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专家共识
胃癌转移的专家共识
• 术前化疗可能为胃癌CY1患者带来获益,已有相关研究提示对术前治疗疗效好的患者可选择性地从根治性手 术中获益,中位生存期可从12.6个月延长到43.2个月。术前化疗疗效及淋巴结累及范围为影响总生存的重 要因素。在PHOENIX二期研究中,患者术前平均接受NIPS 方案5个周期,如腹腔脱落细胞学转为阴性,则接 受根治性手术,中位OS可从未接受手术的 12.1个月延长到26.4个月。术中腹腔化疗(IPC)和术中广泛腹腔 灌洗(EIPL)IPC也被推荐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手术相比,手术联合IPC可提 高5年 生存率(RR = 3.10 ),降低复发风险(OR = 0.45 ),而IPC联合EIPL则可使上述获益进一步增加(相应 RR=6.19, OR=0.13)。总之,对于胃癌伴单一腹腔转移的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 (HIPEC ) /腹腔灌洗联 合手术和系统化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已被众多中心尝试和探索,但由于患者选择、治疗目的(姑息治 疗或以根治性为目的)、手术技术、腹腔化疗和系统化疗的药物选择均不一致,这一治疗模式的结果也存 在较大差异。但总体而言,CY1P0的患者能够从上述综合治疗中得到最大程度获益,在日本,这部分患者更 多接受术前IPC联合D2根治术的治疗模式而对于Pl的患者,如果腹膜转移指数(PC index)≤12,部分中心 尝试减瘤手术联合术后HIPEC和EPIC,另有文献报道PCI<6的患者可以从减瘤手术联合HIPEC中获益,但减瘤 手术和术后HIPEC的生存获益仍有待大样本、前瞻性的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
• 针对胃癌肝脏单一远处转移人群的治疗,目前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REGATTA 研究 结果显示仅接受原发病灶的姑息手术并无生存获益,但目前部分回顾性研究证实,经过严格筛选的部分胃 癌肝转移患者通过积极手术可获得生存获益,包括年龄<65岁,确诊时CEA和CA199无升高,非食管胃结合 部癌。系统综述研究结果显示,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均能完全切除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23.8%,中位OS22个月 。一项纳入39项回顾性研究的系统综述发现,肝转移灶切除术能够明显改善预后(HR=0.50; P<0.001), 且在东方人群、单个肝转移灶的患者中尤为明显。另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接受肝转移灶切除术的患者预后明 显优于未接受手术的患者,中位OS分别为23.7个月和7.6个月。EORTC和JCOG于2017年在欧洲17个国家和日 本55个研究中心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患者,大部分的中心推荐术前 化疗的基础上接受原发灶和转移灶切除术。荟萃分析显示对于接受手术的胃癌肝转移患者,原发灶的T分期 和N分期较低、肿瘤未侵犯脉管、肝转移灶最大径<5cm、切缘阴性、术前CEA、CA19-9较低和术后接受系统 化疗为预后较好的重要因素。胃癌肝转移患者HER2 基因扩增多见,此类患者更有可能从抗HER2治疗中得到 生存获益。
《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2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也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
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 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 惯、吸烟、遗传等。
03
胃癌早期症状隐匿,易与胃炎、 胃溃疡等良性疾病相混淆,导致
诊断延误。
04
早诊早治重要性
01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 达90%以上,而进展期 胃癌的5年生存率则大幅 下降。
《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 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11
目录
• 共识背景与意义 • 胃癌筛查策略与方法 • 早期诊断与评估标准 • 早期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患者管理与随访监测建议 • 共识推广实施与未来展望
01
共识背景与意义
胃癌流行现状及危害
01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 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03
预后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评估主要依据患者术后病 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 素进行。
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 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治 疗方式等。
对于不同预后的患者,应采取 针对性的随访和治疗措施,以 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04
早期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早期治疗原则及适应证把握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者。
手术范围
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浸润深度 等因素,确定手术范围,以实现
根治性切除。
淋巴结清扫
对于存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 ,需进行淋巴结清扫,以降低复
发和转移的风险。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药物治疗
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药物治疗可 缩小肿瘤、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放射治疗
主要用于辅助手术治疗,可缩小肿瘤、缓解症状 、提高手术切除率。
胃癌多学科计划书
胃癌多学科讨论计划书一.MDT的概念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从而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
二.MDT的必要性和意义21世纪以来,医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医学专科或者亚专科的划分越来越细,病人常需要一次到几个专科诊治,由于专科医师在某种单一学科中长期工作与学习,往往习惯于单纯从本专业的角度思考或处理临床问题,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职业偏见,而以有限的单一专科知识来分析整体复杂的临床病情,难免会引起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局限性甚至出现错误的处理,这既不利于病人的诊疗,导致“看病贵”等问题的产生,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又阻碍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目前,医务界已经意识到了许多疾病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医院专科或亚专科划分所导致的专业人为“分家”,使得这一理念难以真正贯彻。
20世纪9O年代以来,在西方的医学中心不断涌现出,针对重要恶性肿瘤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由外科、影像、放疗、介入、化疗、营养、疼痛控制、麻醉、心理等相关专科构成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
这种MDT模式代表了当前恶性肿瘤治疗的国际趋势,已成为发达国家医院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多学科之间的深入交流与紧密合作,实现肿瘤诊疗理论、技术和经验的全面融合,从而为每一位肿瘤病患提供最佳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及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使病患获得最佳诊疗效果的同时,有效控制医疗资源的浪费,使得社会和病患获益最大化。
三.我院胃癌MDT实施细则(一)、门诊MDT制度: 1、在门诊楼设立肿瘤中心胃癌MDT专科诊室,对所有确诊胃癌的就诊患者进行门诊的胃癌多学科讨论,制定诊疗方案2、强化肿瘤专病门诊专家MDT协作诊疗观念,保证出诊时间及出诊质量。
3、加强对门诊楼肿瘤中心胃癌MDT专科诊室功能的对外宣传,扩大影响范围。
胃肠间质瘤外科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与NCCN指南解读(最全版)
胃肠间质瘤外科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与NCCN指南解读(最全版)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消化道的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
近年已逐渐被外科学界熟悉,为了更好地普及推广这个较新的肿瘤概念,及时更新知识和规范诊疗,2010年中国临床肿瘤协作组(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成立专家委员会,首次编写GIST中国共识(2011版)[1]。
共识每年进行更新,2012版已修订完毕。
而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NCCN指南早已为大家熟知,可以说是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癌症治疗指南。
笔者就GIST的最新国内共识和新版NCCN指南的外科诊治部分作以解读。
一、GIST的活检原则和适应证GIST患者症状无特异性,只有病理学检查才是确诊GIST的唯一方法。
但GIST质脆、血供丰富,部分呈囊实性,不适当的活检可能引起肿瘤出血、破溃,以致肿瘤播散种植的严重后果。
因此,国内外共识或指南对于大多数可完整切除且原发性局限GIST,不推荐手术前进行常规活检。
术前活检适用于拟进行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这类患者在治疗前必须取得明确病理诊断。
对于首诊即合并转移的可疑GIST,必须进行活检明确诊断,再开始靶向药物治疗。
而对于术中冰冻活检,专家共识为不推荐常规进行。
只有当手术中怀疑GIST周围有淋巴结转移或手术中肉眼不能排除是其他恶性肿瘤时,才考虑术中冰冻活检。
至于活检方式,NCCN指南始终推荐首选超声内镜下细针抽吸法活检(EUS-FNA)。
由于该方法穿刺针直径小,导致肿瘤出血的风险极低;此外,从胃肠腔内进针,有效避免了经皮穿刺引起针道种植和肿瘤破溃导致腹腔播散转移的危险。
尽管取得的组织较少,但活检阳性率高,国外报告诊断准确性可达90%以上[2]。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登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新发肺癌人数约为78.7万例,发病率高达57.26/10万,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死亡率为45.87/10万。
肺癌导致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日趋严重,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主要病因。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水平极大提升,临床上肺癌患者的预后包括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明显改善,长期生存的肺癌患者基数显著增加,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对更长的生存预期、更高的QoL诉求迫切,临床上对肺癌患者个性化、精准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势在必行。
对肺癌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模式,能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的异质性,不仅能保证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能确保治疗方案实施的完整性、公允性、实用性、可追溯性和时效性,从而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预期和QoL。
肺癌从诊断到治疗需综合临床分期、个体差异、病理结果、肿瘤异质性、疾病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多学科包括肿瘤内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内镜中心支气管镜室等科室的意见,来确立肺癌患者MDT诊疗方案,以平衡肺癌患者的治疗获益和风险。
临床对肺癌患者分期诊断存在分歧时,需通过MDT诊疗模式提高肿瘤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除了肺癌疑难病例,Ⅲ期肺癌和寡转移肺癌等因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在制定初始治疗方案前,发起MDT评估并制定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肺癌MDT诊疗模式不仅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同时也适用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患者,并贯穿于肺癌全病程管理流程中。
基于肺癌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给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在肺癌患者从诊断到治疗的全病程管理中,以MDT诊疗模式为中心、结合最佳的循证证据和个体数据,能为肺癌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肺癌患者治疗获益、降低并发症和疾病进展风险。
指南解读2024CSCO胃癌指南更新要点
0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联合
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提高MSI-H/dMMR胃癌患者的疗
效。
03
靶向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
如阿帕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在晚期胃癌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
安全性。这种联合用药策略有望为胃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
的生存获益。
05
患者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
加强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 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心理压力。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
通过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持续监测和评 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和转移等问题,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THANKS。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胃癌术后患者饮食应以易消化、高营养为主,避免刺 激性食物和饮料。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 调整饮食结构和摄入量。
胃癌患者常常伴有营养不良,因此营养支持是重要环 节。指南推荐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计划。
对于无法经口进食或摄入不足的患者,可通过肠内营 养或肠外营养途径进行补充。指南强调了肠内营养的 优越性,并提供了肠内营养实施的详细建议。
更新后的指南更加符合中国胃 癌患者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提 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次更新主要内容
01
02
03
04
更新了胃癌的诊断标准和分期 系统,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
预后评估的科学性。
增加了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治 疗药物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推 荐,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
选择。
调整了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更加明确地指
03
胃癌综合治疗策略更新
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方案(试行)为适应现代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趋势,向肿瘤患者提供综合、全面、全程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医院决定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此方案。
一、MDT的优势:1.整合各学科专业技术的团队优势,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为患者量身定做诊疗方案,从而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体化、规范化和全程、全方位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2.有利于整合医疗资源,有效避免治疗不足、过度治疗、重复治疗、无效治疗,节约时间及经济成本。
3.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肿瘤专科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团队建设。
二、MDT的内容:病例讨论、会诊、学术交流等。
三、MDT的目标:1、为患者量身设计最佳诊疗方案,提高肿瘤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等。
2、提升肿瘤学科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打造肿瘤学科品牌。
3、实现医、教、研融合发展。
四、MDT组织架构1XXX领导:XXX2.中心主任:XXX3.专家组成员:(1)核心团队成员:XXX、XXX、XXX、XXX、高艳、X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支持团队:医院各个学科的专家(科主任或高年资中职以上)。
4.秘书:XXX5.记录员:XXX6.参加MDT职员:(1)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胸外科、普外科的医师;(2)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胸外科、普外科的护士长必要时参加;(3)医院相关科室年轻医师、进修医师。
时间:每周三下午15:30场地:医院3号楼(外科楼)6楼肿瘤内科示教室五、MDT组织人员职责1.中心主任职责:⑴对MDT项目全权负责,主持并参与讨论,在民主精神基础上,综合各专家讨论的意见,形成最终专业性意见,包括诊治方案,明确每种诊疗手段参与时机和比重。
2⑵负责审核MDT记录并签名。
⑶督导、追踪诊治意见的落实情况。
⑷负责MDT的对外宣传、品牌建设。
⑸负责组织相关讲座、学术会议。
如本人不能参与MDT会诊,需委托另外一位专家代为主持。
指南与共识胃癌肝转移诊断与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指南与共识|胃癌肝转移诊断与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肝脏是胃癌血行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1]。
胃癌肝转移的总体发生率约9.9%~18.7%[2-3],其中同时性胃癌肝转移的比例约73.3%,异时性胃癌肝转移的比例约26.7%[4]。
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中位间隔时间约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约11个月,5年存活率<20%[5]。
经原发灶、转移灶根治性切除的胃癌肝转移病人5年存活率可提高至23.8%[6]。
胃癌异质性强、病情进展快,胃癌肝转移预后差,临床诊疗具有挑战性。
现代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的进展,为胃癌肝转移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并逐渐形成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为核心的治疗模式,但具体方案尚存诸多争议。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胃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讨论,制定本专家共识。
本文推荐度评定:高,≥90%;中,75%~<90%;低,50%~<75%。
1 胃癌肝转移病理学特征与诊断胃癌肝转移灶病理学类型常与胃原发癌灶相同,以腺癌为主,其他少见类型还包括腺鳞癌、髓样癌、肝样腺癌、鳞状细胞癌以及未分化癌。
Lauren分型进一步将腺癌分为弥漫型、肠型和混合型[7]。
影响胃癌肝转移预后的因素除胃癌原发灶特征外,肝转移灶的数量和大小也同样重要[8]。
根据肝转移灶出现时间的不同,可将胃癌肝转移分成两类:同时性胃癌肝转移(包括胃癌手术后6个月内出现肝转移灶)和异时性胃癌肝转移(胃癌手术后6个月以上出现肝转移灶)[9]。
1.1 影像学检查腹部增强MRI和超声造影是明确肝脏转移瘤的必要手段,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在发现肝脏微小转移灶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度[10-14]。
MRI可明确转移灶大小、数目、位置及周围毗邻关系,而术中肝脏超声或超声造影[15]检查,还可发现术前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的转移灶。
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摘要】我国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虽然早期胃癌治愈率远高千进展期胃癌,但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诊断率偏低,进展后极大影响胃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渭况。
鉴千此,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制订《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以下简称共识),旨在提高胃癌早期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情况。
胃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是早期管理的关键,早期筛查包括X线钡剂造影检查、内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等,早期诊断包括内镜、病理学及影像学分期诊断。
除了传统手术治疗,依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侵犯深度,早期胃癌治疗还包括内镜及术后辅助治疗。
术后应行系统肿瘤监测,尽早识别复发和转移。
该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权威、可靠参考。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发病率增加和病死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幽门螺杆菌(HP)根除等举措的施行,已使胃癌整体发病率下降,但胃癌仍居癌症发病率第5位癌症相关病死率第4位。
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症状隐匿,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预后较差。
近年来,随着医学不断进步,精准医学理念日益发展,带来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液体活检等为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机会。
通过监测高危人群,早期发现胃癌,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胃癌的流行病学趋势胃癌作为全世界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不良预后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挑战。
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偏低,极大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渭况。
因此,应该重视早期筛查在胃癌防治中的重要性,及时发现早期胃癌并进行有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其生命质量。
推荐意见1: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建议提高我国胃癌患者早诊早治水平,以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强推荐,证据分级:高级L二、胃癌的预防胃癌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共同导致,如遗传疾病状态饮食习惯等因素。
2024侵犯邻近脏器的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侵犯邻近脏器的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有超过7成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入进展期。
对于侵犯邻近脏器的局部进展期胃癌而言,不仅诊断、手术困难,而且预后差,严重威胁着中国民众的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侵犯邻近脏器的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诊疗,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聚焦国内外目前对于进展期胃癌侵犯邻近脏器的诊疗进展,以目前已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研究结果为线索,探讨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模式等多个方面,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进行质量等级评价、证据综合,并采用德尔菲问卷调查法,对进展期胃癌侵犯邻近脏器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所共同关注的诊断方法、围手术期治疗、手术治疗及疗效评估等具体问题和热点,通过多学科专家会议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经过4次对10多个不同地区、24家医院共计37名专家意见的调查汇总、归纳、梳理和总结,依托上海市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形成了《侵犯邻近脏器的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期为侵犯邻近脏器的进展期胃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提供帮助,并为一线医务人员临床实践等提供证据借鉴和规范依据,进而为后续的相关行业指南制定奠定基础。
[关键词]局部进展期胃癌;侵犯邻近脏器;专家共识;诊断;治疗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5位和第4位[1]。
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2]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的胃癌病例约占全球总例数的50%。
且与日本、韩国等邻国截然不同的是,中国有高达70.8%的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局部进展期,严重影响中国胃癌患者的预后[3]。
但目前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特别是侵犯邻近脏器的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具体诊断方法、围手术期及手术方案的选择,尚未达成一致。
因此,进一步规范侵犯邻近脏器的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诊疗方法,对于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9月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全球每年新增胃癌病例103万例。
中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41万例[2]。
胃癌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机制复杂,与肿瘤本身的特点及抗肿瘤治疗对机体的影响有关[3]。
恶性肿瘤导致进食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导致的疼痛、恶心呕吐、焦虑抑郁等,引起厌食和早饱,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4]。
同时,肿瘤病人的营养物质代谢特点不同于非肿瘤病人,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蛋白质转化率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脂肪储存减少、肌肉及内脏蛋白消耗、瘦体重减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能量消耗改变等,均会诱发和加重营养不良[5]。
肿瘤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促分解代谢因子及肿瘤微环境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也加速了营养不良的进程。
除以上全身性因素外,胃癌病人还可能面临消化道梗阻、胃排空延迟、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导致的消化吸收障碍等局部因素,导致营养摄入进一步减少。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营养不良不断进展,骨骼肌蛋白减少,甚至发展为恶液质。
早期胃癌因肿瘤对机体的全身、局部影响较小,营养不良发生率低。
在进展期胃癌,营养治疗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或纠正营养不良,使机体能够承受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基础。
合理的营养治疗是对伴有营养不良的胃癌手术病人实施有效治疗的突破口,了解病人的机体代谢变化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有利于对胃癌围手术期的营养不良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
为指导临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结果,参考国际和国内营养学会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临床实际,制定《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本共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涵盖了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相关常见问题。
本共识的制定采用Delphi法进行调研和投票,确定专家共识的内容。
胃癌高通量测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本文将从共识的背景与意义、高通量 测序技术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共识 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解读,重点阐 述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胃癌临床实践中 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02 胃癌高通量测序技术概述
高通量测序技术原理及流程
高通量测序技术原理
基于DNA片段得到海量序列数据。
03 胃癌高通量测序临床应用价值
早期筛查与诊断辅助
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实现对胃癌相关基因变异的快速、准确检测,有助于在早期 阶段发现胃癌,提高检出率。
辅助诊断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异常等,为胃癌的诊断提供 重要辅助信息。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依据
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胃癌相关基因的拷贝数变异情况,如基因扩增或缺失。这些变异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 能,与胃癌的进展和预后有关。
基因融合检测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胃癌中可能存在的基因融合现象。基因融合可能导致新的融合蛋白的产生, 从而影响胃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能力。
数据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处理
指导靶向治疗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检测胃癌患者的基因突 变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靶向治疗方案 。
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
通过对胃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可 以预测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 用药。
预后评估及复发监测
评估预后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检测与胃癌预后 相关的基因变异,为患者提供预后评 估信息。
专家共识的重要性
为了规范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提高胃癌的诊疗水平,中国专家制定了《胃癌高通量测序临床应 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该共识对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推动胃癌精准医疗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
讨论的系统/ 器官 / 疾病即可成 为完整的 MDT 命名,如上消化道 MDT、乳腺癌 MDT。 MDT命名既能给医生明确本 MDT 讨论的疾病范 畴,又给病人以就诊指南。
何为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治 疗?
即以病为中心联合外科、化疗科、 放疗科、 介入科、生物治疗科、 中医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影 像科等各科专家共同协作给每一 位病人制定最合理的程序化的治 疗方案
负责让MDT团队的所有成员了解MDT在 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
与医管部门沟通,申请相关基金和财政 支持以确保MDT工作的有效进行;关注影 响MDT诊疗决策安全性的问题等。
MDT会议主席
MDT会议主席主要负责MDT会议的组织和运行。一个合 格的MDT会议主席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具有组织会议能力; 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 具有管理MDT会议上为争论观点造成的不和谐行为的 能力; 具有一定的磋商能力; 具有促进达成临床诊疗决策的能力; 具有时间管理能力。
5.MDT诊疗过程能促进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6.MDT团队成员有机会获得专业继续教育;
7.MDT会议能让患者有机会被纳入高质量的临 床试验;
8.MDT团队需要有良好的数据管理机制,既能 为患者保存就诊资料,也可用于管理和研究。
命名:
MDT命名可以依据所讨论的疾病而定。
按系统分:上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目前,欧美多个癌症诊治指南均规定: 所有确诊肿瘤的病人在接受治疗前必须 经过相关MDT会诊。.随着MDT大量成功 经验的积累,MDT这种医疗模式不仅逐 渐被大家接纳和重视,而且在现代医院 管理理念下,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和 完善。
MDT模式已不只局限于对病人进行多学 科会诊,而是对整个医疗过程全程指导, 还包括设计和实施临床、基础研究、将 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等内容, 目前MDT已经成为一套宏观的医学诊治 和管理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不同情况胃癌 MDT 诊疗策略 4.1 早期胃癌 4.1.1 MDT 讨论重点 (1)是否适合行内镜下切除[内镜 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 (2)手术切除的方式及范围。(3)手术治疗中淋巴结清扫范 围。 4.1.2 治疗原则 部分 T1a 及 T1b 期肿瘤可于经验丰富的 中心行 EMR 及 ESD[2],术前应由以内镜医师为主的 MDT 进 行详细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避免行二次 手术治疗。如果经 MDT 评估不适合行内镜下切除,可考虑 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部位及病理学检查情况,可行楔 形切除、胃部分切除(近端或远端)、全胃切除等。在淋巴 结清扫方面,根据肿瘤位置及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可选 择行 D1 式、D1+α式或 D1+β式、D2 式 。 [3-4] 4.2 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 4.2.1 MDT 讨论要点 (1)是否行新辅助治疗。(2)手术切 除方式及淋巴结清扫范围。(3)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 4.2.2 治疗原则 目前公认的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所采取 的手术方式为标准的胃切除术(远端胃大部或全胃切除 术)联合 D2 淋巴结清扫。对于肿瘤直接侵犯邻近器官,如 横结肠、胰腺、肝脏等,经术前 MDT 评估后,可行联合器官 切除。对于术前临床分期为 T3/4N+的病例,可考虑行新辅 助治疗[5]。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建议行术后辅助化 疗。术中或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有肿瘤残留,可行术后辅 助放化疗。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进展期胃癌应积极评 估围手术期风险,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综合
[6] 陈峻青. 第 4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中 7 个“临床问题”解析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 35(4):357-3597.
[7] Kerkar SP, Kemp CD, Duffy A, et al. The GYMSSA trial: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gastrectomy, metastasectomy plus systemic therapy versus systemic therapy alone[J]. Trials, 2009, 10(1):121.
参考文献
[1] Bang YJ, Kim YW, Yang HK,et al. Adjuvant capecitabine and oxaliplatin for gastric cancer after D2 gastrectomy (CLASSIC): a phase 3 open- 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2012,379(9813):315-21.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年 1 月 第 37 卷 第 1 期
· 37 ·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专家共识
DOI: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7.01.12
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专家共识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
1 胃癌 MDT 的意义 首先,MDT 讨论可以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率,进一步
精准确定胃癌治疗前的临床分期,而准确的分期也是规范 化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基础和前提。其次,MDT 是对胃癌病 人实施合理综合治疗的必要条件。最佳、个体化的综合治 疗方案只有通过 MDT 讨论才能够得出。最后,MDT 在胃癌 病人治疗期间及阶段治疗后的随访方面也会起到重要的 作用。不同科室间及时的信息沟通,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 和转移病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还有助于指导病 人生活及饮食,督促病人定期复查和随诊,从而积极改善 病人的预后。
疗+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合并穿孔、出血、梗阻 的病人,可行局部姑息性手术治疗。 4.7 晚期胃癌的营养支持治疗 4.7.1 MDT 讨论要点 营养支持的方式。 4.7.2 治疗原则 如果胃肠道功能正常,首先考虑行肠内 营养支持。如果病人进食困难,可考虑经鼻留置肠内营养 管进行营养支持;如果病人出现上消化道梗阻,可考虑行 胃造口术或者空肠造瘘术留置空肠营养管。对于合并肠 梗 阻 的 病 人 ,不 适 宜 放 置 肠 内 营 养 管 ,建 议 行 全 肠 外 营 养。对于这类胃癌病人,应充分结合病人意愿,制定个体 化治疗方案及详细复查计划。
[5] Waddell T, VerheijM, AllumW, et al.Gastriccancer:ESMO- ESSO-ESTR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J]. Ann Oncol,2013,24(suppl 6): 57-63.
[2] 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 Japanese gastric cancer treatment guidelines 2010 (ver.3)[J]. Gastric Cancer, 2011, 14 (2): 113-123.
[3] Siani LM, Ferranti F, De Carlo A, et al. Modulation of the extent of lymphadenectomy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ole of laparoscopy[J]. Chir Ital, 2009, 61(5- 6): 551558.
· 38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年 1 月 第 37 卷 第 1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治疗及护理,根据术后恢复情况拟定术后下一步治疗方案 。 4.3 不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 4.3.1 MDT 讨论要点 (1)是否可行转化治疗及转化治疗 的时长。(2)姑息手术切除的指征。(3)个体化治疗的实施。 4.3.2 治疗原则 对于临床判断为不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 胃癌病人,建议首先接受以全身化疗+靶向治疗为主的转 化治疗,治疗 2~4 个周期后判断疗效。如临床判断已转化 为可切除病例,无明显手术禁忌,则可建议行手术治疗,术 后继续行辅助治疗;如临床判断仍旧为不可切除,则根据 疗效决定继续原方案治疗或更换方案进行治疗。对于合 并出血、穿孔、梗阻等需急诊手术的病人,可考虑行姑息性 切除、短路手术等其他手术方式,术后根据病人恢复情况 予以化疗为主的辅助治疗。对于特殊病例可根据具体情 况实施放疗、介入治疗、射频治疗等多种个体化治疗方式。 4.4 合并远处转移的进展期胃癌 4.4.1 MDT 讨论要点 (1)初始治疗的选择。(2)是否选择 原发灶切除。 4.4.2 治疗原则 合并远处转移的进展期胃癌,选择以全 身化疗+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合并出血、穿孔、 梗阻的病人可选择姑息性手术切除。对于某些单一部位 的远处转移,如卵巢转移、局限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等,经一定周期全身治疗后,病情稳定,转移灶无明显进 展,病人一般情况良好,MDT 讨论后可选择行原发灶+转移 灶切除(如双侧卵巢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4.5 合并肝转移的进展期胃癌 4.5.1 MDT 讨论要点 (1)是否先行全身系统化疗。(2)原 发灶与转移灶可否行根治性切除及术式选择。(3)无法行 手术切除的治疗选择。 4.5.2 治疗原则 对于初诊时合并肝转移的胃癌病人,首 先判断原发灶及肝转移灶是否可行治愈性切除。对于原 发灶及转移灶均可行治愈性切除的病人,可选择同期或分 期手术联合围手术期化疗+靶向治疗[6-7]。对于原发灶可切 除但转移灶不可切除的病人,可行降期及转化治疗,包括 化疗、射频消融、肝动脉灌注等,经过定期治疗后再次判断 可 切 除 性 ,如 果 转 化 为 可 治 愈 性 切 除 ,可 考 虑 行 手 术 治 疗。对于原发灶及转移灶均无法切除的病人,建议行化 疗+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合并穿孔、出血、梗阻 的病人,可行局部姑息性手术治疗。 4.6 合并腹膜转移的进展期胃癌 4.6.1 MDT 讨论要点 (1)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可切除性。 (2)转化治疗后的治疗选择。 4.6.2 治疗原则 对于术中发现腹膜转移或游离细胞学阳 性的病人,首先判断腹膜转移灶及原发病灶的潜在可切除 性。对于两者均为潜在可切除的病人,可行腹腔热灌注化 疗+全身系统化疗,定期复查全身情况,如无明显进展可行 二次手术探查,如果游离细胞学检测为阴性,且腹腔转移 无显著进展可根治切除,则可考虑行原发灶+转移灶联合 切除,术后继续行全身系统化疗[8]。对于初次手术腹膜转 移灶或原发病灶为不可切除的病人,建议行腹腔热灌注化
《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专家共识》 参加讨论者(依姓氏汉语拼音排序):蔡军,曹君,陈凛,陈 亚进,戴广海,何裕隆,李国新,千年松,乔治,申占龙,沈 琳,苏向前,孙益红,田利国,田孝东,汪学非,郗洪庆,邢加 迪,徐皓,徐建波,徐泽宽,杨尹默,叶颖江,余江,余佩武, 张忠涛,赵永亮,周军 执笔者:苏向前,邢加迪
[4] Songun I,Putter H,Kranenbarg EM,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15-year follow-up results of the randomised nationwide Dutch D1D2 trial[J]. Lancet Oncol, 2010, 11(5): 439449.
2 胃癌 MDT 学科及人员组成 2.1 胃癌 MDT 的学科组成 包括胃肠外科、肿瘤内科、消 化内科、放射治疗科、诊断科室(病理科、影像科、超声科、 核医学科等)、内镜中心、护理部、心理学专家、营养支持及 社会工作者(临终关怀)等。 2.2 人员组成及资质 (1)医学领域成员(核心成员):胃 肠外科医师 2 名、肿瘤内科医师 1 名、消化内科医师 1 名、放 射诊断医师 1 名、组织病理学医师 1 名、其他专业医师若干 名(根据 MDT 需要加入),所有参与 MDT 讨论的医师应具有 副高级以上职称,有独立诊断和治疗能力,并有一定学识 和学术水平。(2)相关领域成员(扩张成员):临床护师 1~2 名和协调员 1~2 名。所有 MDT 参与人员应进行相应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