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学习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比较鉴别

比较分析是继综合分析基础上的第二大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区、国家的自然要素或者人文要素进行比较对比,能发现比较对象的联系和区别,能更好地把握每一个被比较对象的实质。如美国和日本地理特征的比较,比较对象可以设计为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生物、自然带、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交通、城市、环境问题等等方面;通过比较把握各比较对象征的特征、原因以及比较要素之间的联系等。如:

(一),自然地理条件相似------日本与英国

1、共同之处:都是岛国,海岸线曲折,多港湾;气候湿润,海洋性显著。

2、相似之处:

3、不同之处:

日本:地处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英国: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二)、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相似-----印度与巴西

1、共同之处:都处于低纬度,领土主要在热带气候区;都是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并建立

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家

2、相似之处:

3、不同之处:

(1)气候条件差异大:

印度:典型热带季风气候;巴西: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

(2)农业:

印度:粮食、棉花、芝麻、茶叶产量大

巴西:咖啡、大豆等经济作物出口量多。

(三)、其他可对比的主要国家

新加坡与埃及:重要的交通位置与经济发展

澳大利亚与南非:南半球的发达国家,农矿业特点

法国与德国:欧洲西部大国

俄罗斯与美国:超级大国,领土、资源经济特点

(四)

1.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相同点:

①地广人稀,农业现代化注重高度机械化

②地形南北三纵列带 .

③都是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出口国.

④工农业、人口、城市都分布在本国的东南部。

⑤白色人种,都为欧洲移民的后裔。

不同点:

①纬度位置:加拿大位于北极圈附近,寒冷;澳大利亚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炎热。

②地形:加拿大是西部山区,中部平原,东部高原;澳大利亚则是东部山地,中部平原,

西部高原。

③加拿大寒带针叶林和温带草原广布,澳大利亚热带草原面积广阔.

④加拿大多种春小麦,澳大利亚多种冬小麦.

2.英国与日本

相同点

①都是岛国,海岸线曲折,海运业发达.

②纬度相近都属于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

③工业化水平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④都临近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⑤新兴电子工业在布局上都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不同点:

①英国是世界上发展最早的工业国,本国有较丰富的煤炭和铁矿,属“煤铁复合体型”工业

布局;日本本国资源贫乏,靠进口原料和燃料发展工业,属“临海型”工业布局。

②英国地少人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农业现代化侧重于机械化和生物技术;日本地少

人多,农业以种植业主,农业现代化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化。

3。巴西和阿根廷

相同点:

①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农牧业占主导地位。

②农业发展快。机械化水平高。

③农畜产品商品率高。巴西的咖啡、蔗糖、大豆、橘汁是大宗出口商品,其中咖啡的出

口量世界第一,被誉为“咖啡王国”;阿根廷以出口牛肉和小麦为主,牛肉的出口量世界第一。

④工农业、人口、城市都分布在本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不同点:

①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不同。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湿

热,利于热带植物的生长;阿根廷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草类茂盛,适宜发展畜牧业和小麦种植业。

②农业地域类型不同。巴西属于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量大,粮食

不能自给;阿根廷属于大牧场放牧业,以养牛和小麦种植为主。

③农牧业类型不同。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的分布地区,而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是世界上

优良的温带天然草原之一。

二。“热点”问题区域化与“冷处理”

热点问题要落实到一个区域上,因此处理热点问题时要用区域思维对“热点”冷处理。具体如下:

(1)要特别注意高中系统地理知识、地理思维方法和观念在“热点、焦点”问题所在区域的整合。以综合思维、区域思维方法的整合为例:每一个“热点、焦点问题所在的大洲、分区、国家或地区区域,其地理环境都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处理这些环境要素要运用综合思维、区域思维去分析归纳,具体内容主要有:①明确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经纬位置(经纬度间隔、经纬度大小变化的方向和规律)、相对位置(相临区域、海陆位置)、范围图形轮廓、界线。②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地形地貌成因、分布、特点;水文特征;土壤、生物与自然带;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时空变化与分布。③人文要素,包括资源和能源类型、特点、分布;工业和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区域特点;交通运输现状;城市和城市化;文化与旅游;人口与环境问题;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等。

④在处理环境要素时要认真研究各自然环境要素之间、人文环境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热点、焦点”问题所在的区域内地形、水文、植被等下垫面因子对气候成因、分布、特点的影响,气候、地形的分布、特点对水文、土壤、自然带、农业、工业、聚落、交通、文化等的影响。⑤把复习的“热点、焦点”问题所在区域始终放在它所属的大地理环境之下,在总体上把握大的地理环境对其地理特征的影响,找出形成区域特征差异的宏观和微观因素,确定限制性因素和优势条件,规划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运用所学原理、思维方法和技能分析、解释“热点、焦点”问题的现象、成因、规律。“热点、焦点”问题教学与复习的本质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体现地理知识的时效性,更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形成一种思想,学会自己运用原理、思维方法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锻炼学生迅速找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地理思维方法的切入口并能根据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化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如分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公司纷纷落户上海的原因,要运用综合思维方法。不仅考虑丰富而廉价劳动力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些主导因素对跨国公司的吸引,还要考虑科技、交通、信息、政策、贸易、经济地位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又比如我国东部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的地理背景,要运用立体思维方法分析。劳动密集型工业区位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从美国转移到日本,从日本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再由“亚洲四小龙”转移到中国东部沿海和东南亚地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劳动力成本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区域差异造成其工业区位的转移。而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根据劳动密集型工业区位的时空变化过程和规律,预测我国境内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区位未来的转移方向,要运用战略思维方法分析.通过上述分析使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