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有机化学

合集下载

简明物理有机化学教程(2)

简明物理有机化学教程(2)
Arrhenius方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的经验关系 20世纪20年代最早提出了碰撞理论 在30年代又提出了过渡态理论
势能面的概念
一个分子由N个原子组成,每个原子可以在互相垂直的三 个坐标上运动,有3N个自由度。考虑一个分子是一个整体, 将上述的自由度进行分类。
假设原子是互相固定 的,则这个刚性分子在空间 将由六个自由度来决定:质 量中心的三个坐标,三个转 动角表示其在空间的取向。 那么,剩余的3N-6个自由度 将是原子相互间的内部振动( 对于一个线性分子只有两个 转动角,即 3N-5)。
活化热焓H≠ 达到过渡态时各原子的位置和起始基态是不对应的,发生
变化的化学键将部分形成和部分断裂,这将在活化热焓H≠ 中有所体现。
活化熵 过渡态自由度的量度。如果平动、振动或者转动自由度在
过渡态失去或减少, 则系统的总熵将减少, 反之则增加。
活化参数的意义——活化焓
除了单分子反应以外,在由反应物生成活化络合体时,分子
。 Erying方程在反应机理研究的实际应用
kkKkBTKkBTe-RGT kBTeR Se-ΔRHT
h
h
h
其中
kB
S
eR
随温度的变化很小,这样我们有
h
取对数后:lnk H C' T RT
k
H
Ce RT
T
由 ln k 对 1 作图得一直线 TT
其斜率为
H R
H 确定了以后,即可以求得S≠
S H Rlnhk
简明物理有机化学教程(2)
本章内容
2.1 一些基本概念 势能面; 反应坐标; 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假设
2.2 Erying方程 2.3 活化参数的意义
活化参数分析实例 2.4 与过渡态理论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原理和概念

高中化学分类

高中化学分类

高中化学分类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学科。

下面将介绍高中化学的分类内容。

一、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物质的化学键、离子反应、盐类、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

无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离子、化合物、酸碱中和反应等。

通过学习无机化学,我们能够了解到无机物质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和变化规律。

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有机物质主要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有机物质的结构、官能团、反应机理等内容。

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碳链、官能团、酯化反应等。

通过学习有机化学,我们能够了解到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有机合成的方法。

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关系的学科。

物理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能量和动力学等内容。

物理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分子结构、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等。

通过学习物理化学,我们能够了解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能量转化和反应速度等问题。

四、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学科。

分析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例如酸碱滴定、重量分析、色谱分析等。

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标准溶液、峰面积、检测限等。

通过学习分析化学,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物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解读。

五、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两种类型。

物理改变是指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变化,如物质的相变;而化学改变是指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速率等。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反应类型的特点和反应条件的选择。

六、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
主要内容包括:有机化学的一些最基本问题、经典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重点介绍了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和机理;生命体系中含碳化合物的化学、蛋白质及核酸化学;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金属有机化学。

在结构理论方面特别强调自由基与分子轨道对称性之间关系以及电子效应的讨论,是对传统对映选择性理论(PCR)的补充。

此外还重视晶格振动(或分子内振动)及形变引起的分子结构变化。

第2版前言第1版序言
第1章绪论
第2章共轭结构单元
第3章共价键理论
第4章π-π堆积
第5章单重态
第6章芳香重排和开环。

物理有机化学 第11章 自由基和光化学反应

物理有机化学 第11章 自由基和光化学反应

C3H CH C2H B+ r C3H CH C2H Br
Br2CC HH CH C2 B Hr

在自由基反应中,优先生成较稳定的自由基。较不稳
CCCຫໍສະໝຸດ D.自由基 自由基(Free radical)也叫游离基,任 何具有未配对电子的物质称为游离基。 1900年Gomberg首次制得稳定的三苯 甲基自由基,确立了自由基的概念。
“六 苯 乙 烷 ” 2 (C 6 H 5 )3 C .
2 (C 6 H 5 )3 C . +O :O
(C 6 H 5 )3 COOC (C 6 H 5 )3
-e-
电解
HO• + HO- + Fe3+ RCOO •
自由基的稳定性
C H 2 C H C H 2 HC H 2 C H C H 2H 均裂 H=359.8kJ/mol (88kcal/mol)
共价键均裂时所需的能量称为键解离能。 键解离能越小,形成的自由基越稳定。
C H 2> C H 2 C H C H 2>(C H 3 )3 C>(C H 3 )2 C H
H2SO4 K2S2O8
离子游离基具有顺磁性和导电性,这是由于离子基分 子内的未配对电子和离子键所引起的,多数离子基具 有特殊颜色
在有机化合物中,C―C键及C―H键发生均裂得到自由 基(free radical R•)。碳自由基中碳原子采用sp2杂化 或sp3杂化方式。除了与其它三个原子形成3个键以外, 还有1个未成对电子。
spectroscopy, ESR )。无未成对电子的分子、离子均无
ESR吸收。
自由基的产生
热均裂产生
OO
O
C H 3 C OO C C H 3

化学高中有机化学物理性质

化学高中有机化学物理性质

一、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1. 状态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醋酸℃以下气态:C4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液态:油状: 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粘稠状: 石油、乙二醇、丙三醇2. 气味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香味:乙醇、低级酯苦杏仁味:硝基苯3. 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淡黄色:TNT、不纯的硝基苯黑色或深棕色:石油4. 密度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6. 升华性:萘、蒽7. 水溶性: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微溶:乙炔、苯甲酸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与水混溶:乙醇、苯酚70℃以上、乙醛、甲酸、丙三醇二、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1.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烷烃;2.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二烯烃;3.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4.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6. 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 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如n=7,有以下五种: 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7.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 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1.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条件:光照.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 Fe作催化剂2浓硝酸: 50℃-- 60℃水浴3浓硫酸: 70℃--80℃水浴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氢卤酸5.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6.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6.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 6. 酚与 1浓溴水 2浓硝酸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1.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5. 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物质的加成: H2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五、六种方法得乙醇醇1. 乙醛醛还原法: CH3CHO + H2 --催化剂加热→ CH3CH2OH2. 卤代烃水解法: C2H5X + H2O-- NaOH 加热→ C2H5OH + HX3. 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RCOOC2H5 + H2O—NaOH→ RCOOH + C2H5OH4. 乙醇钠水解法: C2H5ONa + H2O → C2H5OH + NaOH5. 乙烯水化法: CH2=CH2 + H2O --H2SO4或H3PO4,加热,加压→ C2H5OH6. 葡萄糖发酵法 C6H12O6 --酒化酶→ 2C2H5OH + 2CO2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CHO1. 所有的醛RCHO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3.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果糖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七、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有机反应类型1. 取代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2. 加成反应: 烯烃水化、醛+ H23. 氧化: 醛氧化4. 还原: 醛+ H2八、能跟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一. 有机物1. 醇也可和K、Mg、Al反应 2. 有机羧酸 3. 酚苯酚及同系物4. 苯磺酸5. 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6. 葡萄糖熔融7. 氨基酸二. 无机物1. 水及水溶液2. 无机酸弱氧化性酸3. NaHSO4九、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一. 有机物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苯乙炔,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即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有机物;2.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3. 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4.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基被氧化 6.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二. 无机物-2: 硫化氢及硫化物 2. S+4: 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 Fe2+ 例: 6FeSO4 + 3Br2 ===2Fe2SO43 + 2FeBr2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 2FeI2 + 3Br2 === 2FeBr3 + 2I24. Zn、Mg、Fe等单质如 Mg + Br2 === MgBr2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5. I-1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6. NaOH等强碱: 因为Br2 +H2O===HBr + HBrO 加入NaOH后平衡向右移动7. Na2CO3等盐: 因为 Br2 +H2O===HBr + HBrO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 H2O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 8. AgNO3十、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r>1: 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下层变无色的r<1 :低级酯、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苯及同系物、汽油十一、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1. CH: C2H2、C6H6和C8H8苯乙烯或环辛四烯2. CH2: 烯烃和环烷烃3. CH2O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4. 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例: 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5. 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例: 丙炔C3H4与丙苯C9H12十二、有毒的物质一. 毒气F2、Cl2、HF、H2S、SO2、CO、NO、NO2等.其中CO和NO使人中毒的原因相同,均是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而丧失输送样的能力.二. 毒物液溴、白磷、偏磷酸HPO3 、水银、亚硝酸盐、除BaSO4外的大多数钡盐、硫酸镁等镁盐、氰化物如KCN 、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银盐等、苯酚、硝基苯、六六六六氯环己烷、甲醇、砒霜等十三、能爆炸的物质1. 黑火药成分有一硫、二硝KNO3三木炭2. NH4NO33. 火棉5. 红磷与KClO36. TNT雷汞作引爆剂7. 硝化甘油8. 氮化银此外,某些混合气点燃或光照也会爆炸,其中应掌握:H2和O2 “点爆”的 CO和O2 “光爆”的 H2和Cl2CH4和O2 CH4和Cl2 C2H2和O2无需点燃或光照,一经混合即会爆炸,所谓“混爆”的是H2和F2.另外,工厂与实验室中,面粉、镁粉等散布于空气中,也是危险源.十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一. 有机物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2. 苯的同系物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4.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等5. 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6. 酚类7.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8. 煤产品煤焦油9.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二. 无机物1.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2.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3. S-2的化合物: 硫化氢、氢硫酸及硫化物4. S+4的化合物: SO2、H2SO3及亚硫酸盐5. 双氧水H2O2十五、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一. 有机物1. 含醛基的化合物: 所有醛; 甲酸、甲酸盐、甲酸酯; 葡萄糖.2. 不饱和烃: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 包括卤代烯、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盐、烯酸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油.二.无机物1. 含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 ① S+4 SO2、H2SO3及亚硫酸盐② Fe2+ 亚铁盐③ N+4 NO NO22. N2、S、Cl2等非金属单质.3. HCl、H2O2等.十六、检验淀粉水解的程度1.“未水解”加新制CuOH2煮沸,若无红色沉淀,则可证明.2.“完全水解”加碘水,不显蓝色.3.“部分水解”取溶液再加新制CuOH2煮沸,有红色沉淀,另取溶液加碘水,显蓝色;十七、能使蛋白质发生凝结而变性的物质1. 加热2. 紫外线3. 酸、碱4. 重金属盐如Cu2+、Pb2+、Hg2+、Ag+ 等5. 部分有机物如苯酚、乙醇、甲醛等.十八、关于纤维素和酯类的总结一. 以下物质属于“纤维素”1. 粘胶纤维2.纸3.人造丝4.人造棉5.玻璃纸6.无灰滤纸7. 脱脂棉二. 以下物质属于“酯”1. 硝酸纤维2. 硝化甘油3. 胶棉4. 珂珞酊5. 无烟火药6. 火棉易错: TNT、酚醛树脂、赛璐珞既不是“纤维素”也不是“酯”.十九、既能和强酸溶液反应,又能和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一. 有机物: 蛋白质、氨基酸二. 无机物: 两性元素的单质 Al、Zn 两性氧化物 Al2O3、ZnO两性氢氧化物 AlOH3、ZnOH2 弱酸的酸式盐 NaHCO3、NaH2PO4、NaHS弱酸的铵盐 NH42CO3、 NH4HCO3、NH42SO3 、NH42S 等属于“两性物质”的是: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质属于“表现两性的物质”是: Al、Zn、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二十、有机实验问题一. 甲烷的制取和性质供参考1. 反应方程式CH3COONa + NaOH→ 加热-- Na2CO3 + CH42. 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水分危害此反应若有水,电解质CH3COONa和NaOH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生成CH4.3. 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NaOH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高温时,NaOH固体腐蚀玻璃;CaO作用: 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NaOH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 2CaO 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4. 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存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还可制取O2、NH3等.5. 实验中先将CH4气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最后点燃,这样操作有何目的排净试管内空气,保证甲烷纯净,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气,点燃爆炸.6. 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 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二.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1. 化学方程式 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 + H2O2. 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3. 预先向烧瓶中加几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剧烈跳动4.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主要是因为未使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为在140℃乙醇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得乙醚,方程式如下:2C2H5OH-- 浓H2SO4,140℃→ C2H5OC2H5 + H2O5.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和作用如何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测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6. 浓H2SO4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7. 反应后期,反应液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何浓硫酸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C + 2H2SO4浓-- 加热→ CO2 + 2SO2 + 2H2O三. 乙炔的制取和性质1. 反应方程式CaC2 + 2H2O→CaOH2 + C2H2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不能. 因为 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3. 能否用长颈漏斗不能. 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防止生成的泡沫从导管中喷出.6. 点燃纯净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烧现象有何区别甲烷淡蓝色火焰; 乙烯: 明亮火焰,有黑烟乙炔: 明亮的火焰,有浓烟.7. 实验中先将乙炔通入溴水,再通入KMnO4H+溶液中,最后点燃,为何乙炔与空气或O2的混合气点燃会爆炸,这样做可使收集到的乙炔气纯净,防止点爆.8.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较乙烯,是快还是慢,为何乙炔慢,因为乙炔分子中叁键的键能比乙烯分子中双键键能大,断键难.四. 苯跟溴的取代反应1. 反应方程式 C6H6 + Br2–-Fe→C6H5Br + HBr2. 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如何导气兼冷凝.冷凝溴和苯回流原理3. 所加铁粉的作用如何催化剂严格地讲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4. 导管末端产生的白雾的成分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怎样吸收和检验锥形瓶中,导管为何不能伸入液面下白雾是氢溴酸小液滴,由于HBr极易溶于水而形成.用水吸收.检验用酸化的AgNO3溶液,加用酸化的AgNO3溶液后,产生淡黄色沉淀.导管口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水倒吸.5. 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有何现象水面下有褐色的油状液体溴苯比水重且不溶于水6. 怎样洗涤生成物使之恢复原色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多次水洗或稀NaOH溶液洗可使其恢复原来的无色.五. 苯的硝化反应1. 反应方程式 C6H6 + HNO3 --浓H2SO4,水浴加热→ C6H5NO2 + H2O2. 实验中,浓HNO3、浓H2SO4的作用如何浓HNO3是反应物硝化剂;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3. 使浓HNO3和浓H2SO4的混合酸冷却到50--60℃以下,这是为何①防止浓NHO3分解②防止混合放出的热使苯和浓HNO3挥发③温度过高有副反应发生生成苯磺酸和间二硝基苯4. 盛反应液的大试管上端插一段导管,有何作用冷凝回流苯和浓硝酸5. 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和作用如何插在水浴中,用以测定水浴的温度.6. 为何用水浴加热放在约60℃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的目的如何为什么应控制温度,不宜过高水浴加热,易于控制温度.有机反应往往速度缓慢,加热10分钟使反应彻底.第3问同问题3.7. 制得的产物的颜色、密度、水溶性、气味如何怎样洗涤而使之恢复原色淡黄色溶有NO2,本色应为无色,油状液体,密度大于水,不溶于水,有苦杏仁味.多次水洗或NaOH溶液洗涤.六. 实验室蒸馏石油1. 石油为什么说是混合物蒸馏出的各种馏分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石油中含多种烷烃、环烷烃及芳香烃,因而它是混合物.蒸馏出的各种馏分也还是混合物.因为蒸馏是物理变化.2. 在原油中加几片碎瓷片或碎玻璃片,其作用如何防暴沸.3. 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和作用如何插在蒸馏烧瓶支管口的略下部位,用以测定蒸汽的温度.4. 蒸馏装置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名称如何中间的冷凝装置中冷却水的水流方向如何四部分: 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冷却水从下端的进水口进入,从上端的出水口流出.5. 收集到的直馏汽油能否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否使溴水褪色为何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能使溴水因萃取而褪色,因为蒸馏是物理变化,蒸馏出的各种馏分仍是各种烷烃、环烷烃及芳香烃组成的.七. 煤的干馏1. 为何要隔绝空气干馏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煤的干馏和木材的干馏各可得哪些物质有空气氧存在,煤将燃烧.干馏是化学变化. 煤焦油粗氨水木焦油煤的干馏可得焦炉气木材的干馏可得木煤气焦碳木炭2. 点燃收集到的气体,有何现象取少许直试管中凝结的液体,滴入到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有何现象,为什么此气体能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因为此液体是粗氨水,溶有氨,在水中电离呈碱性.八. 乙酸乙酯的制取1. 反应方程式 CH3COOH + CH3CH2OH--浓H2SO4,加热→CH3COOCH2CH3 + H2O2. 盛装反应液的试管为何应向上倾斜45°角液体受热面积最大.3. 弯曲导管的作用如何导气兼冷凝回流乙酸和乙醇4. 为什么导管口不能伸入Na2CO3溶液中为了防止溶液倒流.5. 浓硫酸的作用如何催化剂和脱水剂.6. 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如何①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小,利于分层;②乙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无味的CH3COONa而被除去.③C2H5OH被Na2CO3溶液吸收,便于除去乙酸及乙醇气味的干扰.九. 酚醛树脂的制取1. 反应方程式 nC6H5OH + nHCHO--浓盐酸,加热→ C6H3OHCH2 n + nH2O2. 浓盐酸的作用如何催化剂.3. 水浴的温度是多少是否需要温度计 100℃,故无需使用温度计.4. 实验完毕的试管,若水洗不净,可用何种物质洗用酒精洗,因为酚醛树脂易溶于酒精.十. 淀粉的水解1. 稀H2SO4的作用如何催化剂2. 淀粉水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反应方程式C6H10O5n + nH2O--H2SO4 加热--nC6H12O6淀粉葡萄糖3. 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无红色沉淀生成,这可能是何种原因所致未加NaOH溶液中和,原溶液中的硫酸中和了CuOH2.十二. 纤维素水解1. 纤维素水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反应方程式C6H10O5n + nH2O--H2SO4,长时间加热→nC6H12O6纤维素葡萄糖2. 70%的H2SO4的作用如何催化剂3. 纤维素水解后,为验证产物的性质,须如何实验现象如何先加NaOH溶液使溶液呈现碱性,再加新制CuOH2,煮沸,有红色沉淀,证明产物是葡萄糖.4. 实验过程中,以什么为标志判断纤维素已水解完全了试管中产生亮棕色物质.十三. 纤维素三硝酸酯的制取1. 反应方程式C6H7O2OH3n + 3nHNO3浓--浓H2SO4 →C6H7O2ONO23n + 3nH2O2. 将纤维素三硝酸酯和普通棉花同时点火,有何现象纤维素三硝酸酯燃烧得更迅速.二十一、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小结一. 取代反应 1. CH4 + Cl2--光→CH3Cl + HCl C2H6 + Cl2-光→C2H5Cl +HCl2. C6H6 + Br2—Fe→C6H5Br + HBr3. C2H5OH + HBr--加热→C2H5Br + H2O4. C6H6+ HNO3--H2SO4 水浴加热→C6H5NO2 + H2O6. C6H5Cl + H2O--NaOH Cu,高温,加压→C6H5OH + HCl7. C2H5Cl + H2O—NaOH→C2H5OH + HCl8. CH3COOC2H5 + H2O--无机酸或碱→CH3COOH + C2H5OH9. C17H35COO3C3H5 + 3NaOH → C3H5OH3 + 3C17H35COOH二. 加成反应10. CH2=CH2 + H2→Ni 加热→CH3CH313. CH2=CH2 + HCl--催化剂,加热→CH3CH2Cl14. C2H2 + H2--Ni,加热→CH2=CH2C2H2 + 2H2-- Ni,加热→CH3CH315. C2H2 + 2HCl--催化剂,加热→CH3CHCl216. CH2=CH-CH=CH2 + Br2→CH2=CH-CHBr-CH2Br17. CH2=CH-CH=CH2 + Br2 →CH2Br-CH=CH-CH2Br18. CH2=CH-CH=CH2 + 2Br2 →BrCH2-CHBr-CHBr-CH2Br19. CH3CHO + H2 –Ni→ CH3CH2OH20. CH2OH-CHOH4-CHO + H2 --Ni →CH2OH-CHOH4-CH2OH21. C6H6 + 3H2—Ni→ C6H12 环己烷22. C6H6 + 3Cl2 --光→C6H6Cl6 六六六23. CH2=CH2 + H2O --H2SO4或H3PO4,加热,加压→CH3CH2OH三. 消去反应24. CH3CH2OH-- 浓H2SO4 ,170℃→CH2=CH2↑+ H2O25. CH3CH2Br + NaOH--醇,加热→CH2=CH2↑+ NaBr + H2O四. 酯化反应亦是取代反应26. CH3COOH + CH3CH2OH-- 浓H2SO4,加热→CH3COOC2H5 + H2O27. C3H5OH3 + 3HNO3 --浓H2SO4 →C3H5ONO23 + 3H2O28. C6H7O2OH3n + 3nHNO3浓-- 浓H2SO4 →C6H7O2ONO23n + 3nH2O29. C6H7O2OH3n + 3nCH3COOH --浓H2SO4→ C6H7O2OOCCH33n + 3nH2O30. 葡萄糖 + 乙酸乙酸酐五. 水解卤代烃、酯、油脂的水解见上,亦是取代反应31. CH3COONa + H2O→CH3COOH + NaOH32. CH3CH2ONa + H2O →CH3CH2OH + NaOH33. C6H5ONa + H2O→ C6H5OH + NaOH34. C17H35COONa + H2O→ C17H35COOH + NaOH35. C6H10O5n + nH2O--淀粉酶→ nC12H22O11淀粉麦芽糖36. 2C6H10O5n + nH2O --H2SO4,加热→ nC6H12O6淀粉葡萄糖37. C6H10O5n + nH2O --H2SO4,常时间加热→ nC6H12O6纤维素葡萄糖38. C12H22O11 + H2O --H2SO4 →C6H12O6 + C6H12O6蔗糖葡萄糖果糖39. C12H22O11 + H2O --H2SO4 →2C6H12O6麦芽糖葡萄糖40. 蛋白质--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 各种a-氨基酸六. 氧化反应一被强氧化剂氧化41. 2C2H5OH + O2 --Cu或Ag →2CH3CHO + 2H2O42. C6H12O6+ 6O2 → 6CO2 + 6H2O + 热43. 2CH3CHO + O2 →2CH3COOH★44. 5CH2=CH2 + 6KMnO4 + 18H2SO4 → 6K2SO4 + 10CO2 + 12MnSO4 +28H2O ★45. 5C6H5CH3 + 6KMnO4 + 9H2SO4 →5C6H5COOH + 3K2SO4 + 6MnSO4 + 14H2O ★46. 5C6H5CH2CH3 + 12KMnO4 + 18H2SO4→ 5C6H5COOH + 5CO2 + 6K2SO4+ 12MnSO4 + 28H2O二被弱氧化剂氧化 48. CH3CHO + 2CuOH2 加热→CH3COOH + Cu2O↓ + 2H2O 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 H2OCHOH4CHO+2CuOH2--加热→CH2OHCHOH4COOH + Cu2O↓ + 2H2O51. HCOOH + 2AgNH32OH→ NH4HCO3 + 2Ag↓ + 3NH3 + H2O52. HCOOH + 2CuOH2 加热→CO2 + Cu2O↓ + 3H2O53. HCOONa + 2AgNH32OH→ NaHCO3 + 4NH3 + 2Ag↓ + H2O54. HCOONH4 + 2AgNH32OH→ NH4HCO3 + 2Ag↓ + 4NH3 + H2O55. HCOOR + 2AgNH32OH →NH4OCOOR + 2Ag↓+ 3NH3 + H2O56. HCHO + 2AgNH32OH → HCOONH4 + 2Ag↓ + 3NH3 + H2O57. HCHO + 4AgNH32OH → NH4HCO3 + 4Ag↓+ 7NH3 + 2H2O58. HCHO + 4CuOH2 加热→CO2 + 2Cu2O↓ + 5H2O七. 还原反应59. CH3COCH3 + H2 --Ni →CH3CHOHCH3 60. HCHO + H2 --Ni →CH3OH61. C6H5CH=CH2 + 4H2 --Ni →C6H11CH2CH3八. 加聚反应62. nCH2=CH2 → CH2-CH2 n 63. nCH3-CH=CH2 → CH-CH2 n64. nCH2=CHX → CH2-CH n 65. nCF2=CF2→ CF2-CF2 n66. nCH2=CHCN → CH2-CH n 67. nCH2=C-COOCH3→ CH2-C n68. nCH2=C-CH=CH2 → CH2-C=CH-CH2 n69. nCH2=CH-CH=CH2 → CH2-CH=CH-CH2 n70. nCH2=CH-CH=CH2 + nC6H5CH=CH2 →CH2-CH=CH-CH2-CH2-CH n或 CH2-CH=CH-CH2-CH-CH2 n71. 3CH CH→ C6H6 苯 72. nCH2=CH2 + nCH3-CH=CH2 →CH2-CH-CH2-CH2 n 或 CH-CH2-CH2-CH2 n九. 缩聚反应72. H-N-CH2-C-OH + H-N-CH2-C-OH + ... → H-N-CH2-C-N-CH2-C- ... + nH2O73. nC6H5OH + nHCHO---浓HCl,加热→ C6H3OHCH2 n + nH2O74. HOOC- -COOH + nHO-CH2CH2-OH → CO- -COOCH2CH2O n + 2nH2O十. 其他一有机物跟钠的反应75. 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76. 2C6H5OH + 2Na → 2C6H5ONa + H2↑77. 2CH3COOH + 2Na→ 2CH3COONa + H2 ↑二炭化78. C12H22O11 --浓H2SO4 →12C + 11H2O三分子间脱水79. 2C2H5OH-- 浓H2SO4,140℃→C2H5OC2H5 + H2O 四氨基酸的两性80. CH2-COOH + HCl → CH2-COOH Cl-81. CH2-COOH + NaOH → CH2-COONa + H2O。

化学中的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

化学中的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

化学中的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化学是一门极其繁复的科学,其中就包括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分支。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这两个分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与其化学反应规律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其中包括热力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量子化学等分支。

1. 热力学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物理化学中最基础的分支之一。

其中包括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函数等概念。

热力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环保、能源、材料等领域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2. 化学热力学化学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力学行为的科学。

它主要涉及到反应焓、反应熵、反应自由能等概念。

化学热力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药物合成、材料研究等领域都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3.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

化学动力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药物合成、工业生产等。

4. 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和电能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电解、电化学反应等。

电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电池、电容器、电解制氢等。

5. 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和能级变化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量子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如化学键、反应动力学等。

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反应规律的学科。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碳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是一门非常广泛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天然产物、生命体系中的分子以及各种药物、材料等。

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是有机化学中非常基础的一块知识,其通过对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描述来确定其分子式和命名。

2. 有机反应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之间或有机化合物与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产物的过程。

有机反应可分为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重排反应等多种类型。

3. 手性化学手性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中存在的对映异构体结构与性质的学科。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习题解答指南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习题解答指南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习题解答指南《现代物理有机化学》习题解答指南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物理有机化学是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综合,涵盖了电子结构、分子结构、分子性质等多个领域,是一门结合能力比较强的学科。

因此,有机化学习者在进行习题解答之前,必须把基本理论学习好,这是所有物理化学习者必备的知识储备。

具体来说,学习者首先应掌握基本的有机分子结构,像有机分子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氧化碳、四氧化碳、氮气分子等。

其次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原子半径、宇称价、最高电子态组、价键类型,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特性、相互作用等,以及碳元素与其他元素气体以及配合物的综合性研究。

再次,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有机化学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分析分子结构的变化,理清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方向,而且要深入分析这个变化是因为什么,芳香环的稳定性如何变化,碳键的键角等特性的变化的原因及机理。

这一步也是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基础,这一点在解答习题中尤为重要。

二、解答习题步骤首先,学习者要阅读习题,了解其背景,同时识别出所提问题中的关键要素。

有机化学习者应从问题中总结出反应物、反应结果以及反应机理等要素,以便于更好地回答问题。

其次,学习者要依据问题的类别和所要解答的内容,根据基本的理论和实验数据,加上自己的分析思考,对习题进行解答,并力求对反应机理和反应的变化等特性做出准确的描述。

例如,电子式的解答要尽可能考虑到分子本质、分子式、化学键的类型以及这些键的变化等;性质解答就要考虑到分子本质、原子半径、宇称价、最高电子态组、价键类型、与气体的相互作用等;还有就是分子结构的描绘,例如对碳键的键角的描述等。

答题的步骤一定要认真,深入。

最后,解题完成后,学习者也可以给出相应的习题分析。

例如,对反应机理的比较和分析,利用实验结果和理论标准来评价有机反应的化学变化情况等,做到全面准确。

三、有效解题为了更有效、深入地解答习题,学习者首先要保证基本理论及实验结果的学习。

物理有机化学 第3章、溶剂效应

物理有机化学 第3章、溶剂效应
溶剂化显色物质一般是那些具有高度极化的基态和极性小得多 的激发态的化合物.可近似地认为激发态的自由能在任何溶剂 中是恒定的,而基态的自由能是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大幅度 地改变,即溶剂极性越大,溶剂化作用越强,自由能越低,因 此激发所需要的能量从也将越大,即λmax向光谱的蓝端移动.
E.M.Kosower首先尝试用一个染料的电子跃迁来建立一套溶 剂极性标度.他选择碘化l-乙基-4-甲氧羰基吡啶盐.
在许多有用的经验溶剂参数中,基于溶剂化显色现象的Z值是最全 面的 .
§3.3 非质子极性溶剂
有一些溶剂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和电偶极矩, 但不含酸性氢, 不 能形成氢键. 一般称为非质子极性溶剂.
对于负离子与中性分子之间的双分子反应来说,在极性非质子 溶剂中的反应速率要比在质子溶剂中大得多.例如,
这些化合物的特殊的溶剂化性质是由于分子几何形状使它们对 正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远远大于对负离子的溶剂化作用.
1. 必须满足Franck-Condon原理, 即电子跃迁必须发生得比核移 动快, 使成为一个非平衡的激发态, 其中溶剂围绕溶质的排 列如同基态一样; 2. 标准物吡啶盐在许多非极性溶剂中不溶解, 使用在这些非极 性溶剂中有较大溶解性的其它标准物, 可以克服这问题;
3. 在极性最大的溶剂中(基态溶剂化作用强, 自由能降低很多, λ <331nm, 相当于Z>86.4, 即需较大的能量来激发), 则在更强 的吡啶环的π→π*带不能区别出charge transfer band. 后来Dimroth又发展了一套更全面的溶剂极性标度ET, 是将吡啶 苯酚内铵盐作为标准物(Pyridinium-N-phenol betaines)
作为标准物的氯代叔丁烷几乎完全以SN1机理进行溶剂解反应, 但由于溶剂解反应是在大量过量的溶剂中进行的, 不可能以动力 学级数来判断溶剂是否有亲核行为, 因此氯代叔丁烷作为模型化 合物的合理性必须得到验验. 方法就是用其他模型化合物与氯代 叔丁烷的溶剂解速率进行比较,为此曾选择了下列桥头碳原子 的化合物.

2024版简明物理有机化学教程

2024版简明物理有机化学教程

核磁共振波谱解析技巧
核磁共振波谱原 理
核磁共振波谱是利用物 质在强磁场中发生能级 分裂,并在射频脉冲作 用下产生感应电流的现 象进行分析的方法。不 同结构的分子在核磁共 振波谱上会产生不同的 信号峰。
确定分子中氢原 子种类
解析分子结构
通过观察核磁共振氢谱 中的信号峰数量和化学 位移值,可以确定分子 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物理有机化学强调从微观角度理解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注重量 子化学、光谱学等物理方法的应用。
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构象、热力学性质、动力学性质、反 应机理等。
研究方法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光谱分析、热力学和动力学实验等手段进 行研究。
物理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结合化学位移、偶合常 数等参数,可以推断分 子中的官能团、碳骨架 等信息,进而解析出分 子结构。
确定立体构型
通过观察核磁共振波谱 中的NOE效应、J偶合常 数等参数,可以确定分 子的立体构型。
05
量子化学在物理有机化学 中应用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回顾
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
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数学函数,满足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础。
纳米催化剂的优异性 能
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大、 活性位点多、催化效率高等优点。同 时,纳米催化剂还可以通过调控其组 成和结构来实现对催化反应的精准控 制,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 法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法、 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其中,化学法是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反应条 件可以制备出不同组成和结构的纳米 催化剂。物理法则是利用物理手段如 蒸发、溅射等制备纳米催化剂。生物 法则是利用生物分子的自组装和生物 模板法制备纳米催化剂。

考研化学掌握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

考研化学掌握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

考研化学掌握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在考研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碳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合成和反应机理的学科;物理化学则是研究物质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上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本文将从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两个方面介绍考研化学中的基础知识。

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化学是考研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有机化学的关键。

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包括系统命名法、通用命名法和简化命名法等。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如烷烃、烯烃、炔烃、醇、酮等。

2. 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反应机理是指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时,反应过程的详细步骤和机理。

例如,醇的酸碱性质、酯的水解反应、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反应的机理和可能的副反应。

3. 有机合成方法:有机合成方法是指在有机化学中合成目标物质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烷烃的卤代反应、醇的脱水反应等。

学生需要熟悉各种有机合成方法的反应条件和反应步骤。

二、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物理化学是考研化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掌握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化学问题。

1.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学科。

学生需要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焓、熵、自由能等,并了解常见热力学方程和计算方法。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学生需要掌握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如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并了解反应动力学实验方法和反应速率影响因素。

3. 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波粒二象性原理、量子力学运算符、分子轨道理论等基本概念,并能应用量子化学理论解释和预测化学现象。

总之,考研化学需要掌握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

有机化学中的命名原则、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是基础,而物理化学中的热力学、动力学和量子化学则是深入理解和分析化学问题的关键。

化学的五大分支学科

化学的五大分支学科

化学的五大分支学科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化学可分为五大分支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

一、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无机物质包括无机元素、无机化合物和无机杂质。

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广泛,涉及无机物质的合成、分离、纯化、晶体学以及无机化合物的催化性质、电子结构、磁性、光学性质等。

无机化学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有机物质是以碳为主要元素的化合物,包括碳氢化合物和其它含氧、氮、硫等元素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研究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有机合成、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分析以及有机物质的光谱学等。

有机化学在药学、农学、化妆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物理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电化学等。

物理化学与物理学和化学紧密相关,它通过物理学的方法和理论解释和预测化学现象,同时也为物理学提供了实验验证的基础。

物理化学在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四、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分析化学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定性分析是确定物质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和它们的性质,而定量分析是确定物质中某种或某几种成分的含量。

分析化学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检测等领域,为其他化学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五、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

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为了解生命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大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1. 碳原子的共价键性质:4个单键、2个双键、1个三键。

2. 功能团的性质:在有机物分子中,能够决定分子化学性质的是官能团。

3. 反应类型:烷基化、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脱醣反应等。

4. 物理性质:有机物的熔点、沸点通常较高,热稳定性好。

5.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化妆品、药品、香料等领域。

物理化学:1. 摩尔定律:物质的量与该物质中分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不可能自行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但是可以借助外界做功的帮助完成低温物体的热传递。

4.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反应过程中的浓度不断变化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

5. 传热方式: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

分析化学:1. 分析化学:测定和鉴定物质化学成分及性质的科学。

2. 普通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

3. 定量分析:包括重量分析、色度分析、电位滴定法、电解分析等方法。

4. 定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产生反应等。

5. 仪器分析:应用先进的仪器进行物质分析,如质谱法、光谱法、色谱法等。

生物化学:1. 生物大分子:由生命活动必需的基本元素组成的大分子。

2. 生物化学反应:生命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放、物质的吞噬及化学能量的释放等都需要生物化学反应的参与。

3. 生物催化:酶是生命体内最常见的催化剂。

4.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内的重要有机物之一,具有多种功能。

5. 基因:是细胞内具有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以上为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反应动力学的科学。

它理解和解释了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反应的形式和机制。

物理有机化学是由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的科学,它为化学家和其他学者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研究有机物质。

物理有机化学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它涉及对有机分子及其复杂结构进行研究,例如研究分子的构态和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理有机化学可以为有机化学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它可以帮助分析有机反应的机制和评估反应结果,以及更好地了解活性中心的运作原理。

此外,物理有机化学在有机材料的制备和表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经典物理有机化学知识,例如化学力学、内键化学、极性化学和共价化学。

在现代物理有机化学中,量子化学是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化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更准确地描述有机反应的机理和结果。

有机物的结构及其反应将结合量子化学的概念,充分利用它的模拟和计算技术,帮助人们认识到未知的有机物质或反应,以及研究有机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有机反应动力学,它是一门研究物质反应特性和反应动力学的科学。

有机反应动力学是有机反应机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可以研究各种有机反应的速率,分析和推测反应动力学参数,以及模拟和预测有机反应的轨迹。

在现代物理有机化学研究中,实验室实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室实践,可以更加深入的研究有机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参数等。

此外,实验室实践也可以验证理论假设,并为有机材料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方法。

目前,现代物理有机化学在分子生物学、有机分析化学、无机生物化学以及量子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分子生物学中,物理有机化学可用于研究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过程,特别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分子的活性中心。

在有机分析化学中,它可以帮助分析有机物质的结构和反应机理,探索有机物质的化学合成方法,从而推动有机化学实验的高效进行。

简明物理有机化学教程(1)

简明物理有机化学教程(1)
作者:王剑波(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章 物理有机化学概述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本章内容
1.1 引言 1.2 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 反应机理; 基元反应; 过渡态; 反应中间体 1.3 提出合理的反应机理: 确立反应机理的基本规则 1.4 研究反应机理的基本方法 产物的研究; 中间体的确立; 同位素标记; 同位素效应; 立体化学; 动力学 1.5 动力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反应的动力学级数; 简单反应的积分速度定律; 可逆反 应; 多步反应的动力学; 机理的推出 1.6 动力学分析实例 芳香化合物的硝化反应; 亚胺的水解
没有化学头脑的机理假设 仅从原子的组合考虑,可以设想反应物分子都分解为原子, 然后 再重新组合成产物分子。
有化学头脑的机理假设 根据我们对于类似反应的了解,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合理的机理。
问题:碘离子是在什么时候离开的——是在羟基离子接上去之
前、之后还是接上去的同时(这和反应是SN1机理还是SN2机理 有关)?相对于碘的原来位臵,羟基离子接到碳原子的什么地方 (从产物的立体化学推断)?最后的问题是,这个反应为什么能发 生,尤其是它为什么能按照提出的机理所描述的具体方式发生?
动力学和机理
化学的核心是研究反应机理, 也就是测定分子进行化学反应 所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要完全描述一个有机反应的机理, 必须知道反应物分子转变 为产物分子的全过程中所有原子在不同时间的确切位臵-一个从来也没有完全实现过的理想目标。因为许多变化对 于任何能直接监测的方法来说发生得太快。 分子的振动和碰撞的时间标度(time scale)在10-12 ~ 10-14 秒 范围之内, 这比标准光谱监测要快得多。
Appearance of NMR spectra for system Undergoing two-site exchange (A B)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现代物理有机化学是一门对实际应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结合了物理学和有机化学,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系列关于一些重要分子的研究方法。

它致力于研究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特性。

从原子分子的结构、气体的分子运动、求解量子力学方程的算法,到表面化学、光解反应等,现代物理有机化学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较其他专业更加综合,它包括:1)计算化学:通过数值计算解决化学问题;2)理论化学:通过推导出的方程系统来研究原子分子的性质;3)实验物理有机化学:对分子的构型和性质进行实验测量;4)发展新的有机合成方法:发展合成反应的机理和来源,构建新的催化剂,使合成可控化、效率更高等。

现代物理有机化学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探索合成反应的机理,研究新型催化剂,掌握反应条件,并改进反应条件,从而满足合成反应的应用需求。

它被广泛用于生物技术、制药、材料、环境、农业等方面的开发,其中生物技术、制药和材料技术是现代物理有机化学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生物技术方面,现代物理有机化学可以用来研究和分析小分子和大分子的结构,并通过研究和调控分子的结构来让基因表达更为有效;在制药方面,它可以帮助探索新药物结构,从而提高新药的安全性和药效;在材料方面,现代物理有机化学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改变分子的结构,制备出具有理想性能的材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此外,现代物理有机化学还可以用于研究新型能源和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帮助开发出更加可持续的能源和更有效的环境防护技术。

它在农业方面也有所作为,可以改进现有农药的副作用,并开发出新型农药,使其安全、高效。

总之,现代物理有机化学是一门贯穿物理学和有机化学的交叉学科,它在实验、理论、计算上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承担着重要的应用任务,亟需广大科学家们的传承和发展。

- 1 -。

物理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对联苯类化合物, 取两对相近而又不相同的基团, 然后同 样按拉长了的四面体的方法处理, 例如下列化合物
Wrong
Spiranes(螺构化合物)与丙二烯类同样处理
手性面化合物: 以左边与平面直接相连的亚甲基碳原子作为pilot atom, 从这个原子来观察分子中的a, b, c途径, 如O- C- C(Br) 为顺时针方向, 则为(R), 反之为(S). 用(pR), (pS)表示; p意为手性 面为参比.
3、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三十年代:电子效应 五十年代:空间效应 六十年代:溶剂效应 半经验方法如Hammett类型的方程,是定 量处理诱导效应和共扼效应的方法; 又有诱导效应和共扼效应指数、同系线性 规律等计算结构与活性关系的半经验的关 系式 空间匹配效应(host-gust)
4、酸碱理论(酸碱催化、HSAB、超强酸等)
潜手性的概念运用到sp2杂化的碳原子上(平面分子), 则有前手 性面,
平面上所连的三个基团按序列大小顺时针排列的为re-面, 反之 为si-面. (from rectus; from sinister)
也有非对映异位面: 对碳碳双键也同样
总之, 地位异构中可分为: 同种原子或基团在分子中处于不同的 构造环境, 称为构造异位; 若处于不同的立体异构环境, 则是立 体异位; 其中当分别被同种原子取代后生成一对对映体的, 它们 为对映异位, 而产生一对非对映体的, 则为非对映异位.
Isomerism
constitutional isomers configurational isomers conformational isomers stereoisomerism
构造异构体 构型异构体
enantioisomerism diastereoisomerism

传统化学的四大分支

传统化学的四大分支

传统化学的四大分支传统化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对于非有机物质和可燃性物质的分析和研究已经有所探索。

自古以来,传统化学以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的形式出现,其本质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探索材料结构和其间联系,以及发展出相关的能量和物质转换机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化学分为四个分支: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

一、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传统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分析化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物质的成分,探索其中各个成分的量和结构,以及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之间的转换。

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术有室温蒸馏、分馏、热分析、色谱等。

它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物质结构、性质和反应性的化学学科。

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有机物质的分类、结构和稳定性、反应机制和热力学等。

它的研究成果对各种有机合成标准的制定、药物合成以及工业有机原料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及其变化的过程,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提出机制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方法分为实验法和计算法两个部分,实验方法包括电化学实验、分子光谱学实验、拉曼光谱实验和量子力学实验等。

物理化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新材料的开发、药物的活性等领域。

四、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无机物质结构、性质和反应机制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包括无机物质的分类和结构、稳定性、反应机制和热力学等。

无机化学的实验方法有赝化学实验、等温实验、热化学实验和量子力学模拟等。

它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高分子材料、分子筛、金属纳米材料、碱性电解液和电解质等领域。

总结传统化学是一门自古以来就有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传统化学被分为四个分支: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它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不同,但它们都对各种物质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有机化学消除反应

物理有机化学消除反应
Br H
C6H5
Br CH 3
H
H
Br
C6H5C6H5 C6H5
CH 3 H
H C6H5
EtONa/EtOH
均说明卤素与位于反式的氢原子发生消除反应
CH 3
H
CC
C6H5
C6H5
➢ 又如:氯代反丁烯二酸脱氯化氢的反应速度 比顺式二酸快48倍,反式消除作用比顺式消除作 用占优势。
Cl
CO2H
C 碱
C
HH
氯化萜
H Me (I) Cl
H
H
Me
ClCHMe2
100%
1 Me
4 CHMe2
23 (IV)
H H (II) H
25%
氯化新萜
H H
Me
H CHMe2
1 Me
4 CHMe2
H
H
Cl
(III)
23 (V)
季铵碱——Hofmann消除反应 ① 季铵碱的制备
R3N + CH3I
彻底甲基化
R3NCH3I 季铵盐
H
4.消除反应的取向
R
R CH CH CH3
R X
C CH R
R CH CH
R
➢ (1)E1历程中:
CH3 + HX (查依采夫定则) CH2 + HX (霍夫曼定则)
决定消除反应的方向,主要是生成的烯类的稳定
性,在此情况下遵从查依采夫规则,形成不饱和碳 原子上有烃基最多的烯烃(超共轭效应可解释)。
AgOH 或 Ag2O
R3NRCH3OH
+
AgI
季铵碱
August Wilhelm von
Hofmann (1818–1892)

化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化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化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化学的四大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1、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它是化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

无机物质包括所有化学元素和它们的化合物,不过大部分的碳化合物除外。

2、有机化学分为天然有机化学、一般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力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3、物理化学的主要理论支柱是热力学、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三大部分。

热力学和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系统,统计力学则为二者的桥梁。

原则上用统计力学方法能通过个另分子、原子的微观数据来推断或计算物质的宏观现象。

4、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扩展资料
1、无机化学研究内容
搜集事实搜集的方法有观察和实验。

实验是控制条件下的观察。

化学研究特别重视实验,因为自然界的化学变化现象都很复杂,直接观察不易得到事物的本质。

无论观察或实验,所搜集的事实必须切实准确。

化学实验中的各种操作,如沉淀、过滤、灼烧、称重、蒸馏、滴定、结晶、萃取等等。

2、有机化学研究内容
有机合成主要研究从较简单的化合物或元素经化学反应合成有机化合物。

3、物理化学研究内容
一般公认的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化学体系的宏观平衡性质、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化学体系的动态性质。

4、无机化学研究内容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中有哪些元素或基团(定性分析);每种成分的数量或物质纯度如何;原子如何联结成分子,以及在空间如何排列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物理有机化学讲义 王剑波 编
® 版权所有,严禁翻印。
物理有机化学讲义
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王剑波
2003 年 8 月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物理有机化学讲义 王剑波 编
目录
® 版权所有,严禁翻印。
第 1 章 有机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及热力学 12 学时
Radical/radical reaction
Hydrogen abstract
Ar Ar OMgBr
RH
OMgBr
Ar Ar
H2O
Ar Ar OH OH
Ar Ar
Pinacol
Scheme 1. Mechanism of Grignard reagent with ketone
5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物理有机化学讲义 王剑波 编
位置。这是一个从来也没有完全实现过的理想目标, 因为许多变化对于任何能直
接监测的方法来说发生得太快。分子的振动和碰撞的时间标度(Time scale)在 10-12 ~ 10-14 秒范围之内, 这比标准光谱监测要快的多。
例如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最为常
用 的 核 磁 共 振 ( Nuclear Magnetic
望看到单个的构像,就必须提高仪器
的时间分辨,或者降低分子的运动速
度。要降低分子的运动速度,常用的
方法是降低温度。因此低温核磁、低
温红外等是研究分子结构的有力手
段。当降到适当的低温时,分子的运
动速度能够变慢到仪器的时间分辨
极限以内。比如,碘代环己烷中与碘
相联碳上的质子在室温的核磁谱中
Fig. 1 Appearance of NMR spectra for system
(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Organic Reactions)
物理有机化学的基本任务是从某一有机化学反应所包含的化合物的基本物理 性质来解释引起这一化学变化的原因或者驱动力(Driving Force), 以及解释决定 这种化学变化速度的各种因素。物理有机化学以研究有机化学反应的详细历程 (Mechanism)来实现上述两个目的。
Radical anion
Radical cation
Ar
RMgBr +
O
Ar
Electron transfer
[Ar2C=O RMgX ]
Diffusion Ar Ar
OMgBr + R
Nucleophilic attack
OMgBr ArAr R
H2O
OH ArAr R
Reaction inside solvent cage
Resonance, NMR)的时间分辨大约为
10-3 秒。我们知道有机分子通常具有
一定的构像,这些构像之间会快速地
转换,比如环己烷有椅式构像和船式
构像。在测定这些分子的结构时,由
于构像之间的转换非常快,这样我们
看到的谱图是这些结构的平均(准确
地说是和稳定性相关的权重平均)。
我们不能够看到单个的构像。如果希
所以,我们可以说迄今为止关于反应机理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由间接的证据推 理而得到的。化学家的工作就是设计一些适当的实验以求得最大可能的结论性证 据。因此,可以认为没用一个化学反应机理被绝对地证明过。我们只能说那一个证 据支持某个机理, 或者说它与某一机理相一致。当然, 一个特殊的证据就可以有 力地否定某一给定的机理。即使对于一些"很好建立"起来的机理也常常需作重大 的修改或仅因某一个新的证据就被完全推倒。因此, 一个好的反应机理必须能够 解释该反应的所有已知事实。而且, 一个好的反应机理必须具有强的预见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并非是对有机化学中的各种具体的反应机理进行讨论,而是要阐 明研究有机反应机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动力学和机理
很多化学家认为, 化学的真正核心是研究反应机理, 也就是测定分子进行化
学反应所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要完全描述一个有机反应的机理,
我们必需知道反应物分子转变为产物分子的全过程中所有原子在不同时间的确切
Transition state (T.S.)
E
R
RR II P
I
A two-step reaction
I Intermediate
R Reactant
P Product
Elementary step
Elementary step
Fig. 3 Reaction coordinate diagram of a two-step reaction
7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物理有机化学讲义 王剑波 编
® 版权所有,严禁翻印。
是极为困难的。目前人们所了解的反应过渡态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间接的实验 手段,例如通过研究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近年来随着理论计算的发展,很多 有关反应过渡态的工作是通过量化计算已有可能直接观测到这种飞速的过程,这
Me + MeO
Ph H CN
Me Ph CN
+ MeOH
k(DMSO) /k(MeOH) = 109
Scheme 2. Deprotonation in different solvent
2.反应机理的知识可以把表面上看来互不相干的大量反应联系在一起。 例如,频那醇/频那酮(pinacolone)的重排反应,不同的起始物和反应条件生成 同样的产物,这些可以用共同的碳正离子中间体联系在一起。
1.1 物理有机化学概述及有机反应机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2 学时 1.2 动力学方法 2 学时
简单速率表达式及其积分形式; 稳态近似方法;可逆反应; 假一级动力学; 多步反应的动力学; Arrhenius 方程. 1.2 过渡态理论 4 学时 反应坐标; 过渡态;活化能及势能面的概念; 微观可逆性原理和活化能的估 算;反应速率的过渡态理论; 过渡态结构; ∆H‡ 及∆S‡ 与 Ea 及 A; 动力学控 制及热力学控制; Hammond 假定; Curtin-Hammett 原理; 反应活性/选择性 原理;过渡态理论的缺陷.
例如格式试剂(Grignard reagent)与酮(ketone)的反应,格式试剂的反应最 初被认为是通过格式试剂对羰基(carbonyl group)的亲核进攻(nucleophilic attack) (一些教科书上至今也是这样描述的),后来发现一些路易斯酸(Lewis acid),如氯 化镁,甚至格压试剂本身对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另外,在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产 物外,常常还可以得到还原产物,比如分离得到频呐醇(pinacol)。金属镁的纯度对 反应也有很大影响,微量的过渡金属杂质的存在有利于频呐醇的生成。这些实验 事实表明除简单的极性历程外,还可能有自由基途径。
Scheme 4. Dienone/phenol rearrangement
6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物理有机化学讲义 王剑波 编
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
® 版权所有,严禁翻印。
反应机理(Reaction Mechanism): 反应机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基元反应来实现 的化学变化的详细过程。
基元反应(Elementary Reaction): 只有一个过渡态而不包含任何中间体的过程。 过渡态(Transition State): 在基元反应过程中经历的具有最高势能的结构。 反应中间体(Reaction Intermediate): 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所组成的化学反应中 存在的最低能量的化学结构, 其寿命长于典型的分子振动(10-13 ~ 10-14 秒)。
10 x 60 = 600 s
过渡态发生在 10-13 s 的时间范围内。假设整个过程的时间放大 1013 倍,则过渡 态发生在 1 秒的时间范围内,反应的时间则为:
600 ×1013 s = 2 ×108年 = 200万年 365 × 24 × 60 × 60 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个 10 分钟的反应比喻成一部电影,那么定过渡态仅是一 部 200 万年长电影中出现的 1 秒钟的画面!因此,直接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过渡态
R R
碳正离子的 1,2 迁移反应机理也把表面上 不同的二烯酮(dienone)/酚(phenol)重排联系 在一起。从机理上来看,它们经历了相同的 1,2 迁移(1,2-shift),属于同一类反应。
3.机理方面的研究说明我们对化 学问题的探讨已进入到分子实际上发 生什么变化和为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 境界。
第 4 章 溶剂效应 2 学时
溶液及溶剂化的概念; 溶剂效应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 Grunwald-Winstein 方程.
第 5 章 有机反应中间体 8 学时
5.1 正碳离子及负碳离子 3 学时
2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物理有机化学讲义 王剑波 编
® 版权所有,严禁翻印。
正碳离子的检测-超酸介质中的 NMR; 正碳离子及负碳离子的结构. 5.2 自由基 2 学时
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峰,而在-80 oC,
Undergoing two-site exchange (A
B)
两种椅式构像可以清楚地区分开来,
处于平伏键和直立键的质子分别表现为宽的单峰和多重峰。
4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物理有机化学讲义 王剑波 编
® 版权所有,严禁翻印。
Fig. 2 1H NMR spectra of cyclohexyl iodide at –80 oC (100 MHz). Only the lowest-field signals are shown. (JACS, 1969, 91, 344)
1.4 同位素效应 2 学时 一级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基本原理及在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二级动力 学同位素效应.
1.5 习题课 2 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