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2-04人间生活
人间生活美术教案
人间生活美术教案人间生活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间生活美术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人间生活美术的基本原则和表现方式;3.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美的能力;4. 通过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人间生活美术的定义和作用;2. 人间生活美术的基本原则:真实、自然、和谐;3. 人间生活美术的表现方式:画面构图、色彩运用、材料选择等;4.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学习人间生活美术的表现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艺术品或图片,引发学生对人间生活美术的兴趣,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美的观点。
2. 新知讲解(10分钟)解释人间生活美术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探讨美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10分钟)展示一些有关人间生活美术的画作,分析其构图、色彩运用和材料选择,让学生理解人间生活美术的基本原则和表现方式。
4. 实践活动(30分钟)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选择以下活动之一:a.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日常生活场景,绘制一幅表现真实、自然、和谐的人间生活画作;b. 制作一个小手工品,运用人间生活美术的原则和方式,展示真实、自然、和谐的美感。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
6. 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
同时,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人间生活美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参与度;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构图、色彩运用和材料选择是否符合人间生活美术的原则;3. 根据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分享,评价学生对人间生活美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间生活美术的概念、原则和表现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践活动在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和风俗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3、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课时: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并理解促进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的社会观念是什么,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美术主要是为了宗教和政治信仰服务,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金字塔、《女史箴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佛本生故事》等(图片展示),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艺术家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开始关注自己的真实生活现象,美术也自然转变为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课本的第四课《人间生活》,了解一下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时期的画家所描绘的他们眼中的真实生活。
(板书“人间生活”)二、讲授新课:其实早期的美术作品中并非没有表现人间生活的情景,汉代的画像砖石上就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他们不是为生人而修建的。
如:东汉《戈射、收获画像砖拓本》南宋大足石窟雕塑《养鸡女》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题材的美术作品在我国主要开始于隋唐时期,在西方则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我们分别来学习一下。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材分析:本讲教材以《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为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表现世俗生活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课程学习,高一年学生了解一定的美术鉴赏方式,通过不同的鉴赏方式,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理解,通过感悟式鉴赏方式使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展开丰富想象,用比较式鉴赏让学生更直观的与自己生活体验作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教学准备:唐、宋有关日常生活的影视片断,相关网络搜索链接的查看与确认,图片、资料,课件制作。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美术在题材上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期,美术创作题材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了解我国唐、宋两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所表达的社会观念有何差异。
3、让学生尝试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学会如何使用互联网搜索作品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历史文献价值。
2、如何甄别、筛选搜索到的信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师)播放:白居易:长恨歌,伴奏:霓裳羽衣曲,(生)聆听……(师)大唐帝国是中国古代史上光辉灿烂的一段时光,它曾经以自己绚丽光彩照耀了整个的世界。
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兵强,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而来。
他们一旦进入了大唐帝国的领土,看到那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无不由衷的赞叹(摘自:百度百科)现世生活如此美好,唐代艺术家纷纷将目光由天上转到人间,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开始描绘美好的人间生活……。
设计说明:通过长恨歌、霓裳羽衣曲等唐代的经典,把学生带到大唐盛世,从而进入本课【新授】课题:人间生活(板书)一、反映宫廷生活的人物画(板书)1、唐代张萱:《捣练图》(板书)(师)介绍作品之前组织学生看视频: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汉唐乐府梨园教坊(捣练图)(2分钟)提问:根据视频,讲一讲这幅画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与艺术特色。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第一章:人间生活的美术表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间生活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间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多样性,激发对美术的热爱。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了解其表现手法和特点。
1.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人间生活的美好和多样性。
1.3 教学准备1.3.1 教具:多媒体设备、美术作品图片、画册等。
1.3.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1.4.2 新课内容:教师简要介绍人间生活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如人物描绘、场景布置等。
1.4.3 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和分析教师提供的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细节和情感表达。
1.4.4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幅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进行临摹或创作。
1.4.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第二章:人间生活的美术创作技巧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创作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和指导,培养学生运用美术创作技巧表现人间生活的能力。
2.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间生活,提升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学习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创作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创作技巧生动地表现人间生活。
2.3 教学准备2.3.1 教具:多媒体设备、美术创作技巧相关书籍、示范作品等。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
2. 通过观察和分析人间生活的场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人间生活。
4.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相互欣赏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观察和分析人间生活的场景,感知生活的美好。
3. 创作人间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绘画基本技巧,能够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生动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绘画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绘画作品展示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间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教师讲解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示范绘画过程。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自行创作人间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
4. 作品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相互欣赏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品展示和学生的互动表现,评价学生在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方面的进步。
2.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画家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绘画经验和创作心得,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拓宽审美视野。
3. 开展绘画比赛或展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自信心。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绘画技巧。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教材】: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课题】: 人间生活【课型】: 鉴赏评述【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讲述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
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第二课时讲述外国美术的发展情况。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艺术家们对世俗生活的关注,美术创作上产生的新变化。
2、让学生理解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运用多种鉴赏方法以书面、口头等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解决方法】本课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具体活动要求。
1、第一、二个作品侧重于从宏观角度,让学生了解唐代时期贵族的生活方式。
体现了唐朝人的审美观念及作品创作特点。
2、第三个作品侧重于从个人的角度去体会艺术家如何表现在生活中的细节,让学生在课前查资料的基础上,描述宋代时的生活状况,并结合《清明上河图》进行作品解读,直观的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具准备】PPT多媒体课件唐宋生活相关的影音、资料、诗词片断【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创设乐曲渲染(生)聆听(梦江南伴奏)(师)艺术家们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
虽然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上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它不是为生人而作;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依据文学作品而创作;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主题应是从唐代开始。
出示课题:人间生活(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旋律,营造一种能引发学生思绪的遐想,有如回归到遥远的年代.从而进入到本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内容:(师)简明介绍唐代人物画发展情况\代表画家阎立本.张萱.周昉等。
作品一:评析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师):A)画家介: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教学设计《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展示学习任务】1、教师问:古时候在没有摄影摄像的条件下,要非常直观而形象的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会用到什么方式?学生答:………2、导入课题,展示学习任务。
二、【人间生活作品】“仕女画”代表作《捣练图》(宋摹本)中国画绢本唐张萱(1)自主学习并思考什么是练?唐朝人的审美风尚是怎样的?(2)合作探究在《捣练图》里艺术家融入了哪些与现代生活相近的细节?你觉得哪个生活片段最有趣味呢?捣练环节、织修环节、熨烫环节中分别指出哪些动作最传神?“宫廷贵族画”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绢本五代顾闳中1、自主学习并思考(1)感受一下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2)哪个是韩熙载? 画家表现韩熙载是怎样的动态和心情?(3)画中不同人物身份的动作表情,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4) 大家从画面中再找找还有哪些人物在专注地倾听音乐?(5)作品中歌女等女性形象在画面中的比例说明了什么?2、合作探究五个段落中韩熙载都出现一次,服饰、动作各不相同,为什么表情都是一样呢?“百姓生活画”代表作1、展示动画版《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欣赏,每组选一个人把了解到的画面内容说出来。
2、自主学习并思考作者凭借什么把《清明上河图》画的如此真实逼真?三、【经典欣赏】现代陈丹青和艾轩的作品四、【课堂回顾】贵族生活A、贵族仕女生活张萱《捣练图》B、贵族官员生活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平民生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五、【知识小结】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画家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的。
六、【课后拓展】请同学们画一幅画,内容是表现我们身边的生活,比如:班会、我们的美术课。
7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学设计5篇
7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7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人间生活》(国外部分)教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教学目标:1、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2、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作品的画种、题材、作品内涵、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感受、体验并评述外国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美感。
3、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归纳欣赏美术作品的学习方法;4、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习的潜力,探讨并交流自身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形式;教学重点:1、了解从中世纪以来国外绘画风格、创作思想的变化;2、人间生活题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文学创作、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举例,师生互动;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的,他们的创作思路主要放在哪些层面上?2、欣赏历史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以及《韩熙载夜宴图》和《捣练图》,让学生简略的回顾不同的历史时代,画家在画中表现的内容及其创作背景。
3、看图设问:西方艺术家的笔下是如何表现人间生活的?他们所描绘的对象有没有受到当时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感受体验、比较欣赏1、将美术创作的发展大致圈定为三个阶段(作为遗留问题分析比较后解决):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以后的创作设问:找出这几组作品所反映的共同的题材——母爱。
2、中世纪美术作品的表现特点;(1)欣赏作品《圣母子》(2)设问:学生分析画中人物的形象特点?从人物的表情、眼神、母子之间的情感表达等方面来分析,为后段人物形象的描绘作比较图使用。
小结:中世纪美术又称基督教美术,是非现实主义的,不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抽象、变形、超人性,使用表现神灵和信徒的符号化的处理方式;3、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思潮(1)欣赏拉斐尔作品《西斯廷圣母》中的母子造型,比较人物形象、表情与中世纪绘画作品的不同,并进一步分析其它人物形象的创作来源;(2)分析尼德兰画派作品《逃亡埃及途中休息》先出现画面,学生尝试讨论画中人物和情节,教师小结,分析创作题材和背景;小结:画面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中世纪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生动了许多,更加贴近生活,反映了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美术领域出现的一种趋势,即宗教题材的世俗化。
2.4人间生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课时教学设计和衣食住行究竟是怎样的呢?与如今的我们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从而导入课题——即描绘人间生活。
环节2:创设情景,运用视频展示《杨贵妃片段》(30 秒),让学生对视频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观察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根据服饰和体型判断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导出古代画家描绘宫廷生活的作品《捣练图》,在这一过程中,当视频播放时候,学生视觉是触动的,心灵是震撼的,情感会升华。
环节3:赏析《捣练图》。
整幅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
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你觉得这个片段描绘的是怎样的生活场景?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展示“熨烫”部分。
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创设活动,请学生上台模仿“熨烫”部分侍女的动作,切身体会作品的生活情趣。
并从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和社会学式鉴赏三个角度赏析作品,引导学生深入读解作品的艺术美感。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人间生活之宫廷侍女生活作品的理解与赏析。
环节4: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你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感受?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期间,请部分同学上台模仿状元郎璨,和尚等人物,使之情感升华。
教师利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三个角度探究作品。
感悟:官员生活富足甚至奢靡;形式鉴赏:从线条,色彩,构图及人物特色分析整幅画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
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全画造型、用笔、设色,都具有深厚功力。
作者以铁线描勾线,线条工整精细,有粗细、轻重变化;社会学式鉴赏主题:通过教师的讲解,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这幅画的主题:它不仅仅是对南唐官员夜晚生活的再现,更体现了在那个风雨飘摇,政治动荡的年代,主人公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利用声色犬马来迷惑后主的猜忌。
【教案】人间生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一、教学目标【图像识别】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和风俗画作品【美术表现】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文化理解】感受中国的美,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以及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难点】画家表现世俗生活的绘画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社会学式鉴赏法、提问法等。
四、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捣练图》-10分钟(一) 图片+实物的导入通过图片的展示,总结出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画作内容从绘制宗教文化以及政治文化开始转向绘制世俗生活。
而这些画家他们绘画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展示百子闹春人物盖罐互动以此揭示课题,书写板书—人间生活、捣练图等。
(二)图像识别播放《捣练图》图片以及影视片段《唐宫夜宴》的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以及视频内容如何表现唐朝女性的雍容华贵和美艳风姿,《捣练图》是中国唐代名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系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别致的作品,系唐代画家张萱之作。
(三)美术表现1.教师展示《捣练图》引导学生鉴赏并思考: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内容?一共可以分为几部分?艺术家如何描绘生活中的情趣?贵族体现在哪里?教师总结:此图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在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淘气的小女孩因为个子不够高,干脆钻到娟的下面向上看,尽显顽皮可爱。
高耸的发鬓、华丽的服饰等。
课程拓展:唐三彩的美学教学过程2- 《韩熙载夜宴图》-10分钟(一) 图片的导入通过图片的展示,介绍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弹丝吹竹、清歌艳舞、主客揉杂、调笑欢乐的热闹场面,又深入地刻划了主人公超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参考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参考教案发布者:牛牛创作者:牛牛来源:原创点击:460 时间:2007-09-27 11:22:04参考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教学目标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3、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是否具有历史和文献价值。
■教具与学具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教学流程:1、导入:教师展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唐代的作品《捣练图》,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这些作品的不同之处。
2、学生分析并回答。
3、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人间生活”。
4、理解主题:教师进一步分析作品《捣练图》,并且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比较详尽、准确地记录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从唐代的仕女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妇女的发型、着装甚至人们的生活观念。
5、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这幅作品,大致描绘出当时唐代妇女的头型、着装,最后请同学有同学们讨论完成,此活动可以分小组,并对形象进行一定的解释。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们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6、教师总结: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绘画有着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4页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材料。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①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个什么内容?②画家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一幅描绘的生动而且细致入微的作品。
(深入的观察)。
③这幅作品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7、学生阅读、分析并回答问题。
8、教师总结。
9、活动:让学生辨认教材中所列举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有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研究。
第四课《人间生活》(国外部分)教案(两版本)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国外部分)教案(版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2.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作品的画种、题材、作品内涵、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感受、体验并评述外国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美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归纳欣赏美术作品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习的潜力,探讨并交流自身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形式;1、了解从中世纪以来国外绘画风格、创作思想的变化;2、人间生活题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文学创作、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举例,师生互动;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的,他们的创作思路主要放在哪些层面上?2、欣赏历史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以及《韩熙载夜宴图》和《捣练图》,让学生简略的回顾不同的历史时代,画家在画中表现的内容及其创作背景。
3、看图设问:西方艺术家的笔下是如何表现人间生活的?他们所描绘的对象有没有受到当时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感受体验、比较欣赏1、将美术创作的发展大致圈定为三个阶段(作为遗留问题分析比较后解决):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以后的创作设问:找出这几组作品所反映的共同的题材——母爱。
2、中世纪美术作品的表现特点;(1)欣赏作品《圣母子》(2)设问:学生分析画中人物的形象特点?从人物的表情、眼神、母子之间的情感表达等方面来分析,为后段人物形象的描绘作比较图使用。
小结:中世纪美术又称基督教美术,是非现实主义的,不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抽象、变形、超人性,使用表现神灵和信徒的符号化的处理方式;3、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思潮(1)欣赏拉斐尔作品《西斯廷圣母》中的母子造型,比较人物形象、表情与中世纪绘画作品的不同,并进一步分析其它人物形象的创作来源;(2)分析尼德兰画派作品《逃亡埃及途中休息》先出现画面,学生尝试讨论画中人物和情节,教师小结,分析创作题材和背景;小结:画面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中世纪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生动了许多,更加贴近生活,反映了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美术领域出现的一种趋势,即宗教题材的世俗化。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第一章:人间生活的艺术欣赏1.1 教学目标了解人间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
培养对人间生活的审美感知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间生活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分析人间生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欣赏和评价人间生活的艺术作品。
1.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人间生活的艺术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间生活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进行绘画或雕塑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人间生活的艺术表达。
第二章:人间生活的创意表达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达自己对人间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2.2 教学内容介绍创意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探索人间生活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学习和运用不同的美术技法进行创意表达。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创作,激发创意思维。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间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进行创意绘画或雕塑创作,让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达自己对人间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人间生活的文化理解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人间生活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表现。
分析美术作品中体现的文化特点和生活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探讨和思考。
3.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文化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化理解和尊重的体会。
进行文化主题的绘画或雕塑创作,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第四章:人间生活的社会意义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人间生活社会意义的认识和关注。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
4.2 教学内容介绍美术作品中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表现和探讨。
分析人间生活美术作品对社会意义的作用和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社会思考和讨论。
4.3 教学活动展示与社会现象和问题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社会意义。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陈莎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通过对古代人物画的鉴赏,感悟生活中细腻而真切的情感,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人间生活2、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三、教材分析:当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人类脱离了宗教的影响之后,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
这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由于主使者以及社会观念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同而导致了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清明上河图》局部导入《清明上河图》动态视频,观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你觉得《清明上河图》在哪一方面最有特色?《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风俗画,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总结:北宋张择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
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且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通过视频,我们能够观察到很多细节,可以总结出很多信息。
假如要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古代生活细节,你会画吗?有难度!那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画家是如何描绘的,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学习。
导入课题:人间生活(二)新授1、隋唐时期开始,出现了表现生活题材的美术作品欣赏解析《捣练图》,唐代画家张萱作品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长安是全国的丝织品生产中心,都城内有少府监、织染署、掖庭局等机构,下设官营丝绸作坊。
玄宗后期,宫中专为杨贵妃造作锦秀金玉之工就达千人。
美术鉴赏《人间生活》
美术鉴赏《人间生活》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教材内容: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脱离了宗教时代之后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艺术家把他们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比较客观的记录各种生活现象。
本课时主要讲述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唐代仕女画的出现反映了唐代生活观念的开放性;而到了五代时期,皇帝已经懂得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
但是这些绘画都是表现贵族生活的;平民的生活最早被关注是在中国的北宋时期。
这个时期由于美术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业画家的出现,他们将普通人的生活纳入到绘画表现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世俗画《清明上河图》。
教材地位和教育功能:本课是在前面几节课介绍了主要为宗教和政治服务的美术作品之后,人类脱离了宗教时代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在这个阶段,艺术家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比较客观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前几课学习和了解了为宗教和政治服务的美术作品后,继而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学生在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感到教材的内容更容易接受些,会比较有兴趣。
但教材中都是历史上流传的作品,如果教学过程处理不当,那么学生也同样会丧失兴趣。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变通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挖掘作品本身的新意,挖掘学生易感兴趣的知识点,生动灵活的展开教学,让学生领悟在作品中是如何体现“人间生活”的。
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让学生理解: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想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学生才能较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三、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第一章:人间生活的意义1.1 人间生活的定义1.2 人间生活的重要性1.3 人间生活与美术的关系第二章:人间生活的表现形式2.1 人物描绘2.2 生活场景描绘2.3 情感表达第三章:人间生活的美术技法3.1 人物画的基本步骤3.2 生活场景的构图技巧3.3 情感表达的绘画方法第四章:人间生活的美术欣赏4.1 欣赏人间生活的名画作品4.2 分析名画作品中的人间生活元素4.3 引导学生体验名画作品中的情感第五章:创作自己的人间生活作品5.1 确定创作主题5.2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法5.3 创作过程指导第六章:人间生活的文化背景6.1 不同文化对人间生活的诠释6.2 人间生活作品中的文化元素6.3 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第七章:人间生活的社会意义7.1 人间生活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联7.2 人间生活作品对社会观念的反映7.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认识社会、关注社会问题第八章:人间生活的心理分析8.1 人间生活作品中的心理元素8.2 分析作品中的情感与心理状态8.3 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心理第九章:人间生活的创意实践9.1 创意实践的重要性9.2 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方法9.3 指导学生创作具有个性的人间生活作品第十章:人间生活的美术评价10.1 评价标准与方法10.2 学生作品的自我评价与反思10.3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与师评,提高审美能力第十一章:人间生活的艺术史论11.1 人间生活艺术的发展历程11.2 不同流派和时期的人间生活艺术特点11.3 引导学生认识艺术史中的重要人间生活作品和艺术家第十二章:人间生活的跨界融合12.1 人间生活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结合12.2 人间生活艺术的多元表现形式12.3 指导学生进行跨界创作实践第十三章:人间生活的数字化创作13.1 数字技术在人间生活艺术中的应用13.2 利用数字工具创作人间生活作品的方法13.3 引导学生掌握数字绘画技巧,进行创新性创作第十四章:人间生活的展览与交流14.1 策划人间生活艺术展览的要点14.2 培养学生的人间生活艺术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14.3 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提升综合素质第十五章:人间生活的教育实践15.1 人间生活艺术教育的目标与方法15.2 设计人间生活艺术教学活动方案15.3 引导学生将人间生活艺术融入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湘美版美术《人间生活》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_0
---------------------------------------------------------------最新资料推荐------------------------------------------------------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 4 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教材内容: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开始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的大时代背景。
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再者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有助于绝望中的人们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在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
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画像砖、画像石亦或是陶俑等地下艺术形式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描绘,让学生观察到在汉朝墓葬艺术中人们希望把生活中的乐继续带入到另一个世界;作为对现实生活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文本上将生活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其典型为侍女画题材的盛行。
如唐代著名院体画家张萱及徒弟周仿的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1 / 12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风俗画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以往教学中着重将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中国绘画特有的长卷形式。
《人间生活》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
《人间生活》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人间生活》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间生活》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内容分析:版本:xxxx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教材内容: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
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
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地下艺术的画像砖、画像石亦或是陶俑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让学生体会到汉朝墓葬艺术中人们希望把生活中的“乐”继续带入到另一个世界;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文本上将生活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典型为侍女画题材的盛行,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另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
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教学目标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3、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课时:2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1、导入:大家回忆前课学习的内容,可能会感觉到,美术作品主要到是在为宗教信仰服务,比如:金字塔、神庙建筑、石窟雕塑造像、墩煌艺术等。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因素逐渐减弱,艺术家开始把他们的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也自然的从表现宗教性题材转而描绘日常的生活、自己的情感,比较真实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即描绘人间的生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人间生活》这一课。
作品:金字塔、神庙建筑、石窟雕塑造像、墩煌艺术等。
2、出示课题人间生活3、创设情景请大家看一个影视片段: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展示本小组最具代表性成果。
)填表(唐朝的故事)服饰特点体型款式色彩头饰领口低、丰腴长裙华丽花生活观念女性的生活观念是比较开放的。
多媒体播放选取的《黄金甲》影视片段。
3、在你的印象中唐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生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生②)影片中有上千宫女,包括巩俐饰演的皇后在内,其着装都比较暴露,高腰束胸,凹凸有致,体态丰满,晚唐社会风气开化,女人以丰腴为美,在着装上确实很开放,皇宫中就更是这样。
(生③)从唐朝壁画和唐代墓穴出土的女泥俑中都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宫女服装领口处确实开得很低;4、讲授新课1)教师小结:很好。
通过简短视频我们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
如果让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宫廷生活,你会怎么表现,哦!这个问题有难度,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描绘体现他们当时宫廷的人间生活的。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1页。
2)展示图片:张萱《捣练图》教师介绍:这是一幅唐代仕女画,作者名叫张萱,宫廷画师。
这幅作品主要是描绘宫中妇女捣练时的情景。
练是古代的一种白绢,经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
整幅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补、熨烫。
我们着重来欣赏“熨烫”部分。
(1)、展示“熨烫”部分图片。
(2)、教师提问: 你觉得这个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学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结论:前后左右四人可以互相讨论、补充、)《捣练图》“熨烫”局部:(生)①仕女是典型的体态丰腴的唐代宫廷美女形象。
(生②)发髻是高耸的云髻,(生③)“黛眉”是宽而阔的广眉,眉间饰有花钿,与我们现代女性画眉很相似,有趣。
(生④)身穿透明纱衣,都穿着低胸宫廷服,展示着丰满的胸部。
--体现当时的时尚和生活的开放性也与我们现在的女性追求相似,好奇。
(生③)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小孩的穿插,最有生活情趣。
展示唐《捣练图》张萱(3)、活动:学生上台模仿体验“熨烫”部分人物动作及神态。
(4)、教师小结: 这些细节非常真实、生动,极富生活情趣,是画家对生活细心观察善于表现的结果。
从这副作品中我们了解到了宫廷仕女也有做“女红”的工作和生活的场面;课本中还有一幅非常经典的“表现大臣家里生活”的人物画,——是五代时期南唐画院待诏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请大家看课本第32页的文字介绍。
2)、五代时期失意的官僚贵族生活(1)请哪位同学根据你收集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这幅画。
(2)、教师小结:这位同学讲得很完整,南唐后主李煜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
整幅画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
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请大家一起来鉴赏课本出示《韩熙载夜宴图》“听乐”部分。
(3)听,大家听到了什么样的乐器的声音?(4)这位同学判断准确而且感受能力非常好,还配上诗,很有见解(同学们都鼓掌了),大家仔细观察、画面宾客在歌舞的夜生活中他们眼神非常投入很入神是吗?请两位同学上来在屏幕上(单击鼠标右键选中指针选项的圆珠笔)把宾客目光的方向画出来。
(5)很好,连线说明宾客们都很专注入神,虽有两位目光方向不同,其正好体现画家对“多样又统一”形式美的把握。
找一找哪位是中书侍郎韩熙载?他可是一位很有地位的人物。
(6)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7)韩熙载是年轻人还是长者?(8)你是怎么判断的?学生回答:琵琶;从坐的位置、相貌、穿着打扮;心情显得很沉重。
教师小结:听歌妓弹奏琵琶,韩熙载正襟危坐,戴着高帽,留着长胡子,内心显得很沉重。
(9)画家表现韩熙载是怎样的动态和心情?他很“入神”吗?韩熙载原北方豪族,唐末进士,富有政治才能,后逃到江南,李后主对北方人多猜疑,韩熙载为免遭不测,便纵情生色,以放浪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政治上无所作为,逃避政治迫害…所以韩熙载端(盘)坐,神态深沉、抑郁郁闷、矛盾、不安。
(10)、教师语:这幅画中韩熙载邀请当时几位名流志士也参加宴会,有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舒雁、状元郎粲、李嘉明等。
除歌伎外,宾客都穿着官袍。
(11)我们来找找哪个状元郎粲?(穿红色状元袍)请大家仔细观察人物动态。
画家捕捉新状元郎的动态,反映了状元郎粲是怎样的心情?我们有这样的情况吗?他原来是端正地坐着…因为他被音乐吸引住了。
在平常生活中,因为好奇我们也会有这样“身不由已”尴尬的动态。
学生回答;比较得意、忘形(12)、教师小结:通过画家对服饰和动态的描绘我们认识了郎粲,体会到得意、忘形的心情。
(13)、教师提问:画家为什么表现李嘉明侧身、侧头听音乐?我们有这样的体验吗?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雁拍手掌跟听音乐联系吗?(14)、学生回答:有,他们听音乐很投入。
他们很“入神”情不自禁地打起节奏(拍子)。
(12)、教师语:画家观察非常仔细,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16)这位同学是一个音乐感觉很敏锐的人,有很强音乐生活感受。
大家从画面中再找找还有哪些人物在专注地倾听音乐?(左上角躲在屏风后面的女子探着头在倾听。
因为她是歌女地位低下,从画中都能体现出:所有的女性比例都缩小了,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事实。
)(17)哦!这很有生活情趣,为什么她只能在屏风后面听,而不在厅堂上倾听音乐?(17)这位同学运用了比较式鉴赏发现人物比例的问题同时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现状,非常好。
小结大家通过探讨、合作、交流对这幅画有了比较真实细致的了解——五代“失意大臣”的社会生活,是画家深入生活的观察,使作品在当时满足了南唐后主李煜想了解到另一个人的私密空间的要求,同时对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韩熙载提供了宝贵真实的史料。
《韩熙载夜宴图》3)、宋代的世俗生活刚才我们欣赏的两幅作品都是表现古代上层的社会生活,接下来我们看看宋朝的美术作品——《清明上河图》,(学生看课本32页)。
关注下北宋时期的都城汴梁会是什么样子的都市呢?市民是怎么样生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教师演示:出示视频《清明上河图》并配乐《春江花月夜》。
(出示图)教师小结:此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
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且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风俗画,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1)、刚才每位同学都被影视吸引而且入神,请大家来看《清明上河图》摹本,要求全班分成5组,以组为单位,同学依次看摹本(只看一次),每组选两个人把了解到的面画内容写在黑板上,最多的胜出。
(时间1分钟)(2)、黑板上同学们写出的,真多!画家张择端描写北宋京城汴梁各个社会层面生活的人,人物的服饰、发型,室内的家具陈设,建筑形式、交通工具等都是有生活依据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形象的历史记录,作者凭什么?我们要注意这些细节,大家能否举些并导演你们生活中的与画面近似的例子吗?(3)同学根据“画面”的即兴表演,有“生活情趣”很精彩。
借助古代画家的美术作品,大家展示自己对中国古代人间生活了解,非常好。
小结可见没有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古代画家不可能,现代画家也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一起着重欣赏了古代画家的三幅美术作品,其中两幅是表现贵族生活,一幅是描绘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
那么,在当今我国现代画家是否也在表现现今的人间生活呢?4)出示:现代画家忻东旺作品《早点》以及徐维辛作品《工棚》(形式鉴赏)(1分钟)(1)、教师语: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忻东旺教授一幅同样描述人间生活的油画作品,画家描述了是处于城市郊外农民工兄弟吃早点的情景,画家对画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穿着打扮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刻画,是当代社会普通人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现代中国有很多像忻东旺教授这样的画家,以同样的方式在关注人间生活。
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徐维辛作品《工棚》等等。
(四)、实践练习假如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1)、出示文字:思考与交流:如果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你会选取什么样的对象?突出哪些细节?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师提示:从人物主体形象(包括表情、动作、神态)周围环境、道具等方面进行分析。
(3)、展示点评:(3分钟)要求3至4个同学就自己的描写内容与大家分享。
请其他同学评一评,你觉得他的描写内容怎么样?闪光点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意见。
5、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中国古现代画家描绘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很有感触和体会。
可以说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古代画家不可能,现代画家也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
那么,西方的画家在做什么呢?直到17、18世纪西方才出现宗教题材的世俗化,请同学们课后进行预习,下节,讲外国的“人间生活”,谢谢大家。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