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体会

合集下载

脑卒中后遗症之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遗症之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遗症之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体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方法:对156例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症病例进行早期心理干预、肢体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推拿,积极预防其他并发症等康复护理。

结果:156例患者肩痛的症状125例痊愈,31例缓解。

对改善微循环、松解粘连肢的消肿、取得明显效果,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后遗症肩手综合征家庭病床康复护理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1]。

多发生在中枢性损伤后1~3个月内,多突然发生,早期出现肩部疼痛,继而出现手、腕关节疼痛,手浮肿进行性加重,关节活动受限,被动运动引起肩部剧烈疼痛。

后期肩、手自发痛和手浮肿消失,皮肤萎缩,手部肌肉萎缩。

3~6个月后进入后遗症期,皮肤、肌肉萎缩,手指挛缩,形成典型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2],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保证,合并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绝望等心理障碍[1]。

通过对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科156例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家庭病床康复护理,效果突出,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56例,男87例,女69例,年龄38~78岁,平均53.15岁,病程1~5个月。

其中脑梗死93例,脑出血63例。

2 康复护理2.1 康复护理评定。

一般情况:文化程度、生理状态、精神心理状态、皮肤检查、营养评估、排泄状况、环境等。

评估肩手综合征原因、疼痛频率、影响因素、肩痛对生活的影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等。

2.2 及早心理干预。

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院为了更好的实施农村合作医疗惠农政策,结合慢性病康复治疗的特性,特申请成立了康复科家庭病床。

即患者治疗,护理,卫生宣教等都可在自己家里进行,治疗费用仍参与报销,这样最大限度的降低例均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便于患者的生活护理,也缓解了我科床位紧张情况。

对方便来院的患者,我们营造良好诊疗环境,建立残疾人通道,病房无障碍设计。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1 A 心理 干预 . 2 由于上肢 功能 对 日常 生活 能 力有 着重要 意 义 , 在
1 一 般资 料 选 择 20 年 8 一09年 6月在 本 院神经 内科 住 . 1 08 月 20
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7 例 ,均符合全 国第 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 0
的诊断标 准日其 中男 3 例 , 3 例 。 龄 4 ~ 5 , , 9 女 1 年 67 岁 平均 6 2岁 。 脑 梗死 4 7例 , 出血 2 例 。 脑 3 人选 标 准 : 卒 中后偏 瘫 1 内 人 院 , 脑 周 患
腩 卒 中 后肩 手 综 合 征 是 指 脑 卒 中后 3个 月 内 患 侧 上 肢 的 肩
和痛点的按压刺激 , 以诱发 肌肉收缩 , 每次 1r n2 3 d⑧主 0 i, ̄ 次,。 a
动运 动 。 期 对 患 手进 行 负 重训 练 , 导 患 者用 患 手或 以健 手 协 早 指 助患 手 练 习 日常生 活 动 作 。 主动 运 动 2次 /, 少 于 3 rn次 , d不 0i a / 随 着 疾 病 的恢 复 , 增 加运 动 量 。 逐渐 1 . 按 摩 疗法 .3 2 按摩 治 疗 可 以舒 筋活 络 ,增 加 局 部血 液 循 环 , 改 善 局 部 新 陈 代 谢 , 速 功 能 恢 复 沿 手 指 、 背 、 背 、 臂 及 加 。 手 腕 前
探 讨早 期 康 复 护 理 对 减 少脑 卒 中后 肩 手 综 合 征 发 生 的 作 用 。 法 方
者在 神 经 内科 常 规 治 疗及 护理 的基 础 上 , 予 肩 手 综 合 征 康 复 护 理 干预 ; 照 组 3 例 患 者 给 予 神 经 内科 常 规 治 疗 及 护 理 。 给 对 5 比较 2 患 组 者 肩手 综 合 征 的 发 生 率 。 果 结 观 察 组 患者 肩 手 综合 征 的 发 生 率 较 对 照 组 患 者低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1。 论 差 P O0)结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运动法
主动活动 治疗中应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 在疼痛和水肿消除之前,不要做伸肘负重 的练习,任何能引起疼痛的活动和体位均 应避免。
被动运动 在患者仰卧位、上举上肢(以利 于静脉回流)的情况下,进行肩关节、手 和手指及前臂的被动运动。
口服药物止痛
常用药物有皮质类固醇激素、二甲硫氧化物、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三环抗抑郁药等。
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
冷水温度约10℃,温水温度约40℃,分别在冷 水和温水中各浸泡10min,水面应超过腕关 节,以上方法重复3—4次,每天可做2—3次。
冰水浸泡法
冰与水按2∶1混合,同健手(或医生的手)共 同浸入混合水中,并使整个手掌浸在水中,时 间以健手能耐受为度,反复3—5次,每天做 2—3次,两次浸泡之间有短暂的间隔。此法 在早期非常有效。
物理因子治疗
冷热水浴、旋涡浴、蜡疗、按摩、经皮神经电刺 激、超声、生物反馈、针灸等均可用于治疗。
预后
谢谢!
是不是肩手综合征
1、出现下肢浮肿。
心 脏
2、手指或足趾末端出 现肥大、变形。

3、左肩痛长期不愈。
是不是肩手综合征
1、临床表现。
血 管
2、超声波(BUS)。

3、左肩痛长期不愈。
是什么阶段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Ⅰ期:
☆ 肩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痛,出现发红、皮温升高等血管运动性
反应。
该病人
展, 仰卧位, 患者肩甲骨下垫枕, 使其处于前伸位; ➢ 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伸直并支撑, 且掌心向健侧
和肩胛骨前伸位;患侧卧位, 患者上肢伸直, 肩胛 骨前伸并掌心向健侧。各种体位摆放均应避免 腕屈曲.
压迫性向心缠绕

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精品文档
2.意外损伤 患手可能被卷入轮椅的轮子,这些损伤都
会导致手的水肿。
精品文档
3.对手关节的过度牵拉 治疗师可能在无意之中使患者的肩/肘/手
做过度活动造成关节及周围结构的损伤. 引起无菌性炎症,出现水肿和疼痛。(治 疗师应注意避免活动过猛及超过正常范 围,) 4.输液时的液体渗漏。
精品文档
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转,可见关节 盂向下倾斜。随着肌张力增高,可见肩胛 骨后缩,内缘隆起,位于距脊柱更近的位 置,尤其是下角内收,低于对侧下角。握 住肩胛骨下端,充分的向外上方牵拉,可 使半脱位改善。
早期被动活动肩胛骨及肩关节是可感到无 明显阻力。出现痉挛后,被动运动可感到 阻力增加,部分患者出现肩痛和肩关节受 限,因失去了肌肉的保护,在处理时可因 过度牵拉损伤臂丛神经而出现相应的表现。 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侧弯
精品文档
什么是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突发出现的肩疼痛
手疼痛肿胀的继发性并发症。
其发生率约占脑卒中的12%、60岁以上老人居

。 疼痛将影响患者进行全面康复,不予治疗,将
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的畸形。
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经康复治疗愈后效果慢
而且差。
精品文档
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为公认的 机制是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影响到运动中枢 前方的血管运动中枢,血管运动神经麻痹, 引发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痉 挛反应,末梢血流增加织营养障碍,产生 局部组。从而出现水肿、疼痛,疼痛刺激 又进一步经末梢感觉神经传至脊髓,引发 脊髓中间神经的异常兴奋性刺激,造成血 管运动性异常的恶性循环。
精品文档
降低神经张力患侧负重
患者座位,头转向患 侧,健手协助患侧肘 关节使其伸展。腕关 节伸展,患手放在臀 部水平外侧,让躯体 向患侧倾斜。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3、冰疗:即将患手浸于冰水混合液中,连续3次 ,中间可有短暂的间歇,本法可消肿、止痛并解 痉。但应注意避免冻伤和血压升高。 4、冷热水交替法:即先把患手10—15分钟,每日 三次。以促进末梢血管收缩舒张调节的能力浸泡 在冷水中5—10分钟,然后在浸泡在温热水。
5、主动运动:在可能的情况下,练习主动活动 ,如可训练患者旋转患肩,屈伸肘腕关节,但要 适量适度,以患者自觉能承受的感觉为度,避免 过度运动人为损伤肌肉及肌腱。不应练习使伸展 的患侧上肢的持重活动,如抓举重物,持久握物 等。
预防
• 手指动力性夹板有助于防止发生畸形和恢复手 指、手的肌力。
• 捆绑疗法配合针灸治疗 • 封闭疗法配合康复训练 • 肩吊带的应用:早期应适当应用肩吊带,以防
止肩关节脱位,并应防止肩关节的过度牵拉。
关节活动度受限:
• 由于腕部疼痛,被动旋后受限。
• 腕关节背伸受限。做超过腕关节可活动 范围内的被动屈曲时,手背出现疼痛。
• 指间关节明显受限,突出的指骨因水肿 而完全看不出。
• 手指外展严重受限,使健手指难插入病 侧手指间,Bobath手抓握困难。
• 近端指间关节僵硬肿大,几乎不能屈曲 ,也不能完全伸展。
平均持续3-6个月,预后不良,为了把障碍减 少到最低程度,必须积极治疗。
Ⅲ期:
未治的手固定于一种典型的畸形状态。水肿 和疼痛可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性永久丧失。
• 腕屈曲偏向尺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伸受限制。掌骨背侧 隆起、固定、无水肿。
• 前臂旋后严重受限。 • 手掌变平,大、小鱼际肌群明显萎缩。 • 掌指关节不能屈曲外展活动微乎其微。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shoulder-hand syndrome
定义

肩手综合征的诊断及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诊断及康复治疗

整理课件
3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肩手综合征多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症 状为突然发生的手部肿痛,水肿以手背明 显,皮肤皱纹消失,肿胀处松软、膨隆, 但通常止于患侧手腕部。手的颜色也出现 异常,呈粉红色或淡紫色,下垂时更明显, 肿胀的手触诊时有温热感。患手指甲较健 侧变白或无光泽,掌指关节、腕关节活动 受限。
整理课件
9
病情分期
• Ⅲ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 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 形;X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
• ※有些不典型的形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只表现为其中的某 一期或受累的肢体远端或近端的某一部分。
整理课件
10
发病机制
• 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其实尚不明确,但 目前较为公认的机制是脑血管病急性发作 影响到运动中枢前方的血管运动中枢,血 管运动神经麻痹,引发患肢的交感神经兴 奋性增高及血管痉挛反应,末梢血流增加, 产生局部组织营养障碍。从而出现水肿、 疼痛,疼痛又进一步经末梢感觉神经传至 脊髓,引发脊髓中间神经的异常兴奋性刺 激,造成血管运动性异常的恶性循环。从 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上述临床表现。
整理课件
14
SHS的预防及治疗
⑷冰水疗法 方法是:冰与水按2:1混合后放在容器内, 将患者的手浸泡3次,两次浸泡之间有短暂 的间 隔,治疗师的手一同浸入,以确定浸 泡的耐受时间。
整理课件
15
SHS的预防及治疗
⑸运用上翘夹板治疗:如果患者患手肿胀明显, 可采用上翘夹板使腕关节保持背伸位,以 利于静脉回流,并防止腕关节屈曲。
整理课件
2
概述
•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 现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 (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 后偏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如不给予适当 治疗,将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因 此,偏瘫病人肩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康 复治疗是脑卒中治疗过程中的关键。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解读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解读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摘要】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200万人,每年直接医疗支出超过97亿元人民币。

因中风死亡人数已超过全国总死亡人数的20℅,其中2∕3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和劳动能力的丧失,需要长期护理,无法重返社会。

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中风后患者存有各种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情感障碍等。

其中肩手综合征较为常见,发病率为12.5%-70%,仅有1/5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以前的正常活动功能。

有研究表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不仅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疼痛,而且还影响上肢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本论文通过阐述中西医的各种康复手段,对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做一个综述。

主要有其发病机制,如何对其功能评定和治疗。

其中治疗包括中医针灸、推拿以及西医的物理治疗法和作业治疗法。

【关键词】中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一、理论链接(一)现代医学的认识肩手综合征是偏瘫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

根据Davis 等的统计,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常在中风后1-3个月内发生,而由Braus报告的发生率甚至高达27℅。

严重的疼痛将影响患者进行全面康复,如果不予以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的畸形,影响手的功能,甚至有更严重的后果,其发生,不但严重阻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也是其残存的功能再次丧失。

[1]1、分期标准Ⅰ期(早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胀,出现发红、皮温上升等血管运动性改变,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时受限,被动屈曲时引起疼痛。

Ⅱ期(后期),肩手的自发痛和手的肿胀消失,皮肤萎缩,手的小肌肉萎缩日趋明显。

手指活动范围日益受限;Ⅲ期(末期或后遗症期)疼痛肿胀完全消失,手的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手指完全挛缩,畸形僵硬。

[2]2、诊断标准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标准:瘫手部疼痛、皮肤潮热、发凉、发紫,伴肩、肘、腕关节活动受限,掌指关节局部无外伤、感染等;X线及其它相关检查排除肩周炎、关节肌肉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疾病。

肩手综合征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操作体会

肩手综合征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操作体会
合并症 。临床 主要 表现 为偏 瘫侧肩 痛 、手肿 及被 动活动 时 疼痛加 剧 ,严重 影 响偏瘫 肢体 功能 的恢复 ,导 致肩 、手 、 指的永久性 畸形 。其发病率 占偏瘫患 者的 1 2 . 5 %~7 4 . 1 %左 右 ,常在脑卒 中后 1 —3 个 月 内发生 ,最早 可在发病后第 3 天 出现 , 最迟可在 6 个月后 出现 。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 的伤 害 ,以至对 康复失 去信心 。早期治疗 和精心 护理具有 可逆 性 ,所 以 ,早期发 现 、早期 诊断 ,采 取积极 的治疗 和护理 措施 ,对 S H S 的防治和促 进脑 卒中康复均有 重要 意义 。
使患者 对活 动产生恐惧 感 。活动前后 引发的疼痛 ,用 热敷
可缓解 。 1 . 2 . 5 预防肩关 节半脱位 :偏瘫 早期 的牵 拉可损 伤肩关 节
1 . 2 . 1 体 位疗法 :良肢位摆放 ,脑卒 中患者必须保 持患 肢腕关 节处 于背屈位 。仰 卧位时患侧 肩胛下放 一软枕 ,患 肩上 抬前挺 ,肘部伸 直 ,掌 心向上 ,手指伸直 分开 。健 侧 卧位 时胸前 放一软枕 ,将患 肢完全置 于软枕上 ,保持 上肢
m i n ,3 次, d 。冷疗有止痛 、解 痉及 消肿 的效果 。
1 . 2 . 3 向心压缩 缠绕法 :此法 的小 棉线 ,缠 绕 时从小 指开 始, 从 远端 到 近
端 ,逐个缠绕患手每一手指至拇 指 ,并 且压好 1 ~2 c m的游 离端 ,再用同样方法缠绕手掌 ( 背) ,由远端到近端至腕关节
[ q  ̄ l t l 9类号】R 5 4 3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0 0 1 — 5 6 8 X ( 2 0 1 4 ) 1 1 — 0 1 1 1 — 0 2

早期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成早期康复组和非早期康复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康复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

结果:①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在并发肩-手综合征时,其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和疼痛程度均较非早期康复组轻。

②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5),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更佳。

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减轻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观察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生率为5%~32%,约74.1%在发病后的1~3个月出现,最早在发病后的第3天,迟至6个月后发生[1],严重的可引起手指变形,功能完全丧失。

为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预防肩-手综合征,改善其临床症状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对65例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5年8月~2009年8月期间,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65例。

根据发病至开始康复的时间,将病例分为两组:①早期康复组:共35例,发病后2周内开始康复治疗。

其中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3±8.5岁;脑出血16例,脑梗塞19例;②非早期康复组:共30例,发病后平均45天开始康复治疗,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7±8.2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13例,全部病例是从神经内科转入康复科,转入时已存在肩-手综合征。

两组在年龄、性别、脑部病变性质和基础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诊断标准:①CT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塞;②临床表现为患侧肩、手疼痛,手部肿胀、活动受限,皮肤潮红、皮温上升,局部无外伤、感染;③除外患者在脑卒中前患有肩周炎、痛风、颈椎疾病所致肩部疼痛;④丘脑病变引起的剧烈疼痛。

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体会

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使用统计软件 S P S S l 7 . 0对数据进行 分析 , 训馓 资料用例数( 1 1 )
表示 ,计 数资料组 间率 ( % )的 比较采用 x 2检验 ;以 P < 0 . 0 5为 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选择 我院 2 0 1 5年 1 月到 2 【 】 l 6年 1月收治的 q - , ) x t , 偏瘫 后出现 肩手综 合征 患者 6 6例 ,患者均 符合脑 血管疾 病及肩 手综合 征 的 2 结 果 诊断标准 。6 6例 患者中脑梗 死患者 3 1 例 ,脑 m血患者 3 5例 。6 6 对照组和 观察组 的护 理有效 率分别为 7 2 . 7 3 %和 9 3 . 9 4 %,组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和观察组 ,对 照组 3 3例 ,男 1 8例 ,女 1 5 问差异 显著 ( P < 0 . 0 5) ,见表 1 。 例, 年龄 4 2 ~ 7 7岁 , 平均 年龄 ( 6 2 . 3 6±2 . 1 2)岁 , 左侧瘫痪 1 7例 , 右侧瘫 痪 1 6例 ; 观察组 3 3例 ,男 1 9 例 ,女 1 4例 ,年龄 4 1 ~ 7 8 岁, 平均年龄 ( 6 3 . 3 6 ±2 . 3 2) 岁, 左侧瘫痪 1 8例 , 右侧瘫痪 1 5例 。 两组 一般 资料 比较具有均衡性 ( P > 0 . 0 5) 。
生严重 影响。为使 中风偏瘫患 者肩 手综合征得到 改善 需给予患者 消失 , 手部肌 肉有轻微 萎缩 ; 无效 : 患者关节活动有明 的障碍 ,

综合征患 者巾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
定 护理干预。本次研究 旨在探讨 康复护理在 中风偏瘫 患者肩手 水肿 和疼痛症状与治疗前 比较无 改善 ,手 部肌 肉萎缩 加重。 1 . 4 统 计 学 方 法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2)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movement,CPM)
上肢长时间不运动会导致关节粘连和静脉瘀滞,加重了 患者的肿胀和功能障碍。因此,运动训练对患者的上肢 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通过运动可以增加神经肌肉兴奋 性、提高肌肉收缩能力、恢复"肌肉泵"的功能,减轻患 者肿胀。此外还可以减轻痉挛、降低肌张力,减轻疼痛
(3)肩关节脱位。主要是盂肱关节脱位,关节周围组织过度拉伸及反复损伤可能导致外周 出血和无菌性炎症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4)中医方面
中医认为SHS属于"痹症"
范畴,脑卒中后痰浊阻
塞经络,不通则痛,脑
x
卒中患者气血逆乱,经 脉不畅,气血不足无以
滋养筋脉,血运不畅遂
而瘀结于腠理经络
5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在镇痛下行脱敏治疗,也可结合压迫性向心缠绕、冷热水刺激、按摩等,待患者可耐受后 ,开始关节活动与等长肌力训练,根据患者治疗反应逐渐加大训练强度,并开始等张肌力 训练,职业训练或功能训练则作为后期训练,整个物理治疗的过程中均应有效控制疼痛, 以便患者更好地参与 目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有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法、冰水浸泡法、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stimulation,TENS)及运动疗法等 ,此外还包括红外线照射、超声波疗法、磁疗、肌电生物反馈及早期使用矫形器等
-
XXX
感谢各位观看
xxxxxxxxx
演讲人:XXX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四、临床分期
SHS分为急性期、营养障碍期、萎缩期3个阶段 (1)急性期:患者出现肩痛并活动受限,同侧手腕及手指出现红、肿、热、痛、血流增加 等血管运动性反应,有时出现肩手自发痛等症状;手指呈伸展位,屈曲受限,被动屈曲可 引起剧痛;此期可持续3~6个月,治愈或进入2期 (2)营养障碍期:肩、手肿胀和自发痛消失,皮肤和手指肌群明显萎缩,手指关节活动受 限日益加重;此期持续3~6个月,如治疗不当将进入3期 (3)萎缩期:一旦进入萎缩期,患者手部皮肤干燥、发凉、肌肉萎缩显著,手指关节严重 挛缩,X线可见广泛骨质疏松,手部损伤不可逆转

探讨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效果

探讨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效果

探讨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100例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組给予持续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上肢Fugl-Meyer的评分。

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达(67.9±2.8)分高于对照组(51.5±3.5)分,观察组上肢Fugl-Meyer的评分为(58.6±3.1)分高于对照组的(42.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患者加入持续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生存质量【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early continuou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delayed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delayed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as research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Barthel index and upper limb Fugl-Meyer score. Results After nursing,the observaiton group had higher Barthel index score as (67.9±2.8)points than (51.5±3.5)points in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had higher up limb Fugl-Meyer score as (58.6±3.1)points than (42.2±1.7)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delayed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ife ability,move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clinical vigorous promotion and applicaiton.【Key words】Shoulder-hand syndrome;Stroke;Early;Continuous rehabilitation nursing;Quality of life脑卒中属于急性的脑血管疾病[1],患者极易出现偏瘫等多种并发症状,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生存质量,而肩手综合征是其中典型代表,出现几率高达70%,发病时间集中在脑卒中1~3个月,患者常伴有水肿、上肢持续疼痛、上肢功能受限等多种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失去肢体功能[2-4]。

肩-手综合症的康复研究进展

肩-手综合症的康复研究进展

肩-手综合症的康复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0-08-09T14:55:29.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年第21期供稿作者:段岭焕1 段磊2 王艳3[导读] 肩-手综合征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常见并发症。

如不适当治疗,将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

肩-手综合症的康复研究进展段岭焕1 段磊2 王艳3(1大庆龙岗医院 163453;2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 150036;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 150001)【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1-0128-03【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综述肩-手综合征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常见并发症。

如不适当治疗,将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

1 发病机制及病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Van Laere M等[1]人指出35%的肩手综合征病人没有明显的诱因。

而Braverman D L[2]认为RSD中约30%是由创伤所引起。

Eto F等[3]对7个肩手综合征患者尸检后报告:7个病例中有6个是大脑运动前区的损伤,其中有因缺血性梗死引起的,也有因肿瘤引起的,Eto F等人认为大脑运动前区的损伤是脑血管病后偏瘫引起肩-手综合征的初始原因。

Patricia M. Davies[4]认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来说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有如下原因:(1)腕屈曲位长时间受压。

患者长时间卧床或坐在轮椅上,未注意到手臂长时间放在体侧,腕被迫处于屈曲位。

忽略症的患者可能有实际上的感觉丧失,许多患者早期出现对患肢的忽略症,不能注意到手何时已处于不利地位。

由于手上的大部分静脉及淋巴回流都在手背面,腕被迫屈曲时,影响了手静脉及淋巴的回流。

在肩-手综合征的早期,手的水肿也以手背为主。

腕关节屈曲阻碍静脉回流似乎是偏瘫后引起肩-手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发因素;(2)对手关节的过度牵拉,以致造成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引起无菌性炎症,出现水肿和疼痛;(3)输液时液体渗漏至手背组织,引起水肿;(4)手部小的意外损伤导致水肿。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指在中风急性期或恢复期,病侧上肢出现浮肿、疼痛及肩部疼痛,使肩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及血管运动性改变的疾病。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属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的范畴。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脑血管病及其所并发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如果诊治不及时,将会造成很高的残疾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笔者所在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以康复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1]及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排除心肌梗死或脑脊髓外伤所引起的肩-手综合征及卒中前明显疾病所致疼痛或运动障碍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1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2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等,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根据不同病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入院后即给予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正确的体位摆放和康复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与护理是中风单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风患者出现愠怒心理及过度期望等一些心理改变,还可发生抑郁、焦虑等情感方面的问题。

通过观察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多鼓励、多安慰,使患者对康复有信心;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恐惧心理,配合康复活动;安排适当的娱乐,使其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培养积极乐观态度。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肢位摆放,为防止肢体挛缩,要及早做与挛缩相反方向的动作,以充分牵伸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的软组织。

正确的肢位摆放:(1)仰卧位时患侧上肢适当外展、外旋,适当抬高,避免上肢受压,肩下垫软枕,避免肩后缩。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韩清波【摘要】@@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在发病后的1~3个月出现,发生率为12.5%~70%[1],是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所在科针对此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现介绍如下.rn1资料与方法rn1.1对象选择2009-01~2010-12入住笔者所在科的63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均证实为初次发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符合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46~84岁;病程12~69 d.脑出血27例,脑梗死36例.【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28)006【总页数】1页(P531)【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作者】韩清波【作者单位】266071,山东青岛,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在发病后的1~3个月出现,发生率为12.5%~70%[1],是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所在科针对此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09-01~2010-12入住笔者所在科的63例患者。

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均证实为初次发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符合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

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46~84岁;病程12~69 d。

脑出血 27例,脑梗死36例。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

1.2.1 良肢位的摆放护士指导患者避免腕关节屈曲,平时使腕关节尽量处于背伸位。

患侧卧位时,避免患肩受压和后缩,使肩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伸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体会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是中风后的一种并发症,常伴有肩手疼痛、肿胀以及运动障碍。

一般发生在中风后1~3个月,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

一般分为III期。

I期的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会持续大概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并且采取有效地治疗,会很快的转入到II期以及III期,一旦进入到III期,根本无法控制其病情,手可能会完全废掉,落下终身残疾。

本科对I期的患者进行了早期的康复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具体的做法介绍如下。

标签:肩手综合征;早期康复训练;体会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是由Keen和Morehead在1864年首先报告出来的,它的发病通常与上肢创伤有关[1]。

但是也有患者上肢并没有创伤史,这类患者通常伴有心脏病、脑损伤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精神性疾患等。

它是中风后的一种并发症,常伴有肩手疼痛、肿胀以及运动障碍。

一般发生在中风后1~3个月,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

一般分为III 期[2]。

I期的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会持续大概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并且采取有效地治疗,会很快的转到II期以及III期,一旦进入到III期,根本无法控制其病情,手可能会完全废掉,落下终身残疾。

本科对I期的患者进行了早期的康复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具体的做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2012年来我院就诊的60例(男35例,女25例)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63.4±
2.35)岁;其中脑出血34例,脑梗死26例;病程15~50d;所有的60例患者均符合肩手综合征I期的评定标准[3]。

1.2方法
1.2.1正确摆放良肢位正确摆放良肢位,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腕部屈曲,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以及消除患者手部的肿胀。

及时指导患者正确的坐位方式,让患者24h保持腕关节背屈;仰卧位时,患者患侧肩胛骨下方要垫上枕头,患侧的下肢也要垫上枕头,掌心向上,呈伸展状;患者的患侧上肢也要伸直有支撑,保持掌心向前伸位;患侧卧位时,患者的患侧上肢要伸直、掌心向健侧、肩胛骨要前伸。

1.2.2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认知意识通过各种途径以及方式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正确认识了解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如个别指导、讨论、讲解、提问等。

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时刻帮助患者有意识的提高康复水平,让患者不要因为疼痛而拒绝锻炼,鼓励他们能够持之以恒的锻炼下去。

1.2.3减轻患者患肢肿胀采用冷温水浸泡法,对肩手综合征的早期效果十分理想,可以有效的促進血管收缩以及微扩,以此来改善交感神经的紧张性。

取50℃的温水一盆,另外10℃左右的冷水一盆,先将患手放在温水里浸泡10min,拿出来放在冷水里浸泡20min,照此方法,早晚各1次/d。

1.2.4作业疗法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性质以及范围,进行功能性作业训练,如磨砂板、肩梯、肩关节旋转器、滚筒、肋木等。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水肿以及疼痛消失,手部肌肉没有萎缩,关节活动无明显的受制;有效:患者水肿基本上消失,疼痛也基本上缓解,手部肌肉的萎缩现象不明显,关节活动受到轻度限制;无效:患者体征、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手部肌肉的萎缩现象逐渐加重,关节活动受到很明显的限制。

2 结果
本组共60例患者,显效患者有46例(占76.67%);有效患者14例(占23.33%),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有许多的诱发因素,如不良肢体位让患肢长时间的处于一种过度掌屈位置、瘫痪侧的肢体活动障碍,根据相关的临床试验表明,对于脑卒中的偏瘫患者来说,手掌由于长时间的处于屈状态,以至于手的静脉回流受到一定的阻碍,这是最为常规的诱发因素。

肩手综合征一般分为III期。

I期的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会持续大概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并且采取有效地治疗,会很快的转入到II期以及III 期,一旦进入到III期,根本无法控制其病情,手可能会完全废掉,落下终身残疾。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为了尽快减轻患者的疼痛、水肿。

采用冷温水浸泡法可以有效的促进血管收缩以及微扩,以此来改善交感神经的紧张性。

除此以外,采取合适的作业疗法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灵活性,有利于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一旦发现肩手综合征,一定要早期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

参考文献:
[1]刘北萍,李曦光,杨芝梅.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3(12):23-24.
[2]林艳,陈永华,孙秀珍,等.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训练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9):82-82.
[3]周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疼痛控制及预防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1,6(10):578-579.编辑/苏小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