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木县志愿服务手册

——神木县志愿者服务总会编

志愿者宣誓词: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

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开篇

文明是一个国家的高度。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传统美德、人类文明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生动诠释。志愿服务精神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时代凝聚,志愿服务活动更是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有效载体。志愿者作为社会文明的行动者,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言人。

志愿服务的普及,其本质上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息息相关的,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志愿服务精神的完善提供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源源不断的动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而志愿服务精神则提倡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互相帮助,其精神的精髓是无私奉献。但如果这种精神仅仅是出于一种“人性本善”的本能的话,是没有办法维持长久的,这样的志愿服务,只能说是一种低层次的。如果将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就能让志愿服务拥有坚实的精神后盾,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来支撑着志愿服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秉承这一精神,广大志愿者不计报酬、不求名利,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以自己的行动来唤醒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爱心得以传递。

关于志愿者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印度着名诗人泰戈尔曾说:“花朵以芬芳熏香了空气,但它最终的任务是把自己献给你。”那些无私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人们,正如泰戈尔所说,他们的生命就像花朵一样奉献自己,熏香别人。关于志愿者,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定义。然而,正是这样简单的词汇,具有深层的价值内涵。

《陕西省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明确指出:志愿者,是指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智力、体力、技能和时间等,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志愿者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在我国香港称其为“义工”,在我国台湾称其为“志工”。

关于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正在成为社会改革的一种积极力量,它的形式日趋多样,规模越来越大,产生的社会效益日益突出。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志愿服务将会更有作为,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定义: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基于利他动机,自愿贡献知识、体能

及时间等,以增进他人福利,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服务活动。

特征:自愿性,无偿性,利他性,公益性。

关于志愿组织

志愿组织是由一定数量的志愿者组成的,主要从事志愿服务的团体。结合我国国情,志愿组织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正式的志愿组织指的是经过官方批准成立的,在官方有一定备案的志愿组织。非正式志愿组织是指那些围绕特定的公益项目临时组建或者只有起码的组织框架约束的群体、团体或小组,相当于志愿社团。

特点:志愿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半官半民性,基本的规范性及自治性。

职能和使命: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增进社会公益;促进公民参与,推动社会转型;提供社会福利,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融合,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倡导新型伦理道德,改善社会道德风貌。

关于志愿精神

与志愿者对应的意识层面是志愿精神。志愿精神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志愿服务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其核心是奉献精神。

志愿服务运行模式

一、“关爱他人”志愿服务

“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是由政府部门倡导,倾力于增进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它来自一种志愿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境界。关爱行动体现了政府部门的号召力,涵盖了物质关爱、文化关爱、心理关爱、灾难援助、能力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不计其数的市民在其中默默奉献。采用关爱行动的办法,可以形成社会合力,汇聚更强的力量。关爱的对象包括空巢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

二、大型活动志愿服务

志愿者参与各种大型活动是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发展和发扬志愿精神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对推动志愿服务行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所参与的大型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重大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二是重大文化艺术活动,如电影节;三是重要国际、国内会议,如欧亚经济论坛;四是重要主题活动、专项活动。

三、应急救援志愿服务

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及志愿组织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的预防、备灾、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阶段提供的各种非营利性、无偿、非职业化的利他服务,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员和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各类抢险救援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各类大型灾害、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志愿者发挥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行动诠释了民族与时代精神的内涵。这种志愿义举,彰显着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光辉,体现了一个现代社会公民的责任感。

四、环境保护志愿服务

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即为推进社会、社区、个人及团体环境保护的发展而不以换取报酬为目的,提供人的劳动、技术和时间的服务。其主要内容是对环境保护进行宣传、教育、培训、保护、监督等一系列的志愿活动。

五、文化建设志愿服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主要包括农村文化建设、支教、文化艺术等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品牌化战略

志愿服务品牌是志愿服务组织以追求最大化的社会利益为核心价值观,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特色,展示优势性服务能力,形成良好知名度和美誉度,与相关利益群体达成良性信息互动与沟通的综合性力量。具体而言,志愿服务品牌的构成是品牌社会认可、品牌物质载体和品牌精神文化等系统要素的互动作用。品牌化是志愿服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志愿服务组织长期规范的发展,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发挥,必须坚持长远的品牌发展战略。

途径:一、明确政府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志愿组织向常规性、专业化、重点化和整合性服务转变。二、进行准确的志愿服务品牌定位,发挥积极的品牌联合作用。三、创新志愿服务方式,转变传统的服务形式,提供人性化服务。

四、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五、加强志愿服务组织文化建设,完善志愿者管理体系。六、加强志愿服务品牌的强势宣传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形象塑造。

志愿服务机制保障与政策支持

志愿服务保障机制,是指能够长期保证志愿服务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包括两个基础层面,一是长效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包括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志愿服务运行的“动力源”,即出于各种利益满足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志愿服务运行的组织和个人。从长远来看,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建设应该包含以下内容:有力的法律保护,科学的组织机制,专业的技能培训,合理的资金支持,健康和安全保障,适当的奖励机制,志愿者培养机制、志愿服务保障同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