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生境与文化保护

合集下载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等地,而鄂西地区则是土家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传统建筑的代表,它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保护和拓展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鄂西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是土家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吊脚楼建筑大多建于山区,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结构设计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融合。

吊脚楼建筑采用木质结构,楼下悬挑支撑在地基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可以防潮防潞,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这种建筑方式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还承载着土家族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

吊脚楼内部布局合理,将生活空间、祭祀空间和储物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宗族崇拜、祭祀仪式等传统文化习俗。

吊脚楼还是土家族传统节庆活动和集会聚会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

一方面,大量的吊脚楼因年久失修、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原因而面临倒塌和消失的危险;一些吊脚楼虽然得到了修复和保护,但在保护过程中却丧失了其原有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严重影响了其保护和传承的效果。

与此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土家族青年逐渐远离传统文化,吊脚楼文化空间内部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习俗也面临着严重的衰败和失传。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威胁着鄂西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传承和保护,还对土家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有效保护和拓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拓展举措。

应加强吊脚楼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传统工艺方法,集中力量对部分严重损坏的吊脚楼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其建筑安全和历史风貌。

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吊脚楼土家族吊脚楼是中国土家族特有的建筑形式,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土家族吊脚楼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以吊脚和楼层分割为主要特征,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还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土家族吊脚楼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地下部分(地下室),中间部分(吊脚楼),以及上面部分(楼层)。

地下室一般用来存放粮食和家畜,同时也是家庭活动的场所。

吊脚楼是整个民居的主体部分,建筑于高柱之上,拥有宽敞的空间供土家族人民居住和进行各种活动。

楼层是吊脚楼的最上层,主要用来储存谷物和贵重物品。

土家族吊脚楼的结构非常巧妙。

它采用了悬空的方式,通过大柱子架起整个楼层,充分利用了山地地形。

大柱子通常是由整根大树木刻制而成,既稳固又耐久。

吊脚楼的建筑材料一般是木材和石头,结构十分牢固。

吊脚楼的设计还考虑到了通风和采光的需求,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既可以保持通风,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

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风格独特美观。

它通常采用了两层和三层的设计,外观呈现出均衡和谐的感觉。

吊脚楼的檐口通常被装饰得非常精美,有各种各样的雕刻和彩绘,展示了土家族人民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观念。

土家族吊脚楼的功能也非常多样化。

它既是土家族人民的居住场所,也是社群活动和仪式的场所。

在吊脚楼中,人们可以进行各种日常活动,比如煮饭、睡觉、聚会等。

在吊脚楼中举行的各种庆典和仪式也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吊脚楼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的家园,更是他们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象征。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吊脚楼反映了这个民族的传统和历史。

它是土家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他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的结果。

土家族吊脚楼不仅是建筑形式的代表,更是土家族文化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土家族吊脚楼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土家族吊脚楼的维修和保养成本高昂,受限于经济条件,许多吊脚楼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吊脚楼的功能和意义逐渐减弱。

土家族吊脚楼浅析与文化传承

土家族吊脚楼浅析与文化传承

土家族吊脚楼浅析与文化传承姓名:陈卫东班级:09级城市规划2班学号:312009*********任课老师:钟健目录土家族吊脚楼浅析与文化传承 (2)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结构和材料 (2)二、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类型 (2)三、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 (4)四、土家族吊脚楼的代表——凤凰吊脚楼 (8)五、小结 (9)土家族吊脚楼浅析与文化传承土家族是聚居于武陵山区的一个内陆民族。

主要集中在湘、黔、渝、鄂等省市交界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

千百年来,土家族先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家人以其坚忍不拔的民族意志、富于开拓的民族精神和勤劳勇敢的民族智慧,创造了地域色彩鲜明、民族特点突出的土家文化,为武陵山区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吊脚楼就是土家文化中的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本文拟就土家族吊脚楼的类型及其文化内涵作粗浅探讨,试图从一个侧面来展示土家人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促进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结构和材料土家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者三层。

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

楼下堆放杂物或者作牲口圈。

两层者则不盖顶层。

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

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

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恩施土家吊脚楼_值得保护的民族建筑

恩施土家吊脚楼_值得保护的民族建筑
恩施吊脚楼建筑既是土家先民长期同自然斗争的结 晶,又是他们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
土家族在历史长河中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少数民 族。其居住形式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于历代朝廷对土 家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使他们 长期生活在穷山恶水之中,其生存条件特别是居住环境十 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 为了躲避野兽的侵袭和威胁,土家先民便在深山老林中用 树的枝叶和藤条在大树腰上扎结为屋,上可以利用树叶遮 风避雨,下可以脱离地面,由于这种房屋悬在半空中,下面 没有任何支撑,人坐在上面,脚吊在下面,故名吊脚楼。封建
王朝实行羁縻州郡制和土司制度后,土家上层人士有机会 与汉族人士接触,吸收了部分汉文化,其居住有所改善。尤 其是历代土司每年要向朝廷进贡,亲眼目睹了宫廷建筑艺 术,加上当时制陶业的不断发展,生产少量的土砖土瓦已不 算难事,遂在土司衙门实施改造,有钱人家也相继仿效。于 是,便有了斗拱飞檐,鳌翅雕花等房屋建筑。但是,由于山区 地势的限制和低温潮湿的特定环境,杆栏式吊脚楼的结构 并没有改变。其间,大多数土家下层百姓也从树上搬到了地 下,由于田、地归土司所有,他们只能用油竹或树枝当木板, 茅草当瓦片,依山建起了一栋栋茅屋,形成了“千根柱头落 地”的茅屋建筑风格,这就是土家族吊脚楼的邹形。随着生 产力的不但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尤其是解放后,在 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土家吊脚楼得到了空前的完善 和发展。原来的茅草、杉皮被木、瓦、转所代替“;千根柱头落 地”的茅屋被小青瓦、花隔窗、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司檐悬 空所代替。特别是建筑环境有了较突出的改善:一栋栋吊脚 楼依山傍水,前有亭院,后有竹篁。爱群居的土家人将这样 的吊脚楼一栋栋错落有至地建在一起而形成的一座座山 寨,确实是蔚为壮观。这样的山寨在恩施土家族居住地区数 不胜数,犹以恩施宣恩彭家寨最为壮观和著名。

吊脚楼建筑空间与地域文化生态

吊脚楼建筑空间与地域文化生态

吊脚楼建筑空间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与价值
生态保护价值
吊脚楼建筑多采用木材,减少了 森林砍伐,保护了生态环境。同 时,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布局也
起到了生态保护的作用。
文化传承价值
吊脚楼建筑是当地民族文化的载 体,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通过 保护和传承吊脚楼建筑,可以促
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
旅游开发价值
吊脚楼建筑具有独特的景观和历 史文化价值,是当地旅游资源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发吊脚楼 建筑资源,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
拓展吊脚楼建筑空间 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建 筑正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问题。未来 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 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将其与 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地域文化在吊脚楼建筑中的体现与融合
在吊脚楼建筑中,地域文化的体现不仅表现在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还体现在建 筑的装饰细节、空间布局、材料使用等方面。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 流,不同地区的文化也在吊脚楼建筑中得以融合和发展。
03
吊脚楼建筑空间的应用与实践
吊脚楼建筑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要点一
空间布局
加强跨学科合作
针对吊脚楼建筑空间的研究需要多学 科的交叉合作,包括建筑学、人类学 、历史学、地理学等。未来研究可以 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从多角度、多层 次深入探讨吊脚楼建筑空间与地域文 化生态的关系。
深入研究建筑材料与 技术
吊脚楼建筑空间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和 建造技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但目前 对其研究还不够深入。未来可以进一 步探讨这些材料和技术的来源、演变 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吊脚楼建筑空间与地域文化生态
汇报人: 日期: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之一,它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的居住文化载体,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土家族人民生活的重要象征,吊脚楼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生活方式的独特理解。

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将从文化空间的独特性、保护现状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吊脚楼文化空间的独特性吊脚楼是土家族人民创造的独特建筑形式,它是在山区地形险峻的情况下,土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吊脚楼以悬挑的方式建造在山间悬崖峭壁上,这种建筑方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能很好地抵御雨水的侵袭。

吊脚楼不仅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吊脚楼的室内空间设计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

吊脚楼的内部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起居室,下层为畜舍和风雨廊。

起居室的设计考虑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因素。

这种独特的室内空间设计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不断外流,土家族吊脚楼逐渐面临着被遗弃和荒废的风险。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吊脚楼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消失;由于吊脚楼的维护成本较高,很多吊脚楼在农村地区逐渐废弃。

在这种情况下,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吊脚楼文化空间,不仅是为了保护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为了有效保护吊脚楼文化空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1. 加强立法,制定相关政策来保护吊脚楼文化空间。

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吊脚楼的保护和利用,明确吊脚楼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可以设立相应的经费用于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和维护。

2.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和传承。

民族建筑-土家族吊脚楼

民族建筑-土家族吊脚楼

创新与发展
01
创新设计理念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使土家族吊 脚楼更具时代感和实用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探索新型材料和技 术
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 提高土家族吊脚楼的建造质量和 安全性,同时保持传统风貌。
03
促进产业发展
发展与土家族吊脚楼相关的文化 产业和旅游产业,推动当地经济 发展和就业。
注重采光与通风
窗户的设置充分考虑采光 和通风,保证室内光线充 足且空气流通。
装饰与艺术
木雕工艺
民族元素
木雕是土家族吊脚楼的重要装饰手法, 主要应用于梁柱、门窗等部位。
吊脚楼的装饰中常融入土家族的传统 元素,如土司文化、神话传说等。
彩绘装饰
墙面常以彩绘进行装饰,绘制山水、 花鸟等传统图案,增添视觉效果。
保护与传承
1 2
保护传统建筑技艺
通过传承人制度、技艺培训等方式,确保土家族 吊脚楼的传统建筑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对现存的土家族吊脚楼进行普查、登记和建档, 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以便于管理和研究。
3
推广传统建筑文化
通过展览、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土家 族吊脚楼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农耕为主
土家族人以农耕为生,吊脚楼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农耕生产和生活 的需求,如设置农具和粮食储存空间等。
手工技艺
土家族人擅长手工技艺,如编织、刺绣、木工等,吊脚楼内部装饰 和家具制作体现了他们的技艺水平。
热情好客
土家族人热情好客,喜欢在吊脚楼里举行宴会和聚会,与亲朋好友 分享美食和欢乐。
节日习俗
赶年节
旅游开发与利用
完善旅游设施

土家族吊脚楼的历史文化.doc

土家族吊脚楼的历史文化.doc

土家族吊脚楼的历史文化由于土家族居住的地方多处于山区,建造平房并不容易,因此土家族的房子以吊脚楼居多,这也是最吸引世人眼光的地方。

在土家族文化中,吊脚楼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土家族吊脚楼的历史文化】土家族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民族,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传统,人们热情好客,地处西南地区的土家族人长久的居住在这里,气候适宜,环境清幽,十分舒适。

当然引人出众的就是土家族吊脚楼了,这种土家族独有的建筑风格让世人称奇,这种奇特的居住模式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人来到这里欣赏这些奇特的建筑,它是土家族人智慧的精华,也是土家族文化繁荣的一个象征。

来到土家族的居住区,我们会深深地被这里的传统民俗吸引,特色的食物,到处都是碧绿一片,高高的树木,浑身散发着属于历史的气韵,还有成片的茂密森林给人的感觉就是祥和安谧。

而作为土家族的标志性建筑吊脚楼,有着来自古代占卜师一类的思想韵味,它传承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一样的认识。

这里的吊脚楼都是十分的气派,每一栋都是靠着智慧与艰苦建起来的,每一处都是土家族人的骄傲,吊脚楼多是依山而建的,顺着山势建起来的吊脚楼恢弘而霸气,而且当我们见到这些吊脚楼都仿佛悬在水面之上的,它凭借着一半与陆地相接,另一半与水面相依,真的就是吊起来的一样,把这些结实的树干一根根的组合起来,拼接成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建筑物,集文化与建筑智慧于一体,给世人都带来一些震惊与稀奇。

这些吊脚楼都是有好几层的建筑,一层层的高楼透着古朴一样的气韵,曲廊围绕在一块的建筑给我们的是放松还有明亮,进入这个建筑物中,每一层都是分工明确的,有的是卧室,有的就是厨房,有的则是会客厅,宽敞明亮,真正的是那种空中楼阁性质一样的,看着四周翠绿的高山,看着碧蓝清澈的水也是一样,心态瞬间平静下来,情不自禁的融入到这个优雅的环境中去。

吊脚楼的前面大都种着新鲜的蔬菜与果树,大部分都可以自给自足,甚是美妙。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在我国众多的民族文化中,土家族以其独特的建筑——吊脚楼,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魅力。

吊脚楼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的居住场所,更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生动体现。

吊脚楼的建筑形式,充分反映了土家族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适应。

土家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地形复杂,可用平地稀少。

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同时又能避免潮湿和虫蛇的侵扰,吊脚楼应运而生。

它通常依山而建,一半悬空,一半靠在实地。

这种独特的结构,既节省了土地,又巧妙地利用了地形,使房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从远处望去,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土家族的吊脚楼在选材上也别具匠心。

多选用当地的木材和石材,木材的温润质感和石材的坚固耐用相得益彰。

这些天然材料不仅环保,而且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岁月的痕迹在木材上留下了斑驳的色彩,石材也因风雨的侵蚀而更加古朴。

这种对自然材料的运用,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质朴之美的追求。

从外观上看,吊脚楼造型优美,线条流畅。

屋顶多为歇山式或悬山式,飞檐翘角,给人以轻盈灵动之感。

屋檐下的雕花和彩绘,更是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

这些装饰图案往往取材于土家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日常生活,如龙凤呈祥、花鸟鱼虫等,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它们以生动的形象和鲜艳的色彩,展现了土家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进吊脚楼,内部布局也充满了审美情趣。

堂屋宽敞明亮,是家庭活动的中心,供奉着祖先的牌位,体现了土家族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卧室布置简洁温馨,窗户小巧玲珑,采光良好。

厨房和火塘则是温暖的角落,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这种布局既满足了生活的实际需求,又营造出一种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吊脚楼的建造过程,也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传承过程。

从选址、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木匠师傅们凭借精湛的技艺,不用一颗铁钉,就能将木材巧妙地拼接在一起,使房屋结构稳固。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鄂西土家族是中国土家族的一个重要支系,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重庆等省份。

在鄂西地区,有许多特色鲜明的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

吊脚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鄂西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家族吊脚楼文化遗产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保护和拓展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拓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要加强对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文化的瑰宝。

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土家族吊脚楼的价值和魅力,增强对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要加强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工作。

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传统建筑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土家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应该加强对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工作,修缮和修复已经受损的吊脚楼,做好保护性开发,确保吊脚楼文化空间的完整性和原真性,让后人能够从中感受和体验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要加强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是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年轻一代了解和接受土家族文化,让土家族传统文化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要加强对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开发利用。

土家族吊脚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旅游资源,应该充分发挥吊脚楼文化空间的旅游和经济效益,加强对吊脚楼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建设,提升吊脚楼旅游景区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打造吊脚楼文化空间的品牌效应,让更多的人通过旅游方式来了解和体验土家族吊脚楼文化。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拓展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推动鄂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设美好乡村、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土家族吊脚楼屹立险要处,融于山水间

土家族吊脚楼屹立险要处,融于山水间

土家族吊脚楼:屹立险要处,融于山水间田茂军走进湘西土家族山寨,一座座精巧的吊脚楼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鳞次栉比、颇为壮观。

与土家山歌、摆手舞一样,吊脚楼是土家儿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早在远古时代,吊脚楼的前身干栏式建筑就作为古老的民居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吊脚楼逐渐摆脱了干栏式建筑的原始性,营造技艺愈加精妙、装饰手法愈加丰富,成为集建筑、绘画和雕刻等于一体的珍贵的民族艺术。

2011年5月23日,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老民族的文明标志土家先民主要居住于武陵山区。

这里沟壑纵横,高山大谷,河流湍急,山高坡陡,地势不平,自然环境恶劣。

为了保障居住安全,土家先人利用现成的大树作为支撑,其上架设竹、木搭成悬空平面,再立木柱、横梁,盖上树皮茅草或竹条板作为顶篷,将居所架空离开地面,建造出一座座“空中住房”。

这种悬离地面的建筑既可以防潮又可以躲避野兽袭击,很快便流传开来,经过不断改进,逐渐演变成了现今的吊脚楼。

在湘西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残片中就发现有木楼的形象,遗址中还发现大量有规律分布的密集柱洞,说明早在七千多年前,武陵山区已出现木柱支撑的干栏式建筑。

不少历史文献中也留下了吊脚楼的身影,如《魏书·僚传》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

”清光绪《龙山县志》载:“民居中有数十家,或架树枝作楼,或两树排比作门户,至崖尽处则万树葱茏,环拥于外,若栏栅然。

”在各个历史时期,土家先民不断总结营造经验、完善居所功能,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工艺,形成了一整套技术成熟、工序复杂又独具特色的吊脚楼营造技艺,依托山地林木资源作为建筑主要材料的干栏式建筑成为侗族、瑶族、苗族、白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建筑形式。

吊脚楼的内部结构展示了土家先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来威胁的高超智慧。

一般来说,架空部分多位于地势低洼处,比较潮湿阴暗。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中国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属于土家族建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物。

吊脚楼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代表,对于地方风土人情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拓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保护与拓展两个方面分析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拓展策略,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吊脚楼文化。

鄂西吊脚楼分布范围广泛,数量众多,但受到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吊脚楼的保护形势并不乐观。

一方面,部分吊脚楼在现代化建设中被拆除或改造,一些吊脚楼因自然环境变化,如山体滑坡、土地沉降等,也面临倒塌的风险。

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传承和拓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吊脚楼文化的传统技艺和工艺正在逐渐失传,吊脚楼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未得到全面挖掘和传播。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拓展工作,需要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应加强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吊脚楼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加强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和管理。

应加强对吊脚楼文化空间的科学调研和调查工作,全面了解吊脚楼的分布情况、数量特点、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为后续的保护和拓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还需要加强吊脚楼文化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培养一批吊脚楼文化的传承人和技艺传承基地,通过传统的技艺传承和创新,保护吊脚楼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

还应加强吊脚楼文化空间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吊脚楼文化节、展览和演出等形式,将吊脚楼文化的魅力展现给更多的人民群众,提高吊脚楼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拓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文化机构、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呵护,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摘要】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中国独特的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拓展。

在正文部分中,我们首先分析了吊脚楼文化空间的特点,包括建筑风格、布局特点等;然后探讨了保护与修缮措施,提出了文化空间拓展策略,强调了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在我们总结了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的重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吊脚楼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文化空间拓展、传统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修缮措施、创新、重要性、发展建议、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传统的土家族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吊脚楼是土家族人民生活的象征,是他们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吊脚楼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近年来,随着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工作的不断推进,鄂西土家族吊脚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当前,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已成为当地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拓展展开探讨,旨在为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对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拓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保护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对吊脚楼进行保护,可以保留土家族传统建筑技艺和文化传统,推动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拓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建议 。
关键词 : 吊脚楼 , 民居 , 美学价值 , 护利用 保
中 图分 类 号 : U一7 T 8 文献标识码 : A
湖北西南部恩 施 自治州广大 山区 , 是土 家族 传统聚居地 。由 充足 , 以欣 赏到室外优 美 的 自然 景观 。它 还建有 “ 栏 ” “ 可 走 和 丝 于气候 阴雨多变 , 潮湿多雾 , 再加上 山高坡 陡 , 吊脚楼 ” “ 这种 民居 檐” 覆盖走栏 的雨搭 )它们是 吊脚楼 室 内空问的外延 , ( , 直接沟通 从 形式就应运而生 。一走进恩施土家族 山村 , 就可 以看 到在丛 山树 室外 自然景观 , 而在屋宇构造上尽量保 持着与 自然 共存 的有机
2 3 传 统 吊脚楼 的 自然 美 .
河深层切割 。为不 占或尽量少 占宝 贵的耕地资 源 , 顺应 山区和河 岸坎坡的复杂地形 , 最大 限度地 利用 空 间, 吊脚 楼 多依 山就坡 而
中国传统美学 观从 文化性 格来 说 , 内向、 蓄 的。建 筑美 是 含
学也不例外 , 以表现含 蓄、 曲的特征为主 , 追求与大 自然之 间 幽 并
响, 形成 了独特的建筑 文化 特征 , 具有鲜 明的土家族 民族特色 。
1 2 适应地 形和 气候 条件 .
成祥瑞词语 , 以表 达吉祥意愿 , 采用蝠 、 如 磬谐“ 福庆” 之音 , 以瓶 、 鄂西 山区是云 贵高原 尾 间 , 多平地 少 , 山 地形 地貌 复杂 。土 鹌谐“ 平安 ” 之音 , 以柿 、 如意组成“ 事如意” _ 。 事 等 2 J 家族 地 区 有 “ 山 一 水 半 分 田 ” 称 , 内崇 山 峻 岭 , 八 之 境 山峦 起伏 , 江
装饰 的题材 内容主要取 自本 民族 的神话传说 以及 图腾 , 主要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之一,它受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成和发展轨迹。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上它自身缺少创新和有效的人为传承,民族文化正走向文化衰减的恶性循环,对其抢救保护、开发利用和研究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结合张家界土家风情园保护案例,探讨对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概况1.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成因湘西吊脚楼的成因应该从人的基本实践活动说起。

然而建筑作为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它与当地的文化是放不开的。

其形成是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建筑与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生态环境对土家族吊脚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水源、土地,地势和资源都是其主要因素。

湘西地区山峦重叠,河流众多,又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带,雨水充足,空气湿度大,冬暖夏热。

此外山中常有野兽毒蛇出没,因此以木构架的吊脚楼不仅进退灵活,适宜高低错落的地理环境,而且适宜这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建筑诞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土家人在寻找具有良好生态和美感的地理环境中,有效地将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融合得十分自然和谐调,透映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

起伏错落的木构吊脚楼群,流动的河水,丰富的山林资源,不仅形成鸟语花香、优美动人、风景如画的理想“生态环境”,而且建立了人与天、地的和谐性,保证了土家人生产生活的需要,如山泉汇流的河水,有利健康,同时促进水运交通商贸的发展和生活灌溉用水的力便;两岸河堤可以避免淹涝之灾;植被、茂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温湿度。

在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力一面,注重与视觉艺术有密切关系的景观质量,同时重视与居住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环境质量。

历史文化:在原始社会,古代巴人的居住方式是是穴居和巢居,而随着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的进步,居住方式逐渐演变成干栏式建筑。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作者:戴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2期摘要:建筑空间的物质功能、精神建构和文化认同体现了土家族的特色文化。

调研发现,通过对吊脚楼的文化内涵、吊脚楼建筑场所文化归属进行研究,不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土民俗,还能进一步找到建筑营造的民族性文化空间,发现其对于民族团结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家族;吊脚楼;文化传承;拓展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115-02一、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中的文化内涵(一)“场域—惯习”与吊脚楼营造文化空间在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中,客观性的场域和主观性的惯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布迪厄认为,场域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社会空间,确切地说是一个由各种客观的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空间。

场域性的惯习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性知识”。

吊脚楼有着丰厚的“地方性” 文化内涵。

吊脚楼中的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都是一种场域性的惯习、一种空间宇宙化观念。

这些地方性知识是民族精神的代表,如土家族上梁仪式歌表现得十分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是社会惯习交织的空间,民族文化在其中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自然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二)声景文化在吊脚楼建筑场所空间中的艺术作用一方面,声景文化与吊脚楼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价值,在少数民族乡镇地区则更是这样。

经过调查,在我国南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这种形式的传播方式有很多,通过口述历史记载,传承了很多重要文化。

与此同时,这种方式更加生动、鲜活,能够客观呈现历史事件,具有真实性特点,将声音传述与文字记载结合起来,使历史文化传播更具特色。

另一方面,在我国一些乡镇地区之中,人们的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在文献记载等方面存在文字表达不足等问题。

而声景文化则是将口述历史的方式与文献记载有效结合,在传承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方便人们传承文化。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风格赏析与保护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风格赏析与保护
一 建筑 形 式 便 应 运 而 生 。
脚楼 与气候 、 地形
I 地处 湖北 省西南部 , 气候温和潮湿 , 山峦起伏 , 江河 : 种地 势环境下 ,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 , 不占用或
三、 吊脚楼的现状与保护措 施
英 国美 学家罗杰斯 ・ 斯克拉顿提 出 : “ 建筑艺 术与其他 艺术 形 式 的 最 大 区别 在 于 , 建筑 具有实用性 , 地域性 , 公 共 性 和 技 术 性 。” 这也成为了现代建筑美学 的审美标准 。 经过 了这 么多年 的 发展与演变 , 土家 吊脚楼到今天看都丝毫不过时。 穿梭 与各大城 市之间笔者不禁感叹科技发展的太快 , 每个城市都越来 越像 , 但 了今天 , 吊脚 楼看起来越发 的独树一帜 。 恩施 的吊脚楼代表 了土家族的智慧 ,代表 了他们 的生活方
期 吊脚楼 的 吊脚 部 分 , 既正屋和厢房用来住人 , 厢 房
. 有柱无壁 , 用来喂养家畜 , 堆放杂物 。除了能满 足生

多的人认识 到它 ,赋予它新的生命 力 ,才能让恩施这座历 史悠 久, 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成 为真正 的生态旅游城市 。 四、 结 语
恩施土 家吊脚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民族特色与丰 富的 文化 内涵 , 与 当地人 民的生活方式 , 气候条件 紧密关联 , 是建筑
院式 , 也被成为“ 四合 天 井 式 ” , 是 双 吊式 的 进 一 步 发
参考文献 :
[ 1 】 恩施 土家族 苗族 自治 州. 恩施 土家族 苗族 自治州概 况( 修 订本 ) ( 中国少数 民族 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 【 M 】 . 北 京: 民族出版社, 2 0 0 7 .
吊脚楼起 源与 中国古代的干栏式建筑 , 是土 家族在其特 定的生活环境 中形成的独特建筑形式 , 具有 突出的地域特 色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保护与拓展鄂西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吊脚楼建筑和文化一直是吸引游客和学者研究的热点。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吊脚楼文化空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

因此,保护和拓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变得非常紧迫和重要。

保护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的第一步是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鄂西土家族的祖先从南方迁徙而来,在当地创造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吊脚楼建筑是指房子的一层用来存放粮食、农具和其他物品,而人们住在楼上的层。

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增加居住空间,还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湿气和老鼠的侵害。

此外,吊脚楼建筑还融合了土家族的文化和信仰,如龙船坝寨的“龙”字寓意“带来好运”。

为了保护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规,规定吊脚楼的保护措施和建筑标准,吸引民间投资和社会力量参与保护。

如果侵犯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任何人或企业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和惩戒,以确保吊脚楼文化空间的完整性和传承。

其次,应该加强对吊脚楼文化空间的保护和修复。

目前,许多吊脚楼已经面临严重的老化和破损,需要及时维修和修复。

此外,应该引进新的材料和技术,用于替换旧的和损坏的部件,保证修复的质量和持久性。

同时,应该加强吊脚楼文化空间的管理和维护,例如将这些建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为其建立专管理机构,确保其安全和保障其接下来的发展。

最后,应该拓展吊脚楼文化空间的功能和价值,使之成为现代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一部分。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以成为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特色和资源。

政府和企业应该成立联合会或其他机构,为吊脚楼文化空间的旅游开发和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之,保护和拓展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空间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保护这种独特的文化遗产,才能让后代了解和欣赏这样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在当地维护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稳定。

贵州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研究

贵州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研究

2020-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间奇葩贵州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研究李志顺(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摘要: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并存的省份,土家族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土家族吊脚楼就完美地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给研究贵州土家族文化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在社会和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当中,人们所居住的房屋很多都成了钢筋混凝土的楼房,而传承了几千年的木式建筑慢慢被楼房替代,土家族吊脚楼尤为严重,现存的土家族吊脚楼所剩无几,我们正面临着这么精湛的建筑工艺失传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被遗忘的境遇。

所以需要未雨绸缪,树立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意识,从多个方面进行保护与传承,例如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从而更好地保护好贵州土家族的吊脚楼文化。

关键词:土家族;吊脚楼;保护中图分类号:TU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4-0128-01一、前言贵州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遵义的部分地区。

土家族人世世代代都是生活在这片武陵山地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一特殊的生活习惯,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土家族文化。

而土家族吊脚楼作为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着精湛的建筑技艺,而其也分几种形式出现,有单吊式、双吊式、四合水式、二屋吊式。

其主要特点就是拥有一个吊脚式的房屋出现,这主要是对土家族人民生活环境的一种体现。

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这些居民别具一格的文化习俗。

土家族吊脚楼就在这独特的文化中诞生,它独特在于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桩相支撑。

聪明的土家族人利用木板或者竹编建造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用来堆放杂物和圈养牲畜。

土家族吊脚楼不仅仅只是对一个居住环境的反映,它更包含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态观念,也有他们对家庭伦理、民族信仰的一种特殊展示。

二、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研究土家族吊脚楼是传承土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物质载体,是土家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所发展出的一个独特居住形式,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山区,吊脚楼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特殊的自然环境而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2008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08j w sk111)的中期成果。

收稿日期:2008-11-24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生境与文化保护王希辉摘 要:吊脚楼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其文化生境主要体现在以山为中心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外来文化影响等三个方面。

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土家族吊脚楼文化面临建筑工艺失传、传承者后继无人、政府保护缺位等尴尬局面。

同时,现存吊脚楼建筑群也处于濒危边缘。

因此,笔者认为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保护意识,从立法、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多角度来加大对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生境;文化保护中图分类号:T U -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0X (2008)06-0041-04 土家族是聚居于湘、鄂、川、黔、渝边区的一个山地民族。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土家族已达80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165%。

千百年来,土家族先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吊脚楼文化。

据学者研究,土家族吊脚楼主要有“一”字型、“L ”型、“撮箕口”型、“现代”型和“复合”型等六种类型。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吊脚楼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土家族的生态观、家庭伦理观、宇宙观和民间信仰,而且还在土家人的家庭教育、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任何一个民族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任何民族文化也都在特定的生境中产生与发展。

所谓文化生境,就是由特定文化加工,并与特定文化相适应的外部空间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包括自然和社会两大系统。

[1](P161)因此,当文化生境发生变化时,文化系统也会发生巨大改变。

正如段超所认为的那样:“文化生态是民族文化存活的基本条件,一旦发生变化,该文化就会发生变异甚至消解,民族文化资源就会发生变异和消失”。

[2]因此,本文拟以吊角楼为例,来探讨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土家族的文化传承与文化保护问题。

一、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生境吊角楼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土家先民长期生态适应而形成的居住样式。

在社会变迁的历史长河中,吊角楼基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而产生,也伴随着土家族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更新完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土家族吊角楼文化。

笔者以为,土家族吊角楼的文化生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4・(一)以山为中心的自然环境。

人是文化的群体,人类总是要在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生存繁衍,才能创造自己的文化,同时,不同的自然生态又会对文化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派就非常强调自然环境对文化的重要作用,认为环境条件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发生发展的可能的或限制的作用。

[3](P31)土家先民主要居住于武陵山区,这里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土家族吊角楼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武陵山区沟壑纵横、高山深谷、河流川息、山高坡陡、地势不平。

周兴茂就曾概括:“其一,山,是土家族聚居地的主要特点之一……其二,土家族聚居地的四省边区属内陆地区,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都比较少见。

”[4](P146)所以,土家人世代居住在山、奔走在山、耕种在山、烧伐在山、吃喝在山、交往在山,不得不靠山而居,临水而住。

同时,土家族聚居区树多、木材多,这就为土家族修建吊脚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土家先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充分运用大自然给予的自然资源,采用大山赐予的丰富木料,建成了各式各样的吊脚楼。

可以说,以山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使得土家族先民不得不坐山靠山、住山吃山。

而以山为特征的地理环境,也为土家族吊角楼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条件。

(二)生产方式的因素。

特定的生计方式,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原始时代,土家族先民主要是以采集、渔猎为生存方式,进行原始的刀耕火种和原始的畜牧业生产,生产力非常低下。

奴隶社会时期,土家族先民仍然是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生产手段。

直到宋代,随着牛耕技术的引进和铁制农具的运用,土家族先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才发生变化。

[5](P22~61)直到现今,土家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变化不大,仍然是以牛耕铁犁为主,小农经济依旧是土家族地区的主要经济形态。

可见,土家族地区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产效率也相对低下。

这种特殊的生计方式,就决定了土家族先民不可能脱离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技术手段而选择较为前卫的居住方式,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近取材,“叉木架物,编竹为墙”,选择吊脚楼建筑,从而形成了类型较多的吊脚楼样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吊脚楼文化。

(三)外来文化的冲击。

改土归流是土家族社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促使了土家族社会的巨大变迁与发展。

伴随着改土归流,中央政府在土家族地区执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汉文化渗入到土家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促进了土家族社会风俗习惯的更新与进化。

在此背景下,土家族居住文化的生态系统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改土归流后,在土家族地区,汉文化的内在驱动力已成为官方制定政策、措施的文化动力,汉文化也逐渐上升为当地主流文化,并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整个社会的汉化趋势明显增强。

对土家族吊脚楼而言,这种趋势主要表现为吊脚楼的布局改变。

在吊脚楼的内部构造上,房屋内开始设神龛和神桌,主要用于继嗣祖先,房屋样式逐渐转化成明暗式,其主要类型有明三暗六、明三暗九、明二暗四、明四暗八、明五暗十等多种构造。

[6](P104)在流官制定的一系列禁令的约束下,土家族房屋样式也被纳入到汉族礼仪框架中来。

由于政府禁止“男女混坐卧火床”,导致了传统土家族火铺功能的异化,带来了火铺与床的分离,土家族吊脚楼的空间也随之逐渐扩大。

同时,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理念也深受汉文化影响。

如建房时择地择风水、看龙脉等,都是移植于汉族民间。

可见,近代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传统建筑与汉族相结合而形成的。

所以,柏贵喜先生就说,从族群演进上看,对土家族住房影响较大的毋宁说是汉族,尤其是汉江流域的汉族更为确当。

[7](P158~160)二、土家族吊脚楼文化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伴随着土家族社会的不断变迁与发展,再・24・加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生境与文化生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当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土家族吊脚楼文化面临巨大的冲击,在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现有吊脚楼建筑群逐渐被人为破坏,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在土家族地区,有很多著名的吊脚楼建筑群,如鄂西宣恩县彭家寨、利川市鱼木寨、来凤舍米湖摆手堂建筑、咸丰严家祠堂建筑、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泽家建筑等。

这些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群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但是,随着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剧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这些建筑群逐渐破落,没有专门的人来护理和修缮。

同时,很多房子也没有人居住,年久失修,甚至被人为破坏。

可见,这些建筑群急需保护与加强管理。

(二)土家族吊脚楼建筑工艺的消失与失传。

土家族吊脚楼在修建过程中,要经过卜宅、择吉日、上梁、装饰等程序,在这些程序中,蕴涵了土家族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卜宅中,土家族人一般都要请“土老师”、“端公”等作风水先生,选择“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龙脉之地建房。

在破土动工时,要择吉日,就是要选择黄道吉日,忌讳冲犯太岁,否则有灭顶之灾。

上梁时,礼仪繁杂,程序众多,这也是整个建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同时,上梁仪式中,还有很多内容丰富、诙谐幽默的上梁歌或民间谚语。

吊脚楼的装饰则注重体现土家族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色调的统一。

但是,随着土家族地区大量中青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使得很多年轻人不去关注或学习吊脚楼的建筑工艺以及这些内涵丰富的民间谚语、禁忌等。

因此,可以认为,在吊脚楼建筑过程中所蕴藏的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都处于濒危境地,保护状况堪忧。

(三)土家族吊脚楼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人大多年老,甚至很多人都处在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自改革开放以来,土家族地区出现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打工族群体。

土家族村落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就造成了两个严重后果:第一,作为文化传承人的土家族青、壮年,在整个文化传承系统中扮演了承上启下的角色。

但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出走,造成了他们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的缺位,从而导致了整个文化传承链条的断裂,“削弱了农民文化的根基”[8]。

第二,到城市和发达地区打工的土家族青、壮年劳动力在发达地区或城市很快接受了主流文化,背离了家乡传统和民族文化习惯,严重冲击了原有的民族文化体系。

(四)在现有保护体系中,土家族吊脚楼文化处于立法保护缺乏、政府保护缺位的境地,甚至在很多地方还有人认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就是保护落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无用的。

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就出现了原本就很不完善的文化保护措施不得力、执行不到位、好心办坏事等事倍功半的现象。

因此,面对现代化的巨大冲击,在保护土家族文化遗产时不我待的情势下,保护政策执行不力甚至是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造成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失传和流失。

三、保护土家族吊脚楼文化所应采取的措施从以上发现,吊脚楼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蕴。

但是,随着土家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土家族吊脚楼文化面临着抢救与保护的现实问题。

因此,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对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有效抢救与保护[9]:第一,从观念角度来说,全社会要大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行动起来,树立“抢救民族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负责”的观念,破除“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就是保护落后”的旧思想,真正担负起保护少数民族文・34・化的责任。

第二,从法制层面来说,各级地方部门应从立法和行政入手,出台一系列保护土家族吊脚楼的法律、法规与条例。

在土家族聚居的武陵山区,存在大量具有典型性的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群,如鄂西宣恩县彭家寨、利川市鱼木寨,湘西永顺“泽家”吊脚楼建筑群等。

鉴于这些区、县的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群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建议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可以颁布《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吊脚楼文化保护条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吊脚楼文化保护方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吊脚楼文化保护规划》等条例、措施,以法律形式确保这些建筑群不受人为破坏,而能以文物的形式完整地保存下来。

第三,从物质文化保护角度来说,保护土家族吊脚楼就要确立“以政府资助为辅,个人保护为主”的保护模式,并将保护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

现有的吊脚楼建筑群大多为土家族家庭个体私有,是土家族人社会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

因此,就要在尊重土家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由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资助,由吊脚楼建筑拥有者具体负责和实施吊脚楼的管理、整修,加固吊脚楼建筑,加强安全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