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致因理论_缺陷塔模型

合集下载

安全学原理教学课件PPT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

安全学原理教学课件PPT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
6
1926年,纽鲍尔德(E. M. Newbold)研究大量 工厂中事故发生次数分布,证明事故发生次数服 从发生概率极小,且各个人发生事故概率不等的 统计分布。
马勃(Marbe)跟踪调查了一个有3000人的工厂, 结果发现,第一年里没有发生事故的工人在以后 几年里平均发生0.30~0.60次事故;第一年里发生 过一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平均发生0.86~1.17次事 故;第一年里出过两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平均发 生1.04~1.42次事故。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存在着事 故频发倾向。
一次原因 二次原因
三次原因 四次原因 五次原因
六次原因
21
一般而言,事故原因常分为直接原因和间 接原因。直接原因又称一次原因,是在时 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
直接原因通常又进一步分为两类,物的原 因和人的原因。物的原因是设备、物料、 环境(又称环境物)等的不安全状态;人 的原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事故发生的本质规律 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事故原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因 此,先后出现了十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和事 故模型。
1
5.1 事故致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 “二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现代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
2
事故 事故分析
预防重演
事故 模型
25
5.3.2 事故因果类型
事件1
1)连锁型 2)因果型 3)复合型
事件2
事件3
事件
事件4
事故
事件
事故
事件
事件




26
所谓起因物,是指造成事
故现象起源的机械、装置、
天然或人工物件、环境物
等;施害物是指直接造成

事故致因理论的区别及优缺点

事故致因理论的区别及优缺点
事故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也并非个人偶然失误或单纯设备故障所形成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合地考虑了各种事故现象和因素,因而比较正确,有利于各种事故的分析、预防和处理,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理论。
安全突变与流变论
事故致因的
突变模型
1995年
钱新明等
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因素(人的心理与生理状态、安全意识、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应变能力、身体素质等) 和物的因素( 工作条件、机器故障、自动化程度、保护装置等) 共同作用的结果。把人的因素H和物的因素M作为两个控制变量, 把生产能力或系统功能F作为状态参数
危险源理论
两类危险源
理论
1995年
陈宝智
管理等因素无法用能量观点去衡量
第一类危险源
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实际工作中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一类危险源来处理。
具有的能量越多,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越严重:处于低能量状态时比较安全。包含的危险物质的量越多,干扰人的新陈代谢越严重,其危险性越大。
1926年
1939年


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局限:事故频发倾向是由个人内在因素决定,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
事故遭遇倾向
明兹和
布卢姆
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认为事故的发生不仅与个人因素有关,而且与生产条件有关
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
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突变理论应用到系统安全中, 主要应用尖点突变模型; 解释系统连续变化过程中系统状态出现的突然变化
安全流变与突变理论
2000年
何学秋等
“安全流变与突变”就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安全与危险的矛盾的运动过程。这一矛盾随时间的运动过程就决定了事物发展各个阶段的安全状态

(整理)事故致因理论.

(整理)事故致因理论.

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折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事故发生的本质规律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事故原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因此先后出现了十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模型。

一、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在20 世纪50 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飞速发展,美国福特公司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生产方式利用机械的自动化迫使工人适应机器,包括操作要求和工作节奏,一切以机器为中心,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和奴隶。

与这种情况相对应,人们往往将生产中的事故原因推到操作者的头上。

1919年,由格林伍德(M .Greenwood)和伍兹(H .Woods)提出了“事故倾向性格”论,后来又由纽伯尔德(Newboid)在1926年以及法默(Farmer)在1939 年分别对其进行了补充。

该理论认为,从事同样的工作和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这些人是事故倾向者,他们的存在会使生产中的事故增多;如果通过人的性格特点区分出这部分人而不予雇佣,则可以减少工业生产的事故。

这种理论把事故致因归咎于人的天性,至今仍有某些人赞成这一理论,但是后来的许多研究结果并没有证实此理论的正确性。

1936 年由美国人海因里希(W .H.Heinrich) 所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按一定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

他用五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因果关系,即第一块牌倒下后会引起后面的牌连锁反应而倒下,最后一块牌即为伤害。

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建立了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这一重要概念,并为后来者研究事故机理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75 000 件工伤事故,发现其中有98%是可以预防的。

《2024年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与“2-4”模型简介》范文

《2024年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与“2-4”模型简介》范文

《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与“2-4”模型简介》篇一一、引言事故致因模型是研究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及后果的重要工具,其作用在于分析、预测并防止事故的发生。

通过事故致因模型,我们能够深入理解事故产生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进而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

本文将详细探讨事故致因模型的相关研究,并简要介绍一种名为“2-4”的模型。

二、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事故致因模型是研究事故发生机理的理论框架,它揭示了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多种事故致因模型,如人因失误模型、系统故障模型、管理失误模型等。

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事故发生的原因,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认识。

(一)人因失误模型人因失误模型主要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事故的影响。

例如,人的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心理压力等都会导致人因失误,从而引发事故。

人因失误模型强调了人的因素在事故发生中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因失误。

(二)系统故障模型系统故障模型则着重分析系统的缺陷和问题。

包括设备老化、技术落后、设计不合理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系统故障,从而引发事故。

因此,我们应该从系统设计、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着手,预防系统故障的发生。

(三)管理失误模型管理失误模型关注的是组织管理层面的问题。

如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2-4”模型简介“2-4”模型是一种事故致因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关注两个主要方面(2)和四个重要因素(4)。

这两个主要方面分别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而四个重要因素则包括:设备设施的可靠性、作业环境的适应性、人的安全意识和组织管理体系的完善性。

(一)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在“2-4”模型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是两大核心要素。

人的因素包括人的行为、心理、技能等;物的因素则包括设备、设施、环境等。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及其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及其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及其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煤矿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典型事故的致因理论的构建及模型的建立,最后提出了事故致因因素的经济学分析思路,旨在为煤矿事故致因研究与分析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煤矿事故;事故致因;模型;分析1引言煤矿安全问题在煤炭工业发展中变得越来越突出,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探求煤矿事故发生机理,分析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尤为关键、重要。

事故致因理论[1]就是对大量典型事故致因进行分析、统计和归纳,提炼出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及事故的预测预防,从理论上提供科学、完整的依据。

因此正确掌握事故发生的机理,建立科学、实用的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国内外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概述21国外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发展历程[1-3]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人的行为。

1919年,英国的MGreenwood和HWoods对大量伤亡事故数据进行了统计检验,发现工人中有些人较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

Chamber和Farmer在1939年进行了补充,并提出“事故频发倾向论”,该理论把事故致因完全归咎于人的天性,引起了很多争议。

1931年,美国的WHHeinrich提出了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事故与一系列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其中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5种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并提出“多米诺骨牌模型”来加以形象描述,该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多归因于人的缺点。

Frank Bird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他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的缺陷,该理论能反映现代安全管理理念,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事故致因理论优缺点分析

事故致因理论优缺点分析
变化论充分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论,即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人和物都是会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稳重谨慎的人,也许会变得不负责任,以前性能良好的机器等物品,会老化,产生故障。并且,管理工作也要随着一系列外界环境,内部环境,宏微观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保证做好预期的有计划的变化,带来好的效应;防止意外的变化,最好能拥有有效的应急措施,将伤害值减到最小。所以说,安全是一项永久的工作,是人类不断地追求。
2.2.3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把前面几种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考察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进行了扩展,认为工业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诸多社会因素对伤害事故的发生和预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这种考虑,对海因里希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的修正。
2.2.4总结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首次提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概念。指出了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及在事故过程中实施干预的重要性,即中断事故连锁进程,从而达到预防伤害事故的目的。但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主要是从人的因素对事故进行考虑的,表现出了认识的局限性,由于人的因素在很多方面是很难分析的清楚透彻的,这也正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发展局限性。
1.2事故遭遇倾向
在关注到个人在事故中的定位的同时(事故的发生不仅与人的内在特性有关,还与人的工作经验、熟练程度等方面有关),也认为事故与生产作业条件有关.但分析影响因素不全面,而且没有进一步分析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然而从职业适合性的角度来看,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对于工人选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在生活中,有的人的性格品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工作的责任心和细心程度,个别粗心乃至工作态度随便的人,还是容易在工作时发生事故。所以,我觉得这一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

事故致因理论浅述

事故致因理论浅述

事故致因理论浅述事故致因理论浅述事故致因理论是研究事故发生原因的学说,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浅述事故致因理论的主要方面,包括事故因果论、事故频发倾向论、随机故障模型、疲劳故障模型、能量意外释放论、轨迹交叉论、事故多米诺骨牌理论以及综合因素作用论。

1.事故因果论事故因果论认为事故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导致的。

这种理论强调对事故原因的深入挖掘,通过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源,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在事故因果论中,因果关系通常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间接原因则是引发直接原因的因素,如管理制度缺陷、人员培训不足等。

2.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认为某些个体或组织具有事故频发的倾向性。

该理论强调对事故发生规律的研究,通过对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个体或组织进行重点防范,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事故频发倾向论在安全管理中具有指导意义,但需要注意避免将个体或组织的特征与事故发生划等号。

3.随机故障模型随机故障模型认为事故是由随机因素导致的,具有不可预测性。

该模型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因为许多因素如设备老化、环境变化等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在这种理论下,人们需要加强对事故的监测和预警,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4.疲劳故障模型疲劳故障模型认为事故是由于设备或零部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损伤导致的。

该模型认为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可以通过对设备或零部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来预防。

疲劳故障模型对于机械、电子等领域的事故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5.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认为事故是由于能量意外释放导致的。

该理论强调对能量的管理和控制,采取措施将能量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能量意外释放论对于能源、化工等领域的事故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6.轨迹交叉论轨迹交叉论认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空相遇导致的。

该理论强调对人和物的安全管理,通过控制两者的时空轨迹,避免它们在同一时空相遇,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之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之事故致因理论

近期重大安全事故
8月24日晨5点30分许,哈尔滨阳明滩大桥 引桥发生坍塌,四辆大型货车坠桥,据消防 部门消息,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 图为事发现场。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现场图1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现场图2
重点掌握的名词和概念
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 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或精神问题;工作方 面包括操作规程不合适,设备材料不合格,通常的磨损及异 常的使用方法等,以及温度、压力、湿度、粉尘、有毒有害 气体、蒸汽,通风、噪声、照明、周围的状况(容易滑倒的 地面、障碍物、不可靠的支持物、有危险的物体等)环境因 素。 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一直接原因的 缘由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它是间接原因,但它既是背景因 素又常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
一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 的事件,尽管伤亡可能在某瞬间发生,却是 一系列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相继发生的 结果。
一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1 伤害事故连锁构成 ①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② 事故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 状态; ③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 缺点造成的; ④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由先天的遗传 因素造成的。
五 变化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约翰逊把变化作为事故的基本原因。由于人们不能适应变化而发 生失误,进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他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 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 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了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 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危险,中断或影响生产进 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安全工程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工程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工程事故致因理论1. 引言安全工程事故是指在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严重威胁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预防和减少安全工程事故的发生,研究事故致因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安全工程事故致因理论,包括五因素模型、人因失误理论和系统失效理论。

2. 五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是描述事故发生的经典模型,也称为“瑞典蛋图法”。

该模型将事故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事故前信号、事故诱因、事故发生、事故结果和事故后果。

这五个阶段相互关联,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

这一理论认为,事故并非突发事件,而是在多个环节发展演变而来的。

事故前信号是指事故即将发生的前兆。

这些前兆可能是个别事件、现象或者信息,可能很小或者不引人注意,但却能够提醒人们注意潜在的危险。

2.2 事故诱因事故诱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这些诱因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环境、设备等因素导致的。

在事故诱因的作用下,事故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2.3 事故发生事故发生是指事故从诱因到具体的事故事件的发展过程。

这一阶段可能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事故结果是指事故发生后导致的损失和影响。

这些损失不仅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包括对环境的影响。

2.5 事故后果事故后果是指事故发生后,对相关领域产生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需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测。

3. 人因失误理论人因失误理论是指将人的失误作为事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发生往往是由于人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疲劳等因素导致的。

认知因素是指人在执行任务时,由于对任务要求的误解或错误判断而产生的失误。

这类失误可能是由于工作压力、信息过载、缺乏经验等原因导致的。

3.2 技能因素技能因素是指人在执行任务时,由于技术不熟练、操作规程不符合标准等原因导致的失误。

这类失误可能是由于训练不到位、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理体系 管理失误 领 导在 下述方 面的决策失误 方针政策 目标 规范 责任 职级 考核 权限授予 现场失误 事故 伤害或损 害
目标 组织 机能
安 技人 员管理 方面失误 行为 伤亡事故 责任 不安全行为 权限范围 损坏事故 规则 不安全状态 无 伤 害 事 指导 故 主动性 积极性 业务活动
对人 对物
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基本原因 学 校教育 的 原因 社会原因 历史原因
间接原因 技术原因 教育原因 身体原因 精神原因 管理原因
直接原因
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
事故
伤害
二、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生产中使用的能量,若由于某种原因失 去控制,发生异常或意外释放,则发生 事故。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转移到人, 且能量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则人体 受到伤害。
根据能量转移理论预防事故
用较安全的能量代替 危险大的能量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积蓄 降低能量释放速度 开辟能量异常释放渠 道 设置屏障 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人 与能量分离 设置警告
三、 瑟 利 模 型
四、轨迹交叉论
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因果连锁论 二、能量意外释放论 三、瑟利模型 四、轨迹交叉论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 是一个孤立事件, 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 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原因之间具有连锁关 发生的结果, 系。 连锁关系涉及的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 连锁关系涉及的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 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伤害。 事故、伤害。 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 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 被打破, 被打破,事故过程被终止

安全生产事故的致因综合模型

安全生产事故的致因综合模型

安全生产事故的致因综合模型事故致因综合模型又称事故综合原因论。

它是综合论述事故致因的现代理论。

事故综合原因论认为,事故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

事故乃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

事故致因综合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不安全状态(条件)和不安全行为(动作)。

这些物质的、环境的以及人的原因构成了生产中的危险因素(或称为事故隐患)。

煤矿生产中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环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主要有:操作生产设备的速度不当,设备操作人员不合格,设备误操作,设备有缺陷,安全装置未起作用,工人们没有注意需重点保护的设备,没有配置人身保护装置,材料错误堆放和装载,设备错误堆放,工作位置失当,搬运重物的姿势不对,在设备运行时进行修理,恶作剧,酗酒等。

(2)不安全环境。

不安全环境主要指井下危险的大气环境(如含有瓦斯、煤尘、烟雾蒸汽等),支架或相应的保护装置不合格,工具、设备或材料有缺陷,工作场所拥挤,报警系统出现问题,缺少称职的管理人员,噪声过大,井下照明不良,通风不良和辐射等。

所谓间接原因,是指管理缺陷、管理因素和管理责任。

事故的间接原因即导致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管理缺陷以及一些个人因素。

间接原因的分类(1)对物管理的缺陷。

包括:技术、设计、结构上有缺陷,作业现场、作业环境的安排设置不合理等缺陷,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等。

(2)对人管理的缺陷。

包括:教育、培训、指示、对作业任务和作业人员的安排等方面的缺陷或不当(3)对作业程序、工艺过程、操作规程和方法等方面的管理问题。

(4)安全监察、检查和事故防范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国标GB6442-1986规定的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指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事故的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因果连锁论、能量意外释放论)

事故的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因果连锁论、能量意外释放论)

事故的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

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形式的变化,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们安全观念的变化,促使新的事故致因理论相继出现。

概括地讲,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以事故频发倾向论和海因里希因果连续论为代表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主要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论1.事故频发倾向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 Proneness)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H.Woods)对许多工厂里事故发生次数资料按如下3种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偏倚分布(Biased Distribution)和非均等分布(Disuibution of Unequal Liabiliy)。

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工厂中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

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事故遭遇倾向事故遭遇倾向(Accident Liability)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不仅与个人因素有关,而且与生产条件,工人的年龄、工作经验、熟练程度有关。

明兹(A.Mintz)和布卢姆(M.L.B)建议用事故遭遇倾向取代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

3.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自格林伍德的研究起,迄今有无数的研究者对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科学性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讨,关于事故频发倾向者存在与否的问题一直有争议。

实际上,事故遭遇倾向就是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修正。

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

《2024年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与“2-4”模型简介》范文

《2024年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与“2-4”模型简介》范文

《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与“2-4”模型简介》篇一一、引言事故致因模型是研究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及后果的重要工具,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2-4”模型。

二、事故致因模型概述事故致因模型是指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过程,建立的一种描述事故发生机理的模型。

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事故发生的规律,预测和防范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致因模型通常包括多个因素,如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条件、管理因素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要深入研究事故致因模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多个角度分析事故发生的机理。

三、常见的事故致因模型1. 人因失误模型:该模型认为人的错误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如操作不当、疏忽大意等。

2. 系统故障模型:该模型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系统故障所导致,如设备故障、软件缺陷等。

3. 能量意外释放模型:该模型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能量意外释放所导致,如机械能、化学能等。

四、“2-4”模型简介“2-4”模型是一种常用的事故致因模型,其核心思想是“两个基础,四个要素”。

两个基础指的是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制度;四个要素则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和环境不良。

具体而言,“2-4”模型认为:1. 两个基础:人的安全意识是预防事故的基础,只有当人们具备了足够的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而安全管理制度则是保障安全意识得以落实的基础,通过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

2. 四个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工作中的错误行为或疏忽大意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设备、设施等存在的隐患或缺陷;管理缺陷则是指管理方面的疏忽或不足;环境不良则是指工作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如噪音、温度等。

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

五、结论事故致因模型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故发生的规律,预测和防范事故的发生。

事故致因理论的区别及优缺点

事故致因理论的区别及优缺点
认为事故的发生与否与扰动引起的变化是否处理适当有关。
变化-失误理论
1975年
W.G.John son
变化可引起人失误和物的故障,变化被看作是一种潜在的事故致因。
分析了事故致因的潜在因素。
轨迹交叉论
轨迹交叉论
R.skiba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的发展过程(轨迹),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
两类危险源
理论
1995年
陈宝智
管理等因素无法用能量观点去衡量
第一类危险源
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实际工作中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一类危险源来处理。
具有的能量越多,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越严重:处于低能量状态时比较安全。包含的危险物质的量越多,干扰人的新陈代谢越严重,其危险性越大。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失效的各种因素
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他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类危险源论
2006年
田水承
第一类危险源
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事故发生的(物质性)前提,影响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
物的故障、物理性环境因素,个体人失误,侧重安全设施等物的故障、物理性环境因素。
johnadams对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缺陷和不足作了补充亚当斯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现场失误仅对造成现场失误的管理原因进行了分析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日本的北川彻诸多社会因素对伤害事故的发生和预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超出了企业安全工作的范围考虑各个社会因能量转移论1961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事故致因理论缺陷塔模型

事故致因理论缺陷塔模型
——目标-灵活性-机警理论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哈登:事故是 能量的不正常 释放。
——能量意外释放论v1.0,1966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札别塔基斯:事故是能量和物质 的不正常释放。
——能量意外释放论v2.0,1978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科罗敦:事故是 一棵倒立的树。
——故障树分析,1964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的事故案例。 如果将来有一天,某事故致因理论完整、
清晰地阐明了事故的起源、发生、发展过程, 人们已经完全掌握了事故的本质。那么,安全 科学就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安全生产法》中 的许多条文也将消失。
主要内容
一、法律与科学的关系
√ 二、事故的本质——缺陷塔模型
三、事故的原因——缺陷 四、事故的预防——消除缺陷
事故致因理论缺陷塔模型
主要内容
√ 一、法律与科学的关系
二、事故的本质——缺陷塔模型 三、事故的原因——缺陷 四、事故的预防——消除缺陷
问题:
为什么国家对安全生产颁布如此之多 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为什么对其他领域就没有如此严格?
例如:法律从来不规定农民种菜必须按松土、播种、 浇水、施肥、除草的程序来进行……,也不禁止任 何人把铁变成黄金……
——多米诺骨牌理论,1936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北川彻三: 5块骨牌是复合材料做的~~
——北川彻三因果连锁论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法默:事故是 工人的性格缺 陷引起的~~
——性格缺陷论,1939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巴内尔:事故是 一系列不幸事件 的连续发生~~
——事件链理论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科尔:事故是工 作环境差、工人 不机灵引起的~~
“对象” 6种:

事故致因理论_缺陷塔模型

事故致因理论_缺陷塔模型

第22卷第2期2012年2月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Vol.22No.2Feb.2012事故致因理论:缺陷塔模型*范秀山副教授(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河南郑州450000)学科分类与代码:6202110(安全社会学)中图分类号:X915.2文献标志码:A【摘要】为建立新的事故模型,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针对事故内因、外因确定5对连锁因果关系,引入生产、事故、物质、能量、作业场所、安全管理、企业、政府和社会等安全要素,与故障树分析方法密切结合,建立缺陷塔模型(FTM)。

然后,借鉴计算机科学面向对象编程的理念,定义塔体、塔段、塔壁、缺陷缝、管道、阀门共6种对象,规定了对象的主要属性,实现模型的三维可视化。

【关键词】事故致因理论;缺陷塔模型(FTM);唯物辩证法;因果关系;内外因Fault Tower Model as an 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FAN Xiu-shan(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Energ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zhou Henan450000,China)Abstract:For the sake of building a new accident model,5pairs of chained causal relationships were identified against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materialist dialectics,bringing in some important safety concepts such as production,accident,material,energy,workshop,safety man-agement,enterprise,government and society,thus a FTM was built,with fault tree analysis is embedded in;then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in computer science,6objects were defined as tower,ring,wall,seam,pipe and valve.Their main attributes were defined and3D visualization of the theory was achieved.Key words: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fault tower model(FTM);materialist dialectics;causal relationship;internal-external factors0引言自从事故机理研究开始以来,先后出现的模型有几十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海因里希、博德、北田彻三等各具特色的事故因果连锁论,及能量转移论、轨迹交叉论、管理失误论、综合原因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2期2012年2月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Vol.22No.2Feb.2012事故致因理论:缺陷塔模型*范秀山副教授(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河南郑州450000)学科分类与代码:6202110(安全社会学)中图分类号:X915.2文献标志码:A【摘要】为建立新的事故模型,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针对事故内因、外因确定5对连锁因果关系,引入生产、事故、物质、能量、作业场所、安全管理、企业、政府和社会等安全要素,与故障树分析方法密切结合,建立缺陷塔模型(FTM)。

然后,借鉴计算机科学面向对象编程的理念,定义塔体、塔段、塔壁、缺陷缝、管道、阀门共6种对象,规定了对象的主要属性,实现模型的三维可视化。

【关键词】事故致因理论;缺陷塔模型(FTM);唯物辩证法;因果关系;内外因Fault Tower Model as an 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FAN Xiu-shan(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Energ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zhou Henan450000,China)Abstract:For the sake of building a new accident model,5pairs of chained causal relationships were identified against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materialist dialectics,bringing in some important safety concepts such as production,accident,material,energy,workshop,safety man-agement,enterprise,government and society,thus a FTM was built,with fault tree analysis is embedded in;then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in computer science,6objects were defined as tower,ring,wall,seam,pipe and valve.Their main attributes were defined and3D visualization of the theory was achieved.Key words: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fault tower model(FTM);materialist dialectics;causal relationship;internal-external factors0引言自从事故机理研究开始以来,先后出现的模型有几十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海因里希、博德、北田彻三等各具特色的事故因果连锁论,及能量转移论、轨迹交叉论、管理失误论、综合原因论等。

这些安全科学的主流理论,在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4]。

然而,仍有部分学者对这些理论持有不同看法。

吴超等人[5]认为许多学说尚不完善;罗春红等人[1]分析各家学说的特色,指出各自的优缺点,提出有力的质疑。

可见,尽管数量众多,各有所长,而且新的学说还在不断涌现,但至今尚未出现一个权威的、具有明显优势的学说。

因此,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笔者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将事故看作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分析其内因和外因,推导出5对连锁因果关系,建立缺陷塔模型(FTM,Fault Tower Model),并借鉴计算机科学中面向对象的科学理念,定义6种对象,以实现模型的三维可视化。

*文章编号:1003-3033(2011)02-0003-07;收稿日期:2011-09-18;修稿日期:2011-12-251带内因、外因的事故因果链从本质上讲,之所以造成危险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着危险物质、能量及危险物质、能量失去控制2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6]。

上面这段经典论述给出了事故的原因,部分学者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陈宝智[7]提出2类危险源理论,将事故的原因归结于2类危险源。

国汉君[8]提出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认为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内因,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的条件,是外因。

尽管多位学者已经认识到导致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2个大的方面(2类危险源或内因、外因),但未能继续深入,得出带有内因、外因的连锁因果链。

笔者通过分析,得到表1所示的带有内因、外因的5对连锁因果链(箭头符号表示因果关系,其起始端为内因或外因,末端指向果)。

表1带有内因、外因的5对连锁因果链Table1Causal relationship&internal-external factors因果关系名称外因/结果内因社会缺陷第5对↓政府缺陷←体制缺陷第4对↓企业缺陷←建设缺陷第3对↓管理缺陷←职业缺陷第2对↓现场缺陷←人机系统缺陷第1对↓事故←系统破坏力表1中第1列为因果关系的名称,中间列为5对连锁因果关系。

除第一项“社会缺陷”外,其余5个因素都是“果”。

例如:事故的内因为系统破坏力,外因为现场缺陷。

表1中所用概念的定义如下:社会缺陷:各种社会弊端,如自私自利、诚信缺失、法制不健全、公民文化程度不高等。

政府缺陷:政府有关部门在安全生产事务行政过程中的缺陷,特指《安全生产法》第77,78条所列之缺陷,如“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等。

体制缺陷:某种政府体制所特有的弊病,如机构重叠、职责不清、官僚作风等。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政府体制,体制缺陷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企业缺陷:已建成企业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建设缺陷:企业基本建设过程中在工艺、设备、测控、建筑、配电等方面遗留的安全隐患,及机构不合理、功能不健全,人力、物力资源不协调,制度和规程不完善等内在缺陷。

管理缺陷:企业管理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过错、过失,共分6类[6],如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等。

职业缺陷:管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由于职业素质不高可能产生的过错、过失。

现场缺陷:作业场所可能出现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作业环境的总和。

人机系统缺陷: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缺陷、机器本身的缺陷。

事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较严重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

系统破坏力:生产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物质、能量的总和。

上述各类缺陷,分别是由若干危险有害因素组成的“集合”。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事故的外因起源到事故发生,其传播、演变过程是由外因缺陷组成的5对因果关系,即社会缺陷→政府缺陷→企业缺陷→管理缺陷→现场缺陷→事故(1)不难发现,对式(1)各项取反,即将各项缺陷改为完善,同时将事故改为安全,仍然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即社会完善→政府完善→企业完善→管理完善→现场完善→安全(2)与外因不同的是,表1中各内因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从式(1)和式(2)可以看出,社会、政府、企业、管理、作业场所及系统与上面2式有特殊关系,分别称为主体。

如社会缺陷与社会完善的主体就是社会。

一个主体有2个相反的取值,相当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互补。

2事故因果链的扩充进一步处理这5对连锁因果关系,需要借鉴布尔代数中的互补律。

·4·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第22卷2012年A+珔A=Ω(3)式中:Ω为主体或全集,A和珔A为集合中的2个元素,二者是互补的关系。

式(1)和式(2)相加,并分别用各个主体代替各元素的位置。

可以看出,相邻的各主体之间不再具有因果关系,而是变成了5对矛盾体系,即物质流、能量流—作业场所—安全管理—企业—政府—社会(4)式(1)、式(2)、式(4)为模型的可视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果用完整的多圈同心圆环分别表示作业场所、安全管理、企业、政府和社会这5个主体,用圆环的中心部位表示被约束的物质流、能量流(1个主体),用各层圆环的较小缺口分别表示现场缺陷、管理缺陷、企业缺陷、政府缺陷和社会缺陷共5个缺陷,用各层圆环的其余部分表示现场完善、管理完善、企业完善、政府完善和社会完善共5个完善,则以上关系可以表示为5个二维同心圆环(图1a),也可用三维图来表示(图1b)。

图1主体与缺陷Fig.1Objects and faults在图1a中,各层有缺陷的部分集体形成一个扇形区域,称为缺陷缝(图1b中的S标记部分),构成物质、能量的泄漏通道。

各层中完整的圆环表示各个主体。

各缺陷层之间体现了连锁因果关系,是式(1)的具体体现,是事故的一连串外因。

各闭合圆环之间是式(4)的具体体现,是矛盾关系。

3缺陷塔模型(FTM)借鉴计算机科学中面向对象编程的科学理念,可以通过构造对象的办法来描述FTM。

该模型以式(1)所示的5对因果关系为中心,以缺陷为重点,配合式(2)和式(4),具有塔式结构和外形,故称缺陷塔模型。

模型主体结构如图2所示,其主要部件为塔体、塔段、塔壁及缺陷缝。

其中缺陷缝又由多个管道组成,每个管道内又含有若干阀门。

因此,构成事故模型的对象共有6种:塔体(T)、塔段(R)、塔壁(W)、缺陷缝(S)、管道(P)、阀门(X),下面分别叙述。

图2缺陷塔模型Fig.2Fault tower model3.1塔体(T)图2为缺陷塔的总体结构。

将整个塔看成一个对象,称为塔体(tower)。

塔体中间为空,原料和能量从上方进入,产品从底部输出。

塔体对象不涉及详细结构,它是一个空筒,可做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

图2中各符号的含义为:M:原料,指与生产有关的各种物质。

E:能量,指能够对外做功的能力。

工业企业常用的能量有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核能等。

Y:产品。

指最终产品或半成品,可以是物质、能量或服务。

在模型中,生产就是利用能量将原料加工为成品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原料(M)与能量(E)从塔上方进入,产品(Y)从塔下方流出。

当部分能量(E')或部分物质(M')从塔的侧面·5·第2期范秀山:事故致因理论:缺陷塔模型逸出时,表示发生事故。

塔体的状态(用T.State表示)属性有2个取值:T.State=0表示塔体处于安全状态,T.State=1表示塔体处于事故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