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真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浅谈新课程论文篇一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

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

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我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认识论文

我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认识论文

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找到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法。

幽默、富有情趣、诱导的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优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正确的选取教学方法,差生学习主动性差、基础差,教师要考虑差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尽可能为差生提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调动他们自我建构的积极性。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过程中要恰当的设问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恰当的提问往往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思维发展,通过提问来激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由于差生不注意复习和对知识的巩固,不注意知识的再现,对所拥有的知识不能透彻理解,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所以,教师课堂提问既要考虑新知,又要通过提问来巩固和回忆旧有的知识,以进行多次建构和分散复习。

思维水平的提高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学困生遇到问题不积极主动思考,现代学习中提倡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激活差生思维。

要允许学生失败,让学生充分思维,课堂提问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按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或则回答问题错误,教师就会让学生终止回答,这样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所以,要让学生充分思维,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和思维的缺陷。

2、提倡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探索在生物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习尖子也不是课堂的焦点,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充当主角。

这样,学困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的群体活动。

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通过学生思维接触,教学系统的优化组合,实现思维发展。

由于教师和学生不在一个思维水平上,学生之间的交流能让其更了解自己思维的不足,调节自己的学习。

新课程新教学论文:穿新鞋岂能走老路

新课程新教学论文:穿新鞋岂能走老路

新课程新教学论文:穿新鞋岂能走老路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需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如何穿上新鞋,不走老路。

一、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背景与意义1. 新时代新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学生们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他们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实践能力等新的能力和素养。

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需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2.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面对新时代的变革,新课程理念应运而生。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探究、跨学科等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3. 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意义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推行,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新课程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二、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与要求1. 学生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新课程教学模式中,学生扮演主体的角色,教师则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将学生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力。

2. 实践探究新课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创造有利于学生实践和探究的教学环境。

3. 跨学科与综合素养新课程教学模式强调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学生将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学科的学习,而是跨学科地进行学习。

教师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和能力。

三、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 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新课程论文篇一课程改革不仅是一项教育事业内部的改革,而且是一项社会化的一项工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在改进和完善。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重视课改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切实有效的模式,主动参与课改实践,发挥课改的优越性,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从而优化我们的教育。

纵观各种关于课改的学习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次课改的几大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在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课程教材的改革等等,在学分制和课程管理上都有了改变,职业学校还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在传统的课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所以同级别的学习,同级别学生都是用的一样的教材,和一样的课程,这就是所谓的“统考”,这种传统的课程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教育也必须要顺应时代,这也是根据社会发展来决定的。

在学科课程实施中,作为专业课,我们在新新课程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实践、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如计算机专业就开设几个板块的课程,有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数据编程等,这些课程贯穿于各个学期中完成,这样就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开学生的空间思维。

新课程体系注重多样化、多层次、多实践,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

二、新时期课改的评价体系课堂评价体系一直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技巧,有研究表示,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分割不开的。

因此,新时期课堂教学必须要优化评价体系,打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评、评什么等笼统不明确,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评价观点以教师为主,这样就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一定要把重心转移到学生的素质上来,把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组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让同学们真正的快乐的学习。

因此,新时期的教学评价一定要做到整体性、全面性,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评定,又要正对学生的各种特征做出评定从而充分的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的衡量和评价,才能充分的创新课堂。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从“做”中“学”,从探索中发现知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体会到:只有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只有,才能改变我校目前的被动局面。

因此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进行课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

通过两年的课改,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力和成绩都提高得很快。

下面来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以及个人体会:我们学校采用了六步教学法,自己编写导学案,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成绩好的与差的搭配,这样有利于学生讨论和交流,组内兵教兵,组与组之间有竞争。

贯彻新课改中提出的“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主为,以老师的引导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面就教学中谈谈我体会最深的几个问题:一、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教学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因此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合理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引人入胜的教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研究论文

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研究论文

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研究论文第一篇: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实践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方面的力度和程度都持续加大。

特别是在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有着非常高的重视度。

当然,这也是所有小学教师所需要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此文章中就来分析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而且对于特殊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或者启发。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完善工作的不断深化,关于新课程的改革和小学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小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要紧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教育工作内容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潮流。

本文结合了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有效的建议进行改进,由此来增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让每堂课有最佳的教学效果。

为社会培养全能人才做出小小的贡献。

1关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以前的传统教育的模式已经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已经是根深蒂固了,这样无意识阻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中,很多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都在阻碍着新的模式的生成,对此很多的小学教师也还在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授知识,二小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和做好这节课的课堂笔记,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多的需要的是教学外在的东西,而教师忽略了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忽略了小学生内心对学习的需求,这样的教学必然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学习兴趣和方法。

此外,对这种模式的形成和无法摆脱,还有一点非常典型的表现,就是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好坏的评定还是以成绩的形式在评定,同时这种方向也映射到了学校对教师教学内容好坏的评定,这样导致了一种意识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好,则其他一切都好,学生成绩差,则其他方面也会存问题,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是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最严重的空缺之一,另外,小学教育对小学生艺术等体育方面的教育则是少之又少,这样,无疑不是导致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1.1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与水平普遍较低: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在专业领域内的业务能力较低,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相关的职业道德水平,总而言之,当前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都不是很高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庞大队伍普遍存在着不达标的现象。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教学改革论文-教育论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教学改革论文-教育论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教学改革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新课程下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教育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下,教育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

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

而素质教育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而美育教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

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革的同时,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

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教育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

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教育往往不能有所体现。

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

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

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

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育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教育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育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教育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美术教育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浅谈新课改之我见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已经有过很多次课改,在上个世纪末,中央和国务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

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XX年9月,石阡县全面推进“生态心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县之一。

三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巩固、提升,其过程有困惑,有徘徊,也有不少收获和经验。

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是什么?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育人质量。

那么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标准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以学定教”,即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提升能力的程度”来评定课堂教学的效益。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不再以教师讲得多精彩、多深刻为标准,而是学生学得怎样为标准。

它强调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情况。

学生不仅要达成理解、记忆知识的目标,更应达成知识迁移、运用,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目标,还要提升学生对学科与社会生活和生命价值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二、课堂教学改革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了什么,变了哪些?1、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演)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点评者(裁判),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变配角。

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主要是点评、点化、点拨,要学会“倾听”,要大胆“留白”,要围绕课堂目标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要散得开,收得拢。

2、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由“被动”吸收变成主动参与,快乐参与,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思想。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占时间和空间由少数变多数。

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训练思维,锤炼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3、学生学习活动形式的变化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学习形式更多地表现为被动“听”,各自“练”。

课改实践教学论文(3篇)

课改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改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改;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策略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探索课改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实践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4.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支持,而我国许多地区和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2.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实践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成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4.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四、课改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策略1. 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教育发展趋势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1. 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由教学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的激励者。

3.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情境教学: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探究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1. 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 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论文)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论文)

感悟新课改延川中学韩卫军关键词:新课改,期盼,实践,成熟,思考新课程改革已进行好几年了,在这其间有太多的迷茫,也有太多的感悟与收获。

在这期间,我们曾有过无限的期盼,我们曾有过迷茫的“慌乱”期,我们曾经有过喜悦的收获期。

在这期间理想和实践的冲突、传统与创新的冲突、过程与结果的冲突……怎一个“乱”字了得!一、热情高涨的期盼期在多年的旧课程教学过程中,自己也逐渐发现了很多问题:1、旧课程中教师是主体,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只是观众。

这样直接导致了把教师讲的累死了,学生学的悃死!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怎么也调动不起来!2、一直以为,学生就是一只装知识的口袋,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这个口袋装得满满的!教师讲课方法是灌输法,教师讲课总是拼死拼活地往学生脑子里灌知识,生怕哪一点遗漏了导至学生知识不全。

这样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的做法,直接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个知识的容器,死板的很,不会自学,缺乏灵活性、缺乏创造性。

正因为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热切地盼望着新课程的改革的到来,虽然不知道新课程究竟是什么样子,但心中坚信:新课程一定会解决旧课程中的问题,一定会比旧课程更好!二、晕头转向的实践期新课程终于到来了!突然发现,学生并不只是个装知识的口袋,学生的活的,对所学知识是要在自己原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的!这就是为什么同在一个教室里听课,听出来的结果却是千并万别的!马上要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彻底的改造!实施新课程中的课堂模式转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学,或说成“被灌”!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新思想与旧思想的斗争是相当激烈的!新课程实施的初期,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乱”!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冲突、新课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冲突、新课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冲突……好一个“乱”字了得!教学过程中总是脱离不了传统教学方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伦不类!为什么?——对学生不放心,老是担心学生自己没有自学的那个能力,如果效果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先解决思想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2篇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2篇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第一篇: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变革。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本文将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

首先,教材改革是新课改的核心之一。

新课标的推出使高中语文教材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的课文内容被更加先进、多元的文化内容所取代。

同时,教材突出了学科的互联性,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这对于高中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教学方法的转变也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取代。

新课改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倡导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新课改还提倡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新课改对评价体系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传统的基于考试分数的评价方式逐渐向品德、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转变。

新课改倡导“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发现和培养。

同时,新的评价体系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制和表现评价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评价体系的改革,新课改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中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

然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教育资源的落实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确保新课改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二篇: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意义和挑战。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精选五篇)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精选五篇)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精选五篇)第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浅谈新课下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祝站镇中心小学李锋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其整体育人功能,笔者认为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科学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因为学生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教学活动的。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而不应只是局限于认识性目标。

新课标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对“全体”的含义是这样表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在制定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在培养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提出问题”是我国数学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以往较为习惯的是在面对一个确定的问题时思考解题方法,而提出问题是教材与教师的职责。

事实上,让学生学习时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所以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

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

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心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论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 毕业论文

论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  毕业论文

论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毕业论文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教育的理念和期待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的教育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分数,而现在的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新课堂改革作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推进教育与时俱进,注重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针对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进行探讨,首先介绍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其次分析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的特点,最后探讨新课改下如何实现素质教育。

一、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新课改是指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教育改革,是对原有课程进行的全面革新和创新。

原有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面对日益严峻的教育问题,新课改的实施显得格外重要。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整个教育体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改革,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培养和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改变高压、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推广多元化、整体化、探究化的教育模式,从而培养一批具备优良个人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群体。

二、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特点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技能的培养,不再仅仅被视为纯粹的知识传授。

具体而言,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不再将学生分数作为衡量标准,而是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衡量标准。

针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实践创新能力、价值观和精神品质等。

2、注重实践性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不仅注重传授知识,也重视实践教育。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落地,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性化教育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化,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问题,量身定制课程和教学方案。

学校也应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为教师提供创新教学的条件和空间,以实现更为优质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论文__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

论文__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研究内容提要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用知识来教会人们思考问题并学会运用的过程,思考如何运用自身所学来创造自己最高的社会价值,因而应试教育已不再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而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地调整着教育前进的步伐,使教育更加有利于我国的国情和利于与世界经济接轨。

新教师只有不断主动学习,改变教学思路,汲取新课改的优势理念,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关键词:转变,全面发展,以学定教,应试教育这一学期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上,我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切身的体会到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的不易。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更觉得自己肩负重任。

因此在种种之下,也有了我自己的一些尚不成熟的感悟、困惑。

首先,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此之前我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我将要讲的内容一板一眼的、一字不落的教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死记知识点,机械背诵课文,自以为这样就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然而殊不知这样的强记方法,学生并没有在理解和具有趣味的学习的基础下进行记忆,也可见记忆和学习的效果是差强人意的。

因而自己也在思索着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解开我的疑惑?直至我受到了高效课堂的新观念新想法及教学思路和模式。

从有关书籍中我得知:“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发展核心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是一种价值观取向的问题。

新课程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课程价值的融合。

这种融合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慢慢地我琢磨着起来,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一味的讲授学生是不可能真正的了解教材、吃透教材的。

而真正的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育目标由以前的注重知识的讲授转变为为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既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能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在这个方面自己做得还是不够,教材要常教常新,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点上,尤其是,我要同时教授两班级的语文,让我知道了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尽量抓牢课堂的40分钟;让我知道了吃透教材和加强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的真教育论文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

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过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可见,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质,落实人文教育是语文的重要任务。

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儿童文化,从而实现心心相应的真教育?
一、倡导个性化的阅读追求真感受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的体验。

如在苏教版第十一册《夹竹桃》一文中,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如何让学生真切的感悟而不是肤浅的接受呢?教者通过设问韧性体现在夹竹桃身上该如何理解呢,让学生默读思考,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

于是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读出了坚强;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生命力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
再如,《夹竹桃》一文中由夹竹桃产生的幻想,老师首先进行了入情入境的配乐朗读,随后学生们在轻柔的乐声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不同的幻想与感受,有环游宇宙的飞船,有神奇的海底世界,还有夹竹桃仙子轻盈的舞姿教师便鼓励大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同桌。

再来听此时的朗读,已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涌动着灵气与个性。

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

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悟,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真实感受。

二、开发人文因素交流真情感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

因此,在语文课中,教者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

还是以《夹竹桃》为例,当学生对韧性有了充分的感悟后,教师通过悄悄的,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

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想起了很多很多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

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

有的想起了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大街小巷的徐虎;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清洁工;有的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还有的想起了今年战斗在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也有人说起了学校传达室看门的老爷爷
再如,苏教版第五册中的《第八次》,同学们读到布鲁斯王子接连打了七次败仗,自己又受了伤,躺在磨坊里唉声叹气的时候,教者让学生进行实话实说,说说如果你就是布鲁斯王子,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们在经过认真的思考后,有的说如果我是布鲁斯王子,我会非常伤心,再也没有信心去抵抗,也有的说我会觉得十分羞愧,没有脸面再去见自己国家的人民,还有的说我不把侵略者打败,决不罢休一句句幼稚的话语里流淌着真实的情感。

学生们在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以及心灵的洗涤。

三、运用激情的语言实现真体验
课堂中,教师与文本融为一体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诗意的环境,学生们在这个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的氛围里,进行着真实而精彩的体验。

如《夹竹桃》一课的导入部分麻烦哪位把大家带入作者家的美丽小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情境;读完全文,教者通过我们看此时的夹竹桃,它已不再平凡,它的片片绿叶流淌着缕缕诗情,它的朵朵鲜花包蕴着点点浪漫这一段充满激情的话语,又欣赏了一首歌咏夹竹桃的古诗,激发学生放飞诗情,体验诗情,还语文教育人文性。

于是像白色的夹竹桃像一朵朵小雪花,正在飘落;红色的夹竹桃像一簇簇火苗,正在跳动。

白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向白云妹妹的房间,红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进太阳公公的宫殿之类的美文从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学生们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

再如《灰椋鸟》一课结尾的浩淼太空,精彩世界,有多少事物值得我们去爱,去歌咏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神奇的笔,去描绘美丽、歌颂崇高吧,寥寥几句,点起了学生创作、抒情的欲望,像《野菊花》、《黑母鸡》、《小山羊》之类的文章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再者,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妙评也为课堂增添了情趣。

如教学中,当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完课文时,啊!谢谢你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鲜花盛开的世界;当学生说出富有个性的答案时,你可真是个思想家呀,当学生的回答绘声绘色、妙语连珠时,今年的金话筒奖应该属于你正是这些富有人文性的语言,使学生们真实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与感染。

总之,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者更应关注的是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焕发生命活力,这样的教育才是由心到心的真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