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的实施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的实施方法美育对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改善青少年的精神风貌,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调剂人的精神,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蕴含着无比丰富而又无比生动的审美素材。人类不断的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包含着大量的审美因素。生物学教学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性情,丰富想象,受到审美熏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根据每部分内容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恰当的、灵活的组织教学进程,以取得良好的美育效果。下面就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美育方法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一、直观法

直观法是指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运用动植物标本,模型挂图、幻灯片、录像机和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向学生再现美的情境,使教材内容的美以有声、有色、有形的具体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审美感受,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美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来感染人,车尔尼雪夫斯基明确指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中,而不是在抽象的思维中。因此人们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的时候,总是从直观的形象开始的。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它的内在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快”。 可以说,没有生物体直观形象,就没有对生命的审美感受。所以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直观手段展现生命美的形象,就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直观法示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片段

【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生物适应的普遍性。

2.掌握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典型特征。

【美育目标】1.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2.提高学生对生命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美育视点】生物的适应性美和多样性美

【美育方法】直观法

【课前准备】生物适应性的挂图、标本、CAI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繁衍后代。环境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栖息场所和饮食,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但环境也并非总是那么友好和平,常常会有天敌的偷袭,那么生物体有什么本领来躲避敌害的袭击,保全生命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A::装死,一些昆虫在受到干扰时,常常缩成一团,一动不动,让对方认为它死了就是了。学生B:香樟树能散发出一种香气,使虫子不愿靠近它,从而避免了被虫咬。

教师:说的很好,这两位同学举的例子充分说明了生物有适应环境的本领。下面大家看几幅挂图[展示:虫媒花、风媒花、仙人掌、狮子的挂图]大家想一想,这些生物分别依靠什么来适应环境呢?

学生:仙人掌的叶变态为刺、肉质茎;狮子,跑得快、尖牙利爪。

教师:以上的实例可以说明适应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即生物体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的特点。生物的适应性美随处可见,任何现存的一种生物都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请大家看几幅图片,你找一下,图中有没有生物?[演示CAI课件:雪地中的雷鸟,灌木丛中的雷鸟,草地里的昆虫,枯草中的蟒蛇]

学生:有生物,雷鸟、昆虫、蟒蛇

教师:它们为什么不易被发现呢?它们靠什么隐蔽自己呢?

学生:这些动物利用与环境一致的体色来保护自己。

教师:好,这种适应性特征我们称为保护色。可以看出,保护色的特点是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协调一致,这是适应性美的充分体现。下面请大家继续看屏幕。这几幅图中的生物又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呢?[演示:黄蜂、眼镜蛇的图片]

学生:黄蜂靠蜇刺,眼镜蛇利用毒液来保护自己。

教师:我们看到这两种生物具有使对方致命的武器,而且它们却具有十分鲜艳的色彩,使对方受攻击后终生难忘,因而以后再也不敢侵犯它们,它们这种适应性特征,我们称之为警戒色。好,再来看几幅图[演示课件:螳螂的若虫,尺蠖]它们是什么,你能看出来吗?它们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螳螂成虫翅展开时像鲜艳的花朵,若虫的足像美丽的花瓣,尺蠖的形状象树枝,可使天敌误认为它是花而避免被吃掉。

教师:我们看到它的适应本领非常高超,像这样通过模拟生存环境中的生物或非生物来保护自己的适应性特点,我们称之为拟态。大自然中的生物多姿多彩,千奇百怪,不过每一种生物都具有独特的适应环境的本领,充分展现了生物体的适应性之美与多样性之美。

二、对比法

对比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美的事物、现象与丑的事物、现象的对比,使美的事物、现象更加突出,更加鲜明,从而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享受,提高学生辨别美与丑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对比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审美鉴赏力是对审美对象的美与丑的鉴别与评价的能力。在大千世界中,各种事物相互错综复杂,既有真、善、美的事实,又有假、恶、丑的存在。丑作为美的对立面,是假与恶的统一,目的性与规律性的不统一。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就专门论述了丑在艺术中的地位。他认为丑作为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所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丑与美的对照,就像“鲵鱼衬托水仙,地底的小神使天仙更美。”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将美的事物与丑的事物进行对比,通过对

丑的否定性审美评价,引起学生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和对美的肯定,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鉴别和反映美丑的能力。

对比法示例——《环境污染的危害》教学片段

【知识能力目标】理解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探索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

【美育目标】1. 提高学生对美与丑的鉴别能力。

2. 学生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生活习惯。

【美育视点】环境美与污染的鲜明对比,保护环境的行为美与破坏环境的敌视行为的对比。【美育方法】对比法

【课前准备】1 .让学生收集有关环境在污染以前和污染以后的资料。

2. 教师制作CAI课件。

3 .教师收集环境污染前后状况对比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图片资料:

古巴比伦王国曾经经济繁荣,显赫一时,该国森林繁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十分优雅。但由于人口剧增,毁林开荒,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渍化,最后终使该国成为一片废墟。

教师:从刚才的资料中我们看到古巴比伦王国起初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但后来却成了废墟一片,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由于人们盲目开垦,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最终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教师:唐朝诗人杜甫曾经这样赞美大自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是今天,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已见不到这样的美景了。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体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节课我们研究主题是环境污染的危害。

前几天,我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我国环境质量状况的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下面请大家派出代表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结果。

学生A: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城内空气污染较严重。我们泉城济南原是一座空气清新,环境优雅,风景怡人的城市。但当我们登上千佛山顶里,它却展现了另一番景象――城市上空烟雾弥漫。来自城东北的黄台电厂、济钢、炼油厂等的几缕浓烟汇聚在这里,像一片乌云遮在城市上空,让人感到压抑。

学生B:我们通过调查认为我市水污染已到了非整治不可地步。我们从过去资料中可以看到,十几年前我市水质清彻,基本上家家有泉水,的确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成山色半成湖”可是最近几年,由于人的过渡开采,地下水位急骤下降,许多名泉不再喷涌,而且人们在生活中排出的大量废水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小清河、护城河等河流中,使这些河流由原来的清彻见底就了现在的五颜六色,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河中的鱼虾大量死亡。

学生C:当你看到一座大厦的外面都用玻璃装饰起来时在,你是羡慕它的豪华,还是惊叹它的壮观呢?其时,这正是我们的另一种污染――光污染。也许有人要问这些光彩夺目的玻璃怎么会造成污染呢?殊不知,正是这些夺目的光会让人头晕目眩,甚至干扰司机开车而导致车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