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民间刺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少数民族刺绣的艺术特征 ▲ 色彩特征 我国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喜爱和崇尚的色彩,或浓 艳,或淡雅,或华美,或清丽,多姿多彩,风韵各一。各 民族的刺绣自然依据本民族传统的色彩观念和审美习惯选 取绣线和面料,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
▲造型特征 少数民族刺绣的总体造型特征是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 然,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或是植物、建筑,都是在客观 事物的基础上,经过提炼、概括,进行适度的夸张变形, 使纹样显得稚拙、活泼、新鲜,富有生气,同时也具有很 强的装饰性。
1.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原始人类生产力及其低下、自我的主体 意识还处于萌生阶段的产物。民间刺绣深深地渗透着自 然崇拜的观念,人们采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自然神灵的 崇 拜,如刺绣中常见的日、月、云纹即源于人们对“天神” 的崇拜。自然崇拜是人类最初的崇拜,由此而产生的文 化现象,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文化之中。
为题材 。)
枇 杷 小 鸟 图 册 (明代顾绣《东山图》)
射 猎 图 册
顾绣

清代的刺绣技艺在民间更加普及,广大劳动群众尤其是乡村妇女, 不仅为自用,而且将刺绣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或以小作坊的形式,生 产、出售刺绣品。各少数民族也都流行刺绣,最有影响的有苗绣、彝 绣、侗绣等。 • 清代刺绣内容有绣被、绣幛、枕套、枕顶及婴儿的鞋帽、围嘴及 少数民族服装上的衣领、袖口、围裙、裤脚等,其数量之巨,应用范 围之广、技艺之精堪称空前绝后。清代的刺绣佩饰,作为一种普遍使 用的物件,达到了鼎盛时期。清代刺绣佩饰实物留存或影响至今。表 明了清代刺绣饰物深远的影响以及饰物本身的大众文化意义 。
七、连 物 绣 连物绣是将珠、贝、羽毛、钱币等物品与绣片连缀在 一起,其质地和形态产生强烈的反差,具有极强的装饰效 果。其中珠绣是以珍珠、宝石珠、珊瑚珠,玻璃珠等为材 料的绣法。 八、编 织 绣 编织绣又称网绣、格针绣、花针绣,在苗族称其为 “扳花”。编织绣也是一种传统的工艺,绣具有独特的肌 理效果,尤擅表现鱼鳞、龙鳞和鸟类的羽毛。
双面绣
湘绣

二,少数民族刺绣
少数民族刺绣具有显著的特点:其使用范围更广,各 民族的民俗风尚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刺绣的纹样题材、画 面的构成、纹样的造型样式和色彩的配置诸方面都具有浓 厚的民族、地域特色。如苗、瑶、彝、羌、土、侗、白等 民族的刺绣都享有盛誉,并极具特色。
1.概述
刺绣在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是人 们展示自己的智慧和灵巧的手工艺,并寄托了他们的审 美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同时,刺绣与岁时节令、 人生礼仪、民间信仰等密切相关,并贯穿于少数民族的 各类民俗事项中。 2.少数民族刺绣的题材特点 少数民族刺绣的纹样题材极其广泛,并且由于民族 文化的差异,在各民族的刺绣纹样中显示出独特的民族 特色。动物、植物、几何纹、文字、民族历史、民俗风 情、宗教信仰、神灵崇拜等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汉代刺绣多用于服饰、日用品和佩饰。由于汉代工商 业的高度发达,规模较大的官营手工业、小手工业和家庭 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刺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了发 展,产品生产规模空前,工艺水平成熟,题材内容、品类 更加丰富,当时刺绣与织锦齐名,二者并称为“锦绣”。 汉代刺绣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四类,即花草 纹类、动物纹类、自然形态类和几何纹类。
蜀绣
• 4.湘绣,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长沙城里 的商人们开设了“顾绣庄”,不久又以湘绣之名压倒了顾 绣。湘绣的特点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这种绣品 当地称作“羊毛细绣”。湘绣也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 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 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湘绣人文画的配色特点 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湘绣日用品的色彩 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湘绣在“双面绣”的基础 上,又发展创研出“双面全异绣”,即在同一面料上正反 两面能绣出画面、针法、色彩完全不同的绣品,使世人连 声惊叹:“堪称世界绝技”。
2.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图腾”一词来 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 记”。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 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 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 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 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 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如龙纹、蛤蟆纹、鱼纹、凤纹、 鸟纹等;
第三节 民间刺绣的针法
清代服饰 清代戏服刺绣女帔
龙 图 案 清
堆绣加刺
清 代 五 彩 织 成 锦 《 极 乐 世 界 图 》 ( 局 部
戴小罩绣花帽 清初

一、锁 绣 锁绣也称辫绣,因绣纹效果形似锁链亦似辫子而得名,早出 现于商代,是我国最古老的针法之一。其特点是由绣线环圈锁套 而成。绣线自基质地面起针穿出,绕一圈后从起 针旁刺入,再从 第二处穿出,绣针穿过第一次所绕戍的线圈, 抽针引线形成一环。 如此连续刺绣,环环相套,即成连环形状。 二、平 绣 平绣是继锁绣之后最古老的针法之一,其绣品最早见于湖南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 唐中期以后逐渐兴盛。其绣法是将绣线齐平 排列,按照对象的形态用针脚的长短变化构成纹样。 三、打 籽 绣 打籽绣也称环子绣、芥子绣、结子绣等,民间则称之为“打 疙瘩”。打籽绣也是, 最古老的针法之一,最早见于战国墓中出 土的丝织品中。其方法是将绣线引出绣料相当距离后,以针上的 线绕针一周,成一小环,一手将线紧摁在绣料上,另一只手 将针 抽出,即形成一个“籽”,绣一针成一籽。 四,钉 线 绣 较粗的丝线或其他纤维盘组成纹样,再用绣线将其固定在面 料上,称钉线绣。 其又有明、暗线之分,明线针脚外露,暗线针 脚隐藏 纹样具有浮雕的效果。
第二节 民间刺绣的历史
• 我国民间刺绣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它是伴随着 陶器和织物的诞生以及人类最初的审美意识而产生的。 《尚书,虞书》载有舜命禹作衣的内容,这是最早的有关 刺绣的记载。 • 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刺绣实物出现在西周时期。1974年 12月,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鱼伯墓中,发现了留存 于泥土中的刺绣印痕。西周时期的贵族服装多以刺绣装饰, 并将之用于国家之间交流馈赠的礼物。
▲刺绣针法 各个少数民族的刺绣在传统的平绣、辫绣、打籽绣、 网绣、钉线绣、剪贴绣、 圈金绣等针法外,还创造了一 些具有各自特征的针法,不仅丰富了刺绣的效果,同 时 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有的甚至将印染、织锦与刺绣 相结合,极大地增强了绣品的艺术感染力。
第五节 民间刺绣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一、民间刺绣的文化內涵 民间刺绣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以物质材料通过 某种技艺表达人们的观念和感觉的结果。民间刺绣与 民俗观念、民间信仰和民族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从 根本上说,人们在刺绣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人与自 然的关系,或者说是某种联系,是地域、民族文化的 物化表现。其中蕴涵着既往的民俗文化,记录着当时 人们的思想意识、情感特征、审美感悟和文化的演变。 蕴涵着民间信仰、宗教意识和民族心理等连接起今人 与古人在情感的基础上的自我认同,从而形成一定的 观念和潜意识。
• 五,补, 绣 补绣也称贴花绣、堆花绣,主要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按花纹 要求选用布帛绫缎剪成花型,贴在面料上,以金线沿边缘缝缀,产生 金碧辉煌的效果。二种是用各种颜色的绫、罗、绢、缎等织物剪成 纹 样,衬以棉花后缝缀在面料上,边缘做钉线或盘金处理,纹样呈弧状 突起,极具 浮雕感。 六、挑 绣 挑绣亦称十字绣、刺花、十字挑花等,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各 地民间的传 统刺绣方法。针法严格按照织物的经纬交织点来定位和排 列,通过绣针将绣线 挑成同等大小、互相对称的斜十字形线迹,构成 图案花纹。具有强烈的图案性,结构严谨,造型简练,美观大方,具 有非常浓郁的装饰风格和民间色彩。同时,挑绣还兼有保护服装不受 磨损,朴实耐用的功效。
第四节 民间刺绣的种类及其特征
一,四大名绣
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是中国民间刺 绣中的典范,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 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艺术创造水平, 无论是对我国广大汉族地区的民间 刺绣,还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刺绣的 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1.苏绣,以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品的总称,它是 在顾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苏绣广泛吸取顾绣的特点和 长处,其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楼阁具现深邃; 人物能有瞻眺生动;花鸟绰约亲昵。苏绣的仿画绣、写真 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在刺绣的技艺上,苏 绣大多以套针为主,绣线套接不露针迹。常用三、四种不 同的同类色线或邻近色相配,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效果。 苏绣具有“平、齐、细、密、匀、顺、和、光”的特点。
苏绣
• 2. 粤绣,广东地区刺绣品的总称。相传最初创始于少数民 族――黎族,先前绣工大多是广州、潮州男子,为世所罕 见。主要有衣饰、挂屏、褡裢、屏心、团扇、扇套等绣品。 在艺术上,粤绣构图繁密热闹,色彩富丽夺目,施针简约, 绣线较粗且松,针脚长短参差,针纹重叠微凸。常以凤凰、 牡丹、松鹤、猿、鹿以及鸡、鹅为题材。粤绣的另一类名 品是用织金缎或钉金衬地,也就是著名的钉金绣,尤其是 加衬高浮垫的金绒绣,更是金碧辉煌,气魄浑厚,多用作 戏衣、舞台陈设品和寺院庙宇的陈设绣品,宜于渲染热烈 欢庆的气氛。

明清两代,宫廷刺绣、民间刺绣其规模和技艺都达到 了顶峰,传世作品极其丰富。尤其是在清代,各个主要的 地方绣种趋于成熟,并各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名扬海内 外,最著名的有“四大名绣”。上海著名的“顾绣”将画 绣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并推向更加广阔的社会范围。 (顾绣,又名“露香园绣”,劈丝配色精致独到,别有秘传,多以山水、人物、花鸟 顾绣花溪渔隐图
粤绣
• 3. 蜀绣,亦称“川绣”,指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刺绣。蜀 绣的历史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 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为蜀地名 产。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数 是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 等,颇具来自百度文库庆色彩,绣制在被 面、枕套、衣、鞋及画屏。清 中后期,蜀绣在当地传统刺绣 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顾绣和苏 绣的长处,一跃成为全国重要 的商品绣之一。蜀绣用针工整、 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 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过 于齐整,色彩鲜丽。
主 讲
中 国 民 间 美 术 通 论
zhongguominjianmeishutonglun
第 八 章
唐 凤 鸣
第一节 概 说
• 民间刺绣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古称“凿”、“钴凿”, 又称“针绣”“扎花”,俗称“绣花”,因多为妇女所作, 还称“女红”。在民间刺绣运用也很广泛,举凡人们衣饰、 烟袋、荷包、香包、枕套、铺布、靠垫、鞋帽、屏风、壁 挂等,都用刺绣,在寺庙佛堂的神佛绣像、菩萨龙帐、宝 盖光幡以及戏装等也多用运用。刺绣针法传统有稀针、手 针、侧针、拉绣,近人更创新出滚针、游针、扇形针、网 绣、锁丝、刮绒、戳纱、纳锦、铺绒等。并先后产生了苏 绣、粤绣、湘绣、蜀绣以及顾绣、京绣、瓯绣、闽绣、苗 绣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种。 • 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在我国除了苏绣、 湘绣、粤绣和蜀绣这"四大名绣"外,还有京绣、鲁绣、汴 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我国的少数民 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 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绣品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佛教盛行的时期,刺绣开始应用 于佛像、佛幡等宗教用品,预示着刺绣品作为一种具有独 立观赏价值的地位开始形成,成为后世“画绣”的发端。 与此同时,这种具有独立观赏价值 “画绣”工艺也促进 服饰和其他日用品刺绣的进一步发展。

唐代以后,刺绣工艺按两个大类同时发展:一类是模 仿名人字画的画绣,另一类是面广量大的实 用品刺绣, 其中以服饰刺绣为主。而唐代也是刺绣针法的高速度发展 时期。 • 元代刺绣是以服饰刺绣与日用品刺绣为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