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数学文化的比较

合集下载

英汉数字文化对比与翻译

英汉数字文化对比与翻译

144
语言文字
贯中《水浒传》第二回) “Shut your craven mouths,”Chen Da cried. “Praising other
people’s courage pulls down your own. After all he‘s only human. Does he have three heads and six arms? I don’t believe it!”(Sideney Shaprio 译)
一、英汉数字文化对比 提到数字,人们一般都会联系到计数与数学,并将它看成是自
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但事实上,我们在使用数字时,往往赋予数字 许多非数量的涵义,并对某些数字产生某种特殊的敏感度或者喜恶 心理,例如,中国人喜欢说六六大顺,而西方人则视6为不吉利的 野兽数字;西方人忌讳13号星期五,我国古代帝王将相府第门前的 石狮子头上却要有13个疙瘩。这些现象表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 着一种数字文化,并且这种数字的文化内涵在东西方各不相同。
(五)含混对含混,明确对明确。英美法中有许多术语,虽有 特定的意思,却无明确的定义,其适用范围也无清晰的界定,因而 其确切含义不明确。 四、结束语
“预设”这个概念,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来的。后经许多语言 学家的研究理论渐致成熟。预设是一种很复杂的语言现象,它自己 的特点决定了翻译它的难度。在翻译法律术语时,由于术语的翻译 受到语言一致性、社会和交际因素的制约,所以翻译时必须考虑灵 活性的正确发挥和它可能受到的制约。这些所谓的制约因素就是预 设。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会反映在法律术语中,这就要求译者
可见,文化上的差异在数字上的体现极为明显,相同的数字在 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 其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从侧面反映了东西文化中存在数字观念的 差异。 二、英汉数字的翻译方法

中美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比较

中美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比较

国际视野中国和美国,作为东西方教育的代表,两国教育方法和内容上的差异与相似性常常引发讨论。

中美教育对比数学文化的意义研究背景提供教育改革的建议促进国际交流深入了解差异与相似研究目的研究方法01020304文献综述内容分析比较研究实证调查体系结构内容特点数学文化030201体系结构内容特点数学文化知识体系完整性教育理念体现数学文化的融入实际应用价值教科书选择与比较标准尊重历史,注重传承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常常涉及到数学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从而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教科书也注重传承中华优秀的数学文化传统,如古代算术、算盘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深厚底蕴。

强调数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引入各种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多元化,包容性强1 2 3重视数学思维培养强调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注重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融入教育理念体现美国小学数学教科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中国教科书则更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数学文化差异通过比较中美小学数学教科书,发现两国的数学文化在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文化背景影响两国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差异,反映了各自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研究结论03基础知识与技能并重01多元文化教育02创新精神培养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启示与建议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拓展比较范围深入研究影响因素数学文化与教学实践结合。

东西方文化对近代数学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对近代数学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对近代数学的影响摘要:在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教科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西方数学家的名字出现的比东方的多,这种现象长期以来带给我们一种错觉,那就是西方人对数学的贡献比东方人大。

事实上是不是这种情况呢?东西方对数学的贡献谁大谁小呢,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得出了东方和西方对数学的贡献同等重要的结论。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数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4?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11-02一、背景和现象众所周知,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而这个世纪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所不同,21世纪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纪,也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21世纪的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同时希望和困惑、机遇和挑战,随时都可能出现在每个成员身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寻求发展、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而教育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数学做为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其发展历程。

从我们每个人的教育生涯中出现的定理、名言、名人轶事等等,出现的最多的是西方人的名字,而东方人的名字却寥寥无几,那么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是否就可以说,西方人在数学发展上的贡献要大于东方人呢?在此,笔者认为,中国数学有它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历史渊源,它一直是持续不断地发展,它的成就十分辉煌,呈现给人们的是鲜明的“东方数学”的色彩,它对世纪数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有些西方学者持有偏见,错误地认为中国数学是受西方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笔者认为,东方和西方对数学的贡献同样重要,基本上对等。

二、原因分析1.研究方向不同。

东方以计算数学为主,自古以来,形成了以计算数学为主的数学,他们联系实际,注重实际问题的研究,数学做为一门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便应运而生,这样必然注定东方数学是以代数和计算为主的,特别是以各种解方程的算法为主,从线性方程到高次方程和多次方程,甚至不定式方程,中国古代数学创造了很多先进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数学家把它称为“术”),从而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当几何问题也化解成代数问题时,也变得十分容易。

比较东西方教育差异

比较东西方教育差异

比较东西方教育差异教育[1]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更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而引导着思想教育。

教育等。

汉语“教育”一词的溯源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

现代汉语中“教育”一词的通行,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国教育话语由“以学为本”向“以教为本”的现代性转变。

西文“教育”一词的溯源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

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从词源上说,西文“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

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一、学校的教育1、西方教育是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填鸭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2、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教师的作用,更多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件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件
西方科学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西方科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人工智能、机器 学习等领域的突破,以及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等。
东西方科学在未来的合作与展望
东西方科学的互补性
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例如,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 化治疗,而西医则更加注重病因和病理的研究和治疗。两者相互补充,可以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 保障。
东西方科学的交流与融合
东西方科学交流
随着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增加, 东西方科学开始相互交流和学习 ,促进了各自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东西方科学融合
在东西方科学的交流过程中,两 种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新的学 科体系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东西方科学比较
通过对东西方科学的比较研究, 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科 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未来的 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023-2026
ONE
KEEP VIEW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优秀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东方和西方科学的起源与历史 • 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差异与特点 • 东方和西方科学在现代的应用与发展 •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程设计与实践 •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优秀课件案例分享
PART 01

PART 02
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差异与 特点
东方科学的特色与优势
强调整体观念
东方科学,如中医,注 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 内部各个部分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
重视经验与直觉
东方科学常常基于经验 与直觉,通过反复实践
和感悟来总结规律。

东西方数学教育文化差异论文【最新版】

东西方数学教育文化差异论文【最新版】

东西方数学教育文化差异论文1教育思想及发展历程1.1文化差异影响东西方学生数学成绩梁贯成参与第三次TIMSS 时,任香港课题组长.在测评中,东亚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欧美学生,而这些国家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文化背景对学生成绩有无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为此他实行一系列比较研究,探求内在联系.2001年他对北京、香港、伦敦数学教师教学态度实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除性别、资历、年龄因素外,仍存有明显差异,他猜想原因可能来自文化差异[1].而这个关键因素,以前往往被人忽视.后来通过比较发现,东亚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认为教师首先是所教知识的专家,教师对学生成绩期望值很高.东亚教师数学知识比较丰富,善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传授大量新知识,内容复杂且较深,讲述了大量证明,利于学生从本质上掌握数学.东亚教师强调传授知识和获取知识过程并重,认同理解和背诵同等重要[2].所以受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数学教师水平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之一.2006年在他主持的ICMI第13次专项研究-《不同文化传统下的数学教育》中指出,学生学习态度、对数学重要性的理解、数学自我概念、经济条件、教育投入、教育资源对学生成绩影响不显著.东亚各国集权式教育体系、课程资源也不能合理解释学生成绩差异,东亚学生用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和西方学生差别不大,包括课外时间和作业.东亚学生在TIMSS等一系列国际数学测试中成绩优异,与教师态度与品质、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相关,东亚学生谦虚好学、个人努力、大量练习下的理解是保证成绩优异的直接原因,而这些因素都与儒家文化息息相关[3].他在研究中国传统数学观和教育观时发现,中国人重视教育,相信个人努力就会成功[4].这促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动机,在学习上刻苦和坚忍不拔,深深影响着数学学习.2010年他利用TIMSS2003中8年级数据研究表明,以快乐为导向和以结果为导向的动机共同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并对东亚和欧美发达国家作对比研究.儒家文化促动了东亚学生以结果为导向学习动机的变化,利于两种学习动机协同,使他们的数学成绩优于西方学生[5].上述研究表明,文化差异影响数学教师教学态度,进而影响教师水平、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习动机发生积极改变,使得东亚学生成绩明显优于西方学生.为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他实施了一系列跨文化国际比较研究,增进了东西方数学教育理解和交流.1.2文化差异影响东西方数学教学与学习为深入了解东亚数学教育理论、其特点及潜在的文化价值,他对东西方数学教育作全面比较.他发现东亚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儒家文化,东西方数学教育特征各不相同[6]:(1)东亚重视学习内容,西方重视学习过程(2)东亚认为理解和记忆同等重要,西方认为记忆是机械学习,提倡有意义学习(3)东亚提倡努力学习,西方提倡快乐学习(4)东亚各国认为考试等外部动机利于促动学生学习,而西方认为只有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才利于学生学习(5)东亚重视社会导向,提倡大班化教学,而西方重视个人导向,提倡个性化学习(6)东亚教师是知识丰富的学者,而西方教师重视教学方法使用.教学上,东亚普遍教师主导课堂,强调概念和技能教学,课堂容量大,教师按照一定程序教学[7].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保证了有意义教学的实施.他认为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和学生为中心能够实现互补,不能简单认为东亚数学教学就是机械的.学习上,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考试竞争压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学生相信个人努力的信念,永不满足的学习欲望,成为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得东亚学生数学学习普遍比较刻苦[8].学生认为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并不轻松,不认可“享受学习过程”[9],把学习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他将西方提倡的“愉快学习”与东亚提倡的“刻苦学习”实行比较,认为东西方教育者对于学习本身的理解不同.两种文化对促动在学习中产生快乐的理解、快乐的时机、快乐和满足的层次不同.西方教育学者认为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学习应该是愉快学习,而东方教育学者认为学习应该与艰苦劳动相伴,只有艰苦劳动有结果才有真正快乐和满足[6].西方愉快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东方以教师和知识为中心,要考虑到文化价值差异.他后来提出“延后快乐”的主张,强利用观察榜样教师课堂教学等方法直接有效,这说明专家教师的定义和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他还指出专家教师培养放在一个体系中,而不是仅仅注重知识、技巧、技能,受教师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影响,是个长期过程.在教育世界化背景下,数学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飞速发展,政策制定者们尤其需要选择适合国情的数学教育改革模式.梁贯成提出用文化差异观点看待数学教育改革,为改革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任何数学教育改革要考虑到它们存有的文化基础和历史背景,立足本国实际,甄别吸收他国数学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改革经验,制定适合国情改革政策,促动数学教育改革健康发展.2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的意义梁贯成教授提出用文化差异的观点实行东西方数学教育比较,并实施了10多年相关研究.其理论和研究计划有深度、新颖、可持续性,影响到对东西方数学教学、课程、教师教育等差异的理解,促动了东西方数学教育交流,适合了世界化背景下国际数学教育发展需要.(1)经济世界化使各国传统教育思想受到一定冲击,但是各国文化、宗教价值观、社会历史背景、未来发展目标,都决定着数学教育各自特征.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促使改革政策制定者重视这种差异,准确理解这些传统但有效的数学教育体系.(2)各国要提升数学教育质量,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别人长处,如美国引进新加坡数学教科书,而亚洲很多国家正在模仿美国数学教材的形式,形成很多研究课题.但是这些学习与借鉴并没有显示出哪种方法更适合本国.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协助人们全面了解不同文化传统下数学教学和学习,及数学教学、课程、教师教育特征,对不同文化传统下数学教育体系优点实行深入研究.(3)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协助人们了解不同文化传统下的信仰和价值观、历史、社会结构、社会需求,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数学教学和学习模式、数学课程和评价体系.理解不同文化传统下教师信念和价值观如何在实践中体现,学生信念如何影响数学学习.利于发展世界教育合作.(4)20世纪末,东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引擎.欧美历来把发展教育作为提升其世界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东亚学生在TIMSS中的优异成绩引起他们极大兴趣,为此增大对东西方数学教育比较研究投入,以深入理解东亚数学学习,重塑本国数学教育.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适合了政治发展需要.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对数学教学、学习、提升数学教育质量有现实意义.能够协助人们深入理解数学教学和学习各层面.对传统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实行反思,用新眼光看待日常数学教学实践,更好理解各自传统.还可共享数学教育科研成果,促动实现提升数学教育质量的共同目标.3国际影响及评价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认为:梁贯成教授开创了一个新领域,用文化观点看待东西方学生成绩和课堂教学差异,促动了东西方数学教育的理解.他推动了数学教育文化观点的发展,提出理解文化与数学教育关系的一般结构,作为探索东亚各国数学教育特征的基础.其研究成果和活动对亚及其他国家数学教育政策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对增强东亚和其他地区数学教育家之间的理解发挥关键作用.他参与组织东亚数学教育会议,积极倡议东亚数学教育学者之间合作,在很多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通过主旨发言,介绍文化差异数学教育比较研究成果.他曾担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主持ICMI第13个专项研究,负责编写第二和第三国际数学教育手册,在TIMSS中一直担任负责人.他承担各种基金项目21个,出版和发表有重要国际影响的著作6部、书籍章节及期刊文献60余篇.所以,他获得2013年弗赖登塔尔奖当之无愧.。

数学的文化背景

数学的文化背景

数学的文化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它都是我们文明进步的基石之一。

本文将探讨数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发展和影响。

一、古代文明与数学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其独特而精确的建筑和神秘的金字塔而闻名。

数学在古埃及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应用数学来解决土地测量、建筑设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和几何知识。

他们通过数学的运算来计算土地的面积、建筑的高度和角度,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埃及文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对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几何学、代数学和数论等领域。

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和欧几里得几何学是他们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数学的发展推动了古希腊的科学和哲学进步,并且为后来的数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数学与现代科学1.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数学和科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的科学家们通过运用数学方法来解释自然现象,推动了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

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家通过数学的计算和证明,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定律,如伽利略的地球自转理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这些理论的发现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2. 现代科技与数学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使得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密码学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例如,密码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支持,数学中的复杂算法为密码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此外,金融学、工程学、医药学等领域的研究也离不开对数学的运用和理解。

数学为现代科学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理论基础。

三、数学与文化交流数学作为一门普世的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之间起到了沟通的作用。

它超越了语言和地域的限制,使得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通过共同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和合作。

东西方数学发展史对比分析

东西方数学发展史对比分析

东西方数学发展史对比分析East and west mathematics;History;The cultural differences1 东方数学发展史在东方国家中,数学在古中国的摇篮里逐渐成长起来,中国的数学水平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是东方数学的研究中心。

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在祖先们的逐步摸索中,我们见识到了老祖宗从结绳记事到“书契”,再到写数字,在原始社会,每一个进步都要间隔上百万年乃至上千年。

春秋时期,祖先们能够书写3000以上的数字。

逐渐的,他们意识到了仅仅是能够书写数字是不够的,于是便产生了加法与乘法的萌芽。

与此同时,数学开始出现在书籍上。

战国时期则出现了四则运算,《荀子》、《管子》、《周逸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乘除的运算在公元三世纪的“孙子算经”中有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现在多有运用的勾股定理亦在此时出现。

算筹制度的形成大约在秦汉时期,筹的出现可谓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孙子算经”中有记载其具体算数的方法。

《九章算术》的出现可以说将中国数学推到了一个顶峰地位。

它是古中国第一部专门阐述数学的著作,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部分。

后世的数学家在研习数学时,多是以《九章算术》启蒙。

在隋唐时期就传入到了朝鲜、日本。

其中最早出现了负数的概念,远远领先于其它国家。

遗憾的是,从宋末到清初,由于战争的频繁,统治的思想理念等种种原因,中国的数学走向了低谷。

然而,在此期间,西方的数学迅速发展,西方数学的成长将我国数学甩的很远。

不过,我国也并非止步不前,至今很多人还在用的算盘出现在元末,随之而来出现了很多口诀及相关书籍,算盘,是数学历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16世纪前后,西方数学被引入中国,中西方数学开始有了交流,然而好景不长,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中国的数学家们再一次坐井观天,只得对之前的研究成果继续钻研。

这一时期,发生了几件大事,鸦片战争失败,洋务运动兴起,让数学中西合璧,此时的中国数学家们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幂级数等。

中西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我认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如果说东方的文化是偏于精神的,则西方文化更偏于物质,这也是造成中西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巨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东方的历史文化似乎比西方长得多,也可以说西方文化的发展远比东方文化的发展要简单得多,因此东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较比于西方人来说更多元。

从地域的角度来看,东方大陆比较封闭,对于长期生活在这片封闭土地上的人来说,封闭容易使他们的世界观变得狭小,而西方人则更善于向外探索,所以他们的世界观更为广阔。

我认为造成中西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文化取向不同。

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神学不排斥物质,而东方神学极力排斥物质。

这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东西方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很多方面上,东方人的价值观都极趋向于精神,而西方人趋向于物质。

由神学到哲学,最后在到科学,东方的神学建立在深刻的经学基础上,而西方的神学没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来净化心灵,没有东方神学中那种很强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导。

所以西方神学思想并不影响政府的管理思想,这个问题在东方就完全不一样,特别是在中国,经学和理学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础,杂糅其中的神学思想也会渗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这在一定程度也在诱导着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

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君主已开始在思考,是以儒家思想、法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治国,这不仅是管理者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探究,也是对其以另一种方式的诱导。

二.中西方传统文化取向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种旨在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知性哲学,而是把人作为主要对象,以整合社会为目的,阐明人生精义为要旨的德性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思想观念、理论哲学,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方面,这种文化是在中国传统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及其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东西方文明的对比与交流

东西方文明的对比与交流

东西方文明的对比与交流人类历史长河中,东西方文明以其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念闻名于世。

两种文明在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同的轨迹和发展路径,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本文将探讨东西方文明的对比与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两种文明的异同以及在交流中所取得的成果。

一、价值观念方面的对比与交流东方文明主张和谐共处、社会稳定以及个人责任感。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强调孝道、忠诚、谦和等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而西方文明则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在西方,个人的追求和个人权利被看作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自我表达和自由力量的强调也被视为西方文明的重要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文明价值观念的交流和对比并非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

二、科学技术领域的对比与交流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重要方面。

在古代,东方文明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比如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医学家在古代世界中享有盛誉。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崛起,西方文明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

从工业革命至今,西方由于对科学的持续投入和创新,走在了科技前沿。

但是,东方文明也以其独特的传统知识体系和哲学思想对西方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激发了许多西方科学家的灵感。

三、艺术文学方面的对比与交流东西方文明在艺术和文学领域也各自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传统。

东方文明注重表现内在的情感和审美意境,比如中国传统的诗歌、绘画和剧场艺术等。

而西方文明则更加注重对外界的描绘和写实,以及对人类情感和理性思维的思考,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绘画作品。

然而,在当代,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艺术和文学交流更加频繁和多元化。

东方文明的传统艺术形式透过互联网和全球化的传播方式,为西方观众所熟知。

同时,西方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也在东方大受欢迎,形成了一种跨文化交流和融合。

四、宗教信仰方面的对比与交流东西方文明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完整word版)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完整word版)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第三节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数学是历史地形成的。

只有懂得历史,才能深刻理解数学。

法国伟大的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想要预测数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数学教育改革中,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致使数学史知识得到广泛的关注。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史选讲”作为一门选修课加以开设,进一步推动数学史和数学教学的融合。

一、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数学史,现在已经相当普及。

各种教材都有关于数学史的材料。

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帮助理解数学。

数学家发现数学的时候,是火热地思考着的。

一旦研究完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冰冷的美丽形式。

教师的工作是要揭开这层形式化外衣来显现数学本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内涵。

当然,完成这项工作有许多途径,应该说所有这些途径都属于教学方法范畴之内。

但从数学历史的角度来把握数学本质也是其中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正如医生给病人看病,询问病人的病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样,理解数学也要知道它的发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全过程,才能透析出隐藏于其中的数学内涵。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古希腊的演绎几何。

为什么古希腊人要用公理化方法展开数学?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如何?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和古希腊数学的特征有何不同?弄清这些问题,对学生理解古希腊的演绎几何学,体会其中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价值十分重要。

再如,西周时期的商高在解释勾股定理的来源时,提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其中明确地指出“矩”是一个最为根本的数学概念,它可以产生“方”(正方形),进一步可以产生与圆有关的数学知识(古代有“环矩以为圆”的说法),所以他认为只要对“矩”加以不同方式的变形(即折矩)就能衍生出新的数学关系(如勾股定理)。

这是一个把握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典型例子。

因此,如若我们经常仔细品思这些数学历史素材,则定会“遂悟其意”,进而更为深刻地理解数学本质,形成全面、正确的数学观。

中西方古代数学文化比较

中西方古代数学文化比较

中西方古代数学文化比较国营13-4班向越嘉摘要:中西方数学各有其独特的历史成就、文化历程。

中国古代数学在文化传统中的价值取向就是在筹算运演机械重复的条件下尽力构造简明的运演方法,准确迅速地解决实践提出的具体问题;西方对于数学的认识不在于得出结论,而是在于如何去证实这个结论,或者说就是完全已经脱离实用目的,是以秀智商为基本诉求的一种智力竞赛。

对世界数学的发展都有其重要贡献,各有其优缺点,不存在孰优孰劣。

关键词:数学科学、西方数学、中西方数学文化、毕达哥斯拉学派、筹算一、中西方数学文化差异的背景谈起数学,我们这一代人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花了人生中的十二年时光,六年小学和六年中学,有幸的还要加上一年大学的高等数学,可以说是饱受数学的摧残,但是我们却只知道数学是敲开大学校门的一块敲门砖,甚至把数学这个东西当做是我们人生中最痛苦的经验,屡屡在或抱怨或呐喊着,“删了这个东西好不好”,“数学滚出高考好不好”之类的话。

殊不知,若当你有心去深入数学这个领域,了解数学背后的故事、历史,你会惊讶的发现到,数学这个东西的魅力是如此的光芒万丈,它吸引了无数的智力卓绝的人,为了去构建它,了解它,捍卫它而做出多少奉献,花费多少精力,甚至于献祭出多少生命,关于数学背后的文化历史是多么的波澜壮阔。

数学科学作为以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及客观现象为研究对象,必然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相适应;而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就一定有属于这个文化的数学。

古代西方的数学和中国传统数学都有辉煌的成就、优秀的传统。

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古代西方和古代中国的不同政治文明孕育了不同的数学。

在西方,小亚西亚海岸新兴的商业城市、希腊本土、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海滨,由于海上贸易和战争的刺激使得人们的思想活跃,商品贸易发达,对计算要求的提高,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非实用”的理论研究。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精美优秀)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精美优秀)
数学是西方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工具。科学家们使用数 学模型和公式来描述自然现象,并预测未来的变化。数学方 法有助于简化复杂的自然现象,并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 。
03
东方与西方科学的比较与 交流
东西方科学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东方和西方科学都致力于探索自然规律 、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都强调实证和 实验。
东方科学在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文化 等,这些思想和文化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和丰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西方科学强调分析和实证,注重 研究自然现象的规律和原理,为 人类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技术手 段。这种思维方式对人类发展产 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物理学、 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突破和创 新,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和生产力 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目录
• 东方科学的起源与特点 • 西方科学的起源与特点 • 东方与西方科学的比较与交流 • 东西方科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 东西方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01
东方科学的起源与特点
东方科学的起源
1
东方科学起源于古代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区, 这些地区在古代时期就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 技术。
西方科学在医学、工程、信息技 术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和应 用,如西医、机械制造、计算机 技术等,这些技术和方法为人类 生活和工作的便利化提供了重要 的保障。
Hale Waihona Puke 西方科学在经济学、政治学、社 会学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如资本主义经济理论、民主政治 制度、社会统计分析等,这些思 想和理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现状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东西方科学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学术会议、合作研究、人才交流等形式多样,促进了东 西方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17、从知识层面来说: 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 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 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 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 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 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 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3、中西方班容量差异: 如果将中国的高中和英国的A级的学校做一 些比较,可以得出:在中国一些平常的教 室里面,大概是一个班有50个人,而在英 国这个规模是10到16人,16人是最多的, 平均是12个人。
4、 教课的气氛差异: 中国,非常安静,是一方单向的交流,常 常出现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教育的 成果可想而知。 而在英国,问题非常多,学生甚至挑战 老师,问老师很多的问题。
16、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 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 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 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 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 只是一个参考值。
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 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 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 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 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 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 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
中西方学校教育差异之具体表现
1、对知识的态度: 在西方的国家,孩子是比较主动的。西方的中学 普遍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在中国 ,中国家庭的父母有一种统治的角色,他 们有时候鼓励甚至逼迫他们的孩子要更努力的学 习,以求获得高分,好名次。

不同文化中的数列观念比较

不同文化中的数列观念比较
数列观念在未来的展望
1.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数列观念在未来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入的研究。 2.数列观念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重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探索更多的应用前景。 3.对数列观念未来的展望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推动数列观念在环保、社会和经济等领 域的应用。
1.东方文化注重实践和应用,数列观念多体现于天文、历法和 算术等领域。 2.西方文化更倾向于理论探索和抽象思维,数列观念在几何学 、代数和逻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3.阿拉伯数学在数列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对东西方数学交流 产生了重要影响。
▪ 数列观念在教育中的应用
1.数列观念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和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引入不同文化中的数列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跨文化意识。 3.创新教育方法,将数列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数列观念的历史演变
1.数列观念在古代数学中已有萌芽,不同文明对于数列的探索和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数列观念得到重视和发展,成为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 3.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兴起,数列观念在计算算法和数据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引言:数列观念的重要性
▪ 不同文化中的数列观念数学教育中的比较
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学教育体系对数列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 学方式存在差异,但数列作为基础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共同的。 2.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数列观念和教育方式,可以借鉴优秀 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数列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
▪ 数列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数列的数学性质与文化解读
▪ 数列与未来科技的展望
1.数列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未来科技的发展需要更加深入的数列研究和应用,以应对复 杂的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等挑战。 3.数列的研究和应用将促进未来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推动人类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古代东西方教育比较

古代东西方教育比较

古代东西方教育比较一、东方古代教育史1教育发展进程。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主要发源于四个文明古国即两河流域、埃及、印度、希伯来,它们是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产生了最早的文字、科学知识及学校的萌芽,在奴隶制时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两河流域早期教育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剩余,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阶级和国家,产生了苏美尔文字学习语言,书写和翻译,天文学数学,医学建筑学取得重大成就。

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兴起,教育实行分级教育,初级教育教授读写,高级教育学习文法,文学,祈祷学,数学,天文医学以及炼金术等。

古埃及教育,文化与科学:文字的产生,腓尼基字母和希腊字母的创造,草纸的产生;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数学,取得较大成就,医学成就斐然,提出大脑,建筑艺术达到极高水平。

反应了统治阶级的要求,反应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教育制度相对完善出现了不同分类的学校宫廷学校,士官学校,僧侣学校,文士学校。

教学内容①宫廷学校教学无法考证②僧侣学校重科学教育(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是传授高深知识的学府。

③职官学校教学普通文化课及专门职业教育。

④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律历,以及数学,天文,地理。

古印度教育,社会概况:奴隶制的产生,文字的产生,等级阶级的产生。

婆罗门时期教育,教育事业掌握在婆罗门手中,只有婆罗门等高级种姓才能接受教育,且必须贯彻婆罗门教义。

教学内容:早期以婆罗门神学为主,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然后发展到家庭教育为主的,后来“古儒学校”出现学习《吠陀》,六科。

后期为佛教教育,教学内容:根植于婆罗门讲因果轮回,也有区别佛教反对种姓主张平等。

社会概况,印度进入列国时代,战火频繁,婆罗门势弱,佛教教义与世相和。

古印度教育的宗教色彩比较重。

影响:佛教教育对印度乃至东方各国的教育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包括对中国书院教学制度有过重要影响;其精深的哲理也推动了思辨哲学的发展;佛教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广大下层民众,扩大了教育对象,故有其进步的一面;但所宣传的悲观厌世思想也有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分别是什么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分别是什么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分别是什么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是有文化差异的,这点不可否认。

那么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分别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分别是什么1语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代表着东方,但中国的语言和西方的语言差异不小。

在称呼、问候、表达上等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表示感激、歉意的固定说法,请别人帮忙前,也要先说点什么,例如汉语里“谢谢”、“对不起”、“请…”,英语里的 Thank you,I’m sorry, Excuse me等。

总的来说,这些表达方式十分相近,不会造成什么麻烦。

但是,尽管相近,仍有差异。

英语里的 Thank you和 Please比汉语的“谢谢”和“请…”用得更加广泛。

如果求人帮点小忙,比如借支铅笔,问个路,传个话,叫人来接电话等,中国人常常不说这些客气话,特别是对亲属和好朋友,更不用这样客气。

许多中国人认为,西方人过于喜欢说Thank you和Please,没有必要,甚至叫人不耐烦。

另一方面,中国人相信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激之倩,因此不必多言;但在西方人看来,不说这些客气话就有些失礼,对别人不够尊重。

由此也可看出,东西方的语言差异,因此,当我们外出到其他西方国家时,应该先了解西方国家的语言在表达上、问候、称呼等的方式,才能更好的进行沟通与交流。

2教育方面西方的教育的主导思想则是:每个人都是特殊人才。

不能因为某学生数学不好,就认定其笨,或许该生会是生物、体育、或音乐、文学等领域的奇才。

西式教学,给予所有学生机会去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并锻炼将来在社会上实用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如此培养的学生,越往高处走,才干越能得到发挥。

这也是为何西方的高等教育和国家科技水平能领先世界的原因之一。

这两种教育方式都是三缺一因而不算全面,这也是为何东(中国)西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学生都会有缺陷。

应该把“教、学、做”三阶段统一起来,教育全过程才算完整,培养出的人才也比较全面。

东西方数学教育的差异与思考

东西方数学教育的差异与思考

3.东西方数学教育的差异与思考西方的数学教学是一种乐学,他们提倡玩乐数学、大众数学,正因为如此,很多西方的小孩子虽然数学功底不及东方人,但是他们大多都对数学充满乐趣与激情。

相反的,东方的数学教学是一种苦读,就如俗话所说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们所提倡的是精英数学。

这显然首先就是一种从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那么,为什么东西方的数学教育从思维方式上就存在差异?一是社会发展的角度:长期的的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了我国文化的民族心理。

这种心理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一种乡土情谊、一种乡邻情谊。

我们不是常说人生有四大喜事吗。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他乡遇故知”在德国是淡漠,西方人一般没有同乡会。

如果在国外遇到一个同乡,德国人不会很激动。

而我们常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落叶归根等等,本乡本土观念很强,这些都跟我们的社会有关,带有浓厚的情感。

这种感情因素在西方,恰恰表现得很淡薄。

二是从哲学和文化体系角度:我们受影响最深的是儒家哲学,而他们是基督教化。

儒家哲学体系里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讲究道德文化。

这种道德文化里恰恰强调的是一种“义”。

“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的也是“义”。

现在有了一些变化,有的人主张义利兼顾。

我们的哲学思想强调综合,他们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这就形成了侧重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的差异。

由此引发我们一些思考。

西方数学的精髓是什么?是它的理性与人文价值,是它对于人的发展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如果我们在我国当前的数学教育改革中,过于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过于强调数学的工具性及其应用价值,过于强调直观形象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过分削弱几何论证与逻辑推理,中国的现代数学就有可能重蹈中国古代数学的覆辙,前途堪忧!再者,西方人在现代数学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做法都适合我们的国情和民族特点吗?西方人现在为什么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什么强调形象直观?为什么强调数学的工具性?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数学文化教育及其结构

数学文化教育及其结构

数学文化教育及其结构王富英马岷兴近年来,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我国数学教育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特别是数学文化进入数学课程标准(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文化”已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列入)后,数学文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几乎达到了一说数学教育则言必称数学文化.然而,学术界对数学文化的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学术性层面,对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实施数学文化的教育,即数学文化如何走进数学课堂研究明显不足,导致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文化教育心中无数,感到茫然,以为“数学文化教育”就是在教学中讲点数学史、数学故事就行了。

这是数学文化教育的一种误区。

如何使数学文化教育走出这种误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数学文化教育?这需要对数学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讨论数学文化教育及其结构。

1.数学文化教育1.1 数学文化“数学文化”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界定。

一般来说,数学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广义的数学文化“属于利·学文化的范畴”,是“以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知识、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精神与物质功能的动态系统。

广义的数学文化由显性的数学文化和隐性的数学文化两部分构成.显性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与定理、数学方法、数学语言、数学问题等知识性成分;隐性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意识和数学传统等观念性成分。

观念性成分一般隐含在知识性成分之中,知识性成分是观念性成分的载体,观念性成分随着知识性成分的承传而传播,随着知识性成分的发展而发展。

狭义的数学文化则专指广义数学文化中的观念性成分,即隐性的数学文化。

狭义的数学文化强调的是数学对人们的行为、观念、态度和精神等的影响。

数学文化具有以下主要的价值和功能:促进人类理性精神的养成与发展;独特的教化功能;思维训练的功能和促进人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数学文化比较
【摘要】教育的宗旨与全球化趋势的冲击使得对不同文化传统中的数学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成为必然,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及一些社会现状烦人观念的差异导致了数学文化的发展走个不同的道路。

现在为了数学教育的全球化以及中西方数学文化的结合,了解双方的传统文化以及发展史是必须要做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数学发展
数学科学是以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及客观现象为研究对象。

它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相适应;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受到整个文化结构的影响。

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对数学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

文化结构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

由于一定的社会制度是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要受到一定的精神文化制约,因而可将文化结构分成三个层面:“这就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数学在建立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影响及制约。

东方中国的古代文化的经济基础基本上是农业经济,这种情况决定古代中国的物质文化是农业文化,中国古代数学也与农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中国最古老的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书有九章,九章分别是方田(土地测量)、粟米(百分法和比例)、衰分(比例分配)、少广(减少宽度)、商功(工程审议)、均输(征税)、盈不足(过剩与不足)、方程(列表计算的方法)、勾股(直角三角形)包含246个问题,都与农业生产有关;后来又有了《五曹算经》,是一本写给地方行政人员的应用算术之书;再到后来,祖冲之研究出圆周率和圆面积解决农业问题;还有后来《皇极历》的出现。

我国古代的数学文化发展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含有较高的实际运用价值。

在西方,小亚西亚海岸新兴的商业城市、希腊本土、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海滨,由于海上贸易和战争的刺激使得人们的思想活跃,商品贸易发达,对计算要求的提高,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非实用”的理论研究。

例如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他的几何和东方几何的不同之处是,不仅从应用的角度来谈,而是就几何而几何的角度加以研究,运用逻辑推理来证明命题的真伪,而且用几何的方法来解决代数方程。

他的著作中的许多公理、定理和定义除了适应当时的经验外,还具有普遍的意义。

阿基米得也是当时伟大的数学家,他采用穷竭法来求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其指导思想和我国刘徽的计算圆周率的思想是一致的,但不同之点是“刘徽是从圆内接正多边形着手,而阿基米得不仅从圆内接正多边形着手、还从外切正多边形这个角度进行计算”。

这就体现出西方数学家多方位的思维方式。

古代东方数学的发展主要是应为农业经济,而西方则是因为商品贸易。

东方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西方则是纯粹的研究,东方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西方则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这样,古代东方的以实践和经验为基础发展的数学就显得有点“无能为力”和“后劲不足”了。

【参考文献】
1.《数学文化小丛书》(齐明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1日)
2.《数学思想史》(王树禾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3.《古今数学思想(一)(二)(三)(四)》(作者:(美)M·克莱因译者:张理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