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
本人对所学杨式拳进行教的历程400字
![本人对所学杨式拳进行教的历程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5484f6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e.png)
本人对所学杨式拳进行教的历程400字我对所学的杨式拳的教学历程始于我对这门拳术的深入研究和掌握。
在掌握了杨式拳的基本拳法、套路和技巧后,我开始向他人传授这门拳术。
我将自己所学的杨式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大纲。
这个大纲包括了拳术的基本功训练、套路的学习、技术的应用等内容,帮助学员们逐步掌握和提高他们的技能。
接下来,我开始组织教学班级,招募学员。
我通过在社区、学校和健身中心宣传,吸引了一些对杨式拳感兴趣的人加入了我的班级。
我特别注重学员的分层培训,根据他们的基础和经验,将他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班级,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会先给学员们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亲自示范并纠正他们的动作。
在学员们熟悉了基本动作后,我会引导他们学习套路,并进行反复的练习和演练。
除了基本功和套路的训练,我还注重培养学员的实战能力。
我会组织学员们进行对练,让他们在实际的拳术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技巧和应变能力。
同时,我还会定期组织学员们参加比赛和表演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注意学员们的身体状况和体能训练。
我会根据学员的情况,设计合理的训练计划,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杨式拳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员的品德修养。
在教学中,我会强调拳术的精神内涵和道德规范,引导学员们树立正确的拳术观念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我对所学的杨式拳进行教学的历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通过教学,我不仅将自己所学的拳术传授给了他人,也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我将继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为更多的人传授杨式拳,推广这门传统的武术。
太极拳的学习心得范文
![太极拳的学习心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f16d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f.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太极拳的学习心得范文学习太极拳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对我个人而言,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太极拳的独特之处,也领悟到了它背后的深刻哲学思想。
在太极拳的学习中,我不仅获得了身体上的锻炼,还培养了一种平和、柔和的心态,使我更加平衡、自信和健康。
首先,太极拳的学习给了我身体上的锻炼。
太极拳注重身体的柔和、柔顺与慢慢,通过有效的舒缓动作和缓慢的转移,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增强身体的柔软度和灵活性。
我记得刚开始学习太极拳时,由于经常久坐不动的原因,我的身体僵硬而缺乏灵活性。
但是通过反复琢磨动作和用心的练习,我逐渐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
慢慢地,我的肌肉更加柔软,关节更加灵活,身体的平衡性也得到了提高。
太极拳的锻炼对于预防关节疾病和增强体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太极拳的学习也对我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太极拳强调心境的平和和内心的宁静,通过深度呼吸和沉稳的动作来达到调和身心的目的。
每次练习太极拳,我都能够集中精神,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这种平和的心态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保持内在的安宁。
同时,太极拳还要求身心合一,通过沉思和觉知提升个人的自我认知和情商。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如何保持冷静、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理解自己的情绪,这些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太极拳的学习还教会了我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
太极拳追求“柔中有刚”,既有积极的力量又有柔韧的姿态。
这种道理引导着我在生活中处事,不僵化、不妥协,既坚持原则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太极拳也强调“以柔克刚”,意味着我们不必和外界发生冲突和对抗,而是以柔和的方式来化解问题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和矛盾。
这种生活态度帮助我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冲突,使我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综上所述,学习太极拳给了我身体、心理和生活上的种种益处。
通过太极拳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身体上的锻炼和健康,还培养了平和、柔和的心态,学会了正确的生活态度。
学习太极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学习太极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e8ef4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2.png)
学习太极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太极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太极的心得体会篇1这学期,我选的是太极课。
我之前就对太极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充满了好奇。
现在有了学习太极的机会,自然很高兴。
随着太极课程的展开,我了解到了更多的关于这一传统文化的知识。
在课上,我和同学们跟着老师认真地学习太极拳的打法;课后,我又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了解太极拳的相关知识,如太极拳的起源、文化内涵、练习太极拳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
其基本用法是:开、合、发。
踩着高跷来使用长枪、长柄大刀。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
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
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为,太极拳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缺一不可。
①太极拳是拳术,具有攻击性。
其套路招式符合拳理,具有攻防含义,能够产生攻防实效。
②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术,内外兼修。
内家修炼注重意气,以养生为基础,从松柔、虚静入手。
③太极拳的拳学理论具有哲理性。
太极融合老子的《道德经》、《周易》、太极阴阳学说于拳学理论,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柔克刚”,“虚极静笃”以及“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古典哲学思想知道拳术法则、招式规范、套路组成、技术要求等,构成了独特的拳学理论。
④太极拳符合医理,具有健身功效。
太极拳根据古代养生术、吐纳导引,传统医学的经络、气血、形神相因论等医学养生理论,确立了注重意气、形神和修的修炼方法。
现代医学对太极拳的研究证明,太极拳运动是符合医学科学、具有独特的健身功效的运动项目。
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精选多篇)
![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4b8ae8f18583d048645970.png)
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精选多篇)第一篇: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一、练太极拳的感受与杨氏太极拳结缘已有一年多了,个人写作之心得体会:我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
太极给我的人生翻开了一扇奇妙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以前从没有见过的美丽风景。
一年多来随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神奇变化,随着对太极拳理的不断领悟和实证,越练越感到太极拳微妙无穷,越练越感到生活离不开太极拳。
我原来的身体一直不太,体质虚,容易感冒,一旦感冒咳嗽起来经常几个月不了。
职业的原因要经常说话,话多了就气力缺乏、上气不接下气。
练了一段时间太极拳后明显感到底气足了很多,上课的声音都高了很多。
一年中再不用吃长期咳嗽的苦了,有时稍微有点感冒,起来也很快。
以前站立、走路经常爱猫着腰,可能是气血缺乏,自己还不觉得,老被家里人提醒。
现在腰杆自然地挺得直直的,自己感觉似乎高了很多,显得精神多了。
更有意思的是以前脸上经常长小豆豆,虽然青春早已不在,青春痘却还经常光临。
现在每天练拳出一身汗,体内气血流畅了、毒素排出来了,脸色红润皮肤光滑,青春似乎又回来了,而痘再也不回来了。
看来练太极拳就能做到只要青春不要痘呢。
人的身体了,精力充分,工作起来效率高,处理问题也更得心应手了。
工作、生活感到轻松了,心情就,整天开开心心的。
在单位,同事被你快乐的情绪感染,愿意与你交往;在家庭,往往家庭的女主人的心情引领着一家的气氛,女主人天天开心,家庭气氛就和和乐乐,和谐美。
反过来,家庭和谐了,工作顺手了,心情了,又促使身体状况更加转,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
所以我说越练越喜欢太极拳、越练越离不开太极拳了。
我常常会以感恩的心想到我练太极拳以来的这些变化,心中充满感谢:感谢命运让我在还不老的年纪就与太极拳结缘,太极将带给我未来更有质量的生命;感谢命运让我结识了教拳不倦、练拳不掇、拳人品也的太极刘老师,在他的认真教导、热心鼓励下我从最初的动作很僵硬、笨拙到渐渐自然流畅,对太极拳拳理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感谢太极让我结交了众多的经历丰富、个性鲜明的太极拳友们,心胸、视野大大开阔了…因为练太极,有了健康、快乐、友谊,所以我感觉:练太极真!二、练太极拳的体会人们常说,太极拳是化拳,是智慧拳。
太极拳 杨氏 名家心得
![太极拳 杨氏 名家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35fff5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2.png)
太极拳杨氏名家心得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被誉为“内家拳”的代表。
其中,杨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雅的动作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杨氏太极拳的爱好者,我深深体会到了太极拳的魅力和神奇之处。
杨氏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
在太极拳的世界里,力量并不是通过肌肉的用力来施展,而是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来发挥。
通过练习太极拳,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利用对手的力量,以柔化对方的攻击,从而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
这种以柔克刚的思想,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我们更加平和和谐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杨氏太极拳强调“内外合一”。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虚灵顶劲”,即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呼吸来达到身心的平衡和协调。
在杨氏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要求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要参与到动作中,让身体的内外部分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通过这种练习,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杨氏太极拳注重“意在官静”。
在太极拳的动作中,我们要求身体的每个动作都要有意识地控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通过练习太极拳,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和耐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
这种注重意识的练习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专注和冷静地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杨氏太极拳强调“动静相济”。
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有张有缩,通过不同的动作和节奏来达到身心的平衡。
练习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调节和平衡身体的能量,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同时,太极拳的练习也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疲劳,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品质。
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杨氏太极拳不仅是一种身体的锻炼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练习太极拳,我们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培养自己的意识和专注力,增强自己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同时,太极拳的练习也可以帮助我们调节和平衡身心的能量,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所以,我非常推荐大家学习和练习杨氏太极拳,体会其中的魅力和神奇之处。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14篇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c45bd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b.png)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14篇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1余自20xx年学练太极拳至今已有六年了,先后学习过不少套路,也换过几位老师,并在各在比赛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多年的学习演练中也对太极拳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体会,现将其浅一二,望众拳友老师批评指正。
一、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
打拳之前的准备活动无非包括压腿、压肩、压手、肩踝、膝、髋关节的旋转或拉伸等。
究其根本,准备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身心放松。
而准备活动的充分与否,会直接影响接下来打拳的效果比如说压腿,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腿部的柔韧性,同时还有避免受伤和放松关节等功效。
陈式太极拳各家陈正雷大师也曾说过,准备活动的时间应该长于打拳的时间,至少要在半小时以上。
特别是我们在清晨打拳就是更应该注意,由于一夜的睡眠使身体有些僵硬,所以这时的准备活动尤为重要。
二、不要急于起势。
在充分的活动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打拳了。
在正式演练套路之前,我认为还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情:来回走动平优一下心跳(如果你刚做完踢腿、摆莲等动作就要更注意这点),站定之后引导身心逐渐入静,从头到脚依次调整、放松(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圆裆开胯、展掌舒指等)。
然后调匀呼吸(最好采用腹式呼吸,以达到慢、细、匀、长的`效果),最后再松柔的开步起势。
三、意念引导运动,在打拳的过程中,意念的导引应该贯串始终。
而这种意念引导动作的练拳方法,不仅能调节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增强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使上下肢更协调的配合,达到更为理想的锻炼效果。
初学太极拳者由于对套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意念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想动作上。
当熟练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应该逐渐将意念转变为想身法要求、想虚实转换、想开合衔接、想劲路节奏等或者将意念更集中的关注一下在自身行拳过程中薄弱或欠缺的环节,比如眼神、腰胯、脚步等。
四、打拳一定要慢。
缓慢打拳有利于身心的入静与放松,有利于用意念去引导动作的进行,更有利于拳技的提高与身心健康。
杨氏太极拳的收获和感想
![杨氏太极拳的收获和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4da9638ba0116c175f0e487f.png)
杨氏太极拳的收获和感想这是第二次选修傅老师的课了,第一次是大一二期的初级长拳,现在则是太极拳。
傅老师一直是我喜欢的一个老师,她活泼豁达的人,总是面带笑容的,给人一种亲切感。
有在这么可爱的老师带动下,我们的课堂气氛一直很好,老师同学说有笑,相处十分融洽。
说实话,看到课程名是武术,还挺兴奋的,一方面,武术是中华名族的传统技艺,我一直都很喜欢,也喜欢看武侠片,觉得舞刀弄枪的很是帅气,女生学了点,也可以防身,保护自己,有时候还可以帮人出出气,像电视剧中的“大侠”一样,另一方面,武术,总觉得会跟初级长拳有点联系,对于我,可能会容易点,因为,我上课,不习惯用脑子。
上课才知道是太极,着实有点失望,我之前一直觉得太极是老人才会打的,经常在晚上看到有一群人在打太极。
上了近一个学期的课了,次啊发现太极其实,也挺好的,也可以锻炼身体,虽然打的速度慢,但是持续时间长,打一套下来,比初级长拳还累,虽然打太极少了初级长拳的那种帅气与气势,但是以柔克刚,也另有一种风味。
而且太极打得慢,动作直接自有一种连贯性,反而比长拳更加容易学了,只不过,学到现在,动作差不多都会了,感觉,还少了一种老师一直所说的气,只学到了表象,没学到精髓,也许是自己练的较少的原因吧。
还有,会做之后,感觉做的比较快,没有压下节奏来,这也是老师一直所担心的,我还是有着这些不足。
这个学期学的主要是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
动作包括1、起式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掌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风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扇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式其中有很多的名字都很典雅,优美,例如白鹤亮翅,手挥琵琶掌……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
高手单练杨氏太极起势的感悟
![高手单练杨氏太极起势的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7bf37df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0.png)
高手单练杨氏太极起势的感悟单练太极起势,至今已有3年时间了。
练一个单式枯燥无味吗?不,加深了对太极拳的理解,从中体会到真正的身心放松。
一个看似简单的起势动作,在每天的套路练习中你根本体会不到它在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作用。
杨澄甫大师太极拳起势曰:此式“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
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
”大师这段话所指的“忽略”,说的是:不得要领,或忽略而不行。
一套拳打下来全身站直就算了事,完全不顾“守我之静”、“内外合一”这八个字。
殊不知太极拳所有内练的东西全在这简单的一势中体现。
练习杨式太极拳的拳友,单练太极起势可以让我们尽快地走出习练太极拳的误区,迈进太极拳门槛。
太极起势如何单练?传统杨式太极拳起势口诀: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在凝。
练此势时以“预备势”起,双目似闭非闭,以神领,以气化;慢慢吸气分注双足涌泉穴,脚下自然稳,身躯自然松,两只脚掌似吸盘,感觉如粘于地面上,这一切都是意,不在外面,贯彻始终,时间大至控制在3个慢呼吸。
看似不动的“预备势”,使全身内外处于稳静松软中,渐求其轻灵、虚无。
而脚掌粘地、气沉,分阴阳、开合,其实内在动。
轻一分,则“沉劲”有一分,轻十分,“沉劲”即达十分,久而久之太极“沉劲”即生。
体验此“沉劲”,并能时时见之于行,则“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便是自然而成。
练至一定时日,随着气沉,会伴随出现酸麻感。
做起势动作:接预备势脚掌粘地,意念从脚掌向上传导,提肛收腹吸气(提肛收腹是内收,是收到命门穴上,不是收到胸肺部位),双手自然举起,手指前伸,中指端意念上领,双手之距稍宽于肩,双手上升时,肩胛骨自然下落;待双臂向前轻轻抬起距略高于肩胛的三分之二行程时,改为呼气继续把双臂抬起举至略高于肩,同时松开脚尖,重心移在脚跟,有自海底上拔之意。
双手指上领一下,脚掌再次粘地,再次提肛收腹吸气,同时双手小臂略内合。
接着手掌心好象降落伞那样准备落下来。
太极拳学习心得(2023)通用5篇
![太极拳学习心得(2023)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42540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a.png)
太极拳学习心得(2023)通用5篇太极拳学习心得(2023)通用5篇除了要体会太极拳的.“神”和“意”,太极拳还给人的感觉是刚柔并济。
当太极拳练习到了适当的阶段,就会练出劲来。
所以太极拳讲究一个时间的积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练的只有柔而没有劲的感觉,而老师练的给人的感觉就是静中带动。
太极拳学习心得【篇1】本学期我有幸在保健班学习了四十二式太极拳,获益匪浅。
太极拳本身就是一项既能强身健体,又饱含中国传统智慧的运动。
通过每周的学习,我改变了自己原先对太极拳的误解,培养了心性,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身体的各个机能。
此前,我并没有过多地接触太极拳。
相反对其还存有一定的偏见误会。
因为总是在公园或者广场上看见老人们打太极,我就误以为太极是一项只属于老人的运动。
可是在与太极拳接触后,我就发现太极远不如我想象的那样简单省力。
太极拳要求其练习者既要撑开成圆形,又要有收敛;既要放松,又要紧张。
具体来说,任何动作都不能过于僵直,而是要一直保持圆形运动,像流水一般运转。
我发现这与《道德经》中“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的智慧完美呼应。
做人做事也如同打太极拳一般,不可走极端,而是要如同流水一般温和婉转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趋近完美境界。
这样的要求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是有很大的难度的,短时间内并不能做到。
虽然我自己无法打出太极拳的形与意,但是我发现我的太极老师的动作极为优美灵动,可谓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我为此非常的羡慕,因此向老师请教过如何能像他一样打出一套完美的太极拳,老师告诉我一定要多加练习,就我个人的情况应当首先能熟练掌握各个基本动作,然后再追求更高的层次。
在倾听老师的一番教诲后我对自己也有了一定的反思。
我发觉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有些浮躁,只是一味地模仿了动作,却没有抓住动作的细节。
比方说,在太极动作中,上步之前讲究要将重心向后转移。
我在此之前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个小细节。
然而练习太极的人们都知道这个细节可谓是太极动作的核心之一。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体会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82c931aee06eff9aff8071d.png)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体会楊式太極拳老六路22式行拳要點學習楊式老六路,對意氣走向和變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內功述真》中魏老用歌訣的形式做了精闢的總結,這是練心意、練整體,練者應爛熟於心。
現羅列於下便於記憶。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楊式太極拳老六路22式行拳要點第一式起勢歌訣:肘不張、肩不鬆;胸不開、氣不通;腰意塞、襠穹窿;腕微鼓、掌指融。
第二式左右野馬分鬃歌訣:一順,一親,一捧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三式白鶴亮翅歌訣:四隅含藏亮翅中。
第四式左右摟膝拗步歌訣:十字豎鬆橫必散,陰陽吸斥促身形。
第五式手揮琵琶歌訣:靜中求動,周身一家;豎立三關,腹鬆氣圓。
第六式左右倒攆猴歌訣:後撤三關身自退。
第七式左右攬雀尾歌訣:兩膊相系,沿球環行;四正勁法,意氣行功。
第八式雲手歌訣:旋腰帶肘似車輪,一合一開一定間。
第九式單鞭歌訣:滾錯折磨,圍繞勁點;以肘帶腰,腕隨肘旋。
第十式高探馬歌訣:左沾右隨圓中趣,兩手旋環任意行。
第十一式右分腳歌訣:藤攀兩臂腿自起,足分胯圈立準平。
第十二式雙峰貫耳歌訣:雙拳似丘陵,內氣如湧泉。
第十三式左蹬腳歌訣:藤攀兩臂腿自起,足蹬胯圈立准平。
第十四式左右玉女穿梭歌訣:遞肘騰手梭互穿,平開意堅如趕山。
第十五式下勢歌訣:意如滑坡身下落。
第十六式金雞獨立歌訣:雄雞展翅旭日升。
第十七式海底針歌訣:弛意入幽谷,弓滿弦自張。
第十八式扇通背歌訣:內氣催姿勢,三關前長。
第十九式轉身撇身錘歌訣:步隨胯圈轉,曲伸意中求。
第二十式卸步搬攔錘歌訣:胯圈旋搬肩圈攔,神意彙集準星間。
第二十一式如封似閉歌訣:陰陽轉換、恍如“山”。
第二十二式十字手、合太極歌訣:手扶胯圈鍾下落,意領神行身自升;欲合太極心先靜,三道氣圈渺無存。
一位传统杨氏太极拳传人的练拳感悟(此篇文章谈得实在、具体)
![一位传统杨氏太极拳传人的练拳感悟(此篇文章谈得实在、具体)](https://img.taocdn.com/s3/m/a19e6e1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c.png)
一位传统杨氏太极拳传人的练拳感悟(此篇文章谈得实在、具体)开始盘架子之前应当先从学习《太极拳说十要》入手:一、虚灵顶劲;二、含胸拔背;三、松腰;四、分虚实;五、沉肩坠肘;六、用意不用力;七、上下相随;八、内外相合;九、相连不断;十、动中求静;这是开始习拳之前就需要熟记于心念念不忘的基本原则。
一开始学拳就须时时留意老师所授拳型、掌型、步法(弓箭步、虚步等)立身中正等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是练好拳架的基础,重视“基本要求”直到把它变成自己的好习惯学拳才能事半功倍反之忘记“基本要求”养成了错误的习惯则学拳事倍功半并且以后难以纠正。
这就是为什么有“学拳容易改拳难”一说的缘由。
拳架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在老师教拳的时候仔细观察和多加练习外,平时稍有闲暇也可细细回想老师练拳的样子,老师练拳的样子从模糊渐渐变的清晰直到就象真人在眼前一般。
观师默像就是这个意思,对练拳有很大的帮助。
同样的道理在练拳之外的时间也可时时回想自己练拳的样子细细揣摩是否符合《太极拳十要》和基本要求。
按这个方法练习可以将自己练拳时需要靠脑袋记眼睛看纠正动作慢慢的变成用脑袋看靠身体记忆动作。
练拳感受慢慢的就会有所转变。
盘拳架的常见困难之一当属腿力不足。
腿力不足根基不稳要做到练拳原则和要求就无从谈起了。
常人见练习杨氏太极拳者慢慢悠悠好不轻松,殊不知初学拳者既便是壮汉也会两膝酸痛抖个不停。
这是练拳的第一关,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持续长短不一。
很多初学者不堪忍受在这一关就败下阵来放弃了。
在这个阶段千万不可护痛停止练拳,不然等不痛了再去练拳它仍然会痛。
如能坚持练拳适应之后疼痛自会消失也就成功的度过了这一关。
过了这一关腿力大增为以后的练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氏太极拳115式---单式、定式力求规范准确,循序渐进初步掌握拳架动作。
当经过日复一日的拳架动作操练已然熟练之时可将练拳时的注意力从记忆拳架名称模仿老师动作转换到在习拳过程中细细体会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尤其需要注意是否立身中正。
习练杨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习练杨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948133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f.png)
习练杨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习练杨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文/范德治作者简介: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杨振铎大师的入室弟子,曾荣获历届山西省国际、国内杨氏太极拳比赛金、银奖,时任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副会长。
太极养生太极拳是一种简洁,缓慢,轻柔的运动。
它目前是人们参与最多的一种健身项目。
太极拳的理论思想里包含了中国古老的阴阳学说,运用辩证的哲学观,使太极拳成为集攻防、养生为一体的特殊运动。
有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现今太极拳运动的宗旨‘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松。
’我国的中医学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主要是身体阴阳失调导致。
太极拳练的就是阴阳、虚实,讲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换。
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又贯穿了道家的中庸思想。
通过每次轻柔、圆缓、连绵不断的打拳,时间在二十至六十分钟左右,就会感到浑身舒坦,气血畅通,不仅心跳平稳,而且身体微微出汗。
太极拳的这些特点被科学家们认定太极拳是一项有氧的运动,从而风靡全球。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太极拳的练习,不受时间、场地大小的约束,只要地面平整,通风就行了。
练拳前半个小时不宜进食,着装要宽松,思想应放松,抛开杂念。
练拳时要力求作到松、柔、缓、慢、匀、圆、正。
自然呼吸。
尽量按太极拳十要去练。
日子一长就会受益,使您身心健康,永远焕发青春的活力。
练功的最佳时间身体,那种感觉会很舒服的。
比如在骑车时,全身放松,两臂撑圆,腰带两脚蹬车,又是一种感觉。
在坐时、在站时、在躺时,都按照太极拳的要领去做,这都是在练功呀。
比如和别人聊天时,你可以随便取一个站桩的姿势,加一个意念就等于在练功了。
你在学习时,你在干体力活时,你在旅途中时,等等等等。
在和别人谈话时你会愤怒吗?在和别人撞车时,你会气急吗?在想问题时,你会走进死胡同吗? ......要学会放松自己,同时也就学会了宽容别人。
学会了放弃就有了回报。
知足者长乐就好理做为一个太极拳业余爱好者来说,一般以晨练为主。
人们常说早起早睡身体好,一点不假。
太极拳学习心得
![太极拳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93a4c8380912a216147929c3.png)
太极拳学习报告清凉的地下室,静怡的环境,像是经过了一坛陈酿的时间,16周的努力凝练成一套杨氏24式太极拳,也让我从一名对太极拳的无知之辈成长,变成一个太极拳的爱好者,追求其中太极的境界。
的确,不论是哪一周,哪一个慵散的午后,每次来到这地下室,气息悬于飘逸的音乐之中时,都会忘记之前一节课的疲累和一周来发生的不愉快。
尤其当沉啨在太极拳独有的旋律中,表面的我得以释放繁琐的羁绊和负担,感受到了真实和安详。
这时会让人想起快高考的那一阵子,在傍晚下山的夕阳里独自一人眺望远处发愣的情景。
现在虽然不再感受高考的紧张,而生活的细琐小事和屡屡受挫的期望但成为了无形的枷锁,往心灵的自由添上负担。
在每周四的最后一节体育课,一套目清耳静,神气内守的太极拳便使人透过现实的浮躁看到了那时临近高考时的夕阳,不知不觉中渐入安详之境。
心间只余一泓清泉、一抹余晖。
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智慧的闪光,太极拳的运动轨迹始终体现弧形,蕴含“万变不离其圆”的哲理。
从起势开始,含胸拔背、头悬收臀等不仅是站桩的要求,而且是整套太极拳贯穿始终的要求。
在行拳的过程当中,势势相承,缜密的防守同时也有攻其不备的打击,太极拳正是一套通过实战经验的来的拳法,其中的很多招式都包含了深刻的攻防含义。
太极拳以棚、捋、挤、按、采、挒、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十三式,动作柔和缓慢,处处带有弧形。
轻巧沉重、刚柔相济、要做到明动静、辨虚实、识刚柔,动作外柔内刚、灵活变换,发劲完整。
学到的不仅是拳法和架势,用老师的话来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很多的招式经过最初从实战经验里的诞生,日渐完善修正之后变得美观大方,可见一些招式只停在表面,学习的过程更要注意内功的修炼。
学时所限,老师只用了两次课教我们坐功,虽然时间短暂,却让人受益匪浅,教人如何透过喧嚣,寻找一种安稳的状态。
尤其在邱老师说到当初自己学习太极拳的时候,平时蹬脚接收的严厉训练,让人心中惊叹练功的重要性。
从太极拳一招一式的克化相生中,学到了更多平衡的原理。
最新整理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docx
![最新整理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49560038e9951e79a89275e.png)
最新整理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
这学期的体育课,我跟着老师同学学习了杨氏一段太极拳,收获了很多。
经常看着爷爷伯伯们早起打太极,知道这是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
这学期自己真正学习了打太极,才发现这里面功夫很深,无怪乎国人对太极有着如此的推崇。
看着老师示范杨氏一段太极拳,觉得像行云流水,非常流畅舒缓,却又同时有一种韧劲和一种力量,感觉柔中带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比起我们自己打的时候,速度不均,不够舒缓柔和,也没有带有应该有的隐形的力量,实在是厉害的太多。
这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太极是一门学问,太极符号的阴阳黑白的融合,是需要很深的功夫的。
首先,要心平气和,不疾不徐,怪不得别人说练太极可以修身养性。
其次,一个非常厉害的男同学告诉我们,太极的难处在于所有动作都是腿部先发力,然后将力量传送到腰部,最后再把力传送到手部推出去。
自己试了一下,的确这非常的难,环环相扣的力量很难运用和实现,有种中国传统的韬光养晦,身心合一的感觉。
对练就更是让我明白和体会到了配合的重要性,俩套互补的动作,要想要真正配合好,需要心灵相通,动作磨合,让我明白的合作的妙处。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5ce80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c.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的体会和心得。
以下是我对太极拳的一些感悟,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太极拳是一项非常细致和精确的运动。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和调整,才能达到精确的要求。
通过不断地练习,我终于能够准确地完成太极拳的各个动作。
这让我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掌握太极拳的精髓。
其次,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身心的和谐与统一。
太极拳运动的核心是“以柔克刚”,通过舒缓的运动和呼吸,调整身体的平衡和节奏。
这样能够让身体和心灵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我在太极拳练习中感受到身体的放松和心情的舒畅,这对于缓解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太极拳的学习还让我领悟到了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感受到了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和张力。
特别是在一些练功功法中,需要通过调整身体的力量和角度,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太极拳的动作也要求身体的柔韧性,通过舒展的动作来调整身体的各个部位。
这让我明白了,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另外,在太极拳的学习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专注和冥想的力量。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保持专注和冥想的状态。
只有在专注的状态下,才能够准确地完成太极拳的各个动作。
通过专注和冥想,我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和能量的流动。
这让我明白了,专注和冥想是提高身体感知和运动技巧的重要方法。
最后,在太极拳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平衡和稳定的重要性。
太极拳的动作和姿势都要求身体保持平衡和稳定。
只有身体平衡稳定,才能够完成太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极拳的各个动作。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锻炼了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也提高了自己的身体控制能力。
这让我明白了,平衡和稳定是太极拳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活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
习练传统杨太极拳的一些体会与活动(一)一、重拾太极拳
![习练传统杨太极拳的一些体会与活动(一)一、重拾太极拳](https://img.taocdn.com/s3/m/896bf5c4d5bbfd0a795673b1.png)
习练传统楊式太极拳的一些体会与活动一、重拾太极拳2011年元月回老家过春节,听在老家的么兄弟吹起他习练传统太极拳后,如何如何的好处多多,也勾起了我心存20多年想认真习练太极拳的宿愿,20多年前,我还在县茶叶公司与县茶办工作时,便跟随同在县茶办工作的许主任接触过太极拳,隔三岔五到柳湖公园学练几下,24式的简化太极拳学了十多式,便因许主任去日本学习两年而中断,没有地方继续学习太极拳.当时,既不知太极拳有传统太极拳与体操太极拳区别,也更不知还有很多流派之分,但在我心中却留下了太极拳能强身健体的良好印象,也多少体会到练太极拳时,手掌能产生气感,中断练习太极拳的我,便时常想着今后什么时间再去习练太极拳呢?1992年从县公司调到地区公司,接触面比县城广、视野开阔,但由于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作为一般人的视野,看到的太极拳基本上都是广场里退休老人打的简化太极拳,这就给了我这种一般人一个错误信号,以为太极拳都是退休老人玩的,我要想学,是不是也要等到退休,闲下来,有充足的时间后再去练太极拳,当然我所在的城市小,没有专业的太极拳馆, 也没有遇上能及时帮我走上这条道的朋友和老师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一错,就错过了十多年没去考虑何时才能重拾太极拳!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眼,还真的就开始过五奔六,离退休越来越近了,而我也一直沒有找到一种自己既喜欢又能长期坚持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夫人爱走地处市中心的翠屏山,动员我N多次,可能是我参加工作后,跑了十多年茶山,对走山早已看淡! 我就是提不起兴趣;弄了一张乒乓台, 心想不管刮风下雨都能锻炼,孰不知、两人过去没有经过基本训练, 沒有章法地乱打一通,打不起劲便不能长期坚持;游泳又只会几下狗刨梢,不敢下河,更谈不上冬泳. 沒办法就先赖着吧!业余时间基本上都耗在了麻将桌上。
眼看着身体在过五奔六后,随时都在冒点这样那样的毛病出来,稍不注意还会被医院检査吓你一跳, 弄得神经些些地,一会儿搞药补,一会儿钻研养生,一会又买保健品、保健器材,钱花了、当也上过了、在当地的一二两大医院也闹过笑话,真不知该怎样去煅炼才符合自己这身体和性格。
学习太极拳的一点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一点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922ad1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6.png)
学习太极拳的一点心得体会学习太极拳的一点心得体会太极拳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功夫。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武术运动,太极拳融汇了哲学思想、医学养生以及身体的协调训练。
几年前,我开始学习太极拳,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我收获了很多。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学习太极拳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
太极拳着重修练内功,通过身体的放松和内气的凝聚来实现力的传递。
这要求练习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因为内功的修炼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我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发现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内在力量。
在每天的修炼中,我逐渐感受到了身体逐渐放松,内气逐渐凝聚的变化。
这种内外兼修的理念也渗透到了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其次,太极拳注重身心统一。
太极拳运动形式简单,但内涵丰富。
太极拳强调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只有做到身心合一,才能够发挥出太极拳的力量。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逐渐懂得了如何调整身体的姿势和用力的方式,将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都用到位。
同时,通过每个动作的不断练习和调整,我的身体也变得更加协调灵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姿态和状态,使身体和心理都得到放松和平衡。
再次,太极拳注重放松和抗压能力。
太极拳的练习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紧张程度,促使身心得到舒缓和放松。
在太极拳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通过慢慢的练习和放松,不仅可以缓解工作学习带来的压力,还可以提高自己对外界压力的抵抗能力。
在面对一些困难和挫折时,我能够更加从容和淡定地应对,不因外界因素而动摇。
太极拳的修炼,为我提供了一个调整和放松自己的方法,使我在生活中更加从容自如。
最后,太极拳注重意念和专注力的培养。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高度的专注和意念力,只有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每个动作上,才能够发挥出太极拳的效果。
在太极拳的修炼中,我学会了如何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意识和注意力,将其集中在练习当中。
杨式太极拳答问读后感
![杨式太极拳答问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f431df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63.png)
杨式太极拳答问读后感
自开始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以来,对太极拳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
特别是奚桂忠先生的《杨式太极拳答问》一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尽管此书的印刷错误实在太多,看书之时让人感到极其不爽,但是我还是反复翻阅过很屡次。
对于拳架部分,为了加深印象,边看边抄录,收益匪浅。
现在已将此书的第一章拳架部分上传到网上供对传统杨式太极拳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由于插图部分试了几次,在自己的文档中都没问题,但一上传到网上就没有了,真有点不好意思。
最近又在开始自学《木兰出征》这套剑,由于人老了,记忆力太差,又没有人指点,因此学起不相当难。
也正为这样,才更觉得有趣味。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将分解教学视频中的讲解词转换成MP3播放器可以播放的语音格式,戴上耳机边听边练,觉得效果还不错。
学练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的体会--紫吟
![学练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的体会--紫吟](https://img.taocdn.com/s3/m/b37d9eccaf45b307e9719706.png)
学练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的体会--紫吟学练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的体会--紫吟浅谈几个学习中的小体会:一.细心揣摩.观察.各位老师的录像,细读各位名师留下的文章心得自从学习85拳后,才静下心来翻看各位大师的拳经理法,知道了规矩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我则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没有规矩就没有正宗"。
通过看各位老师的视频,我了解到,同样都是传统杨式太极拳也是有区别的,了解到同一招式,在细节的表现形式及处理上也是不同的,比如:揽雀尾中右棚,双托掌挤上的区别。
阅读相关的.太极文章,细心揣摩什么才是内三合,外三合,尾闾中正,细心体会老师们的每个动作的定势以及定势后如何做到位,三尖相对或四尖相对,这个问题,是我看李海水老师的视频单鞭动作时想到,脚动手动,手到脚到,可谓一动皆动,一静皆静,双手相吸双膊相依,定势后,右手勾手与脚尖相对,左手与鼻尖高与左脚尖相对,左肘与左膝相对,立身中正,观察每个动作中式式接口处的转换,这是太极拳韵味浓厚与否的关键,也是太极之美韵与否的特有体现,比如:揽雀尾中的捋,看视频时,我会认真体会各位老师两手间的虚实力点在那里,左右臂之间缓缓的内旋外旋的劲点,双手后捋的长度,双臂间上下的距离,老师眼神中虚实变化,什么时候顾的主手,什么时间眼神透过双手平视远方,我认为,每个动作透出绵绵之意不宜,眼神中也透出绵绵之意更难,否则动作就会显得呆或滞。
揣摩感觉每一个动作如何才能肩跨相和肘膝相对,细心观察双手在腰胯带动下如何相依相吸,双膊相系的感觉,二.虚实分明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虚实分明是传统杨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我的理解是这个虚实涵盖了手眼身法步一切动作。
由于一直没有老师指点,原先练习套路时养成了左右晃动,上下起伏,脑子里根本没有虚实的观念,咋一接触传统套路,感觉和原先的练习是截然相反的,一度感觉无所适从。
冷静分析后,我觉得传统杨氏太极拳流传那么久,这个套路肯定有它独特的魅力才能吸引那么多武林豪杰对它长久的执着,于是暗下决心--决不放弃!心--静下来后,开始平心静气的跟着视频学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杨氏太极拳感想
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的一个流派,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即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
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杨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
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
立身中正安舒,拳架开展大方,动作松柔缓慢,行动速度均匀,招式虚实分明,周身圆活连贯,腰身使动四肢,换位逢转必沉,体用效果突出。
在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我对它有了点认识,太极拳是一种快慢相间、刚柔并济、松紧有度、变化无穷的一种拳术,里面蕴涵了深奥人生哲理。
看老师打得十分圆润连续,但是当自己打的时候,总会忘掉动作或是打得太快,还打不出圆滑的效果。
在后来每节课的练习中,我的手势渐渐变得流畅,有力道了。
开始总是忘记的屈膝,后来练多了就会一直记着,凡事都要多练才会熟练,
融会贯通,太极拳也是一样的。
多打几遍,就会发现动作从生疏变得熟练,搂膝拗步一开始做总是漏点动作,后来做多了,就会潜意识里知道什么时候收腿,伸腿,出手,手脚变得协调。
现在打完之后,都会觉得有点累,我渐渐理解太极拳中柔中带刚,姿势都是带着力量的道理。
打太极拳还培养了我的耐心,它是一口气连贯到底的拳法,除了培养了耐心,还调理习性,对身心都有所帮助。
现在我还只是初学者,以后就算体育课完结了,我也应该在家里多练习练习,不让它半途而废,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要有所成,就要下点功夫。
不仅如此,通过学习杨氏太极我还知道无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要要有耐心,一个动作、一个招式、一个套路慢慢的,认真学,反复学,要有恒心。
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坚持。
杨氏太极拳24式拳谱:起式、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拦雀尾、右拦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