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美学-杨振宁

合集下载

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
杨振宁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20世纪物理学大师,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时持旧中国(中华民国)护照,为中国国籍。

原籍安徽省凤阳。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45年考取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

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最杰出的贡献是1954年与密耳斯共同提出的“杨--密耳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包括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大统一理论、引力场的规范理论等现代规范场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

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大大促进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1967年提出了一个方程,后来巴克斯特也讨论了此方程之其他意义,世称“杨-巴克斯特方程”。

在统计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量子场论、数学物理学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美与物理学》观后感

《美与物理学》观后感

杨振宁博士是大家熟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

近三百年来,物理学上留下九个划时代的里程碑般的方程式,涉及十二位科学家。

这十二位科学家至今还健在的就是杨振宁和他的学生密尔斯,而划时代的九个物理方程式中的第九个就是杨振宁和密尔斯的共同场。

如果再考虑杨振宁还有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宇宙不守恒定律,那么杨振宁理所当然是当代物理学的泰斗了。

然而,这只是一面,许多人并不知道杨振宁对音乐、诗歌、绘画等艺术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

这篇妙笔生花的《美与物理学》,虽然是管中窥豹,但确实可以让我们领略他在人文素质方面的风采。

本世纪初,是物理学界人才荟萃,群英辈出的年代,是一个窥视宇宙奥秘翻天覆地的创新年代。

不仅涌现一批著名的物理学家,而且都有鲜明的个性与风格,比如狄拉克。

杨振宁博士一直想把他的风格写给文、史、艺术方面的朋友们看,但不知如何下笔。

一次偶然看到香港大众报上的一篇文章,其中引用了高适《答侯少府》的两句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觉得非常高兴,认为用这两句话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和反粒子理论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每个科学家的研究都是有风格的,正如一位音乐家听到几个音节后,就能辨认出莫扎特、贝多芬或舒伯特的音乐。

同样,一位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也能在读了数页文字后辨认出柯西、高斯、雅可比或克尔期豪夫的工作。

这是因为,他以物理学为例,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

这个结构有它的美和妙的地方。

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不同的美和妙的地方,有不同的感觉。

所以,他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从这个观点出发,他认为狄拉克的文章有一种“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清新,有一种充满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他的风格。

而海森伯的文章有惊人的独创性,但朦胧有渣滓。

因为狄拉克的灵感来自对数学美的直觉欣赏,而海森伯的灵感来自实验物理和唯象物理。

他认为牛顿的运动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伯方程和其他五、六个方程是物理学理论架构的骨干,可以说它们是造物者的诗篇。

高中物理杨振宁-演讲-美与物理学

高中物理杨振宁-演讲-美与物理学

美与物理学--杨振宁十九世纪物理学的三项最高成就是热力学、电磁学与统计力学。

其中统计力学奠基于麦克斯韦(J. Maxwell , 1831 - 1879)、波耳 兹曼(L. Boltzmann , 1844 - 1905)与吉布斯(W. Gibbs , 1839 - 1903)的工作。

波耳兹曼曾经说过:一位音乐家在听到几个音节后,即能辨认出莫扎特(Mozart)、 贝多芬(Beethoven)或舒伯特(Schubert)的音乐。

同样,一位数 学家或物理学家也能在读了数页文字后辨认出柯西(Cauchy)、高斯 (Gauss)、雅可比(Jacobi)、亥姆霍兹(Helmholtz)或克尔期豪 夫(Kirchhoff)的工作。

对于他的这一段话也许有人会发生疑问: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 实就是事实, 那里会有甚么风格? 关于这一点我曾经有过如下的讨 论:让我们拿物理学来讲吧。

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

这个结构有 它的美和妙的地方。

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 和妙的地方,有不同的感受。

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 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 自己的风格。

今天我的演讲就是要尝试阐述上面这一段话。

我们先从两位著名 物理学家的风格讲起。

一、狄拉克狄拉克(P. Dirac , 1902 - 1984)是二十世纪一位大物理学 家。

关于他的故事很多。

譬如:有一次狄拉克在普林斯顿大学演讲。

演讲完毕,一位听众站起来说:“我有一个问题请回答:我不懂怎么 可以从公式(2)推导出来公式(5)。

”狄拉克不答。

主持者说: “狄拉克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

”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 只说了一句话。

”这个故事所以流传极广是因为它确实描述了狄拉克的一个特点: 话不多,而其内含有简单、直接、原始的逻辑性。

一旦抓住了他独特 的、别人想不到的逻辑,他的文章读起来便很通顺,就像“秋水文章 不染尘”,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宇宙的奥秘。

物理前沿讲座《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观后感

物理前沿讲座《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观后感

《杨振宁传》增订版是一部实在不可多得的好书,这部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品,华中科大物理教授杨建邺撰写的杨振宁这位科学巨人的生平足迹,生动地描绘了这位科学伟人成长的过程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片断和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杨振宁对当代物理学的贡献,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关于杨振宁的功业尽人皆知,相关文献、资料、风评俱在,在此,我只谈谈读这本书后的感受和感动!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第一人,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在科研之余大量地从事改变“中国人不如他人”的观念,而且毕生在做这项工作,他1999年后一直住在清华,亲手建立了清华高等研究院,广邀国内外顶尖的科学家来华讲学,带研究生,在国内各高校游说,以80多岁的高龄为科学兴邦奔走呼唤,其拳拳爱国之心和人文情怀令人景仰。

用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陈方正的话说:“宇称不守恒”理论、“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应该再次获诺贝尔奖),都是理论物理的科研成果,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至今没有应用的意义,它的意义主要是思想和文化上的'。

的确,我们从杨振宁的著述、演讲中不难看出,他讲得最多的是科学发展史,科学家的故事以及当代科学领域的相互渗透以及相互作用,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是普通人听了都能领悟其中道理的东西,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氛围,这种影响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十分深远的。

杨振宁在晚年做了另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那就是与翁帆的爱情,他们年龄相差50多岁,对于这桩婚姻,人们对他的关注程度远远地超过了他获得的诺贝尔奖,说三道四的、辱骂的、嘲笑的,比比皆是。

现在9年过去了,回过头看,没有翁帆,就没有杨振宁的今天,也没有在清华“归根居”生活的10年的丰硕成果,也没有中国理论物理的蓬勃春天。

用新加坡电视台主持人曾月说过带哲理性的一段话:“一个人从年轻到老,敢于追求所爱,不管他所爱的是人、是物,还是真理,他都能够放开胸怀地去拥抱,而且升华成乐观前进的动力,这个人是绝对幸运的”。

美与物理学 【杨振宁】

美与物理学 【杨振宁】

美与物理学【杨振宁】十九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两个贡献,一个是电磁学,一个是统计力学。

统计力学最主要的创建人是三个,一个是麦克斯韦,一个是波尔斯曼,一个叫做吉布斯。

其中波尔斯曼写过很多通俗的文章,我今天就从他的一段话来跟大家开始谈谈,他说一个音乐家在听到几个音节以后就能辨认出来莫扎特、贝多芬或者舒伯特的音乐。

同样一个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也能在念了几页文字以后,就辨认出来柯西、高斯、雅可比、亥姆霍兹或者基尔霍夫的工作。

他的这段话我觉得很有意思,为了解释这段话,我曾经跟几个朋友讲这样几句,我说大家知道每一个画家、作家、音乐家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也许有人会以为科学与文艺不同,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实就是事实,什么叫做风格,要讨论这一点,让我们拿物理学来讲。

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跟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跟妙的感受有不同的了解。

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一个工作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跟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那么这段话我希望在以下几十分钟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为了做这件事情,我先给大家介绍两个二十世纪的大物理学家。

第一位叫做狄拉克,他是英国人,他是1902年出生,1984年过去的。

我带了一张片子,不过这个我想大家看不见,这是他在1969年从英国剑桥大学退休了以后到美国去,那么我们在斯坦福请他访问,那个时候我的一个喜欢照相的同事给他照的,这张相片我觉得照得很好。

狄拉克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很少讲话,他讲话了你要听的话,他有他自己的思维方法跟他的逻辑。

我给大家只讲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他有一天在演讲,演讲完了以后,有一个学生说,狄拉克教授,我不懂你刚才所讲的这个理论,于是狄拉克就又解释了一下,解释完了以后那个学生说“狄拉克教授,你刚才讲的这个跟你以前所讲的每一个字都是一样的”。

狄拉克说“这不稀奇,因为这是最好的讲法”。

另外一个故事是他在普林斯顿的一个演讲,这个普林斯顿介绍他的教授在他演讲完了以后就说狄拉克可以回答你们的问题,就有一个学生说“狄拉克教授,你刚才那个方式三是怎么从方程式二演化出来的”?狄拉克不讲话,于是介绍他的人等了几分钟就说“狄拉克教授请你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只讲了一句话,他没有问问题”。

杨振宁物理学界的杰出科学家

杨振宁物理学界的杰出科学家

杨振宁物理学界的杰出科学家杨振宁(Chen Ning Yang),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世界范围内备受尊敬的科学家之一。

他以其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介绍杨振宁的个人生平和科学成就。

杨振宁于1922年出生在中国安徽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并且在初中和高中期间就表现出了对物理学的特殊兴趣。

1945年,他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并获得了学士学位。

随后,他赴美留学,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195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他的科学研究生涯中,杨振宁与李政道(Tsung-Dao Lee)合作提出了关于物理规律的“相变理论”。

他们的研究成果于1957年被正式发表,并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一理论解决了一些静态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由于他们的重大突破,杨振宁和李政道于1957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的贡献不仅限于相变理论。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他还在粒子物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工作。

他发现了弱相互作用的手征选则不守恒,并引入了CP(宇称和荷共轭)破坏的概念。

这一发现对后来的物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他赢得了物理学界的崇高地位。

除了在科学研究上的杰出成就,杨振宁还致力于推广物理学的普及和教育工作。

他在不同学术机构担任教职,并指导了许多学生和研究生。

他的教学和导师风格备受学生们的赞赏,他的学术思想对于年轻一代的物理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振宁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以及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等。

他还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

这些荣誉都充分体现了他在物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声望。

杨振宁的科学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受到了高度赞誉,也在广大社会中受到了普遍关注。

他的研究成果为世界提供了深入了解自然规律的视野,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

杨振宁的生平和科学成就无疑给年轻一代的科学家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他们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美与物理学-世纪大讲堂

美与物理学-世纪大讲堂

在上集,杨振宁博士从小时侯谈起,回忆自己在清华的少年时光,他说到清华的每一棵草,我都研究过。

当问到他想没想到有一天会获得诺贝尔奖,杨振宁先生如是说:我喜欢东看西看各种书,看见了一本书叫做《神秘的宇宙》,这个是一个叫做亚瑟·艾迪顿写的,当时被人翻译成中文,我在念中学的时候看了这书,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它讲的是二十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的一些现象跟理论,那么,我对这很发生兴趣,所以回家以后就跟我父亲、我母亲开玩笑,说我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

在说到他如何研究美与物理的关系,杨振宁通过大物理学家狄拉克和海森伯对物理学研究的不同风格和不同见解,进一步阐述物理学的内在美,并指出海森伯的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上的大革命。

)杨振宁:量子力学是物理学史上的大革命,我想也是人类的历史上一个大革命,不讲它对于纯粹物理学的贡献,单讲大家可以了解到的对于日常生活的贡献,核能发电、核武器、激光、半导体元件以及今天的计算机通信工程,所有这些工程都不可能发生。

(掌声)杨振宁:那么底下我再大概讲一下子电磁学发展的经验,电磁学是十八世纪库仑他们几个人做的实验,这是(1),到了十九世纪安培、法拉第,他们发展了唯象理论,所以有今天大家所知道的,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可是这些定律为什么是这样子,是他们并没有能够讲出来,所以这是唯象理论(2);然后到了麦克斯韦在1865年他写的几篇文章,他写出来就是今天有名的叫做麦克斯韦方程式,这个方程式完全解释了,而且是简要的把那个唯象的理论都包括在里头了,那么大家当然知道,麦克斯韦的方程式写出来以后,他就知道电磁波跟光是一回事情,那么这个等到后来赫兹,发现了可以有电磁波,实验可以有电磁波了以后,这就导出后来的无线电电视,今天一切这些通讯都是由这个方程式来的,所以这是从理论架构来的(3),可是这个理论架构是建筑在(1)跟(2)上面的。

海森伯的最重要的方程式就是我刚才讲的one man paper里的最重要的方程式,后来被写成是测不准原理的一个方程式,念起来是pq-qp=-ih ,这个是历史性的一个文章,是理论架构里头支柱之一。

物理学家杨振宁介绍

物理学家杨振宁介绍

物理学家杨振宁介绍杨振宁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华裔物理学家,是中美两国两院院士,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的贡献不仅仅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致力于推广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他的成就和贡献,以及他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一、杨振宁的生平杨振宁是1922年出生于中国南京,他父亲是一位著名数学家。

在读完初中之后,杨振宁就前往北京大学学习,并在1941年获得学士学位,之后一直留校任教。

1945年,他成为了费曼的博士研究生,一年后,他完成了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学术生涯,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杨振宁的成就1、重要发现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提出了镜像对称的概念,并在1956年发表论文,证明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

这项发现对物理学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后引发了研究宇称不守恒的强相互作用领域,对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2、成为中美两院院士杨振宁在多方面的研究中都具有出色的成就,在其贡献中,他不仅致力于基础理论物理的研究,还推动了人类认识基本宇宙现象的进展。

这一贡献在世界物理学层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仅仅是在学界中,同时还得到了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的高度评价,获得了中美两院院士的荣誉。

3、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和李政道的镜像对称概念,一旦发表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1957年,杨振宁因此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物理学家,这一成就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荣誉,同时也是对中国科研能力的强有力证明,改变了当时人们对中国科技研究领域的看法。

三、杨振宁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杨振宁博士是一个充满热情和创造力的科学家,他在很多方面都对物理学博士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早年不断进行理论基础物理的研究,到后面更多地致力于推动物理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他的心血让物理学的研究进程更加顺畅。

杨振宁发起了一系列的科研计划,这些计划覆盖了各个领域,涉及到由物理学引起的新科技和新产业,推动了教育和技术领域的发展。

杨振宁的物理美学思想研究_刘健平

杨振宁的物理美学思想研究_刘健平

2009年4月皖西学院学报A pr.,2009第25卷第2期Jo urnal o f West Anhui U niv er sity Vo l.25NO.2杨振宁的物理美学思想研究刘健平(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杨振宁的物理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究了物理美的结构、层次与物理学家的审美风格;二是提出了对称支配相互作用原理。

关键词:杨振宁;物理;美学思想中图分类号:O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735(2009)02-0035-041引言杨振宁一生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他主要有三大发现,其一是1954年与米尔斯建立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这是他最重要的成就;其二是1956年他与李政道一起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他们因此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三是他在1967年与巴克斯特提出了杨-巴克斯特方程。

另外,他还在粒子物理、统计物理的许多领域中都有非凡建树。

可以说他一生硕果累累,有学者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可以与爱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学家[1]。

透过他的这些伟大成就,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许多重大成果都与追求物理学的美密切相关,特别是他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与宇称不守恒更是能充分体现这一点。

所以,杨振宁不仅是一个物理学家,还是一个物理美学大师,本文就想对他的物理美学思想做些探究。

2物理美的结构论、层次论、风格论杨振宁在5美与物理6一文中曾谈到:/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和妙的地方。

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和妙的地方,有不同的感受。

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0[2]这是杨振宁有关物理美的重要观点,曾被广为引用。

如果我们对这段话仔细剖析,可以将它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1)物理学有美妙的结构;(2)物理美因物理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3)物理学家因对不同层次物理美的爱憎与感受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美与物理学

美与物理学

课文研读
物理 风格 学家 狄拉 简洁 克
海森 堡 独创 力

没有任何渣滓,直达 深处,直达宇宙奥秘 朦胧、不清楚、有渣 滓,有时似乎茫然乱 摸索

都具 有独 创力 和探 求真 理的 精神
狄拉克和海森堡风格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是他们关注的物理内涵不同。
海森堡的灵感来自他对实验结果与维象物理
的认识,进而在摸索中达到了方程式(H) 狄拉克的灵感来自他对数学的美的直觉欣赏, 进而天才地写出他的方程(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和对美的追求。
再往深处思考,不同的科学家为什么会选择不 同的领域研究?试从这个角度谈谈创新的动力。 科学家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美的执着 追求,就是他们对那一个领域里的美和妙有 更高的判断能力和更大的感受。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美的追求,那么物理学 的美表现在哪里?
物理学的美有表层的美、深层的美
创新来自于科学家孜孜不倦、探求真理的精
美与物理学
杨 振 宁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研究和讨论的方法,探究创新精神
的内涵 2、学习科学家孜孜矻矻探求真理的精神,领 略科学家石破惊天的创造才能。
杨振宁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 杨振宁中学 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 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 西南联大的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 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 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 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 物理的研究工作。1956年杨振宁第一次出名。那一年 他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 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象的表现 是完全相同的。因为这个工作,两人获得了1957年的 诺贝尔奖。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 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 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 (ls)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 特(R.Baxter)创立了“杨-巴克斯方程”。美国物理 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 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畅谈物理学之美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畅谈物理学之美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畅谈物理学之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畅谈物理学之美--------------------------------------------------------------------------------4⽉26⽇,杨振宁为庆祝母校90周年校庆⽽回到清华,进⾏了⼀场题为“美与物理学”的演讲。

⼀本科普书带给12岁杨振宁诺贝尔梦杨振宁的启蒙⽼师是他的母亲,她只是⼀个念过⼏年私塾、没有受到过任何新式教育的中国妇⼥。

杨振宁从她那⾥学到3000个汉字和坚强的意志,这种意志给了他⽆穷的⼒量。

童年的他是⼀个淘⽓的孩⼦,⾄少是⼀个不守规矩的孩⼦。

1929年,在他7岁时随⽗亲来到清华,开始在清华园内读⼩学,⾃称“清华的每⼀棵树都爬过,⼏乎每⼀棵都研究过 。

⼗⼆三岁在崇德中学(现在的北京第31中学)念书的时候,喜欢东看西看。

有⼀天发现⼀本“神秘的宇宙 ⾮常有意义,书中讲述了20世纪到当时为⽌,世界上所发现的⼀些物理学的现象和理论。

他回家就和⽗母开玩笑,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

为什么⾝为著名的数学家之⼦,没有读数学呢?杨先⽣解释,因为⽗亲杨武之认为,中国必须尽快地把实际的事情搞上去,所以建议他读化学。

在报考⼤学之前,由于中学没有学过物理,杨振宁于是闭门⼀个⽉⾃修物理,竟然发现物理⼗分有意思,进⼊西南联⼤以后,就转到物理系学习。

在西南联⼤读完⼤学和研究⽣课程,⼜教了⼏年书,随后决定到美国芝加哥⼤学留学。

杨振宁之所以选择这所⼤学,不仅仅因为是他⽗亲的母校,更重要的⼀个原因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之⼀——费⽶在那⾥教书。

每⼀个科学家都有独特的治学风格在介绍科学家的风格之前,杨振宁先给⼤学⽣介绍了统计⼒学创始⼈波⽿兹曼曾经写过的⼀段话:搞⾳乐的⼈,在听到⼏个⾳节以后,就能辨出莫扎特、贝多芬或者舒伯特,同样⼀个数学家或物理学家,在念了⼏页⽂字以后,就能辨出柯西、⾼斯、雅可⽐、亥姆霍兹或克尔斯豪夫的作品。

杨振宁对此的理解和解释是,每⼀个画家、作家、⾳乐家,都有他⾃⼰独⽴的风格。

物理学家杨振宁介绍

物理学家杨振宁介绍

物理学家杨振宁介绍杨振宁是我国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物理学家杨振宁介绍_杨振宁个人资料,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物理学家杨振宁介绍早年经历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生于安徽省合肥县。

4岁时,母亲开始教杨振宁认字,一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学了3千个字。

1928年,杨振宁父亲自美国归来。

同年随父赴厦门大学,进小学二年级。

1929年,其父应聘清华大学,举家赴北平,居于清华院西院十一号;入读教员子弟学校成志小学三年级。

1933年,小学毕业,入读城内绒线胡同天主教圣公会崇德中学,离家在校寄宿,曾因考试偷看被罚。

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北平不稳,随母携弟妹返回合肥。

1938年,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全家逃难,经广州、香港、越南河内辗转抵昆明,杨振宁入读昆华中学高中二年级。

同年秋天,以高二学历参加统一招生考试,被西南联大录取,先遵父命报化学系,后改物理系。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论文导师为北京大学吴大猷教授,后考入该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王竹溪教授。

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偶尔来住几天。

1944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论文导师是王竹溪教授。

留学海外1945年,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导师是爱德华·泰勒教授。

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

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同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发表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杨振宁简介及其主要作品

杨振宁简介及其主要作品

杨振宁简介及其主要作品杨振宁是当代华人科学家当中成就比较高的一位。

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杨振宁简介及其主要作品,一起看看吧!杨振宁简介杨振宁(1922.10.1~ ),出生于安徽合肥,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杨振宁主要论文著作论文:大约300篇发表于《物理评论》《物理评论通讯》等著作:《论文选集与后记1945-1980》(英文),(佛里门公司,1983)《杨振宁文集》(中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曙光集》(中文),(简体版,北京三联书店;繁体版,八方文化创作室,2008)此外,还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基本粒子发现简史》《读书教学四十年》《科学、教育和中国现代化》《科学的品格》《新世纪的科技》《20世纪的物理学》《对称与物理》等。

自然辩证法美与物理学 杨振宁观后感

自然辩证法美与物理学 杨振宁观后感

自然辩证法美与物理学杨振宁观后感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自然辩证法美与物理学——杨振宁的启示在深入阅读了杨振宁先生关于自然辩证法美与物理学的见解后,我深受启发,对科学与美学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简介杨振宁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又自1986年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1999年自石溪分校荣休,同年出任清华大学教授,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并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罗马教皇学院以及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

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

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

1966年以后,他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

他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以他们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后二人因排名先后的问题交恶。

1962年因为《纽约客》的一篇文章,两人正式决裂。

杨振宁七岁的儿子杨光诺曾说,“我要一人得诺贝尔奖。

”1989年他写给已故中研院长吴大猷的信,向老师报告两人合作情形。

吴大猷覆信说:“整件事是一极不幸的事,我想truth是不能永远掩盖著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再在世人前争,而让truth慢慢的展现出来。

”1977年他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

1980年杨振宁获得拉姆福德奖(Rumford),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杨振宁现居于北京清华大学,同时身兼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

杨振宁谈美与物理 观后感800字作文

杨振宁谈美与物理 观后感800字作文

在对杨振宁关于美国与物理学交汇点的采访进行调侃后,我绝对被他
的新视角吹走。

虽然美国震撼了物理学界,但也面临一些障碍,杨
强调要培育萌芽人才,着力开展教育研究,使科学球不断滚动。

他关
于和金钱如何在科学工具上投下扳手的论断让我想到科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野舞这就像一个心灵的滚轮车通过宇宙!
我和杨振宁对文化与历史如何塑造科学的思考,确实有通联。

他谈到
美国的个人主义和自由思维如何推动了科学免疫的创造力和创新,这
对我来说是完全合理的。

但他也强调了合作和从不同文化中学习的重
要性,我认为这一点极为重要。

他对文化、社会和科学如何在进步中
发挥作用的理解,使我看到了我们在追求知识时需要是多么多样化和
包容性。

对杨振宁的采访强调了科学进步与支配性社会结构的内在关联。

他对
科学免疫面临的挑战和机会的阐述,以及他对教育和国际合作的关键
作用的强调,丰富了对科学进步的复杂背景的理解。

我深信,他的观
点有助于迅速承认和解决科学、文化和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通联,并努力对科学追求采取更具包容性、合作性和前瞻性的做法。

美与物理—杨振宁

美与物理—杨振宁

美与物理——杨振宁2001-10-31 15:41:34主持人: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问候您。

要是学美我们应该去读艺术,要是学实在我们就去学物理,美和物理应该没什么关系,但是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他讲的题目是《美与物理》,他就是全世界谁都知道的人物,就是杨振宁先生。

好,有请杨先生上场。

请坐。

在杨先生开始他的精彩的报告之前呢,我先有一些家常话,想问问杨先生,这可能也是大家的心声,我知道您父亲是清华大学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大数学家,您从小时候就受他的影响非常大,那在您选择西南联大的专业的时候,您选择的不是数学系,而最开始选择的是化学系,能给我们说说为什么吗?杨振宁:这个原因是因为我父亲虽然知道我念数学会念得很好,可是他觉得数学不够实用,大家也许不完全了解到二十世纪初年一直到我到念大学的时候,整个中国一般人的心情,那个时候觉得中国必须要尽快地把实际的事情搞上去,所以我父亲觉得我应该念跟实际比较发生关系的学问,所以就报考了化学系。

主持人:反正是数学系是不许考,但是您最开始报的是化学,怎么后来又想到了开学的时候换成物理了呢?杨振宁:那是因为我在要报考西南联大的时候,我当时没有念过高中的物理,所以我自修了一个月,关门不出去,自修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头发现物理非常有意思,所以进了西南联大以后我立刻就转进了物理系。

主持人:我听说您是在清华长大的,而且听说当时清华有两个人外号都是叫什么大头,一位是俞平伯先生的儿子叫俞大头,还有一位就是您,叫杨大头。

杨振宁:我不知道你是从什么地方挖掘出来这个典故的。

主持人:据说清华有一个小学,当时的附小叫成志小学,里面有两个大头,一个是杨大头,一个是俞大头。

杨振宁:这成志学校现在还在,你们如果到二校门的附近就会看见从前那个建筑,那个时候整个学校只有五六十个学生,那么,我在那儿念了四年书。

我是1929年,我7岁的时候,到清华园来的,在清华园一共住了八年,那么我来的时候,不但这个理科大楼,这是最近才盖的,后边的这个化学馆还没有,生物馆、气象台都没有,那时候清华园很小,我家住在西院,就在那个方向。

美与物理学 【杨振宁】

美与物理学 【杨振宁】

美与物理学【杨振宁】十九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两个贡献,一个是电磁学,一个是统计力学。

统计力学最主要的创建人是三个,一个是麦克斯韦,一个是波尔斯曼,一个叫做吉布斯。

其中波尔斯曼写过很多通俗的文章,我今天就从他的一段话来跟大家开始谈谈,他说一个音乐家在听到几个音节以后就能辨认出来莫扎特、贝多芬或者舒伯特的音乐。

同样一个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也能在念了几页文字以后,就辨认出来柯西、高斯、雅可比、亥姆霍兹或者基尔霍夫的工作。

他的这段话我觉得很有意思,为了解释这段话,我曾经跟几个朋友讲这样几句,我说大家知道每一个画家、作家、音乐家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也许有人会以为科学与文艺不同,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实就是事实,什么叫做风格,要讨论这一点,让我们拿物理学来讲。

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跟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跟妙的感受有不同的了解。

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一个工作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跟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那么这段话我希望在以下几十分钟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为了做这件事情,我先给大家介绍两个二十世纪的大物理学家。

第一位叫做狄拉克,他是英国人,他是1902年出生,1984年过去的。

我带了一张片子,不过这个我想大家看不见,这是他在1969年从英国剑桥大学退休了以后到美国去,那么我们在斯坦福请他访问,那个时候我的一个喜欢照相的同事给他照的,这张相片我觉得照得很好。

狄拉克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很少讲话,他讲话了你要听的话,他有他自己的思维方法跟他的逻辑。

我给大家只讲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他有一天在演讲,演讲完了以后,有一个学生说,狄拉克教授,我不懂你刚才所讲的这个理论,于是狄拉克就又解释了一下,解释完了以后那个学生说“狄拉克教授,你刚才讲的这个跟你以前所讲的每一个字都是一样的”。

狄拉克说“这不稀奇,因为这是最好的讲法”。

另外一个故事是他在普林斯顿的一个演讲,这个普林斯顿介绍他的教授在他演讲完了以后就说狄拉克可以回答你们的问题,就有一个学生说“狄拉克教授,你刚才那个方式三是怎么从方程式二演化出来的”?狄拉克不讲话,于是介绍他的人等了几分钟就说“狄拉克教授请你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只讲了一句话,他没有问问题”。

观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有感

观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有感

土木四班1005010121 梅成19世纪物理学的三项最高成就是热力学、电磁学与统计力学。

其中统计力学奠基于麦克斯韦、波耳兹曼与吉布斯的工作。

波耳兹曼曾经说过:“一位音乐家在听到几个音节后,即能辨认出莫扎特、贝多芬或舒伯特的音乐。

同样,一位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也能在读了数页文字后辨认出柯西、高斯、雅可比、亥姆霍兹或克尔斯豪夫的工作。

”对于他的这一段话也许有人会发生疑问: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实就是事实,哪里会有什么风格?关于这一点我曾经有过如下的讨论:让我们拿物理来讲吧,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和妙的地方。

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和妙的地方,有不同的感受。

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92. 作者:倪丹丹日期: 2011-12-22《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观后感杨振宁老师在视频中提到了物理学之美,其中着重在介绍物理学结构之美时,提到了每个学习物理的学者对于物理学认识不同,从而研究方向不同,导致研究方法也有所差异,故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其中举了狄拉克的例子。

狄拉克在20世纪时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轻松解释了为什么电子会自旋的难题,发现了电子带有负电这一当时让人们不敢相信的结论,但他出于对物理学的热爱,对追求真相的执着,他不畏强权,靠自己的独特思维,终于向世人论证了这一研究结果,从而使物理学迈向了新的纪元。

还有同一世纪量子力学的诞生也让今天的科学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振宁老师对于物理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有眼光,能坚持;而又有很大的力量,那么我想他的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

”杨振宁先生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不仅时刻关心着祖国的科技事业,而且深深思考着祖国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他对物理教育提出的许多真知灼见,发人深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吸取。

一、物理学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的科学杨振宁先生认为虽说“四大力学”是物理学的骨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与美学-杨振宁
发布日期:2005-12-9 发布人:施大宁点击数:433【字体:大中小】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畅谈物理学之美
杨振宁为庆祝母校90周年校庆而回到清华,进行了一场题为“美与物理学”的演讲。

一本科普书带给12岁杨振宁诺贝尔梦
杨振宁的启蒙老师是他的母亲,她只是一个念过几年私塾、没有受到过任何新式教育的中国妇杨振宁从她那里学到3000个汉字和坚强的意志,这种意志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童年的他是一个淘气的孩子,至少是一个不守规矩的孩子。

1929年,在他7岁时随父亲来到开始在清华园内读小学,自称“清华的每一棵树都爬过,几乎每一棵都研究过。

十二三岁在崇德(现在的北京第31中学)念书的时候,喜欢东看西看。

有一天发现一本“神秘的宇宙非常有意义中讲述了20世纪到当时为止,世界上所发现的一些物理学的现象和理论。

他回家就和父母开玩笑将来要得诺贝尔奖。

为什么身为著名的数学家之子,没有读数学呢?杨先生解释,因为父亲杨武之认为,中国必须地把实际的事情搞上去,所以建议他读化学。

在报考大学之前,由于中学没有学过物理,杨振宁于门一个月自修物理,竟然发现物理十分有意思,进入西南联大以后,就转到物理系学习。

在西南联大读完大学和研究生课程,又教了几年书,随后决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

杨振宁以选择这所大学,不仅仅因为是他父亲的母校,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之——费米在那里教书。

每一个科学家都有独特的治学风格
在介绍科学家的风格之前,杨振宁先给大学生介绍了统计力学创始人波耳兹曼曾经写过的一段搞音乐的人,在听到几个音节以后,就能辨出莫扎特、贝多芬或者舒伯特,同样一个数学家或物理在念了几页文字以后,就能辨出柯西、高斯、雅可比、亥姆霍兹或克尔斯豪夫的作品。

杨振宁对此解和解释是,每一个画家、作家、音乐家,都有他自己独立的风格。

也许有人认为,科学与文艺不同,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实就是事实,怎么可以称之为风格?宁以物理学为例来说明科学家是有风格的。

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与妙的地方。

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结构不美与妙感受有不同的了解。

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个工作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的研究方向究方法,也就是他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同为20世纪大物理学家,狄拉克和海森堡的风格就不相同。

狄拉克方程式奠定了今天原子和的基础,解释了无数的物理化学现象。

杨振宁认为,20世纪的物理学家中,风格最独特的就数狄拉克了。

狄拉克的特点:话不多,而其内涵有简单、直接、原始的逻辑性。

一旦抓住了他独特的、别人到的逻辑,他的文章读起来便很通顺,就像“秋水文章不染尘”,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的奥秘。

读了他的文章,你也会惊叹他的独创力,同时却觉得他似乎已把一切都发展到了尽头,没么再可以做下去了。

杨振宁引用高适《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和反理论。

一方面狄拉克方程确实包罗万象,而用“出”字描述狄拉克的灵感尤为传神。

另一方面,他于年以后4年间不顾已是著名物理学家玻尔、海森伯、泡利等当时的大物理学家的冷嘲热讽,始终坚的理论,而最后得到全胜,正合“风骨超常伦”。

“性灵”恰巧是狄拉克方程之精神。

“非从自己臆流出,不肯下笔”,又正好描述了狄拉克的独创性。

海森堡于1925年夏天写了一篇文章,引导出了量子力学的发展,成为20世纪物理学几个重要之一。

38年以后科学家库恩访问他,谈到构思那个工作时的情景。

海森堡说:“爬山的时候,你想爬山峰,但往往到处是雾。

你没有地图或别的索引之类的东西。

知道你的目的地,但是人堕入雾中,道该向什么方向走,然后你忽然模糊地只在数秒钟的工夫,自雾中看到一些形象,你于是说,这就要找的大石头。

整个情形自此而发生了突变。

因为虽然你不知道你能不能爬到那块大石,但是那一你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了。

必须爬近那块大石,然后就知道该如何前进了。

”这段谈话生动地描述年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上摸索前进的情形。

海森堡和狄拉克的风格为什么如此不同,主要原因是他们所专注的物理学内涵不同。

海森堡从与唯象理论出发:实验与唯象理论是五光十色、错综复杂的,所以他要摸索,要犹豫,要尝试了再狄拉克则从他对数学的灵感出发,数学的最高境界是结构美,是简洁的逻辑美。

物理学有三个层面的美
杨振宁认为,物理学有3个领域,每个领域有不同的美。

第一是实验的领域,第二是唯象理论三是理论架构,与数学比较接近。

从一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启示。

小时候看虹和霓,只是感觉很美,长大以后会做实可以测量出虹是42度角,霓是50度。

再后来继续观测,虹是红在外紫在外,霓正相反。

这个非常的现象是实验的美。

进步到唯象理论,你又可以知道,为什么会有虹与霓?因为太阳光在水珠里面有全反射的原因次全反射产生虹,两次全反射产生霓。

根据全反射的计算,同样可以得出虹是42度角,霓是50度结论。

这是唯象理论的美。

任何学生第一次计算出这样的结果以后,不可能没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认为这真的是妙不可可是仅有这个还不够,为什么会有折射,为什么会有全反射?这些要到理论架构,到了麦克斯韦方出现以后,知道为什么会有折射,为什么会有全反射,把它的根源找出来,这是更高级的美。

能准确描述复杂现象才是物理学的美
杨振宁介绍,今天来看物理学理论构架,里面有八九十个方程式。

这些方程式所描述的是宇宙密,大到可以讨论星云群里面的现象,小到讨论粒子内部的结构;时间长可以讨论到10亿年,短的负27次方秒。

这样包罗万象的东西的解释都建筑在几个基本结构里面,用非常浓缩的语言,了解这几个基本构,无疑是造物者的诗篇。

这样浓缩的语言及浓缩的符号,因为它们的内涵往往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生出新的内涵,这是方程式创造者当年完全没有想到的意义。

例如爱因斯坦在1916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时,并未完全了解到里面的含义。

只是近三四十年通过宇宙学研究人员的发展,比如说黑洞,里面有新的、现在还没有了解、非常深邃的内涵。

这个一样。

10岁时读的诗往往到20岁时还不完全了解。

描述一个学物理的人在了解一个基本结构的时候,其感受最好能用诗来描述。

犹如200年前的一段话: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应非是刹那时光牛顿故去时,一个大诗人蒲柏写了一段悼词,杨振宁将它翻译成:自然与自然规律为黑暗隐蔽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遂真光明。

这些用诗人的语言来描述物理学的美,当然很好,可是不够。

杨振宁说,对于物理学的基本结构有所了解,知道将那么复杂的现象进行准确的解释,还有一受,这个感受是诗人没有写出来的,这是一个光明感,是一个神圣感,是一个第一次看宇宙秘密时味觉感,犹如高飞克设计师在设计时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和最终极的美。

数学和物理,犹如两个大多不重叠的树叶
杨振宁认为,数学与物理犹如两个树叶,一个向这边,一个向那边。

两个叶子大多不重叠,只端有一小块重叠,只占每个领域的5%、10%。

重叠处比较奇怪,它是这两个领域享有的共同观点,讲数学和物理在根源上的关系十分密切。

可是,虽然数学和物理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但是数学和物理并未因此有更多的共性,因为他们自的目的、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传统。

在最基本观念的层面,它们令人惊讶地共享某些观点使在这一领域中,这两个学科的生命力按各自的脉络成长,一个向这边,另一个向那边。

落实到对生的建议,杨振宁认为,学习物理,必须对其根源有所了解。

此外,还要了解它的前途和价值观,
会走到另一个方向。

当然,在数学上同样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毕竟与做物理学家的初衷相反对于数学和物理的差异,一生对于二者都作出了很大贡献的爱因斯坦晚年有这样的分析,“在领域,我的直觉不够,不能辨解哪些是真正重要的研究,哪些只是不重要的题目。

在物理领域里,到很快找到基本理论来下工夫。


杨振宁认为,爱因斯坦之所以26岁时写成3篇震惊世界的文章,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引导了学的革命,的确与他对物理学的直觉分不开,历史上只有牛顿可以与之相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