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玲芳听吴春来讲座有感: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读书气自华

腹有读书气自华——写在孙益辉特级教师工作坊一周年之际合浦县教育局教研室庞业伟自参加孙益辉特级教师工作坊以来,参加了许多活动,也缺席过几次研修,写过许多教学随想,还缺少必要的教研沉淀。
因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深邃的教育命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同时也应该是哲学层面的。
毕竟,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是教育的最终极目标。
通过近一年的研修,通过多年来自己的体会,通过与陈菊教授,孙益辉特级教师的对话,通过与孙益辉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各位老师共同交流,通过新课程讲座的理念学习。
我想,课堂教学,应该是是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将自己认为的重要的内容事先设计成若干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方法,体验过程,获得情感升华的过程。
那么在这里面,有几个问题是我一直在孙益辉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研修活动中思索的。
一、课堂应该是一种综合的智力活动,一种充满能量交换的精神状态。
在我03年教育硕士学习期间,叶谰老师《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对我触动很大,作为理科生,我以前的全部关于教育教学的观念都来自一种理念:教育是可以被重复的,教学是可以被测量的,科学的教育教学就是不断调整关于重复和被测量的关系。
而于方兴未艾的教育的质的研究,简直就是天外飞仙式的。
这里试摘录叶谰老师关于怎样的课是一堂好课的评价是:(1)是一节有意义的课;(2)是一节有效率的课;(3)是一种生成性的课;(4)是一节常态下的课。
有意义的教学应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每个环节都要有意义,有意义以时间为保证,杜绝“少、慢、差、费”,但是生成的前提是预设,首先要在预设上做好文章下好功夫。
可以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说,制定出能切合教学班群体和个人实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及评价功能。
在进行学习时要使学生清楚以下问题:(1)通过这样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2)能在学习结束后对照目标检查、评价自己学习得怎么样。
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往我们只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容易忽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对学生的自我归因很重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方式之一。
学习邓迎香心得体会

学习邓迎香心得体会邓迎香,是一位在教育界颇有声望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她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尊敬。
在与她一起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邓迎香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我对邓迎香的心得体会。
首先,邓迎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她的教育理念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发展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上,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她还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她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了全面的成长。
其次,邓迎香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她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个体差异,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适宜的学习环境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与她合作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她对每个学生悉心关照和指导的用心和努力,使我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次,邓迎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她提倡学生在学习中多思考、多提问,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与她合作的课堂中,她常常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分享,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导学生要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判断力。
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最后,邓迎香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和社会效益。
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让学生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关怀。
她还在课堂中引入现实生活案例和教育实践,提供学生与社会结合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吴春来追寻理想的课堂培训心得

吴春来追寻理想的课堂培训心得吴春来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培训师,他在追寻理想的课堂培训过程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对他的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吴春来的课堂培训注重互动和参与。
他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老师,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
他善于引导学员们参与讨论和互动,让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他也会通过各种互动游戏和小组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吴春来的课堂培训内容丰富多样。
他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他会引用真实的商业案例和个人经历,让我们更加贴近实际,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实际应用。
此外,他还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来进行讲座和分享,让我们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第三,吴春来的课堂培训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
他会给我们一些实践任务和项目,让我们在课堂外进行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他会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改进。
通过实践,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第四,吴春来的课堂培训注重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
他会和每个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我们的兴趣和目标。
他会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特点,为我们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和指导。
他鼓励我们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并给予支持和帮助。
吴春来的课堂培训充满了激情和正能量。
他对于培训的热情和投入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专业和敬业。
他总是充满活力地展示知识和技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他也会鼓励我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
吴春来追寻理想的课堂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注重互动和参与,内容丰富多样,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关注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充满激情和正能量。
通过他的培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收获了自信和勇气,相信自己能够追寻自己的理想。
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听邓水平教授的讲座有感

听《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专题讲座有感昨天下午非常荣幸地听了一堂《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专题讲座。
主讲者是衡阳师范学院的邓水平教授,我中师三年的班主任、语文老师。
二十多年过去了,邓老师仍不减当年风采,仍然是那么富有激情,仍然是那么有教育情怀,仍然是那么年轻。
邓老师的讲座条理非常清楚。
虽然讲座的主要内容与吴忠豪教授的专著《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大同小异,但邓老师的讲座是其专著的浓缩精华版。
如果说吴教授的专著是大部头的长篇小说,那么邓老师的讲座则是微型小说。
邓老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导向,以广博的学识、扎实的语文功底为基础,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载体,将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与高深理论知识巧妙融合,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授着:什么是“教课文”,什么是“教语文”;为什么要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怎样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
邓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讲座中,我了解到了教课文逐步过渡到教语文应该注意要依据课文合理选择课程内容,明确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
语文课程目标的选择,要瞄准语言知识、语文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特点。
要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这就要按照语文知识或方法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流程,按照“领会知识(方法)—实践运用”的步骤组织教学。
这才是“学语文”的教学流程。
还要合理设计表达练习,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
理解课文语言只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能理解但不会运用,学生积累的只是消极语言;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将消极语言转化为能运用的积极语言。
这样学生语言积累的质量就能大大提高。
“语文课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
”这个理论对于教师来还是容易接受的,但是在课堂的教学中操作起来却不容易。
而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
听完吴秀玲讲座后的心得

听完吴秀玲讲座后的心得多年来,经历的培训也不少,可唯独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0xx年4月18日至19日在鹤峰县实验中学,我有幸近距离的聆听了几位来自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真是受益非浅。
几位专家的讲座深深吸引着我,两天的讲座,听起来一点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
通过学习,不仅增强了我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使我更深的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培训虽短,但让我在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方面又增加了许多有益的知识,理论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几位教授的精彩讲座让我体会到了一种责任,品味到了智慧。
侯谢教授的讲座激情四射,开合自如,幽默风趣。
他深邃的教育眼光,渊博的学识,广博的学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听了他的讲座,我觉得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真的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
那么作为一线业务领导,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兴衰。
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为一个美好的教育愿景承载一份责任和使命,那么我们的学校就会成为真正的精品学校,我们的教育就会成为真正的精品教育。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所以我的责任是学习、更新和实践,我们要用现代管理理念来指导和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动性,以实现办学目标为己任,以形成办学特色为宗旨,努力做新形势下的智慧型领导者。
听了谭细龙教授的讲座,深受启发,他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
谭教授的一句话让我很受震撼,他说:“教师的知识应该是一条不断流淌的河,而不是一桶水。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一定是一个善于更新知识的学习者。
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是羁绊,这点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们太多教师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而排斥对新知识的接受,虽然能一时地掩盖新知识的不足,但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而大多数教育者不敢打破已有旧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方式、方法,去重建一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我惭愧的觉得我们的教育一线领导和教师,现在最急需的应该是观念的真正转变!谭教授的智慧就在于他善于自我更新知识,敢于挑战、勇于打破如坚冰一样的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在其中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让阅读浸润中职语文课堂

让阅读浸润中职语文课堂作者:吴秀珍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9年第12期文/吴秀珍摘要: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分别从聆听花开的声音、腹有诗书“课”自华、名师导引辟蹊径、“节外生枝”亦精彩、点燃生命的激情五个方面就阅读浸润语文课堂举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阅读浸润语文课堂《成长·路径》是一本记录江苏省徐州市名特优老师专业发展之路的书。
拿到该书时,笔者按照固有的读书习惯先浏览了一下该书目录。
一个幸福的读书人惟有读书“高”阅读,开窗放入大江去三十读书犹未晚……当笔者如饥似渴地读完《成长·路径》时,发现书中的每位老师都是“读书达人”,他们坚信“读书,悄悄地改变自己”,他们“坐拥书城滋味香”,他们认为“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阅读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阅读,让他们站在一块高地上,站到高峰上。
“读书—教学—反思”,这是老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和一般模式,也是名特优老师专业成长的密码,而读书毫无疑问是基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节40~45分钟的语文课,主要靠什么成就它的精彩呢?书中12位名师有7位是语文老师,他们课堂教学成功的经验告诉笔者,靠的是深厚的学养。
而深厚的学养又从哪里来呢?当然是阅读,是广博的阅读。
阅读浸润了他们的语文课堂,阅读点亮了他们的语文教学之路,阅读助力他们快速成长为语文名师。
其实何止他们,全国语文名师王崧舟、窦桂梅、吴非等人成长的路径无不是受益于阅读的。
正是长期的阅读积累,铸就了他们的成功。
正如语文特级老师闫学所说,“老师读书将最终成为改善自身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依赖”。
当下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
面对如此不堪的现状,笔者要大声疾呼:让阅读浸润中职语文课堂!一、聆听花开的声音读过李镇西的《走进心灵》《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后,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与学生心灵相通的重要性。
一天上午,笔者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揉着朦胧的双眼走进教室。
经典诵读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

经典诵读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作者:邓莉芬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3期“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历经千锤百炼,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思想光辉。
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学生在这记忆的最佳年龄诵读经典,可以滋养文化智慧,美化心灵和升华情感,还能陶冶情操,培育民族精神,其有着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全国各地更是纷纷组织开展“中华诵经典”“经典咏流传”等活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
由此可见,诵读经典,对提升小学生的素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现实生活中,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不仅是知识的辅导,更是成长的营养。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阅读,需要经典的熏陶。
一个饱读诗书,心藏经典的人散发的气质美是由内而外,经久不衰的。
那么,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让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受益呢?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呢?当代的教育者肩上有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鉴于以上认识,我开展了《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得到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实践经验,事实证明却是行之有效的。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学校加强文化建设,构建书香校园,让师生如入芝兰之室,能久闻其香。
学校充分利用好电子显示屏、校园内长廊、墙壁、横梁,用诗文、诗画的名言名句装点,使学生步入校园后,目之所及皆经典,步步有景,可与经典对话,沉浸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
同时老师和学生又是校园的主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装扮教室。
瞧,各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教室环境更是有“经典名言”的浓墨重彩,又尽显班级特色,有的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室墙壁,有的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内容可以是诗配画、读书卡、书法、读后感、手抄报等。
三美教育大家谈征文: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三美”教育有感XY市第三中学ZL一直很欣赏一句话:“胸藏文墨虚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读书多了,身上自然会带有一股书卷之气,言谈举止之间自然流露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温雅或脱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
它是一各优良品德的前提下,一种深沉内涵一种闪光思想的升华。
中国,是孔孟之乡,几千年来哪一个王朝没将孔孟三道作为治国之根本与人民行为的规范?难道那感撼陈旧中国社会的炮火,就能使这精典减退光芒?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出租车司机,不光车子光鲜亮丽,司机也是服装整齐,乘客坐上去,司机会很热心地问车内温度是否适合,又问要不要听音乐或是收音机,并且告诉乘客不认自行选择音乐频道;或者可以看报等等,他的这些温馨服务让乘客充满了惊奇,当乘客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司机说:“从我觉醒的那一刻开始。
”并解释了觉醒的原因。
原来,他也经常抱怨工作辛苦,人生没有意义,但在一次不经意间,看到一本书,其中有一句真理名言:你相信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每个人都希望更好地生活,但却不希望改变自己,让自己带着书香,融入社会生活,这就是最好的秘诀。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笔墨丹青书韵香。
带着一份笔走游龙的潇洒,带着一份岸让订兰的幽香,行走于人群之中,我自信;清莲如水,香远益清。
一本好书,读来就像春天里一道清表的课,滋润心田,一首淡雅的水墨画,陶冶情操;夏天的一缕清风,拂过心田;仲秋的一轮明月,如诗如画;如冬季的落雪,清洁你的心灵。
春花开,叶又绿,潺水流,鹊低语,色彩斑斓了这个世界,鸟语花香了这个季节,于自然的景致中,一切都是那么诗情画意、和谐美好。
赏秦时的明月,拂唐代的文风,墨浅素笔,挥写的,是一段历史,诠释的是一份心境。
品书如人,品人如书,书如你,幽香;你如书,浑沉。
读伍新春老师讲座阅读读后感

读伍新春老师讲座阅读读后感最近听了伍新春老师的讲座,那感觉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来了一场超级有趣的冲浪。
伍老师一开口,就像有魔力一样,把那些原本在我脑袋里模模糊糊的关于阅读的概念,一下子变得清晰得像刚擦过的玻璃。
以前我总觉得阅读嘛,不就是拿起一本书,眼睛从左到右扫过那些字就得了。
但伍老师告诉我们,阅读可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他提到阅读是一种和作者对话的过程。
哇哦,这个观点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
就好像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精心准备的一场演讲,而我们读者呢,不是单纯的听众,而是要积极地回应、提问、甚至是反驳的那种。
比如说读一本历史书,以前我就像个小木偶一样,只知道被动地接受书上写的那些年代、事件、人物。
但现在我就觉得自己像是穿越到了那个时代的记者,要去探究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有没有隐藏的信息,那些事件背后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种感觉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新大门,门后面全是等待我去挖掘的宝藏。
伍老师还强调了阅读对于我们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这一点我特别有感触。
以前我读书读得那叫一个囫囵吞枣,读完了也没觉得自己变得更聪明或者思维更开阔了。
但是听了讲座之后,我就明白了,阅读就像是给我们的大脑做健身操。
不同类型的书锻炼我们大脑的不同部位。
读科幻小说,就像是在做想象力的拉伸运动,让我们的思维能够像超级赛亚人一样天马行空;读哲学书呢,就像是大脑在进行深度思考的力量训练,每读完一本,都感觉自己的思考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而且啊,伍老师讲阅读的时候,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是特别接地气。
他举的例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碰到的。
比如说他讲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就提到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故事里的角色。
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小时候,要是我爸妈也这么跟我玩,那读书肯定会变得超级有趣。
我就想象着我爸扮成那个狡猾的狐狸,我扮成聪明的小兔子,然后在故事的情节里斗智斗勇,那画面简直太好玩了。
总的来说,听了伍新春老师的讲座,我对阅读就像重新谈了一场恋爱一样,充满了热情和好奇。
2023新春第一课观后感_2

2023新春第一课观后感2023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这个星期一,吴老师在学校给我们播放了今年的新春第一课,今年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传承家训家风践行核心价值”。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付生根和李元成。
他们俩是战友,当年在军营的时候立下了一个约定:如果谁到前线去了,那另一个人就负责照顾另外一个人的父母。
后来,李元成到了前线在一次战斗中侥幸生存下来,可是在后方的付生根却因公不幸牺牲。
本来付生根的父母认为这只是他们平时说说并不认真。
可是李元成每次回家乡以后首先去看望的就是付生根的父母。
1954年李元成退伍成为毛松坪电力组组长这让付生根的父母十分高兴,因为他们的二儿子也在毛松坪电力组工作。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事故中,二儿子被“电老虎”夺去了生命。
这对于两位老人家来说是一个噩耗,付先强考虑到两位老人的心情更加尽心尽力照顾老人。
李元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尽心尽力地照顾战友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给社会传递了更多的正能量,我长大以后也要象他一样,做一个践行诺言,说到做到的人!李元成孝敬四位老人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我也要象他一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多关心父母,尊敬老人!2023新春第一课观后感2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其中,一个散发着灿烂笑容的瘦弱女孩将我深深触动,她的名字叫作徐梦婷。
命运似乎对她并不公平,三岁父母离异,又相继失去了父亲与爷爷,在别人的孩子在父母怀里撒娇之时,她便承担起照顾多病奶奶的重担,做着旁人无法想象的家务,用稚嫩的.肩膀挑起这个家,可是她并没有抱怨半分,她的脸上依然绽开着灿烂的笑容,她的内心还充满着对这个社会的感恩之情,心中还洋溢着对这个家的希望,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却仍然坚强乐观地前进、成长。
从她的身上,我学会了感恩、坚强、向上,对未来永远充满了希望!她的坚强会为这个社会增添更多亮丽的色彩!让我们好好珍惜身边看似简单的一切吧!温暖的家,爱你的父母,这些其实都是珍贵无比的、来之不易的。
学习邓迎香心得体会范本

学习邓迎香心得体会范本邓迎香是一位著名的女性企业家和创业导师,她以其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在商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从她的书籍、讲座和采访中学到了很多有关创业和领导的宝贵经验,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邓迎香以其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个人品质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她在年轻时就面对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她从不畏惧,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决心。
她的故事告诉我,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勇气去追求我们的梦想,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其次,邓迎香在创业和领导方面的经验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启示。
她强调创业需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而不仅仅是靠运气和机会。
她建议创业者要具备坚定的目标和清晰的规划,同时要善于发现机会和抓住机遇。
作为一个领导者,她强调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她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来支持,所以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帮助团队成员实现个人价值。
邓迎香还强调了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她表示,创业者和领导者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保持警惕和敏感,随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她建议通过读书、培训和与他人的交流来扩展知识和视野。
这让我意识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够保持竞争力。
在我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意识到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拥有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邓迎香在书中谈到了自身的心态,她表示自己拥有强烈的目标和对自己的自信,这让她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艰难。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她强调了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她认为适当的沟通和倾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见。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与他人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对于个人和团队的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邓迎香在创业和领导方面的成功也让我意识到,创业和领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创业需要勇气和决心,而领导需要坚定和智慧。
邓迎香的经历告诉我,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智慧是无法想象的。
她多次强调了坚持和奋斗的重要性,她认为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来实现。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对写作的提高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对写作的提高
张振芳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卷),期】2010(000)016
【摘要】@@ 如果把阅读比作智慧之源,那么,写作则是智慧之源浇灌出的美丽花朵.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促进写作,写作得益于阅读.
【总页数】1页(P110)
【作者】张振芳
【作者单位】河北省霸州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胸涵春秋意方畅,腹有诗书气自华——论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四步曲 [J], 王国宝
2.腹有诗书气自华——例谈高中语文阅读兴趣培养与能力提高 [J], 殷芳芳
3.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浅谈诗歌单元教学的阅读及写作 [J], 田安慧
4.腹有诗书气自华--浅论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整合 [J], 彭兴年
5.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管齐下笔生花——浅谈诗歌单元教学的阅读及写作 [J], 田安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冯勇 观吴春来讲座有感3

观看吴春来《读书让专业崛起》讲座有感昨天晚上七点,在校领导组织下,我进入教师培训平台,准时收看了教育专家吴春来的《读书让专业崛起》讲座。
吴春来老师是“五多课堂”的倡导者,被评为中华语文网2010年度人物。
这次讲座吴春来老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介绍了影响他专业成长的十本书。
他表示,不同类型的书籍对于专业的提升方向不同,教师要多读书,读适合自己的书。
听了吴春来老师的讲座,能够说是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我常想:为什么处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有的教师能从教育中感到快乐,成为名师,而有的教师却只能沦为教书的机器?听了这次讲座,我想我找到了答案——主因在于读书。
讲座中,吴春来老师说,“读书的作用不止是学知识与方法,还在陶冶人的情操。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总要读几本让我们思想深刻的好书,培养性情,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确实如此!学生要通过读书来获取精神食粮,积累知识,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就更需要通过广博、独立的阅读来获得专业的发展、自己的提升和精神家园的营造。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读书养成一种习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就一定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精神生活也会充满阳光,并使得学生受益终生。
当然,教师不光要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更需要有爱的抚育,崇高思想的浸染。
吴老师的“五多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多到学生中去,多让学生展示,多让学生思考,多让学生讨论,多让学生提问。
他有教学主张:上课,上的是生命。
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唤起学生生命的体验,语文课堂才能实现生命的狂欢。
吴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他对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
我明白了爱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
每次听专家讲座,我的心情都会激情澎湃,听了吴老师的讲座同样如此,愿自己砥砺前行,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日益进步!。
冯勇观吴春来讲座有感1

观吴春来讲师讲座有感
吴春来讲师的精采讲座,让我看到了他的专业素养,有一颗持续积极进取的心,从而造就了成功的自己。
书籍是铺路石,他将书里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人要多读书,读好书,人们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书是人类走向智慧殿堂的阶梯;人要多思考,持续改进,追求卓越;人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在教育中绽放自我,教育好学生是我们的使命。
讲座中,吴春来讲师提出“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培训”。
教育不能投机取巧、沽名钓誉。
教师只有爱,没有才情,课堂必定枯燥乏味。
教育是播种机,我们要鞭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他善于把事情看清楚,把问题想透彻,把道理讲明白。
教师要以教促学,以学定教;教就是学,学就是教。
吴春来讲师表现的十本书,本本是经典,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深思。
纵观这些书籍,覆盖面十分广泛。
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渴望自己增长慧性,书香胜花香。
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吴建中
【期刊名称】《《教育界》》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颇具远见卓识的话“人生应该多读几本垫底的书。
”在重视以人为本,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的应有之义。
为此,笔者结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对有效课外阅读的些许思考。
【总页数】2页(P155-156)
【作者】吴建中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胥口镇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J], 强艳玲
2.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J], 吴建中
3.腹有诗书气自华:课外阅读纵横谈 [J], 朱利军
4.腹有诗书气自华——要用课外阅读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的人格发展 [J], 单爽
5.腹有诗书气自华
——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的几点体会 [J], 刘俊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吴春来讲座:腹有诗书气自华
邓玲芳
3月19日我认真聆听了由湖南省第二批教师培训师、“五多课堂”倡导者、《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吴春来老师作了题为“读书让专业崛起——影响我成长的十本书”的讲座。
讲座中吴春来将影响自己成长的十本书一一呈现于教师面前,并表示每一本书就是教育的一个领域,比如名著《红楼梦》告诉我们要成为“贾宝玉”式的“痴情、多情、温情、才情”的“四情”老师;《走近哲学——练就发现的眼睛》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看清方向;《不跪着教书》则提示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精神独立,只有教师精神独立了,才能教出精神独立的学生……除此之外,吴春来还告诉大家,一堂好的课应当做到“五多”,即多到学生中去,多让学生提问,多让学生讨论,多让学生思考,多让学生展示。
吴春来的讲座不仅让老师们感受了阅读的魅力,更让大家意识到了阅读在教师专业提升中的重要意义。
大家纷纷表示以后要多读书,在读书中享受快乐,在读书中提升自己的涵养。
想想自己,再比比吴老师,我真的觉得自己多年的教书生涯有些虚度。
在他的书中,我看到了自己初上讲台的样子,也看到了自己曾有的困惑吴老师也有,同时我更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在教学中只有像吴老师那样做个有心人,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其中他的教学理念我是很认同的:上课,上的是生命。
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唤起学生生命的体验,课堂才能实现生命的狂欢。
上课,要生动,要随意,要自然,要大气,不要拘泥于技巧,要营造课堂的气场,让学生置身于生命的方舟,任意东西于文学与人生的精神海洋。
吴老师告诉我:课改这么多年来,无非是要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文字本身的生命特质。
文字是有生命的,它以自身独特的语调、节奏,充分、适切地实现着言语生命之情感和气韵;藉由文字,我们亦能洞悉作品主人公的灵魂。
所以,课其实是“生命课”——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唤起其生命体验,唯有如此,课堂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意义。
听完讲座后我觉得:读书是需要勇气的,养成读书的习惯,更需要勇气。
吴春来老师通过阅读成就了自己,让大家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读书已迫在眉睫!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要想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就应爱上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