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案例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案例

产业经济学案例

产业经济学案例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指导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产业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某国家的汽车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需求的增加,该国汽车产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汽车产业链条过长,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汽车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汽车产业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环保压力逐渐增大。

针对以上问题,产业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通过产业链条优化和整合,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产业效率。

其次,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投入,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

同时,加强环保意识,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政策层面上,产业经济学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建立健全的产业政策体系,包括产业准入、产业扶持、产业引导等方面的政策,为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加大对汽车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高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汽车产业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范产能过剩和市场垄断等问题的发生。

通过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该国汽车产业得以实现了良性发展。

产业链条优化和整合,使得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利用,产业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加大投入,使得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得到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同时,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汽车产业的环保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学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为该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企业一体化战略行为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企业一体化战略行为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企业一体化战略行为案例一:海尔洗衣机成功并购战略1、并购包括兼并与收购,并购的类型有三种:横向并购(水平并购)并购企业属于同一产业,生产同类产品;纵向并购(垂直并购)并购企业处于生产和流通的不同环节;混合并购:并购企业属于不同的产业。

2、水平合并的动因:追求规模经济;追求市场份额;3、海尔在进行了水平合并后采取了哪些整合战略?第一、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海尔洗衣机是销售信誉,而非廉价商品。

第二、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使投入最小化,产出最大化。

第三、公司的每个员工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目标,并在2-3年时间中朝着打造海尔洗衣机第一制造商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海尔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无形资产,企业文化。

以海尔的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是其最主要的并购整合策略—企业文化先行策略海尔名言: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当努力工作,越是淡季越工作越能收到效果。

案例二:金松集团失败的合并案例内容:1997年8月,在杭州市政府和二轻局(后来改为二轻控股集团公司)的全力推动下,四家家电企业——金鱼电器集团公司,东宝电器集团公司,家用电器工业公司,乘风电器公司联合组成。

4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知名品牌:金鱼集团有“金鱼”和“松下爱妻号”洗衣机,东宝集团有“东宝”空调,家电公司有“华美”冷柜,乘风公司有“乘风”电扇——合并组建了杭州市家电集团公司,两个月后更名为金松电器集团公司。

购并的初衷,是通过将相关企业联合起来,更好地应对“两东一江”(广东、山东和江苏)以及跨国公司的竞争。

为了促进企业集团的迅速发展壮大,杭州市政府一方面以现金投入1.15亿元,同时对4家企业2亿多元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并在财政等相关政策予以支持,设想到2000年,企业集团的销售收入争取200亿,实现利润12亿元。

因此,金松集团是当时杭州市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

根据当时的预期,合并后将带来可观的竞争地位提升:合并后迅速形成以洗衣机、空调器、冷柜、电扇为骨干,以小家电产品和其他方面产品为依托,以开发新的家电产品为后盾的多门类、多品种的生产经营格局,洗衣机达到年产300万台,生产规模全球第一,产品质量全国第一;空调机达到年产60万台,跻身全国同行业五强;冷柜达到年产100万台,进入国内同行业前五名;电扇要达到年产500万台,进入国内同行业前三名等;到2000年,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可望达到:产品销售收入150亿元,力争200亿元,利税总额22亿元,力争25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力争12亿元。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和行为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本文将以中国的石油产业为例,分析产业经济学的应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对石油的需求量大、持续增长。

石油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能源安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中国的石油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国内石油资源供给紧张、外部依存度高等。

在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可以对中国的石油产业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产业链的角度,可以清晰地了解石油产业的组成和相关环节。

从石油的勘探、开采、加工、储存、运输、炼制到销售等环节,可以看到石油产业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次,通过产业结构的角度,可以深入研究石油产业的市场竞争。

石油产业在中国可以分为上游勘探开采和下游储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在上游石油勘探开采环节,石油公司之间往往存在竞争,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PetroChina)和中国石化(SINOPEC)等。

而在下游石油储存、加工和销售环节,往往存在垄断和垄断行为,因为这些环节对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要求较高,新进入者相对较少,形成了少数厂商的市场格局。

再者,通过产业政策的角度,可以研究国家对石油产业的干预和调节。

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石油产业的发展,并加大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探索和储备力度。

政府还通过价格管制、市场准入和技术创新等方式,对石油产业进行政策调控,以促进产业的增长和发展。

最后,通过产业效率的角度,可以评估石油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石油产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使得效率问题尤为重要。

一方面,提高石油产业的效率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提高石油产业的竞争力可以增强国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学对于石油产业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产业链、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和产业效率的角度,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解决石油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而促进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增长。

产业经济学案例

产业经济学案例

案例1:国际创意产业发展启示.内容案例1:国际创意产业发展启示录创意产业自上世纪90 年代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概念被提出以采,得到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

特别是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已经形成了各国的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

目前,创意产业不但是英国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更是英国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具有标杆作用。

就产出和就业而言,英国创意产业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已超过金融业,成为英国增长最快的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称为“版权产业”,并将其分为四大类,即: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

美国是全球版权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

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行业包括电影业、广播电视业、游戏业、动漫业音乐产业和出版业,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经济推动。

主要表现在:一是提供设备支持技术。

政府提供设备给业者,只收取低廉的使用费。

二是投入硬件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资金支持体系,颁布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政策,并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开拓。

日本的创意产业以动漫产业为核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

广义的动漫产业实际上已占日本GDP 十多个百分点,已经成为超过汽车工业的赚钱产业。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五、案例分析题(1 题, 15 分)材料 1:美国烟草业的掠夺性定价行为在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美国烟草托拉斯通过掠夺性定价来逼迫它的竞争对手以低价将公司卖给它。

例如, 1901 年,烟草托拉斯在北卡罗来纳州有个香烟品牌叫“美国丽人”,它与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的类似产品相竞争。

“美国丽人”的价格是每千支 1.50 美元,恰与要求缴纳的税金一样多,可见这个价格是明显低于生产成本的。

无非烟草托拉斯声称低价是产品导入期的优惠措施。

在 1903 年,烟草托拉斯就顺利收购了无法与其竞争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掠夺性定价的含义、特征及其后果。

材料 2:加成定价法美国许多行业中的巨人都采用加成定价法。

几十年来,通用汽车公司的加成定价法是以获得总投入资本的大约 15%的税后利润为预定目标的。

公司的管理者假定第二年他们能销售足够的汽车来发挥其生产能力的 80%,并在此假定基础上估算每辆汽车的成本,然后在成本上加之一个足够大的加成以实现所想获得的回报,最后得到的价格就是所谓的标准价格。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其他的美国主要汽车创造商,福特和克莱斯勒,每年为各种型号汽车制定价格时似乎也采取了相同的程序。

这些价格一旦宣布,普通是整整一年内不发生变化。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成本加成定价的步骤及其优势。

材料 3:波音公司收购麦道公司1996 年 12 月 15 日,世界航空创造业排名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宣布收购世界航空创造业排名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在资源、资金、研究与开辟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此外,波音和麦道都生产军用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军用生产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加速民用产品的更新换代。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新波音公司的资产总额达 500 亿美元,净负债为 10 亿美元,员工总数为 20 万人,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创造企业。

这场不寻常的并购使得波音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到 65%,牢牢站稳市场领导者地位。

产业经济学案例市场集中度

产业经济学案例市场集中度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____第三章 市场集中度 案例
案例内容
•中国电力产业当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电 力产业改革也处于关键阶段,改革目标是建 立竞争性的发电市场,提高电力产业的绩效,
促进电力产业整体协调发展。
•当前还有很大一部分地方性发电资产没有纳
入改革范畴,因此发电市场结构改革还存在
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____第三章 市场集中度 案例
•第二,中国电冰箱行业孕育着新一轮的分化
与整合。除了前5家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缩小、
外资企业在中国冰箱市场的竞争力日渐增强 外,还有另外一支改变行业结构的力量,那 就是美的、TCL及海信等著名家电企业陆续进 入冰箱市场。
产业经济学
产业济学____第三章 市场集中度 案例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____第三章 市场集中度 案例
案例内容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
成长和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汽车工业的快速发 展主要体现在: •汽车、摩托车产量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改善。 •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经济规模初见端倪。 •市场结构、产品结构趋向合理,产品质量进一步提 高。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____第三章 市场集中度 案例
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优化的路径 1. 政府制定鼓励企业进行兼并、联合的政策 2. 构筑适度的进入壁垒和合理的退出机制 3. 加速汽车企业的重组整合,走分工专业化 道路 4. 提升我国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竞争力 5. 参与国际分工,走国际化经营道路
产业经济学
案例讨论
•1.对电冰箱等竞争性产业而言,规模经济
是初始条件还是竞争结果?
•2.如何评价电冰箱产业的重复建设问题?

产业经济学案例

产业经济学案例

产业经济学案例案例: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韩国、日本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

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关键在于它们采取了一系列的产业经济学措施。

以中国为例,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制造业通过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推动了手机制造、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品制造和销售市场。

这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刺激了经济增长,而且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另一个例子是韩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

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开始实施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政策,重点发展了钢铁、造船和汽车等重工业。

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韩国开始转型为知识经济体。

韩国政府通过大力投资教育和研发,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韩国亦加大研发投入,发展了半导体、电子、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出口国家。

印度也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案例,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印度政府重视发展服务业。

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业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和电信服务出口国。

印度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了人口的技能水平,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印度还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推动贸易自由化,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总结来说,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得益于他们对产业经济学的应用。

这些国家认识到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性,并通过吸引外资、提供教育和技术支持等方式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

这些措施不仅刺激了经济增长,还提高了国家的竞争力。

亚洲国家的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帮助他们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

产业经济学案例

产业经济学案例

产业经济学案例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产业经济学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为实际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探讨产业经济学的应用。

某国家的汽车产业一直是该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汽车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经济学的分析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案例。

汽车产业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

通过对汽车产业链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环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产业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关联和影响,找到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和方式。

其次,产业组织是产业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汽车产业中,存在着多家汽车制造和销售企业,它们之间竞争激烈,同时也存在着合作和联盟关系。

产业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这些企业的行为和策略,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和规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最后,产业政策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汽车产业中,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产业经济学的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学在汽车产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汽车产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可以对产业经济学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实际经济活动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产业经济学教学案例:国美电器兼并永乐电器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教学案例:国美电器兼并永乐电器产业经济学

美、苏宁展开三分天下的格局。

据业内人士透露,截至2006年11月16日,国美要约收购了永乐大约23亿股股份,占永乐全部已发行股本的98.24%。

剩余1.76%股份(约合4147万股),国美在2007年1月28日完成了强制性收购。

收购仍以股权加现金方式进行,即每股永乐股份换0.3247股新国美股份及现金0.1736港元。

永乐剩余股份约可兑换1346万股新国美股份及现金720万港元。

在人员整合方面,国美董事长黄光裕担任新集团董事长,而永乐总裁陈晓出任新集团CEO,新集团无具体公司名称,将采用双品牌的形式共存。

黄光裕将持合并后新公司51.2%股份,陈晓持有12.5股份。

2007年6月20日,国美电器和永乐生活家电的双方ERP系统实现了完全对接,这意味着国美永乐合并整合的最后一个环节已经完成。

国美永乐ERP系统整合的完成,标志着国美与永乐整合的全面完成。

2007年第一季度,国美营业收入和毛利都取得良好增长,期内收入达到100.88亿元,同比增长80%。

同时,一季度国美的综合毛利率和营运利润率都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3.28%及3.27%。

国美和永乐顺利合并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正逐步显现出来。

案例分析兼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的法人资格丧失,并获得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广义的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权,但是这些企业的法人资格并不一定丧失。

广义的兼并包括狭义的兼并、收购。

兼并的形式一般分为:用现金或证券购买其他公司的资产;购买其他公司的股份或股票;对其他公司股东发行新股票以换取其所持有的股权,从而取得其他公司的资产和负债。

企业发展有两种基木方式,一是通过内部投资扩大生产能力;二是通过兼并而获得行业内原有生产能力。

两者比较,后者往往效率更高,它既降低了企业发展风险和成本,又可充分利用经验曲线效应。

国美并购永乐是中国企业发展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件,不仅是对家电流通业和制造业,而且对所有中国企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

一、案例简介2014年12月8日发生的一件并购案让全球的IT业为之震荡。

联想宣布以17.5亿美元售后IBM全球PC业务。

IBM高管沃德出任新联想集团的CEO,杨元庆改任董事长、柳传志退居幕后。

联想集团宣布收购计划之后,几经周折才获得了美国政府批准,并在2005年5月1日正式完成交易。

华尔街日报有评论说,这是联想用进取的创新精神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战略突破,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IBM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国际战略;IBM则寻找了一个中国战略伙伴。

同时也有评论说,联想的出价太高了,其收购的并不是一项盈利业务。

因此不会增加该公司的收益。

但无论如何,该案例都是中国产业跨国并购领域中最值得回味的事件之一。

二、收购背景每一个产业都有一定额周期:从萌芽、较少的竞争者,到发展、激烈竞争,再到整合、大规模的并购,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

一旦新技术或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原来平衡的格局可能被打破,进入新一轮的周期。

从这个角度来看,并购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而创新频率的加快,使得市场变数增加,从而也增加了并购的动机。

本案例中联想集团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和销售台式电脑、笔记本、手机、服务器、和外设产品,总部设在中国;在惠阳、背景和伤害设有PC生产基地,年产量约500万台;在厦门设有手机生产基地;在北京、深圳和上海设有研发中心;在中国拥有庞大的PC分销网络,包括4400家零售店;员工数约10000人。

联想集团股票已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股票(代码992,系香港恒生指数,MSCI中国自由指数成分股,2004年11月总市值为202亿港元),并在美国发行存托凭证(代号:LNVGY)。

本次收购联想集团的股权结构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持有57%,公众持有43%。

作为中国第一大计算机场上,联想的成功从一定程度来说也标志着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成功,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计算机市场。

但是联想在中国计算机市场占据的市场份额已逐渐在被国际厂商所蚕食,为寻求新的增长点,联想谋求转型并于2004年年初进行了大改组,面向大客户开始应用直销的商业模式,还放弃了两年前制定的走多种经营路线的战略方针,集中全力发展核心业务——PC业务。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人力1001 刘涛1006060138一、背景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企业汇源果汁2008年9月3日在香港对外宣布,可口可乐公司提出以约180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

若交易完成,汇源果汁将撤销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资料显示,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各地建立了20多个现代化工厂,年设计生产能力达220多万吨年设计生产能力,主要生产水果原浆、浓缩汁、果汁、蔬菜汁等400多个品种的产品,营销网络覆盖全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自1979年在中国开展业务,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等带气饮料品牌在中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拓展中国的果汁饮料市场。

可口可乐公司希望通过收购汇源提高其在中国饮料市场的份额。

按照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定,这桩并购案必须要获得中国商务部审核通过。

2008年12月5日,中国商务部首次公开表态称已经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申请进行立案受理。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网站发布新闻正式表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通过反垄断调查。

二、原因分析1、朱新礼卖汇源果汁的理由(一)战略转型——从做产业链到专注产业上游的转型。

除了将要卖掉的上市公司,汇源集团还有很长的产业链:种子、树苗、果园、水果加工、果汁灌装等。

中国水果上游加工市场发展空间巨,每年有2亿吨水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工业加工,目前整个工业加工比例不到8%。

所以,在收购协议达成的同时,汇源方面提出了可口可乐上游采购的约定。

与可口可乐的合作,朱新礼预计可以调动500亿的资源来做果汁饮料的上游。

同时,凭借可口可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卓越的运营能力,其在果汁领域将有很高的增长前景。

汇源集团作为上游供应商将开辟巨大的蓝海。

(二)竞争激烈,发展减缓。

在国内列强夹击和国际巨头入侵的情况下,汇源果汁业绩不增反降。

统一的“鲜橙多”、“蜜桃多”、康师傅、农夫果园、娃哈哈果汁等等国内果汁品牌都在全面迅速发展。

美汁源果粒橙占9.7%的市场份额紧随汇源果汁10.3%的份额之后;百事可乐已将旗下最大的果汁饮料品牌果乐、Tropicana引入中国。

产业经济学-规模经济案例(汽车行业)分析技术介绍

产业经济学-规模经济案例(汽车行业)分析技术介绍
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协 调发展。
促进资源共享
推动企业间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产业链整合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整 体竞争力。
Part
05
结论
规模经济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规模经济在汽车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大规模生产,企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 率,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来源
生产成本的降低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被 摊薄,导致平均成本下降。
采购成本的节约
大规模采购能够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成 本。
营销和分销网络的优化
规模经济使得企业有能力建立更广泛的营销和分销网络,提高市场覆盖率。
Part
03
规模经济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规模经济对汽车行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全球化趋势下,汽车行业兼并重 组加剧,形成少数几家大型跨国 公司主导的格局。
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表现
生产规模扩大
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个产 品的成本逐渐降低。
经济效益提升
规模经济使得企业在研发、 采购、销售等环节获得更多 优势,提高盈利能力。
市场竞争力增强
规模经济有助于企业在市 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Part
02
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
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汽车行业初创期,以手工制造为 主,产量小,品牌众多。
21世纪至今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兴 起,推动汽车行业进入新的发展 阶段。
20世纪中期
随着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普及,汽 车产量大幅增长,品牌逐渐集中。

产业经济学案例

产业经济学案例

产业经济学案例(部分)案例1案例名称:公用企业引入竞争机制——中国铁路运输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案例适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案例来源:根据以下文章改编而成1. 史际春:公用事业引入竞争机制与“反垄断法”,《法学家》2002(6)。

2. 刘志军:加快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jtnews/shownews.asp?newsid=273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挥中国铁路的后发优势http://www.chinaˉ/rdzt/xxfb_fhtlys.html4. 刘世锦:中国铁路改革与重组模式:第三种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3(3)。

5. 王俊豪:论自然垄断产业的有效竞争,《经济研究》,1998(8)。

6. 杨蕙馨等:西方国家对垄断性企业管理的比较,《工会论坛》,1999(3)。

7. 门建辉: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经验与借鉴,《中国经济问题》,1999(2)。

8. 李雪松、刘玉琴、张昕竹:中国铁路的管制与竞争http://Chinese/s05_sjj/rcrc/rcwp23.html.9. 徐基镇:中国铁路改革的现状分析http://cirdbbs/dispbbs.asp?boardID=23&ID=3 11.案例内容:公用事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化的产物,在现阶段是指邮政、电信、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和公共交通等为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在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则将公用企业定义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公用事业或行业的经营者。

公用事业的基本特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利益性。

公用事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为公众日常所需,没有足够的替代选择,需求弹性很小。

如火车虽有相应的替代品,可由长途汽车、航空、水运等所替代,但替代品在品质、价格等方面差别较大,实际上可替代性仍较小,这从每年春运时提高火车票价并不能真正减少火车乘客的数量中可以看出。

产业经济学案例

产业经济学案例
. 2.斯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在某些 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新厂 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厂商无须负担的”。对此,克 拉克等经济学家也持相同的观点。显然,在他们看来,进入 壁垒就是新厂商比原有厂商多成承担的生产成本。
1
渠道壁垒
成本壁垒
环保壁垒
氖灯市场进入 壁垒
1
2
案例讨论
1 我国氖灯生产行业的实际进入壁垒有哪些?
扬州灯泡集团是如何通过构筑进入壁垒来
2 赢得竞争优势的?
1 我国氖灯生产行业的实际进入壁垒有哪些?
(一)进壁垒 :产业进入壁垒是指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
定义
有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障碍因素。
1.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 在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 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行业”。
在近乎残酷的竞争中,企业如何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发展壮大 自己,使自己利于不败之地,是行业中每一个企业所面临和必须解 决的问题。扬州灯泡集团在强手林立,竞争惨烈的市场环境中,通 过构筑经济性进入壁垒的手段,不仅没有被竞争对手(包括在位企 业和潜在进入企业)打败,反而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了。
——由于企业信誉好,能较快的获 得融资,并且实施了先付款后发货 的模式,可以有效利用资金,并减 少资金的风险。
——由于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 并且企业规模较大,该公司具有 很强的成本优势。
2 扬州灯泡集团是如何通过构筑进入壁垒来赢得竞争优势的?
一、重视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创新。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今时代,技术壁垒理所 当然是第一位的进入壁垒。其实,像IBM、微软、西门子等知 名跨国公司正是拥有了本行业的核心技术,并保持着较快的 更新速度,不仅是它们竞争优势所在,更是筑起了一道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案例(部分)案例1案例名称:公用企业引入竞争机制——中国铁路运输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案例适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案例来源:根据以下文章改编而成1. 史际春:公用事业引入竞争机制与“反垄断法”,《法学家》2002(6)。

2. 刘志军:加快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jtnews/shownews.asp?newsid=273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挥中国铁路的后发优势http://www.chinaˉ/rdzt/xxfb_fhtlys.html4. 刘世锦:中国铁路改革与重组模式:第三种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3(3)。

5. 王俊豪:论自然垄断产业的有效竞争,《经济研究》,1998(8)。

6. 杨蕙馨等:西方国家对垄断性企业管理的比较,《工会论坛》,1999(3)。

7. 门建辉: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经验与借鉴,《中国经济问题》,1999(2)。

8. 李雪松、刘玉琴、张昕竹:中国铁路的管制与竞争http://Chinese/s05_sjj/rcrc/rcwp23.html.9. 徐基镇:中国铁路改革的现状分析http://cirdbbs/dispbbs.asp?boardID=23&ID=3 11.案例内容:公用事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化的产物,在现阶段是指邮政、电信、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和公共交通等为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在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则将公用企业定义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公用事业或行业的经营者。

公用事业的基本特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利益性。

公用事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为公众日常所需,没有足够的替代选择,需求弹性很小。

如火车虽有相应的替代品,可由长途汽车、航空、水运等所替代,但替代品在品质、价格等方面差别较大,实际上可替代性仍较小,这从每年春运时提高火车票价并不能真正减少火车乘客的数量中可以看出。

因此,公用事业如发生短缺、质次价高等情形,就会引起社会恐慌、民怨、民愤,影响“安定团结”。

第二,不同程度的自然垄断性。

公用事业的产品、服务往往要通过线路、管道、公路、铁道等网络来提供,网络建设耗资费时,同样的网络难以重复建设以开展平行竞争,因而具有自然垄断特性。

自然垄断使公用事业处于独占或寡占地位,加上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弹性小,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可能会提高价格或降低质量以谋求垄断利润,寡头企业则有合谋提价的倾向。

第三,不适用反垄断法。

在自然垄断和公共利益的名义下,形成了公用事业由国家或政府投资经营的某种传统,并由特别法对其加以规定和调整。

又由于一国公用事业的发达程度反映着该国的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和文明程度,使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即使将其委托给私人经营,法律对它的调整也是庇护、父爱有加而不是有效的监管。

自19世纪末公用事业开始大规模发展以来,在其经营中长时期内不存在有效的竞争机制,反垄断法将它列入适用除外的范畴。

第四,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次价高,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垄断或限制竞争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效益、维护公众利益,然而事与愿违,高成本、低效率构成了传统公用事业经营模式的基本特征。

从我国多年来的实际情况看,电信、铁路、电力等行业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官商作风严重,同时由于其所处的垄断地位,往往对其自身过错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几乎不承担什么责任。

对此,公众越来越难以忍受,公用事业的改革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报道,国家计委会同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电力公司开展专项检查的结果表明,仅1998至2000年的两年内,电信行业违法收取资费达21.7亿元,电力行业违法收取的金额更高达27.4亿元。

据国家工商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公用事业服务质量差和收费透明度低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众矢之的,其中以电信、邮政、供水、电力、煤气部门居多。

另据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抽样调查,在百姓的心目中,最应该破除垄断的行业,电信排第一,其次是铁路、邮政和电力。

与此同时,职工工资收入最高的电力、邮电、煤气、水生产与供应等行业的年平均工资收入与工资收入最低的行业年平均工资之比不断拉大,1991年为1.24∶1,1997年已达2∶1。

而前几年经济发展平稳,物价稳中有降,人们明显感到这些行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不降反升或者很少下降,开支有增无减的,恰是电信、水电、邮政等消费支出。

这些并不完全是中国特色,发达国家的公用事业也存在同样的弊端,只是不同国家的程度不同而已。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以英国电信的改革为标志,发达国家开始了在公用事业及自然垄断行业中引进竞争机制的改革,改革的方针和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并取得了成效。

例如,英国电力工业改革之后,1991年到1993年发电企业的税前利润增长了56.25%,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9.3%,改变了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电价呈下降趋势,服务质量改善。

在我国,公用企业的改革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以铁路运输为例,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铁路是由私人投资建设起步和发展起来的。

在一些国家,虽然由于需求不足、经营不善等原因,政府从私人手中接管了铁路运输企业,但仍然保留了商业化运作的传统。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铁路自然垄断的特点,政府曾在不同程度上对铁路行业实行管制。

近二三十年来,鉴于美国等国良好的实践效果,放松管制成为西方国家铁路改革的主导性潮流。

而我国的铁路改革并不仅仅是放松管制、引入竞争,而要从“创造企业”开始。

在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监不分的起点上,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分离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监管者及其他相关主体,并在这些主体之间形成合理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铁路改革有其特殊性,任务非常繁重。

案例评析:关于公用企业应由政府垄断的理由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用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必须由政府控制;二是公用企业提供一些公共物品,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三是公用企业一般都涉及自然垄断产业,而自然垄断产业为了效率的需要可以让政府垄断经营。

对此,我们作一简要分析。

公用企业产品确实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都是社会公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又是社会公用的基础设施,是其他社会产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公用企业由谁来经营,事关国计民生,甚至关乎国家主权与安全,是非一般的竞争性行业可以比拟的。

公用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神经中枢,如果开放市场,允许自由竞争,恐被欲行不善之人所掌握,存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隐患。

因此,公用企业就用来作为政府垄断经营的借口。

但以公用企业关系国计民生作为政府垄断经营的理由有些勉强,电力、供水、供热、供气关系国计民生,铁路、邮政、电信关系国计民生,所以需要政府垄断经营。

政府宁愿相信自己,也不愿相信市场,似乎市场就不能保证国计民生的需要(李佐军,2003)。

我们不禁要问的是,什么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什么产品又是不关系国计民生的?其实这很难回答。

“民以食为天”,粮食最关系国计民生,其次可能就是棉花和布料,或者说农产品最关系国计民生,那为什么农业不需要政府垄断经营呢?除农产品之外,关系国计民生的还有餐饮、家具、家电等产业。

好在这些行业没有被套上关系国计民生的标签,没有被政府垄断,能够在市场化进程中发展成为竞争性行业,从而能够不断提高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并迅速打入国际市场,建立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品牌。

相比之下,那些被套上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由政府垄断以后总是以效率低下、服务较差、腐败丛生的面貌出现。

因为这些垄断者具有垄断特权,没有竞争压力,政府为它们设置了一个难以逾越的行政性进入壁垒,使得这些垄断企业缺乏提高效率和改进服务的激励。

在竞争性行业中,不可能凭借行政垄断特权获得收益,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小心定价、保证产品质量、改进售后服务。

因此,正是市场竞争而非政府垄断经营能保证国计民生。

在保障国计民生上,相信竞争往往比相信垄断更可靠。

对于具有显著外部性的行业而言,可以考虑由政府垄断经营。

所谓外部性是由于产权界定困难或没有必要而导致边际私人净收益与边际社会净收益不一致的现象。

企业排放污染是外部性的典型例证,如果污染企业不进行治理而将污染物直接排放,则增加了社会对环境治理的成本。

如果一支河流中的上游企业直接排放污染物,则下游企业或居民就要承担治理成本。

在这种具有显著外部性的情况下,政府垄断经营就可以登场了。

政府垄断经营的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要追求社会效益,并尽可能地将外部性内部化。

所谓公共品是具有非排他性、拥挤性和不可分性的产品,与私人品相对应。

公共品常常具有正的外部性,边际社会净收益高于边际私人净收益,同时会导致个人的“搭便车”行为,会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

因此,公共品行业由政府垄断经营具有必要性。

国防是最典型的公共品,不太可能由一家企业来提供一个国家的国防服务。

但对公共产品行业也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尽管国防要由国家来掌控,而军工产品的生产则不一定非要由政府垄断经营,完全可以由政府向军火供应商定货来保证军火的供应。

因此,虽然存在外部性和公共品问题,仅仅依靠市场力量难以解决问题,为政府在有关行业进行垄断经营提供了理由。

即便如此,我们也应尽可能地界定产权,发挥市场的作用,缩小外部性出现的机会和范围,探索由市场供给公共品的途径。

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市场的作用,虽然有市场失灵,而同时也存在政府失灵问题,不要一谈到市场有缺陷,就指望政府,往往事与愿违。

关于自然垄断,传统经济学理论一般是用规模经济原理进行分析,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企业的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低,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几个小规模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

自然垄断主要出现在具有网络性质的行业(如电力、广播电视、铁路等),由政府垄断的一个或很少几个企业经营更容易获得规模经济,若由多个企业经营则容易破坏网络的整体效率。

现代经济学理论则倾向于用成本弱增性原理来描述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指一个企业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总成本,要比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共同生产同样数量产品的总成本低,这可能是规模经济的效果,也可能是范围经济的效果。

范围经济的特征表现为,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成本低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产品的成本。

以铁路运输产业为例,由于铁路的网络特征,规模经济显著,而铁路公司同时经营运输业务可能获得范围经济的好处。

因此,自然垄断行业(如铁路运输)依其性质只能或只宜“独家经营”,不宜竞争,否则就可能导致低效率,资源配置效果不佳。

对于一些具有网络性质的产业而言,自然垄断是进行政府垄断经营的最有力借口。

但也要进行具体分析,如电力行业中的电网部分宜垄断经营,而发电部分则完全可以竞争。

同样,铁路也可以实行网运分离,其中铁路网可以统一经营,而运输则可以放开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