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CCS分级
冠心病常用分级、风险评分表格
冠心病常用分级、风险评分表格1、心绞痛CCS分级CCS分级是加拿大心脏病协会根据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量,对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程度进行的分级。
CCS分级2、Killip分级Killip分级适用于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Killip分级3、GRACE风险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GRACE)是第一个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的危险分层研究,基于整个ACS疾病谱的临床病例中总结出危险因素进行评分,其评估内容包含生命体征、化验及检查结果以及心电图特征等。
临床医生常通过该评分对ACS患者入院时进行危险分层,通过总分判断患者的缺血危险等级。
GRACE风险评分因计算方法繁琐,目前常使用计算机或辅助软件进行计算。
GRACE风险评分计算方法4、CAMI-STEMI评分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Yang等公布了中国心肌梗死注册(CAMI)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AMI-STEMI)评分,其具有简单实用、不需要抽血检测等特点,且中国CAMI-STEMI 评分对于STE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精度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TIMI)评分、GRACE评分可以类比。
CAMI-STEMI评分5、CAMI-NSTEMI评分CAMI-NSTEMI评分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窦克非团队的伏蕊医生在2017 ESC上公布的基于真实世界的患者资料建立的适用于当代中国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CAMI-NSTEMI 评分系统。
共包括年龄、BMI、收缩压、Killip分级、心跳骤停、ST 段压低、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血清肌酐水平、白细胞水平、吸烟、心肌梗死病史、PCI史12个变量。
CAMI-NSTEMI评分其中低危组患者评分为0~10分,中危组患者评分为11~14分,高危组患者评分为≥14分,分值越高,住院期间死亡率递增(见下图)。
该评分能准确地预测亚洲NSTEMI患者的住院死亡风险,其预测能力强于GRACE评分。
心绞痛ccs分级标准
心绞痛CCS分级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心绞痛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类系统。
根据CCS分级标准,心绞痛患者被分为四个等级:
1. CCS I级:轻度心绞痛。
患者在日常活动中通常不会出现心绞痛症状,但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可能会出现。
2. CCS II级:中度心绞痛。
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出现心绞痛症状,但在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以缓解。
3. CCS III级:重度心绞痛。
患者在日常活动中频繁出现心绞痛症状,即使在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也无法完全缓解。
4. CCS IV级:极重度心绞痛。
患者在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心绞痛症状,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本建议得目得就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正确诊断与有效治疗得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明确哪些治疗就是经临床验证有效应常规采用得治疗;哪些治疗就是有限定条件,非常规使用,需经临床医师研判后才能采用得治疗;哪些治疗已被临床研究证实为无效甚至有害。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UA)得定义与分型UA就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得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中包括如下亚型:(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2个月内新发生得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得活动阈值明显减低,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C I—IV)加重1级以上并至少达到III级(表1), 硝酸甘油缓解症状得作用减弱,病程在2个月之内。
(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1个月内。
(4)梗死后心绞痛:指AMI发病24 h后至1个月内发生得心绞痛。
(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得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
表1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得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标准(CCSC)分级特点I级一般日常活动例如走路、登楼不引起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剧烈、速度快或长时间得体力活动或运动时II级日常活动轻度受限。
心绞痛发生在快步行走、登楼、餐后行走、冷空气中行走、逆风行走或情绪波动后活动III级日常活动明显受限,心绞痛发生在平路一般速度行走时IV级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患者不能作任何体力活动,但休息时无心绞痛发作二、不稳定性心绞痛得诊断在作出UA诊断之前需注意以下几点:(1)UA得诊断应根据心绞痛发作得性质、特点、发作时体征与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得准确性。
心绞痛CCS分级
心绞痛CCS分级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劳累性心绞痛的分级标准是依据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量而定,较适合临床运用,目前,该标准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Ⅰ级: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费力、速度快、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引起发作;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在饭后、情绪激动时受限制更明显;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1公里或上一层楼即可引起心绞痛发作;Ⅳ级: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也可发作。
一般来说,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发作程度常与缺血相关,与血管的阻塞程度相平行。
心绞痛Ⅰ级的患者,其冠状动脉循环储备力相对较高,因此常表现为典型稳定劳累性心绞痛,而诱发发作的运动量相对固定、重复性好。
心绞痛Ⅱ级的患者,若生活节奏掌握的好,也可将心绞痛控制在可预示的范围。
而心绞痛Ⅲ级的患者,心绞痛阈值的波动范围较大,有时心绞痛可发生在平时能很好耐受的劳力水平以下,但无休息时发作。
这些患者经充分的药物治疗,其病情仍可保持相对稳定。
心绞痛Ⅳ级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的储备能力已明显下降,心绞痛阈值已无明显波动的余地。
此类患者病情很不稳定,休息、平卧时也常常发生,随时有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故多归于恶化劳累性心绞痛。
掌握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对于了解病情的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心绞痛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一侧心室在一次搏动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strok e volume),简称搏出量。
搏出量等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差。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左室舒期末期容积约为120~130ml,搏出量为60~80ml,平均约70ml。
由此可见,每次心脏搏动,心室只射出心室腔内的一部分血液。
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即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反映心室泵血的效率,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约为50~60%。
心绞痛的分类、诊断及治疗
梗死后心绞痛
• 梗死后自发型心绞痛;最常见,占43.9% • 梗死后混合型心绞痛: 25.7% • 梗死后劳力型心绞痛:16.7% • 梗死后变异型心绞痛:13.6%
非心绞痛胸痛特点
• 短暂几秒的刺痛或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的隐痛或闷痛 • 胸痛部位不是一片,而是一点 • 疼痛多在劳力后出现,而不是在劳力当时 • 胸痛与呼吸或其他影响胸廓的运动有关 • 胸痛症状可被其他因素所转移 • 口含硝酸甘油在10分钟以后才见缓解的发作
• 常在静息情况下发作心绞痛或夜间发作痛醒;
• 症状同劳力型心绞痛,症状重些; • 需含NTG方可缓解,也可自行缓解; • 可出汗、面色苍白; • 持续时间长短不等(5-15分钟),不>30分钟,呈一过性;
• 心绞痛发作时,ECG有ST段下移,缓解后多数迅速回到
等电位线,少数可遗留ST-T改变;
• 无心绞痛发作时,ECG多正常,也可有ST-T改变; • 心肌酶学一般不高,但TnT可(+)。
ST段压低>1mm
高危险组
III、IV
低于II级或4METS 心率>130次
ST段压低>1mm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 病史在一月内(多在2周内); • 典型劳力型心绞痛发作特点; • 多由冠脉斑块破裂所致; • 属不稳定性心绞痛; • 极易发生AMI(8-20%)。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 稳定:发作诱因、频度、程度、持续时间等均 在一段时间内(如数月)相对稳定,如剧烈 运动则诱发,不做该运动不发作;
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对劳力型心绞 痛的分级
分级
I
II III
IIII
标准 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只有走路快、费 力、 骑车方诱发; 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饱餐后、遇冷、情绪激动 时受限更明显; 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般速度步行1里路或 上一层楼即可引起发作; 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亦有。
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
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
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例如行走和上楼,但紧张、快速或持续用力可引起心绞痛的发作。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快步行走或上楼、登高、饭后行走或上楼、寒冷或风中行走,情绪激动可发作心绞痛或仅在睡醒后数小时发作,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200m以上或登一层以上的楼梯受限。
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100~200m 或登一层楼梯时可发作心绞痛。
Ⅳ级: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出现心绞痛症状。
心绞痛心功能分级标准
心绞痛心功能分级标准
心绞痛心功能分级标准是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来进行分级的,通常分为四个
级别。
第一级是无心功能不全,即患者在日常活动中不会感到心脏负担;第二级是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可能会感到轻微的心脏负担;第三级是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日常活动中会感到明显的心脏负担;第四级是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日常活动中会感到严重的心脏负担,甚至在休息时也会感到不适。
对于不同级别的心绞痛患者,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心功能不
全的患者,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对于中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手术或激光治疗来改善心血管状况;对于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或其他更为严格的治疗措施。
除了治疗方案的不同,心绞痛心功能分级标准也对患者的生活方式提出了一定
的要求。
对于轻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通常只需要适当控制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即可;对于中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饮食和生活习惯,可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心血管功能;对于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完全改变生活方式,避免任何可能导致心脏负担的活动,同时需要长期接受医生的监护。
总的来说,心绞痛心功能分级标准对于医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工具,能够
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从而采取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来说,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心绞痛心功能分级标准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推荐)心绞痛CCS分级
心绞痛CCS分级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劳累性心绞痛的分级标准是依据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量而定,较适合临床运用,目前,该标准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Ⅰ级: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费力、速度快、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引起发作;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在饭后、情绪激动时受限制更明显;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1公里或上一层楼即可引起心绞痛发作;Ⅳ级: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也可发作。
一般来说,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发作程度常与缺血相关,与血管的阻塞程度相平行。
心绞痛Ⅰ级的患者,其冠状动脉循环储备力相对较高,因此常表现为典型稳定劳累性心绞痛,而诱发发作的运动量相对固定、重复性好。
心绞痛Ⅱ级的患者,若生活节奏掌握的好,也可将心绞痛控制在可预示的范围。
而心绞痛Ⅲ级的患者,心绞痛阈值的波动范围较大,有时心绞痛可发生在平时能很好耐受的劳力水平以下,但无休息时发作。
这些患者经充分的药物治疗,其病情仍可保持相对稳定。
心绞痛Ⅳ级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的储备能力已明显下降,心绞痛阈值已无明显波动的余地。
此类患者病情很不稳定,休息、平卧时也常常发生,随时有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故多归于恶化劳累性心绞痛。
掌握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对于了解病情的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心绞痛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一侧心室在一次搏动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stro ke volume),简称搏出量。
搏出量等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差。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左室舒期末期容积约为120~130ml,搏出量为60~80ml,平均约70ml。
由此可见,每次心脏搏动,心室只射出心室腔内的一部分血液。
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即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反映心室泵血的效率,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约为50~60%。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疗治指南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疗治指南1.不稳固性心绞痛的界讲和分型界讲:介于稳固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分型:(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两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者有心绞痛但半年内未爆发过心绞痛)(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俄然加剧,表现为胸痛爆发回数增长,连续时刻延伸,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减低,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C)加剧1级以上并至少到达3级,硝镪水甘油缓解症状的效用削弱,病程在两个月以内。
(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静息或者安静状况,爆发连续时刻相关于较长,含硝镪水甘油成效欠佳,病程在一个月内。
(4)梗身后心绞痛:指急性心梗发病24小时后至一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者一样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爆发时心电图显示STv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标准(CCSC)分级特点1级一样日常活动例如走路、登楼不导致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剧烈、速率快或者永劫间的体力活动或者运动时2级日常活动轻度受限。
心绞痛发生在快起旱走、登楼、餐后行走、冷空气中行走、你奉行走或者情绪波动后行走3级日常活动较着受限,心绞痛发生在平路一样速率行走时4级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患者不能做不论什么体力活动,但休息时无心绞痛爆发2.不稳固性心绞痛的诊断(1)临床表现(2)心绞痛爆发时ST段举高(肢体导联≧1mm.,胸导联≧2mm)或者ST段程度型或者下斜型压低≧1mm;若爆发时倒置的T 波呈假性正常化,爆发后T波复原原倒置状况; 或者往常心电图正常近期内出现心前区多导联T 波深倒,在排错非Q波性心梗后结和临床也应考虑。
爆发时ST段压低≧0.5mm但﹤1mm时,仍高度怀疑本病(3)不稳固性心绞痛急性期应幸免做不论什么形式的负荷试验,这些个查抄宜放在病情稳固落伍行3.不稳固性心绞痛危险度分层组不心绞痛类型爆发时ST↓幅度连续时刻肌钙蛋白T或者I 低危初发、恶化劳力型,≦1mm ﹤20min 正常险组无静息时爆发中危A,一个月内出现的﹥1mm ﹤20 min 正常或者轻度升高险组静息心绞痛,但48h内无爆发者(多数由劳力型心绞痛进展而来)B,梗身后心绞痛高危A,48h内反复爆发静息心绞痛﹥1mm ﹥20min 升高险组B,梗身后心绞痛4。
2021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欧阳光明(2021.03.0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近年来,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非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逐步深人,有关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陆续问世,其临床治疗也有重要进展。
为了更好的总结这些经验,合理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根据近年来有关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参考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有关指南,并结合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具体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我国UA和N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相信它对提高我国UA和NSTEMI综合防治水平、推进临床实践的规范化进程均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某一诊断性操作或治疗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适应证的建议以国际通用的方式表达如下:I类:已经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II类:某诊疗措施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或)有效;III类:己经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无用和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应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汇总分析;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试验或多项非随机试验;证据水平C:专家共识和(或)小型试验结果。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CS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ACS区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为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NSTEMI。
慢性冠脉综合征
• 常发生于体力活动或情绪 激动时,休息或舌下含服 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可缓解。
不典型症状:呼吸困难, 胸闷、心悸、腹痛、牙 痛,甚至头痛等
心绞痛的疼痛程度
分级
表现
Ⅰ级 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发作,费力大、速度快、时间长的体力活动可引起 发作。
斑块所致的 心外膜
动脉阻塞
03
微血管 功能障碍
02
正常或有病变 的冠状动脉
发生局灶性或 弥漫性痉挛
04
冠状动脉 心肌桥
80-90%的管腔 狭窄是由冠状 AS斑块导致
(二)临床表现
症状:发作性 胸痛为主
有些仅觉 胸闷不适
A
B
C
D
E
1.诱因:
➢ 体力劳动、情绪 激动
➢ 饱食、寒冷、吸 烟、心动过速、 休克等亦可
○ 有创性检查
➢ 冠状动脉造影(诊治一体)
• 冠心病金标准 • 冠脉直径狭窄程度(%): I级:25-49 I级:50-74 III级(严重狭窄):75-99 IV级(完全闭塞):100
➢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技术和功能学评价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A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 解+年龄和冠心病危险因素
03
隐匿型冠心病
04
ACS后稳定的病程阶段
心脏供需 不平衡是 可逆的; 一般临床 上指的稳 定型心绞 痛为此型
一.稳定型心绞痛
心绞痛:由于短暂的心 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 主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 可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 全
• 冠心病最常见临床表现
特征性表现:发作性胸 痛,呈压榨性或窒息样, 一般于胸骨后或心前区
加拿大心血管会心血管专业名词解释
CCSR 名词解释研究终点定义SR 研究终点2.靶病变血管重建(TLR)3.晚期丢失(LATE LOSS)4.造影再狭窄率(ABRR%)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6.支架内再狭窄7.病变内再狭窄置入支架的适应征病人排除标准CRF术语解释1. 稳定性心绞痛分级 (CCS分级 - 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分级1976)2. 不稳定性心绞痛分级(Braunwald 分级)3. TIMI血流分级4. 冠状动脉病变分型 (ACC/AHA –美国心脏病学院 / 美国心脏学会分型1988)5. 冠状动脉病变分型6. 被治疗部位夹层分型研究终点定义SR研究终点:第一研究终点:* 12个月靶病变血管重建(TLR @ 12 Months)第二研究终点:* 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造影再狭窄率ABRR%;晚期管腔丢失Late Loss)* 病变内再狭窄率;支架内再狭窄率* 6个月靶病变血管重建(TLR @ 6 Months)* 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 6 Months )* 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 12 Months)* 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支架置入成功率* 各研究亚组的分析报告2.靶病变血管重建(TLR)任何因缺血而导致的对靶病变(包括支架植入部位及边缘)进行的重复PCI或CABG:1)经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靶病变直径狭窄程度350%,并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则考虑TLR是因缺血造成:·患者出现靶病变供血区域的功能试验阳性结果·患者休息状态下出现心电图缺血表现,且与靶病变供血区域有关·患者的缺血症状归咎于靶病变所导致2)经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靶病变直径狭窄程度£50%, 如出现明显的功能试验阳性或心电图改变, 且与靶病变供血区相关, 则考虑TLR是因缺血造成。
3)经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靶病变直径狭窄程度370%,即使没有临床或功能缺血的证据,TLR也被认为是因缺血而造成。
(整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和危险分层的评价胸痛患者应根据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疼痛的特点来估计冠心病的可能性,并依据病史、体格检查、相关的无创检查及有创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及分层危险的评价。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1.病史:对胸痛患者的评估,病史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医生需详细了解胸痛的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部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
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
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
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小时。
④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如走快路、爬坡时诱发,停下休息即可缓解,多发生在劳力当时而不是之后。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症状。
在收集与胸痛相关的病史后,还应了解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
心绞痛严重度的分级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表1)。
表1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I级II级III级IV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例如行走和上楼,但紧张、快速或持续用力可引起心绞痛的发作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快步行走或上楼、登高、饭后行走或上楼、寒冷或风中行走、情绪激动可发作心绞痛或仅在睡醒后数小时内发作。
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2OOm 以上或登一层以上的楼梯受限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100-2OOm或登一层楼梯时可发作心绞痛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以出现心绞痛症状注:此表引自ACC/AH杉ACP-ASIM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处理指南2.体格检查:稳定性心绞痛体检常无明显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或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闻双肺底啰音。
心绞痛分级标准
心绞痛分级标准一、疼痛分级1.Ⅰ级:轻度不适。
短暂胸闷、胸部温热、压迫、灼热,或者有轻微不适,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但患者能够通过休息或止痛药缓解疼痛。
3.Ⅲ级:严重不适。
胸痛明显,会引起明显的不安感、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缓解疼痛方面需要更强效的缓解措施。
4.Ⅳ级:非常严重。
胸痛不仅仅明显且严重,且缓解措施无效,休息或药物均不能减轻疼痛,出现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患者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二、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危险性1.低危程度(1)可接受非供血区域内的ST段压低,最大压低≤1mm,持续时间≤半小时。
(2)静息或药物不能引起胸痛,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运动时引起轻度胸痛,仅仅限制高负荷运动。
(3)负荷试验时出现较轻度负荷下胸痛,貌似缺血。
(2)静息或药物施加后可感觉到胸痛,但能耐受,日常生活受到轻微影响,运动时出现胸痛。
高负荷的活动极易出现胸痛或持续性胸痛,但不需要药物干预。
(1)收缩期心室功能异常:左室注射喷哌利多显影后,EF <40%或室壁动搏幅度≤5mm。
(2)非供血区域心肌代偿性增生:有心肌梗死病史或Q波,并且没有其他缺血征象(如:ST段压低)。
(3)高度显影缺血:单核腺苷酸荧光素PERF先左侧和/或右侧心室充血约50%以上。
三、术后心绞痛1.Ⅰ级:轻度不适。
患者感到轻微的不适,且仅有基础治疗干预即可缓解,无明显缺血表现。
2.Ⅱ级:中度不适。
患者感到明显的胸痛或不适,需接受治疗才能缓解,出现临床征象如ST段压低,或其他有缺血表现。
3.Ⅲ级:严重不适。
明显的胸痛或不适,或出现严重的临床征象如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衰等,需要高级别的药物治疗。
4.Ⅳ级:危重不适。
出现缺血危象或临床恶化如昏迷,需要加强处理。
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对于判断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监测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医生来说,了解心绞痛分级标准可以更好地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患者来说,积极了解心绞痛的分级标准,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病情变化,做到及时就医,加快康复速度。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知识讲解
IV级
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如吃饭、洗脸等,患者不能 做任何体力活动,但休息时无心绞痛发作。
UAP诊断的注意事项
1. UAP的诊断应依据心绞痛发作的性质、特点、发作 时的心电图改变以及CHD危险因素等综合判断,以 提高诊断的标准。
2. 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和压低的动态变化最具有诊 断价值:
➢ 记录发作时和症状改善后的心电图,动态ST水平型或下斜 型压低≥1mm(0.1mv)或ST段抬高:肢体导联≥1mm (0.1mv):胸导联≥2mm(0.2mv)有诊断意义。
影响UAP近期、远期预后的因素
下列4个最重要的因素影响UAP的近、远 期预后:
左室功能(LVEF);为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 LVEF越低,预后越差,因为这些患者很难耐受 进一步的缺血和梗死。
冠脉病变部位和范围:左主干病变最具有危险性; 3支病变>2支病变或单支病变;前降支病变>右 冠和回旋支病变;近端病变>远端病变。
年龄因素:年龄也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与 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和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降低 有密切关系。
合并其他器官疾病:如肾功能减退、慢阻肺、未 控制的MD和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病或恶性肿瘤 等也可明显影响UAP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
UAP的一般内科治疗
UAP患者均应进入CCU病房,持续心电、血压监护; UAP急性期卧床休息1—3d; 吸氧;
并开始静脉滴入硝酸甘油治疗。
静滴硝酸甘油的剂量从5—10μg/min开始,以后每5—10min增加5μg/min,直至症状缓解或 SBP降低10mmHg(一般不超过15mmHg),最高剂量不超过80—100μg/min为宜。一旦患 者出现头痛或SBP<90mmHg应迅速减少静滴剂量。维持静滴的一般剂量为20—30μg/min (硝酸甘油5mg加入液体250ml,静滴,15—24d/min)。
稳定型心绞痛三级标准
稳定型心绞痛三级标准
稳定型心绞痛三级标准是指根据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引起的症状以及心电图变化等因素,将稳定型心绞痛分为三个级别。
一级稳定型心绞痛:指发作频率较低,每年少于一次或一次以上,持续时间短,每次发作少于5分钟,症状轻微,仅有轻度不适或胸痛感,无明显的身体活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因,心电图无明显异常改变。
二级稳定型心绞痛:指发作频率较高,每年2-3次或更多,持续时间较长,每次发作5-15分钟,症状较明显,有中度或重度胸痛感,常常伴随气短、心悸、出汗等症状,可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因下发作,心电图可能有轻微异常改变。
三级稳定型心绞痛:指发作频率高,每年多次,持续时间较长,每次发作15分钟以上,症状明显,出现重度胸痛感,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常伴随呼吸困难、心慌、晕厥等症状,可在稍微活动或情绪波动等诱因下发作,心电图可能有明显异常改变。
以上三级标准有助于医生进行稳定型心绞痛的严重程度评估和
治疗方案的制定,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病情和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诱因,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 1 -。
不稳定心绞痛分级标准
不稳定心绞痛分级标准
我来给您说说不稳定心绞痛大概怎么分等级:
咱们先看看Braunwald教授他们定的规矩:
第一级:相当于原来的劳累时才会疼的心脏病加重了,现在稍微动动或者以前能承受的活动量现在就不行了,就会胸口疼。
第二级:是指最近这一个月,开始出现了安静时也会犯病的情况,不过最近两天内没发作。
第三级:这是最紧急的,指的是在过去的两天里,即使啥都不干,安静待着都会感到胸痛,需要马上就医。
另外还有一些别的分类方式,比如加拿大心血管协会(CCS)的分类,也挺形象:
有时候,零级指的是一种潜在的高风险状态,虽然还没频繁发作不稳定心绞痛,但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可能性很大。
接下来的一级到四级,就有点像是疼痛的“忍耐力”测试,一级的人在剧烈运动后可能会有不适,四级则是最严重的,哪怕在家坐着啥也不做,也能突然感到胸痛。
总结来说,医生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是不是平静时也疼、活动量大小、心电图的变化、血液检测结果等信息,给不稳定心绞痛划个等级,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绞痛CCS分级
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
劳累性心绞痛的分级标准是依据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量而定,较适合临床运用,目前,该标准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
Ⅰ级: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费力、速度快、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引起发作;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在饭后、情绪激动时受限制更明显;
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1公里或上一层楼即可引起心绞痛发作;
Ⅳ级: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也可发作。
一般来说,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发作程度常与缺血相关,与血管的阻塞程度相平行。
心绞痛Ⅰ级的患者,其冠状动脉循环储备力相对较高,因此常表现为典型稳定劳累性心绞痛,而诱发发作的运动量相对固定、重复性好。
心绞痛Ⅱ级的患者,若生活节奏掌握的好,也可将心绞痛控制在可预示的范围。
而心绞痛Ⅲ级的患者,心绞痛阈值的波动范围较大,有时心绞痛可发生在平时能很好耐受的劳力水平以下,但无休息时发作。
这些患者经充分的药物治疗,其病情仍可保持相对稳定。
心绞痛Ⅳ级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的储备能力已明显下降,心绞痛阈值已无明显波动的余地。
此类患者病情很不稳定,休息、平卧时也常常发生,随时有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故多归于恶化劳累性心绞痛。
掌握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对于了解病情的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心绞痛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一侧心室在一次搏动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简称搏出量。
搏出量等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差。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左室舒期末期容积约为120~130ml,搏出量为60~80ml,平均约70ml。
由此可见,每次心脏搏动,心室只射出心室腔内的一部分血液。
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即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射血分数反映心室泵血的效率,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约为50~60%。
心脏在正常工作范围内活动时,搏出量始终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适应。
当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时,搏出量也相应增加,射血分数基本不变。
在医疗实践中,射血分数比搏出量更有临床意义。
例如在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而心室腔异常扩大时,其搏出量可能和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别,但它和已经增大的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比例已不正常,射血分数明显下降,说明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弱。
左右心室相等的是每分输出量和博出量,由于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不等,故射血分数不等.安静状态下作左室射血分数50-70%,运动时可达85-90%.通常所说的EF指的是左心室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较左室小,其EF值相对较大,具体数值没见统计报道
常用心得安试验辅助鉴别非特异性ST-T改变是由心肌器质性病变引起,还是由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或β受体高度敏感所致。
口服心得安进行心电图对比试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电图ST—T改变是心脏复极异常的表现,对诊断冠心病、心肌病变有重要意义,许多原因都可能影响心肌复极过程。
致ST—T改变,称为非特异性ST—T改变,其发生不但与电解质紊乱有关,心脏神经官能症致ST—T改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心得安试验对诊断有一定的
帮助,心得安可通过β受体使植物神经系统恢复平衡,从而可纠正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而引起ST—T改变。
心得安试验是识别心电图ST-T改变系功能性或系器质性的一种鉴别诊断方法。
部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或T波倒置。
口服心得安等β受体阻滞剂之后,可以消除ST-T 改变,说明此类改变属于功能性而非品质性疾病所引起。
支气管哮喘与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判定标准以ST-T改变恢复正常者为阳性,说明属于功能性改变,临床上参照其他指标,可考虑除外病毒性心肌炎;ST-T改变未能恢复正常为阴性,多属于品质性心肌损伤,可考虑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方法是:顿服心得安20mg,然后分别在第1,2,3小时描记心电图。
如ST-T 已恢复正常,即为阳性,并可随时结束此试验;如果心室率已明显降低,而ST-T仍未恢复,即为阴性,只部分恢复即为可疑阳性。
如心率仍未明显降低,ST-T也未恢复者,可延长观察时间或改用三日法(即连续3d口服心得安),用于鉴别β受体功能亢进症和心脏神经症.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