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概念1·岩浆作用:岩浆在上升流动的过程中吞噬岩浆通道周围的岩石,并与围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这种从岩浆的形成,活动直至冷凝成岩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2·地壳或岩石圈大致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叫水平运动3·升降运动是地壳或岩石圈沿垂直于地表方向的运动4·变质作用是指地下深处的固态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引起岩石的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岩石的一种地质作用5·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在原地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6·风以自身的动力和夹带的砾石对地表破坏的过程,称为风的剥蚀作用7·风流沙在前进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便会减速,从而发生沉积作用8·能独立存在于自然界的单质和化合物称为矿物9·岩石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由其他岩石和矿物的碎屑所组成的一种集合体10·岩石的结构一般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碎屑个体本身的特征11·岩石的构造是指由组成岩石的各种结晶矿物,未结晶的物质成分或碎屑等物质在岩石中的整体排列方式或分布均匀程度,以及固结的紧密程度等所显示的岩石总体外貌特征12·火山喷出的液态岩浆称为熔岩13·岩浆上升运移时具有极高的热量和极大地膨胀力,如果岩浆未喷出地表,而是流动到地壳中的某些部位以机械力强行挤入围岩或热力熔化围岩,这种地质过程叫做岩浆侵入作用14·河水及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下蚀作用15·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砾石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及河谷加宽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

常用的100个地质名词解释

常用的100个地质名词解释

常用的100个地质名词解释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及其变化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

包括静力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历史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综合地质学等方面。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

包括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岩石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沉积地貌学、历史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等方面。

3将今论古: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

发生在古老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

从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和推断发生在古代的地质作用和当时的古地理环境。

4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各种作用。

分为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具有地区差异性、时间长久性、现象复杂性等特点。

5地质营力:自然动力会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即地质作用,而引起变化的力量就是地质营力。

6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连续的封闭曲面。

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球体。

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度,称为绝对高度或海拔。

7重力异常:扣除高程与地形影响后,与理论重力值,即以大地水准面为基础计算得到的重力值,的差异。

8软流圈:上地幔中下部(50-250km)存在的塑性层,物质可以缓慢流动。

岩浆发源地,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

9磁偏角:磁北线和真北线之间的夹角。

第一章:矿物1矿物: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结晶矿物,还具有一定的形态。

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结晶质矿物:组成矿物的物质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按照一定方式规则地排列成空间格子构造的矿物。

3隐晶质矿物:矿物晶粒极为细小,用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仅有光性反应的矿物。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

4、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自然产物2、固定和均一的化学成分3、一般不孤立存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矿物的四种形成方式:凝华(硫磺)、结晶(石英)、凝固(蛋白石)、重结晶(石棉)结晶习性:一向延伸、二向延伸、三向延伸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如:(Mg, Fe)2[SiO4]同质多象: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形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颜色(自色、他色、假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界限0.03毫米)}、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韧性……)、其它性质(比重、磁性、电性、发光性……)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摩氏硬度计: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滑石方萤磷; 长英黄刚金。

指甲为 2 — 2 . 5,小刀约 5 — 5 . 5七种主要造岩矿物(属于广义硅酸盐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矿物的分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类矿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含氧盐类矿物(自己看书p55)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岩浆:指在地球深部自然形成的部分或全部呈液态的炽热熔体。

(P37)2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由石英(硬度为7)、长石(硬度为6)和少量云母(硬度为2---4)等暗色矿物组成。

3喷出岩:又称“火山岩”,指又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岩石,多数为岩浆岩组成,质地疏松多孔。

4岩浆作用:指上地幔高温高压熔融体向地表或近地表附近侵入/喷出,矿物冷凝结晶,熔融体液态到固态的全过程。

5 火山作用:又称“岩浆喷出作用”,指岩浆喷出地表冷凝成岩的过程。

(P40)6 斑状结构:岩浆中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而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则为斑状结构。

(P46)7 气孔构造:指喷出岩或浅成脉状岩体边缘常见朵状、浑圆状、倒水滴状、管状或不规则状的空洞。

(P47)8 杏仁构造:指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填充时,其填充物宛如杏仁。

(P47)9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化学分解和合成,致使岩体崩解、剥落、破碎而形成松散的碎屑物质的作用。

10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外动力地质营力如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和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12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产物绝大多数被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外动力地质营力搬运到其他地方的作用。

13沉积作用:是指由于搬运营力的减弱(如水流或风力速度降低、冰川融化等)及其他因素影响,被搬运物质在适宜场所沉积下来而形成松散沉积物的作用。

14成岩作用:是指沉积后的松散沉积物被埋葬于地下深处环境,再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固结成坚硬沉积岩的过程。

15层理:是指由岩石的成分、碎屑(或沉积物颗粒)、颜色等在垂向上变化所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是由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性质变化造成的。

16 吹扬:(吹蚀)是风以自身的动力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

17风棱石:卵石或砾石可以被磨蚀成多个磨光面和清晰边棱,这种石块称为风棱石。

地质学 名词解释

地质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地质学: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叫做地温梯度。

3.重力异常:实际上各地测量的重力值不等于理论值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实测值大于理论值叫做正异常,反之负异常。

4.克拉克值: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5.地质作用:把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岩石圈:地球圈层构造的表层由固体的岩石组成,又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及部分上地幔)。

7.软流圈:地震波波速突然降低的地带。

8.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9.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并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10.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因长期受到o2 co2 水以及生物等影响而发生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的作用或过程称为风化作用(物理分化化学分化生物化学分化)。

11.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称为风化壳。

12.条痕: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条痕板)上划擦后留下的矿物粉末和颜色称条痕。

13.解理:矿物晶体受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

14.岩层: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15.鲍文反应序列: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序列,被称为鲍文反应序列。

16.地层: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17.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在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18.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地质 名词解释

地质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绪论地质学:是研究固体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质作用过程、形成演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莫霍面:从地表向下,大洋地区(5-12)km、大陆平原地区(30-40)km、大陆高山地区(50-75)km的深度上,地震波波速有了明显变化,P波由7.0km/s突然升高到8.0km/s,S波从3.8km/s升高到4.6km/s。

这个一级地震界面称为莫霍面。

古登堡面:到2900km的深度上,波速发生间断性的变化,S波不能通过,这是一个一级地震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重力异常:在具体地区实际测量时,由于地形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局部岩石密度差异,都使实测重力值偏离正常理论值(标准值),形成区域或局部的重力异常剩磁:地壳的岩石是在地磁场中形成的,所以一开始都具有磁性,但其受到高温会消磁,在冷却过程中受到地磁场影响又具磁性,完全冷却后这种磁性就保留下来,以后地磁场变化了,这个磁性仍然保留,叫剩磁。

软流圈:软流圈是上地幔中的一个层圈,其深度大约为60—400公里左右,地震波在穿过莫霍面后波速突然增高,但到60—400公里深度区间又有下降,然后逐渐上升至正常。

这一低速带即软流圈。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平行的叫纵波(Primary wave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Secondary wave)地壳:指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A层),属于岩石圈的上部。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心部分。

密度9.7-13g/cm3,占地球质量的31.5%。

温度3000~5000多度。

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地内能促使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简称内力作用或内生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

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

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按成因节理可分为: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其中构造节理是所有节理中最常见的,它根据力学性质又可分两类:张节理和剪切节理。

前者即岩石受张应力形成的裂隙,后者即岩石受切应力形成的裂隙。

沿最大切应力方向发育的细而密集的剪切节理,称为“劈理”。

片理:又称“片状构造”。

指岩石形成薄片状的构造。

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构造可通称为片理。

在变质岩中极为常见,是重要特征之一。

对于其成因观点不一,一般认为在应力和温度的联合作用下,导使沿剪切面方向之一发育成一组劈理,或因重结晶较强烈,进而在此方向上形成片理构造。

片理面的方向有的与原岩层理斜交,但也有与原岩层理方向一致的,后者说明片理的形成可能是继承原岩层理发育而成。

层理:岩石层之间的分割面称为层理面。

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多是趋于水平的,后来的构造运动可以使其倾斜、直立、弯曲甚至发生破裂,形成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等构造形态。

裂隙:地质地貌学:裂隙是断裂构造的一种,通常把岩体中产生的无明显位移的裂缝叫做裂隙。

由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裂隙叫做构造裂隙或节理。

由于构造应力在一个地区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由构造应力形成的各种构造裂隙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排布方向是一定的。

构造裂隙的分类按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张裂隙和剪切裂隙两种。

另外,对形态微细,分布密集,相互平行排列的构造裂隙,又称为[劈理]。

节理-岩体两侧未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破裂;裂隙-坚硬岩体呈裂缝状的间隙;断层-岩层在内动力作用下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位移的一种构造变动形迹;断裂-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岩石、岩土体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造成机械破裂的总称,如裂隙、节理、断裂带等。

地质名词解释答案

地质名词解释答案

答案1一.工程地质学p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地质问题的学科,发展至今工程地质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矿物和岩石1.矿物:矿物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物质,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位。

2.岩石:矿物在地壳中按一定的规律共生组合在一起,形成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

3.层理:是指一个岩层中,大小,形状,成分和颜色不同的层交替时显示出来的纹理。

4.岩层:在地质特性上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称为一个岩层。

岩层可以是一个单层,也可以是一个组层。

5.片理:岩石中矿物呈定向排列的构造称片理构造。

它是大多数变质岩区别于岩浆岩和沉积岩的重要特征。

三.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三种类型:倾斜岩层,褶皱和断裂。

2.岩层产状:岩层的空间分布状态被称为岩层产状。

可分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

3.褶曲: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被称为褶皱构造。

4.节理:节理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的构造。

5.断层:断层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的构造。

6.地层:地史学中,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称为该时代的地层。

7.地质图:地质图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8.岩石结构:岩石颗粒形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四.水的地质作用1.河流(谷)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阶地或台地。

2.隔水层:不能透水(或透水性很弱)且不能给重力水的岩土层。

3.含水层:能透水且含有重力水的岩土层。

4.残积层:经淋滤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质称残积层。

5.地下水的硬度是指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数量。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而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三大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地质营力(如风,水,冰川等)在作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它们搬离原地的作用。

搬运作用:是指经过风化、剥蚀作用剥离下来的产物,经过介质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岩石:即经地质作用形成的由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称为岩石。

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地质年代:是指通过综合岩性特征、地层关系、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等,对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起来的一个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地层层序系统,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时相应的地质年代。

北京猿人生活的时代及地点:生活的时代是新生代第四纪,地点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猿人洞(第一地点)。

寒武纪:距今有5.43亿年。

新生代:距今有6500万年。

猛犸象生活的时代:距今13万年——1.1万年的晚更新世。

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相对均一和固定的,一般为结晶质,极少数为胶体。

矿物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有硬度、透明度、解理、比重、磁性。

岩浆岩: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或火成岩。

岩浆岩的构造:包括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正长岩,它可形成石林、花岗岩地貌等地质遗迹。

层理构造:是由于先后沉积下来的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和形状的不同而显示的成层现象。

砂岩:是指由直径为2—0.06毫米的碎屑和胶结物被胶结而成的岩石,此种大小的碎屑含量要大于50%,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还有白云母、暗色矿物以及岩屑等,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泥质等。

石灰岩及其特征: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1. 陡坡(Steep slope):指地表的倾斜度较大的地形,通常是由于地壳的断层运动或者水侵蚀等因素导致的。

2. 峡谷(Canyon):指形成于地壳运动或者水侵蚀过程中的深而狭长的地形,常见于河流或者冰川形成的地区。

3. 枯水线(Perennial stream):指全年都有水流存在的河流或者溪流,水源通常来自降水、融雪或者地下水。

4. 云杉林(Coniferous forest):指以云杉为主要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

云杉是一类常绿树种,通常生长在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5. 落叶林(Deciduous forest):指以落叶乔木为主要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

落叶乔木在秋季会从树枝上脱落叶子,在春季重新生长新的叶子。

6. 风化(Weathering):指地壳岩石在地表或者地下受到气候、水、生物等作用的破坏和分解过程。

风化过程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形式。

7. 地震(Earthquake):指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现象。

地震由于地壳的断层运动造成的,能够产生地震波,并且在地表产生地震破坏。

8. 火山(Volcano):指地壳下方存在有活跃的岩浆,并且通过地表的火山口喷发出来的地质现象。

火山的喷发会释放岩浆、烟尘、火山灰等物质。

9. 熔岩(Lava):指岩浆从火山口喷发出来并流动到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物质,通常呈现黑色或者暗红色,具有较低的黏性。

10. 陨石坑(Crater):指由于宇宙物体(如小行星或者陨石)撞击地表而形成的圆形坑洼地形。

陨石坑通常由撞击物体的能量形成的溅射物质和地壳碎片构成。

11. 重力坍塌(Gravity collapse):指由于地质构造的失稳或者物质移动的影响,导致地形陷落或者坍塌的过程。

重力坍塌可以造成地壳的塌陷、山体滑坡等。

12. 高山(Mountain):指地表地壳上海拔较高的地形,通常由于地壳构造运动或者火山喷发造成的。

高山区具有陡峭的山峰和坡地,气候和植物区系也有较大的差异。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1.岩浆:
2.岩浆岩:
3.侵入作用:
4.喷出作用:
5.等粒结构:
6.斑状结构:
7.似斑状结构:
8.块状构造:
9.流纹构造:
10.火山碎屑岩:
11.火山角砾岩:
12.沉积岩:
13.变质作用:
14.砾岩:
15.砂岩:
16.地质构造:
17.视倾角:
18.整合接触关系:
19.不整合接触关系:
20.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21.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2.应力:
23.应力差:
24.应变:
25.强度极限:
26.剪裂角:
27.共轭剪裂角:
28.应变椭球体:
29.松弛:
30.蠕变:
31.翼间角:
32.枢纽:
33.轴面:
34.阿尔卑斯式褶皱:
35.隔档式褶皱:
36.隔槽式褶皱:
37.纵弯褶皱作用:
38.横弯褶皱作用:
39.中和面褶皱作用:
40.弯滑褶皱作用:
41.同沉积褶皱:
42.缝合线构造:
43.剪节理:
45.断层带:
46.滑距:
47.断距:
48.断层效应:
49.构造窗:
50.飞来峰:
51.逆冲断层:
52.推覆构造:
53.同沉积断层:
54.断层岩:
55.韧性断层:
56.劈理:
57.连续劈理:
58.不连续劈理:
59.线理:
60.拉伸线理:
61.矿物生长线理:
62.石香肠构造:
63.冰期:
64.间冰期:
65.风化残积物:
66.坡积物:
67.洪积物:。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22、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成因的学问。

3、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地球:包括固体地球以及环绕着它并与其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水、生物与大气,是一个复杂的天体。

6、岩石圈:地壳加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7、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石圈块体称为板块可分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8: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角第二章矿物1.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

52. 同位素: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

53. 放射性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即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54. 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55.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能量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蜕变(衰变)6. 某一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它是一个常数7.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

58.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69. 其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等方面都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结晶构造的均匀固体。

准矿物10. 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6结晶质(晶质)11. 不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12. 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非晶质13. 化学键:晶体中各质点间的结合力就是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磁倾角:磁针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大于或小于理论值。

磁异常:实测磁场大于或小于理论值。

矿物:天然产出的矿物的单质或化合物。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如刻划、压入或研磨能力。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裂开的能力。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属大陆的一部分。

地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石圈: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

软流圈:地壳岩石圈以下的圈层在地表70----100公里至地下1000公里之间,位于地幔上部。

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

地热增温率:从常温层往下,每深度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

地层层序率: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

莫霍面:地壳同地幔的分界面。

古登堡面: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

康拉德面:上地壳与下地壳的分界面。

层理构造:由于先后沉积下来的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形状的不同而显示的成层现象地质作用:地质学把自然营力引起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等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作用。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温度、大气、水、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岩石在原地遭受复杂的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残积物: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堆积物。

坡积物:泥沙被坡面水流冲刷,一般在坡麓堆积下来。

冲击物:河流流水冲刷形成的沉积物。

河床:指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

河漫滩:河床两侧的砂、砾石滩。

牛轭湖: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曲流河段截弯曲直所形成。

侵蚀基准面: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包气带水: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

【存在于从地面到地下水面之间的水】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存在局部隔水层,其上部聚集有重力水。

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承压水: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透水层内的重力水。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条件:也称为地质环境,是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等各项因素的总和。

地质作用: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促使地壳的组成物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气体、水及生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使地表岩石发生破碎、分解的一种破坏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岩浆作用等引起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促使岩石在固体状态下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的作用。

矿物:矿物是地壳中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形态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结晶程度、大小、形状,及其彼此间的组合方式等特征。

构造:岩石中矿物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

层理构造: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上发生变化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片理构造:岩石中的片状、柱状或长条状矿物,在定向压力或差异压力作用下,垂直压力方向平行排列而形成的构造。

不整合:由于沉积过程发生间断,岩层在形成年代上是不连续的,中间缺少沉积间断期的岩层,而两种形成年代不相连续的岩层叠合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不整合。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使岩层和岩体发生变形和变位,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态,是构造运动的产物。

裂隙:裂隙又称节理,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明显相对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断层:岩体受力断裂后,断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地貌;由于地质作用的长期进行,在地壳表面形成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

阶地:沿谷坡走向呈条带状分布或断断续续分布的阶梯状平台总矿化度;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总矿化度地下水中Ca2+和Mg2+的总含量称为总硬度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崩塌;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断层角砾岩:在应力的作用下,原岩破裂成角砾状,角砾之间的基质为破碎细屑填充胶结或有部分外来物质胶结的岩石
断层泥: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断层带的岩石经压碎、碾磨形成岩屑和岩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部分物质被溶解带走,部分物质分解形成黏土
构造透镜体:挤压作用产生的两组共轭剪节理吧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且菱形块体的棱角被磨去而形成
拖曳构造:断层两盘相对错运动过程中,靠近断层附近的岩层形成的弧形弯曲
牵引褶皱:由于断层的错动,在断层旁侧的岩石形成一系列的弯曲
擦痕:两盘岩石被磨碎的岩屑或岩粉在断层面上刻画的结果
阶步:断层滑动面上与擦痕直角的微细陡坎
飞来峰:在逆掩断层或辗掩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这样的老岩层称为推覆体。当推覆体受到了严重的强烈的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地层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
叶理:岩石中由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所形成的面状构造。
劈理:变形岩中能使岩石易干沿着一定方向劈开成无数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片理:在具有足够粗颗粒的变质岩中由片状,板状以及长轴状矿物平行定向排列构成的节理。
线理:岩石中发育的一般具有诱入性的线状构造。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倾角大多在45度以上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断面倾角小于45度为逆冲断层
平移断层:应力来自两侧剪切力作用,两盘顺断层走向相对位移,无上下垂直移动。又称地带。(形成谷地、盆地、湖泊)
膝折:一种兼具弯滑作用和剪切褶皱作用的特殊褶皱作用。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而形成褶皱的作用。
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垂直的外力而发生褶皱的作用。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而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三大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地质营力(如风,水,冰川等)在作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它们搬离原地的作用。

搬运作用:是指经过风化、剥蚀作用剥离下来的产物,经过介质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岩石:即经地质作用形成的由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称为岩石。

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地质年代:是指通过综合岩性特征、地层关系、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等,对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起来的一个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地层层序系统,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时相应的地质年代。

北京猿人生活的时代及地点:生活的时代是新生代第四纪,地点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猿人洞(第一地点)。

寒武纪:距今有5.43 亿年。

新生代:距今有6500 万年。

猛犸象生活的时代:距今13 万年——1.1万年的晚更新世。

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相对均一和固定的,一般为结晶质,极少数为胶体。

矿物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有硬度、透明度、解理、比重、磁性。

岩浆岩: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或火成岩。

岩浆岩的构造:包括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正长岩,它可形成石林、花岗岩地貌等地质遗迹。

层理构造:是由于先后沉积下来的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和形状的不同而显示的成层现象。

砂岩:是指由直径为2—0.06 毫米的碎屑和胶结物被胶结而成的岩石,此种大小的碎屑含量要大于50%,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还有白云母、暗色矿物以及岩屑等,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泥质等。

石灰岩及其特征: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

地质名词解释.doc

地质名词解释.doc

地质名词解释1、含矿建造:将以富含某些有用元素为特征的特定岩石(变质岩)组合称之为含矿建造或含矿组合。

如;硅铁质建造(组合为磁铁矿、赤铁矿和石英);富铝的片麻岩建造。

2、安山岩:成分同闪长岩,深灰、浅玫瑰、褐色,一般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和杏仁状构造。

(喷出岩)3、英安岩:花岗闪长岩的喷出岩,一般呈灰红色、浅紫红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一般为浅色矿物),基质常具有玻璃质结构、玻晶交织结构或霏细结构。

根据暗色矿物可进一步分类。

4、斜长石:通常看着是由端员矿物钠长石(Ab)和钙长石(An)组成的类质同象系列,总称斜长石。

分为:(以钙长石组分的含量)酸性斜长石(An0-30);——花岗岩中中性斜长石(An30-60);——闪长岩中基性斜长石(An60-100)。

——辉长岩中5、钾钠长石(碱性长石)系列:是钾长石(Or)和钠长石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完全的类质同象。

随温度变化,在钾长石成分的端员区,出现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

在钠端员区,高钠长石——低钠长石——中钠长石。

6、勘探线剖面图:是反映矿床(体)地质特征的基本图件,也可用作储量计算,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储量计算剖面图)。

当矿体地质情况不太复杂是二者可以合并。

图件的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方位线,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孔深,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线与产状,矿体(层)编号,不同矿石类型、品级和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界线等。

用于储量计算的剖面图,还应有各级储量的分界线,各块段面积的编号及其面积,矿体按工程或分级所计算的平均品位、厚度及矿心采取率,用于推定矿体边界和确定矿体厚度的测井成果,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的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地层系数----地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

流动系数----地层系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表示流体在岩层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导压系数-----表示油层传递压力性能好坏的参数。

续流-----油井地面关井后,井下仍有油流从地层中继续流入井眼,这种现象称为续流。

井筒储存效应-----油井刚关井时所出现的现象。

折算半径----把实际井的各个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对压力的影响,变成一个由于某井径引起对压力的等效作用,这个等效半径称为折算半径。

完善程度-----指理想完善井的工作压差与实际井工作压差之比。

完善指数-----油井实际工作压差与压力恢复取限制线段斜率之比。

表皮效应-----实际井的各个非完善因素造成的附加压力同油层渗透阻力之比。

它是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产生一个压力降的现象。

井间干扰-----井与井之间产生的动态影响现象。

采油指数----油井生产压差每增大0.1兆帕,所增加的油量。

栅状图-------表示油层各个方向的岩性,岩相变化情况,层间;井间连通情况。

主力油层-----油层厚度大,渗透率高,的好油层。

接替层-----在油田稳产中起接替作用的油层。

见水层位-----注入水沿连通层向油井推进,使油井某一层含水。

来水方向-----采油井受某方向注水井注水效果而使动态变化叫来水方向。

扫油面积系数-----指一个开采井组,已被水淹的油层面积与所控制面积的比值。

注采平衡----注入油层水量与采出油量的地下体积相等。

注采比-----油田注入剂(水,气)地下体积与采出液量(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吸水指数----注水井在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注水强度----注水井在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日注水量。

压力平衡-----注水井所补给油层的压力与采出油。

水所削耗的压力相等。

地下亏空----注入水的体积小于采出液量的地下体积。

含水率----含水油井,日产水量与日产液水量的百分比。

井别----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的要求,把井分为不同的类别。

工程地质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地质名词解释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逆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地质年代:地球壳形成、发展、变化的历史年代;矿物:天然形成的单中化合物,为均质固体,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间的重力水;流砂:是地下水自下而上渗流时砂土产生流动的现象;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为岩溶滑坡:指斜坡上的岩土体或其它碎屑堆积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失去稳定,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由暴雨或冰雪迅速融化形成的急骤水流,挟带堆积在缓坡或山谷中的大量松散堆积物成为泥石洪流山前地带的现象;软土: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 膨胀土: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特别是对于湿热变化非常敏感,易于发生膨胀和收缩,产生膨胀压力的土;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逆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背斜:背斜是两翼岩层以核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上弯曲的褶皱; 向斜:向斜是两翼岩层向核部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时代连续无间断;地质构造: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洪积土:大雨或融雪水将山区或高地的大量碎屑物沿冲沟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堆积而成;冲积土: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以角度相交,且地层时代不连续; 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的弯曲变形称为褶皱;砂土液化:疏松且含水量高或饱和的砂性土在受到地震的情况下,砂体达到液化状态,丧失地基承载力;膨胀土: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特别是对于湿热变化非常敏感,易于发生膨胀和收缩,产生膨胀压力的土;结构面:岩体中各种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二维地质界面均称为结构面;正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地震烈度:地震对某具体地点的实际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平行不整合:在沉积过程中,受到剥蚀,沉积作用间断,后来又下沉接受沉积,故其间缺失部分地层;残积土:岩石经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称为残积物或残积土,因其覆盖在地表,又常称为残积层;风化作用:出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并与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接触,发生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平推断层:断层两盘基本无上下相对运动,而沿着断层面在水平方向发生相对位移,以走向断距为主的断层,叫平推断层;孔隙比: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中颗粒体积之比。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1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上部坚硬的岩石组成,平均厚度70KM2地震:指自然活动产生的震动,是岩石圈的能量积累和释放的一中形式。

3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结构和地表形态等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系统,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

4地层:在特定的地质时期形成的层壮岩层。

5地层层序律:根据叠加原理,利用波痕层理泥裂雨痕可判断顶底。

6化石层序律:生物演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不可逆原则,利用生物群特征解释岩层新老。

7矿物:地质作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晶体结构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均匀固体8类质同象:化学成分不同,但互相类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

9同质多象:碳同素异形体,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等物理性质不同。

10硬度:指矿物抗刻划的能力//////////解理:矿物受力后破裂成规则平面的能力。

11岩石:是在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12岩浆:地下深处天然生成的富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13岩浆岩的主要构造:1)块壮构造:矿物颗粒均匀分布(深成岩花岗岩)2)流纹构造:长英质组分定向排列(流纹岩)3)气孔构造:岩石冷凝时水蒸汽挥发占据空间,形成气孔(玄武岩喷出岩)4)杏仁结构:与气孔构造想秒年联系。

14岩浆岩的分类:1)按岩浆活动方式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2)根据岩浆中SIO2的含量,分为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15沉积岩:地表原有的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常温常压下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沉积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6风化作用:暴露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以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作用)17风化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1)气候决定风化作用类型:干旱地区物理风化为主,温湿地区化学和生物风化为主2)地形影响风化作用的程度3)岩性影响风化作用的速度18风化壳:经风化作用留下的覆盖在地表的一层深浅不一的不连续薄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名词解释1、含矿建造:将以富含某些有用元素为特征的特定岩石(变质岩)组合称之为含矿建造或含矿组合。

如;硅铁质建造(组合为磁铁矿、赤铁矿和石英);富铝的片麻岩建造。

2、安山岩:成分同闪长岩,深灰、浅玫瑰、褐色,一般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和杏仁状构造。

(喷出岩)3、英安岩:花岗闪长岩的喷出岩,一般呈灰红色、浅紫红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一般为浅色矿物),基质常具有玻璃质结构、玻晶交织结构或霏细结构。

根据暗色矿物可进一步分类。

4、斜长石:通常看着是由端员矿物钠长石(Ab)和钙长石(An)组成的类质同象系列,总称斜长石。

分为:(以钙长石组分的含量)酸性斜长石(An0-30);——花岗岩中中性斜长石(An30-60);——闪长岩中基性斜长石(An60-100)。

——辉长岩中5、钾钠长石(碱性长石)系列:是钾长石(Or)和钠长石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完全的类质同象。

随温度变化,在钾长石成分的端员区,出现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

在钠端员区,高钠长石——低钠长石——中钠长石。

6、勘探线剖面图:是反映矿床(体)地质特征的基本图件,也可用作储量计算,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储量计算剖面图)。

当矿体地质情况不太复杂是二者可以合并。

图件的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方位线,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孔深,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线与产状,矿体(层)编号,不同矿石类型、品级和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界线等。

用于储量计算的剖面图,还应有各级储量的分界线,各块段面积的编号及其面积,矿体按工程或分级所计算的平均品位、厚度及矿心采取率,用于推定矿体边界和确定矿体厚度的测井成果,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的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

7、角岩结构:均匀等粒细粒或显微粒状变晶结构,因这种结构常在接触热变质——角岩类岩石中见到,故又名角岩结构。

角岩:具角岩结构,不具定向,块状构造。

一般较致密、坚硬。

原岩可以是各类岩石,进一步命名可按矿物组合划分,如:长英质角岩、黑云母堇青石角岩、钙硅角岩等。

8、中段地质平面图:是根据通过同一标高的勘探工程所获得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整理编制而成的。

它是用以反映在不同标高各水平面上矿体及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分布规律、勘探工程分布等。

当矿床主要利用水平坑道勘探时,它是水平段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

一般比例尺为1:500——1:1000。

编图方法:(1)、首先在勘探线中段的水平断面上,按矿区地质图上的要求范围画好坐标网;(2)、根据勘探线端点坐标展绘勘探线;(3)、根据坑道测量结果,展绘坑道测量基点,勾绘坑道水平断面的形状;(4)、根据勘探线剖面图转绘钻孔穿过水平断面的位置;(5)、根据坑道素描图转绘各种地质界线;(6)、连接地质界线,圈定矿体及不同工业品级和类型的范围,注明矿体编号;(7)、如作储量计算时,需根据坑道素描图画出采样的位置并编号,此外,还应在图上画出储量块段,标上分块的储量级别、面积和平均品位;(8)、如果没有施工坑道,也可根据勘探线剖面图绘制水平断面图,即将勘探线剖面图上与拟编的水平断面具同一标高线的所有地质界线点,按比例转绘到平面图上,连接各勘探线相应的界线点,便得到地质体在某一标高的水平断面图。

另外可编制“矿体中段连系图”。

2005-12-149、矿体纵投影图:是在与矿体走向平行的垂直投影面或水平投影面上表示矿体内各级储量与矿石品级的分布和工程控制程度。

它是某些方法(如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计算储量的基本图纸。

采用何种投影面制图并计算储量,主要取决于矿体产状的陡缓。

当矿体总体倾角大于45°时,一般用垂直投影面;小于45°时,则用水平投影面。

其比例尺根据矿体规模和要求而定,一般为1:500~1:1000。

编图所需资料:相应的矿区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勘探工程分布图及各种勘探工程采样分析结果表。

图件的主要内容:投影面方位线、坐标线、标高线、勘探线、矿体出露线与投影边界线,各种勘探工程投影的位置及编号,切割矿体的岩脉和断层等的投影位置,不同储量级别和不同类型、品级矿石的界线,块段面积、平均厚度、平均品位、矿石量、金属量等。

编图的基本方法:1、确定投影面方位:一般是采取矿体平均走向的方向,投影线和矿体走向线的交角一般不能大于15°。

如果各矿段走向变化大(大于15°时)可以分段采取不同方向的投影面,使之各自平行于各矿段矿体的走向,此时应注意展开后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2、绘制标高线:标高线的位置选择要适当,不宜偏高或偏低,使表达的内容居于图幅的中央,标高线的距离,在1:500比例尺图纸上为50米,在1:1000比例尺图纸上为100米。

3、基线和剖面线的绘制: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用基线或剖面线。

一般采用勘探剖面线为基线,其投影是根据地形地质图将剖面线按比例尺绘制到投影图上,,以作为编图的控制网,然后投上坐标线(x 或y)。

4、矿体出露地形的绘制:在矿区地形地质图上将矿体露头中心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投影到方位线上,然后以勘探线控制绘到相应的标高位置,最后将各点高程连接即得矿体出露地形线。

在切割地形过程中,如果矿体被第四纪沉积层所覆盖距离很长,以致失去走向时,投影图上的地形可中断;如果矿体为盲矿体或近地表处尖灭而无出露,则投影图上无需切地形。

5、勘探工程的投绘:6、圈定矿体、划分块段:7、最后修饰整理成图:10、穹隆构造和构造盆地:褶皱枢纽向两端很快倾伏或扬起,形成长宽之比小于3:1的特殊背斜和向斜,分别叫穹隆和构造盆地。

穹隆构造的岩层向四周倾斜,是能储藏油气的良好构造。

11、白云岩:是以白云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碳酸盐岩;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白云岩外貌酷似石灰岩,风化后常呈粉末状,并具有纵横交错的刀砍状沟槽;滴稀盐酸微弱起泡,粉末遇镁试剂变蓝色。

白云石:CaMg[CO3],纯者为白色,含铁者灰色——暗褐色,含铁白云石风化后,表面变为褐色。

特征:晶面常常弯曲(马鞍形)。

与方解石、菱镁矿的区别为双晶纹方向不同。

2005-12-1612、板岩:板岩具变余结构,有时具变晶结构,板状构造。

岩石均匀致密,矿物颗粒肉眼难以识别;板理面上可有少量绢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微显丝绢光泽。

一般由粉砂岩、粘土岩等经轻度变质而成,颜色多为灰至黑色。

13、千枚岩:浅变质岩,(细粒)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

原岩为粉砂岩、粘土岩和凝灰岩等。

(鳞片状矿物定向排列)14、片岩:较粗的鳞片变晶结构或纤维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片状矿物呈连续平行排列。

15、片麻状构造:主要由结晶较粗大而且颜色较浅的粒状矿物组成,有一定的片状和柱状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呈定向排列。

——有时可称为条带构造。

18、细碧岩:火山岩,通常为灰绿色隐晶、微晶至细粒结构的块状岩石。

是基性喷出岩的一种特殊类型,以钠长石和绿泥石矿物组合及较高的Na2O含量为特征。

其它矿物还有绿帘石、绿纤石、方解石、绢云母、金属矿物及石英等。

岩石具间隐结构、间粒结构、间片结构(绿泥石等片状矿物充填在斜长石三角孔中),有时也有交织结构。

杏仁构造、且以枕状构造常见。

细碧岩多产于地槽区,是地槽下沉阶段火山喷发后又经褶皱变质的产物。

它常与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岩共生,称为细碧—角斑岩系或细碧角斑岩建造,这是蛇绿岩套的组成部分之一。

19、角斑岩:火山岩,为灰绿—浅灰绿色,含2-5%杏仁体或球粒的隐晶质——显晶质块状岩石。

其中绿泥石呈显微鳞片状,常定向排列成片理构造。

P137页“岩浆岩”,是褶皱带产出的海相中性喷出岩。

岩石具浅褐色、浅绿色,蚀变后以绿色为主。

其有特定的产状,由“优地槽”火山作用形成,和细碧岩共生。

蚀变后注意与蚀变安山岩区别。

(从产状区别)20、细碧—角斑岩建造:包括细碧岩、辉绿岩、角斑岩、熔凝灰岩、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等。

(变质——绿片岩相)。

属含钠长石的基性到中性岩组合。

21、里特曼指数(系列指数):σ=(K2O+Na2O)2/Si2O-43(%)(1)、σ<1.8者,为钙性岩;(2)、σ<3.3者,为钙碱性岩;(3)、σ=3.3~9者,为碱性岩;(4)、σ>9者,为过碱性岩.22、稀土元素及稀有元素:(REE)一般指原子序数为57~71的元素: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外,另加Y(39)。

前六种加上Eu称为轻稀土元素;其余九种称为重稀土元素。

稀有金属矿产:钽、铌、铍、锆、铯、铷、锶等。

23、色率——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体积百分数。

花岗岩(9)、正长岩(16)、花岗闪长岩(18)、闪长岩(30)、辉长岩(35)、纯橄榄岩(100)。

24、辉长结构和辉绿结构:辉长结构——基性深成相,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它形粒状;辉绿结构——基性浅成相,粒度较前者细,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斜长石自形程度明显比辉石高,而且它形单个辉石颗粒填充于较自形的板条状斜长石晶体所构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

25、间粒结构(粗玄结构)和间隐结构:(基性喷出岩)斜长石长条状微晶形成空隙——粒状填充;………——隐晶—玻璃质填充。

26、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花岗岩:灰白色,常见肉红色。

主要矿物是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少见。

碱性长石多于斜长石。

暗色矿物含量在5%上下。

很少达10%。

花岗闪长岩:斜长石多于钾长石,暗色矿物含量也较高(10—15%)。

二长花岗岩:斜长石与钾长石含量近于相等。

花岗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自形程度一般是暗色矿物较好,次为长石,石英则为它形充填于不规则的空隙中。

27、岩浆岩的产状:指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

岩浆岩的相:指由于生成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的外貌和特征。

基本上是以岩体深度+岩体产状+分布及岩石特征划分的。

28、细晶岩:浅色脉岩,一般认为细晶岩是相应的侵入体冷凝后,残余岩浆沿岩体及附近围岩中的裂隙充填而成。

细晶岩是全晶质细粒结构,似砂糖粒状。

霏细岩尽管也是浅色岩石,但它是隐晶质结构,岩石为瓷状断口。

29、火山碎屑岩与矿产:由于火山碎屑岩孔隙度一般较大,含矿溶液容易在其中运移交代——有色金属、铀、稀土等矿。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集块结构——大于64mm的粗碎屑〉50%;火山角砾结构——64~2mm的粗碎屑〉50%;凝灰结构——小于2mm的〉50%,且以2~0.0039mm的火山灰为主;火山尘结构——由〈0.0039mm的细小火山尘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