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腹股沟区及股前内侧区深层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腹部

局部解剖学-腹部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 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 后壁:
横结肠及其系膜 以及覆盖胰、左肾、 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左侧界: 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右侧界:借网膜孔通腹膜腔的其余部分。
临床意义:
网膜囊位置较 深,胃后壁穿孔或 某些炎症导至网膜 囊内积液,早期常 局限在囊内,给诊 断带来一定困难。
(二)系膜mesentery
的凸向外侧的弧
形称半月线。
腹白线:
由两侧腹直 肌鞘纤维腹前
腹白线
正中线上彼此
交织而成。厚
而坚韧,血管
少。
2.腹外斜肌
肌纤维方向: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
形成的主要结构:
①腹直肌鞘前层
②皮下环(浅环)
皮下环 (浅环) 内侧脚
脚间纤维 外侧脚
③腹股沟韧带
④腔隙韧带 ⑤耻骨梳韧带 耻骨梳韧带 (Cooper韧带)
降部的毗邻:
前方: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 右肾门及右输尿
管起始部
内侧: 胰头 胆总管 外侧: 结肠右曲
(3)十二指肠水平部
横跨第3腰椎,长约10cm 。
水平部的毗邻:
上方: 胰头 后方:右输尿管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前方: 肠系膜根 肠系膜上A、V
(4)升部
从第3腰椎左
侧上升至第2腰椎
左侧急转向前下
1.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
位于膈与横结
肠及其系膜之间。
又称为膈下间隙或
肝周间隙。共有6个 腹膜间隙
膈下间隙的分区: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前间隙 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前间隙

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教案绪论,下肢前面浅层结构【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一)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5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二)腹股沟浅淋巴结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10~13个,呈“T”型排列,分纵横两群。

横群:腹股沟韧带下方,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和子宫底等结构的淋巴。

纵群:大隐静脉近端的两侧,为腹股沟下外、内侧浅淋巴结,收集足、小腿内侧及大腿浅部的淋巴(三)皮神经概况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闭孔神经皮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四)阔筋膜broad fascia阔筋膜增厚→髂胫束,临床上常用以缝合或修补体壁薄弱和缺损阔筋膜缺口→隐静脉裂孔(卵圆窝),筛筋膜阔筋膜发出3个肌间隔:外侧肌间隔(较强)内侧肌间隔(较薄)股后肌间隔(薄弱)二、小腿前区浅层结构(一)皮神经概况隐神经(L2、3):小腿内侧腓浅神经(L4,S1、2)足背皮神经(内侧到外侧):隐神经、趾背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二)深筋膜的有关结构小腿深筋膜在踝关节附近增厚,形成支持带以约束有关的肌腱。

伸肌支持带:小腿横韧带、小腿十字韧带腓骨肌支持带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一)股前内侧区肌群1. 缝匠肌sartorius起→髂前上棘,止→胫骨体内侧面的上部作用:屈并外旋大腿,协助屈小腿且使小腿稍微内旋神经支配:股神经2.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股直肌:起→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股中间肌:起→股骨体前面股内侧肌:起→股骨粗线的内侧唇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股外侧肌:起→股骨粗线的外侧唇作用:伸小腿,股直肌尚能协助屈髋关节神经支配:股神经3.股内侧肌群(内收肌群)浅层:股薄肌、长收肌、耻骨肌深层:短收肌、大收肌起→闭孔周围骨面各肌止点如下:耻骨肌pectineus:止→小转子,股骨粗线处长收肌adductor longus:止→股骨粗线中分股薄肌gracilis:止→胫骨内侧面上部短收肌adductor brevis:止→股骨粗线上分大收肌adductor magnus:腱膜止→股骨粗线全长,圆腱止→内收肌结节收肌腱裂孔→腱膜与圆腱之间作用:内收和外旋大腿神经支配:闭孔神经(二)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腹股沟韧带—上界境界长收肌的内侧缘—内侧界缝匠肌的内侧缘—外侧界前壁:阔筋膜后壁: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外侧→内侧)内容(navel):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等(外→内)1.股鞘femoral sheath长约3~4cm,是腹部筋膜延伸到股部形成的漏斗形筋膜鞘。

医用局部解剖学股前区及股内侧区

医用局部解剖学股前区及股内侧区

临床应用举例
关节置换手术
了解股骨近端结构,可以帮 助医生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 术。
神经阻滞
通过了解股神经的走向和分 布,医生可以准确地进行神 经阻滞手术。
动脉导管结扎术
掌握股动脉的位置和分布, 可以进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等 手术。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医用局部解剖学是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 诊断、手术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局部解剖学,医生可以进行 手术规划和模拟,提前了解风险 和操作步骤。
临床分析
解剖学知识有助于医生分析临床 影像,确认病变部位和治疗方案。
相关解剖学知识
1 骨骼结构
了解骨骼结构对理解局部 解剖学非常重要。
2 血管和神经
3 肌肉群
了解血管和神经的走向和 分布,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理解肌肉群的位置和功能, 可以指导手术操作和康复 计划。

展望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局部解剖学,为医疗技术 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1
准确诊断
通过了解不同区域的解剖结构,医生能够准确诊断疾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2
手术操作
了解股前区和股内侧区的结构,手术医生可以更安全、有效地进行手术操作。
3
风险防控
通过解剖学知识,医生能够预测手术中可能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医用局部解剖学的作用
教学工具
手术规划
医用局部解剖学提供了教学工具, 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
医用局部解剖学股前区及 股内侧区
本演示将介绍医用局部解剖学中股前区及股内侧区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通 过结构化的解剖学知识,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提高医疗质量。
股前区解剖

腹股沟区解剖层次

腹股沟区解剖层次

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腹股沟区位于髂部,呈三角形,左右各一。

上界是髂前上棘到腹直肌外缘,下界为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区的腹壁层次与腹前壁其它部一样,由浅及深分为7层:皮肤、浅筋膜(campers筋膜)、深筋膜(Scarpa筋膜)、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层次结构虽同,但远为薄弱。

(1)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2)腹外斜肌:于腹股沟区此肌已移行为腱膜组织,其纤维自外上方向内下方行走,到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三角形裂隙,即腹股沟管的皮下环,其上缘部分称内侧脚附着于耻骨联合,下缘部分称外侧脚附着于耻骨结节.此腱膜下缘在髂前上棘到耻骨结节之间向上向后返折增厚成为腹股沟韧带。

该韧带的部分内侧纤维于耻骨结节处继续向上向后转折形成陷窝韧带(Gimbernat韧带)。

后者再向外侧延伸附着于耻骨梳上衍变成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于疝修补时正确识别这些韧带之间的解剖关系殊为重要。

此外,腹股沟韧带的中点深面有股动、静脉.髂腹下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约2.5cm处穿过腹内斜肌向内下方行走于腹外斜肌腱膜的深面,于皮下环上方2.5cm处穿过该腱膜分布到耻骨上方的皮肤,在此神经下方约一横指处有髂腹股沟神经伴行,后者出皮下环分布于阴囊(女性为大阴唇)皮肤,这些神经和血管在手术时必须妥为保护,不可误伤。

(3)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内斜肌在此区起自腹股沟韧带的外侧l/2。

肌纤维向内上走行,其下缘呈弓状越过精索前方、上方,在精索内后侧止于耻骨结节。

腹横肌在此区起自腹股沟韧带外侧l/3,其下缘也呈弓状越过精索上方,在精索内后侧与腹内斜肌融合而形成腹股沟镰(或称联合腱),也止于耻骨结节。

该两肌下缘均呈弓状,跨越精索的上内侧,于腹直肌外缘呈腱性融合,形成腹直肌前鞘,约在5~6.2%人体其一部分腱膜绕到腹股沟管的下方和精索的后面止于耻骨梳的内侧和耻骨结节处,构成联合腱也名腹股沟镰。

该两肌的弓状游离缘部分为肌纤维,在深面的腹横肌下缘为腱膜结构,并与该处增厚的腹横筋膜共同构成腹横腱膜弓.于疝修补时,后者有重要作用。

局部解剖学-腹股沟区及股前内侧区深层

局部解剖学-腹股沟区及股前内侧区深层
股神经(N)、股动脉(A)、股静脉(V)、股管(Y)
股鞘
1)股神经
前皮支
皮支 内侧皮支
隐神经
股神经 肌支:髂肌、耻骨肌、
股四头肌、缝匠肌
关节支
2)股动脉
腹部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阴部外动脉
股动脉
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穿动脉
收肌管 腘动脉
3)股静脉
4)股管(平均1.3cm)
股环:股管上口,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股疝: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可被推向股凹,继经股环至股管,
(海氏三角)
构 成
腹壁下动脉 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韧带
腹前外侧壁最薄弱处 “直疝”
三、股前内侧区局部结构 1.肌腔隙与血管腔隙(境界、内容物)
2.股三角
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段,呈 一倒三角形,向下与收肌管相续
境界: 上 界——腹股沟韧带 外下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下界——长收肌内侧缘
内容物(外侧→内侧):
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而形成。
3.收肌管
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 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
境界
上 口——与股三角尖相通
下 口——收肌腱裂孔 前 壁——收肌腱板 后 壁——长收肌和大收肌 外侧壁——股内侧肌
前——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隐神经 内容 中——股动脉
后——股静脉、淋巴管、疏松结缔组织
学习要点
1.肌腔隙与血管腔隙的概念及内容物 2.股管与股疝 3.股三角的境界和内容物 4.收肌管的境界和内容物
腹股沟区及股前内侧区深层
一、腹股沟管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长约4至5cm 两口:腹沟管内口(深环、腹环)

腹股沟解剖图示

腹股沟解剖图示
— 进入腹膜前间隙的 重要标志
— 兰色纵行结构,有 搏动
— 直疝和斜疝的定位
20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异常的闭孔动脉 跨过耻骨梳韧带 与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
脉相连
21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17th ed.
腹横筋膜 腹直肌
腹壁下动静脉 睾丸动静脉 输精管 髂动静脉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部分解剖
斜疝区 直 疝 区
股疝区
Myopectineal Orifice
1.Pectineal ligament 2.Rectus abdominis muscle 3.Epigastric vessels 4.Internal ring 5.Iliopubic tract 6.Cutaneous nerves
on psoas muscle 7.Urogenital fascia 8.Reflected peritoneum
Umbilical folds & Fosses
18
Retzius间隙 Bogros间隙
腹膜前间隙 Preperitoneal space
腹壁下动脉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TEP trocar position 1
TEP trocar position 2
TAPP内视观
腹股沟疝
斜疝
斜疝
斜疝
斜疝
直疝
直疝
股疝
疝的分型
疝的分型
疝的分型
腹股沟区域的其他结构
腹股沟区域的其他结构
腹股沟区域的其他结构
腹股沟区域的其他结构

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医学PPT

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医学PPT

2.3提睾肌耻骨束的组织学观察 对“提 睾肌耻骨束’与提睾肌二者的组织学关 系,我们做了常规组织学观察(HE),证 明两者均为骨骼肌。
图3 箭头所示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左侧:将“ 提睾肌耻骨束”翻向内侧)
图4 箭头所示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的分支 (左侧:将“ 提睾肌耻骨束”翻向外侧)
图5 提睾肌耻骨束的镜下观(横断面 H.E染色)
(3)提睾肌耻骨束的形态:“提睾肌耻骨束”近似扁平。 长短,宽窄,厚薄不一(附表)。
附表 提睾肌耻骨束的长、宽、厚度
──────────────────────────────
左(40侧)
右(40侧)
──────────────────────────────
长度 2.21士0.75(0.78) 2.10士0.75(0.77)
关键词
提睾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股沟镰
腹股沟疝是常见病之一。手术治疗方法较多, 但均有一定的复发率,为1~10%左右,其中斜疝 为1~7%;直疝为斜疝的5~10倍;股疝约为6%, 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腹股沟区某些结 构的认识不同,以及对不同的病理解剖变化所采取 的手术方法不同等因素所致。我们对中国人腹股沟 区进行解剖中,看到尚未报道的肌束------提睾肌 耻骨束,现报道如下:
3讨论
• 3.1 我 们 通 过 查 阅 有 关 文 献 及 光 盘 检 索 (1966~1990),未见有对“提睾肌耻骨束” 的描述及命名。
• 3.2 Keith在手术中用法拉第电流刺激腹内斜 肌时,见弓状缘及腹直肌下部同时向腹股沟 韧带靠拢,发现腹股沟管及内环同时收缩, Keith称此为“掩闭器机理”。MacGreoger 首次证明“内环括约肌机能”的解剖学基础, 即来源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肌纤维。

局部解剖学股前内侧区

局部解剖学股前内侧区
(3)股环(femoral ring):即股 管的上口。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 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 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 隔。
股环被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覆盖,称股环隔,上面衬 有腹膜,从腹腔面观察,此处呈一小凹,称股凹。
4. 股三角底边的结构安排:
由外侧向内侧:股神经、股动 脉、股静脉、股管。
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髋关节微屈并稍 外旋外展,髂前上 棘与耻骨联合连线 的中点至收肌结节 连线的上2/3段。
5.股三角尖的结构 安排(由前向后):
隐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长收肌 股深静脉 股深动脉 股深静脉
股三角尖处贯穿伤, 可能会损伤的结构?
三、收肌管(adductor canal):
又称Hunter管,位于股前内侧区中 1/3段的肌性管道,横断面呈三角形。 向上续于股三角尖,向下通腘窝。
位于股前区内侧上份的三角形区域, 底边向上,尖向下。
1.境界
底边:腹股沟韧带; 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侧界:长收肌内侧缘; 尖: 缝匠肌与长收肌内侧缘会合处,
距底边约10-15cm。 底:髂腰肌、耻骨肌及长收肌; 顶:阔筋膜。
2.腹股沟耻骨三角: 在股三角底边,腹股沟韧带与骨盆边缘之间的 间隙,即腹股沟耻骨三角(腹股沟后间隙)。 被髂耻弓分为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3.股鞘、股管、股环
(1)股鞘(femoral sheath):腹横筋膜与髂腰筋膜 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段的筋膜鞘,位于腹股 沟韧带内侧半和阔筋膜深面,长约3-4cm。
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 将鞘分为三个格:外侧格容纳 股动脉,中间格容纳股静脉, 内侧格称股管。
(2)股管(femoral canal):即股鞘的内侧格。长约12cm。被少许脂肪组织和1-2个Cloquet淋巴结填充。股 管下端为一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其上口即为股环 (与腹膜外间隙相通)。

局部解剖学 下肢(纯文字版)

局部解剖学 下肢(纯文字版)

第一部分下肢[下肢浅层结构]一、境界与分区:前方---以腹股沟襞(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连线)与腹部分界。

后外方---以髂嵴与腰部分界。

内侧---以股沟和骶、尾骨外侧缘分别与会阴和骶部分界。

二、分层:1、皮肤:厚薄不均,外侧与伸侧较厚,内侧与屈侧较浅。

2、浅筋膜:即皮下组织,包含脂肪组织、浅静脉、浅动脉、浅淋巴、皮神经。

3、深筋膜。

4、深层结构:肌肉、骨骼。

Ps: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对第四腰椎棘突,为临床进行腰椎穿刺的标志。

三、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1、起始:足背静脉网内侧2、行径:经内踝前方1.5cm至小腿内侧(静脉注射可在内踝前方1.5cm处,浅表固定,利于操作)经髌骨内侧缘后方约四横指至大腿内侧经耻骨结节下外方3-4cm穿卵圆窝汇入股静脉。

3、伴行:在行经内踝前方和小腿内侧时,有隐神经伴行---膝关节内侧时,有膝降动脉隐支伴行---大腿内侧时,有股内侧皮神经伴行。

4、高位属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1)前三支静脉有同名动脉伴行;(2)股外侧浅静脉最粗大;(3)高位属支之间有侧支吻合,故在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术时,对所有高位属支必须分别结扎,以免术后复发。

5、穿通支:(1)穿通支为连接大隐静脉本干或其属支与深静脉的静脉支,其作用为沟通深浅静脉的血流。

(2)多出现在膝上、下10cm及小腿中、下1/3交界段。

6、静脉瓣:(1)全长共9-11对,呈袋状,两瓣相对。

(2)分布在浅静脉穿深筋膜之前,穿通支汇入深静脉之前。

(3)作用是防止深静脉血倒流,促进浅静脉回流至深静脉。

7、下肢静脉曲张:大隐静脉回流困难原因(行程长,离心远,浅表而无肌肉泵作用,无伴行动脉搏动促进其回流。

)四、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1、起始:足背静脉网外侧2、行径:伴腓肠神经绕外踝后方进入小腿---小腿后区正中上行---小腿中段穿深筋膜---上行至腘窝注入腘静脉。

股前内侧区概述

股前内侧区概述
剖尸体,总是由浅入深逐层进行的,在 某些层次中常会遇到一些重要结构(如 血管、神经、淋巴结等),了解这一局 部层次及各层中重要结构对全面掌握该 局部,避免损伤这些结构有重要意义。
股前内侧区概述
⑵毗邻的概念:在系解中我们已学习了 重要器官或结构的位置和形态,在局解 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掌握这些器官和结构 的毗邻(即位置关系)。如以胃为中心, 其前、后、左、右、上、下各有哪些重 要的器官或结构。毗邻关系在临床工作 中有重要意义,可举1-2个例子说明。
第一次课
股前内侧区
股前内侧区概述
第一节 股前区和内侧区
一、体表标志 1.髂前上棘 2.腹股沟 3.耻骨结节 4.股骨内、外侧髁 胫骨内、外侧髁 5.髌骨 6.胫骨粗隆 7.收肌结节
股前内侧区概述
局部解剖学绪论
1、局解的概念 2、学习局解的目的意义。
股前内侧区概述
3、学习局解应掌握的一些基本概念: ⑴层次概念:无论临床做手术或学生解
股动脉 股静脉。
股前内侧区概述
3.股管和股环
股管:股鞘的内侧腔称股管,内有腹股沟深淋巴结。 股环:股管上口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相邻 如腹腔内容物经股环、股管突出隐静脉裂孔, 则形成股疝。
股前内侧区概述
股前内侧区概述
股前内侧区概述
五、小结
股前内侧区概述
(四)股前、内侧区肌的名称、位置
前群:股四头肌 缝匠肌。
内侧群:耻骨肌 长收肌 短收肌 大收肌 股薄肌
股前内侧区概述
(五)重要血管、神经及其分支 股动脉 股深动脉: 旋股内、外侧A,穿A 股静脉 股神经 隐神经 闭孔神经
股前内侧区概述
(六)局部记载

医用局部解剖学-股前区及股内侧区

医用局部解剖学-股前区及股内侧区
血管和淋巴结
股动脉的支架和浅淋巴结都经过这一区域。
股内侧区的解剖特点
少见的病变
股内侧区相对较少发生损伤和疾病,存在病变主 要是与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有关。
区域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是股内侧区淋巴系统中的一部分, 与膀胱、会阴和肛门等其他区域的淋巴组织相连 接。
股前区的功能与作用
1
举起和下蹲
2
股前区还参与了举起和下蹲等身体活
了解股前区和股内侧区的解剖学有助于发现和治疗与其相关的疾病和损伤,同时股前区和股内侧区的肌 肉分别对于身体的姿势和运动控制至关重要。
股前区的解剖特点
1 神经分布广泛
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都经过这个区域,可受到包括运动损伤和感觉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损伤在内的不 同类型的神经病变的影响。
2 脂肪组织丰富
股前区含有丰富的脂肪组织,通常被用作手术中的移植材料。
股内侧区的解剖结构
内收肌
股内侧区最主要的部分是内收肌,它包括了腘绳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和足底肌。
动。
3
站立和步行
股前区的肌肉是支撑我们站立和行走 所必需的。
运动控制
股前区肌肉的运动控制对身体的协调 和平衡至关重要。
股内侧区的功能与作用
平衡和姿势
淋巴引流
股内侧区的肌肉对于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的维持非 常关键,保持我们的腿在行走和移动时的精准度。
股内侧区的淋巴结对于降低下肢水肿风险非常重 要。
结论
医用局部解剖学-股前区 及股内侧区
在人体局部解剖学中,股前区和股内侧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了解它们的解 剖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股前区的解剖结构
四头肌
股前区最重要的部分是由四头肌占据的。这些肌 肉经过髂腰肌膜,形成了膝关节前面的髌腱。

《腹股沟区局部解剖》课件

《腹股沟区局部解剖》课件
这两块肌肉分别位于腹部的左右两侧,主要功能是使腰椎侧屈。
韧带
髂股韧带
连接髂骨和股骨,主要功能是限制髋关节过 伸。
腹股沟韧带
位于腹股沟管深面,由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联合肌 腱形成的弓状韧带,主要功能是维持腹股沟管的解 剖结构。
耻骨梳韧带
连接耻骨梳和股骨,主要功能是限制髋关节 的内收和外旋。
肌肉与韧带的相互作用
层次
01
02
03
皮肤
腹股沟区的皮肤较薄,容 易发生感染和湿疹。
浅筋膜
由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构 成,其中有浅血管和神经 分布。
深筋膜
即髂筋膜,是坚韧的纤维 膜,将腹股沟区与周围组 织分隔开。
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是腹股沟区的薄弱部位,由内、外环和 前、后壁组成。
它是一个潜在的通道,连接腹腔和阴囊或大阴唇 。
腹股沟韧带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抵止于耻骨 结节,是阔筋膜的一个皱襞。
耻骨结节
是骨盆前缘的突出部分,位于腹部下方。
其他组织
皮肤
覆盖在腹股沟区的表面,具有保护和感觉的功能 。
肌肉
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这些肌肉 为腹部提供了力量和稳定性。
神经
包括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等, 这些神经控制着腹股沟区的运动和感觉。
01
肌肉的活动可以影响韧带的紧张度,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和 活动范围。
02
韧带可以限制肌肉的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过度伸展或扭伤。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和韧带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
03
稳定性至关重要。
05
腹股沟区的器官和组织
主要器官
腹股沟管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 下,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由此通过。

腹股沟区解剖课件

腹股沟区解剖课件
腹股沟区解剖课件
目录 CONTENT
• 腹股沟区的位置和构成 • 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 • 腹股沟区的疾病和异常 • 腹股沟区的手术和治疗方法 • 腹股沟区的护理和保健
01
腹股沟区的位置和构成
位置
01
腹股沟区位于下腹部和大腿之间 的区域,大致呈三角形。
02
它由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和腹 股沟三角组成,是连接腹部和下 肢的重要通道。
精索静脉曲张的症状包 括阴囊坠胀、疼痛和下 腹部不适等,有时可影 响生育功能。
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主 要依靠体格检查和必要 的实验室检查,如超声 多普勒等。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 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04
腹股沟区的手术和治疗 方法
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的并发症包括肠梗阻、肠穿孔和肠坏结炎是指腹股沟淋巴结的 炎症反应,常继发于下肢或盆腔感染 。
腹股沟淋巴结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格 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和局部超声检查等。
腹股沟淋巴结炎的主要症状是腹股沟 局部红肿、疼痛和压痛,有时可伴有 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
手术方法
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传统手术方法包括疝囊高位结扎术、加强 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术等;腹腔镜手术则是在腹腔内进行操作,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的优点。
注意事项
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 理可能的并发症。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
手术方法
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传 统手术方法包括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等;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的优点。
构成
01
02
03
腹股沟韧带

股前内侧区深层的解剖

股前内侧区深层的解剖


3清理股动脉和股静 脉:清除股鞘和股血 管周围的结缔组织, 向下修洁股血管,在 腹股沟韧带下3一 4Cm寻找从股动脉后 外发出的股深动脉与 同名静脉。再找出股 深A发出的旋股内侧 和旋股外侧A。在神 经血管深层清理从外 向内的髂腰肌,耻骨 肌和长收肌。

4解剖收肌管: 修洁缝匠肌, 在中分切断该 肌向上下翻起, 暴露收肌管, 确认管上口, 股血管和隐神 经从上口入管 内,它们从前 向后是隐N,股 动脉,股静脉。 隐N在管下部穿 出至皮下,而 股血管穿收肌 管裂孔至胭窝

股四头肌

有四个头,除股直肌起 于髂前下棘外,其它头 起于股骨上段,四头合 并成腱包绕髌骨向下止 于胫骨粗隆。构成髌韧 带。此肌伸膝。股直肌 有屈髋作用。受股神经 支配。
股内侧肌群

包括耻骨肌、股薄肌和长、 短、大收肌,起于耻骨支、 坐骨支和坐骨结节,除股 薄肌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外, 其它止于股骨粗线,大收 肌还止于收肌结节。内收、 外旋大腿,闭孔N支配, 耻骨肌还受股N支配。
闭孔神经和血管

闭孔N是腰丛分支, 经腰大肌内侧下行入 盆,穿闭膜管入股, 闭孔A、V为髂内血 管分支,伴闭孔N而 行。它们出闭膜管分 为前、后支,经短收 肌前、后方分支到大 腿内收肌组。
股前肌组(缝匠肌 和髂腰肌)
缝匠肌起自髂前上棘,止于 胫骨粗隆内侧,屈髋屈膝, 受股神经支配。 髂腰肌起于腰椎和髂窝,止 于股骨小转子,屈和外旋髋 关节,腰丛分支支配。
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位于腹股沟韧带深面 的髂腰筋膜在髂腰肌 内侧向深面附于髂耻 隆起,向浅层附于腹 股沟韧带,分为外侧 的肌腔隙(内有髂腰 肌、股神经,股外侧 皮神经)和内侧的血 管腔隙(内有股血管, 股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神经(N)、股动脉(A)、股静脉(V)、股管(Y)
股鞘
1)股神经
前皮支
皮支 内侧皮支
隐神经
股神经 肌支:髂肌、耻骨肌、
股四头肌、缝匠肌
关节支
2)股动脉
腹部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阴部外动脉
股动脉
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穿动脉
收肌管 腘动脉
3)股静脉
4)股管(平均1.3cm)
股环:股管上口,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股疝: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可被推向股凹,继经股环至股管,
学习要点
1.肌腔隙与血管腔隙的概念及内容物 2.股管与股疝 3.股三角的境界和内容物 4.收肌管的境界和内容物
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而形成。
3.收肌管
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 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
境界
上 口——与股三角尖相通
下 口——收肌腱裂孔 前 壁——收肌腱板 后 壁——长收肌和大收肌 外侧壁——股内侧肌
前——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隐神经 内容 中——股动脉
后——股静脉、淋巴管、疏松结缔组织
(海氏三角)
构 成
腹壁下动脉 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韧带
腹前外侧壁最薄弱处 “直疝”
三、股前内侧区局部结构 1.肌腔隙与血管腔隙(境界、内容物)
2.股三角
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段,呈 一倒三角形,向下与收肌管相续
境界: 上 界——腹股沟韧带 外下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下界——长收肌内侧缘
内容物(外侧→内侧):
腹股沟区及股前内侧区深层
一口(深环、腹环)
腹股沟管外口(浅环、皮下环)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内容物:男性—精索
女性—子宫圆韧带
斜疝
二、腹股沟三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