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百变陶泥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泥塑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泥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b3038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7.png)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泥塑教案一、活动主题:认识泥塑艺术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2. 教学内容:泥塑的定义、发展历程、制作技巧及我国著名的泥塑作品。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泥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泥塑艺术。
(2)讲解:介绍泥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制作方法。
(3)示范:教师演示泥塑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
(4)实践:学生动手制作泥塑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二、活动主题:捏泥人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体验捏泥人的乐趣。
2. 教学内容:学习捏泥人的基本技巧,创作具有个性的泥人作品。
3.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捏泥人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讲解捏泥人的基本技巧,如揉、搓、压、捏等。
(3)示范:教师示范捏泥人的过程,讲解创作要点。
(4)实践:学生动手捏泥人,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主题:泥塑动物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培养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学习制作泥塑动物的方法,创作具有生动形象的动物作品。
3.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泥塑动物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形态和特点。
(2)讲解:讲解制作泥塑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3)示范:教师演示制作泥塑动物的过程,讲解创作要点。
(4)实践:学生动手制作泥塑动物,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主题:创意泥塑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2. 教学内容:学习创意泥塑的制作方法,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3.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创意泥塑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2)讲解:讲解创意泥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示范:教师演示创意泥塑的制作过程,讲解创作要点。
(4)实践:学生动手制作创意泥塑,教师巡回指导。
五、活动主题:泥塑与环境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 教学内容:学习制作环保主题的泥塑作品,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小学综合实践趣味粘土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趣味粘土教案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1e345f4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2.png)
小学综合实践趣味粘土教案活动综合实践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其中,趣味粘土教案活动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动手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修养。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个小学综合实践趣味粘土教案活动。
一、活动简介本活动旨在通过趣味粘土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想象力和美感。
通过观察、动手创作和分享作品,学生将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和步骤准备材料:1. 粘土:各种颜色的粘土供学生选择。
2. 创作工具:刀具、模具等。
3. 工作台或纸板:供学生在上面进行创作。
活动步骤:1. 引入阶段: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导学生讨论粘土的应用和创作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演示创作:教师示范一个简单的粘土作品,如动物、植物或日常用品,鼓励学生观察并提问。
3. 指导方法:教师提供一些基础的粘土创作方法和技巧,如揉捏、搓圆、压平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这些方法。
4. 自由创作: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粘土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时间安排,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 创作分享: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
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创作心得。
6. 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对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鼓励学生积极总结经验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创作技巧和能力。
三、活动的教育意义1. 提高动手能力:通过粘土创作,学生需要进行揉捏、搓圆、压平等操作,这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 发展想象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运用想象力,模仿生活中的事物或自己的想法创作作品。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培养美感:学生在进行粘土创作时,需要关注颜色、形状和比例等方面,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美感和审美意识。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玩泥巴做泥塑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玩泥巴做泥塑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3475809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3.png)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玩泥巴做泥塑一、活动背景综合实践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专门课程之一,其特点是要强调实践性、生活性、实用性,具有很好的交叉性、整合性和应用性。
在四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选择了玩泥巴做泥塑这一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二、活动设想1.活动实施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为一个下午,选在校内教学楼旁的开阔草坪上进行。
2.活动具体流程(1) 热身活动在活动开始前,设置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几分钟的慢跑、伸展等活动,锻炼身体,同时也能增加活动的积极氛围。
(2) 材料介绍和分组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将材料和工具准备好,分组让学生合理分配任务、相互协作。
同时需要详细的向学生介绍所需要的材料如:泥巴(可自制或购买),塑料模具、小夹子、棍子等。
(3) 活动操作在材料和分组介绍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制作泥塑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泥巴揉成长条状;•用将要制作泥塑的模具涂上少许植物油,防止泥巴附着;•将泥巴塞入模具中,用棒子或小夹子填平压实;•从模具中取出泥巴,小心地敲出,让泥塑自然晾干;•晾干后对泥塑进行描绘彩色。
此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操作,让学生实现亲身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活动的进行。
(4) 收尾活动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对大家的泥塑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心得和感受。
同时老师也需要给予意见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制作水平。
三、活动目的1. 培养动手能力手作制作会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
2. 增强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观察模型的形状和细节,精准的描绘出作品,并给它们增加生动色彩,从而提升学生的绘画和想象能力。
3. 促进合作交流活动中的小组分工合作,需要相互协调、调整,增进同学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活动总结通过“玩泥巴做泥塑”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得以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玩泥巴的乐趣,从而发挥自己的创意和个人特长,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并能促进学生感性知识与理论知识的交流。
关于陶泥的综合实践案例
![关于陶泥的综合实践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169f11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5.png)
关于陶泥的综合实践案例一、活动背景。
咱们学校啊,老是搞些特别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
这次就轮到陶泥啦,为啥选陶泥呢?这陶泥就像个魔法泥巴,能在你手里变成各种各样超酷的东西,而且玩陶泥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玩泥巴的快乐时光,不过可比那高级多啦。
二、活动目标。
1. 技能方面。
就是要让咱这些小伙伴们学会咋摆弄陶泥呗。
从最开始的揉泥巴,到最后捏出个像模像样的小物件,像小杯子啦、小动物啦,反正就是要把陶泥玩得溜溜转。
2. 创意方面。
激发咱的想象力啊,不能捏来捏去都是一个样。
要让大家脑洞大开,捏出那些独一无二的玩意儿,把自己心里那些奇奇怪怪又超级有趣的想法通过陶泥展现出来。
3. 团队合作方面。
有时候一个人玩不过瘾,还得几个人一起合作搞个大作品。
这就考验咱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啦,你负责一部分,我负责一部分,最后组合起来就是个超厉害的大作品。
三、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
那肯定得有陶泥啦,而且是质量还不错的那种。
还要有一些工具,像小陶泥刀、小擀面杖之类的,这些小工具就像是陶泥的魔法棒,有了它们,做起来就更方便啦。
2. 场地准备。
找了学校的美术教室,那里空间大,光线也好。
而且美术教室本来就有一种艺术氛围,在那玩陶泥,感觉自己都像个小艺术家呢。
3. 知识准备。
老师提前给我们讲了好多关于陶泥的知识。
比如说陶泥的历史,原来陶泥这东西从老早就有了,古代人就用它做出了好多超厉害的陶器,什么陶罐用来装东西,陶碗用来吃饭,那可都是智慧的结晶啊。
还讲了陶泥的特性,像它干了会变硬啊,湿的时候怎么保存之类的。
四、活动过程。
1. 入门探索。
活动一开始,大家都对着陶泥有点发懵,虽然看起来就像一块泥巴,但还真不知道从哪下手。
老师就先给我们做示范,看老师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三两下就把一块陶泥揉得圆圆的。
然后老师就教我们怎么把陶泥揉得均匀,这就像是给陶泥做按摩一样,要温柔又有力。
我们就跟着老师的样子,开始揉啊揉,那场面就像一群小厨师在揉面团。
2. 自由创作。
综合实践趣味粘土教案
![综合实践趣味粘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e601b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a.png)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粘土的基本特性,掌握粘土的基本制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粘土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粘土的基本特性及制作技巧。
2. 创意粘土作品的制作。
教学难点:1. 粘土色彩的搭配及表现手法。
2. 创意粘土作品的构思与制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粘土、模具、工具(如:刀、针、刷子等)3. 纸张、颜料、画笔等辅助材料4. 安全用品(如:围裙、手套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各种粘土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用粘土制作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有趣的粘土作品。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粘土的基本特性,如:粘性、可塑性、易干燥等。
2. 教师演示粘土的基本制作技巧,如:揉、搓、捏、压、切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粘土的基本制作技巧。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粘土、模具、工具等材料。
2. 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粘土作品,如:小动物、花朵等。
3.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自己动手制作粘土作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完成作品后,展示给其他同学和教师。
2. 教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创新和创意。
3. 学生总结自己的制作过程,分享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粘土的基本特性及制作技巧。
2.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创意的粘土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粘土色彩的搭配及表现手法,如:对比色、互补色等。
2. 教师演示如何运用色彩搭配制作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粘土作品。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粘土、颜料、画笔等材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趣味软陶》精品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趣味软陶》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060528eefdc8d376ee3245.png)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趣味软陶》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软陶制作方法中的徒手捏制法,并了解与使用揉球、压片、搓条、捏形等基本捏制技法,塑造软陶作品的造型。
2.通过了解万圣节活动,选择具有万圣节特点的作品进行制作,亲身体验万圣节的活动,感受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3.采用分组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和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分工协作能力。
4.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评奖的过程,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
教学准备:(一)学具准备:各组(6个组)分别放好各色软陶泥、软陶造型工具、硅胶不沾垫、小桌板、垃圾盒、硅胶小碗、糖果盒(二)教具准备:软陶成型作品、万圣节的表演用具(化妆服、面具、扫帚)、小粘贴、课件一、导课1.做手指操、手掌操。
2.由捡到的帽子,找到帽子的主人小巫师。
由小巫师的忙碌的工作,引出师生之间关于进行万圣节的交流,接着欣赏万圣节的视频介绍。
看过视频之后,小巫师问同学们想穿着万圣节的化妆服,提着万圣节的南瓜灯,一起度过今天的万圣节前夜吗?二、探究学习1.小巫师也特别希望你们参加万圣节的活动,想先了解你们做软陶的水平怎样。
A.限时半分钟将软陶泥揉成圆球,比一比谁的圆球揉的最圆,无皱褶。
想象这个小圆球可以是生活中的那样物品? 2个圆球?3个圆球?自己动手来组合你的小圆球。
看看哪个组组合东西最多。
B.将圆球压一压,它能能用来做什么东西。
C.将圆球搓成条,看看谁的泥条搓的粗细最均匀?你是怎样搓泥条的?请看泥条大变身。
咱们快来试试看。
学生搓泥条,进行泥条大变身的活动。
D. 老师手里拿着学生作品,通过捏形使它更像了。
同学们选择小桌板上你最喜欢的作品,尝试通过捏形,使他们变得更像,更精美,好吗?像这种用手捏或整形的方式,塑造软陶泥造型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徒手捏制法。
徒手捏制法有哪些技法你刚刚已经做过了,谁来说一说?揉---球:表面光滑压---片:厚薄均匀搓---条:粗细均匀捏---形:线条流畅同学们心灵手脚,小巫师已经不迫不及待的想和你玩了。
小学综合实践泥工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泥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979e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5.png)
小学综合实践泥工教案泥工活动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堂小学综合实践泥工教案设计,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泥工活动。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细致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泥工材料:黏土、工具(刀、模具等)。
2. 示范作品:准备一些简单的泥工作品示范给学生观摩。
3. 教学课件: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介绍一些泥工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简单的泥工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让学生观察作品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2. 知识讲解:根据泥工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如黏土的成分、制作方法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等。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课件、讲解和示范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了解泥工的基本知识。
3. 制作过程: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简单的泥工模具和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制作主题,并在组内展开合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造型和技巧。
4. 创造发挥:在学生完成基本形状的制作后,鼓励他们进行创造发挥。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添加颜色、纹理和装饰等元素,使作品更具个性和创意。
教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装饰方法,如刻画、雕刻和粘贴等。
5. 交流展示:每个小组完成作品后,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和评价,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交流。
通过互动和分享,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泥工技巧和创作思路。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品的质量,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
可以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2.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魅力陶艺世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魅力陶艺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20fab5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9.png)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魅力陶艺世界魅力陶艺世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引言: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通过对泥土的塑造和烧制,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
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培养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陶艺活动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本节课将引领学生进入陶艺的魅力世界,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陶艺创作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陶艺的定义、历史和意义;2. 学习基本的陶艺技巧和工具使用;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5.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陶土和陶艺工具;2. PPT或实物图片,用于介绍陶艺的定义、历史和意义;3. 实践活动材料,如彩色陶泥、绘画工具等;4. 小组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陶艺作品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陶艺的定义、历史和意义。
引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
2. 陶艺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使用PPT或实物图片,详细介绍陶艺的基本知识,包括陶土的来源、制作过程、烧制和装饰等。
通过问题与答案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他们对陶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活动(80分钟)a) 分组协作:将学生分为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好陶艺活动材料。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设计并制作一个陶艺作品,可以是花瓶、碗、动物形象等。
b) 手工制作: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图纸或想象开始制作陶艺作品。
教师在一旁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介绍陶艺技巧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c) 彩绘装饰:学生在制作完成后,使用彩色陶泥或绘画工具进行装饰。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装饰技巧和示范,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d) 烧制与展示:将学生制作完成的陶艺作品进行烧制,并安排一个展览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作品欣赏和评价,展示活动也可以邀请家长和其他年级的同学参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陶泥手捏成型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陶泥手捏成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f9075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4.png)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陶泥手捏成型法陶泥手捏成型法是一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捏陶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陶艺的魅力和乐趣。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陶泥手捏成型法的背景和意义。
陶泥手捏成型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形式,它在古代就被广泛应用于陶器的制作中。
通过手捏陶泥可以塑造出各种形态各异的作品,如花瓶、杯子、动物形象等,这些作品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价值。
陶泥手捏成型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对艺术的热爱。
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陶泥手捏作品的例子,并简要解释它们的制作过程。
通过观察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陶泥手捏成型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例如,学生可以观察到陶泥是如何通过手部的揉捏和塑造来达到所需形状的,他们也能够了解到陶泥在干燥后可以进行上釉和烧制的过程。
在学生理解了陶泥手捏成型法的基本原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定量的陶泥,并告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进行手捏。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手捏方式和造型,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捏陶泥时注重细节和整体的协调性,使得作品更具观赏价值。
在学生完成陶泥手捏作品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展览活动,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
展览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陶艺的热爱和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交流环节中,学生们可以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赏析和评价,并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体会。
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陶瓷工艺品的展览或陶艺家的工作室,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陶泥手捏成型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参观活动,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陶艺的魅力和技巧,也能够了解到陶泥手捏成型法在不同文化和地区的差异性。
最后,教师可以总结这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和意义。
四年级百变陶泥综合实践教案
![四年级百变陶泥综合实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0c6fa57c1cfad6185fa73d.png)
四年级百变陶泥综合实践教案第一课:感受泥土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难点:了解陶文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塑造陶艺品。
课前准备:陶艺作品、黏土、图片、陶艺教室准备。
教学过程:1.欣赏陶艺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陶艺的基本制作过程。
(课件视频)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
面队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
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张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3.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小块。
认识制陶工具:手术转台、木拍子、修刀、刮刀、泥塑刀、泥浆、其它工具(擦布、毛笔)。
4.通过用手或脚或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可任意成型,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5.看刚成型的泥塑作品和已经凉干的泥塑作品以及烧制好的作品,用感官比较、感受、区别,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6.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二课初步体验泥土特性,训练卫生习惯养成一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块。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导入:欣赏古今中外大师及学生作品(中国汉代石雕、非洲木雕、雕塑大师作品及学生泥塑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陶艺制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陶艺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7de882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6.png)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陶艺制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陶艺制作引言:陶艺制作是一项富有创意和技巧的手工艺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陶艺制作,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陶艺制作课程。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陶艺制作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提升他们的细节处理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准备陶艺制作所需的材料:陶泥、陶艺工具、颜料等。
2.准备教学示范用的陶艺样品。
3.设置合适的制作工作区域和教学展示区域。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10分钟)-给学生展示一些陶艺制品,并引导他们思考陶艺制作的过程和意义。
-提出本课的主题:“用泥土创造艺术”。
2.讲解陶艺制作的基本知识(15分钟)-讲解陶艺制作所需的基本材料和工具,并展示它们的用途。
-介绍陶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陶艺的价值和意义。
3.示范制作过程(20分钟)-以一种简单的陶艺制品为例,给学生进行制作过程的示范。
过程中要注重解释步骤和技巧。
-鼓励学生提问,并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解答。
4.学生实践操作(4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有3-4人。
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材料和工具。
-学生跟随示范,按照自己的创意制作陶艺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尝试不同的形状和装饰方式。
5.作品展示和交流(20分钟)-将学生的作品摆放在教学展示区域,并给予适当的标注。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彼此的创意和想法。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6.总结与反思(15分钟)-结合学生的作品和讨论,总结陶艺制作的过程和经验。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分享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四、教学延伸:1.举办陶艺展览,邀请学生及家长参观,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给予肯定与鼓励。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泥塑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泥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725d6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d.png)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泥塑教案一、活动主题:认识泥塑艺术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1. 准备泥塑材料:泥巴、工具等。
2.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泥塑作品,引导学生对泥塑产生兴趣,简要介绍泥塑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技巧。
2.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泥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创作泥塑作品,进行展览或交流。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泥塑艺术展览或邀请泥塑艺术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泥塑艺术的认识。
六、活动内容:学习泥塑制作技巧1. 讲解泥塑的基本制作技巧,如揉、搓、压、擀等。
2. 演示如何制作泥塑基本形状,如球体、立方体等。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制作简单的泥塑作品。
七、活动内容:创意泥塑作品1.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或物体进行泥塑创作。
2. 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细节和表情,使作品更具生动感。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八、活动内容:泥塑作品的修饰与完善1. 讲解如何对泥塑作品进行修饰,如上色、镶嵌等。
2. 展示修饰后的泥塑作品,让学生了解修饰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修饰,使作品更加精美。
九、活动内容:泥塑作品的展示与交流1. 组织学生将作品摆放在指定位置,进行展示。
2.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交流创作心得。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十、活动总结:1. 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泥塑艺术的魅力。
2. 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3. 布置课后作业,如继续创作泥塑作品,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泥塑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十一、活动拓展:参观泥塑工作室1. 组织学生参观专业泥塑工作室,让学生了解泥塑艺术家的创作环境和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多彩泥塑》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多彩泥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13327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5.png)
小学综合实践《多彩泥塑》教案多彩泥塑——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导语:多彩泥塑是一门既有趣又富有艺术性的手工艺术活动,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多彩泥塑,学生不仅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教材选取、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多彩泥塑教学。
一、教材选取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开展多彩泥塑教学,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
可以从小学美术教材中找寻相关内容,如《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小学美术教材第二册》等。
通过教材的选择,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科学性。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观察真实对象或图片,学生能够准确地捕捉对象的形态、结构和纹理等特点,并能将这些观察到的信息转化为手工艺品的创作。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多彩泥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于形态和色彩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在创作中自由发挥,凭借自己的想象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3. 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观察和学习大师的作品,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创作,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了解泥塑的历史和基本知识。
在开展多彩泥塑教学前,首先介绍泥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 学习泥塑的基本技法。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泥塑的基本技法,如揉捏、捏拉、推扁等。
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技法。
3. 观察真实对象或图片。
选择一些具有丰富形态和色彩的对象或图片供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对象的细节,包括形态、结构、纹理等,并能准确地捕捉到这些特点。
4. 创作泥塑作品。
基于观察的结果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创作泥塑作品。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进行适当的创作难度设置,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 欣赏和分享作品。
小学综合实践多彩泥塑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多彩泥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20f6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b.png)
小学综合实践多彩泥塑教案多彩泥塑——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泥塑是一种以黏土或粘土为原料,通过塑造、整形、彩绘等艺术加工过程,创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
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术,泥塑不仅能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综合实践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于他们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实践中的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过程中的挫折与成功,更能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心,增强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信心。
二、多彩泥塑教学的意义1.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泥塑教学,让孩子们接触到美的艺术形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理解能力。
2.发展动手能力:通过揉捏、扣削、切割等手工操作过程,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促进思维发展:泥塑制作需要孩子们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耐心和毅力:泥塑制作是一个耐心和持久的过程,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不急躁,坚持完成作品。
5.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泥塑可以进行合作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三、多彩泥塑教学的活动设计1.材料准备:- 黏土或粘土- 各种塑模工具(刻刀、刷子、模具等)- 彩绘工具(颜料、画笔等)2.活动一:基础技巧训练为了保证孩子们掌握基本的泥塑技巧,可以设置一些基础训练活动。
比如,要求孩子们通过揉捏和搓圆的方式制作各种基本形状,如球、圆柱、长方体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熟悉泥塑的材料和手法,并锻炼他们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3.活动二:创意泥塑制作在掌握了基本技巧后,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创意泥塑制作。
可以提供一些题材或主题,如动物、植物、人物等,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塑造。
综合实践陶泥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陶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bc90f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b.png)
综合实践陶泥教学设计包装专业陶艺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提高器型设计的想象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此外,陶艺课程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包装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陶泥的优秀教学教案。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活动背景众所周知,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9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在世界上素有“瓷国”的美誉。
现代陶艺在我国直到80年代才初显轮廓。
它是土,釉,火的综合体,有着自己的语言,有着自己的哲理性,是现代艺术创新观念和科学技术的结晶。
通常它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民众素质等综合国力的体现。
在当代艺术的诸多方式中,现代陶艺是唯一兼具原始性、现代性和公众性的一种艺术方式,已经越来越被世界所认可。
面对素质教育下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面对这一良好的教育资源,我校决定准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陶艺教学,在参观区综合实践基地活动后,在本校拓展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尝试着每一个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为能在学校全面推广此次活动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活动目的1、借“陶艺”为载体,试图通过玩泥巴来营造一种艺术气氛。
让学生自主实践制作陶艺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欣赏陶艺文化的魅力,创造孩子眼中自己个性陶艺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探究、合作、创新等综合素质。
2、实践过程中,走入陶艺世界,欣赏我国的一些现代与古代的陶艺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了解陶艺知识,加强学生对陶艺这门艺术的认识,热爱我国的艺术文化。
在学习制作陶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活动计划1、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做好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制定小组计划,确定人员分工3、了解冬了解陶艺的悠久历史、现代陶艺的制作工序及其相关资料。
4、在区综合实践基地活动中学习制作陶艺并拍照留念。
百变陶泥玫瑰花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百变陶泥玫瑰花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87aa5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c.png)
百变陶泥玫瑰花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手工艺术制作的兴趣和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流程:
1. 简介介绍:引导学生了解陶泥材料和陶艺制作的相关知识,了解陶泥玫瑰花的制作目的和意义。
2. 实践操作:
a. 给予学生一定的陶泥材料,指导他们查找相关教程,学习制作陶泥玫瑰花的方法;
b. 引导学生根据教程的指导制作自己的陶泥玫瑰花,鼓励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c. 提供适当的辅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自己的陶泥玫瑰花作品。
三、成果展示与分享:
1.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陶泥玫瑰花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困难、收获和体会;
2. 同学互相鼓励和欣赏,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 可以选择将作品进行班级展示或学校展览,让更多人欣赏并学习。
四、总结与反思:
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 分享其他学生的作品,鼓励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
3. 总结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泥工(教案)-2021-2022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泥工(教案)-2021-2022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4e8d3b064693daef5ff73d18.png)
泥工一.教学目标1.认识注浆成型原理,自主学习注浆成型过程方法,通过清模、合模,注浆、补浆等操作环节,制作一件工艺品。
2.边制作边观察、记录相关信息,描述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作品进行相关评价。
3.安全卫生操作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引发再创造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我校四年级学生活动热情,但有时过于激动,在其他活动中出现不做设计、简单操作、不深入思考的盲目活动。
本次活动自主分析环节,将着重引导学生观看、记忆、梳理活动流程,并在演示环节,将重点方法与学生一起探讨、观摩,引领学生细化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强分析思考能力。
并设计活动学习单,记录学习中的重要事项,反思作品与活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形成技术意识。
三.重点难点1.认识注浆成型原理,自主学习注浆成型过程方法,通过清模、合模,注浆、补浆等操作环节,制作一件工艺品。
2.边制作边观察、记录相关信息,描述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作品进行相关评价。
3.安全卫生操作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引发再创造的欲望。
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艺术品欣赏: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两样物品,请大家的目光投向这里。
请学生观察,摸一摸,抱一抱这是什么?并说出是由什么材质做成的。
学生根据观察、触摸等感知陶瓷艺术品的特征。
(看起来造型丰富、摸起来光滑、坚硬,有的作品是空心的,是有陶土制成的)那么松散的陶土又是如何制成形式多样的陶器呢?(陶土豁上水,变为陶泥,再经过火的烧纸就成为了陶器)这些陶器能干什么?(装东西、盛酒类和美食、变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是啊,陶器可以做成器形不一的器皿,用来盛放东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老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在劳动中创造生活,在劳动中改变生活,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知道,使器物成型的方法主要有几种,分别是:拉坯成形法,泥条盘筑法(板书)。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注浆成型法》。
顾名思义,就是把你将注入到模具中使器物成型的方法,其运用的是:吸附成型原理。
小学做陶泥教案
![小学做陶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4ced2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9.png)
小学做陶泥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做陶泥教案教案目标:1.使学生了解陶泥的基本知识和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陶泥材料:黏土、水、颜料、工具等。
2.教师准备:演示制作陶泥作品的步骤和技巧。
3.学生准备:准备好的衣物和工具,如园艺手套和塑料刀。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教师介绍陶泥的基本知识,如陶泥的来源、用途和制作过程。
2.展示一些陶泥作品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操作:3.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陶泥材料。
4.教师演示制作一个简单的陶泥作品,如一个小动物或花瓶,并解释每个步骤的技巧。
5.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由发挥创造力,制作自己的陶泥作品。
6.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巡视并提供指导和帮助。
展示和分享:7.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困难。
8.学生们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和评价:9.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在制作陶泥作品过程中培养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10.学生们回顾他们的作品,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制作陶泥作品,并带到学校展示和分享。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陶艺工作室或陶瓷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陶泥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制作陶泥作品时的创意和技巧。
2.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分享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以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百变陶泥综合实践教案第一课:感受泥土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难点:了解陶文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塑造陶艺品。
课前准备:陶艺作品、黏土、图片、陶艺教室准备。
教学过程:1.欣赏陶艺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陶艺的基本制作过程。
(课件视频)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
面队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
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张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3.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小块。
认识制陶工具:手术转台、木拍子、修刀、刮刀、泥塑刀、泥浆、其它工具(擦布、毛笔)。
4.通过用手或脚或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可任意成型,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5.看刚成型的泥塑作品和已经凉干的泥塑作品以及烧制好的作品,用感官比较、感受、区别,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6.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二课初步体验泥土特性,训练卫生习惯养成一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块。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导入:欣赏古今中外大师及学生作品(中国汉代石雕、非洲木雕、雕塑大师作品及学生泥塑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新授: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大师,为我们生活周围的人做一件泥塑像,用手摸摸他(同学的脸)、看看父母的照片、想想他们的表情性格特征,进行表现,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欣赏与反思: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三、拓展延伸课后观察:感受身边的有意思的物。
以共下次课时制作。
第四课学习陶艺装饰的基本方法陶艺装饰是陶艺的基本表现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装饰方法,启发他们触类旁通,生发出个性的装饰手法。
1.陶艺材质肌理肌理效果是陶瓷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创作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对于学生体验式的制作来说,首先了解它的基本方法。
(课件)(1)绞胎肌理(2)印压肌理(3)贴花(4)雕刻装饰(使用雕刻刀)(5)镂空雕装饰:(6)青花绘画装饰(使用画笔、陶瓷色料)(7)釉上彩绘装饰2.施釉与烧制(视频录像)施釉与烧制是体验制作过程中的最后工序,该工序操作的好坏决定作品的呈色效果和质量。
施釉(1)浸釉(2)涂釉(3)荡釉:(4)吹釉与喷釉:(5)弹釉第五课尝试装饰的基本手法一、激趣导入:学生欣赏紫砂壶二、讲授新课1.学生欣赏2.学生说一说,从造型、色彩题材上分析3.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表达自己对紫砂壶的感受4.学生欣赏5.学生说一说紫砂壶和普通茶壶之间的区别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看边讨论7.学生观察8.学生思考除了盘成圆形还能做成哪些形状,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小泥点、用泥条做成各种花瓣、树叶等形状,还可以想一想其他的装饰方法9.学生小组推荐回答10.学生试着压一压,体会一下11.学生思考回答,富有创造性制作外形12.学生欣赏,学生小组讨论准备创造什么造型三、学生作业四、展评1、学生派代表介绍2、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1、教师展示紫砂壶并介绍2、师:紫砂壶又称紫砂陶壶,是陶艺中的一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艺世界,体会它独特的美。
第六课盘花篮教学目标:1)了解黏土的特性及制作过程。
2)学会用泥条制作一个简单的陶艺篮子。
3)感受陶土艺术给人带来的粗旷的美。
教学重点:学会用泥条制作一个简单的陶艺篮子。
教学难点:制作时的接合牢固和泥浆的调制使用。
教学准备:黏土、垫板、范作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示范泥条盘制法(篮子的成型做法)1)先把泥条搓好,保持泥条粗细均匀。
2)把泥条连接在圆形的泥片上,用手指把她压紧。
3)根据篮子的结构,把泥条一层层往上盘。
用手指把它压紧,把里面抹成平面,使泥条涂抹在接合部位。
4)把篮子的提手粘接上。
五、学生作业用泥条制作一个陶艺制品。
六、巡回指导指导部分学生的泥条搓制方法。
指导部分学生调制泥浆。
指导部分学生的泥条成型。
第七课奇特的脸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浮雕式人像的造型艺术,感受不同造型带给人们的美感。
应会: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强学生对橡皮泥立体造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运用。
学习材料课件、橡皮泥、辅助材料教学过程一、以表情游戏导入1.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小组的同学互相做一做各种表情。
2.挑表情最有趣的同学给大家表演,每表演一种表情请大家观察,五官发生了什么变化?脸上哪些地方产生了变形?(引导学生直观、细致地观察表情的变化,激情引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二、找不同出示傩戏面具问题:这张脸与真人的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样都具有五官)这张脸与真人的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它的塑造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脸形不一样、五官夸张变形、色彩鲜艳)由同学们对这张脸特点的总结引出课题,出示课题:一张奇特的脸(从一张脸上找奇特的地方,使学生掌握分析脸部造型的方法,使后面的欣赏分析更有方向性。
)三、欣赏1.简短的小故事讲述奇特脸造型的来历。
(在观察中间以故事调节气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出示五张关于人像造型的艺术品图片进行欣赏分析奇特之处。
3.总结奇特的脸的条件你能说说怎样的脸才叫“奇特”的脸吗?A、脸形奇特B、五官的形状、位置奇特C、色彩或表情的夸张D、制作材料与方法多样(使学生观察到更多奇特的脸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奠定基础。
四、发现方法从制作奇特的脸的材料与方法多样引同学们的主要制作材料“橡皮泥”1.回忆橡皮泥的玩法(揉、搓、压、捏等)2.老师制作(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3.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你能从小朋友的作品中找到了哪些奇特的地方和新奇有趣的技法?4.回忆制作的步骤五、学生制作可以小组、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制作一张奇特的脸。
六、展评作业1.以组为单位进行欣赏每组评出一件自己组认为最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示2.同学们欣赏这些作品看这些作品奇特在什么地方?你认为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做的奇特?教师小结七、延伸出示浮雕与圆雕头像,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认识浮雕与圆雕的区别。
1.请你回家后试着做一个圆雕头像。
2.请你课下搜集更多有中国传统的奇特面具造型。
第八课捏花瓶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各种花瓶的图片,了解花瓶造型的多样性;2.运用搓、按压、卷、刻等技法创造表现各种各样的花瓶;3.体验陶艺创作的快乐,及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故事《打破了花瓶》、各种各样的花瓶的图片、陶泥、陶泥板、刻刀等工具。
活动过程:(1)导入主题熊爸爸出差回来,带回几枝腊梅花。
熊妈妈喜爱极了,捧出珍藏多年的花瓶,小心翼翼地把花插在里面。
下午,小黑熊从外面回来,见到花瓶里的花,“咦,花瓶里没有水,花不是渴死了?”他想,于是小黑熊准备给花瓶里的花浇浇水。
可是当他转身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花瓶。
妈妈听到了声音走了过来,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并没有批评小熊。
但是小熊还是很伤心。
小熊想这可是妈妈最爱的花瓶呀,我要帮妈妈做一个一模一样的花瓶送给她。
这时候小熊有犯难了,因为他不会做花瓶。
我们的小朋友可以帮帮小熊吗?(2)出示花瓶图片,了解花瓶的造型特点在做花瓶以前呢,我们要来看看都有哪些漂亮的花瓶呢。
在这些花瓶中,你最喜欢哪个花瓶?它的形状的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3)集体讨论,学习花瓶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讨论花瓶的结构。
花瓶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呢?集体讨论花瓶的制作过程。
我们已经知道了花瓶可以分成三部分,那我们可以怎么做花瓶呢?教师总结,并示范花瓶的操作步骤。
(4)学生动手操作步骤及要求:1.制作瓶底:取适量的泥搓一搓,压成泥板并用刻刀刻出自己想要的形状;2.制作瓶身:有两种方法取适量的泥搓圆,压成泥板然后用刻刀将泥板切成长方形,并卷成瓶身;(也可在此步骤中将瓶身轻轻地用手拧一下,改变瓶身造型)搓泥条并将其卷成瓶身;3.制作瓶口:用手轻轻地将瓶口掰成自己想要的形状;4.将瓶身放在做瓶身的泥板上,用刻刀沿着瓶身的轮廓刻出瓶底的大小并用水连接;5.运用搓、卷、刻等方式装饰花瓶。
活动延伸: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花插在花瓶里,让我们的花瓶更漂亮.第九课小陶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部分简单的陶艺常识。
2.技能目标:基本掌握制作陶猪的技巧。
3.创新目标:了解创新方法,初步进行创新尝试。
4.情感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创新尝试的满足。
教学重点:制作出一只可爱的小陶猪。
通过制作获得创新求异的快乐和意愿。
教学难点:1.制作技巧的掌握。
2.神态、动态、状态的把握。
教学思路:自学认知----引导思路---激励想象---实践创新---体验(创新)快乐。
教具的准备:50份陶泥、每份一斤左右、各色彩泥若干、陶艺工具若干,数码相机、电脑投影仪(自喷漆一罐)。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玩泥巴啦!!哈哈;今天我会教大家做个很可爱的小东西噢!嘿嘿,现在暂时保密噢!我们先看看课本,看看一只小瓷龟怎么做的!给大家2分钟,看懂的说给大家听听!我会把这只小陶龟送给你作奖品哦!师:哪为什么得做成空心的呀?!师:哪还有什么方法做成空心的呀?!(以上5分钟)师:小结:在投影仪上示范:塞纸法、挖空法、空球法(以上3分钟)二、实践1好!大家来试试做一个空心的“身体”,可用任意选择一种方法噢!5分钟做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也送一个小瓷龟做奖品哦!教师巡回辅导(送奖品)三、切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制作的是爱的小陶猪噢!(出示小金猪储蓄罐)今年还是老师的本命年呢!我也属猪哦!大家看看老师做的小猪(出示2个)让学生对比,二者之间的动态、神态;哪个更生动,更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