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合集下载

优秀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优秀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优秀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建筑设计不仅可以为城市增添美丽的风景线,更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本文将对几个优秀的建筑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和特点,为我们理解建筑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

首先,我们来看一座位于上海的建筑作品——上海中心大厦。

这座超高层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创新的结构体系而闻名于世。

建筑师通过对建筑结构的精准计算和优化设计,实现了建筑高度的突破,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此外,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先进的设施设备,为建筑使用者提供了舒适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优秀的建筑设计不仅要有独特的外观,更要注重内部空间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其次,我们来看一座位于巴黎的建筑作品——卢浮宫。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不仅收藏了丰富的艺术珍品,更以其宏伟的建筑设计而闻名于世。

建筑师在设计卢浮宫时,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使得卢浮宫与巴黎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融为一体。

此外,卢浮宫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十分精妙,不仅能够展示艺术品的美感,更能够为参观者提供舒适的游览体验。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优秀的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同时也需要注重内部空间的展示和使用功能。

最后,我们来看一座位于日本的建筑作品——京都站。

京都站作为日本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其建筑设计不仅充分考虑了交通运输的便利性,更融入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得京都站成为了一座融合了现代与传统的建筑杰作。

建筑师在设计京都站时,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同时也注重了建筑内部空间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优秀的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同时也需要注重内部空间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综上所述,优秀的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注重内部空间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元素。

通过对这些优秀建筑设计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的精髓,为我们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引言城市绿地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绿地规划方案设计与实施的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城市绿地规划。

案例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位于新加坡市中心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占地101公顷。

该项目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在设计阶段,规划者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

他们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并在公园内设置了多个主题花园,如亚洲花园、中央花园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滨海湾花园还采用了先进的可持续建筑技术,如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发电等,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在实施阶段,滨海湾花园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他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来监测植物和动物物种的生态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它们。

此外,他们还开展了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滨海湾花园的案例可以看出,城市绿地规划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只有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兼顾这些因素,才能建设出具有生态功能和人文价值的城市绿地。

案例二:伦敦奥运公园伦敦奥运公园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举办地,占地2.5平方公里。

该项目的规划目标是在奥运会结束后,将场馆和设施转变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和运动的场所。

在设计阶段,规划者考虑了公园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

他们设计了可移动的场馆和设施,以适应不同的活动需求。

此外,他们还在公园内设置了多个绿色景观和水体,以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和生态环境。

在实施阶段,伦敦奥运公园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高公园的可持续性。

例如,他们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此外,他们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管理团队来监测公园的运营情况,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通过伦敦奥运公园的案例可以看出,城市绿地规划需要考虑公园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

上海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

上海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

上海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上海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拥有许多优秀的城市设计案例。

以下是我列举的十个案例:1.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上海著名的河滨景观带,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夜景而闻名。

外滩沿江而建,河岸两侧是一排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建筑群,包括上海钟楼、外滩大楼等。

外滩河岸还建有宽敞的步行道和露天咖啡厅,供游客休闲散步和观赏江景。

2. 上海世博园区上海世博园区是200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地,也是上海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

世博园区占地面积约5.28平方公里,包括中华艺术宫、中国国家馆等众多展馆和景点。

园区内有大片的草坪和湖泊,提供了一个绿色、舒适的环境供游客休闲和观光。

3. 上海浦东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是上海市的一个新兴经济区,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示范区之一。

浦东新区拥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宽阔的道路和先进的交通设施,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浦东新区还规划建设了多个公园和绿地,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

4. 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迪士尼主题乐园,也是上海市的一大旅游景点。

乐园的设计融合了迪士尼的经典元素和中国文化,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乐园内有许多刺激的游乐设施、精美的景观和精彩的演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和娱乐。

5. 上海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是上海市的一个时尚购物和休闲区,也是上海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

新天地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欧洲和中国的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街区内有许多高档品牌店、餐厅和艺术展览馆,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6.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市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心通过建设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建设创新园区和提供创新支持服务等方式,为上海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心还组织各类创新活动和赛事,促进了科技创新的交流和合作。

7. 上海杨浦滨江公园上海杨浦滨江公园是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公园,也是杨浦区的标志性景点。

公园位于黄浦江畔,拥有宽阔的草坪、湖泊和花坛,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和健身的场所。

国内外公共人居环境设计的优秀案例

国内外公共人居环境设计的优秀案例

国内外公共人居环境设计的优秀案例那我先来说几个国外的优秀公共人居环境设计案例哈。

一、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1. 背景与设计理念。

这地方以前就是个废弃的铁路高架线,就那么荒废着,像个城市的伤疤似的。

后来有一帮超有创意的人,他们就想啊,为啥不把这个破铁路变成一个超级酷的公园呢?于是就有了高线公园的概念。

他们的理念就是在城市的半空中打造一个绿色的、供人休闲放松的线性空间。

2. 设计特色。

这个公园保留了很多原来铁路的元素,像铁轨啊、枕木啥的。

但是在这些旧元素上,又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走在里面,你就感觉像是在一个漂浮在城市上空的大花园里漫步。

而且啊,它沿途还有很多艺术装置、小亭子供人休息,甚至还有一些可以看风景的瞭望台。

你能一边看着纽约的高楼大厦,一边享受着周围的绿色植物带来的清新感。

这里还经常举办一些艺术展览、小型音乐会之类的活动,就像是城市里的一个空中文化乐园。

二、哥本哈根的超级线性公园(Superkilen)1. 背景与设计理念。

哥本哈根这城市一直都很注重环保和公共空间的创新。

超级线性公园的想法呢,就是想把不同文化的元素都融合到一个公园里。

这个公园所在的区域是个多元文化社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设计师就想通过这个公园来展示不同文化的魅力,让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2. 设计特色。

这个公园那叫一个五彩斑斓啊!它从世界各地收集了各种东西来装点这个公园。

有从摩洛哥运来的喷泉,有来自中国的霓虹灯,还有巴西的马赛克瓷砖啥的。

而且公园里的功能区域也很多样,有儿童游乐区,有健身区,还有供人野餐的草地。

不同的区域用不同颜色和风格的元素来区分,就像一个巨大的、充满惊喜的文化大杂烩。

不管你是老人还是小孩,不管你来自哪个国家,到了这里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三、国内的优秀案例。

一、成都太古里。

1. 背景与设计理念。

成都啊,是个特别悠闲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太古里的设计就巧妙地把现代商业和传统川西建筑风格融合到了一起。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以巴黎拉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以巴黎拉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拉·德方斯区规划与实践刘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摘要拉·德方斯从50多年前的郊区住宅区演变成今日欧洲最大商务办公区之一,其城市设计及实施过程是一部从艰难曲折走向成功辉煌的史篇。

它阐明了新区规划不可能由一张规划蓝图确定,应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而不断更新调整,是一个逐渐生长互动的过程。

这对我们的城市设计,特别是CBD的规划和实践,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德方斯CBD 新区规划1拉·德方斯概况拉·德方斯从50多年前的郊区住宅区演变成今日欧洲最大商务办公区之一,其城市规划及实施过程是一部从艰难曲折走向成功辉煌的史篇。

德方斯位于法国巴黎西北塞纳河畔,距凯旋门5公里,与卢浮宫和星型广场在同一条东西轴线上。

出于改善巴黎老区住宅拥挤、交通不畅的现状,同时又必须完好地保护古城历史原貌这一考虑,在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和继任者蓬皮杜的倡议下兴建了拉·德方斯新区。

这个新区的规划可追溯到1932年,那时塞纳省会搞了一个“设计竞赛”,对从星型广场到拉·德方斯一带的道路进行整治美化,使历史上形成的城市东西轴线得以进一步加强。

在1958年成立了“德方斯公共规划机构”,提出要把德方斯建设成为工作、居住和游乐等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的商业事务区,以作为公元2000年巴黎的“橱窗”。

1963年通过了第一个总体规划,包括东部事务区和西部公园区。

1962~1965年制订的《大巴黎区规划和整顿指导方案》中,德方斯区被定为巴黎市中心周围的九个副中心之一;全区规划用地75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l 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

并在此后的40多年里不断完善,80年代初已经基本建成。

现今已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新兴国际性商务办公区,世界著名、最成熟的CBD,这里聚集了法国一半以上的大企业总部。

3拉·德方斯规划●第一轮规划德方斯规划为2个片区,即商务办公区130公顷,公园区620公顷,在进行德方斯开发规划的第一轮草图期间,EPAD就开展了实质性工作,购买3土地,确立德方斯边界范围,1956年10月制定的德方斯第一轮规划草图中明确了德方斯建筑的功能、高度、和每栋建筑的面积。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优秀城市设计案例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优秀城市设计案例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优秀城市设计案例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

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

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

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

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豪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

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巴西利亚是巴西新首都,位于海拔1200米的两河交汇之处。

1956年政府决定迁都,并选定这个地点。

1957年进行国际竞赛,巴西建筑师科斯塔的规划中奖。

他的规划设计思想是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雅典宪章的理论原则,但也追求一定的主题,这就是他强调的巴西利亚是一个首都,“规划是有意地追求尊严和高雅”。

整个规划构思是“模拟人体躯干”,并以此作为主轴,在这一主轴上布置政府机构建筑群,其中心则是著名的“三权广场”;另一轴线上主要布置了城市居住区,呈弧形两翼,两条轴线交叉点是作为心脏的4层大平台,这里是全城重要交通枢纽和公共中心。

巴西利亚的平面象一架喷气式飞机。

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上充分体现人车分离和高速化。

城市环境和大片绿化、水面都体现出勒·柯布西耶和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城市设计思想。

巴西利亚的主要建筑是由著名巴西建筑师尼玛雅设计的。

他的设计富于现代化雕塑感,使这座新城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对巴西利亚的城市设计褒贬不同。

赞扬者认为“巴西利亚是意志坚强的行动,城市规划在这里得到了最高的意义”。

贬者则认为它“做作、封闭、追求形式”,有的提出,这一规划缺乏历史和传统,缺少应有的丰富多彩和吸引人的魅力。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住区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案例,为大家提供一些设计启示。

案例一:绿色生态居住区该项目位于我国北方一座大城市,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绿色生态的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设计理念。

在景观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打造了一个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

启示:绿色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一需求,通过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的合理搭配,营造一个生态、环保、宜居的居住环境。

案例二:智能化居住区该项目位于南方一座沿海城市,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了智能化技术,如智能灌溉、智能照明等,提高了居住区的管理效率,节省了能源。

启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居住区景观设计中。

设计者应在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居住区的管理效率,节省能源,为居民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

案例三:文化底蕴居住区该项目位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居住环境。

启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提升居住区的文化品味,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案例四:儿童友好居住区该项目位于一座中型城市,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专门为儿童设置了游戏区域,配备了各种儿童游乐设施,打造了一个适合儿童成长和游玩的居住环境。

启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专门设置游戏区域,配备适合儿童的游乐设施,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有趣的成长环境。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大伦敦规划分析)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大伦敦规划分析)
• 第一代新城中的人口密度较低,规模不大,人口规模大多在6万人以下。 • 实例:哈罗新城
2)第二代新城建设
• 城镇开发法的颁布使得疏解大城市人口的方式开始向对已有城镇的改造与扩建倾斜。 50年代时确立了苏格兰的坎波诺尔德新城,61-66年间确立了利文斯通、朗科恩、欧文 等7座新城。
• 第二代新城人口密度和规模有所提高,规划人口在10万人左右。
背景:
1980年代以前,伦敦的工业增长逐年下降,经济处于衰退阶段,人口不断减少,由1939 年的800万下降到1985年的680万,城市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来自各方面的压 力。然而,近十多年来,伦敦正经历着显著的变化,经济、人口出现强劲增长,城市愈发繁 荣,现在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40万。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两个:第一,像纽约、东京一 样,伦敦作为一个世界城市正以其高质量的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设施,特别是贸易和金融设 施,吸引着全球的投资,许多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落户伦敦这样的世界城市;第二,伦敦正 以成功的经济、一个世界城市所能提供的各种就业、文化、教育等条件,吸引着大量的国外 移民,越来越多的学生、刚刚达到就业年龄的年轻人来到伦敦,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世界各地 多达305种语言,这使伦敦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Βιβλιοθήκη 战略:总体发展战略:
1. 三类不同地区的开发策略: 要成功地实施更紧凑的开发策略,有必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将商业和住宅开 发、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以及地方社区活力的提升结合在一起。由于伦敦面对的挑战是 全方位的和跨越各区自治区边界的,本次规划高度重视五个大的次区域的发展策略,包 括西伦敦、北伦敦、中心伦敦、南伦敦和东伦敦(含泰晤士河口地区)的发展策略。在 这个全面的规划框架之中,规划确定了一些特别发展地区,包括机遇性增长 (OpportunityAreas)、强化开发地区(Areas for Intensification)和复兴地区 (Areas for Regeneration)。

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案例分析

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案例分析

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变化,城市更新项目成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以几个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分析其背后的关键因素和成功经验,为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案例一: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纽约高线公园是由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而成的城市公园。

通过细致的规划设计和与当地社区的合作,该项目成功地将一片废弃区域转变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户外活动空间。

关键因素包括:精确的规划,注重景观与文化元素的融合,以及与当地社区的密切合作。

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同时也带动了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

案例二:西安大雁塔文化景区西安大雁塔文化景区是一座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更新项目。

通过对大雁塔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改造,该项目实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旅产业的发展。

关键因素包括:尊重历史文化,注重保护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

通过与当地政府、专业机构和企业的协作,该项目成功地实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案例三:新加坡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建设巨大的公园和温室,使城市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并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关键因素包括:科学规划和设计,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以及有效的公众教育和参与。

该项目成功地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态价值,成为新加坡的地标性景点之一。

根据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城市更新项目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精确的规划和设计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

其次,注重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融合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此外,积极与当地社区、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参与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可以更好地解决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并增加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成功率。

综上所述,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科学规划、注重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融合,以及与当地社区的紧密合作。

10161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案例分析190403

10161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案例分析190403

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案例分析自世界第一个城市综合体诞生以来,人们就把城市综合体与庞大的建筑群、商业中心、城市地标、城市发展引擎联系在一起。

就像美国纽约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英国伦敦的金丝雀码头,日本的东京中城、六本木,香港的太古广场,中国深圳的万象城、北京的国贸,它们外在以摩天大楼的形式丰富着城市的天际线,内在以功能集约的聚合力量营造着城市新中心。

它们是展示城市鼎盛的符号,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动力旗舰,用钢筋铁骨般的巨桨把城市进程大步推向前进。

一、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一)洛克菲勒中心简介洛克菲勒中心位于美国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中部,是一个包括19幢大楼、占地22英亩集商业、娱乐和办公等城市功能的大型建筑群。

主要建筑始建于1931年,1940年完成。

建筑群区域涵盖第五大道至第六大道,以及第48大街至52大街之间,共占地45000平方米。

建筑群的主体是GE大厦,共有70层,高259米。

外观强调垂直线条,是板式高层建筑的雏形。

2007年12月10日,孩子们在“便士丰收的田野”开幕式上摆放硬币的情形,放置这1亿枚硬币区域长49.5米、宽9米,宽度相当于一条街道。

1932年起,每年圣诞节前夕,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都要竖立一棵纽约市最大的圣诞树,这里的圣诞夜景时来纽约的游客必看之处。

(二)案例启示洛克菲勒中心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先河,因此号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之一,整个建筑布局紧凑,密集有序。

这块区域占地22英亩,由19栋建筑围塑出来的活动区域,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风貌,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中城继华尔街之后,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对都市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洛克菲勒中心在建筑师上最大的冲击是提供公共领域的使用,这种为普通大众设计的空间概念引发后来对于“市民空间”的重视,巧妙地利用大楼的大厅、广场、楼梯间、路冲设计成行人的休息区、消费区,彻底落实为广大中产阶级服务的目的。

国内三个优秀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享-23页精选文档

国内三个优秀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享-23页精选文档
国内三个优秀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享
毕路德设计
案例一:苍溪杜里坝滨水景观规划
业主单位:苍溪县规划与建设局 设计单位:毕路德 设计面积:190000平方米 项目位置:四川 苍溪
项目背景:苍溪这座依傍嘉陵江中游的安宁小城已有千年历史,而杜里坝河堤 则是大地震后这里进行重建的重点工程之一。在这样一个有着灾后重建特殊意 义的历史性滨水片区内,如何来实现一个同时具有“唯一性和原真性”的新型 城市生态型名片示范项目呢?
案例二:阆中李家坝、杨家坝、凌家坝地块
业主单位:四川阆中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 设计单位:毕路德 设计面积:634.8公顷 项目位置:四川 阆中
项目背景:阆中,千年古城,风水之都。项目规划以传承历史文脉、塑造新城 界面、构筑国际一流新城滨水空间为目标,将旅游与城市功能融为一体,突出 生态、休闲、宜居氛围,将其打造成与千年阆中古城相辉映的国际旅游度假新 城,为阆中步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设计中,主要从以下五方面重点打造:(1)主题鲜明的滨水空间;(2)多 层次的滨江可达性;(3)塑造滨水公共场所;(4)多样化的生态和景观堤岸 ;(5)城市名片的打造。“两江气吞城,四岸展雄风”,我们相信,在不远的 将来,一座充满时尚国际气息又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毕路德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滨水设计专家”,以超前的、基于国际站点的城市 规划理论为指导,前瞻产城一体、景城一体的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效益。
谢谢观看!
项目背景:中国,离不开长江;四川,离不开沱江;泸州,离不开这两江。正 是这两江交汇,成就了泸州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肘江负山,枕带双流” ,山、水、城、林相因相借,风光秀丽是泸州的真实显照。然而,由于在城市 化进程中缺乏战略统筹,城市滨水空间正被滨江快速交通、单调的水利工程、 蔓延的住宅开发所割裂和破坏,公共活力和城市风貌形象渐失。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1.法国拉维莱特公园PPT中: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工业用地再开发,“都市化、快乐和体验”1983-1997,屈米(B.Tschumi),解构主义设计在大众眼中,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总是被看作异类,“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建筑作品,??屈米的作品属于这一类概念艺术作品”,拉维莱特的设计被理解为“与《乔伊斯花园》,《曼哈顿抄摹》没什么区别,都是屈米的思想,是他的一次建筑思维的投入和活动,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用屈米自己的话说,是一次“建筑游戏”。

然而在分析了具体的作品之后,他却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声音———在那些所谓的理论、概念和思想的堆积之下,设计师在拉维莱特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随机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不要成为传统的公园设计,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鼓励表现冲突胜过合成,片段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的理念”。

公园基地在历史上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1)1876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2)在基地内有两条水渠穿越。

一条是Ourcq水渠它为巴黎提供水源,还有一条St. Denis水渠,它是用来通航的。

正是由于屠宰厂和这些渠道的存在,所以最后的设计中关于人的活动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拉维莱特的挑战是双重的:首先,需要疏散城市人口,创造一个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焦点;其次,还要为巴黎的市民提供一种新的文化理念。

屈米的这件作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件实际的工程项目,他和《乔伊斯花园》一样,仍然是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屈米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哲学理念,从而产生多种多的合成和替换的方法。

所以说,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性的,屈米只是引起这一开放性的发起人。

1.拉维莱特公园与秩序理论:拉维莱特公园,在理性的平面格网中,设置了30多个被称为“Folies(疯狂)”的大型构架。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北京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北京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北京
北京市长期以来以旧城为单一中心,以新区包围旧城、同心同轴向外蔓延的生长模式,被建筑学界形象地称为摊大饼。

北京的这种单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专家以莫斯科规划为蓝本帮助确定的。

主要特点有: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发展,中心城市是600平方公里、可以容纳600万人,郊区建设若干卫星城镇。

当时曾经出现了两派对立的观点,一方主张行政中心应当在旧城基础上发展,另一方以梁思成、陈占祥为代表,主张在当时的西郊另立行政中心。

但后者最终未被采纳。

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市考虑重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仍然设想以市区为核心,同心圆式向外发展。

当时著名建筑师吴良镛就曾表示反对。

他认为,必须将北京的旧城功能疏散,发展为多中心的城市,以减轻市中心的压力。

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被批准施行,方针仍是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建。

结果是三环路内日益拥挤,大饼摊到四环。

1993年,北京市又一次制定了规划。

这次经国务院批复的北京1991年至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改变人口过于集中在市区的状况,大力向新区和卫星城疏散人口。

该规划除了市区坚持集团式布局外,强调市区不再扩大规模,而是逐步从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转移,以疏散中心城市过密的人口和产业。

这个规划的愿望是良好的,却并没有实现。

在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

现代优秀城市设计案例

现代优秀城市设计案例

优秀城市设计(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意义城市环境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环境的质量和美感会影响居民出行的感受,如果设计的时候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城市环境设计,将会为人们带来非常独特的出行感受,让人们在充满文化氛围和艺术美感的城市环境中生活和游玩,通过城市文化环境的熏陶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元素符号和非常浓厚的艺术气息,将传统文化与城市环境相结合既可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还可以提高城市环境的文化性和艺术性。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不同的城市也有着自己独有的历史文化特征,尤其像北京、西安、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化的发展中要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创新性设计,使城市环境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更加契合,运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城市环境设计。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方法结合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实践情况,城市环境设计在具体应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通常会用到三种设计方法:第一,应用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形状。

这种运用属于比较基础、简单和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设计人员可以直接运用传统文化某个元素的形状,将这个形状转换到城市环境的新载体中,为城市环境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增加城市环境的文化内涵。

第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意象特征进行设计。

写意的方法经常被用于我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城市环境设计可以借鉴写意的手法,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图案元素来设计城市的环境空间,通过写意的设计提升整个空间的文化氛围。

第三,根据传统文化中的形神兼备要求进行设计。

形神兼备指的是通过具体的形态体现出深刻的内涵和意境。

城市环境设计要想做到形神兼备,就需要加深对时代精神、时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城市环境设计体现出更加深远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在现代化的发展和高速模式化的建设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多元文化的融合使我国的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越来越缺少独有的文化底蕴,需要加强传统文化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国内外地下道路规划建设案例与实践——以深圳前海、宝安片区地下道路建设为例

国内外地下道路规划建设案例与实践——以深圳前海、宝安片区地下道路建设为例

国内外地下道路规划建设案例与实践——以深圳前海、宝安片区地下道路建设为例摘要:对于高密度开发的城市中心区,路面交通系统面临严峻挑战,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建设地下道路是提高交通系统供给的有效手段。

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城市地下道路的功能定位,分析国内外已建或在建地下道路实际案例,并以深圳前海-宝安中心区规划建设的地下道路方案为例,说明其对完善城市中心区路网系统、分离快慢交通、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国内其他城市地下道路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道路、地下空间、城市中心区、地下道路规划1、引言地下空间是城市的宝贵资源,受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约束条件的限制,城市路面交通系统面临严峻挑战。

但是单一发展轨道交通难以解决所有的交通问题,道路系统适度的地下化,已被实践证明是改善城市交通并使之进一步现代化的有效途径[1]。

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加上人们对效率、环境和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地下道路开发已经成为国内外许多大城市关注的焦点。

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地下道路的功能定位和特征,介绍了波士顿、东京、上海一些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地下道路案例,并通过正在开展的项目——深圳前海、宝安地区地下道路规划为例,从中得到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以期为今后其他城市地下道路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地下道路功能定位按照地下道路承担功能的不同,可将地下道路分为快速通过地下道路、完善区域性路网的地下道路、改善交通瓶颈的地下道路三类[2]。

2.1 快速通过地下道路此类地下道路的特点是设计车速较高,一般在60km/h以上,其主要功能是为较长出行距离的车辆服务,并在一定距离内设置出入口。

快速通过地下道路的功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完善和补充地面、高架道路系统的不足,连接重要集散点,分离过境交通;二是出于对风景区、文物古迹、山体等的保护,穿越地面道路难以联通的区域;三是保护城市景观,节约城市核心区的土地资源;四是解决潮汐交通和进出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问题[2]。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锦州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锦州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锦州- 规划设计简介:论城市的外观、形态—凡能看到的城市景色,无论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不但要看的透彻,还要可以记住,才会觉得喜欢。

关键字:城市设计锦州城市意象论城市的外观、形态—凡能看到的城市景色,无论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不但要看的透彻,还要可以记住,才会觉得喜欢。

---1860年Kevin Lynch提出的先驱性研究成果城市意象城市能给与人们意象,给与意象的可能性称为可意象性,是实质形制的一种品质,亦可称为可辨识性。

指城市形式使人们形成城市意象与记忆之清晰与容易的程度。

具有这种能力的城市,使人(視觉)感受就会印象深刻。

生动和谐的环境意象对城市生活而言,是一项特別重要的因素。

城市意象不是指个人的意象,而是指集体的意象。

城市里大多数居民所共有的意象成为公共意象。

城市意象的实质形态可划分为五个元素通道边缘区域节点地标城市意象图即为此五个元素的合成。

此五元素的基本分类提供城市意象分析的有效起点。

但如何將使用者心中的实质形态(认识图)归类到此五元素,多由研究者的強烈主观所決定,实施操作有时也相当模糊或多重性格。

需要充分理解场所感和社区的结合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被人们拥有关心和深深热爱的地方。

实例分析—锦州对于一个自己熟悉的城市来说,城市的意象就会显得格外清晰和个性化,就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躯体,沉淀着你的灵魂。

一、城市简介锦州,亦称锦绣之州。

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全市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总人口307万。

全市耕地40.43万公顷(606.4万亩),土地结构大体为”五山一水四分田”。

锦州是沟通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又是辽、吉、黑三省西部及内蒙东部广大地区通向海洋,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拉近了锦州与世界的距离。

8条铁路、158条公路纵横交错,京哈铁路、京沈电气化铁路、京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锦阜、锦朝两条高速公路纵穿南北。

锦州与周边城市形成”一小时”城市群。

锦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商港。

上海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

上海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

上海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以其独特的城市设计优秀案例而闻名。

下面列举了10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上海城市设计优秀案例。

1.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一条著名的滨江景观带,被誉为“东方沧桑与西方浪漫的结合”。

外滩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需求和观赏感受,提供了宽敞的步行道、休闲区和观景台,使人们可以欣赏到黄浦江两岸的美景,同时也成为了上海城市文化的象征。

2. 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中国第一个迪士尼主题公园,其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迪士尼的魔幻世界。

乐园内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特色,如宫殿式的城堡、传统建筑的元素等,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3. 上海地铁上海地铁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其设计考虑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和交通流量。

地铁线路的布局合理,覆盖了城市的主要区域,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同时,地铁车站的设计也注重人性化,提供了无障碍设施和舒适的候车环境。

4.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是一座融合了艺术和娱乐的景点。

其设计精致,通过逼真的蜡像展示了许多历史名人和明星,让游客感受到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

5. 上海世博园区上海世博园区是世博会的永久遗产,被誉为“未来城市的绿洲”。

园区的设计融合了自然和人工景观,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展馆和活动场所,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6. 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海海洋水族馆是一座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于一体的场所。

其设计独特,通过透明的观赏窗户和创造性的展示方式,让游客近距离观赏各种海洋生物,增加了互动性和趣味性。

7. 上海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是一座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和舒适感受,提供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商业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消费者。

8. 上海滩广场上海滩广场是上海的一个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休闲和社交需求。

广场提供了宽敞的绿地和舒适的休息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

国内外新城规划设计优秀案例简介

国内外新城规划设计优秀案例简介

国内外新城规划设计优秀案例简介国内外新城规划设计优秀案例简介新城运动(New Town Movement)始于19世纪末霍华德先生倡导的“田园城市”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R 、Vnwin )提出了卫星城的概念,并主持完成了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彻沃斯(Letchworth )的规划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卫星城实践,至40年代中叶以后,人们把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城市统称为新城(New town)。

综合我国新城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新城发展的实践经验,新城可定义为:位于大城市郊区,有永久性绿地与大城市相隔离,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能分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居住功能和产业功能,与中心城市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定的截流作用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社区。

新城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由传统小城镇发展而来的“历史进化型”新城,例如上海的松江和青浦;二是围绕城市的某重点建设项目逐步建设的“建设项目配套型”新城,例如工业新城、空港新城等;三是“类新城”的发展模式,主要指规划选址在大城市郊区,有就业、居住、购物等综合性城市功能,以安置大城市向外疏散的人口和产业为主的一种人居形式。

在城市高速发展阶段,跳出既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去谋求发展,往往比围绕单中心、呈环状向外蔓延有利,并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目前,新城建设不失为一个解决我国大城市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且将逐渐成为一个趋势。

以下是我们收集的国内外新城规划的一些成功案例,期望能给我市的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上海临港新城城市规划设计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上海要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强力支撑。

国务院1996年1月明确提出要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临港新城是洋山港的陆域腹地和主要的集疏运基地,并包括了环境优美的生活区和高效益的产业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一、城市设计案例简析古往今来,世界上优秀的城市设计实例为数不少。

如按城市总体设计、中心广场设计、干道设计、绿化设计等去细分,更是不胜枚举。

这里只能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加以分析。

城市设计资料图片1.北京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

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

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

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

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

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

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

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

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

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

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2.华盛顿华盛顿(Washington 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anfant)规划。

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

城市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

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

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林肯纪念堂和倒影池,次轴线南端正对白宫处建成杰弗逊纪念堂,林荫道两侧建造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建筑。

在空间设计上,除方尖塔是制高点外,国会大厦高45米,为整个华盛顿市建筑高度定下了基调,所有建筑高度均不许超过它,在建筑风貌上采用古典柱式。

由于有大片绿地、水面,因此整个空间布局开放、舒展、活泼,体现了城市的性质和主题。

华盛顿的城市布局与北京严肃、封闭的城市布局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两座城市规划设计的共同点是城市布局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3.巴黎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

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

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

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

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豪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

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豪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设计成功之处有3点:(1)开敞丰富的城市轴线。

巴黎主轴线是东西走向,平行于塞纳河。

以其开敞和丰富多彩的面貌显示了法兰西王朝的财富和文化,这和北京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封闭性完全不同。

它的特点是:①城市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和绿地,使城市空间开朗明快。

而北京城的皇家园林、水面在封建时代对公众是封闭的。

②除主轴线外,还有许多副轴线,这些副轴线通向市内许多广场和建筑群,形成了许多对景和借景。

③轴线上串连着很多名胜古迹、花园、广场、林荫道,它们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2)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

巴黎旧城区除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外,还有不少有名的公园和花园。

在许多古建筑前、广场上又有不少绿地相陪衬。

这些绿地面积不大,但却都经过精心布置。

从一张巴黎绿化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巴黎旧区绿地星罗棋布,真不愧为著名的花都。

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绿地面积已达24平方米,比北京大4~5倍。

(3)精心规划和建造的广场建筑群。

巴黎旧城在几百年的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宫殿、府邸、寺庙、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并由这些建筑形成了广场建筑群。

这些公共建筑和古迹质量都很好,并且在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特别是1977年3月通过的“巴黎市区整顿和建设方针”,确定要保护好18~19世纪形成的旧城的传统风貌,并要求维持其传统的职能活动。

新的副中心如德方斯,远离旧区,但对高层建筑也加以限制,这在城市保护上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巴黎也同样面临世界特大城市的复杂矛盾,但他们重视规划,重视文化传统,重视舆论,重视法制,这点很值得学习。

4.巴西利亚巴西利亚是巴西新首都,位于海拔1200米的两河交汇之处。

1956年政府决定迁都,并选定这个地点。

1957年进行国际竞赛,巴西建筑师科斯塔(Lucio Costa)的规划中奖。

他的规划设计思想是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雅典宪章的理论原则,但也追求一定的主题,这就是他强调的巴西利亚是一个首都,“规划是有意地追求尊严和高雅”。

整个规划构思是“模拟人体(Analogy)躯干”,并以此作为主轴,在这一主轴上布置政府机构建筑群,其中心则是著名的“三权广场”;另一轴线上主要布置了城市居住区,呈弧形两翼,两条轴线交叉点是作为心脏的4层大平台,这里是全城重要交通枢纽和公共中心。

巴西利亚的平面象一架喷气式飞机。

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上充分体现人车分离和高速化。

城市环境和大片绿化、水面都体现出勒·柯布西耶和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城市设计思想。

巴西利亚的主要建筑是由著名巴西建筑师尼玛雅(Oscar Niemeyer)设计的。

他的设计富于现代化雕塑感,使这座新城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对巴西利亚的城市设计褒贬不同。

赞扬者认为“巴西利亚是意志坚强的行动,城市规划在这里得到了最高的意义”。

贬者则认为它“做作、封闭、追求形式”,有的提出,这一规划缺乏历史和传统,缺少应有的丰富多彩和吸引人的魅力。

它和印度旁遮普邦首府由勒·柯布西耶规划设计的昌迪加城一样,既是60年代城市设计思潮的重要代表,也是引起争论的两座名城。

城市设计实例很多,这里只能举几个著名的实例加以介绍。

至于城市中各个部分的设计,如市中心、广场绿化、居住区以及古城保护等细部空间的设计优秀实例更是不胜枚举。

二、城市设计的实施城市设计的方法一般与城市规划一样,需经过调查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布局和各专业的规划,同样需要通过方案比较,最后确定定案。

由于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体,因此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一样也需要不断调整和补充,是一种动态规划,或称为“滚动式规划”。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不同的是,城市设计是一个三度空间的规划设计。

当然从城市总体布局开始到详细规划乃至修建设计,都要考虑城市空间形态,力求体现出城市的性质和特点,反映出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

结合国内外经验,在城市设计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几项规划城市设计既然要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空间环境,就必须深入地了解社会、研究社会。

因此城市设计应做好城市功能规划、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在当前深化城市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作好这几项规划尤为重要。

在资本主义社会,新城建设、旧城更新,都与整个社会经济的盛衰息息相关。

当前在我国,城市功能、城市经济体制和城市社会都处在急剧变化之中。

例如住房制度改革、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外资引入、旅游事业发展、城市流动人口剧增、第三产业发展等等都冲击着原有的城市规划原则,也给城市环境空间设计提出不少新的要求,再加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人们观念形态包括审美观念的改变,都反映到建筑和城市设计上来。

因此要做好变革中的城市功能规划、经济规划、社会规划,这些都充实了城市设计的内容,否则城市设计成为一种空间构图游戏,只能墙上挂挂。

当然,一个好的、切合实际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城市设计,又会启发促进城市经济社会规划的发展和完善,并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前来开发。

2.注意综合效益的平衡综合效益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也是实现规划设计的前提。

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三者之间应该平衡,但在工作实践中常常出现矛盾。

在当前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建设部门急于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往往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规划部门,又常常从长远利益出发,不注意必要的经济效益。

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如在重点风景区内建高层旅馆,破坏了环境景观;过多的旅游设施侵占了文物保护用地,破坏文物古迹及其周围环境;在交通性干道上过份密集地布置商业网点影响城市交通;大量兴建高层楼房破坏旧城传统风貌等等。

但反过来不讲求经济效益,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开发和保护,也使保护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城市设计需要因地制宜,做好综合效益的平衡。

如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游览区的城市设计工作,在西城区、什刹海整治指挥部和公园管理处密切配合下,坚持保护整治、开发、管理相结合的方针。

每开发一处景点都使之既发挥经济效益,又修复古迹,并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均有所收获。

同时将经济收入转化为进一步保护开发的资金,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城市设计坚持这一方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游览区是面积大(146公顷)、内容多(有古迹、园林、商业、居住等)、历史悠久的地区,区内机关、工厂、学校、商店、民居都有大量翻建任务,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城市设计需对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应加以研究,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这些翻建任务纳入规划设计轨道,使其功能上符合长远规划的要求,体量风貌上与环境协调,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城市中心区、文物古迹区、风景旅游区或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城区的城市设计中,应更多地注意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然会给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城市外围经济特区、新开发区则应重视经济效益,务求每一平方米用地发挥最大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