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构成和使用,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但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使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成及使用方法。
2.难点: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及使用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法: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地球仪,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地球仪模型、PPT等。
2.材料:地球仪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3.场地:教室空间足够进行地球仪制作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如球体、椭球体等,并通过地球仪模型进行直观演示。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构成。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制作地球仪,教师巡回指导。
过程中,讲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地球仪,讲解其特点和优点。
教师点评,总结地球仪的制作要点。
5.拓展(10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仪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地图、导航等,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重要性。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区一等奖)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一)
学案导引:
一、忆历程,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有哪几个代表性事件、、、。
3、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有哪些证据说明地球是球体(至少说出四个)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面貌呢
2、与地球的真面貌相比,地球仪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教学反思:
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知识点少,考点更少,却是很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题材。
由于教材所给材料比较单薄,往往在教学中简化,所以设计过程为收集资料,讨论,谈感悟。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汇总,补充了教材材料的不足。
同时,丰富了师生的历史地理知识,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合作学习,进行了很好的科学史教育。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2.4《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2.4《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教学目标】1. 在地球仪或经纬网上读出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2. 利用地球仪或带经纬网的地图,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学会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重难点)3. 结合生活实例,描述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和视频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船在亚丁湾》片段。
师:看视频,思考中国货轮泰山号能否得到救援?【思考】 1. 中国货轮泰山号遇险的经纬度位置是多少?2. 根据中国货轮泰山号提供的位置信息,救援队能否及时找到泰山号?3. 经纬网具有什么作用?视频中泰山号呼救信息体现经纬网在哪方面的应用?生:回答问题。
师:泰山号的经纬度位置是(128°E,108°),救援队不能及时找到泰山号,因为提供的纬度位置信息是错误的。
视频说明经纬网具有定位的作用;应用于军事领域。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片段找出错误之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作用,也启发学生对于经纬网的思考。
师:船只在茫茫大海航行,如果遇到事故需要救援,该怎样确定遇事船只的地理位置?其实,这和我们日常进入电影院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是一样的问题。
师:开学时,班主任告诉你的座位在教室前门左2列第3排,你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座位吗?二、新课讲授师: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过程与方法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会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并能制作简易地球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通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描述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的特征.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2、观察地球仪的特征。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多媒体展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导入新课。
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是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设计说明】老师利用贴近本课主题的多媒体图片的展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的形状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球体直觉观察臆想证实【设计说明】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观察图片和发挥想象,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用表演的形式模拟人类对地球外形的熟悉过程。
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培育同学的分析、比较力量。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熟悉地球外形的过程,使同学受到科学史(教育),培育同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通过观看事物和制作地球模型,熬炼同学的观看力量、动手力量和表达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证明地球外形的证据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
难点:引导同学找出前人熟悉地球外形的历程的四个关键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分。
【教学预备】地球卫星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早上(下午)好!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惊奇的梦,在梦里,我遇见了三个不同的人,他们都分别问了老师不同的问题。
第一个人说:“我是从湖南省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贵州省来的。
”其次个人说:“我是从美国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中国来的。
”第三个人很特殊,他对老师说:“我是从火星来的,你是哪的啊?”老师:同学们,老师应当怎么回答他呢?同学:地球的。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是地球的。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地方。
那么我们对地球有多少了解呢?例如:地球毕竟是什么外形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熟悉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了解地球。
板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外形吗?同学:圆的……老师:指着课前在黑板上预备好的地球卫星照片挂图。
老师:这是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很明显的就能知道地球的外形,可在远古时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迷,我们的祖先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熟悉过程。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其次页,看一看图1、1老师组织课堂争论:将同学分为四个大组,每一组分别代表对不同时期的探究图进行争论(1分钟),然后在各组请出一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外形的熟悉。
1.2.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师:展示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的数据,并出示“地球大小歌”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认真背诵,记忆地球大小的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歌谣帮助学生记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小组活动: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1)地球表面积约等于 729亿个足球场。
赤道周长约等于客机飞行50 个小时的距离。
(2)观看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中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对比,感受地球的庞大;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的渺小。
3.探究学习:地球仪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观察:认识地球仪上的点的线。
①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
人教版地理七上《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节人教版地理七上《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知识结构:内容要点:1.地球的大小如左图所示,明确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等方面的有关数据和形状。
2.地球仪由于地球太大,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我们称为地球仪。
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观察简化地球仪(如左图),明确地轴、两极(北极和南极)、纬线、经线等概念。
注意:地球上并不是真的有地轴,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
3.经线和纬线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总结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西排列,东经是向东度数增加或向西度数减小;西经是向西度数增加或向东度数减小。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排列,北纬的度数向北加大,南纬的度数向南加大。
5.东西半球的划分。
从上图可以看出,东经度、西经度是根据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东半球、西半球是根据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因此,0°经线以及0°~20°W之间的经线位于东半球;180°经线以及160°E~180°之间的经线位于西半球。
6.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由于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弧线,将它转给在地图上的投影方法不同,就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经纬网。
一般情况下,同样经度和纬度的地方有四个,赤道上有两个,但在南北两极点,只有纬度,没有经度。
达标测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一条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B.经纬网是由地球上自然形成的经线和纬线构成的C.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D.所有经线和纬线的形状都不一样2.纬度有北纬、南纬之分,经度有东经、西经之分,习惯上可用代号表示,下面哪一组的代号表示是正确的A.北纬用“N”,南纬用“S”,东经用“E”,西经用“W”代号表示B.北纬用“W”,南纬用“N”,东经用“S”,西经用“E”代号表示C.北纬用“E”,南纬用“W”,东经用“N”,西经用“S”代号表示D.北纬用“S”,南纬用“E”,东经用“W”,西经用“N”代号表示3.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180°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0°4.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②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③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④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该点的经纬度位置是A.西经20°,纬度0°B.东经160°,纬度0°C.经度180°,纬度90°D.经度0°,纬度90°6.在地球仪上,经度30°、纬度0°的地方一共有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7.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个经线的经度是A.东经64°B.西经64°C.西经116°D.0°8.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有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C.纬度越高,纬线越长;纬度越低,纬线越短D.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9.下列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两个条件的有A.西经21°,纬度0°B.经度0°,北纬26°C.东经165°,北纬17°D.西经19°,南纬15°10.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治40°E和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A.他们不会相遇 B.他们可在南极再相会C.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D.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综合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2.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C.0°经线稍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3.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4.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B.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5.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A.160°W B.20°W C.160°E D.20°E6.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北为温带地区,这一点地理坐标应是()A.23.5°N,180°B.66.5°N,180°C.66.5°S,20°W D.66.5°S,160°E7.图1-27中P点位置,同时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热带三个条件的是()图1—278.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是个球体B.地球不停地自转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9.某地位于东经170°,南纬20°,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位于东半球B.该地处于北半球C.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D.该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10.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B.我国的河流都已经结冰C.南极有极昼现象D.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11.下列节日中,当地昼夜悬殊最大的是()A.三月八日妇女节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12.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B.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C.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0 50D.1/50000的比例尺比千米的比例尺小13.在1:10000000的政区图上,测量长江的长度为62厘米,那么长江在地面上的长度为()A.62000千米B.620千米C.620000千米 D.6200千米14.一幅残破地图,比例尺已失去,但知地面上A、B两地相距12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为1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A.1:10000 B.1/100000 C.1:10000000D.1/100000015.两架飞机,东西相距一万千米,同时从赤道起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高度一直向北飞行,其结果是()A.两架飞机各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B.两架飞机距离保持不变C.两架飞机在北极上空相碰D.两架飞机距离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16.关于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绘制学校平面图宜采用小比例尺 B.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辨方向C.在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D.各种彩色地图上的绿色部分都表示平原17.关于图例和注记的解释,正确的是()A.图例是用来表示各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B.注记是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符号C.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D.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是用一样的符号18.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的距离分别为8厘米、4厘米,这说明()A.甲图表示的实地地域范围比乙图广B.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D.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19.将1:3000000的原图比例尺放大或缩小一倍,则放大或缩小后的新图上一厘米各代表的实际距离是()A.60千米和15千米 B.15千米和60千米C.30千米和60千米 D.15千米和30千米20.图1-28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图1—28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二)双项选择题21.纬线的特点是()A.所有的纬线圈大小都相同B.所有纬线都是指示东西方向C.相邻纬线都是相互平行的D.所有纬线都有太阳直射的机会22.下列自然现象中,因地球公转而造成的有()A.太阳和星星每天东升西落B.四季的更替C.当我国的是正午时,美国华盛顿是夜晚D.昼夜长短的变化23.每年太阳直射赤道的日期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24.关于地球上五个温度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极圈B.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热带与寒带C.只有寒带地区才有极昼、极夜现象D.只有热带地区才有太阳直射现象25.下列关于地图知识的正确叙述是()A.由山谷到山顶的垂直距离为海拔高度B.等高线分布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分布稀疏表示坡缓C.甲图比例尺为1/100000,乙图比例尺为1/10000,当两图直线距离相同,实地距离甲图大于乙图D.地形图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表示山脊(三)综合题26.读图1-29回答下列问题:图1—29(1)这幅图表示的是_____月_____日太阳光照射情况,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纬______度。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1课时)
1.2.1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较的方式来认识地球的大小。
些角度认识地球的大小?(教师直接讲授还可以用比较的方式认识地球的大小。
)出示地球数据、操场和太阳月亮大小的图片(直接讲授即可,不用让学生计算,因为这不是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让学生能够从比较中再次认识地球的大小。
)过渡:地球如此之大,为了便于研究和学习交流,人们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起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阅读课本,并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活动提出的问题。
出示地球仪的图片,提出活动 2.同桌互相观察地球仪,说说你在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提示:不同颜色代表什么?线又代表什么?虚线代表什么?)教师出示动画,并提问学生这些点和线的名称是什么(可以开火车回答)你还能找到特殊的纬线吗?(提示虚线表示)方法指导:为了让学生更快辨别清楚经线纬线,教学生一个口诀“横纬竖经”来记忆。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本和观察地球仪,找到一些特殊的点和线。
环节二新课讲授——深入学习经线和经度学生阅读课本,说出经线的特征定义: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叫经线。
形状:半圆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这个估计会有学生不清晰,需要板书讲解清楚)位置关系:相交于极点(教师也需要提示)数量:无数条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画好示意图,记住规律。
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记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过渡:我们要更深入去学习经线,活动 3.小组讨论探究:说出经线的特征(3分钟)出示表格和任务:阅读课本p15 图1.11,根据表格的提示,从这些角度说出经线的特征,并尝试画出示意图。
(讲解时,教师同时要在黑板上板图)过渡:经线有无数条怎么更好区分每一条经线?引出经度的概念出示经线图,利用动画,展示经度的划分圈出两个20°,提问当两条经线度数一样时,我们怎么确定是东经,还是西经?讲解经度的划分规律(难点)利用动画和板图,并让学生尝试画出示意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等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2.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地球仪的过程。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地球仪模型3.制作地球仪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地球仪的图片,提问: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是如何制作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地球仪。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讲解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为学习地理知识提供方便。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一教学设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一、课标及课标解读(一)课程标准: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课程标准解读: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图和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该过程中人类对于真理的勇于探索和执着追求精神。
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对于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并不要求学生记住,只要求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这里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地球仪当作一种学习工具来看待,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说出那些事经线,哪些是纬线;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从它开始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各划分为180°;赤道为0°纬线,从它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各划分为90°。
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该标准有以下要求:一是给出某地的经纬度,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该地;二是地球仪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某位置。
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把东西经和南北纬以及度数讲明确。
二、学情分析①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左右,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课,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课程。
在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大多学生知道地球是“球”,但不知其所以然。
③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此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对很多问题敢于大胆猜测和解释。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通过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并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经线和纬线特点、纬度和经度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会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难点】(1)东西半球划分。
(2)经纬网定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新课讲解,研讨展示](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板书:1、认识地球的形状展示地球卫星照片,使学生了解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向学生提出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总结: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拓展: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例子还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承转: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板书:2、地球的大小展示:p4 图1.2 地球的大小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教案、教学设计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并以“地球运动与我”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6.鼓励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地理素养。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绘图清晰。
2.小组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分工明确,共同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地球形状的认识、地球仪的使用和空间定位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其中,地球形状的理解和地球仪的操作是学生的难点,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的真实形状;提供地球仪,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张地球的卫星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接着,简要介绍地球的神秘与伟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与地球仪》。
(二)讲授新知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地球仪操作、地图绘制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情感体验:通过观看地球环境纪录片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美丽与脆弱,引发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情感共鸣。
5.反思评价:设置课后反思环节,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
6.教学拓展:鼓励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地理实践活动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1.2 地球与地球仪 教案01
的认知水平也逐步提高,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逐步趋于科学。
(2)臆想阶段: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去认识地球的形状。
拓展视野:古与今的“天圆地方”北京四合院、天坛、铜钱等(3)观察推测: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
补充:亚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4)观察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
拓展追问:①这次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什么?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5)科学认知: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补充: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
(6)学习感悟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3.证实球体的生活实例观察发现:生活中哪些现象能证实地球是球体?实例(1) 海边观船实例(2):观看月食实例(3):登高望远转折:地球是像篮球一样的正球体吗?(二)量算地球的大小现在人们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了地球的大小。
1.地球到底有多大?地球的大小应该如何描述?结合课本和多媒体标出地球的半径、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实例(2):观看月食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的阴影边缘总是弧形的。
实例(3):登高望远站的越高,看的越远。
还有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标画对比+归纳总结2.对比计算:(1)(2)1.说出对地球仪的认识地球大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周长和表面积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活动探究:感受地球大小(1)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2)用大阳和月亮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探究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一)认识地球仪地球这么大,怎么让我们更方便的研究呢?1.展示地球仪补充:地球仪的作用——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课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
学生从社区、城市和村落开始了解,再到对地图的认识,然后是对世界大洲大洋和地形地貌的分布、各类型气候的特点及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和各国特点的熟悉,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知识认识之后,接着要学习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
这是在学习探究一《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地理知识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加以深化,并为学习以后的地理知识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七上的教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与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仪)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二、说学情目标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不强,而本课内容则是从空间上去把握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即利用经纬网定位,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实物地球仪,让学生去感受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球仪。
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根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最新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doc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5.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6.通过学习有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等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用实际例子,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2.观察地球仪,了解纬线和经线的特点,以及纬度和精度的分布规律。
3.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关地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2.通过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使学生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学生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2.帮助学生就爱那里空间概念,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的判读与区分四、教学方法:运用问题解决式,增加学生体验;运用观察法,结合地球仪与多媒体课件,讲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分解难点,层层递进,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上节课课我们已经谈到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域分布学科。
所以认识地球是非常重要的。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
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提出问题: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学生回答球体(球形)。
【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一、课标要求1、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2、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3、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的学习,除了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通过相关资料认识地球的形状,并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学会运用地球仪,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和特点;并利用地球仪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3、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和特点;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难点: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影像及名称,让学生看图描述地球的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名称,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初步的认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二)新课讲授活动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出示由远古时期到21世纪的四组材料:1、结合材料,归纳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四个过程并完成填空;2、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补充月食、海岸观船、登高望远三个例子,并完成一组选择题。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理解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准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理解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使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以前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理解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理解世界.简单地理解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与地球仪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提出凭证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认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区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立随意点的地点。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让学生认识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科学思想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量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育学生仔细学习的态度和探究科学神秘的志趣。
培育学生的察看力、想象力、空间思想能力,为培育学生的辩证唯心主义看法确立基础。
教材与学情剖析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向来是初中地理教课的要点。
本节课的学习,经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概过程,感觉古人勇于探究的精神,遇到相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经过对地球仪频频察看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建立地球上空间看法的“骨架”,能够说本节课不单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并且是终生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生是刚才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固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
因为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及经纬度的地点确实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教课要点1、依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感情、态度、价值观教育。
2、用经纬网确立随意点的地点。
教课难点1、指引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要点点。
2、帮助学生成立空间看法。
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 E、W), 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
教课方法察看法、解说法、演示法、议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绝不踌躇地说:“是地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仪:______的模型
反
馈
练
习
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C.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D.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4.假设一架飞机从起飞,沿着31°N纬线圈飞行,最终能飞回吗?它在飞行途中改变过方向吗?如果这架飞机沿着121°E一直向北飞行,它能飞回吗?
纬度由下向上增大是北纬,反之是南纬。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经纬网定位,我们每个同学必须掌握在经纬网的图上 能写出任一点的经纬度,并能辨别两点的相对方向。
经线形状:______
指示方向:______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东西半球分界线:______
反
馈
练
习
1. 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
C.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D.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
2.本初子午线是()
学习目标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重点难点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 置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点拨
导入
用同学们的座位引出如何确定位置,从而导出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自
主
学
习
1.概念: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______和______交织成的网。
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_______________,广泛应用于______、航海、______、交通以及______等许多方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球仪》教案2
课题
1.1地球和地球仪(1)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
重点难点
地球形状和大小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复备
导入
利用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地球的形状是怎 样的呢?
自
主
3.完成书本第8页活动3
学生自己完成
团
队
合
作
1.完成书本第8页活动2
2.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A_____ B
(2)A点在B点的____ __方向 B点在D点的______方向
(3)C点位于______(南、北)半球或__ ____(东、 西半球)
3.南极点四周指向什么方向?北极点呢?
学
习
1.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__千米。
3.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南极是________ ,北极__________。
团
队
合
作
4.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
5.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为什么?(参照图1.3)
二.纬线
1.概念:连接_______两极,并且与________垂直相交的________
形状:________
2.特点长度:________
指示方向:________方向
学生自己完成
团
队
合
作
读图1.10和1.11,完成:
一. 纬度
1.划分:以______为以北为北纬,字母代号______
0°纬线
以南为南纬,字母代号______。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______。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____________
四.在地球仪上找出特殊的经线和纬线:0°和180°经线,20°W和160°E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借图记忆经纬度的划分
不能简单认为所有的东经都在东半球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形状:______
纬线
1.经线和纬线指示方向:______
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
C.东经160°,纬度0°D.西经0°,纬度0°
5读下图回答:
1.写出A、B两点的纬度:A_____、B_____
2.写出C、D两点的经度:C_____、D_____A点在_____(南、北)半来自。D点在_____(东、西)半球
教学
反思
课题
1.1地球和地球仪(3)
教学
反思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D.也就是180度经线
3.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C.本初子午线位于西半球
D.度数相同的经线或纬线,一定位于同于半球
4.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6.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根据月食照片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7. 请说出在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城市、陆地、海洋等地球事物。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_____ ______球体。
形状____________
平均半径_____ _______
地球和地球仪大小 最大周长__________
重点难点
1.经纬线的划分与判读。2.东西半球的划分3.经纬线指示的方向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点拨
导入
展示地球仪,引出经线和纬线的有关知识
自
主
学
习
一.纬线
1.概念:与________垂直,并且绕地球一周的________
形状:____ ____
2.特点长度:________
指示方向:________方向
2.我们看远方驶来的船出现的过程是( )
A.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B.先看到船身,后看到船帆
C.同时看到D.以上说法都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地球是不规则球体D.地球是一个圆的
4.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B.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
2.最大数值:______
3.变化规律:从______向两极逐渐增大至______
二.经度
1.划分:以______为以东为东经,字母代号______
0°经线
以西为西经,字母代号______
4.最大数值:______
5.变化规律:从______向东向西逐渐增大至______
三.读图1.12和1.13回答:
C.(2°S,26°W)D.(纬度2°,经度26 °)
3.读下图回答:
(1)将A点(0°,0°),B点(20°S,20°W)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2)写出C、D两点的经纬度:C_________、D_________。
(3)A点在C点 的_______方向,D点在C点的_______方向。
(4)图中A、B、C、D四点中,位于南半球的点是_____;同时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的点是______。
反
馈
练
习
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在四川(31°N,103.4°E)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下列关于震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2.右图中a点经纬度是()
A.(2°N,2 6°E)B.(2°N,26°W)
C.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D.地球仪是地球模型
5.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 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 看得远C .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
教学
反思
课题
1.1地球和地球仪(2)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维度的划分。
2.知道东西半球、南北 半球的划分。
3.了解特殊的经纬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