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合集下载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4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隋代文学、初唐诗坛概况。

重点:宫廷诗的发展与意义,“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

难点: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隋代文学概貌(581---618 )1 、特点:过渡性。

短命的王朝,自己的文学特点并没有形成。

(似秦朝,“秦无文。

”)南北统一,为南北文学的大融合作了准备,但南北文学融而未合。

2 、作家:北朝入隋的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南朝入隋的有:虞世基。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春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最著名的诗人是薛道衡(播州)。

代表作有《人日思归》、《昔昔盐》。

《昔昔盐》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以环境的寂寞来写思妇的孤寂凄苦,流传广泛。

(唐刘? M《隋唐嘉话》:“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

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

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精读作品篇目:薛道衡《昔昔盐》、卢思道《从军行》阅读作品篇目:薛道衡《人日思归》、无名氏《送别》第二节初唐诗坛魏征《隋书?文学传序》(P219)隋文学合南北文学而保留各自不同的特点,南方的柔媚、婉约,北方的粗犷、质朴,并没有合而为一。

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正是初唐诗人所面临的课题。

陆侃如、冯沅君认为:初唐诗坛的诗人至少在三百人。

主要分为不同的两群:“王绩、陈子昂等――他们是反对齐、梁的风尚的”,“‘四杰'及沈? 缙凇⑺沃? 问等――他们是继承齐、梁而加以改造的”。

(《中国诗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339 页)第三节宫廷诗苑(魏征、上官仪、杜审言及沈、宋)宫廷诗苑始终以其汇聚着大量高层人才,联系和沟通多种方面的创作而居于中心地位。

表现在:其一,宫廷诗人占绝对多数(约9/10 )。

即使“初唐四杰”、陈子昂等宫廷以外的诗人也曾在朝中做官。

唐宋文学教案

唐宋文学教案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社会的统一。

但短暂的隋朝随即被唐取代,迎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唐代社会可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又可分为初唐、盛唐,后期又可分为中唐、晚唐。

前期是走向鼎盛的时期,后期虽有所衰落但还是保持着比较强的国力。

总体上说唐代社会政治比较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体现了一种盛世气象。

唐代针对六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豪门士族的庄园制经济,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手工业和交通业也日益发展,商业城市也日益繁华。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发展和繁荣。

儒、释、道思想的自由传播,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都显示着开发的文化心态,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比较宽松的思想文化环境。

科举制度和多种入仕途径也为士人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

唐代后期由于社会矛盾的渐渐积聚,土地兼并、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等等,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而走向了灭亡。

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北方的政权频繁更替、战乱不息;南方诸国虽也有战乱,但局势相对稳定一些。

尤其是南唐和后蜀的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

二、隋唐五代文学概况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学的前奏。

隋代文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

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

之于作家虽各有所取,但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一)唐代诗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

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隋代文学、初唐诗坛概况。

重点:宫廷诗的发展与意义,“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

难点: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隋代文学概貌(581---618) 1、特点:过渡性。

短命的王朝,自己的文学特点并没有形成。

(似秦朝,“秦无文。

”)南北统一,为南北文学的大融合作了准备,但南北文学融而未合。

2、作家:北朝入隋的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南朝入隋的有:虞世基。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春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最著名的诗人是薛道衡(播州)。

代表作有《人日思归》、《昔昔盐》。

《昔昔盐》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以环境的寂寞来写思妇的孤寂凄苦,流传广泛。

(唐刘�M《隋唐嘉话》:“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

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

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精读作品篇目:薛道衡《昔昔盐》、卢思道《从军行》阅读作品篇目:薛道衡《人日思归》、无名氏《送别》第二节初唐诗坛魏征《隋书•文学传序》(P219)隋文学合南北文学而保留各自不同的特点,南方的柔媚、婉约,北方的粗犷、质朴,并没有合而为一。

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正是初唐诗人所面临的课题。

陆侃如、冯沅君认为:初唐诗坛的诗人至少在三百人。

主要分为不同的两群:“王绩、陈子昂等――他们是反对齐、梁的风尚的”,“‘四杰’及沈�缙凇⑺沃�问等――他们是继承齐、梁而加以改造的”。

(《中国诗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339页)第三节宫廷诗苑(魏征、上官仪、杜审言及沈、宋)宫廷诗苑始终以其汇聚着大量高层人才,联系和沟通多种方面的创作而居于中心地位。

表现在:其一,宫廷诗人占绝对多数(约9/10)。

即使“初唐四杰”、陈子昂等宫廷以外的诗人也曾在朝中做官。

其二,宫廷诗创作数量占优势。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2.熟悉隋唐五代文学的作品及其代表作家;3.能够分析并欣赏隋唐五代文学的作品;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

二、教学内容1. 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教学重点】1.讲述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2.分析隋唐五代文学的文学特点。

【教学方法】1.讲授;2.讨论。

【教学步骤】(1)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1.隋唐五代的历史背景;2.唐代文学的鼎盛期;3.五代时期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2)隋唐五代文学的文学特点1.诗、散文、文言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发展;2.文学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变化;3.文学语言和艺术风格的特点。

2. 隋唐五代文学的作品及其代表作家【教学重点】1.讲解隋唐五代文学的代表作家;2.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

【教学方法】1.讲授;2.分组研读。

【教学步骤】(1)隋唐五代文学的代表作家1.隋唐时期的代表作家;2.五代时期的代表作家。

(2)分组研读代表作品学生自主选择代表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后进行课堂展示。

3. 隋唐五代文学的分析与欣赏【教学重点】1.通过文学分析和欣赏,理解隋唐五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1.分组讨论;2.作品欣赏。

【教学步骤】(1)分组讨论老师提供一部分隋唐五代文学的作品,学生自主分组进行作品分析和讨论。

(2)作品欣赏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隋唐五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和欣赏,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技巧,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4. 隋唐五代文学的创作与表达【教学重点】1.通过文学创作,发掘学生的文学创作潜力;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讲授;2.创作竞赛。

【教学步骤】(1)讲授文学创作知识和技巧通过讲授文学创作知识和技巧,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

(2)创作竞赛进行文学创作竞赛,最终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评选和展示。

三、教学手段1.实物或图片展示;2.PPT或Word教案。

四、教学评价1.听课笔记;2.课堂表现评价;3.课后作业评价;4.创作作品评价。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四部分隋唐五代文学绪论唐代文学可分为两个时期。

早期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中世纪文学的第一阶段;后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时期的第二阶段。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隋文帝于文帝九年(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270多年的南北分裂政局。

但是隋朝持续了不到30年,被农民起义推翻。

隋代文学属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向盛唐文学的过渡时期。

公元618年,李渊统治长安,建立了唐朝。

唐朝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政治和军事王朝,一个繁荣的文化和经济王朝。

公元907年,朱权忠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废除唐爱帝,建立后梁,进入五代十国。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1.唐代的实力和“天可汗”120多年的实际存在,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中外文化的交流,胡汉文化的交融,统治者华夷一家的政策,造成开放的风气,对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南北文化的融合,每一种都很短,结合了两种优势。

南方的“文化”装饰着北方的“品质”,北方的“品质”补充了南方的“文化”。

它温柔而完美。

4.科举制的推行,刺激了文人的功名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大批寒门士子进入仕途,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和关山塞漠,促进了文学的新发展。

5.唐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兼容心理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

历史、书法、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节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1.唐朝的学者在成为官员之前大多有游历经历。

他们游历名山大川、通都大邑、关山大漠,发现新体验,拓展文学主题,丰富文学表现领域,推动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发展。

2.唐代士人入仕的途径很多,除科举外,入幕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以及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exe教学设计人教版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exe教学设计人教版
- 隋唐五代文学的定义和时期划分
- 隋唐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 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2. 著名诗人的作品分析和欣赏
-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
- 分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代表作品,如《静夜思》、《春望》、《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 探讨诗人的创作风格、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其次,在讲解知识点环节,我详细讲解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分析和欣赏,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社会背景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这部分内容的讲解,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情感和社会背景,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和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观点
5. 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
- 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形成自己的见解
七、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关键知识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文学鉴赏的实践。

【K12学习】隋唐五代文学教案2

【K12学习】隋唐五代文学教案2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2第九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及元白诗派的特点。

重点: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成就,新乐府。

难点:元、白长篇叙事诗的特点。

有人认为,元白早于韩孟,如游国恩等主编的文学史、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等,其实不然。

文学史上的事实是韩孟早于元白。

韩孟的年辈长于元白,创作也早于元白。

四人的生年顺序是孟、韩、白、元。

韩派起于贞元中期,白派起于贞元末期:韩诗盛于贞元末至元和初,白诗盛于元和中期至长庆年间。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即是按照韩孟在先、元白在后的正确顺序编写的。

第一节、元白诗派概说、主要成员:元稹、白居易、李绅、张籍、王建等。

2、此流派成员都写了许多写实性的“新乐府”诗,风格也都是通俗平易。

3、“新乐府”的概念:就是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附】“乐府诗”的发展:《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杜甫新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元、白等人的新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

“乐府诗”本来是汉魏六朝诗歌中的一种类型,初盛唐时候的乐府诗基本上都是借用旧题,这种诗叫旧题乐府。

中唐时期,元白等人开始大量创作自创新题的乐府诗,是谓新题乐府或简称为“新乐府”。

有人说,新题乐府始于杜甫,此说不准确,因为早在三国时,曹植已经写过自创新题的乐府诗。

不过杜甫写的多一些,对元白等人的影响更直接一些,也更大一些。

换句话说,元、白等人主要是受了杜甫的启发而进行新乐府创作的。

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等都是新乐府。

元稹指出它们都是“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元、白等人的新乐府除了受杜甫直接启发之外,也受到《诗经》和汉魏乐府传统的影响,前人曾经指出,《诗经》部分作品有“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特点,而汉魏乐府大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写实性的或者叫现实主义的诗歌。

因此,元、白等人的新乐府,从创作方法上看,都是写实主义的。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三章?思考与练习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三章?思考与练习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三章思考与练习第三章思考与练习:1、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2、山水田园文学的发展概述。

3、山水诗派的其他诗人如崔颢、祖咏、丘为、刘眘虚、裴迪、王昌龄、常建、张子容、岑参等,作一般性的了解。

4、王维、孟浩然风格比较。

第四章盛唐边塞诗(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边塞诗的发展轨迹以及在盛唐繁盛的原因。

重点:高岑诗派。

难点:高岑诗风的异同。

第一节盛唐边塞诗概况:一、边塞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1、战事频繁。

卫国、拓边。

主要在西北——东北这一线上,南昭、吐蕃也有,但较少。

2、尚武之风,统治者的激励。

士人关心边塞战争。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高适《塞下曲》)3、入幕。

如高适、岑参。

4、前代边塞诗的有益借鉴。

二、边塞诗的主要内容:边塞风光、军事生活、征人思妇的情感、议论战争的得失等。

高适《燕歌行》。

三、边塞诗的体裁:多七言古体、绝句(山水诗多五言古、近体)。

四、盛唐边塞诗的时代色彩:总体风貌:气势雄浑、豪迈遒劲、慷慨而悲壮。

表现了士人昂扬向上的豪迈激情,以及对建立军功的渴望,对现实的关注与批判。

如李颀《古从军行》。

第二节高适及其诗歌1、生平(702—765):字达夫,渤海人,祖父高偘,武后时人,乾陵有其陪葬墓,是有名的将领。

高适虽为文士而建立功业的愿望强。

高适生来不是文人,“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

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

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

累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

”(《旧唐书》)说明高适的具体办事能力并不出色,他的才能主要还是表现在对大势的把握上。

高适向往功名:“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他一生从军二次以上:对契丹、奚的战争。

后中有道科,作封丘尉,写诗说:“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辞官,入哥舒翰幕任掌书记,正是唐拓边战争最严重时。

高适颇得哥舒翰的奖掖和信任,这改变了他的一生。

安史乱后,哥舒翰败,高适被捕后逃出,至灵武,后任淮南节度使、西川节度使。

唐宋文学教案

唐宋文学教案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社会的统一。

但短暂的隋朝随即被唐取代,迎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唐代社会可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又可分为初唐、盛唐,后期又可分为中唐、晚唐。

前期是走向鼎盛的时期,后期虽有所衰落但还是保持着比较强的国力。

总体上说唐代社会政治比较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体现了一种盛世气象。

唐代针对六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豪门士族的庄园制经济,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手工业和交通业也日益发展,商业城市也日益繁华。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发展和繁荣。

儒、释、道思想的自由传播,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都显示着开发的文化心态,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比较宽松的思想文化环境。

科举制度和多种入仕途径也为士人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

唐代后期由于社会矛盾的渐渐积聚,土地兼并、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等等,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而走向了灭亡。

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北方的政权频繁更替、战乱不息;南方诸国虽也有战乱,但局势相对稳定一些。

尤其是南唐和后蜀的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

二、隋唐五代文学概况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学的前奏。

隋代文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

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

之于作家虽各有所取,但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一)唐代诗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

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章盛唐诗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章盛唐诗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章盛唐诗第二章盛(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盛唐诗坛的特点及其主要诗人诗歌特点。

重点:盛唐诗坛不同于初唐的特点。

难点:“盛唐气象”。

第一节盛唐诗歌概述一、盛唐诗的划定(713—765)在诗歌划分上,为什么我们把安史之乱后的十年也划入盛唐时期?原因:1、生活在盛唐的大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还活着,且创作更丰富,如李杜。

2、安史之乱后的十年的诗歌与乱前的诗歌相比虽有变化,但其总体风貌是一致的。

新教材上的分类,是以风格分:以王维为首的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群,以王昌龄为首的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群,以高适为首的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群。

老的分类,都倾向于按题材分,分为王、孟山水诗派和高、参边塞诗派。

思考题:那一种分类法好些?还可有哪些分法?(按形式分)第二节盛唐诗坛的特点1、诗歌走向社会,全方位地表现生活。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

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2、诗歌注重表现新的体验。

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

如边塞诗。

3、比较初唐诗歌的精细来,盛唐诗歌境界阔大。

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李白: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第三节盛唐诗的风貌特点盛唐诗歌是唐诗的黄金时代,代表了唐诗的貌特点。

盛唐诗歌之盛,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质量和韵度风貌上而不是指“量”。

如果从时间跨度和作家、作品的数量上看,盛唐不及中唐。

此时期的诗歌艺术水平高,同时具有可以称为“盛唐气象”的美学风貌。

初唐沈宋重声律,陈子昂重风骨——盛唐声律风骨兼备。

1、殷璠、严羽的论述:殷璠《河岳英灵集•叙》:“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

……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又云:“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教案
他曾与鲁中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隐居组徕山 , 高歌纵酒 , 时号“竹溪六逸”。此后到浙江 , 又与道士吴筠隐居郯中。李白的隐居 ,
走的也是“终南捷径”, 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著名道士、走“终南捷径”的道士司马承祯赞誉李白 “有仙风道骨 ,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大鹏赋序》)
。而道士吴筠更是在玄宗面前推荐李白 ( 说详后文 ) 。
, 写诗遣兴而已。玄宗是并不理会李白的政治理想和才能的。因此他把李白放在身边 , 但并没有给李白一个正式的官职和任何实权。
李白是满怀着实现他崇高的政治理想 (“奋其智能 , 愿为辅弼”)来到京城长安的。过了一段时间后 , 李白渐渐认识到自己无权过问朝政 , 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时
, 他开始感到不满意了。他为自己的大好时光虚度过、无所作为而感到强烈的苦闷和不安。而当他进一步直接看到最高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时, 内心更是极度愤慨不平 ,
(2)长安三年
前一时期 , 诗人经过十六年的广泛交游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 终于声名大振 , 而他杰出的诗歌无疑更使他誉满海内 ,“名动京师”( 《为宋中丞自荐表》)。天宝元年
(742,42 岁时)李白在郯中 (今浙江嵊县)隐居时 , 玄宗接连三次下诏征召李白入京。
李白这次应征入京 , 一般认为是道士吴筠的荐举 ( 有争议 , 参注释7)。 李白闻召 , 以为施展才能、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的时机已经成熟 ,
炎月伏尸 , 泣尽而继之以血。”安葬吴指南后 , 继续游历。 3 、李白曾任侠仗义杀人 , 他自己曾说:“托身白刃里 , 杀人红尘中。当朝揭高义 ,
举世钦英风。”可见这次任侠之举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他的隐居和求仙访道 , 更是经常性的。在安陆 , 他隐居在安陆境内的小寿山和白寿山桃花岩 , 到了河南 ,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64课时)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64课时)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64课时)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修学者全面了解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并对此时期重要的诗歌、小说及其它文学体裁、以及重点作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提高理解、分析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盛唐诗人群体、李白、杜甫、韩孟诗派、元白诗派及代表作品;古文运动与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教材:主要教材:《中国文学史》(二),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参考教材:《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一讲 绪论第一节隋唐五代文学概况统一的大帝国,在前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出现了文学大繁荣。

国力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使唐代政治较开明。

科举制代替门阀制,改变了上层文人的成分。

以诗赋取士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文禁较松,文人思想解放。

中唐后出现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三大痼疾。

对文学也有多种影响。

唐代文学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属于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出现空前交融与繁荣的局面:继承与创新并重,如古诗继续繁荣,近体诗也产生并臻于完美;骈文继续兴盛,借复古以革新的古文再度崛起。

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并茂,既有李、杜、韩、柳等大家,也有很多民间作者,其代表成就是“敦煌文学”,还有很多热衷于俗文学的作家,如王梵志、寒山等。

其总趋势是由六朝末期的贵族化趋向士大夫文人化以至平民化。

唐文学繁荣体现在诗、词、古文、传奇(小说)四种体裁上,其中诗、古文大大发展;词、传奇是新文体。

一、唐诗唐诗创造了诗歌史上的辉煌,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样式。

唐代文学的特色:诗唐。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诗,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唐人的生活是诗的生活,他们的诗是生活化了的。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第82页。

)唐人思维的诗美取向和唐代文化的诗学性格。

闻一多先生认为:“唐代文化即进士文化(政治与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2——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节唐代文学概述一、唐代文学的繁荣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

唐诗以其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以及精妙绝伦的艺术风采,被后人称为“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2、诗歌之外,散文、传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是在唐代产生的。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

2、经济力量雄厚,国威大振,民气高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精神食粮。

胸怀开阔,气度恢弘,精神昂扬。

3、统治者实行文化兼容政策。

4、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5、皇帝身体力行,使有唐一代诗歌创作蔚然成风。

三、唐诗的发展轨迹1、初唐:准备期;2、盛唐:繁荣期;3、中唐:巨变期;4、晚唐:退潮期。

第二节初唐前期诗歌一,宫廷唱和与“上官体”初唐前五十年间的著名诗人,不少是由陈、隋入唐的。

诗坛的创作主体,仍然是以宫廷为中心,尤其是围绕着帝王的众多重臣和文人学士。

他们的诗歌,即多为应制及奉和之作。

其中除少数抒发政治情怀和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具有昂扬和刚健的风貌以外,大量的是歌功颂德与点缀生平之作。

上官仪是初唐前期最为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特征是“以绮错婉媚为本”,有“上官体”之称。

二,王绩王绩为人清高自持,纵情山水,佯狂傲世,他的诗文作品常常是以嬉笑怒骂之笔,寄托不平之气,以排遣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苦闷。

他的诗,没有沾染宫体诗的脂粉气,艺术风格带有疏野淡朴、自然清新的特征。

《野望》是他的代表之作。

第三节初唐后期诗歌一,初唐四杰“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

虽然他们的创作活动都是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但王、杨与卢、骆其实是两类不完全相同的诗人。

卢、骆比王、杨年长十馀岁,他们的创作个性不同,所长亦异,其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言律诗。

他们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DOC)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DOC)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 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

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公元618 年,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

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907 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公元960 年,宋朝建立。

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1.唐朝国力的强盛,达120 余年之久的“天可汗”的实际存在,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中外文化的交流,胡汉文化的交融,统治者华夷一家的政策,造成开放的风气,对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南北文化的交融,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4.科举制的推行,刺激了文人的功名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大批寒门士子进入仕途,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和关山塞漠,促进了文学的新发展。

5.唐人恢宏的气度和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理,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

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都对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节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1.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大都有漫游的经历,他们漫游名山大川、通都大邑、关山塞漠,找到了新的体验,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文学的表现领域,促进了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发展。

2.唐代士人入仕的途径很多,除科举外,入幕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以及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六章杜甫教学目的:了解杜甫的生平与诗歌成就。

重点:杜甫诗歌成就、特点。

难点:杜甫诗风及律诗成就。

节生平、思想、个性一、生平,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先祖居长安附近杜陵,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

官至左拾遗、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又有“诗圣”之称。

其生平的几个主要时期:读书、壮游,35岁之前。

24岁在洛阳举进士不第。

30岁在偃师娶妻杨氏。

33岁又开始漫游。

在洛阳遇李白,随白游历,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

青年时也是趾高气扬,充满进取心的人。

好饮酒如李白,有《望岳》、《房兵曹胡马》。

长安十年困守与求仕,35—45岁。

父去世后,生活困窘,为生计无所不用其极:有20多首诗干谒;参加李林甫主持制举,成了“野无遗贤”牺牲品;献《三大礼赋》,擢河西尉小官,不拜。

天宝末年,改授右卫军府胄曹参军。

在长安,历尽辛酸,生活落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看到生民的苦难及贫富差别,写出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陷贼与为官,45—48岁。

安史乱起——756年陷长安,757年夏,逃至凤翔,授左拾遗,为救房琯获罪。

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交,房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为刺史。

8月,杜甫被许回羌村。

九月,长安克复,回长安。

758年贬华州司功参军,辄去;后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759年,由华州—秦州—同谷—剑阁—成都。

创作的个高峰期,也是现实主义成熟期。

许多诗都是哭天抢地,可见他的困顿。

有“三吏三别”。

漂泊西南及流落湖、湘,49—59岁。

在严武的帮助下建草堂,初相对安定。

765年,严武再镇川,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766—768,居夔州。

770年死。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50年后孙子嗣业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杜甫之死,也是千年之谜。

一说八月,死于由长沙到耒阳途中,因过多食用牛肉、白酒而“饫死”,郭沫若先生从医学角度论说杜是因食用了变质的牛肉,并加白酒而死。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节唐文学繁荣的原因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节唐文学繁荣的原因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节:唐文学繁荣的原因唐朝时期,文学达到了辉煌的顶峰,被誉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风格具有独特的气质,体裁繁多,成就辉煌,为后世文坛树立了崇高的丰碑。

但是,唐代文学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背后有哪些深刻的原因呢?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唐文学繁荣的原因。

一、政治因素唐代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时期,这为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建国初期,李渊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使唐朝政治稳定。

然而,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使唐朝遭受了沉重打击,但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这次动乱只是短暂的插曲。

唐玄宗晚年以后,唐朝又逐渐恢复安定,再次呈现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唐朝长时间相对稳定的政治形势为文学的兴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经济因素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实现了农业、工业和商业的迅猛发展,这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特别是在商业和手工业方面,唐代产生了相当规模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唐朝长期和西域诸国、印度、波斯等国家保持着商贸关系,这直接导致了文艺思潮的跨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文艺风格的内涵。

三、文化因素唐代文化的繁荣与百家争鸣的思想潮流分不开。

在唐代,新道德主义、佛教、儒家以及道家等不同思潮的兴盛,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多样性之一。

文学兴盛是在思想文化活跃状态下的产物,唐代作家和文艺家的作品中广泛涉及了政治、哲学、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不同方面,并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此外,唐代的文化盛世对文字的普及推动很大,大量的散文、诗歌流传到寻常百姓手中。

当时的文人雅士们也广泛地采用民间语言和方言进行创作,使得文学和文化更贴近社会生活和实践,这也表现在唐代文学风格中。

四、社会因素公元618年—907年的兴替之间,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前后发展,非常有代表性,唐代的繁荣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开明、多元、追求自由的文艺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2——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节唐代文学概述一、唐代文学的繁荣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

唐诗以其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以及精妙绝伦的艺术风采,被后人称为“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2、诗歌之外,散文、传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是在唐代产生的。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

2、经济力量雄厚,国威大振,民气高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精神食粮。

胸怀开阔,气度恢弘,精神昂扬。

3、统治者实行文化兼容政策。

4、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5、皇帝身体力行,使有唐一代诗歌创作蔚然成风。

三、唐诗的发展轨迹1、初唐:准备期;2、盛唐:繁荣期;3、中唐:巨变期;4、晚唐:退潮期。

第二节初唐前期诗歌一,宫廷唱和与“上官体”初唐前五十年间的著名诗人,不少是由陈、隋入唐的。

诗坛的创作主体,仍然是以宫廷为中心,尤其是围绕着帝王的众多重臣和文人学士。

他们的诗歌,即多为应制及奉和之作。

其中除少数抒发政治情怀和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具有昂扬和刚健的风貌以外,大量的是歌功颂德与点缀生平之作。

上官仪是初唐前期最为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特征是“以绮错婉媚为本”,有“上官体”之称。

二,王绩王绩为人清高自持,纵情山水,佯狂傲世,他的诗文作品常常是以嬉笑怒骂之笔,寄托不平之气,以排遣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苦闷。

他的诗,没有沾染宫体诗的脂粉气,艺术风格带有疏野淡朴、自然清新的特征。

《野望》是他的代表之作。

第三节初唐后期诗歌一,初唐四杰“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

虽然他们的创作活动都是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但王、杨与卢、骆其实是两类不完全相同的诗人。

卢、骆比王、杨年长十馀岁,他们的创作个性不同,所长亦异,其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言律诗。

他们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在狱咏蝉》等,都是优秀之作。

二,杜审言和沈、宋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在初唐诗坛上颇有诗名,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从他今存的诗歌来看,大多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

其诗笔力雄健,形象鲜明,能够将精湛的艺术构思寓于严整的格律之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渡湘江》是杜审言今存诗中的佳作。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武后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尽管他们在朝为官时期的创作不脱宫廷旧习,但他们在被贬流放期间的作品,如沈佺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等,都是写景言情的佳作。

然而他们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使得律诗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在他们手中得以定型化。

三,陈子昂陈子昂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批评齐梁诗风的绮靡,明确提倡风雅与兴寄,主张直接继承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二是以他的创作实践,如三十八首《感遇》等诗作,展示一种深沉的政治思考和内在的骨力,从而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端正了方向。

尤其是他的《登幽州台歌》,更是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开启了盛唐之音。

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回荡着目空一切的孤傲之气,形成反差强烈的情感跌宕。

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第四节、初唐诗人在六个方面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1、确定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文学发展方向。

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歌咏。

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2、写景体物的技巧、对仗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上官仪及其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

3、诗歌题材的开拓。

初唐四杰的诗歌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走向关山大漠。

4、风骨的倡导。

杨炯倡导“骨气”、“刚健”;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5、五律的声律定型。

文章四友,沈宋。

6、意境的创造。

张若虚,刘希夷。

盛唐诗歌第一节盛唐前期诗人一、吴中四士在盛唐前期诗坛上,出现了四位文词俊秀,名扬京都的诗人,这就是被称为“吴中四士”的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他们现存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不乏名篇佳作,艺术上也各具特色。

其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杰作。

二、王翰、王湾、王之涣王翰、王湾和王之涣,都是盛唐前期著名的诗人,主要活动在玄宗开元年间。

他们的诗歌,充满昂扬奋发的精神,和豪壮雄浑的气势,具有典型的“盛唐气象”的鲜明特征。

王翰的《凉州词》,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王翰,出生于有“游侠窟”之称的并州(今太原),性情豪健,狂放不羁。

诗多壮丽俊爽之语。

《凉州词二首》为其代表作第二节王昌龄与李颀一、王昌龄王昌龄,慕侠尚气,纵酒长歌,擅长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今存180馀首,其内容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两类主题:一是歌唱边塞征戍者的思乡离愁;二是从不同角度描写妇女的生活和内心。

就诗歌体裁而言,他的诗歌成就最突出的是七言绝句,大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故有“七绝圣手”的美誉,其造诣大约只有李白可与相比。

二、李颀李颀与王昌龄、王维、高适、岑参等人都有交往,名重当世,是盛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

李颀的诗歌,清俊秀丽而又雄浑雅健,其中不乏慷慨激昂之音,也颇能体现盛唐之音的气象。

《古从军行》为其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诗中虽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基调还是高昂进取的。

第三节孟浩然与王维一,孟浩然孟浩然,一生清淡寡居,前40年在家乡隐居读书,40岁来长安求仕,应举不第,转游江东。

晚年在荆州长史张九龄幕府供职,为期很短。

孟浩然也是山水田园诗的重要作家。

诗风平淡自然,由于他参加过农业劳动,与农民交往,与王维相比,其诗富有田家情调。

孟浩然喜欢用五言诗反复描写幽寂静淡的景物,表现个人的失意、孤独和苦闷。

因此,在他的大部分诗歌中,都不免染上一层冷清的色彩,带有一种淡淡的愁绪。

如其著名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宿建德江》、《夏日南亭怀辛大》、《夜归鹿门歌》、《留别王维》、《岁暮归南山》、《春晓》等等,无不如此。

但同时,孟浩然的诗也还有境界阔大、气势雄浑的一面,如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就是这种壮美的典型。

二、王维王维,幼年丧父,母亲奉佛,王维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

年轻时为时代精神感召,曾有凌云之志。

后因政治上频遭挫折,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晚年则以焚香奉佛为事。

他多才多艺,于绘画、音乐也有很深的造诣。

王维以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著称于诗坛。

诗境空静明秀,且带冷寂氛围。

这是他以佛心观物的结果,也是他在借物境写心境。

王维是诗人兼画家,同时又擅长音乐,对大自然的美有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受力。

他在诗歌上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还是送别诗、抒情诗;亦无论古诗还是近体诗,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在盛唐诗歌中最具有鲜明的特征。

特别是在那些描写山水田园的作品里,禅与画又往往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王维诗歌的艺术风貌。

第四节高适与岑参高适与岑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歌最突出的代表诗人。

他们都有过边塞生活的体验,对边塞和战争生活的反映更为深入,描写更为鲜明突出,也最能体现盛唐边塞诗歌的特色。

一、高适高适,早年生活困顿,曾北上蓟门边塞,欲建立军功,失意而归;又曾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有几年军旅生活。

安史之乱爆发,在平乱中建树功勋,封渤海县侯。

诗多慷慨悲壮之音,风格雄厚浑朴。

高适的边塞诗,在内容和情调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充满慷慨从戎、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二是经过清醒、理智的思考,深刻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端,以政论的笔调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意见,同时流露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昏庸将帅的讽刺。

《燕歌行》是其最为著名的作品。

殷璠《河岳英灵集序》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清人叶燮说:“高七古为胜,时见雄沉,……其雄沉直不减杜甫。

”(《原诗》)二、岑参岑参,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先后在唐大将高仙芝、封常清的幕府供职,为其边塞诗的创作提供了生活源泉。

诗风壮丽奇伟,多写西北边塞奇异景象,将士豪迈情感,极具浪漫色彩。

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

殷璠说:“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序》)。

清人翁方纲说:“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

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

”(《石州诗话》)高、岑相比,高雄厚,岑雄奇。

李白与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李白与杜甫,犹如两颗巨星,前后辉映。

他们的杰出创造,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并将中国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第一节李白一、李白的生平、思想在盛唐文化的孕育下,李白以他特有的才华、风采和魅力,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读者,成为盛唐文化最为杰出的代表。

这里将集中介绍李白与盛唐文化之间的关系。

1、李白的生平。

2、李白的思想。

二、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有个性化与浪漫色彩的伟大诗人。

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那奔放的热情,浪漫的理想,坦荡的胸怀,率直的性格,豪侠式的行为,都可以说是典型的盛唐式的。

他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灵活自由的体裁,和清新自然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他个人的气质、性格方面的这些特点,全都反映在他的诗歌当中,从而形成其豪壮奔放与清新明秀之美,构成他所特有的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

1、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做细致的描绘。

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2、发想无端,变幻莫测。

3、诗多气壮山河的壮美意象,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