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传播学英文文献

传播学英文文献

传播学英文文献以下是几篇关于传播学的英文文献:1. McQuail, D. (2010).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SAGE Publications Ltd.这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全面介绍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包括传播过程、效果、媒介内容和媒介组织等方面。

2. Katz, E., & Lazarsfeld, P. F. (1955). Personal Influence: the Part Played by People in the Flow of Mass Communications. Transaction Publishers.这篇论文是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研究之一,探讨了个人影响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揭示了个人和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相互关系。

3. McCombs, M., & Shaw, D. L. (1972).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6(2), 176-187. 这篇文章提出了传播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议程设置,即媒体在决定公众关注度方面起到的重要影响作用。

这个概念在传播学研究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这本书介绍了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探讨了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和模仿的过程,对传播学研究中的模仿和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5. Noelle-Neumann, E. (1974). The Spiral of Silence: A Theory of Public Opin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4(2), 43-51.这篇论文提出了沉默螺旋理论,认为个人在观察到社会舆论倾向之后会更加倾向于选择支持主流观点,从而导致非主流观点的沉默。

传播学概论整理范文

传播学概论整理范文

传播学概论整理范文传播学概论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以及相关理论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传播行为无处不在,传播学概论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学概论研究的内容包括:传播过程、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

传播过程是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其中包括信息编码、传输、接收和解码等环节。

传播媒介则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广播传媒和网络传媒等。

传播效果则是指传播行为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可以是认知效果、态度效果或行为效果等。

首先是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传播学概论研究传播的基本概念,如信息、媒介、受众等,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模型,如传播流程模型、双向传播模型等。

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为我们理解和分析传播行为提供了框架和思路。

其次是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

传播学概论研究传播媒介的类型、特点和使用方式,如报纸、电视、网络等,以及相关的传播技术,如摄影、音像、编程等。

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传播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再次是传播效果和传播评估。

传播学概论研究传播行为对受众的影响,如信息认知、态度改变和行为转化等。

同时,也研究如何评估传播效果,确定传播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对传播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是传播伦理和传播政策。

传播学概论研究传播活动中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信息真实性、价值取向等。

同时,也研究传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公共广告、传媒监管等。

伦理和政策的考量对传播行为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传播学概论还涉及到媒介与社会、文化与传播等重要问题。

媒介与社会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新闻媒介对公众观点的塑造、广告媒介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等。

文化与传播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如跨文化传播、文化冲突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系统研究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学科,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传播学概论论文

传播学概论论文

传播学概论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传播学概论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核心理论。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传递信息和意义的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首先介绍了传播学的定义,然后回顾了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描述了传播学的起源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方向。

接着,本文重点阐述了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包括传播过程理论、媒介效果理论以及公共关系理论。

最后,本文总结了传播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1. 介绍传播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如何传递信息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传播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理解不同传播媒介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利用传播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和传递信息。

本文将围绕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核心理论展开讨论。

2.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的定义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简单来说,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和意义传递的学科。

它涉及到传播媒介、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以及与传播相关的各个方面。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口头交流、书面传播、媒体传播等。

3.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较长的历史。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通过口头交流来传递信息和意义。

随着文字的出现,书面传播成为主要形式,人们开始通过书籍和文献来传播知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报、电话、电视等新的传播媒介相继出现,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当前,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4. 传播学的核心理论4.1 传播过程理论传播过程理论是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研究传播过程中信息是如何传递和接收的。

该理论包括了传播源、媒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要素。

传播过程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信息的流动和影响力的产生。

4.2 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理论是传播学的另一个核心理论。

它研究了媒介对人们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通过研究媒介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以及人们对不同媒介的反应。

传播学概论书籍

传播学概论书籍

传播学概论书籍1. W. James Potter(2014),《传播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Theory)。

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909),《性学三论》(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3. 罗兰·巴特(1977),《传媒的符号学》(The Semiotic Challenge)。

4. 弗朗茨·法能(1970),《媒介理论》(Theorie der Medien)。

5. 斯图亚特·霍尔(1973),《传媒理论:一种政治经济学分析》(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 A Short Introduction)。

6. 宾汉姆·阿布拉姆森(1986),《观众的活动:对传播的理解的文化研究方法》(Audience Activity and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A Cultural Studies Analysis), 。

7. 约瑟夫·S·塞利格曼(1992),《媒介和社会》(Media and Society: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8. 杰克·费尔南迪斯(1996),《传媒与现代社会》(Media and Modern Society: A Study in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Change)。

9. 杰弗里·凯许曼(2001),《传播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10. 大卫·赫尔德(2004),《传媒与全球化》(Media and Globalization: Why the State Matters)。

这只是一小部分传播学概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传播学领域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著作值得一读。

传播学主要教材和参考教材

传播学主要教材和参考教材

传播学主要教材和参考教材
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广泛领域的学科,因此其教材和参考教材也有多种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播学教材和参考教材:
1.《传播学概论》:作者为施拉姆·波特,陈亮等译,新华出版
社。

该书是传播学学科奠基人施拉姆的主要著作,扼要论述了各个传播要素及传播的社会效果。

2.《大众传播模式论》:作者为丹尼斯·麦奎尔、温德尔,祝建
华、武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该书为美国大学大众传播学经典教材,反映了大众传播学理论的模式化阶段的研究探索。

3.《大众传播学诸论》:作者为德弗勒、鲍尔·洛基奇,新华出
版社。

该书为20世纪70年代较为系统的美国大众传播学专业教材,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科水平。

4.《人类传播史》:作者为施拉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该书从
传播学的观念出发叙述的人类文明史,也可以被看作传播技术演进与文明社会构成的互动的简史。

5.《21世纪传播学系列教材·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作
者为刘海龙。

该书内容主要分四个板块,包括传播的观念、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大众传播理论的范式与研究方法、客观经验主义的研究范式以及批判理论等。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教材和参考教材可供选择,建议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教材。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 祝建华教授提出来一个描述、解释和预测受众为何 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新理论概念“新媒体权衡寻求” (Weight and calculated for New Media,简称 WCN)。这个理论观点认为:“当且仅当受众发觉 其生活中某一重要需求已经无法被传统媒体满足、 并且认为新媒体能够满足该需求时,他们才会采纳 并持续使用这一新媒体。”可见,使用新媒体是一 个创新与扩展的过程,一般而言,只有当传统媒体 已无法满足需求了,对新媒体的接近才开始。

▲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
程。”——古罗马时期的政论家西塞罗(Ciceron)把
communication定义为把握一件事情或者是与别人
建立一种关系。
▲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古罗马时 期的政论家西塞罗(Ciceron)把communication定义为把握一 件事情或者是与别人建立一种关系。
▪ 20世纪40年代末,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彩色 电视广播的新阶段。
▪ 1962年,开始运用通讯卫星越洋转播电视节目。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进行实况转播,当时47个国家约7.23亿观众收看到 了这些图像。虽然地球与月球遥遥相隔38万多公里, 但现代电子传播通讯技术的运用使声像传递仅需1.3 秒钟时间。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
(分别为1946、1947、1957年) ▪ 因此,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

关于传播学的国外文献

关于传播学的国外文献

关于传播学的国外文献以下是关于传播学的一些国外文献的例子:1. McQuail, D. (2010).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Sage Publications.(《大众传播理论》)2. Hall, S. (1980). Encoding/decoding. In S. Hall, D. Hobson, A. Lowe, & P. Willis (Eds.), Culture, media, language: Working papers in cultural studies, 1972-79 (pp. 128-138). Hutchinson.(《编码/解码》)3. Gitlin, T. (1980).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Mass media in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New Lef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全世界都在看:大众媒体对新左派的塑造和解体》)4. McCombs, M., & Shaw, D. L. (1972).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6(2), 176-187.(《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5. Jenkins, H. (2006).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融合文化:新旧媒体的碰撞》)6. Couldry, N. (2012). Media, society, world: Social theory and digital media practice. Polity.(《媒体、社会、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体实践》)7. Habermas, J. (1989).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 MIT Press.(《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对资产阶级社会范畴的探究》)8. Meyrowitz, J. (1985). No sense of place: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social behavio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无处感:电子媒体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这些文献代表了传播学领域的经典和重要研究,涵盖了传播理论、媒体影响、社会媒体等方面的内容。

传播学主文献索引

传播学主文献索引

传播学专业文献索引著作:1.Pamela J. Shoemaker and Stephen D. Reese:Mediating the Message: Theories of Influenceson Mass Media Content. White Plains, N.Y. : Longman, 1996.2.文森特·普赖斯:《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中英文对照),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林文刚编:《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陈卫星:《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

7.萨默瓦、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8.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商务印书馆,2003。

9.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10.盖伊·塔奇曼:《做新闻》,华夏出版社,2008.论文●传播研究的历史与身份1.Berelson, Bernard and Schramm, Wilbur (1959). The State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Comment. 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 ol. 23, No. 1. , pp.1-92.Pooley, Jeff (2008).“The New Hist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The History of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ontested Memories, 43-69. New York: Peter Lang.zasfeld, Paul F. and Merton, Robert K. (1948). Mass Communication, Popular Taste andOrganized Social Action, in Lyman Bryson ed.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New York: The Institute for Religious and Social Studies.zarsfeld, Paul F. (1941). Remarks on administrative and critica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5.Gitlin, Todd (1978). Media Sociology: The Dominant Paradigm. Theory and Society, Vol. 6,No. 2, pp. 205-2536.Donsbach, Wolfgang (2006). “The Identity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Journal ofCommunication, V ol. 56, Issue 3, pp.437-448.●传播研究与新闻研究7.Weaver, David H. & McCombs, Maxwell E (1980). “Journalism and Social Science: A NewRelationship?” Public Opinion Q uarterly, 44, pp. 477-494.8.Rogers, Everett M.(2000) “Reflections of news event diffusion research.” Journalism and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V ol.77, Iss.3 , pp. 561-577.9.Breed, Warren (1955). Social Control in the Newsroom: A Functional Analysis. Social Forces,V ol. 33, No.4, 326-335.10.Tuchman, Gaye (1972).Objectivity as Strategic Ritual: An Examination of Newsmen'sNotions of Objectivit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 ol. 77, No. 4, pp. 660-67911.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生产社会学》,载《大众媒介与社会》,华夏出版社,2006. 第164-187页。

传播学十大必读经典著作

传播学十大必读经典著作

传播学十大必读经典著作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

此书被公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作为一部传播学经典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让读者能细细地体会到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

此书自1922年问世以来,在几十年中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该书对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如舆论从哪里来和怎么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什么样的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是不是或者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舆论主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可以说只出现过两个源头,即开放的舆论生成与流通系统和封闭的舆论制造与灌输系统,尽管它们都会产生一个复杂程度不相上下的舆论过程,但是结果却不大一样。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它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

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

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13个最新)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13个最新)

传播学是关于传播的一种视角,通过汇集各种观点和方法论来研究各种传播活动。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即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下面是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借鉴参考。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在跨界与对话中探索创新[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9(007). [2]潘高,张静,张凯.《国家宝藏》文化自信的传播学解读[J/OL].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2019-07-29]. [3]深圳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吴予敏. 传播学学术话语创造的能动与受动[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3(004). [4]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翼青. 媒介技术哲学范式的兴起:作为认识论或方法论的传播学[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3(005). [5]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飞. 传播学研究的理论思考与未来展望[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23(008). [6]西沐. 艺术如何传播?[N]. 中国文化报,2019-07-21(001). [7]张瑜烨,刘儒田.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特色环境传播学的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4):160-168+177. [8]李慧敏,潘漩.公共环境事件舆情压力及危机公关的传播学思考——基于“2016年湖北洪灾”媒介议题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4):169-175. [9]刘帅.从传播学角度解析“锦鲤文化”[J].视听,2019(07):205-206. [10]展强.新媒体背景下的农业品牌塑造[J].新闻前哨,2019(07):103-105. [11]胡易容.“后真相”时代传播符号的“意义契约”重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04):122-129. [12]麦永雄.跨文化诗学:族群混杂与身份跨界的理论图式[J].广东社会科学,2019(04):142-150+255. [13]温庆新.文献传播学视阈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135-142. [14]陈佩佩.从传播学视角看城市外宣英译——以温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英译为例[J].名作欣赏,2019(20):117-120. [15]秦鑫淼,赵迎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微博热门榜单研究[J/OL].新闻世界,2019(07):70-73[2019-07-29]. [16]刘金波.学术研究的非虚构:问题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4):1. [17]周茂君,罗雁飞.数字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本科核心课程的变化与问题——基于21位院长访谈的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4):78-90. [18]于淑婧.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前沿与趋势——对2018年相关文献的考察[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4):104-118. [19]谢金文.构建新闻与传播学科新体系[J].今传媒,2019,27(07):5-9. [20]范田丽.Q方法及其在传播学中的应用综述[J].今传媒,2019,27(07):75-77. [21]于歌子.从反馈到交互——传播学视阈下的当代电影受众参与方式探析[J].当代电影,2019(07):102-104. [22]柯泽. 传播学研究:认识论、方法论及创新[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04(003). [23]吴锋.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绩效表现及应对策略——基于2004-2015年结项课题的统计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4):133-139. [24]朱斌.传播学视角下中国戏剧“走出去”的反思与启示——以《牡丹亭》英译为例[J].四川戏剧,2019(06):90-94. [25]胥南星,吴赟,杨喜刚.传播学视角下京剧翻译传播的可行性探究[J].大众文艺,2019(12):166-168. [26]王璐. 传播学视野下卑尔根孔子学院武术发展的阻碍因素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27]陈媛媛.从翻译学角度看西方传播学词汇的引入与本土化[J].中国科技术语,2019,21(03):39-42. [28]魏洁宇.资本逻辑影响下微博热搜娱乐化现象分析——基于传播学的视角[J].中国报业,2019(12):26-27. [29]杜杨芳,廖声浩.三种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启示[J].湘南学院学报,2019,40(03):120-124. [30]樊阔.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J].科技传播,2019,11(12):165-166.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31]熊岚.传播学视域下的明清小说研究——评《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9(06):103. [32].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J].未来传播,2019,26(03):111. [33]于业成.潜江“小龙虾”走红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前哨,2019(06):76-77. [34]丁宁,柴琼,赵咏芳.中医药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分析与展望——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2009-2018)[J].中医药文化,2019,14(03):40-49. [35]周蕾,徐文慧.翻译传播学视域下政治话语对外翻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26(02):87-92. [36]姜飞,张楠.中国对外传播的三次浪潮(1978—2019)[J].全球传媒学刊,2019,6(02):39-58. [37]邓绍根,李兴博.百年回望: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历程及其特点[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6):155-164. [38]章戈浩,张磊.物是人非与睹物思人:媒体与文化分析的物质性转向[J].全球传媒学刊,2019,6(02):103-115. [39]张振亭,赵莹.网络传播研究繁盛语境下新闻传播学学科交叉的新变化——基于四种CSSCI期刊论文引文的分析(2006—2017)[J].新闻大学,2019(06):9-18+120-121. [40]张冰清,芮必峰.旧理论遭遇新传播:网络科学视角下“意见领袖”研究的困境及出路[J].新闻大学,2019(06):45-56+122-123. [41]陈奇妍.传播学视域下短视频生态研究——以抖音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9(06):86-88. [42]袁君煊.以歌传信:传播学视阈下瑶族信歌试探——瑶族信歌研究系列之一[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9(01):85-92. [43]张锡杰. 咬定青山不放松[N]. 河北日报,2019-06-14(011). [44]白贵,杨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J].出版广角,2019(09):29-32. [45]邓国峰. 以跨学科融合创新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学[N]. 广西日报,2019-06-13(005). [46]张心怡.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J].科技传播,2019,11(11):11-12. [47]聂妍.基于受众视角的公众人物“人设”传播学解读[J].科技传播,2019,11(11):54-55. [48]许庆霞.从传播学5W视角解读《一本好书》的创新表达[J].新媒体研究,2019,5(08):128-130. [49]张明新.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突破[J].青年记者,2019(16):62-64. [50]董浩,骆正林.我国新闻学研究的百年历史回顾与当代发展阐释——兼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三种传统[J].新闻界,2019(06):17-29. [51]姚红松.论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9(17):35. [52]王昌怡.从传播学角度看朋友圈“三天可见”[J].传播力研究,2019(17):83-84. [53]杜清越,慕锦华,蒋佳欣.发展传播学视域下的传媒与扶贫研究——基于对湖南十八洞村扶贫实践的考察[J].传播力研究,2019(17):207-208. [54]杨佳.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基于组织传播学的视角[J].红河学院学报,2019,17(03):47-49. [55]徐蒙.内容“自带流量” 激活最佳传播[J].新闻战线,2019(11):120-121. [56]陈孝柱,张芳,雷小磊.就业需求下高校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9(12):86-88. [57]郭鸿梅. 传播学视野中的“南音故事”推介[D].泉州师范学院,2019. [58]吴锋,王学敏.我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的最新进展、知识图谱及研究热点——基于2018年新闻传播学SSCI论文的大数据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9(06):39-47. [59]张伟.社交媒体在当代美国政治极化加剧中的作用[J].今传媒,2019,27(06):41-42. [60]华杰.论《鬼谷子》中的沟通原则与效能提升策略[J].知识经济,2019(18):35-36.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61]程雯.全域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开设《跨文化传播学》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6):219-220. [62]颜世健.当前精准扶贫报道的研究现状与改进建议——基于CNKI数据库的讨论分析[J].中国记者,2019(06):112-114. [63]李碧滢,王闵月,贺紫钰,赵凯悦,施梦铃.外国大众小说在中国西部地区高校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以英、日语言类为中心[J].传播力研究,2019,3(16):23-25. [64]段超.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直播的形成与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9,3(16):276. [65]胡骞.从传播学角度看语文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9,3(16):185-186. [66]吴琪.男性美妆风潮背后的传播学原理[J].传播力研究,2019,3(16):251. [67]姚雪洁.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新课程改革[J].传播力研究,2019,3(16):197. [68]王闯. 孔子的媒介记忆传播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9]田小芳.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抖音短视频的爆红[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6):214-215. [70]王茜. 传播符号学视野下的新疆纪录片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 [71]吴信训. 长三角一体化与政协传播的传播学思考[N]. 江淮时报,2019-05-31(003). [72]谢清果.华夏传播研究专栏[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01):203-204. [73]孟昭瑞,刘宏.中国组织传播学文献的计量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8(02):177-193. [74]赵春华.符号化传播:时尚传播学基础理论初探[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8(02):194-203. [75]霍少华.网络综艺节目植入式广告的策略分析——传播学视角下《奇葩说》中的植入广告特色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9(05):14-16+19. [76]杨文定,黄健.2015年以来的骆越文化研究概述(二)[J].传播与版权,2019(05):138-145. [77]张玉.从传播学视角论新媒体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J].科技风,2019(15):75. [78]戴利朝.罗杰斯与发展传播学的范式转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03):108-114. [79]姚丹.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J].科技传播,2019,11(10):180-182+185. [80]刘海龙,吴欣慰.2018年中国传播学研究新观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03):133-139. [81]杨子巍.基于传播学视角探讨广播电视学研究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10):84-85. [82]刘昊.抖音短视频与西藏旅游资源传播[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0):203-204. [83]陈朔.5W模式下黄山茶文化的传播现状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9,5(10):76-77. [84]张霄.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网络养成类真人选秀节目流行的原因——以《偶像练习生》节目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0):126-128. [85]许松.从灰色地带迈向问题域:论后现代思潮中传播理论整合[J].国际新闻界,2019,41(05):145-157. [86]夏春祥.根源与路径:传播思想史的观点解读[J].国际新闻界,2019,41(05):158-165. [87]徐生权.传播学:追溯柏拉图还是抗击柏拉图?——从一本书的大陆、台湾两个译本的差异说起[J].国际新闻界,2019,41(05):166-176. [88]钟安琪.传播学视角下对外翻译策略的嬗变——以《美丽江西,秀天下》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5):237-238. [89]曹东南.传播学视域下手游《恋与制作人》走红原因探析及启示[J].新媒体研究,2019,5(07):63-65. [90]钟琴宇. 马来西亚华人国家认同塑造的政治传播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9. 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四: [91]苏政和.传播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评《传播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05):106. [92]魏曦英.话语分析在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运用(2004-2018)——基于八本CSSCI 新闻传播学类期刊的视角[J].东南传播,2019(05):9-13. [93]李敏,苏士梅.传播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流动——以美国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15):242. [94]程星梅.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9,3(15):244. [95]李春.徐訏赴港前小说的传播学透视[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3):61-63. [96]李成. 传播学视域下21世纪中国儒家文化在德国的接受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97]朱鹤.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98]程宏亮.传播学视域下的李白与魏万交往论[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3):79-86+108. [99].沈阳体育学院诚邀天下英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03):145. [100]姬德强,袁玥.文化他者视野中的“一带一路”——基于对四国在华博士留学生的访谈[J].国际传播,2019(03):71-78. [101]陈鸥帆.大数据·主流媒体·影响力与引导力——对话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明洋教授[J].现代视听,2019(05):28-35. [102]李莹.迪士尼动画电影产业化路径解析[J].现代视听,2019(05):43-45. [103]陆丹.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CNKI(2000-2014)的数据分析[J].教育传媒研究,2019(03):53-56. [104]邵培仁,潘戎戎.追求和坚守传播学研究中的人文情怀[J].当代传播,2019(03):1. [105]张昆.批判传播学史的价值和写法——评陈世华新作《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9(05):89-92+111. [106]常江,胡颖.劳伦斯·格罗斯伯格:美国的大学建制导致文化民粹主义——文化研究的美国化及相关启发[J].新闻界,2019(05):4-10. [107]刘文博.传播学视域下微信朋友圈“打卡学习热”现象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9):50-51. [108].媒介中国研究百人会夺人眼球[J].城市党报研究,2019(05):49. [109]刘芮辰,岳洁.发展传播学下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效果探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14):8-9. [110]张玉霞.鬼畜视频广告的传播学浅析[J].新媒体研究,2019,5(09):131-132. [111]白一君.传播学视角下的四川藏区藏戏艺术现状、传承与发展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9,29(03):119-125. [112]蒋旭峰,吴斯.社区传播: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创新的可能与可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05):140-146. [113]徐娇.网络谣言的产生机制与社会结构治理[J].科技传播,2019,11(09):127-128. 以上就是关于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第一章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第一章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第一章参考书目:《传播学引论·修订版》,李彬著《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传播学概论》,施拉姆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弗林等著《传播学史》,罗杰斯著《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传播学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人类社会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

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5、第五次飞跃:?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等于一天。

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施拉姆:”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最早的传播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国语》、《论语》、《战国策》未实现传播研究向传播学的转变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20世纪四五十年代,诞生于美国社会基础、社会需要、学科基础与需要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垄断:生产活动与范围延伸跨国企业:对信息需要增加大众报业、电影、广播、电视:传播业成为独立产业两次科技革命——两次思想革命:人类认识能力大幅度提高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背景:(一)政治背景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尤其战争时期一战: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协约国联合宣传委员会——宣传战争的广告、新闻电影等一战宣传的研究:坎珀尔·史图尔特的《克尔之家的秘密》(英国)、施杰林·鲁贝尔特的《宣传是政治武器》(德国)、伊·普策克《德国宣传:关于宣传是实用社会科学学说》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27年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Propaganda Technique In The World War)美国“宣传分析研究所”1937年《宣传的艺术》(1939年)艾尔费雷德·李伊丽莎白·李七种常用宣传手法咒骂法(Name Calling)粉饰法(Glittering Generality)转移法(Transfer)证言法(Testimonial)平民法(Plain Folks)堆牌法(Card Stacking)乐队花车法(Band Wagon)二战:美国陆军部新闻与教育署卡尔·霍夫兰研究影响士兵对战争的认识,鼓舞参战士气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传播活动与实践直接催化了传播学的形成。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1、“传播”的英文是: communicate(动词)communication (名词)。

2、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它们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种基本要素。

2、“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1、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3、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2、丹尼斯·麦奎尔将传播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即基本模式、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受众中心模式和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流动模式。

其中基本模式又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和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模式与其所属的模式类别连起来:施拉姆模式:控制传播论过程,拉斯韦尔5W模式: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卡茨的使用与满足模式: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赖利夫妇模式:系统论传播模式。

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2、《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总结的人类四种传播制度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社会责任论传播制度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传播学文献综述范文

传播学文献综述范文

传播学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

在引言部分,可以介绍传播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概述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以及当前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可以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范围,以及文献综述的结构安排。

二、传播学理论综述。

在这一部分,可以对传播学的经典理论进行综述,比如传播学的基本模型(比如Lasswell的传播模型)、媒介效应理论(如第三人效应、霍夫斯泰德模型)、符号学理论(如符号交换理论)、以及媒介与社会影响理论(如媒介批判理论)。

此外,也可以包括一些新兴的传播理论,比如网络传播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等。

三、传播学研究方法综述。

这一部分可以介绍传播学研究的常见方法,比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内容分析、访谈等,以及这些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和局限性。

同时,也可以讨论一些新兴的研究方法,如大数据分析、虚拟焦点组讨论等。

四、传播学研究领域综述。

这一部分可以对传播学的不同研究领域进行综述,比如新闻传播、政治传播、广告传播、健康传播等。

可以介绍每个研究领域的
重要研究成果、热点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五、结论。

在结论部分,可以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强调传播学研究的重
要性和现实意义,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上是一种可能的传播学文献综述范文的结构和内容,希望能
对你有所帮助。

当然,具体的文献综述范文的撰写还需根据具体的
研究主题和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关于传播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的文字起源:距今1400年前,《北史·突厥传》中,“传播中外,咸使之闻。

”英语“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文。

关于传播的概念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劝服)说、符号(信息)说等等。

二、关于话语研究话语研究是把关注点放在对事物本质所做出的种种话语的可能性上。

换句话说,话语研究不是研究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是研究为什么人们用某种方式对该事物进行表述,是什么社会条件导致了这种话语,这种话语是否能够自我证明,它导致了什么后果。

所谓话语,就是围绕着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文本所形成的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

三、传播的五种话语(一)传播是传递1、传播是信息的传递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传播的5W模式。

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认为:“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这个定义虽然强调了信息客观性的一面,却忽视了信息编码和解码的复杂性,忽视了传播的社会意义。

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多种变量处理不当,而造成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或误差。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妨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传播隔阂指的是个人、群体、组织、世代、文化之间的隔阂、误解或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社会信息系统通过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来服务于社会发展。

立邦漆《龙篇》(二)传播是控制1、控制论视角下的传播1948年,数学家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提出了控制论。

维纳认为,社会过程充满着偶然性,传播与控制是一个过程,要使这个社会更加有序,必须随时获得信息反馈,即时做出调整,适立新的变化(即自我学习),更好地执行控制者的命令。

2、传播是传者控制受者的过程传播学的诞生,也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这一话语兴起的产物。

传播学概论——精选推荐

传播学概论——精选推荐

传播学概论课程大纲☐第一讲传播学史☐第二讲人类传播的演进☐第三讲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四讲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第五讲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第六讲传播媒介☐第七讲大众传播的受众☐第八讲传播效果参考书目1、《传播学是什么》,陈力丹,北京大学出版社2、《中外传播学名著导读》,郭建斌、吴飞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3、《传播的观念》,陈卫星著,人民出版社4、《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5、《传播学概论》[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周立方、李启译新华出版社6、《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著陈德民叶晓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8、《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9、《传播与社会影响》,塔尔德著,何道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解读大众文化》,费斯克著,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学术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传媒观察》、《新闻界》等等第一讲传播学史The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一、传播学的诞生二、传播学的学术渊源三、四大先驱者和奠基人四、传播学引入中国的影响和意义一、传播学的诞生(一)人类早期对传播的思考例1:荀子:“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例2:柏拉图的“洞穴”传播学的诞生有其基本前提条件。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1)传播业的独立和兴盛;(2)学科的发展(二)传播学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

1、政治:美国的政治生活;两次世界大战。

2、经济: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

3、社会: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4、学术: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传播学概论参考文献

传播学概论参考文献

传播学概论参考文献1、《传播学(修订版)》,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传播学研究方法》, 陈燕等.科学出版社,2002年4、《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5、《传播学总论》, 胡正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6、《大众传播学总论》, 张隆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7、《传播学通论》, 戴元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8、《人类传播理论》,约翰·斯坦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9、《大众传播概论》, 斯坦利·J·巴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等,华夏出版社,2000年11、《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2、《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3、《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4、《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15、《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新华出版社1984年16、《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7、《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18、《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9、《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美〕费斯克等新华出版社,2004年20、《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华出版社,2004年21、《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22、《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陈力丹,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23、《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24、《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5、《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26、《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7、《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28、《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29、《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30、《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31、《媒体等同》,[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2、《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33、《理解通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34、《通俗文化理论导论》,[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商务印书馆,2001年35、《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斯蒂文森,商务印书馆,2001年。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以下是一些20世纪传播学领域的经典文本:1. 《传播学理论导读》- 欧内斯特•科德尔(Ernest K. Giddens)这本经典的著作是传播学的入门读物,涵盖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它为后续的传播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传播学的自然史》- 德文特博士(Dr. Wilbur Schramm)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传播历史和演变的经典之作,对传播学的定义、范围和实践提供了广泛而系统的研究。

3. 《传媒效应》- 保罗•拉扎斯费尔德(Paul Lazarsfeld)、贝尔•伯森特(Bernard Berelson)、威廉•鲍德温(Hazel Gaudet)这本书是经典的传媒效应研究的合集,探讨了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对研究传媒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媒介的特殊性》-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麦克卢汉的这本书探讨了媒介对人类意识和社交结构的影响,提出了“媒介即是信息”的概念,对后来的传播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 《认知控制论》- 诺姆•钱南(Noam Chomsky)这是一本关于语言和媒介的经典著作,提出了一种关于媒介对思维和认知的控制方式的理论,对传播学和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6. 《符号行动的社会构建理论》- 伯特•恩斯特(Bertrand Ernszt)这本书通过研究符号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人际交往的社会构建理论,对传播学研究的符号和意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经典文本代表了20世纪传播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理论、实践以及对传媒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学者在不同历史背景和研究方向下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丰富的研究,为传播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概论参考文献
1、《传播学(修订版)》,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传播学研究方法》, 陈燕等.科学出版社,2002年
4、《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5、《传播学总论》, 胡正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6、《大众传播学总论》, 张隆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7、《传播学通论》, 戴元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8、《人类传播理论》,约翰·斯坦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9、《大众传播概论》, 斯坦利·J·巴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等,华夏出版社,2000年
11、《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3、《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埃弗里特•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15、《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新华出版社1984年
16、《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17、《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18、《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19、《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美〕费斯克等新华出版社,2004年
20、《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华出版社,2004年
21、《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22、《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陈力丹,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
23、《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
24、《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25、《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6、《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27、《公众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8、《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29、《传播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
30、《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
31、《媒体等同》,[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32、《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33、《理解通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34、《通俗文化理论导论》,[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商务印书馆,2001年
35、《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斯蒂文森,商务印书馆,200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