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历朝婚礼习俗简介

中国古代历朝婚礼习俗简介

中国古代历朝婚礼习俗简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婚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自古以来,中国婚礼习俗丰富多样,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传统。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代历朝的婚礼习俗。

【封建社会时期】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婚礼习俗极为繁琐,许多习俗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婚姻观念。

一、缔结婚约古代中国的婚姻多由父母之间商议决定,双方家长通过媒人牵线搭桥,确定亲事,并进行婚约的缔结。

婚约通常需要进行“酒节”仪式,饮酒、酒杯相碰等都是婚姻契约的象征。

二、纳聘纳聘是婚礼前的重要环节,新郎家族需要给新娘聘金、彩礼和嫁妆。

彩礼的数量也很重要,代表着双方家庭的面子和地位。

三、过门闹婚婚礼当天,新郎要带领迎亲队伍前往新娘家中,但在进门前需要经历一系列的闹婚环节。

闹婚旨在考验新郎的诚意和勇气,也是为了给新婚夫妻带来好运。

闹婚的形式千变万化,有喂辣椒、吃苦瓜等。

四、拜堂结婚拜堂是婚礼的重要环节,新郎新娘双方磕头拜堂,祈求天地神灵的保佑和长久美满的婚姻。

五、婚宴婚宴是婚礼的高潮,邀请亲友共同庆祝新人的喜悦。

宴席仪式庄重,酒令唱和等节目娱乐众人。

【唐代】唐代的婚姻习俗相对庄重,注重礼制和融入宫廷文化。

一、联姻成亲唐代皇族常常通过联姻来维持外交关系或巩固势力,这也影响了普通百姓的婚姻观念。

社会上的通婚现象十分普遍。

二、琴诗书画唐代婚礼上常常会有琴、书法、诗词的表演,以展示新人的才华和教养。

三、花轿游街唐代新婚夫妻会在婚礼后进行花轿游街,以示新人婚姻美满、喜庆祥和。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婚礼习俗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一些新的传统和风俗。

一、妆礼新娘在婚礼前需要进行妆礼,这是新娘进入新家的重要仪式,象征着新娘已经成为新家庭的一员。

二、簪花仪式新郎会在婚礼上为新娘簪上花簪,传承了古代的美好传统,寓意着爱情永恒。

三、洞房花烛夜洞房花烛夜是每对新人憧憬的浪漫时刻,新娘新郎在这一晚可以尽情地表达爱意和情感。

四、宫灯明清时期的婚礼上经常使用宫灯,宫灯以纸灯笼为主体,采用天然植物纤维制成,寓意吉祥和团圆。

中式婚礼

中式婚礼

盛唐婚礼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相对开放和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 民族相对融合,与各国来往频繁。特别是贞观之治、 武周临制、开元盛世三代,更是国富民强,四海升平, 一派繁华景象。此时也是诗歌最盛的时期,无论从经 济上,民族融合上还是文化上皆是空前的盛世。因此, 唐代婚礼也显得盛大辉煌
盛唐婚礼


盛唐婚礼主要包括:迎亲、谒外舅姑(即新郎拜见岳父 母)、下婿、催妆、迎新娘、入府公婆践履迹、拜堂、 谒舅姑(即新娘拜见公婆)、却扇、同牢合卺、撒帐等 礼仪组成。由于唐代诗歌之风盛行,因此,其中的催妆、 却扇等内容均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 婚服:新郎穿绛色的公服亲迎,有人认为这是红色婚服 的起源;新娘穿青色的衣裳。
六 礼

纳采——提亲
纳采 纳采即议婚。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
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

问名——询问生辰八字,换庚谱 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 方的出身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订婚 问名的目的,是为纳吉作准备。男方家卜得吉
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三 书

三书:聘书、礼书、迎亲书 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三 书”非周制昏礼的内容: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信(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中国古代婚礼的起源

司马迁的《史记》:上古黄帝大统中原,令其男女无 别,结合礼仪方成夫妻。所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婚 礼制度由此而生。那么黄帝开创的这种婚礼,原名: 轩辕婚礼,这就是汉式婚礼的起源。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一般分为四部分:一是“垂帘听政”,二是“门客”,三是“送子礼”,四是“置新郎”。

一、“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是指两家进行婚事筹划的过程,当垂帘听政谈判成功后,新郎新娘亲家
可以来准备宴席,由新郎新娘家安排宴席。

二、“门客”:
“门客”是古代新郎新娘家少年男女拜堂的仪式,由新郎新娘家代表拜堂。

此前,新
郎新娘家代表会先在婚庆门簧前打开红绡,扬起新郎新娘的绝物,如凤冠。

拜堂后,新郎
新娘家亲友可以凭着这份红绡到新郎新娘的家中庆祝婚礼,也可以得到未婚夫妻的礼品。

三、“送子礼”:
“送子礼”是指新郎新娘家送子礼的仪式,一般是新郎把好事物送给新郎的母亲,新
郎的母亲则把礼物送给新娘的母亲,宣示出新郎新娘作为新家庭一员的结义之情。

四、“置新郎”:
“置新郎”是指新郎新娘婚宴宴席上的一种仪式,新郎新娘被安放在婚礼宴席的两端,在新郎新娘中间竖立着一张新娘房台,上面放着新娘披肩图,两侧摆放着新郎新娘的衣裳。

随着宴席的继续,新郎新娘家代表会问“新郎在哪里?新娘在哪里?”,新郎新娘新娘的
亲戚都会指着新郎新娘的座位答道“新郎在这里,新娘在那里!”,以示新郎新娘作为新
家庭一份子的成立。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婚礼流程的非常简单介绍,以上流程虽然简单,但是在遵循着中国
文化的传统,寓意着新郎新娘们两家彼此和睦,缔结良缘,永结同心的深刻意义。

从夏商周以来婚礼的演变

从夏商周以来婚礼的演变

从夏商周以来婚礼的演变“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

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此证。

”——民国婚礼誓词婚礼,在中国也叫昏礼,古人认为,黄昏是一天中的吉时,所以在黄昏时行嫁娶之礼。

婚礼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嘉礼的一部分,是继笄礼和冠礼以后生命礼仪的一种。

“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原始社会时婚姻形态较为混乱,在母系氏族的影响下,类似于群婚的制度产生了血缘关系混乱,权利划分不明等系列问题。

在这种制度下,有关婚育的礼仪发展得很慢。

直到夏商周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才有了“偶婚制”的出现,加之战争、氏族、生殖崇拜等因素,人们对婚姻和生育更为重视,因此,婚礼仪式逐渐向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礼记》中讲“上以侍宗庙,下以继后世。

”这清楚地表明婚姻在于社会礼节在于宗族延续方面的重大意义,而婚礼仪式的出现,将婚姻从单纯的生殖功能转化为庄重的美好的生命意义上的羁绊。

周朝时,已经有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婚仪,整套仪式合为“六礼”,与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一起被合称为“三书六礼”,值得一提的是“六礼”指从议婚到完婚的过程,其中“纳征”最为重要,类似于现在农村保留的“下定”,也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金,而聘金的多少与女方的出生门第密切相关,这种以金钱衡量的方式一定程度影响了后世婚姻对象的选择,到了今天,人们还是会觉得“聘金”越多,新娘就越尊贵。

“六礼”的基本步骤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周朝六礼婚制的确立使婚礼仪式正式地展现在人的眼前,后世历朝历代的婚制都多数是在此基础上变化而来。

《礼记》中记载的“共牢而食,合卺而酳。

”夫妻同甘共苦,在喝过这杯合卺酒后,就相当于做出了自愿为家庭奉献的承诺,这使得婚礼更体现一种对家族血缘信仰。

那时候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着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着思念双亲的新娘……封建时代,在这样的人生大事上,婚礼体现了其它仪式缺乏的人情味,不是冷冰冰的规则,除了繁衍后代这样非常现实的意义之外,婚礼还在于精彩的生活并延续自己的生命。

汉唐婚礼流程范文

汉唐婚礼流程范文

汉唐婚礼流程范文汉唐时期的婚礼流程是一个充满仪式感和传统的过程,注重家族和社会的参与。

以下是汉唐婚礼的大致流程。

一、准备阶段1.婚前准备:双方家族商议婚事,确定婚期和各种准备工作。

2.红娘介绍:家族找来媒人或红娘来进行媒介工作,安排双方相亲。

3.媒介仪式:男方家族派人送礼给女方家族,正式向女方提亲。

二、婚姻订盟1.定亲仪式:男方家族派代表到女方家族,双方进行订亲的仪式,宣布婚事的正式确定。

2.子女名字的大量相亲相称:在订亲之后,男方家族会为新娘和新郎选取孩子的名字,一般会选择几个名字,由女方家族最后决定。

三、新娘出嫁1.嫁妆准备:女方家族准备新娘的嫁妆,包括衣物、首饰、妆品等。

2.出嫁仪式:在婚礼当天,新娘穿着嫁妆,由家族成员护送到新郎家。

3.送亲队伍:女方家族还会准备一支盛大的送亲队伍,由婚礼主持人领导,扮演着宣布喜讯的角色。

四、迎亲仪式1.新郎接亲:新郎家族在宴会厅外迎接新娘,由新郎家族的长辈抱接过门。

2.三揖九叩:新娘入门后,要进行三揖九叩的鞠躬拜礼,向新郎家族的长辈敬礼,表示恭敬和尊重。

3.娘家告别:新娘跟家族的亲人和亲近的朋友道别,离开娘家。

五、婚礼仪式1.主婚人介绍:主婚人宣布婚礼开始,并介绍新娘和新郎的身份和来历。

2.敬酒仪式:新郎和新娘分别向双方的家族成员敬酒,表达敬意。

3.神龛拜祭:新娘和新郎在婚礼现场的神龛前敬祭,祈求神灵保佑和祝福。

4.交杯酒:新娘和新郎互相交杯,并共饮一杯酒,象征着两人的结合和共同生活的开始。

5.入洞房:婚礼结束后,新娘和新郎进入洞房,完成婚礼的最后一步。

六、婚礼后庆祝活动1.迎小床:新郎接亲回家后,会有亲友在床上摆放儿童的玩具和红包,象征着婚姻的祝福和后代。

2.合欢被:新郎和新娘共用的被褥,象征着两人的共同生活和互相扶持。

3.赏月饼:婚礼后的第二天晚上,新娘家会送来月饼,新娘用月饼请新郎喜欢吃的东西,以示相互关爱和照顾。

以上是汉唐婚礼流程的大致描述,每个地区和家族的具体传统可能会有所不同。

中国婚礼习俗的变迁

中国婚礼习俗的变迁
主婚人训词、互致颂词和谢词等仪式,具有近代婚姻的法制性和契约性。
9
中国现今的婚习俗
1.礼金 :现如今,一般来参加婚宴的宾客都会用红包,里面放礼金。不过礼金最好
是双数的,一般都是整百,象征白头偕老,也有的地方喜欢包含有六、八、九的, 也就是“禄”“发”“长长久久”的意思。
2.迎亲 :婚礼当天上午,新郎要带着伴郎们一起到新娘家中接新娘,俗称迎亲。 3.敬茶 :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亲,得向新娘父母行拜谢之礼,俗称敬茶;而后
7
中国近代的婚礼习俗
1.结婚庆典由司仪掌握进行,通常有以下一些程序:奏乐,来宾入席,请证婚 人、介绍人入席,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请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 用印(打开印盒盖章),新郎、新妇一起分别向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及 全体来宾三鞠躬(一、再、三鞠躬),新郎、新娘相对一鞠躬和交换饰物(新 郎和新妇把自己手上的戒指各自给对方戴上),证婚人、介绍人致贺词, 男女主婚人致答词,请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退席,礼成奏乐。
5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 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意喻新人早生贵子。铺床的 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 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4.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 “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 祥。 5.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财富的象征。嫁妆最 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6.上头:上头仪式于大婚正日的早晨举行,须择时辰。男方要比女 方早半个时辰开始(约一小时之差),并由“好命佬”和“好命婆” 替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 7.撑红伞:迎亲的当天,正日出门: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 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 为“开枝散叶”

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变化

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变化

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婚嫁是结婚嫁娶的意思,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秩序,传递香火,延续人类文明的一种仪式礼节。

通过婚嫁行为,一方面获得社会群体的认可,另一方面,确定正式的配偶关系。

婚嫁行为由最初的乱婚无度进化到今天的一夫一妇制,反应人类生存文化的巨大进步。

婚姻在中国古代被认为“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头等大事。

传统婚姻礼仪是中国民俗礼仪中最隆重最热烈的礼仪之一。

一、古代婚礼习俗1.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

2.回礼:女方家也会接着回礼,礼物包括槟榔3.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人(家庭美满,父母健在,有儿子)来安新房的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头。

4.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

5.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6.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7.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二、古代迎娶礼节1.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2.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3.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4.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5.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6.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7.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各朝代婚礼习俗

各朝代婚礼习俗

一、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奠定者是周朝,当时的婚姻制度属于“礼”制的一部分,他们制定的三大婚姻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

周代还设有官媒,专司判合之事。

结婚遵循“六礼”程序、离婚遵守“三不去”和“七去”的原则。

就结婚制度的“六礼”来说,分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

其中,亲迎更为复杂,根据《礼记》的记载,要求男方先到女方的家庙拜祭其祖先,然后再用车接女方到男家,要举行夫妇同器共餐、饮交杯酒等仪式,才算完成结婚之礼。

另外还有“结发为夫妻”的说法,也都是从周朝开始的。

这些制度和习俗的形成,历经多少朝代后,还一直流传至今。

二、汉代人看婚礼把婚礼看成是一件很庄严肃穆的事情,如同看待国家之间歃血为盟,兄弟之间结拜为盟,婚约就是一场盟誓。

破坏这种应当永恒的约定,要受到起码是道义的惩罚,因此盟誓有咒语的性质。

汉人以人法天,自然界的万物,乃是天阳、地阴所化生。

男女则是社会的阴阳两极,是人类的渊源,是一切伦理的起点。

完整的婚礼习俗包括了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婚后礼,也叫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从一些文学作品中来看,汉代人婚礼是用青布幔搭成帐篷,举行交拜之礼。

《世说新语.假谲》篇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

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厦门情侣写真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

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

”另外,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黄色的婚礼服。

同时也有了闹洞房的习俗,但是起初的意思是为了驱邪。

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盛的一个时代,无论从服装还是人的观念上来看都更为开放,婚礼习俗方面比前朝有简略的趋势,但是仍然遵从沿袭下来的制度,大体上婚礼包括六个步骤,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六礼”。

唐纳征纳之物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等,各有不同的寓意。

新娘到了新郎家后,父母以下的人都要从小门出去,再从大门回来,其意是要踏新娘的足迹。

中国婚俗习惯:古今婚礼的演变

中国婚俗习惯:古今婚礼的演变

婚礼仪式:拜堂、射轿、催妆、喜宴、闹房
拜堂
射轿
催妆
喜宴
闹房
• 含义:拜堂是新娘
• 含义:射轿是男方
• 含义:催妆是男方
• 含义:喜宴是男方
• 含义:闹房是婚礼
进入男方家后,与男
家在迎亲途中,用弓
家派人到女方家催促
家为庆祝婚礼而举行
当晚,亲朋好友聚在
方一起拜见长辈,表
箭射轿,以驱邪避邪。
新娘梳妆打扮,准备
• 儒家思想:周朝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婚礼仪式受到儒家思想的
影响,更加注重伦理道德。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婚礼演变
秦汉时期婚礼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礼制度
• 礼仪:秦汉时期,婚礼制度继续发展,六礼成为定制。
• 礼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礼制度有所变革,出现
• 服饰:秦汉时期,新郎新娘的服饰更加华丽,出现了凤
婚礼服饰
• 婚纱:中西婚礼中,新娘都会穿婚纱,表示纯洁和美好。
• 西装:中西婚礼中,新郎都会穿西装,表示正式和庄重。
中西婚礼文化的差异
礼仪
服饰
• 六礼:中式婚礼中有六礼,而西式婚礼没有这一传统。
• 凤冠霞帔:中式婚礼中,新娘会穿凤冠霞帔,而西式婚
• 教堂婚礼:西式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而中式婚礼没有
• 含义:问名是男方家通过媒人询问女方家的姓名、年龄等信息。
• 礼仪:问名时,男方家会送上礼物,如礼饼、水果等。
• 纳吉
• 含义:纳吉是男方家将问名所得的信息占卜吉凶,如果占卜结果为吉,则表示双方可以成婚。
• 礼仪:纳吉时,男方家会送上礼物,如鲜花、鞭炮等。
• 纳征
• 含义:纳征是男方家向女方家交付聘礼,表示双方已经确定婚姻关系。

婚礼习俗的演变

婚礼习俗的演变

中国婚礼习俗的演变新闻传播学院 2010级广告二班高鑫一、原始社会至先秦时期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混杂聚群而居,没有什么婚姻观念;吕氏春秋.侍君覧曰“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男女之别”;后来这种状态逐步得到限制;大戴礼礼记·盛世篇载:“凡淫乱生于男女无别,夫妻无义,婚礼享聘者,所以别男女、明夫妻之道也,故有淫乱之欲,则饰婚礼享聘也;”二、周公制礼至今中国历朝历代婚礼的内容都不断变化,但主要的还是围绕“三书六礼”;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三代时期,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婚礼”是属于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婚聘之礼甚至可以追溯到甲骨文;3000多年前的周朝的周公制“婚聘六礼”;周代的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即纳采、、纳吉、纳征、请期、,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纳吉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为交纳彩礼,请期为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娘;周礼也规定女方到男方家居住;古代婚礼“六礼”中就记载着每一道程序都要敬拜和请示祖先的例子;直到近代,人们仍然沿袭古代的习俗,将拜堂祖灵、拜天地等作为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象征吉样的礼物在婚礼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婚礼中也会有一些象征性的避邪过程,如照花轿、闹洞房等;,与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一起被合称为“三书六礼”;六礼婚制作是从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后世历朝历代的婚制都多数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而来;自周公之礼以来,秦汉因之,隋唐承之,期间虽有一些礼节上的变化外,皆不出“三书六礼”的范围;但自明末清初以来,华夏礼仪丧殆,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清初朝鲜闵丁重随使团来华,根据所见所闻在燕行录中记载“今中国礼制大坏,人伦丧绝,非真华夏也;”并且说“今天下中华制度,都存于吾国”;在中国传统的婚姻文化中,婚礼的重要意义是“别男女”;按照儒家的观点,夫妇是家庭的基础,而夫妻关系的确立,其标志是婚礼;婚礼乃是人伦之本、风教之始,所以,以庄重而严格的程序来昭示“男女之别”就是必需的,婚礼之后夫妻关系才能有一个稳固的基础;周礼.地官记载,周代已经设有专门负责男女婚配的官员“媒氏”,其职责是“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后,皆署年月、日焉”;有点像今天的婚姻登记处的负责人;载于儒教圣经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中,并且在开皇律唐律宋刑统大明律等历朝法典中得到推广,还通过吉凶宾军嘉五礼的传播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汉文化圈国家;到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正式实施,极大的影响了传统婚礼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建立起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促进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转变,也对婚礼的形式产生了影响;以下主要从礼仪、制度、习俗、观念等方面来论证中国婚礼的变化;三、制度、习俗方面的一些变迁1.同姓不婚同姓不婚即同一姓氏的男女不互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到了唐代,人们对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形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予以禁止;宋、元、明、清也同唐朝一样,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律例与清律例规定说“同姓、同宗不婚”,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2. 由一夫多妻制到一夫一妻制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民间一般是倡导一夫一妻制的,周礼载“一夫一妻者,乃在别男女,使内无怨妇,外无旷夫”,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夫多妻制逐渐在中国开始盛行,至到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的土地上确立了一夫一妻制;3.由休妻到离婚受儒家三从四德等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妇女一直遵从着“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的古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休妻的概念逐渐被离婚这样的概念所取代;单纯从字面理解就可以知道,这是一种平等的体现;4、服饰的变化仪礼中介绍“士婚礼”就写作“昏礼”;据郑玄注释:“娶妻之礼以黄昏为期,故名;所以要选择黄昏,因为此时正是阳往阴来的时辰;”后来才加上“女”旁,写作“婚”; 在古代,婚姻不仅是男女个人爱欲的满足,而且具有“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使命,即俗话所说的“继香火”;因此,男婚女嫁就不但是个人行为,而且也是家庭或者家族的大事,因此倍受重视;"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 “交杯酒”这一个词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一种瓠瓜,味苦不可食,俗称苦葫芦,多用来做瓢;在古代,结婚时人们在仪式中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据说卺酒异常苦涩,夫妻二人同饮卺中苦酒,象征两人今后要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卺"古代结婚时用作酒器的一种瓢:合~旧时夫妻结婚的一种仪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饮饮合卺酒;四观念方面:由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古有俗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必须遵从父母之命,是古代婚姻的一项原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婚礼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婚礼的元素日渐消失;人们渐渐接受了西式风俗,采取婚礼形式.。

中国各个朝代地婚礼形式

中国各个朝代地婚礼形式

中国各个朝代地婚礼形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样的婚礼形式,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传统习俗。

下面将就中国各个朝代的地婚礼形式进行详细介绍。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婚礼重视形式,通常在充满神秘感的山洞中举行。

婚礼仪式分为三步:订婚、迎娶和新婚。

订婚时女方家族要为男方家族送礼,表达双方家族的喜悦之情。

迎娶时,男方要派亲戚朋友和礼仪人员接新娘,而新娘则由娘家家人护送至新郎家。

新婚之夜,新娘要穿戴盛装,由新郎用红绸带把她绑在新婚床上,并由七八个小男孩集体拨开新娘面纱,祈求新娘育有秀气聪明的儿子。

唐代:唐代婚礼流行盛大的仪式,婚礼通常在新郎新娘相会的地方举行。

首先,彩莲装扮的女儿红会接新娘入洞房,然后新郎要鞠躬致谢。

接下来的仪式中,新娘要跪下拜堂祭拜祖宗,然后新郎将花轿抬入,并用朱砂抹新娘的额头。

最后,新郎新娘一起舞动双刀,象征着男女双方在婚姻中的相互保护。

明代:明代的婚礼形式相对简朴,婚礼仪式在新郎家进行。

首先由新郎家人负责接亲,随后由乐队带着新娘队伍在村中游行,向村里人炫耀新娘的美丽。

到达新郎家后,新娘要穿过一道花轿门才能进入洞房。

洞房中还有伴娘陪伴,双方家长则会到新郎新娘面前给他们敬酒。

夜晚新郎新娘要舞剑娱乐,以庆贺婚礼的顺利进行。

清代:清代婚礼习俗非常繁琐,婚礼仪式通常在媒人召集的宴会上进行。

在宴会上,新郎新娘要分别穿上红衣红帽以示彩坛之喜。

接着新娘要穿过一道花轿门,由红伞遮掩。

进入洞房后,双方要逐一拜见亲友,然后在新郎新娘面前摆放一盘莲花糕来象征幸福。

晚上新郎新娘还要通过弹琴、赋诗以及打糖等方式表演给客人观赏,并由朋友互相敬酒以示庆贺。

以上只是中国不同朝代地婚礼形式的一些简要介绍。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情和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在不同的地区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婚礼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承载了中国人民的爱情观念和道德准则。

中国古代婚礼的习俗有哪些?

中国古代婚礼的习俗有哪些?

中国古代婚礼的习俗有哪些?《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古代六礼1、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

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

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

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

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6、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

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二、古代婚礼流程1、亲迎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

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奠雁”。

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便形影不离,二者中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形只影单终生不再婚配。

以此反映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

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

新郎骑马或坐绿帏轿在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新郎好比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魏晋南北朝婚俗

魏晋南北朝婚俗

魏晋南北朝的婚俗婚俗指人们在婚姻方面积久成习的行为方式,它具有普遍和相对稳定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礼婚俗多样,并呈现出自由、开放的特性。

北方婚俗尚存在原始部落遗留下来的一些习惯,粗扩而豪放。

南方婚配大多注重门当户对,财婚现象很多,传统习俗所遗留的指腹婚、冥婚和从一而终的思想在南朝相对开放的婚俗中依然存在,而且早婚现象非常明显。

一.概况1.聘娶仪式——六礼中国自古重视婚姻.《礼记》说:"婚姻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重之."春秋战国时代有一部礼制集成,名叫《仪礼》,其中的《士婚礼》对婚姻的聘娶过程作了详尽的规定.整个过程有几个步骤:"纳采",即通过媒人向女方通达欲娶之意.女方同意后,男方将采礼送来,女方纳之."问名",即问得女方姓名,生辰,回去占卜吉凶."纳吉",即卜得吉兆后,定下婚姻之事."纳征",即确定婚姻之后,再送上定婚之礼."请期",即男家至女家确定迎娶日期."期初婚",即迎娶.这6个步骤即古代的"六礼","六礼"皆备,婚姻关系才算确立.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因此所谓婚姻六礼,并未始终存在.魏,西晋时,皇帝纳后无用六礼的记载,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纳皇后杜氏时,才命太常华恒与博士参定六礼之仪.2.聘礼差别第一,各个时期的聘礼有区别.第二,南方北方的聘礼也不尽相同.第三,同一时期的人因地位不同而聘礼不同.二.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国家仍保持着六礼等形式,另一方面也在婚龄、联姻对象、血缘关系、人伦关系、物质要求等方面都表现出其特点。

(1)早婚早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带普遍性的习俗,这一方面由于这时男子行冠礼较早,一般在十五岁;另一方面由于连年战争的影响,人口减少,为了增加人口,政府强令实行早婚。

合卺、却扇、乘鞍,周秦汉唐繁闹的迎亲礼,肯定有你没听说过的!

合卺、却扇、乘鞍,周秦汉唐繁闹的迎亲礼,肯定有你没听说过的!

合卺、却扇、乘鞍,周秦汉唐繁闹的迎亲礼,肯定有你没听说过的!《仪礼·士婚礼》记载,一场合乎礼法的婚姻,是由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项仪式为核心仪节的婚礼仪式组成的。

尽管自秦汉时起,历代大致传承“婚姻六礼”模式,但在此基础上,又因时代、民族、地域等因素影响,而增益减损,出现了却扇、乘鞍、奠鹰、障车、撒帐等多姿多彩的婚姻仪式礼俗。

下面,我们就“穿越”回古代,一起去欣赏一场宏大多彩的结婚典礼吧。

一、周代的“亲迎”礼《仪礼·士昏礼》记载:周代新婿“亲迎”时,穿着爵弁,纁裳。

随从们都穿着玄端服,乘坐涂成黑色的“墨车”,前去女家迎亲。

新妇乘坐的车,若新婿为士,则车辆由婿家提供;若新妇的父亲、兄长等尊长的身份是大夫以上阶层者,新妇所乘车,由新妇家自己提供。

新妇乘坐的车辆,装饰和新婿车一样,只是较新婿乘车,增加了遮掩四周的“裧”。

出发前,父亲要向儿子(新婿)敬酒,并嘱咐他遵循礼仪。

新婿唯唯诺诺地答应了。

新妇穿上婚服,由50岁以上,侍候、教导自己的保姆,及女侍们陪侍。

新婿到新妇家后,翁、婿行礼作揖,进入宗庙。

新婿将带来的雁放下,行稽首礼,然后走出宗庙。

新婿离开时,新妇在后面跟从。

新妇从房间里出来,准备跟新婿离开前,她的父亲、母亲,及父亲的妾们,都要告诫新妇一些话:到夫家后,要听从公、婆、丈夫的吩咐,勤于做家务。

新妇到达后,新婿与新妇到新房里。

在室内预先铺好席子,媵、御等女仆,将预先准备好的各种饮食,摆放在新婿、新妇面前的几上,新婿、新妇行“合卺”之礼。

就是新婿、新妇分别用一把用一个葫芦劈成两半制成的瓢,盛酒饮用,寓意结为夫妻。

饮食毕,新婿、新妇在女仆们的侍候下,宽衣解带就寝。

“亲迎”仪节基本结束。

二、秦汉时期的“亲迎”礼汉代人结婚,婚礼仪式在传承周代礼仪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延续后世的创新之处。

汉代,婚日,新妇携带嫁妆,去男方家中成婚。

男家、女家分别派人迎亲、送亲。

汉代人结婚时,新婿、新妇都要盛装打扮。

古代结婚六礼

古代结婚六礼

古代结婚六礼六礼历史历史沿革《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也称“六礼”,即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

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

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

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

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

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中国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

《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

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

清代《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

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

六礼始于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婚姻程序,虽几经变迁,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在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

这种婚姻程序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传统文化。

通常与[三书]合称[三书六礼]。

[1]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一套新式婚俗,即文明结婚。

“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新人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婚礼仪式力求简化由证婚人宣读礼堂所备证书,各方代表代表颂词,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或奏乐等,拜天地、闹洞房等封建迷信习俗也被逐一剔除。

[2]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婚姻,于是对完成婚姻关系的过程就逐渐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就是我们常说的“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

[3-4]古籍记载六礼是中国传统婚礼仪式,古籍《礼记·昏礼》上载∶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丰富多样,具有不同的仪式和习俗。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1.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之一,夏朝时期的婚礼形式相对简单。

男方一般会送给新娘礼物,如兽皮、兽骨等,并结合祭祀的方式进行婚礼。

2.商朝:商朝时期的婚礼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仪式。

婚礼一般在夜晚举行,新郎需要在女方家的门前驻足三夜,以示决心。

同时,还有牛、羊等牲畜作为婚礼宴席上的主食。

3.周朝:周朝的婚礼形式相对隆重。

古代婚礼的最高规格是三冢礼,即男方三代同堂出席的婚礼。

婚礼上,新娘穿着华丽的婚纱,新郎穿着锦袍,由排长官主持婚礼。

4.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婚礼形式开始向现代婚礼过渡。

新郎需要送给新娘一些贵重的礼物,如金饰、玉石等。

同时,还有丰盛的宴席和各种娱乐活动,如舞蹈、音乐等。

5.秦汉时期:婚礼形式进一步发展,秦汉时期的婚礼更加隆重。

婚礼一般在傍晚开始,新郎要在新娘家门前驻足一夜,双方家人和亲友共同参加婚礼。

同时,还有舞狮、舞龙等娱乐活动。

6.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婚礼的规模较大,多数采取府中婚礼形式。

仪式上,主持人会为新郎新娘行拜天地、拜堂和拜父母等礼仪,然后举行酒宴并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7.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的婚礼形式更加注重礼仪和规定。

新郎需要亲自前往新娘家接娘,而不是由代理人代劳。

婚礼上有详细的礼仪和仪式,如天地盟、鞠躬问名和交杯酒等。

8.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婚礼形式相对繁琐。

婚礼前,新娘需要进行多次仪式试妆,确保妆容完美。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分别由父母引领进入礼堂,由主持人主持仪式,进行交杯酒、敬茶等仪式。

以上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的简要介绍。

这些婚礼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婚姻观念,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婚礼形式多种多样,但传统婚礼的影响依然存在,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观念。

论古代婚礼制度

论古代婚礼制度

论古代婚礼制度古代婚礼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场合之一。

古代婚礼制度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仪式,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

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婚礼制度较为简单,主要是以婚礼的形式来庆祝婚姻的成立。

婚礼仪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迎娶新娘:新郎和新娘家的人在婚礼前会前往新娘家,等待新娘的到来。

2. 婚礼仪式:婚礼仪式通常在新婚前进行,新郎和新娘的家族成员会一起参加婚礼仪式。

婚礼仪式包括迎娶新娘、拜堂、敬茶、宣誓等步骤。

3. 宾客用餐:婚礼当天,新郎家和新娘家的宾客会一起在宴席上用餐,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欢迎。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婚礼制度,逐渐摆脱了先秦时期的简单形式,开始呈现出更为复杂和繁琐的特点。

秦汉时期的婚礼仪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新娘妆饰:新娘在婚礼前需要完成化妆的过程,以显得更加美丽和端庄。

2. 迎娶新娘:新郎和新娘家的人在婚礼前会前往新娘家,等待新娘的到来。

3. 婚礼仪式:婚礼仪式通常在新婚前进行,新郎和新娘的家族成员会一起参加婚礼仪式。

婚礼仪式包括迎娶新娘、拜堂、敬茶、宣誓、交换戒指等步骤。

4. 宾客用餐:婚礼当天,新郎家和新娘家的宾客会一起在宴席上用餐,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欢迎。

5. 宾客送行:新娘和新郎的家人会为新人送行,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礼制度,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和繁琐的特点。

婚礼仪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新娘妆饰:新娘在婚礼前需要完成化妆的过程,以显得更加美丽和端庄。

2. 迎娶新娘:新郎和新娘家的人在婚礼前会前往新娘家,等待新娘的到来。

3. 婚礼仪式:婚礼仪式通常在新婚前进行,新郎和新娘的家族成员会一起参加婚礼仪式。

婚礼仪式包括迎娶新娘、拜堂、敬茶、宣誓、交换戒指等步骤。

4. 宾客用餐:婚礼当天,新郎家和新娘家的宾客会一起在宴席上用餐,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欢迎。

5. 宾客送行:新娘和新郎的家人会为新人送行,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各个朝代婚礼流程

各个朝代婚礼流程

各个朝代婚礼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各个朝代婚礼流程一、先秦时期婚礼流程在先秦时期,婚礼有着独特而庄重的流程。

古代婚嫁程序详解

古代婚嫁程序详解

古代婚嫁程序详解推荐文章古代婚嫁的仪式和程序热度:关于平潭婚嫁习俗热度:慈溪婚嫁习俗大全热度:中国各地婚嫁习俗热度:关于日本人婚嫁习俗热度:与现代婚礼和西式婚礼不同,中国古代婚礼有着其特定流程。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古代婚嫁程序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古代婚礼流程中式婚礼一定要知道的婚嫁六礼旧时结婚仪礼,从古代“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演变而来。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提亲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

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请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

旧时有人迷信所谓六年大冲、三年小冲;男婚年龄逢双,女子十九不嫁;谓鸡狗(鸡犬不和)、龙虎(龙虎相斗)、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难相配,待认为周全后始议亲。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定亲定亲前议亲,议亲始议“小礼”,在买卖婚姻年代均讨价还价。

一般“四洋红”或“六洋红”(绸缎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两只、金耳环一副;聘礼,小礼三十六,中礼六十四,大礼一百廿(银圆);食品,个数“六十四”,即包头64对、油包64只、麻饼64只等,尚有老酒2担至8担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称。

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

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

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

故旧时夫妻吵嘴,妻子常说我是有“红绿书纸”的,以此抑制丈夫。

继“文定”后择吉迎娶,由择日店拣“好日”的日子。

亲友送礼,婚礼多是现金,或喜幛、喜轴,并书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

送嫁礼多为绣花或绸缎被面、被头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早生贵子”意。

旧时有媒人首次进门不能喝茶的习俗,谓“媒不饮茶”,说喝了茶要冲淡婚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清朝的婚礼大体上是明朝婚礼的沿袭,清朝政府在前期采取了很多比较开明的政策,所以民间许多前朝文化大都被保留下来,民间婚礼习俗大都和明朝时代一样。但是对于统治阶层就有不一样的地方。据清朝政府的规定:公、侯、伯成婚的纳采礼,缎衣五袭,缎衾褥三具,金约领一具,金簪王枝,金耳饰全副,一品官纳采礼,缎衣四袭,其余同侯伯;二、三品官纳采礼,缎衣三袭,缎衾褥二具,余与一晶官同,四品官以下至九晶官的纳采礼,缎衣二袭,缎衾褥一具,金约领一具,金耳饰全副。那么皇帝大婚,自然是不能算在其中的,过程之复杂度非比一般了。但是结婚当天要吹锣打鼓鞭炮声声八抬大轿以至于整条街都知道的习惯还是广为大众所支持赞同的,慢慢的就这么延续到现在,以至于我们一提起古代婚礼脑海中就浮现了凤冠霞帔,大红的颜色等等。不过用红色来代表喜事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如果融入现代创新元素,将更能为广大年轻人所接受。
六、明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婚礼习俗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凤冠霞帔和九品官服是明朝的标准婚服。方雇花轿,下午吹打弹唱至女方家抬新娘,女方家以“三道茶”招待。同时女方家中人要用镜子向花轿内上下前后照一遍。再点燃爆竹一小挂,置于轿内,谓之“搜轿”,以赶走轿内可能躲着的妖魔鬼怪。接着新娘换上新鞋,由喜娘携扶或由哥哥、弟弟背上轿。花轿出发时,燃放鞭爆,新郎头戴状元帽,身着龙凤大红袍,腰挎大红花迎娶新娘上轿。这个流程似乎就开始很眼熟了吧,古装电视剧里面的迎亲大都参照就是这个时代的婚礼。
迎亲时,新郎领着花车或花轿来到女家,花轿迎亲由此开始。新娘上轿后还有讨吉利钱要喜酒吃的习俗。来到男方的家门口,新娘下来,有“撒谷豆”求吉利的做法。新娘入堂后又有“拜堂”活动。新婚夫妇手牵“同心结”,宋代称为“牵巾”。新人牵巾先拜天地、祖先,然后进入洞房,夫妻交拜。交拜后新人坐于床上,行“撒帐”、“合髻”之仪。合髻就是新婚夫妇各剪一缕头发,结成同心结的样子,作为婚礼的信物。此后还有除花、却扇的仪式,直到灭烛为止。在灭烛的这一段时间里,前来的宾客无论老幼都可以恶作剧,刁难新人,这就是我们现在“闹洞房”的前身。第二天早上,新婚夫妇拜过公婆,婚礼才算结束。
各个朝代婚礼服饰:
中国古代婚礼服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婚礼服,但是各个朝代却都彰显着中国古代的特色。下面就一起来看中国古代婚礼服。
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盛的一个时代,无论从服装还是人的观念上来看都更为开放,婚礼习俗方面比前朝有简略的趋势,但是仍然遵从沿袭下来的制度,大体上婚礼包括六个步骤,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六礼”。 唐纳征纳之物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等,各有不同的寓意。新娘到了新郎家后,父母以下的人都要从小门出去,再从大门回来,其意是要踏新娘的足迹。在唐代,新妇不仅要拜公婆和丈夫的尊长,而且还要拜观礼的宾客,称为“拜客”。也有闹洞房的习俗,唐代称之为“戏妇”,然后新婚夫妻进入新房(新郎是倒着走进新房的)共饮合欢酒,后世称“交杯酒”。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 作者:
———————————————————————————————— 日期: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各个朝代婚礼习俗:
随着朝代的变更,掌握历史的民族特性等各方面原因,婚礼习俗在各个朝代也会有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所说的古代婚礼大都是明清时期的,所谓“凤冠霞帔,大红喜服”,成为了婚礼最具象征意义的表征。
一、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奠定者是周朝,当时的婚姻制度属于“礼”制的一部分,他们制定的三大婚姻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周代还设有官媒,专司判合之事。结婚遵循“六礼”程序、离婚遵守“三不去”和“七去”的原则。就结婚制度的“六礼”来说,分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其中,亲迎更为复杂,根据《礼记》的记载,要求男方先到女方的家庙拜祭其祖先,然后再用车接女方到男家,要举行夫妇同器共餐、饮交杯酒等仪式,才算完成结婚之礼。另外还有“结发为夫妻”的说法,也都是从周朝开始的。这些制度和习俗的形成,历经多少朝代后,还一直流传至今。
新娘在亲迎过程中都会使用遮盖物,或帷帽,或皂罗,或扇子,统称为“盖头”。唐代妇女结婚常用纨扇和折扇两种,故洞房定情,古语美称为“却扇”。“钗钿礼衣”这个词算是唐朝婚服的最好阐释,华丽精致是主调,色调方面呈现男服绯红,女服青绿。
四、宋朝的婚礼在唐朝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俗,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议婚时,开始出现了相媳妇和通资财的做法。相媳妇就是相亲,由男女双方约定一个日期,双方见面,如果相中就在女子的发髻上插上金钗,成称为“插钗”,如果不中意,则要送上彩缎,称为“压惊”
五、由于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掌权中国的时代,统治阶层出身广阔的蒙古草原,婚礼当然也就不可避免的拥有了这个少数民族的某些特性。总的来说,统治阶级也是延续了前朝既定的制度来进行管理的,“人伦之道,始于夫妇,夫妇之本,正自婚姻”这句话算是元代人对婚姻的看法,是中国婚姻观在元代的表现。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元代蒙古族形成的一夫一妻制度在这个时代也有一定的表现。由于民族宗教信仰等问题,汉人女子嫁少数民族的多,而汉人娶少数民族的少,蒙古贵族禁止与汉族通婚。
二、汉代人看婚礼把婚礼看成是一件很庄严肃穆的事情,如同看待国家之间歃血为盟,兄弟之间结拜为盟,婚约就是一场盟誓。破坏这种应当永恒的约定,要受到起码是道义的惩罚,因此盟誓有咒语的性质。汉人以人法天,自然界的万物,乃是天阳、地阴所化生。男女则是社会的阴阳两极,是人类的渊源,是一切伦理的起点。
完整的婚礼习俗包括了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婚后礼,也叫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从一些文学作品中来看,汉代人婚礼是用青布幔搭成帐篷,举行交拜之礼。《世说新语.假谲》篇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另外,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黄色的婚礼服。同时也有了闹洞房的习俗,但是起初的意思是为了驱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