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力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u − f = 0 Gu − g = 0 在域V内 在边界∂V上
F、G是微分算子,f、g是与u无关的非齐次项
近似解
~ u = ∑aiui
i =1
N
ai为待定参数,ui是选定的函数项
近似解不一定点点满足微分方程和边界条 件
§3.3 加权残差法
方程右边出现非零残差
~ Fu − f = RI ~ Gu − g = R
U = ∑αnr λn
n=1 N
由裂纹表面边界条件简化应力函数( 由裂纹表面边界条件简化应力函数 ( 使得由应 力函数描述的应力分量满足裂纹表面的边界条 件) 其他边界条件运用加权残差法近似满足( 其他边界条件运用加权残差法近似满足 (边界 配点法) 配点法)
§3.3 加权残差法
对于含裂纹体, 对于含裂纹体,结合应力函数法
断裂力学
第三章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3.1 概 述
应力强度因子( 应力强度因子(KI、KII、KIII)是线弹性断 裂力学中最重要的参量
K判据:KI = KIC 判据: 判据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
解析法 复变函数法 积分变换法 数值法 加权残差法 有限元法 边界元法 权函数法 M 工程计算 查手册 叠加法 组合法
2µ(u + iv) = κφ(z) − zφ′(z) −ψ (z)
3 − 4ν κ = 3 −ν 1 +ν 平面应变 平面应力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回顾
坐标转换的复格式
σ y′ +σ x′ = σ y +σ x
2 σ y′ −σ x′ + 2iτ x′y′ = e2iiβ (σ y −σ x + 2iτ xy )
y z
ξ
r
θ
P
x
−a
o
a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KI − iKII = 2 2π lim z − aφ′(z)
z→a
y′
ξ
r θ
z1
o′
P
x′
对于倾斜裂纹( 对于倾斜裂纹(倾角为β0)
β0
KI − iKII = 2 2π lim (z − z1)e−iβ0 φ′(z)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KI − iKII = 2 2π lim z − aφ′(z)
z→a
KI − iKII = 2 2πξ[φ′(z) + ic]
σ x +σ y = 4 Re[φ′(z)]
KI − iKII 2 Re σ x +σ y = ξ 2π
选取权函数为
~ ∂u Wi = = ui ∂ai i = 1, 2, L, N
残差方程变为
∫ R(x)u dV = 0
V i
迦辽金法使近似解残差与试验函数正交, 迦辽金法使近似解残差与试验函数正交 ,残差 方程有严格的物理意义( 方程有严格的物理意义(功)
§3.3 加权残差法
最小二乘法
选取权函数为
§3.3 加权残差法
配点法
选取权函数为
∞ Wi = δ (x − xi ) = 0 x = xi x ≠ xi i = 1, 2, L, N
残差方程变为
∫ R(x)W (x)dV = R(x ) = 0
V i i
配点法仅要求在选择的N个离散点上近似解精 配点法仅要求在选择的 个离散点上近似解精 确满足方程, 确满足方程,其他点上允许存在残差
∂R Wi = ∂ai i = 1, 2, L, N
残差方程
∂R ∫V R(x) ∂ai dV = 0
最小二乘法要求调整待定参数, 最小二乘法要求调整待定参数 ,使残差的均方 和取最小 2
m ℜ(a1, a2 ,L, aN ) = ∫ [R(x)] dV in
V
§3.3 加权残差法
矩量法
选取权函数为
y
2a o
β0
x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例2:含水平穿透裂纹无限大板,裂纹表面 :含水平穿透裂纹无限大板, 受线性分布正压力作用, 受线性分布正压力作用 , 计算裂纹尖端应 力强度因子
y
p = p0 + p1
x a
x
p0 − p1
o
p0 + p1
2a
§3.3 加权残差法
弹性力学问题的微分提法
§3.3 加权残差法
子域法
选取权函数为
1 Wi = 0 在子域Vi内 在子域Vi外 i =1, 2, L, N
残差方程变为
∫
Vi
R(x)dV = 0
子域法把域V分割成 个子域 子域法把域 分割成N个子域,在每个子域内近 分割成 个子域, 似解残差的算术平均值为零
§3.3 加权残差法
迦辽金法
∂V
v t
Ti
Mi
Γ
Ni
v n
i
v F
o
V
§3.3 加权残差法
对于含裂纹体, 对于含裂纹体,结合应力函数法
最小二乘法
∂Rk ∑∫∂V −Γ Rk ∂α dS = 0 ∂V k =1 n
5
v t
Ti
Mi
Γ
Ni
v n
(n = 1, 2, L, N)
最小二乘边界配点法
i
v F
o
[ ]{ } {γ }
∂Rk ∑R ∂α 0 A1jk k αkn == k=
y z
1
ξ
=
1 reiθ KI
= = =
Re Re
ξ
iKII
ξ
−θ 2 2 cos θ − KI siniKII σ x σσ y+ σ = (KI Re KII + = ) x yπr 2 ξ2 2π 2
ξ
r
θ
P
x
−a
o
a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应力函数和应力的边界条件
(U)i = Mi ∂U ( )i = −Ti ∂n ∂U ( )i = Ni ∂t (σn )i = (Sn )i (τ nt )i = (St )i
v t
Ti
Mi
Γ
Ni
v n
i
v F
o
V ∂V
§3.3 加权残差法
对于含裂纹体, 对于含裂纹体,结合应力函数法
残差
R1 = U − M ∂U R2 = +T ∂n ∂U R3 = −N ∂t R4 = σ n − Sn R5 = τ nt − St
η
R=
a +b a −b , m= 2 a +b
a 1 z = (η + ) 2 η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I-II混合型裂纹尖端邻域应力场 混合型裂纹尖端邻域应力场
σx = σy = τ xy =
KI θ θ 3θ K θ θ 3θ cos (1− sin sin ) − II sin (2 + cos cos ) 2 2 2 2 2 2 2π r 2π r KI 3θ KII 3θ θ θ θ θ cos (1+ sin sin ) + sin cos cos 2 2 2 2 2 2 2π r 2π r KI 3θ KII 3θ θ θ θ θ cos sin cos + cos (1− sin sin ) 2 2 2 2 2 2 2π r 2π r
§3.4 有限元法
富集有限元法(EFEM) 富集有限元法
单元位移场中含有反映奇异性的插值函数
无需后处理, 无需后处理,直接得到 应力强度因子
§3.4 有限元法
扩展有限元法(XFEM) 扩展有限元法
常规位移场中叠加反映不连续面的函数
u′ + iv′ = e−iβ (u + iv)
y′
y
x′
β
o
x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回顾
复势的确定程度
第一类边值问题
φ1(z) = φ(z) + icz + γ ψ1(z) =ψ (z) + γ ∗
c为任意实常数
γ , γ ∗为任意复常数
第二类边值问题和混合边值问题
B
加权残差法要求在整个域内及边界上残差 的加权平均值为零
∫ R W dV + ∫
V I I
∂V
RBWBdS = 0
WI、WB分别是域内和边界上的权函数
由上式导出代数方程确定待定参数
§3.3 加权残差法
加权残差法的分类
按加权范围
域内加权法 边界加权法 混合加权法
按权函数选择方案
配点法 子域法 迦辽金法 最小二乘法 矩量法
5
பைடு நூலகம்
V ∂V
j
§3.4 有限元法
求解断裂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可分三类
常规单元法 奇异单元法 杂交应力单元法 富 集 有 限 元 法 (Enrich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扩 展 有 限 元 法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3.4 有限元法
空心环域中的解析函数可展成Laurent级数 级数 空心环域中的解析函数可展成
φ′(z) = ψ ′(z) =
m=−∞ ∞
Am zm ∑
∞
m=−∞
∑B z
m
m
含圆孔无限域上的解析函数, 含圆孔无限域上的解析函数,应力无穷远有界
φ′(z) = ∑ Am z−m
m=0 ∞ ∞
ψ ′(z) = ∑Bm z−m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回顾
复应力函数 Φ(x, y) = Re[ zφ(z) + ∫ψ (z)dz] 应力组合的复势表示 σ y +σ x = 4 Re[φ′(z)]
σ y −σ x + 2iτ xy = 2[zφ′′(z) +ψ ′(z)] 位移组合的复势表示
y z
可得应力组合
σ x +σ y =
2 θ θ (KI cos − KII sin ) 2 2 2π r
−a
ξ
r
θ
P
x
o
a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1 θ θ (cos − i sin ) 2 2 r KI θ cos 2 r KII θ sin 2 r
φ1(z) = φ(z) + γ ψ1(z) =ψ (z) + γ ∗
其中γ 与γ ∗满足 κγ −γ ∗ = 0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回顾
多连通域中复势的多值性
φ(z) = −
∑(R 2π (κ +1)
k =1
1
m
xk
+ iRyk ) ln( z − zk ) +φ∗ (z)
m κ ψ (z) = ∑(Rxk − iRyk ) ln( z − zk ) +ψ∗ (z) 2π (κ +1) k =1
φ∗ (z), ψ∗ (z)为多连通域内的单值解析函数
如果作用在每个孔边的载荷都能单独构成自平衡力 系,则复势就是单值的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回顾
z→a
y z
ξ
r
θ
P
x
−a
o
a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例1:含倾斜穿透裂纹无限大板,无穷远处 :含倾斜穿透裂纹无限大板, ∞ ∞ ∞ σ x , σ y , τ xy ,求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载荷为
σ y +σ x = 4 Re[φ′(z)] σ y −σ x + 2iτ xy = 2[zφ′′(z) +ψ ′(z)]
§3.4 有限元法
杂交应力单元
基于H-R变分原理,可建立杂交应力单元 变分原理, 基于 变分原理 单元内部精确满足平衡方程和协调方程( 单元内部精确满足平衡方程和协调方程 (用解 析解描述位移场和应力场) 析解描述位移场和应力场) 单元边界的位移采用节点位移插值, 单元边界的位移采用节点位移插值 , 插值函数 与常规单元的形函数相同, 与常规单元的形函数相同, 可以与常规有限单 元匹配 不需细分网格, 不需细分网格,降低求解自由度
m=0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回顾
非圆孔无限域上的解析函数, 非圆孔无限域上的解析函数 , 难以直接展开成 级数
保角映射 椭圆外部映射到单位圆外部
m z = R(η + )
裂纹外部映射到单位圆外部 倾斜裂纹外部映射到单位圆外部
a 1 z = (η + )eiβ0 2 η
Wi = xi−1 i = 1, 2, L, N
残差方程变为
∫
V
R(x)xi−1dV = 0
矩量法将权函数取为幂函数, 矩量法将权函数取为幂函数 , 若取为其他完备 函数序列, 函数序列,则称为广义矩量法
§3.3 加权残差法
对于含裂纹体, 对于含裂纹体,结合应力函数法
假设Airy应力函数为级数形式 应力函数为级数形式 假设
常规单元法
裂纹尖端应力奇异性, 裂纹尖端应力奇异性,必须细分网格 单元边长为裂纹长度的1/100~1/1000倍 单元边长为裂纹长度的 倍
奇异单元法
裂纹尖端用奇异单元建模 奇异单元的形函数具有r的 奇异性, 奇异单元的形函数具有 的 -1/2奇异性, 可以较 奇异性 好地模拟裂纹尖端应力奇异性 不需细分网格, 不需细分网格,降低求解自由度
F、G是微分算子,f、g是与u无关的非齐次项
近似解
~ u = ∑aiui
i =1
N
ai为待定参数,ui是选定的函数项
近似解不一定点点满足微分方程和边界条 件
§3.3 加权残差法
方程右边出现非零残差
~ Fu − f = RI ~ Gu − g = R
U = ∑αnr λn
n=1 N
由裂纹表面边界条件简化应力函数( 由裂纹表面边界条件简化应力函数 ( 使得由应 力函数描述的应力分量满足裂纹表面的边界条 件) 其他边界条件运用加权残差法近似满足( 其他边界条件运用加权残差法近似满足 (边界 配点法) 配点法)
§3.3 加权残差法
对于含裂纹体, 对于含裂纹体,结合应力函数法
断裂力学
第三章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3.1 概 述
应力强度因子( 应力强度因子(KI、KII、KIII)是线弹性断 裂力学中最重要的参量
K判据:KI = KIC 判据: 判据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
解析法 复变函数法 积分变换法 数值法 加权残差法 有限元法 边界元法 权函数法 M 工程计算 查手册 叠加法 组合法
2µ(u + iv) = κφ(z) − zφ′(z) −ψ (z)
3 − 4ν κ = 3 −ν 1 +ν 平面应变 平面应力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回顾
坐标转换的复格式
σ y′ +σ x′ = σ y +σ x
2 σ y′ −σ x′ + 2iτ x′y′ = e2iiβ (σ y −σ x + 2iτ xy )
y z
ξ
r
θ
P
x
−a
o
a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KI − iKII = 2 2π lim z − aφ′(z)
z→a
y′
ξ
r θ
z1
o′
P
x′
对于倾斜裂纹( 对于倾斜裂纹(倾角为β0)
β0
KI − iKII = 2 2π lim (z − z1)e−iβ0 φ′(z)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KI − iKII = 2 2π lim z − aφ′(z)
z→a
KI − iKII = 2 2πξ[φ′(z) + ic]
σ x +σ y = 4 Re[φ′(z)]
KI − iKII 2 Re σ x +σ y = ξ 2π
选取权函数为
~ ∂u Wi = = ui ∂ai i = 1, 2, L, N
残差方程变为
∫ R(x)u dV = 0
V i
迦辽金法使近似解残差与试验函数正交, 迦辽金法使近似解残差与试验函数正交 ,残差 方程有严格的物理意义( 方程有严格的物理意义(功)
§3.3 加权残差法
最小二乘法
选取权函数为
§3.3 加权残差法
配点法
选取权函数为
∞ Wi = δ (x − xi ) = 0 x = xi x ≠ xi i = 1, 2, L, N
残差方程变为
∫ R(x)W (x)dV = R(x ) = 0
V i i
配点法仅要求在选择的N个离散点上近似解精 配点法仅要求在选择的 个离散点上近似解精 确满足方程, 确满足方程,其他点上允许存在残差
∂R Wi = ∂ai i = 1, 2, L, N
残差方程
∂R ∫V R(x) ∂ai dV = 0
最小二乘法要求调整待定参数, 最小二乘法要求调整待定参数 ,使残差的均方 和取最小 2
m ℜ(a1, a2 ,L, aN ) = ∫ [R(x)] dV in
V
§3.3 加权残差法
矩量法
选取权函数为
y
2a o
β0
x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例2:含水平穿透裂纹无限大板,裂纹表面 :含水平穿透裂纹无限大板, 受线性分布正压力作用, 受线性分布正压力作用 , 计算裂纹尖端应 力强度因子
y
p = p0 + p1
x a
x
p0 − p1
o
p0 + p1
2a
§3.3 加权残差法
弹性力学问题的微分提法
§3.3 加权残差法
子域法
选取权函数为
1 Wi = 0 在子域Vi内 在子域Vi外 i =1, 2, L, N
残差方程变为
∫
Vi
R(x)dV = 0
子域法把域V分割成 个子域 子域法把域 分割成N个子域,在每个子域内近 分割成 个子域, 似解残差的算术平均值为零
§3.3 加权残差法
迦辽金法
∂V
v t
Ti
Mi
Γ
Ni
v n
i
v F
o
V
§3.3 加权残差法
对于含裂纹体, 对于含裂纹体,结合应力函数法
最小二乘法
∂Rk ∑∫∂V −Γ Rk ∂α dS = 0 ∂V k =1 n
5
v t
Ti
Mi
Γ
Ni
v n
(n = 1, 2, L, N)
最小二乘边界配点法
i
v F
o
[ ]{ } {γ }
∂Rk ∑R ∂α 0 A1jk k αkn == k=
y z
1
ξ
=
1 reiθ KI
= = =
Re Re
ξ
iKII
ξ
−θ 2 2 cos θ − KI siniKII σ x σσ y+ σ = (KI Re KII + = ) x yπr 2 ξ2 2π 2
ξ
r
θ
P
x
−a
o
a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应力函数和应力的边界条件
(U)i = Mi ∂U ( )i = −Ti ∂n ∂U ( )i = Ni ∂t (σn )i = (Sn )i (τ nt )i = (St )i
v t
Ti
Mi
Γ
Ni
v n
i
v F
o
V ∂V
§3.3 加权残差法
对于含裂纹体, 对于含裂纹体,结合应力函数法
残差
R1 = U − M ∂U R2 = +T ∂n ∂U R3 = −N ∂t R4 = σ n − Sn R5 = τ nt − St
η
R=
a +b a −b , m= 2 a +b
a 1 z = (η + ) 2 η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I-II混合型裂纹尖端邻域应力场 混合型裂纹尖端邻域应力场
σx = σy = τ xy =
KI θ θ 3θ K θ θ 3θ cos (1− sin sin ) − II sin (2 + cos cos ) 2 2 2 2 2 2 2π r 2π r KI 3θ KII 3θ θ θ θ θ cos (1+ sin sin ) + sin cos cos 2 2 2 2 2 2 2π r 2π r KI 3θ KII 3θ θ θ θ θ cos sin cos + cos (1− sin sin ) 2 2 2 2 2 2 2π r 2π r
§3.4 有限元法
富集有限元法(EFEM) 富集有限元法
单元位移场中含有反映奇异性的插值函数
无需后处理, 无需后处理,直接得到 应力强度因子
§3.4 有限元法
扩展有限元法(XFEM) 扩展有限元法
常规位移场中叠加反映不连续面的函数
u′ + iv′ = e−iβ (u + iv)
y′
y
x′
β
o
x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回顾
复势的确定程度
第一类边值问题
φ1(z) = φ(z) + icz + γ ψ1(z) =ψ (z) + γ ∗
c为任意实常数
γ , γ ∗为任意复常数
第二类边值问题和混合边值问题
B
加权残差法要求在整个域内及边界上残差 的加权平均值为零
∫ R W dV + ∫
V I I
∂V
RBWBdS = 0
WI、WB分别是域内和边界上的权函数
由上式导出代数方程确定待定参数
§3.3 加权残差法
加权残差法的分类
按加权范围
域内加权法 边界加权法 混合加权法
按权函数选择方案
配点法 子域法 迦辽金法 最小二乘法 矩量法
5
பைடு நூலகம்
V ∂V
j
§3.4 有限元法
求解断裂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可分三类
常规单元法 奇异单元法 杂交应力单元法 富 集 有 限 元 法 (Enrich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扩 展 有 限 元 法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3.4 有限元法
空心环域中的解析函数可展成Laurent级数 级数 空心环域中的解析函数可展成
φ′(z) = ψ ′(z) =
m=−∞ ∞
Am zm ∑
∞
m=−∞
∑B z
m
m
含圆孔无限域上的解析函数, 含圆孔无限域上的解析函数,应力无穷远有界
φ′(z) = ∑ Am z−m
m=0 ∞ ∞
ψ ′(z) = ∑Bm z−m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回顾
复应力函数 Φ(x, y) = Re[ zφ(z) + ∫ψ (z)dz] 应力组合的复势表示 σ y +σ x = 4 Re[φ′(z)]
σ y −σ x + 2iτ xy = 2[zφ′′(z) +ψ ′(z)] 位移组合的复势表示
y z
可得应力组合
σ x +σ y =
2 θ θ (KI cos − KII sin ) 2 2 2π r
−a
ξ
r
θ
P
x
o
a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平面问题)
1 θ θ (cos − i sin ) 2 2 r KI θ cos 2 r KII θ sin 2 r
φ1(z) = φ(z) + γ ψ1(z) =ψ (z) + γ ∗
其中γ 与γ ∗满足 κγ −γ ∗ = 0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回顾
多连通域中复势的多值性
φ(z) = −
∑(R 2π (κ +1)
k =1
1
m
xk
+ iRyk ) ln( z − zk ) +φ∗ (z)
m κ ψ (z) = ∑(Rxk − iRyk ) ln( z − zk ) +ψ∗ (z) 2π (κ +1) k =1
φ∗ (z), ψ∗ (z)为多连通域内的单值解析函数
如果作用在每个孔边的载荷都能单独构成自平衡力 系,则复势就是单值的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回顾
z→a
y z
ξ
r
θ
P
x
−a
o
a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例1:含倾斜穿透裂纹无限大板,无穷远处 :含倾斜穿透裂纹无限大板, ∞ ∞ ∞ σ x , σ y , τ xy ,求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载荷为
σ y +σ x = 4 Re[φ′(z)] σ y −σ x + 2iτ xy = 2[zφ′′(z) +ψ ′(z)]
§3.4 有限元法
杂交应力单元
基于H-R变分原理,可建立杂交应力单元 变分原理, 基于 变分原理 单元内部精确满足平衡方程和协调方程( 单元内部精确满足平衡方程和协调方程 (用解 析解描述位移场和应力场) 析解描述位移场和应力场) 单元边界的位移采用节点位移插值, 单元边界的位移采用节点位移插值 , 插值函数 与常规单元的形函数相同, 与常规单元的形函数相同, 可以与常规有限单 元匹配 不需细分网格, 不需细分网格,降低求解自由度
m=0
§3.2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复变函数法计算K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回顾
非圆孔无限域上的解析函数, 非圆孔无限域上的解析函数 , 难以直接展开成 级数
保角映射 椭圆外部映射到单位圆外部
m z = R(η + )
裂纹外部映射到单位圆外部 倾斜裂纹外部映射到单位圆外部
a 1 z = (η + )eiβ0 2 η
Wi = xi−1 i = 1, 2, L, N
残差方程变为
∫
V
R(x)xi−1dV = 0
矩量法将权函数取为幂函数, 矩量法将权函数取为幂函数 , 若取为其他完备 函数序列, 函数序列,则称为广义矩量法
§3.3 加权残差法
对于含裂纹体, 对于含裂纹体,结合应力函数法
假设Airy应力函数为级数形式 应力函数为级数形式 假设
常规单元法
裂纹尖端应力奇异性, 裂纹尖端应力奇异性,必须细分网格 单元边长为裂纹长度的1/100~1/1000倍 单元边长为裂纹长度的 倍
奇异单元法
裂纹尖端用奇异单元建模 奇异单元的形函数具有r的 奇异性, 奇异单元的形函数具有 的 -1/2奇异性, 可以较 奇异性 好地模拟裂纹尖端应力奇异性 不需细分网格, 不需细分网格,降低求解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