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磁共振影像诊断
肩关节磁共振解读
肩关节磁共振解读肩关节磁共振(MRI)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肩关节的各种组织结构。
以下是肩关节磁共振解读的主要内容:骨与软骨在肩关节磁共振图像中,骨与软骨的形态和信号强度可以被观察。
正常的骨皮质表现为均匀的薄线,而软骨在MRI 上通常呈现为低信号。
骨与软骨的异常,如骨折、脱位、炎症等,可以在MRI图像上表现为信号强度的改变和形态的异常。
韧带与肌腱肩关节的韧带与肌腱在MRI图像上表现为连续的线条结构。
正常的韧带与肌腱应显示清晰的轮廓,其信号强度通常比骨与软骨高。
当韧带或肌腱受损时,其信号强度可能会降低或出现不连续。
肩袖损伤是最常见的肩关节韧带损伤,表现为肌腱变薄或断裂。
盂唇与盂肱中韧带盂唇是围绕肩关节盂的软组织,与盂肱中韧带相连。
在MRI图像上,盂唇与盂肱中韧带应显示为连续的低信号结构。
当盂唇或盂肱中韧带损伤时,会出现信号强度的改变或断裂。
这种损伤可能导致盂肱关节不稳定或疼痛。
关节囊与滑囊关节囊是包裹肩关节的软组织,而滑囊是关节周围的小囊袋,可分泌滑液以润滑关节。
在MRI图像上,关节囊与滑囊应显示为连续的低信号结构。
当关节囊或滑囊发炎或损伤时,会出现信号强度的改变和积液。
肌肉与脂肪垫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脂肪垫在MRI图像上可显示为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
正常的肌肉应显示为连续的低信号,而脂肪垫则显示为高信号。
当肌肉或脂肪垫受损或发炎时,会出现信号强度的改变。
神经与血管肩关节周围的神经与血管在MRI图像上通常难以区分。
然而,通过特定的序列和成像角度,可以观察到部分神经与血管的结构。
当神经或血管受损时,可能会出现信号强度的改变或形态的异常。
周围软组织和胸壁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和胸壁在MRI图像上可显示为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
正常的组织和胸壁应显示为连续的低信号。
当这些组织受损或发炎时,会出现信号强度的改变和形态的异常。
总结:通过解读肩关节磁共振图像,可以全面评估肩关节的各种组织结构。
通过对图像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可以诊断各种肩关节疾病和损伤,如骨折、脱位、炎症、韧带损伤等。
肩关节损伤的MR影像诊断意义
肩关节损伤的MR影像诊断意义发布时间:2021-12-31T06:27:11.46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月17期作者:马二奎刘晶张雷[导读]肩关节损伤的MR影像诊断意义马二奎刘晶张雷(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102400)【摘要】目的:研究肩关节损伤运用MR影响诊断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诊的12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为所有患者行MR影响检查,阐述肩关节损伤后的形态结构、信号特征等情况;同时将MR影像结果与手术或关节镜诊断的结果进行互比分析。
结果:①关节镜检查:87例患者为肩袖损伤、48例为盂唇损伤;②MR检查结果中共确诊84例肩袖损伤,50例盂唇损伤。
③MR检查肩袖损伤中灵敏度为89.66%;特异度为81.82%;准确性为87.50%。
④MR在检查盂唇损伤中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84.72%;准确性为83.33%。
结论:肩关节损伤运用MR影像行诊断,在诊断肩袖损伤、盂唇损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可作为后期治疗参考依据,故具有临床诊断意义,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肩关节损伤;MR;影像学;信号特征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健身活动的兴起,各类型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肩关节损伤尤其多,患者主要表现在肩关节活动障碍、肩关节疼痛等,为此影响其升生活质量[1-2]。
临床中肩关节损伤主要有两大类:肩袖损伤、盂唇损伤,提升临床肩关节损伤检验准确率是后续治疗的关键[3]。
以往,临床中主要依靠X线、CT对肩关节损伤进行检查,由于X线不能清晰地显示软骨损伤,故检查结果准确性低,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CT造影应用中可能对病灶区域造成二次损伤,为此存在一定的检验风险。
为此MR检验应运而生,肩关节损伤行MR检查,不仅成像清晰,且能准确的判定患者肩部损伤情况[4]。
基于此笔者将深入总结MR影像应用在检查肩关节损伤的意义,特将以上120例肩部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者,行MR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和关节镜结果互比分析,旨在为临床检验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现将分析材料阐述如下。
肩关节MRI磁共振影像扫描诊断PPT课件
肩关节MRI磁共振影像扫描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目录
肩关节概述 肩关节MRI扫描方法 肩袖正常MRI及肩袖损伤 肩关节盂唇正常MRI及盂唇损伤 肩关节周围韧带正常MRI及损伤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正常MRI及损伤 肩关节滑囊 肩关节其他病变 复习
后上唇和后下唇
肩关节盂唇
前唇
1 三角形 2 体积较小 3 前部圆钝 4 新月形 5 前上盂唇与关节盂
缘间可有盂唇下隐窝 6 盂唇与盂肱中韧带 7 小前唇伴肥厚盂肱下
韧带
肩关节盂唇
肩关节盂唇
上盂唇下隐窝
上盂唇二头肌长头腱 复合体附着于关节盂 变异分为三型 Ⅰ型:盂唇与肩胛盂 紧密相连 Ⅱ型和Ⅲ型:盂唇与 肩胛盂之间存在一槽 沟,即上盂唇下隐窝
加深关节盂,构成肩关节的关节窝 关节囊与滑囊
肩关节MRI扫描方法
横断面: 取三维立体定位像的冠状像,扫描层面与关节盂垂直, 扫描范围从肩峰至肱骨颈下方
肩关节MRI扫描方法
横断面主要观察肱骨头与关节盂的解剖关系、盂唇、肱二头肌腱沟、 肱二头肌长头、肩胛下肌及肌腱
肩关节MRI扫描方法
肩关节MRI扫描方法
男,53岁,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完全撕裂
肩袖损伤
男,53岁,肩胛下肌腱不全断裂(术中见仅1/3相连)
肩袖损伤
男,53岁,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完全撕裂
肩关节盂唇
盂唇:骨性关节盂外围的一圈纤维软骨环 截面呈三角形 基底附着于关节盂边缘,外侧面为关节囊附着,
内侧面附于关节透明软骨 加深关节窝、保护肱骨头,防止脱位或半脱位 可分为六部分:上唇、下唇、前上唇、前下唇、
肩关节磁共振成像序列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作用评估
常规进行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必要时 加扫斜位或特殊序列。
扫描序列一般包括T1WI、T2WI、PDWI等,可根 据需要选择脂肪抑制、水激励等特殊序列。
序列选择与优化策略
01 T1WI序列
主要用于显示肩袖等组织的解 剖结构,对于肩袖撕裂等损伤 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患者主诉及临床表现
患者因突发肩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就诊, 查体发现肩部明显压痛、肌力减弱。
磁共振成像序列选择
采用T1WI、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进行扫描 ,清晰显示肩袖结构。
影像表现与诊断
磁共振成像显示肩袖肌腱连续性中断,周围 软组织水肿,诊断为急性肩袖撕裂。
治疗及预后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肩部功 能逐渐恢复。
局限性
虽然磁共振成像序列在肩袖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对于某些微小的肩袖损伤或 早期病变,磁共振成像序列可能难以准确识别。此外,该检查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展望
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成像序列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在肩袖损伤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价 值。它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详细的肩部解剖结构和病变信息,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的治
患者接受复杂手术治疗,包括肩袖修复、骨 折固定及关节稳定性重建等,术后长期康复 锻炼,肩部功能逐渐恢复。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01
磁共振成像序列对肩袖损伤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够准 确检测肩袖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
02
多种磁共振成像序列的组合使 用,如T1WI、T2WI、PDWI 等,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肩袖损 伤信息,提高诊断准确性。
肩关节磁共振解读
肩关节磁共振解读肩关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磁共振现象和计算机技术,对肩关节内部结构进行精细观察和分析。
它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肩关节是人体上肢最复杂的关节之一,由锁骨、肩胛骨和上臂骨组成。
在运动中,肩关节承受重力和肌肉力量的作用,容易受到损伤和疾病的影响。
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包括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炎、肩关节囊肿等。
肩关节磁共振成像可以为医生提供关节内部结构的详细信息,包括软骨、肌腱、韧带、滑囊等。
首先,患者需躺平进入磁共振仪,然后,仪器通过产生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激发和接收人体组织的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处理和分析后,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肩关节的各个部分。
在肩关节磁共振成像中,常见的图像序列包括T1加权图像、T2加权图像、脂肪抑制序列和3D图像。
T1加权图像显示组织的明显对比度,对于评估骨骼结构和软骨病变较为有用。
T2加权图像对于检测炎症、肌腱损伤和关节脱位等有较高的敏感性。
脂肪抑制序列可以减少脂肪的影响,突出韧带和滑囊等软组织结构。
3D图像可以提供肩关节在3维空间内的全貌信息。
在进行肩关节磁共振成像时,医生需要对图像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
首先,医生会观察关节的整体形态和结构。
正常情况下,肩关节应呈现良好的对称性,关节面光滑充盈,骨骼结构无异常。
然后,医生会重点观察软组织结构,如肌肉、肌腱和韧带等。
肌肉和肌腱的形态、信号强度和连续性可以反映其正常功能和异常变化。
韧带的完整性和张力也是医生关注的重点。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肩袖损伤方面具有高准确度。
肩袖损伤通常包括肌腱部分或完全的撕裂、肌肉萎缩和肩袖囊肿等。
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异常信号和断裂。
肩关节炎是肩关节疾病中的另一个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变。
磁共振成像可以直接观察关节软骨的变化,包括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和关节腔的狭窄等。
肩关节MRI
完全撕裂和肩袖近滑囊侧部分撕裂时,会导致囊内积液, 提示肩袖损伤。
肱二头肌及肌腱
肱二头肌 长头起自盂上结节和上盂唇,短头在内侧起自喙突,
止于桡骨粗隆。
双层滑膜鞘包绕,走行于关节腔内和结节间沟中。在关节囊位
置,前方被喙肱韧带和盂肱上韧带覆盖,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起稳定作用。
轴位观察较好,呈均匀低信号改变。 屈肘关节;协助屈肩关节。
最常发生于创伤后,肱二头肌附着处盂唇撕裂累 从肱二头肌附着处前方延伸到其后方的上盂唇撕裂,上盂唇内见液性
信号
在短TE像上出现球状高信号 上盂唇下隐窝不规则或增宽
F2 FS PD
喙肱韧带损伤
T1 女,61岁,左肩外伤,活动痛,外展痛及旋前旋后痛。
喙肱韧带损伤
喙突
T2 FS
T2
T2 FS
冈上肌腱病:增厚及信号升高。 冈上肌腱部分撕裂。
岗上肌腱病MRI表现:
肌腱增厚、信号升高(所有脉冲
序列); 肌腱缺损,肌腱回缩; 冈 部分或贯穿全层的液性信号。 上 肌 全层撕裂的慢性患者可合并肌肉 腱 脂性萎缩
冈上肌腱变性 冈上肌腱断裂
肩袖肌腱病
PD FS
T2 FS
T2 FS
i a
肩胛下肌浅表滑囊积液
T2 FS PD FS
粘连性关节囊炎
T2 FS
T2 FS
T1
女,43岁,左肩关节疼痛,夜间痛,活受限2月。
粘连性关节囊炎
肩关节囊下部炎性改变,导致活动范围受限,最常见为
“冻结肩”
可为特发性或继发于创伤
关节囊下部增厚,出现纤维化和炎性细胞(T2WI关节囊
模糊、水肿)
增厚明显的部位喙肱韧带、肩袖间隙及腋隐窝等处的滑膜。
【医学影像培训】肩关节的磁共振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培训】肩关节的磁共振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肩关节是人体上肢连接躯干的主要关节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丰富的解剖结构。
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是一种无创、无放射性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肩关节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肩关节的磁共振扫描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对医学影像培训有所帮助。
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强磁场、射频脉冲和梯度磁场等技术,使人体组织内的原子核发生共振,并对其信号进行检测和处理。
在肩关节磁共振扫描中,常采用高强度磁场(通常为1.5T或3.0T)进行扫描,以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
同时,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脉冲序列(如T1加权和T2加权序列)和成像平面(如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来观察不同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在肩关节磁共振扫描中,常见的成像序列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螺旋CT像等。
T1 加权像可以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对于观察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等具有重要价值;T2 加权像可以较好地显示病变(如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病变)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异常信号;而螺旋 CT 像则以其高空间分辨率和对软骨、骨质的优异示踪为优势,适用于观察关节周围骨质的异常改变。
肩关节磁共振扫描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
首先,肩关节磁共振扫描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肩关节解剖结构的异常情况,诊断各种疾病。
例如,肩袖损伤是肩关节最常见的病变之一,磁共振扫描可以非常清楚地显示肩袖肌腱的撕裂、腱炎和退变等病变;此外,肩关节内其他结构的病变如滑膜肥厚、软骨损伤、骨关节炎和关节轮匝骨质损伤等也可以通过磁共振扫描来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
其次,肩关节磁共振扫描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和手术决策。
通过磁共振扫描可以了解肩关节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了解病变的解剖特点和扩展情况,为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手术操作提供重要参考。
例如,在肩袖修复手术中,磁共振扫描可以准确地评估肩袖撕裂的大小、位置和形态,指导手术医生进行修复和重建。
肩关节损伤MRI
• 轴位:1.盂唇2.二头肌腱(结节间沟部分)3.肩 胛下肌腱
常见的肩部病变
肌腱病与肩袖撕裂 盂唇撕裂 肱二头肌长头腱脱位 软骨软化 粘连性关节囊炎
肩锁关节
冈下肌
起点:冈下窝 止点:大结节后面 肱骨外旋,阻止向后半脱 位 肩胛上神经冈下分支支配
小圆肌
起点:肩胛骨后外侧缘 止点:大结节后下面 肱骨外旋 腋神经支配 最少撕裂
三角肌
起点:外侧锁骨下缘, 肩峰外缘,肩胛冈下缘 止点:肱骨三角肌结节 腋神经支配
大圆肌
起点:肩胛骨背面下角 止点:结节间沟内侧缘
关节盂 盂唇
盂肱上韧带 盂肱中韧带 盂肱下韧带
肱二头肌长头腱-盂唇复合体
肩袖间隙
肱二头肌 长头腱
冈上肌腱
喙肩韧带
肩峰
肱二头肌短头腱 喙肱肌腱
肩袖腱腹结合部
肩峰 喙肩韧带
肩峰类型
I:扁平型 II:弓形 III:钩形(最易导致对冈上肌腱的撞击,从而 产生肩袖损伤或撕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肩袖肌腱
肩袖肌腱 肱二头肌长头腱
PDWI+FS FOV 14㎝㎝;GRE FOV 10㎝㎝
斜矢状面扫描参数
PDWI+FS, T1WI: FOV 14㎝㎝
肩关节扫描方案
观察内容
肩峰和肩锁关节 肩袖 肱二头肌长头腱 盂唇 盂肱关节软骨与骨性结构 关节囊韧带
• 斜冠状位:1.冈上、冈下肌腱2.二头肌腱(关节 内部分)3.二头肌腱盂唇附着点4.肩锁关节
盂肱中韧带:起于前盂唇或 肩胛颈,沿肩胛下肌腱深面延伸至 小结节内侧;外展时稳定肩关节
肩周炎患者为什么要选择磁共振成像作为首选检查
62|科学之友| 什么是肩周炎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性关节囊炎,中医上又称为凝肩、五十肩。
肩周炎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腱鞘、滑囊的急慢性特异性炎症造成的。
肩周炎从病程上可以分为:疼痛期(39个月)、冻结期(4~12个月)和恢复期(5~26个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较大或肩周炎病程较长的关节炎患者,可观察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冈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如果得不到有效康复治疗,它依然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出现广泛压痛,并向颈部、肘部放射。
这种疼痛往往在晚上和天气发生变化的时候更加明显,所以肩周炎患者很容易会出现失眠的情况,睡眠的质量也会因此而逐渐下降。
此外,由于肩周炎患者日常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疼痛以后,还可能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并发症,如血压升高、体内的循环系统紊乱等,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肩部肌肉发生萎缩(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缩)、肩关节及其软组织粘连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肩膀疼痛就一定是肩周炎吗肩关节是典型的复合关节,它是由六个亚关节组成,分别为: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喙锁关节、两个假关节即肩胛胸廓关节、第二肩关节。
除假关节外,其余亚关节的组成骨周围都附着肩周炎患者为什么要选择磁共振成像作为首选检查韧带、肌腱。
这些亚关节往往是微动关节,就会导致这些关节本身形成概率损伤,它的组成骨也会出现骨质损伤或增生;关节盘会撕裂;周围附着韧带、肌腱会被增生的骨质压迫,继而产生慢性水肿,变得脆弱,偶然的不良受力便会导致部分或完全撕裂,肩关节会出现滑囊增厚、关节囊积液等肩周炎的典型表现。
因此肩周炎通常是我们看到的“果”,而引起它的“因”往往复杂多样,要理清线头,就要请出磁共振成像这张“王牌”了。
这项检查安全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极高,通过不同的序列扫描,可以多平面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关节的软骨、关节囊、韧带、肌腱、肌肉等结构,并发现异常;还能够检测早期的关节炎病变,评估炎症的程度和范围,是诊断关节损伤与疾病绝佳的无创伤检查手段。
医学影像-肩关节的磁共振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
或完全中断 Ø肌腱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腱周围结构受损,肌腱滑脱于
结节间沟外
Saupe et al.Radiology: 2008, 248:185-193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肩胛下肌上部所形成的旋转间隙,维持盂肱关节上方稳定
盂肱韧带
盂肱韧带
盂肱韧带
旋转间隙
Ø 冈上肌腱前缘和肩胛下肌 腱上缘之间的间隙
Ø 盂肱上韧带、喙肱韧 带、肱二头肌长头被认 为是旋转间隙的重要结构
Ø 旋转间隙内的结构作为一 个解剖和功能单位,其中 任何一个结构损伤就可能 伴发其它结构的改变
盂肱韧带
肩关节-韧带
肩关节-韧带
男,54岁,喙肱韧带损伤
肩关节-韧带
喙肩韧带
n 架于喙突与肩峰之间 n 喙肩韧带与喙突、肩峰合在一起称为喙肩弓
又称第二肩关节 n 稳定肱骨头并限制其向上移位 n 以斜矢状位显示较好
肩关节-韧带
肩关节-韧带
肱二头肌长头腱
n 肱二头肌长头腱起自盂上结节、前上盂唇、后上盂唇,
肩关节盂唇
SLAP 撕裂
(上盂唇前后向撕裂) 分为七型 n Ⅰ型损伤:上盂唇显著毛糙,呈退变表现,有完整的盂唇缘和肱二头肌腱锚 n Ⅱ型损伤:毛糙、退变的上唇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牵引时从骨性肩胛盂剥脱, 表示二头肌盂唇复合体不稳定 n Ⅲ型损伤:上盂唇桶柄样撕裂,盂唇瓣未向关节移位,二头肌腱锚弓 紧密结合于肩胛盂上 n Ⅳ型损伤:上盂唇桶柄样撕裂伴二头肌腱劈裂,且部分二头肌腱劈裂连同盂 唇撕裂向关节移位
Ø 盂肱中韧带可以很宽、很细或缺如(30%)
肩关节解剖及磁共振检查技术
上:肱二头肌长头腱,上方有肩袖及喙肱韧带
下:盂肱下韧带(前束,后束)
关节囊下壁最为薄弱,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 壁脱出。
肩关节盂唇
是关节盂边缘上起加深关节盂作用的纤维软骨 盘。
盂唇使关节窝的深度增加来50%,这样使肱骨 头和关节窝更加匹配,从而增加盂肱关节的稳 定性。
关节盂唇还是一些韧带的附着点。
由于肩关节的冠状面与矢状面与标准的平面存在一定角度,因 此摆位时可将另一侧垫高;
由于肩关节紧贴胸壁,可能会产生呼吸伪影,注意伪影的消除; 肩关节构造复杂,组织多样,兴趣区结构多较细小,因此需要
高组织对比、高空间分辨力扫描; 根据病史灵活选择线圈和检查序列。
2、体位设计
仰卧位,尽量将患侧肩关节往磁体中心靠,健侧肩关 节垫高;
小圆肌
小圆肌:位于冈下肌下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 背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下部
大圆肌
大圆肌:位于小圆肌下方,起自肩胛骨下角背 面,肌束向外上,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为三角形,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 上外,经肩关节前面,止于肱骨小结节。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彼此相连, 组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的上方、后面和前面,且与肩关节 囊愈着,对肩关节起保护和稳定作用,临床称为肩袖或肌 腱袖。
肩关节解剖结构
肩关节骨的组成、结构、功能 肩关节部的主要肌肉及肌腱 肩关节部的主要韧带 关节盂及关节囊 肩关节主要滑囊
关节囊
关节囊薄而松弛,于肩胛骨处附着于关节盂的周缘、
喙突根部和肩胛骨颈;在肱骨则包绕解剖颈,内侧可 达外科颈。
组成:前:盂肱韧带(上 、中、下)
后:较薄,但有肌肉加强。
缺点:自由度越高,稳定性越差。
肩关节解剖结构
【技术】肩关节常见病变:MRI诊断
【技术】肩关节常见病变:MRI诊断肩关节常见的临床问题主要为肩袖相关病变和肩关节不稳定,后者主要累及关节盂唇。
虽然X线平片常作为肩关节疾病的基础性影像手段,但对肩袖相关病变和肩关节不稳定的价值都不大,因此常需借助于MRI检查明确。
如果主要针对肩袖及其相关病变,可首选肩关节MRI常规扫描,特定情况下再选用MRI造影;如果主要针对肩关节不稳定及盂唇病变,则一般首选肩关节MRI造影,因为MRI常规扫描通常不足以可靠评价。
1 肩袖撕裂肩袖是指肩胛下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小圆肌腱与肩关节囊的融合体。
肩袖撕裂是中老年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的主要疾病之一[1]。
在临床上,肩袖撕裂主要继发于慢性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占90%),由于长期慢性卡压,肩袖首先出现变性,然后发展为部分撕裂,最后进展为全层撕裂。
由于肩袖撕裂主要发生于冈上肌腱[1-2](占90%),因此冈上肌腱撕裂和肩袖撕裂在临床中常通用。
1.1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任何原因导致喙肩弓与肱骨头之间的空间绝对或相对减小,使肩部在上举外展过程中,喙肩弓与肱骨头反复卡压其间的软组织结构(主要为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和部分冈下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引起症状,称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MRI主要用于显示撞击诱发的后果,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图1)、冈上肌腱的变性或撕裂、和肱二头肌长头腱相关病变。
此外,MRI也可帮助显示撞击可能伴有的骨性改变:如斜矢状位可评价肩峰形态(Ⅱ型和Ⅲ型更易发生撞击)、斜冠状位和斜矢状位可显示肩峰前下缘的特征性骨刺(提示存在长期的慢性撞击)(图2)、斜冠状位也可评价肩锁关节的退变性骨刺。
1.2 肩袖变性(肩袖肌腱炎、肩袖退变)肩袖变性指肩袖肌腱组织的无菌性炎性退变,但无肉眼可见的纤维撕裂,最常见于冈上肌腱。
在MRI上,变性的冈上肌腱连续性完好,T1W和T2W信号均增高,但T2W信号不如关节液,可伴有肌腱的增粗或变薄(图3)。
1.3 肩袖全层撕裂全层撕裂是指肌腱内的撕裂口贯穿了冈上肌腱全层,导致盂肱关节腔与肩峰下滑囊相互交通。
磁共振肩关节直接造影王新宇
磁共振肩关节直接造影王新宇发布时间:2023-06-14T13:30:30.87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王新宇[导读] 很多患者经高强度运动或有过外伤史后常感肩部不适、疼痛,经过X线、超声、CT等常规检查后,均未发现异常,有时候会被当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后草草了事。
熟不知自己可能存在肩峰撞击征、肌腱损伤、盂唇损伤或肩袖损伤等病症。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四川攀枝花 617067很多患者经高强度运动或有过外伤史后常感肩部不适、疼痛,经过X线、超声、CT等常规检查后,均未发现异常,有时候会被当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后草草了事。
熟不知自己可能存在肩峰撞击征、肌腱损伤、盂唇损伤或肩袖损伤等病症。
磁共振肩关节直接造影,是一种专门针对肩关节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随着健身运动的兴起,人们的肩关节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发生肩关节损伤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肩关节作为人体具有最大活动度的关节,因肱骨头大且圆,而肩胛盂小,关节活动非常灵活,同时肩关节囊与韧带比较松弛,稳定性相对较低,这些肩关节的解剖特点和功能需求,就决定了肩关节容易发生损伤。
比如穿衣、洗脸、梳头、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篮球等等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都需要离不开肩关节,这就叫能者多劳嘛!但是如果肩关节有发育异常或是受到运动损伤,就更容易出现肩关节骨质结构损伤以及肩袖、盂唇等损伤。
肩关节损伤后的主要症状就是反复发作的肩部疼痛,可以伴有关节的肿胀,通常夜间疼痛较重或表现为关节活动后疼痛加重,并且会伴有关节的活动受限,某些角度的活动困难、无力上举等情况。
比如梳不了头啦、衣服穿不进去啦、洗脸就肩痛啦。
出现上述症状,都是身体在发出信号,你的肩关节可能损伤咯。
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起关节侵蚀及肱骨头上移等情况的发生,对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那出现肩关节损伤后怎么办呢?首先,需要挂骨科医生的号就诊,根据需要做X线或是CT检查,明确有无肩关节骨折、关节脱位,以及明确骨折或脱位的部位、类型及移位的程度。
【康复课堂】肩关节MRI技术和正常断层解剖
【康复课堂】肩关节MRI技术和正常断层解剖肩关节磁共振成像(MRI)近年来的受关注度不断提高,已经逐步成为很多肩关节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为了全面、可靠地进行临床诊断,了解肩关节MRI技术和正常断层解剖必不可少。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肩关节MRI技术以及主要层面的MRI断层解剖,以便了解肩关节MRI的正常影像特征。
1 肩关节MRI技术肩关节MRI可分为常规扫描和MRI造影检查,前者适应症主要为非特异性肩关节疼痛,包括肩袖病变、肌肉异常和骨异常,后者适应症主要为肩关节盂唇病变和盂肱韧带损伤。
不管采用哪种技术,肩关节MRI检查时均应该遵循全面(多方位扫描)、规范(选用恰当的序列和规范定位)、以及细致(保证足够的空间分辨率)的基本原则。
常规扫描时,患者一般仰卧,手放置于体侧,拇指朝上或外旋,常规使用表面线圈(肩关节线圈或通用包绕式表面线圈)。
MRI造影检查时,患者首先接受肩关节穿刺,一般在透视下经前上途径向关节腔内注射10~12 ml的Gd-DTPA稀释溶液,Gd浓度一般为1~6mmol/L,注射后40分钟内接受MRI检查。
本中心肩关节MRI常规扫描序列、方位及参数见表1(1.5 T)。
轴位一般垂直于盂肱关节间隙,采用FS FSE PDW,主要评估盂唇,同时兼顾肩胛下肌、冈下肌、及小圆肌病变。
斜矢状位垂直于冈上肌长轴,主要观察肩袖各组分的短轴断面,同时可评价喙肩弓。
斜冠状位是评估冈上肌腱断裂的主要位置,定位时一般平行于冈上肌长轴(图1)。
由于冈上肌腱在斜冠状位上存在魔角效应的影响,因此亮水序列(T2W或STIR)的TE值一般应该设定在30 ms以上。
双斜冠状位是指除了在轴位上平行于冈上肌长轴外,在斜矢状位上也平行于肱骨长轴,此方位可更好显示冈上肌腱病变(图2)。
本中心肩关节MRI造影扫描序列、方位及参数见表2 (3.0 T)。
关节腔内注射对比剂后,一般以三个方位的脂肪抑制T1W扫描为主,但推荐至少补充一个方位(横断面或斜矢状面)的非脂肪抑制T1W扫描。
核磁共振扫描在肩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分析
核磁共振扫描在肩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核磁共振扫描在肩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分析。
首先介绍了肩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常见损伤类型,然后详细阐述了核磁共振扫描在肩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接着分析了核磁共振扫描在肩袖损伤中的临床表现,并对其与其他影像学方法进行了比较。
最后探讨了核磁共振扫描在肩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核磁共振扫描在肩关节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未来还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核磁共振扫描、肩关节损伤、临床诊断分析、肩袖损伤、影像学方法、诊断优势、临床诊断价值、未来研究方向、应用前景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肩关节是人体上肢最灵活的关节之一,由多个结构组成,包括肱骨头、肩胛骨和锁骨。
肩关节损伤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可能由于外伤、过度使用或年龄等因素引起。
肩关节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肩关节功能。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和CT扫描,在肩关节损伤的诊断中有其局限性。
而核磁共振扫描(MRI)由于其无辐射、多平面成像、高分辨率和对软组织有很好显示的特点,在肩关节损伤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发现,MRI在肩关节解剖结构及损伤类型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尤其在早期病变的诊断中表现出优势。
深入了解核磁共振扫描在肩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意义,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核磁共振扫描在肩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应用,通过对肩关节解剖结构与不同类型损伤的分析,以及对核磁共振扫描的优势和特点进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核磁共振扫描在肩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对核磁共振扫描在肩袖损伤中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不同类型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与此对核磁共振扫描与其他影像学方法的比较进行探讨,分析其在肩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案。
肩关节mri扫描技术题目及解析
肩关节MRI扫描技术题目及解析在医学影像学中,MRI(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肩关节的诊断和评估。
本文将深入探讨肩关节MRI扫描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扫描过程、影像解析、常见病变诊断等,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一、肩关节MRI扫描的目的和原理MRI是一种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组织和器官高清影像的非侵入性影像技术。
在肩关节MRI扫描中,主要的目的是评估肩关节软组织结构和骨骼结构,包括肌腱、肌肉、韧带和软骨的病变情况。
MRI图像通常能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视觉信息,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肩关节的疾病和损伤。
二、肩关节MRI扫描的过程和技术参数进行肩关节MRI扫描时,患者需要平躺在磁共振设备的检查床上,肩部处于特定位置以确保图像质量。
通常需要采用螺旋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以获得立体的肩部影像。
需要设置适当的序列和参数,如T1加权、T2加权、脂肪抑制和增强扫描等,以充分显示肩关节的各种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
三、肩关节MRI影像的解读与评估在进行肩关节MRI影像解读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像学参数和信号强度,针对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病变进行评估。
T1加权图像可以显示软骨和骨质,T2加权图像可以显示肌腱和肌肉,脂肪抑制技术可以增强病变的显示。
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对MRI影像进行系统的解读,并提供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常见肩关节疾病的MRI诊断特点在肩关节MRI扫描中,常见的疾病包括肩袖损伤、肩关节退行性疾病、肩关节脱位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
通过MRI影像的评估,可以发现肌腱断裂、软骨损伤、关节腔积液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医生对疾病的定位和鉴别诊断。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肩关节MRI扫描技术在肩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高清影像和全面评估的优势使其成为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MRI扫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和医疗资源浪费。
对于临床医生和影像学医师来说,掌握肩关节MRI扫描技术的原理和临床应用,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