辛亥革命 辨一辨 有人说: “辛亥革命胜利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 失败了” ,你怎样认识,为什么? 教师展示历史资料。引发学生思考。 项目二: 探究辛 亥革命

辛亥革命ppt介绍

辛亥革命ppt介绍

第一幕
——起因
背景


变革之道 文化形势 革命团体
变革之道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 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 (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 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 国家。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 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 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 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 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 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 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 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 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 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 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 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 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清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 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 领导机关,联合反清。9月24日,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 6日发动起义。革命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处处提防,再加上同盟 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延期。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 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等,秘密泄露。湖广总督 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立即于 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 得联络,当晚的计划落空。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0月10日晚发动 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 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 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 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 标的蔡济民和 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 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 达3000多人。

部编版高中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共21张PPT)

部编版高中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共21张PPT)
▶清皇族内阁合影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1) 背 景 : 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
”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1动。
【知识链接】保路运动 1910年,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逼迫清政府订立借
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4国银行团借款 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 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 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从而 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清政府则派兵屠杀保路人士, 使全国人民更加充分看清了其卖国求荣的本质,从而导致辛 亥革命的总爆发。
(3)认识: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
出路。
清末新政内容
清末新政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
部等中央机构;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倡导创办工商企业,
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

1
(2)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立法宪大派纲三》次的,请作愿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第一次是1909年10月至1910年1月。由江苏咨议局发起,要求一年之内召开国会。被清政府以“国
民知识程度不齐”为理由拒绝。 第二次是1910年4月至6月。专门成立“国会请愿同志会”和
“国会期成会”进行联络。并创办机关刊物《国民公报》进行宣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历史
第19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前反专制的斗争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1)兴中会:1894年11月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 建立:1905年8月,日本东京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活动:改良与革命的论战; 举行多次武装起义。
(07北京) 18.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 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A.宋教仁遇刺身亡 B.《临时约法》被废止 C.国民党被解散 D.军阀割据混战 (03江苏) 9.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 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 D.领导了北伐战争
(立法权)
参议院
临时 约法
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 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
(行政权)
法院
法官独立审判 不受上级干涉
总统
国务员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 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 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2、过程: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 (2)建立民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3)制定约法:1912年春,以孙中山为首的参议院颁布了 《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意义。 (4)革命失败: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革命果实 被袁世凯篡夺。 3、意义: (1)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2)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的内容简要概括

辛亥革命的内容简要概括

辛亥革命的内容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学习资料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一)民族危机加深(二)社会矛盾激化1. 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清政府政治腐败,官员贪污成风,卖官鬻爵现象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2.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大量农民破产。

(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他们要求摆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发展资本主义,在政治上也有了参与政权的愿望。

(四)思想文化变革2. 戊戌变法等改良运动的失败,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必须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一)革命组织的建立1.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明确表达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

2. 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革命起义1. 萍浏醴起义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2. 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

起义军与清军展开激烈战斗,许多革命志士英勇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于革命事业。

(三)武昌起义1. 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起义第一枪。

随后,其他起义军纷纷响应,迅速占领武昌城,并成立湖北军政府。

2. 全国响应武昌起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十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十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2.“实业计画” 孙中山认为,中国存亡的关
键在于实业发展。因此, 第 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他便 着手制定“实业计画”,希 望“利用战时宏大规模之机 器,及完全组织之人工”, 助长中国实业的发达,促成 “突飞之进步”。
“实业计画”共分为六个计划。前四个计划是关于建筑
铁路和修治运河的,也就是开发交通。第五个计划是有 关工业发展的,第六个计划是有关矿产开发的。
1.民族主义
兴中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先后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
国”等“排满”革命口号。
1905年后,他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认为民族主义
并不是遇着不同民族的人便要排斥他,而是不允许那不 同民族的人来夺我们民族的政权。因此,所谓民族革命 并不是要“尽灭满洲民族”。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主张建立
就立宪派内部而言,部分激进
人士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 速开国会,而稳健派人士则认 为,应该按照清政府的要求, 进行适当的筹备之后,再行成 立国会,实行宪政。
革命派内部的思想观点和政治
倾向也不尽相同。对于孙中山 主张的三民主义,章太炎、陶 成章、徐锡麟等均有不同意见, 关于“平均地权”的分歧尤大。
第三节
章太炎和宋教仁的政治思想
宋教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章太炎
人物简介

章太炎(1869—1936),近代著 名思想家、学者, 浙江余杭人, 名炳麟,一名绛,字枚叔,号太 炎。戊戌时期积极参与变法活动, 政变后逃亡海外,结识孙中山, 转向“排满革命”。1903年因 “《苏报》案”被捕入狱。1906 年出狱,至日本,加入同盟会, 任《民报》主编。1907 年后与 孙中山政见不合,渐与同盟会分 道扬镳。武昌起义后归国, 政 治上拥袁反孙。宋教仁案发生后, 策动反袁。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力主全国一致对 外,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 的反动政策,1936年病逝。著作 甚丰,有《章氏丛书》三编、 《章太炎全集》等。

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国政治

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国政治

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国政治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国政治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早在19世纪末,几乎与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轫的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从事以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为目标的革命斗争。

这一派的领袖人物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1894年,他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制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革命纲领,首次提出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取代腐朽专制的清封建王朝的革命目标。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进行广泛的革命宣传和鼓动工作,并积极联络会党和新军,先后在各地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如:湘赣边界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广东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廉(州)防城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云南河口起义,以及著名的广州起义等。

这些起义虽然从实质上说大多是一种脱离广大群众的单纯军事行动,因而很快失败,但它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精神,在全国民众中不断扩大了革命的影响,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以湖北新军为主力发动武昌起义,并迅速获得成功。

各省纷纷响应,进而掀起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终于推翻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新政府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多项政策和法令,推行了一系列充满民主共和精神、废除封建陋习的革新措施。

其中包括:改变中国的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国旗;改用阳历;男子开始剪辫,女子开始放足;下级对上级政府官员不再行跪拜礼,等等。

这反映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除旧布新、矢志共和的革命精神。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化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化

蔡元培
黄兴
11
吴玉章
东亚风云大陆沉, 浮槎东渡起雄心, 为寻富国强兵策, 强忍抛妻离子情。 12
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与秋瑾约定, 7月6日分别在安徽,浙江两地同时发动起义。 他在信中建议起义这件事必须“从速成就”。
徐锡麟给秋瑾的信函 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任督办。这个学堂原由徐锡麟创办,名义上提倡 军式体操,实际上为革命培养骨干。秋瑾就职后,将学校办得井井有条, 学生们每天背枪上课,精神抖擞。秋瑾常骑高头大马,身着男子服装,英 姿飒爽,在绍兴街上往来,给人一种革新之感。安庆事发以后,由于歹徒 告密,清政府派兵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命令一部分学生撤退,自己留在 学堂里坚持战斗,因寡不敌众被捕。
15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慷慨就义于绍兴古轩亭 口。后人追怀先烈,集资在烈士牺牲的地方,建立了纪 念碑。碑呈方形,高7米,四周有石栏,正面向西,碑 身镌刻“秋瑾烈士纪念碑”七个镀金大字。碑座有蔡元 培亲撰,于右任手书的碑记。如今,这座碑就屹立在绍 兴市中心一处丁字街口。它虽处于闹市,却显得十分庄 重肃穆。
23
孙中山先生学医时照片(1886)
24
孙中山在学生时代便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他经常和同学们讨论时局, 称赞农民领袖洪秀全为“反清第一英雄”,并以“洪秀全第二”自居, 愿意和具有反清传统的会党分子及其他青年交朋友。 1894年,孙中山联合华侨人士20余人,组成兴中会,并立即着手筹 备回国发动反清起义。1895年春,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 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19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今日中国不可无此人!——孙中山
无公则无民国 有史必有斯人!——章太炎
区区此心,可誓天日!——黄 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