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说课1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夏春艳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目标设置、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在欧氏几何中,我们用点、线、面的关系研究图形的性质。解析几何是借助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通过代数运算的结果反馈几何图形的性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第一课,担负着为全章开篇的重任。本节课有两个概念――倾斜角和斜率。倾斜角是几何概念,把这个几何特征代数化,引出斜率,完成数到形的过渡,为后续的用方程表示直线,并借助方程研究直线的位置关系奠定基础。也为整个解析几何奠基。
(二)学情分析与目标设置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一定的数形结合的能力,因此有些问题可以大胆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究。但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要过渡自然,让学生感受而不是接受。
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制定学习目标及重点和难点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两点的斜率公式,初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体会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合作探索,互相交流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斜率的小故事培养学生顺境不盲目乐观,逆境不绝望放弃的意志品质。
【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的理解,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
【难点】两点斜率公式的推导,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应用多媒体设备和几何画板软件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设疑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着眼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多给学生操作与思考的空间。(四)教学过程
1.整体思路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教师应该是教学的引导者。所以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预习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我相信本课大多数内容学生能够自主掌握,所以主要由学生自己展示探究的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2.小组活动安排
一组:(针对学案上如下问题完成展示)
1、过点P作直线束,这些直线的区别在哪?
2、我们用什么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你能给出它的定义和范围吗?请加以解释。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哪些条件能确定一条直线?本质上一样吗?
师生共同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是直线上一个定点以及它的倾斜角,二者缺一不可。
二组:(针对学案上如下问题完成展示)
1、生活中用什么表示倾斜程度?请结合图例加以说明。
2、数学中用什么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它的定义是什么?
3、倾斜角为450和1350对应的斜率一样吗?不同的倾斜角对应不同的斜率吗?每一个倾斜角都有它
对应的斜率吗?
师生共同总结:倾斜角不是900的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不同,斜率不同。因此,我们用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数表示形)
三组:推导两组倾斜角为锐角的斜率公式。图⑴⑶
四组:推导两组倾斜角为钝角的斜率公式。图⑵⑷
设计三个思考讨论问题:
思考1:如果直线AB//x轴,上述结论还适用吗?
思考2:如果直线AB//y轴,上述结论还适用吗?
思考3:交换A、B位置,对比值有影响吗?
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操作几何画板,在动态过程中体会斜率公式的本质
师生共同总结:两点的斜率公式
五组:课本例一
设计意图:利用点的坐标可以计算斜率,由斜率可以判断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六组:课本例二
设计意图:由斜率找到除原点外另一点,进而画出直线。
小结:让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关于重难点的突破
首先两点斜率公式的推导是本课难点,在学生分组分类展示后,要进一步通过几何画板展示各类情况,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并结合三个思考讨论题加强公式的理解,突破第一个难点。其次,在例题的展示后,要求学生结合例题,归纳猜想,完成表格。
然后通过通过几何画板验证猜想的结果。最后讲一个小故事——斜率的奋斗史,强化对倾斜角与斜率,这对形与数关系的理解。以此突破另一个难点,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
4.作业、评价及板书设计
作业:必做部分——基础练习题:
P练习:1,2,3,4
86
选做部分——综合题:
P习题3.1B组:5,6.
90
作业的布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全面的发展。
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语言与行为的表现,及时给予的表扬和鼓励;暴露出问题时及时评价,并加以矫正。
板书设计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本节内容的有关设想,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