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互换.

合集下载

电源及电源等效变换法

电源及电源等效变换法
1、整理电路,将所求支路画到一边;(通常画在右边) 2、将所求支路以外的部分,
用电压源、电流源相互等效的方法进行化简; 3、化简结果,包含所求支路在内是一个简单电路; 4、在简单电路中,求未知的电流或电压。
二、等效变换法举例
例 1:
R1
R2
+
+
E1
E2
--
已知:E1=6V,E2=3V
R3
R1=3Ω,R2=3Ω,R3=6Ω
注意事项:
①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
对电源内部则是不等效的。
例:当RL= 时,电压源的内阻 R0 中不损耗功率, 而电流源的内阻 R0 中则损耗功率。
② 等效变换时,两电源的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
+
a
E
– R0
IS
b
a–
a
E
R0
+
R0
IS
b
b
a R0
b
③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无等效关系。
三、电流源变换成等效的电压源
IS
RS
+
-
US ,
RS
已知: IS、RS ,
解: 令 RS=RS
求:
US
, 、RS
US=IS·RS 即可求得等效的电压源。
注意: US的内部电流流向要和IS的流向相一致。
四、说明
1、等效是对外电路而言,两电源内部并不等效。 2、等效变换时,IS 的方向和 US 的极性要关联。 3、和IS 串联的电阻对负载而言为无效电阻。 4、和US 并联的电阻对负载而言为无效电阻。
+ E1 -
R3 + R2 E2 -
2A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转换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转换

Rd R1 // R2 // R3
U 4 I S R4
Ud U4 I 0.2 A Rd R 5 R 4
24
解:计算恒流源 IS 功率
+ U1 + U3 -
I + UIs IS=3A –
R1
R2
R3
R5 R4 I4
R4=4 I= – 0.2A
Is
I4 =IS+I=3 +(-0.2)=2.8A UR4 = I4 R4 =2.8×4=11.2V
12
注意
• 1、只有电压相等的电压源才可以允许并联,只有 电流相等的电流源才允许串联。 • 2、一个电压源与若干电路元件并联,对外仍等效 为一个电压源,即与电压源并联的元件在等效过 程中视为开路。 • 3、一个电流源与若干电路元件串联,对外仍等效 为一个电流源,即与电流源串联的元件在等效过 程中视为短路。
电流源 理 想 电 流 源
I IS R0 U R0 U - + RL
电流源模型 由上图电路可得: I
O
IS
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U I IS R0 若 R0 = 理想电流源 : I IS
7
若 R0 >>RL ,I IS ,可近似认为是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恒流源) I IS
+ U _ RL
可以变换
注意事项:
①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 对电源内部则是不等效的。
例:当RL= 时,电压源的内阻 R0 中不损耗功率, 而电流源的内阻 R0 中则损耗功率。
② 等效变换时,两电源的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
I – US + R0
I

第3讲 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第3讲 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20 (5 2) 2
30
1.2.3 电压源及电流源的等效互换 举例:现有一理想电压源 U s 4V
一理想电流源 Is 8A 电阻 Rs 0.5
• 如用电压源串电阻带一负载
U Us Rs I 4 0.5I
即输出给负载的U与I关系为 • 如用电流源并电阻带同一负载
电流源
I
a
Uab R0
b
U S Is R0
• 注意
(1) “等效”是指“对外”等效(等效前后对外伏-安特性一致)

对内不等a效。 I
a
I
R0 +
Uab RL
Is
- US b
R0
Uab RL
b
例如:RL 时
对内不等效
R0中不消耗能量 R0'中则消耗能量
对外等效
U ab U S I 0
US
-
I
a
IS
Uab
b
b
IS
US R0
US 0

(不存在)
(4) 该等效变换可推广到含源支路。即恒压源串电阻和恒电流 源并电阻两者之间均可等效变换。Ro 不一定是电源内阻。
例. 已知:
2
求 :i ? 解:
2
+
6V

6
2
2
i
7
2
32 6 2 2
i 7
+ +
2 4V i
则 U Rs I Rs Rs Is I
U Rs Is Rs I 4 0.5I
即输出给负载的 U与I关系为
I
+
Us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实验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实验
1、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旳条件是什么?所谓‘等效’是对谁而言? 答: R0=R0’ E/R0 =Is 其中, R0、R0’ 为电压源内阻和电流源内阻。所谓
等效是对外电路而言旳。 2、理想电流源和理想电压源能否进行等效变换?为何? 答:不能。因为理想电压源旳内阻为0,利用等效变换条件E/R0 = Is 等效电
(2) 电压表旳接线, 一般使用表笔,把红 表笔接至电压表旳 “+”端,黑表笔接 至电压表旳“-”端, 测量时将红表笔接至 被测电压旳正极,黑 表笔接至负极;
(3) 根据被测电压旳 大小,选择合适旳电 压表量程,测量中尽 量使指针偏转在2/3 量程以上。
17
电路板
18
电阻箱
19
思索题旳参照答案
• 1、理想电流源旳伏安特征 • 如图连接好电路。RL=0,接通电源,调整电位器,使IC=10mA。调整RL,测定相应旳
电流I.
mA
Is
RL
等效电路
I(mA) 0 U(V)
10 20 30 40 50
8
• 2、实际电流源旳伏安特征
• 如图接好电路。RL=0,接通电源,调整电位器,使IC=10mA。这时对于RL而言,前面所接 旳含源二端网络相当Is=10mA内阻R0=510欧旳实际电流源。调整RL,测定相应旳电流I. mA
答案
11
拓展内容
• 研究电源等效变换旳条件是 • 措施一:用电压源——串联一种电阻旳模型,替代电流源——并联电阻模型。
E=IR0=10mA×510Ώ=5.1V,相应旳电压源电路如图2。调整RL,测量相应旳 电流值。
• 措施二:内阻R0为标称值,可能与实际值有出入。所以,先用万用表测出R0 旳实际值,再用措施一旳环节计算E。相应旳电压源电路如图2。调整RL,测 量相应旳电流值。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 电流源
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输出电压和电流均随RL而定。
理想电流源的外特性——其输出电流恒定不变,输出电压随
RL而定。
即: U= IS RL
电源的等效变换
●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互换
I
I
+
+
+
US
-
U
RL
IS
I0 RS U
RL
R0 –
-
等效变换的条件
R0 = RS
IS = US / R0 或 US =IS RS
电源的2种模型及等效变换
电源的等效变换
电压源 电流源
电源的等效变换
电压源 电流源
电源的等效变换
● 电源的等效变换
电源是任何电路中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电源 有电池、发电机、信号源等。
电压源和电流源是从实际电源抽象得到的电路模型。
电源的等效变换
● 电压源
电压源—为电路提供一定电压的电源。 输出电压: U= RLE / (R0+RL ) 输出电流由外电路RL 而定
I +
IS
I0 RS U
RL
-
实际电流源模型
● 电流源
电源的等效变换
理想电流源—如果电源内阻为无穷大,电源将对外电路提供 一个恒定不变的电流,叫做理想电流源,简称恒流源。
输出电流恒定, 即: I=IS
输出电压取决于外电路负载电阻的大小,即: U= IS RL
I
+
IS
U
RL
-
理想电流源模型
电源的等效变换
I
+
+
E -
U
RL
R0 –

电工技术——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电工技术——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RO +
E-
Ia
Uab
b
I' a
IS
RO'
b
(4)只要一个电动势为E的理想电压源和某个电阻R串
联的电路,都可以化为一个电流为IS 的理想电流 源和这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例3 将图8中的电压源转化为等效电流源,并画出等效电路。
解:
IS
VS RS
100V 47
2.13 A
内阻相等。 所以图9所示即为等效电路。
恒流源特性小结
a
I
Is
Uab R
U ab I s R
b
理想恒流源两端
可否被短路?
恒流源特性中不变的是:_______I_s _____ 恒流源特性中变化的是:_____U__a_b_____
___外__电__路__的__改__变____ 会引起 Uab 的变化。
Uab的变化可能是 ____大__小_ 的变化, 或者是 _______的变方化向。
2A 10Ω 5Ω

(a)
(b)
5 I2 10 5 3 1A
I1 I2 2 1 2 1A
I2
3A 10Ω 5Ω
(c)
四、受控源
受控源:电压或电流受电路中其他部分的电压或电流控制。
ic
ib
C
BE
ib rbe
ic= ib
三极管
独立源和非独立源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性质都属电源,均可向电路 提供电压或电流。
Es + 20V -
R1 R3
2A
R2 1
Is
B
I2
+ _ ED
设 VB = 0,即选择节点电压方向从A到B

1.5电源及电源等效变换法

1.5电源及电源等效变换法

+ U _ 1
R1 IS
a + U _ 1
R1 IS I R I1 R1 IS
a
I R
(2)由图(a)可得: (b) b I R1 IS-I 2A-4A -4A
U1 10 I R3 A 2A R3 5 理想电压源中的电流 I U1 I R3-I R1 2A-(-4)A 6A
1
2A 3 + 6V – 6 + 12V – (a) 1 2
解:
I 2A 3 2A

1 1 2V
6 (b)
由图(d)可得
– 2 I 4A (c) 2
82 I A 1A 2 2 2
2 2V 2 2 + 8V – (d)
+
+
+ 2 2V 2
I

I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示 例3: 电路中1 电阻中的电流。 2
2 3 + a + a 2 + 2V b + 5V (c) + U b a
+ 5V – (a)
U
b
2
3 5A (b)
U
解:
+
2 + 5V – (a) U a 5A b (b) 3 + U b a
+ + 5V – (c)
U
a

b
1.5.4 电源等效变换法
一、电源等效变换法的解题步骤
(通常画在右边) 1、整理电路,将所求支路画到一边; 2、将所求支路以外的部分, 用电压源、电流源相互等效的方法进行化简; 3、化简结果,包含所求支路在内是一个简单电路;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对外部电路而言,输出 得U、I一样。
例1: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得方法
计算2电阻中得电流。
+
1
2A 解:
– 1 1 2V
3 6
1
++
6V–
12V –
2
I
3
6
2A
2A
2 I
(a)
(b)
由图(d)可得 I 8 2 A 1A
222

2 2V
2 +
2
I
8V –
(d)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 2V 2 2 I 4A
相同
n
即:
E Ek
k 1
表明: 串联电源总电动势为各分电源电动势得代数
与。可用一个电动势E等效(代替)。
2)实际电压源得串联
r1
r2
r3
考虑了电源内阻后,可以瞧出:
rE
r总 = r1 + r2 + r3
n
而 E Ek k 1
实际电压源串联可用一个电 压源等效。其E等于各个电 动势得代数与,内阻等于各 个内阻之与
(c)
注意事项:
① 电压源与电流源得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
对电源内部则就是不等效得。
例:当RL= 时,电压源得内阻 r 中无功率损耗, 而电流源得内阻 r 中有功率损耗。
② 等效变换时,两电源得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
+
a
E
– r
IS
b
a–
a
E
r
+ r
IS
b
b
a r
b
③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无等效关系。

实验2电源等效电路综合实验

实验2电源等效电路综合实验

实验二 电源等效电路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建立电源模型、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2、研究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加深对电压源和电流源特性的理解。

3、验证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4、理解阻抗匹配,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

5、掌握根据电源外特性设计实际电源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互换理想电压源具有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而输出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实验中使用的恒压源在规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压源。

理想电流源具有输出电流保持恒定不变,而端电压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实验中使用的恒流源在规定的电压范围内,具有极大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流源。

实际电压源可以用一个内阻R S 和电压源U S 串联表示,其端电压U 随输出电流I 增大而降低。

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与恒压源相串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压源。

实际电流源是用一个内阻R S 和电流源I S 并联表示,其输出电流I 随端电压U 增大而减小。

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大阻值的电阻与恒流源相并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流源。

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

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电压源U s 与一个电阻R S 相串联表示;若视为电流源,则可用一个电流源I S 与一个电阻R S 相并联来表示。

若它们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即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 (1)取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内阻均为R S ;(2)已知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U s 和R S ,则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SSS R U I =和R S , 若已知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I s 和R S ,则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S S S R I U =和R S 。

2、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U S 和一个电阻R S 串联组成的实际电压源来代替,其中:电压源U S 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 内阻R S 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电压源短接,电流源开路)后的等效电阻R O 。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实验五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的研究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实验五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的研究

实验五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建立电源模型的方法;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3.加深对电压源和电流源特性的理解;4.研究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

二、原理说明1.电压源和电流源电压源具有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而输出电流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外特征,极端电压U与输出电流I的关系U=f(I)是一条平行于I轴的直线。

实验中使用的恒压源在规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压源。

电流源具有端电流保持恒定不变,而端电压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其外特征,即输出电流I与端电压U的关系I=f(U)是一条平行于U轴的直线。

实验中使用的恒流源在规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大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流源。

2.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实际上任何电源内部都存在电阻,通常称为内阻。

因而,实际电压源可以用一个内阻RS 和电压源US串联表示,其断电压U随输出电流I增大而降低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与恒压源相串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压源.实际电流源可以用一个内阻RS 和电压源US并联表示,其输出电流I随断电压U增大而减小。

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大阻值的电阻与恒流源相并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流源.3. 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互换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征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 看成是一个电流源。

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电压源于一个电阻相串联来表示;若视为电流源,则可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向并联来表示。

若他们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即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的条件为:(1) 取实际的电压源与实际的电流源的内阻均为R S 。

(2) 已知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U S 和R S ,则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SS SU I R =和R S ,若已知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I S 和R S ,则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S S S U I R =和R S 。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示范课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示范课

a R0
b
(4) 串并联电路中电源的等效电路。
a
+
E -
IS
RL
b
a
+
E -
R
RL
E I L RL
a
+
E -
RL
b
b
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元件对外可去掉
(4) 串并联电路中电源的等效电路。
+
a
E
-
RL
IS
b
U L RL I s
a
IS
RL
a
b
R
RL
IS
b
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元件对外可去掉
例: 求下面电路的等效电源
A. √ B. × 2、理想电压源输出恒定的电压,电流由内电阻决定。 A. √ B. ×
2 电流源模型
a
I
电流源是由电流 IS 和内阻 R0 并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
U U0=ISR0
理 想 电流源 电 流 源
O
I
IS
电流源模型的外特性
+
U
IS
R0 R0 U

电流源模型
由上图电路可得:
U
I

Is
R0
+a 2
+
3
5V
-
-b
+a 2
+
5V
-
-b
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元件,当只考虑电压时,与其 并联的元件作用可以忽略(可从电路中拿掉,即: 断开),但要考虑电流时,其作用不可忽略。
例: 求下面电路的等效电源
a 2
3
5A
5A
b
a 3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

XXX 实验室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学院XXX专业XXX班级XXX学号XXX姓名XXX辅导教师XXX实验时间:X 年X 月X 日预 习 实 验 报 告1、 实验名称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2、实验目的1.掌握建立电源模型的方法。

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3.加深对电压源和电流源特性的理解。

4.研究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

3、实验内容1.电压源和电流源电压源具有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而输出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其外特性,即端电压U 与输出电流I 的关系U = f (I ) 是一条平行于I轴的直线。

实验中使用的恒压源在规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压源。

电流源具有输出电流保持恒定不变,而端电压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其外特性,即输出电流I 与端电压U 的关系I = f (U ) 是一条平行于U 轴的直线。

实验中使用的恒流源在规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极大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流源。

2.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实际上任何电源内部都存在电阻,通常称为内阻。

因而,实际电压源可以用一个内阻R S 和电压源U S 串联表示,其端电压U 随输出电流I 增大而降低。

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与恒压源相串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压源。

实际电流源是用一个内阻R S 和电流源I S 并联表示,其输出电流I 随端电压U 增大而减小。

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大阻值的电阻与恒流源相并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流源。

3.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互换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

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电压源U s 与一个电阻R S 相串联表示;若视为电流源,则可用一个电流源I S 与一个电阻R S 相并联来表示。

若它们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即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 (1)取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内阻均为R S ;(2)已知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U s 和R S ,则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SS S R UI =和R S ,若已知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I s 和R S ,则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S S S R I U =和R S 。

电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解析(专科教材)

电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解析(专科教材)

第1章章后习题解析1.1 一只“100Ω、100 W”的电阻与120 V电源相串联,至少要串入多大的电阻 R才能使该电阻正常工作?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又为多少?解: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100100'===RPI A所以应有1120100=+R,由此可解得:Ω=-=201001120R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为P=12×20=20W1.2 图1.27(a)、(b)电路中,若让I=0.6A,R=?图1.27(c)、(d)电路中,若让U=0.6V,R=?解:(a)图电路中,3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Iˊ=2-0.6=1.4AR与3Ω电阻相并联,端电压相同且为U=1.4×3=4.2V所以R=4.2÷0.6=7Ω(b)图电路中,3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Iˊ=3÷3=1AR与3Ω电阻相并联,端电压相同,因此R=3÷0.6=5Ω(c)图电路中,R与3Ω电阻相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因此R=0.6÷2=0.3Ω(d)图电路中,3Ω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ˊ=3-0.6=2.4VR与3Ω电阻相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且为I=2.4÷3=0.8A所以R=0.6÷0.8=0.75Ω1.3 两个额定值分别是“110V,40W”“110V,100W”的灯泡,能否串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使用?如果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相同时又如何?解:两个额定电压值相同、额定功率不等的灯泡,其灯丝电阻是不同的,“110V,40W”灯泡的灯丝电阻为:Ω===5.302401102240PUR;“110V,100W”灯泡的灯丝电阻为:Ω===12110011022100PUR,若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源上时,其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同,且为:52.01215.302220≈+=I A,因此40W灯泡两端实际所加电压为:3.1575.30252.040=⨯=U V,显然这个电压超过了灯泡的额定值,而100 W灯泡两端实际所加电压为:U100=0.52×121=62.92V,其实际电压低于额定值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这两个功率不相等的灯泡是不能串联后接到220V电源ΩΩ图1.27 习题1.2电路图上使用的。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实验报告总结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实验报告总结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实验报告总结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实验报告总结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实验报告总结篇一:实验一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实验一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学号: 132021520 姓名:XXX 班级:13通信X班指导老师:X老师实验组号:5 实验地点:1实203 实验日期:201X年5月18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2(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一、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1台二、直流恒流源 1台三、直流数字电压表 1只四、直流数字毫安表 1只五、电阻器 1个三、实验原理:1、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在一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故在实用中,常将它视为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即其输出电压不随负载电流而变,其外特性,即其伏安特性U=f(I)是一条平行于I轴的直线。

一个恒流源在使用中,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可视为一个理想的电流源,即其输出电流不随负载的改变而改变。

2(一个实际的电压源(或电流源),其端电压(或输出电压)不可能不随负载而变,因它具有一定的内组值。

故在实验中,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或大电阻)与稳压源(或恒流源)相串联(或并联)来模拟一个电压源(或电流源)的情况。

3(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

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理想的电压源ES与一个电导g相并联的组合来表示,若它们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即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流源等效变换条件为第 1 页共 4 页Is? 或 Es1 g= RR Es? 如下图6-1所示:Is1 R= g0g0四、实验内容:1(测定电压源的外特性(1)按图6-2(a)接线,ES为+6V直流稳压电源,调节R,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记录两表的读数图6-2(a) 图6-2(b)(2)按图6-2(b)接线,虚线框可模拟为一个实际的电压源,调节R阻值,记录两表读数。

电路试题及答案

电路试题及答案

电路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选择,但必须()。

A. 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B. 与电压的参考方向一致C. 与电压的参考方向相反D. 与电压的参考方向无关答案:B2. 在电路中,电阻的单位是()。

A. 欧姆B. 伏特C. 安培D. 瓦特答案:A3. 电路中,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条件是()。

A. 电压源电压等于电流源电压B. 电流源电流等于电压源电流C. 电压源电压等于电流源电流D. 电流源电流等于电压源电压答案:D4. 电路中,理想电压源的内阻为()。

A. 0欧姆B. 无穷大欧姆C. 1欧姆D. 10欧姆答案:B5. 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内阻为()。

A. 0欧姆B. 无穷大欧姆C. 1欧姆D. 10欧姆答案:B6. 电路中,串联电阻的总阻值为()。

A. 各电阻值之和B. 各电阻值之积C. 各电阻值之和的倒数D. 各电阻值之积的倒数答案:A7. 电路中,并联电阻的总阻值为()。

A. 各电阻值之和B. 各电阻值之积C. 各电阻值之和的倒数D. 各电阻值之积的倒数答案:C8. 电路中,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表明()。

A. 进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离开节点的电流之和B. 离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进入节点的电流之和C. 进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离开节点的电流之和D. 离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进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答案:A9. 电路中,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表明()。

A. 沿着任意闭合回路,电压之和等于零B. 沿着任意闭合回路,电压之和不等于零C. 沿着任意非闭合回路,电压之和等于零D. 沿着任意非闭合回路,电压之和不等于零答案:A10. 电路中,欧姆定律表明()。

A. 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B. 电压等于电阻除以电流C. 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D. 电流等于电阻乘以电压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A. 电源B. 电阻C. 电容D. 电感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电路的基本定律?()A. 欧姆定律B.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C.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D.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电路的分析方法?()A. 节点分析法B. 回路分析法C. 叠加定理D. 戴维南定理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电路的元件?()A. 电阻B. 电感C. 电容D. 二极管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电路的类型?()A. 直流电路B. 交流电路C. 线性电路D. 非线性电路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电路中的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