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合集下载

199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00年2月28日1999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克服各种困难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实现了发展和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12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40806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7036亿元增长7.5%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677元比上年提高6.3%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 1.4%多数商品价格低于上年水平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2%衣着价格下降2.7%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2.3%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5.5%服务项目价格则上升10.6%全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国从业人员705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29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1014万人增加336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940万人增加708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1999年全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新增564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492万人实现了再就业退休及自然死亡等减少32万人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6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与上年持平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54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97亿美元年末汇率8.2793元人民币兑1美元比上年末低4个基本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二农业1999年农业生产继续全面发展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08亿吨比上年减产397万吨减产0.8%其中夏粮和早稻合计增产570万吨秋粮由于入秋以后北方地区旱情较重减产较多主要经济作物中棉糖黄红麻减产其他均增产受播种面积调减因素的影响全年棉花产量为383万吨比上年减产14.9%糖料产量为8400万吨减产14.2%油料水果和茶叶等作物产量继续增长全年油料产量2600万吨比上年增长12.4%水果产量6100万吨增长11.9%茶叶产量68万吨增长2.3%蔬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全年实际种植面积131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畜牧业和渔业继续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5953万吨比上年增长4%水产品产量4100万吨增长5%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80万公顷同时退耕还林草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农业防洪抗旱能力增强三工业和建筑业1999年各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迈出较大的步伐工业生产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了初步成效重点行业组建了一批大企业集团军工成立了包括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十大集团有色金属工业组建了铝铜铅锌和稀有金属三大集团信息产业四大集团正在组建之中纺织煤炭冶金军工等行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步伐加快一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始实行债权转股权资产负债结构得到改善工业生产持续平稳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535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20307亿元增长8.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603亿元增长7.4%集体企业3462亿元增长7%股份制企业2986亿元增长1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201亿元增长12.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775亿元增长13.3%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8690亿元增长8.3%重工业增加值11617亿元增长9.3%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煤炭行业关井压产取得成效全年关闭非法和不合理小煤矿3.1万处压缩乡镇煤炭产量2.5亿吨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关井压产目标纺织行业累计压缩906万棉纺锭提前一年基本达到压锭目标冶金建材有色石化等行业关闭了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高耗能的小企业市场供大于求的一般消费品部分机电产品生产增长有所减缓同时发展和增产了一批国内紧缺的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微型电子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等生产比上年增长12—43.6%产销衔接状况有所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16%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工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12.1%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在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202亿元增长52%亏损企业亏损额1300亿元下降15.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9.3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国有工业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出现了转折性变化一批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纺织建材有色铁路民航等行业实现了扭亏为盈东北三省等一些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摆脱了持续多年的亏损状态1999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967亿元比上年增长77.7%是近5年来的最好水平亏损企业亏损额851亿元下降15.9%年末产成品库存为34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但是1999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带有一定的恢复性一部分企业的效益还不理想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仍然比较大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450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国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21亿元增长3.4%税金总额322亿元增长6.7%施工房屋面积14.1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7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6.7亿平方米增加1501万平方米建筑业亏损企业个数9221个比上年减少391个地质勘查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完成万区域地质调查11.3万平方公里新发现矿产185处有41种矿产新增探明储量其中石油6.6亿吨天然气927亿立方米原煤4亿吨地质勘查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335万米四固定资产投资1999年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国债增加投入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76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21719亿元增长6.1%集体经济投资4190亿元与上年持平居民个人投资3967亿元增长6%分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12619亿元增长5.9更新改造投资4419亿元下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4010亿元增长11%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建设均有新的进展农村电网改造取得积极成效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含水利业完成投资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167亿元下降0.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748亿元增长9.3%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2070万吨年大中型发电机组容量1703万千瓦11万伏以上变电设备能力含11万伏6646万千伏安其中城乡电网改造3234万千伏安原油开采1618万吨年天然气开采24亿立方米年新建铁路主线正线交付运营里程1040公里增建铁路复线交付运营里程1293公里电气化铁路607公里新建高速公路2672公里新扩建万吨级港口码头年吞吐能力1869万吨全国2002个县市进行了农村电网的改造投产线路35.7万公里五教育和科学技术1999年各级各类教育获得较大发展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长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高等职业教育迈出发展步伐普通高中招生增长较多同时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受到重视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良好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60万人比上年增招51万人在校生413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16万人在校生306万人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9万人增招2万人在校生23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396万人增招37万人在校生105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生481万人在校生1443万人全国初中学校招生2183万人在校生5812万人初中入学率达88.5小学招生2030万人在校生1354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特殊教育学校招生5万人在校生37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26万人全国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10157万人次全国扫除文盲299万人1999年国家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力度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加快了科技产业化步伐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71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50万人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年国家组织了663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1329项重点新产品试产完成了26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及鉴定验收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95万项获国家奖励的成果602项全年4次成功发射卫星特别是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自行研制的“神舟”号宇宙飞船标志着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全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134240件授权专利100154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47.5%质量标准化计量建设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国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550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229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393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168万台件制定修订国家标准900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172项新制定477项全国共有城乡天气预报警报服务网发射站点1118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77个共有地震台站1285个遥测台网28个共有672个海洋观测监测站点共获得2086万组海洋数据测绘部门公开出版地图1344种图书310种六交通和邮电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继续稳定增长1999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4460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117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2%其中铁路12841亿吨公里增长2.6%公路5793亿吨公里上升5.6%水运21857亿吨公里增长12.6%民航42.3亿吨公里增长26.5%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125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7%其中铁路4131亿人公里增长9.3%公路6145亿人公里增长3.4%水运117.2亿人公里下降2.5%民航857亿人公里增长7.1%沿海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4亿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8亿吨比上年增长11.8%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311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2300万门总容量已达到1.6亿门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5部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8.4部/百人农村79.8%的行政村通了电话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部/百人全国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890万户七国内贸易1999年在国家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信贷取消一些限制消费的政策和银行连续下调利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中趋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35亿元比上年增长6.8%如果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0.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092亿元增长7.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043亿元增长6.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7.1%餐饮业增长13.6%其他行业增长3.3%生产资料市场交易有所回升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939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仍然下降全国1300家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下降40%八对外经济1999年由于国家采取了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在内的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加上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外贸出口转降为升全年进出口总额3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3%出口总额1949亿美元增长6.1%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6.6%加工贸易出口增长6.1%进口总额1658亿美元增长18.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91亿美元出口产品结构有所调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4.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6.5%上升到39.5%分地区看对非洲和亚洲的出口分别增长1.3%和4.5%对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分别增长6.1%10.8%和16%对拉丁美洲的出口下降1%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100个比上年下降13.8%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404亿美元下降11.4%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继续保持增长全年签约1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完成营业额112亿美元增长10.9%年末在外劳务人员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万人国际旅游发展较快全年入境游客人数72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过夜旅游者2704万人次增长8%入境游客中外国游客843万人次增长18.6%港澳台胞6426万人次增长14.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1亿美元增长11.9%九金融证券和保险业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采取降低利率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金融调控目标积极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货币流动性有所增强根据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口径统计年末广义货币M2为1198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狭义货币M1为45837亿元增长17.7市场现金流通量M0为13456亿元增加2251亿元增长20.1%存贷款稳定增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7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162亿元增长13.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7182亿元增长1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622亿元增长11.6%储蓄分流有所加快各项贷款余额9373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2.5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3968亿元增长15.7%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全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98只配股117只共筹资877亿元比上年增加103亿元发行B股H股共吸引外资6.1亿美元发行A股可转换债券15亿元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 B H股数量由上年末的876家增加到976家市价总值达到264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6%全年共发行国债3715亿元比上年增加404亿元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1393亿元(含外资机构)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21亿元寿险保费收入768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04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510亿元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款318亿元寿险给付192亿元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较快发展1999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614个文化馆2899个公共图书馆2765个博物馆137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1.6%全国有线电视用户7700万户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201亿份各类杂志29亿册图书73亿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373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009万卷件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31万个床位31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46万人全国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900个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630个卫生技术人员7.3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3万人体育事业稳步推进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国运动健儿获得了92个世界冠军16人50次创24项世界纪录10人16次创7项亚洲纪录43人3队68次创52项全国纪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十一环境保护1999年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1.6万人各级环境监测站2111个环境监测人员3.6万人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总数已达154个全国自然保护区达到114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137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81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8.8%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到年末已制定各类环境保护标准426项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90.5%当年投产的建设项目中建有防治污染设施的占95%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2010个总投资71亿元全国536个城市建成了236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431个城市中建成了2040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8975平方公里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推进对滇池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44家排污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全流域共投入治理资金近3亿元对巢湖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09家排污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全流域共投入治理资金2.23亿元滇池和巢湖已基本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目标水质有所好转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与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实施工作有序进行至1999年11月底已竣工项目525个累计完成投资额680.4亿元但是全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生活和农业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破坏的范围继续扩大局部地区的破坏程度还在加剧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1999年全国出生人口1909万人出生率为15.23‰死亡人口810万人死亡率为6.46‰全年净增人口109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8.77‰比上年下降0.76个千分点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59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892万人占30.9%乡村人口87017万人占69.1%0-14岁人口比重为25.4%15-64岁人口比重为67.7%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9%老年人口达到8687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58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由于国家提高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水平适当增加了行政事业人员的工资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3%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又有800万贫困人口脱贫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农产品卖难价格持续下跌加上乡镇企业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其中现金收入1538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3.8%增幅比上年低0.5个百分点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5亿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8.7亿平方米旅游成为居民新的消费时尚全年全国出游719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为227元社会保障事业巩固提高年末93%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其中90%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全国有9433万职工和2900多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9912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有2100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大病医疗费用统筹和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统筹部分地区已进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社会福利事业有新的发展年末全国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08万张收养81万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8万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572个全国667个城市1682个县已全部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525.7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0亿元接收社会捐赠6亿元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2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数据未包括在本公报中分别由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3各项统计数据未包括台湾省4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03/31/2002。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第七页,共90页。
二、聚类分析的典型(diǎnxíng)应 用
• 作为统计(tǒngjì)学的一个分支,聚类分析已有 多年的研究历史,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距 离的聚类分析方面。
• 许多统计(tǒngjì)软件包,诸如:SAS、SPSS 和S-PLUS等都包含它许多聚类分析工具。
第八页,共90页。
• 图论法。从几何观点来考虑。将n个样品看成m维空间的n个 点,点与点间用直线连接,从而构成m维空间的点的连接图, 再应用图论的观点将样本点在m维空间作最小支撑(zhī chēng)数,最终达到分类目的。
第十二页,共90页。
六、tree过程(guòchéng)
• 画出用于描述整个聚类过程的树状图
• 两种:
• 如何解释主成分所包含的经济意义。
第四十六页,共90页。
数学模型和几何(jǐ hé)解释
• 为了方便,我们在二维空间中讨论主成分的几何意义。 设有n个样品,每个样品有两个观测变量xl和x2,在 由变量xl和x2 所确定的二维平面中,n个样本点所散 布的情况如椭圆状。由图可以看出(kàn chū)这n个样 本点无论是沿着xl 轴方向或x2轴方向都具有较大的离 散性,其离散的程度可以分别用观测变量xl 的方差和 x2 的方差定量地表示。显然,如果只考虑xl和x2 中 的任何一个,那么包含在原始数据中的经济信息将会 有较大的损失。
第十一页,共90页。
五、聚类分析方法(fāngfǎ)
• 系统聚类法。先将n个元素看成n类,然后将性质最接近(或 相似程度最大)的两类合并为一个新类,得到n-1类。再从 中找出最接近的两类加以合并,变成n-2类。如此下去,最 后所有的元素全聚在一类之中。
• 调优法。先将样品做一个初始的分类,然后按照某种最优的 原则逐步调整,一直调整到分类比较合理为止。

计量经济学庞皓第二版第八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量经济学庞皓第二版第八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八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8.1 Sen 和Srivastava (1971)在研究贫富国之间期望寿命的差异时,利用101个国家的数据,建立了如下的回归模型:2.409.39ln3.36((ln 7))i i i i Y X D X =-+--(4.37) (0.857) (2.42) R 2=0.752其中:X 是以美元计的人均收入;Y 是以年计的期望寿命;Sen 和Srivastava 认为人均收入的临界值为1097美元(ln10977=),若人均收入超过1097美元,则被认定为富国;若人均收入低于1097美元,被认定为贫穷国。

括号内的数值为对应参数估计值的t-值。

1)解释这些计算结果。

2)回归方程中引入()ln 7i i D X -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释这个回归解释变量? 3)如何对贫穷国进行回归?又如何对富国进行回归? 4)从这个回归结果中可得到的一般结论是什么? 练习题8.1参考解答: 1. 结果解释依据给定的估计检验结果数据,对数人均收入对期望寿命在统计上并没有显著影响,截距和变量()ln 7i i D X -在统计上对期望寿命有显著影响;同时,()()2.40 3.3679.39 3.36ln ((ln 7)) 1 2.409.39ln 0 i i i i i i i X D X D Y X D ⎧-+⨯+---==⎨-+=⎩富国时穷国时 表明贫富国之间的期望寿命存在差异。

2. 回归方程中引入()ln 7i i D X -的原因是从截距和斜率两个方面考证收入因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这个回归解释变量可解释为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存在截距差异和斜率差异的共同因素。

3. 对穷国进行回归时,回归模型为12ln 1097i i i i i i Y X Y X αα=+≤,其中,为美元时的寿命; 对富国进行回归时,回归模型为12ln 1097i i i i i i Y X Y X ββ=+>,其中,为美元时的寿命;4. 一般的结论为富国的期望寿命药高于穷国的期望寿命,并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在平均意义上,富国的期望寿命的增加变化趋势优于穷国,贫富国之间的期望寿命的确存在显著差异。

资料分析真题汇总

资料分析真题汇总

[江西06] 一、文字资料一、文字资料(116--120(116--120题)根据下面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根据下面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梢的发展速度较快。

1992年只有一个国家种植,到1996年增加到6个,1999年为12个。

2003年为18个。

1996年种植面积为170万hm 2, 1999年为1210万hm2, 2003年增加到6770万hm 2.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国和南非等6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种植面积的99%.99%.在转基因作物中,在转基因作物中,在转基因作物中,以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以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占58%58%;;其次是玉米,占23%23%;棉花占;棉花占12%12%,油菜占,油菜占6%6%。

其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其次为抗虫性。

在。

其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其次为抗虫性。

在1996-2000年的五年间,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4%74%,抗虫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抗虫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19%19%。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统计,2003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已有700万,比2002年又增加100万。

万。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己列入国家的“863863””计划。

1998年我国开始推厂转基因抗虫棉,年我国开始推厂转基因抗虫棉,当年推广当年推广24万hm 2, . .到到2003年达到307万hm 2.己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0%,60%,且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逐步占主导地位,且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逐步占主导地位,到2004年己占近70%.70%.其他其他作物,比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等方面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全面展开。

开。

116116、、 2003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比2002年增加了约年增加了约: : A. 14% B. 17% C. 20% D. 23%117117、在转基因作物中,按世界种植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排在第四位的作物是、在转基因作物中,按世界种植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排在第四位的作物是、在转基因作物中,按世界种植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排在第四位的作物是: : A.A.水稻水稻水稻 B. B. B.棉花棉花棉花 C. C. C.油菜油菜油菜 D. D. D.由上述文字看不出由上述文字看不出由上述文字看不出118118、、1996年~1999年.与1999年—年—20032003年相比,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年增长速度年相比,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年增长速度: : A.A.较快较快较快 B. B. B.相当相当相当 C. C. C.较慢较慢较慢 D. D. D.快慢不好估算快慢不好估算快慢不好估算119119、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A.转基因作物的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转基因作物的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转基因作物的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 B.B.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 C.C.在在1996-2000年的四年间,耐除草剂、抗虫性之外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7%左右左右左右D. 2003年,俄罗斯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约为130万hm 2120120、、 2003年我国的棉花种植面积约为多少hm 2? A. 480 B. 512 C. 580 D. 623二、表格资料二、表格资料(121-130(121-130题)(一)根据下面表格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根据下面表格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998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专业专业技术技术 人员人员技术人员总数 20913 21430 21651 21698 21860 21740工程技术人员 5657 5655 5551 5316 5289 4993 农业技术人636654670675667683(千人)人) 卫生技术人员 3255 3330 3372 3390 3402 3441 科学研究人员 291284275266263275财政科财政科 技拨款技拨款 (亿元)元)总计经费总计经费 438.6 543.9 575.6 703.2 816.2 975.5 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4.1%4.1%3.6%3.7%3.7%4.0%科技三项费科技三项费 189.9 272.8 277.2 359.6 398.6 416.6 科学事业费科学事业费 151.9 168.1 189.0 223223、、1 269.9 300.8 科研基建费科研基建费 47.3 52.9 61.5 63.4 70.0 111.1 其他费其他费49.550.147.957.277.8147.0121121、在、在1998到2003年期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中最多达到年期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中最多达到: : A.21860万人万人 B. 21740 B. 21740万人万人 C. 2191.3 C. 2191.3万人万人 D.2186 D.2186万人万人122 1998-2003年国家财政总支出最少的是年国家财政总支出最少的是: : A1998年 B. 1999年 C. 2000年 D. 2001年123123、在、在1998-2003年财政科技拨献总计经费中,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相差最多为年财政科技拨献总计经费中,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相差最多为: : A. 0.3% B. 0.4% C. 0.5% D. 0.6%124124、从、从1998到2003年中,下面分析正确的是年中,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 A. 每年的“科研基建费”比“其他费”少每年的“科研基建费”比“其他费”少每年的“科研基建费”比“其他费”少 B. 1999年的财政科技拨款年实际增长率最高年的财政科技拨款年实际增长率最高 C.C.每年财政科技拨款总和不到每年财政科技拨款总和不到4000亿元亿元 D 科学研究人员逐年减少科学研究人员逐年减少125125、下列分析中、下列分析中、下列分析中..不符合实际的有几条不符合实际的有几条: : (1)(1)人均经费最高的是人均经费最高的是2003年 (2)(2)农业技术人员人数农业技术人员人数1998年最少,年最少,20032003年最多年最多(3)(3)每年的“科技三项费”比“科学事业费”与“科研基建费”的和还多每年的“科技三项费”比“科学事业费”与“科研基建费”的和还多每年的“科技三项费”比“科学事业费”与“科研基建费”的和还多 (4)(4)虽然各类科技人员不是每年都增加,但各类财政科技拨款每年都在增加虽然各类科技人员不是每年都增加,但各类财政科技拨款每年都在增加虽然各类科技人员不是每年都增加,但各类财政科技拨款每年都在增加 A.A.没有没有没有 B. B. B.一条一条一条 C. C. C.两条两条两条 D. D. D.三条三条三条 ( (二二)根据下面表格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根据下面表格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 指标指标1990 1995 2002 2003 调查户数(户)调查户数(户) 2220 2020 2750 4600 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人) 3.34 3.19 2.94 2.97 平均每户就业人口(人)平均每户就业人口(人)2.001.851.481.42平均每一就业人口负担人数(人)平均每一就业人口负担人数(人) 1.67 1.72 1.99 2.09 平均每户就业面(平均每户就业面(%%)59.9 58.00 50.34 47.81 平均每人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平均每人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 17.29 2121、、69 2626、、47 2626、、86 平均每人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平均每人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 13.00 16.31 19.90 2020、、09 平均每人全面可支配收入(元)平均每人全面可支配收入(元) 1464 4634 8178 9262 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元)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元) 1339 3772 6043 6709 平均每人全年借贷支出(元)平均每人全年借贷支出(元) 345103020742513126126、根据表中调查资料,、根据表中调查资料,、根据表中调查资料,J J 省城镇居民家庭就业人口比例随时间推移省城镇居民家庭就业人口比例随时间推移: :A.A.不断下降不断下降不断下降B. B. B.不断上升不断上升不断上升C. C. C.无明显变化趋势无明显变化趋势无明显变化趋势 D D 保持不变保持不变127127、根据表中调查资料,从、根据表中调查资料,从1990年到2003年,年,J J 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相比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相比: : A.A.较低较低较低 B. B. B.较高较高较高 C. C. C.恰好相等恰好相等恰好相等 D. D. D.哪一个较高,看不出来哪一个较高,看不出来哪一个较高,看不出来128128、、 2003年表中被调查J 省城镇居民家庭的总就业人口占被调查J 省城镇居民家尾田砂产量的比重是产量的比重是: :A. 50.34%B. 26.86%C. 47.81%D. 63.22% 129129、按表中变化趋势、按表中变化趋势、按表中变化趋势. 2004. 2004年J 省城镇居民家庭的平均想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省城镇居民家庭的平均想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 A.A.高于高于高于 7000 7000元 B. B.高于高于2003年,且低于7000元 C.C.低于低于低于 2003 2003年 D. D.以上都不对以上都不对以上都不对130130、根据表中调衣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根据表中调衣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根据表中调衣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003年与2002年相比,年相比,J J 省城镇被调查家庭的户均全年借贷支出较高省城镇被调查家庭的户均全年借贷支出较高 B B 总体上说总体上说总体上说.1990.1990年到2003年J 省城镇居民家庭的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增大省城镇居民家庭的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增大 C C 总体上说,总体上说,总体上说,19901990年到2003年J 省城镇居民家庭的户均住房使用面积不断增大省城镇居民家庭的户均住房使用面积不断增大 D 1990年到2003年.J 省城镇居民家庭的户均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年增长额不断增大省城镇居民家庭的户均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年增长额不断增大 三、图形资料三、图形资料(131(131(131——135题)请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请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2001-2003年高校分学科毕业生人数统计图年高校分学科毕业生人数统计图 ( ( (单位单位单位::千人千人) )131131、从、从2001年到2003年,每年毕业生最多的学科是年,每年毕业生最多的学科是: :A 工学工学 B. B. B.管理学管理学管理学 C. C. C.文学文学文学 D. D. D.医学医学医学 132132、从、从2001年到2003年,三年累计毕业的人学生约有年,三年累计毕业的人学生约有: : A. 475万人万人 B. 450 B. 450万人万人 C. 425 C. 425万人万人 D. 400 D. 400万人万人 133133、从、从2001年到2003年,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相差最大的两个学科分别是年,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相差最大的两个学科分别是: : A.A.工学和农学工学和农学工学和农学 B. B. B.文学和哲学文学和哲学文学和哲学 C. C. C.工学和经济学工学和经济学工学和经济学 D D 工学和哲学工学和哲学 134134、根据推断,、根据推断,、根据推断,20012001年管理学毕业生人数约为年管理学毕业生人数约为: : A. 12万人万人 B.14 B.14万人万人 C. 16 C. 16万人万人 D. 18 D. 18万人万人 135135、下列分析与预测,正确的有几项、下列分析与预测,正确的有几项、下列分析与预测,正确的有几项: : (I) (I) 三年中哲学类毕业生约三千人三年中哲学类毕业生约三千人三年中哲学类毕业生约三千人 (2) (2) 根据根据2001年至2003年的走势,预测工学类2004年的毕业生将超过70万人万人 (3) (3) 从图中知从图中知2003年毕业生约有188万人,万人,20042004年的毕业生将超过200万人万人 (4) (4) 每年工学类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数三分之一每年工学类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数三分之一每年工学类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数三分之一B 、2002 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额比2001 1年增加了135.7 7亿美元亿美元C 、1996 1996 66年至2003 2003 33年中,1999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利用额都最少额都最少D 、1996年至2003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资额呈连续递增态势。

应用多元分析

应用多元分析

应用多元分析方法应用应用多元分析就是要会利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下面分别用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来来分析不同的数据。

一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假设检验,它是对全部样本观测值的变动进行分解,将某种控制因素下各组样本观测值之间可能存在的由该因素导致的系统性误差与随即误差加以比较,据以推断各组样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若存在显著差异,则说明该因素对各总体的影响是显著的。

根据观测变量的个数,可将方差分析分为单变量方差分析和多变量方差分析;根据因素个数,可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在SPSS中,有One-way ANOVA(单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GLM Univariate(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GLM Multivariate (多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的方差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际情况。

现在举一个多因素方差分析的例子:为了考察材质和淬火温度对某种钢材淬火后的弯曲变形的影响,对4种不同材质分别用5种不同的淬火温度进行试验,测得其淬火后试件的延伸率数据如下:符号约定:在材质中,1-甲2-乙3-丙4-丁在温度中,1-800 2-820 3-840 4-860 5-8801. 写出这个试验的统计模型:选用可加主效应模型,设ij y 为第i 种材质第j 种温度下试验的观测值(钢材延伸率),μ为一般平均,i τ为第i 种材质的效应,j β为第j 种温度的效应,ij ε为第i 种材质第j 种温度试验的随机误差。

其中1,2,...,41,2,...,5i j ==。

统计模型如下:245111,2,..,41,2,..,5..(0,):0,0ij i j ij ij i j i i y i j i i d N μτβεεστβ==⎧⎫⎪⎪=+++==⎪⎪⎪⎪⎨⎬⎪⎪⎪⎪==⎪⎪⎩⎭∑∑诸约束条件 2.不同材质对延伸率有显著影响吗?不同温度对延伸率有显著影响吗? (0.05α=)用SPSS 做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差分析表如表2: 表2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Dependent Variable:延伸率SourceType III Sum ofSquaresdfMean SquareF Sig. Corrected Model36.717a 7 5.245 38.498 .000724.8081 724.808 5319.692.000 材质 .320 3 .107 .783 .526 温度 36.397 4 9.099 66.783.000Error 1.635 12 .136Total763.160 20 Corrected Total38.35219a. R Squared = .957 (Adjusted R Squared = .933)在上表2中:材质对应的P=0.526>0.05,故接受原假设,认为不同材质对延伸率没有显著影响。

1999-2009上海城市化发展报告

1999-2009上海城市化发展报告

1999-2009年上海城市化发展研究报告学生李然 081208指导老师惠英日期 2010-10-111.绪论1.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1.2城市化的三种方式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有: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旧地型城市化。

在中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各种形式的城市化发挥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1)集中型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

在这种城市化的过程中,暴露出原有的很多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同样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2)分散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是指城市经济活动、人口向外扩散。

它意味着大城市城郊及其周围非城市地域的迅速发展。

分散型城市化在空间形态上又可分为两种形式:(1)外延型(或连续型)城市化。

即城市从地域上逐渐延伸,形成规模不等的“城市带”或“城市群” 。

(2)飞地型(或跳跃型)城市化。

即大城市为了长远发展的需要,在距自己一定距离处新建一个城市或使原有居民点发展为城市。

分散型城市化在城市的中级乃至高级阶段占主导地位。

而在当今中国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日益暴露出许多分散城市化的问题。

3)旧地型城市化旧地型城市化是指原来的农村地区,在并无城市直接作用和影响的情况下;由于某种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或者由于对外交通地位的建立,或者由于生产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民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业生产、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也就是农村城镇化的过程。

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多、城乡劳动力严重过剩; 中国农村的繁荣,必然要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来实现,现有的大城市无力吸收数以亿级的农村人口,只能以投资少、设施简单的小城镇、小城市起步。

通过对我国现实的分析,就可以暴露出农村地区城镇化中的一些问题。

很多问题产生于农村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同时又阻碍着本地区城镇化的进行。

麦当劳服务营销模式对中国快餐业的启示

麦当劳服务营销模式对中国快餐业的启示

麦当劳服务营销模式对中国快餐业的启示一、相关理论综述﹙一)服务营销理论二十一世纪是服务经济的时代。

目前,服务业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许多其他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服务业的比重都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

服务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经济,并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服务行业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服务营销理论的发展。

“服务”的概念是服务市场营销学的基石。

营销学者一般是从区别于有形的实物产品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和界定的。

如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

科特勒把服务定义为“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不可感知且不导致任何所有权转移的活动或利益”。

又如,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将其定义为“主要为不可感知,却使欲望获得满足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并不需要与其他的产品或服务的出售联系在一起”。

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具有以下共同特征:不可感知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不可贮存性、缺乏所有权。

服务产品不同于有形产品的性质决定了服务营销也区别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的改进和企业的长期成长。

(二)服务营销战略理论1、优质服务战略服务质量是服务企业的生命。

要做好服务营销工作,服务企业必须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服务质量可以被定义为“顾客对实际所得到服务的感知与顾客对服务的期望之间的差距”。

在顾客体验质量达到或超过预期质量时,顾客就全满意,从而认为对顾客的服务质量较高;反之,则会认为企业的服务质量较低。

2、顾客满意战略顾客满意战略,又简称为CS战略,是英文Custmer Sat1sfaction的缩写,最早始于90年代日本的汽车工业,随后日本及许多发达国家的其他产业包括服务业也纷纷引进。

这一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为方针,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按顾客的观点来考虑和分析顾客的需求。

3、服务营销组合战略传统的营销组合理论是以制造业为基础提出来的。

例3 表5列出了1999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港、澳

例3 表5列出了1999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港、澳

202.72 516.21 344.79 461.61 369.07 204.44 447.95 328.90 258.78 273.84 432.46
171.79 236.55 203.21 153.32 249.54 209.11 259.51 219.86 303.00 317.32 235.82
2057.86 2303.29 1974.28 1673.82 2194.25 2646.61 1472.95 1525.57 1654.69 1375.46 1608.82
186.44 589.99 507.76 437.75 537.01 839.70 390.89 472.98 437.77 480.89 536.05
x0 xi 这一个指标来进行聚类。
i 1
8
四、用费希尔判别式对离差平方和法的聚类效果进行评判 我们现使用费希尔判别式来看一下以上使用离差平方和法的聚类效果到底如何。由于 有三个类,故使用两个判别式,如图 1 所示,横坐标为第一判别式的得分值,纵坐标为第二
6
判别式的得分值。图 1 中,第Ⅰ类里的地区用黑色的“■”表示,第Ⅱ类里的地区用红色的 “×” ,第Ⅲ类里的地区用蓝色的“▲”表示。从该图容易看出,三个类的分离情况较好, 特别是第Ⅰ类与其他两个类分得较开, 其主要原因是第Ⅰ类中四个地区的消费性支出水平明 显高于其他所有地区。为了解图 1 中的点表示何地区,可参阅图 2,可将这两个图结合起来 看。
x4
513.34 302.87 285.32 208.57 192.17 279.81 2133 160.77 107.90 219.79 208.14 201.01 206.06 356.27 157.78
x5
467.87 284.19 272.95 201.50 249.81 239.18 220.69 224.65 527.00 302.09 514.66 250.56 405.14 209.70 272.59 217.00 237.60 321.29 811.88 329.06

案例四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主成分分析

案例四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主成分分析

案例四 我省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因子分析表1列出了1999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港、澳、台不在其中)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八个主要变量数据。

这八个变量是1x :食品 5x :交通和通讯 2x :衣着6x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3x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7x :居住4x :医疗保健8x :杂项商品和服务表1消费性支出数据单位:元资料来源: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我们希望对上述八个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从128,,,x x x 的样本相关阵ˆR 出发进行主成分分析,SAS 软件的输出结果如输出1所示。

输出1 对全国31个地区消费性支出的主成分分析从输出1可以看出,前两个和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80.6%和87.8%,第一主成分1ˆy 在所有变量(除在*2x 上的载荷稍偏小外)上都有近似相等的正载荷,反映了综合消费性支出的水平,因此第一主成分可称为综合消费性支出成分。

第二主成分2ˆy 在变量*2x 上有很高的正载荷,在变量*4x 上有中等的正载荷,而在其余变量上有负载荷或很小的正载荷。

可以认为这个主成分度量了受地区气候影响的消费性支出(主要是衣着2x ,其次是医疗保健4x ①)在所有消费性支出中占的比重(也可理解为一种消费倾向),第二主成分可称为消费倾向成分。

第三主成分很难给出明显的解释,因此我们只取前面两个主成分。

表2和表3是把31个地区分别按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得分从小到大重新排序后的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第一主成分得分普遍较高,中部地区一般,而西部地区则普遍较低。

从表3可见,北方地区的第二主成分得分普遍较高,而南方地区则普遍较低,这是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用于衣着、医疗保健等消费的比重相对较高,而南方地区则相反。

这也进一步支持了上述对第二主成分的解释。

图1是关于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得分的散点图,该图等价于各变量经标准化后的八维数据点群在具有最大投影点群分散程度的二维平面上的投影。

《多元统计分析》第四章 聚类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第四章  聚类分析
记G1={1},G2={2},G3={6},G4={8},G5={11},样品间采用绝对值 距离。

G1
G2
G3
G4
G5
G1
0
G2
1
0
G3
5
4
0
G4
7
6
2
0
G5
10
9
5
3
0
G6=G1∪G2={1,2}。
6

G6
G3
G4
G5
G6
0
G3
4
0
G4
6
2
0
G5
9
5
3
0
G7=G3∪G4={6,8}。
x1:食品
x5:交通和通讯
x2:衣着
x6: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x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x7:居住
x4:医疗保健
x8:杂项商品和服务
分别用最短距离法、重心法和Ward方法对各地区作聚类分析。为同等
地对待每一变量,在作聚类前,先对各变量作标准化变换。
18
地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两类最远样品间的距离,即
DKL

max
iGK , jGL
dij
最长距离法与最短距离法的并类步骤完全相同,只是递推公式不同。
10
最长距离法的递推公式
DMJ maxDKJ , DLJ
11
最长距离法容易被异常值严重地扭曲。
12
3.类平均法
有两种定义。
xi*

xi
xi sii

《多元统计分析》4

《多元统计分析》4

《多元统计分析》4.3 系统聚类法一、系统聚类法的概念系统聚类法(或层次聚类法)是通过一系列相继的合并或相继的分割来进行的,分为聚集的和分割的两种。

系统聚类法适用于样品数目n不是非常大的情形。

聚集系统法的基本思想是:开始时将n个样品各自作为一类,并规定样品之间的距离和类与类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类,计算新类与其他类的距离;重复进行两个最近类的合并,每次减少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合并为一类。

分割系统法的聚类步骤与聚集系统法正相反(略)。

聚集系统法最为常用,本讲着重介绍其中常用的五种方法。

聚集系统法的图示说明二、常用的系统聚类法1.最短距离法2.最长距离法3.类平均法4.重心法5.离差平方和法(Ward方法)所有这些聚类方法的区别在于类与类之间距离的定义不同。

1.最短距离法定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为两类最近样品间的距离,即,min K LKL iji G j G D d ∈∈=最短距离法的递推公式将类G K 和G L 合并成一个新类G M ,则G M 与任一类G J 之间距离的递推公式为{}min ,MJ KJ LJ D D D =例1(书中例6.3.1)设有五个样品,每个只测量了一个指标,分别是1,2,6,8,11,试用最短距离法将它们分类。

记G1={1},G2={2},G3={6},G4={8},G5={11},样品间采用绝对值距离。

G6=G1∪G2={1,2}。

G1G2G3G4G5G10G210G3540G47620G5109530G 7=G 3∪G 4={6,8}。

G 8=G 7∪G 5={6,8,11}。

G 6G 3G 4G 5G 60G 340G 4620G 5953G 6G 7G 5G 60G 740G 593G9=G6∪G8={1,2,6,8,11}。

最短距离法树形图G6G8G60G840最短距离法有一种挑选长链状聚类的倾向,称为链接倾向。

最短距离法不适合对分离得很差的群体进行聚类。

《多元统计分析》第四章 聚类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第四章  聚类分析

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两类最远样品间的距离,即
DKL

max
iGK , jGL
dij
最长距离法与最短距离法的并类步骤完全相同,只是递推公式不同。
10
最长距离法的递推公式
DMJ maxDKJ , DLJ
11
最长距离法容易被异常值严重地扭曲。
12
3.类平均法
有两种定义。
记G1={1},G2={2},G3={6},G4={8},G5={11},样品间采用绝对值 距离。

G1
G2
G3
G4
G5
G1
0
G2
1
0
G3
5
4
0
G4
7
6
2
0
G5
10
9
5
3
0
G6=G1∪G2={1,2}。
6

G6
G3
G4
G5
G6
0
G3
4
0
G4
6
2
0
G5
9
5
3
0
G7=G3∪G4={6,8}。
xi*

xi
xi sii
,
i 1, 2,, p
其中 xi 和sii分别为xi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
4
绝对值距离
v
p
d x, y xi yi
i 1
v 常被形象地称作“城市街区”距离,
当我们对某城市(需考虑彼此之间
路程)的位置点进行聚类时,使用
绝对值距离一般是合适的。
5
马氏距离
3
《多元统计分析》
4.2 距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似系数

我国城镇失业率的协整及预测

我国城镇失业率的协整及预测
表1 Lag 0 1 2 3 LogL 38. 30681 138. 6912 164. 5853 208. 1690 LR NA 152. 9667 29. 59326 33. 20660* FPE
业率的影响因素采用协整理论分析 。 为了消除时间 因素对变量的影响, 在进行协整分析前我们将总量 X = ln ( x1 ) , Y = ln 其 中 W = ln ( y ) , 数据取 对 数, ( x2 ) , Z = n ( x3 ) 。 三、 协整检验 ( 一 ) 滞 后 阶 数 的 确 定。 对 原 始 数 据 利 用 EViews 软件分析输出结果如表 1 。
【关键词】 失业率; 单位根检验; 协整;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预测 【作者简介】 赵青霞, 石家庄经济学院讲师
我国近年的失业情况已经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 的广泛关注。失业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 近几年来, 中国 经济正高速的增长, 而就业人数似乎并没有同步增 长, 相反的, 失业问题日趋凸显, 各方面议论颇多。 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中国城镇登记失业数 ” 表 失业率为 明: 1992 年登记失业人口数是 393. 9 万人, 2. 3% ; 1995 年登记失业人口数是 519. 6 万人, 失业 率为 2. 9% ; 2008 年登记失业人口数是 886 万人, 失 业率为4. 2% 。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我国的就业情 况不容乐观, 正在恶化。 一、 我国城镇失业率的现状 失业率是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 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 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现状的主要指 动情况, 标之一。中国目前计算城镇失业率主要用的是城镇 其公式 失业人数和城镇就业人数这两个总量指标, 为: 失业率 = 城镇失业人数 / ( 城镇就业人数 + 城镇 失业人数) × 100% , 我国的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 一)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居高不下。 从中国 劳动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可以看到, 我国的城镇登记 失业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虽然个别年份略有下降, 但失业总量规模依然较大。 ( 二) 大学毕业生形成了新的失业群体。 据教 2003 年全国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初次 育部统计显示,

资料分析 练习题

资料分析  练习题

(十三)第五部分资料分析(共25题,参考时限25分钟)所给出的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一、文字资料(101~105题)根据下面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据调查,某省2006年小麦种植面积为2739万亩,比上年增加169万亩,预计总产量940万吨,比上年增加90万吨,平均单产343公斤/亩,其中预计白麦总产量558万吨,红麦总产量361万吨,还有少量花麦。

2006年某省小麦生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全省优质小麦推广面积1000万亩。

如A市优质弱筋小麦面积比去年增加39万亩,占47.5%;B市“烟农19"种植面积达到50%以上;C 县优质品种达到80%以上;D市优质小麦推广面积130万亩。

E市2006年小麦播种面积554984亩,比2005年的543609亩增加11375亩,夏粮生产呈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大好局面,全市夏季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1335亩,比2005年的697069亩增加4266亩,其中:大麦面积100328亩,与2005年的105020亩相比减少4692亩;元麦2417亩,比2005年的4015亩减少1598亩:二豆面积43606亩,与2005年的44965亩相比减少1359亩:油菜种植面积205201亩,比2005年的225004亩减少19803亩。

小麦与油菜面积一增一减,且都在万亩以上。

全市2006年优质弱筋小麦推广面积40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72%,其中“扬麦13号”推广面积26.3万亩,“扬麦11号”推广面积6万亩,“宁麦9号”推广面积7.7万亩。

预计全市小麦单产与去年相当,每亩268公斤,预计总产15万多亩,优质小麦产量10万吨左右,总产比去年增加近万吨,增长3%左右,预计小麦商品量能达到5万多吨。

101.根据预计,某省2006年小麦平均单产与2005年相比:A.低约2个百分点B.高约4个百分点C.低约3个百分点D.高约2个百分点102.2006年E市扬麦13号推广面积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比例是:A.72% B.65% C.52% D.47%103.下列不一定是优质小麦品种的是:A.苏20 B.烟农19C.扬麦13号D.宁麦9号10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06年某省小麦生产呈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大好局面B.E市2006年夏粮生产呈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大好局面C.在E市2006年的夏粮生产中,小麦与油菜面积一增一减D.-在E市2006年的夏粮生产中,大麦种植面积约是小麦种植面积的30%105.2006年,D市优质小麦推广面积占全省优质小麦推广面积的比例是:A.约10%B.8%C.13%D.约7%二、表格资料(106-115题)(一)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106.检查到的有不合格产品的建材企业占全国监督检查企业总数的百分比为A.2.96%B.12.85%C.6.31%D.9.22%107.检查到的有不合格产品企业的个数是:A.28773 B.36552 C.40512 D.6654910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监督检查企业数最多的产品项目是加工食品和饮料B.有不合格产品企业所占比例最高的产品项目是加工食品和饮料C.有不合格产品企业所占比例最低的产品项目,批次合格率也最高D.有不合格产品企业所占比例最高的产品项目,批次合格率也最低1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不合格产品企业所占比例高低与批次合格率高低没有关系B.两个产品项目相比,不合格产品企业所占比例较高的产品项目批次合格率一定较低C.总体上说,有不合格产品企业所占比例越高,批次合格率越低D.监督检查企业数越少的产品项目有不合格产品企业所占比例越高110.监督检查企业数最多的两个产品项目的监督检查企业数之和占监督检查企业总数的比率为:A.33.41% B.59.5% C.40.87% D.60.33%(二)根据下面表格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2005年长三角16城市人均收入与支出111.根据上表,可以判断2005年区域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A.上海B.江苏8市平均水平C.浙江7市平均水平D.苏、锡、常三市平均水平112.2004年,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常州市相比:A.高B.低C.一样D.无法判断1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长三角16市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的城市其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也最快B.长三角16市中,人均消费支出最大的城市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最高C.长三角16市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城市其人均消费支出却不是最低D.长三角16市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慢的城市其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也最慢114.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慢的城市个数是:A.4 B.5 C.6 D.7115.下列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最大的是:A.上海B.江苏8市平均水平C.浙江7市平均水平D.长三角16市平均水平三、图形资料(116~125题)(一)请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请仔细观察下图,左侧Y轴表示各专业招聘人数与求职人数的总数,右侧Y轴表示各专业职位供需比。

图表,让报告的数据一目了然

图表,让报告的数据一目了然

图表,让报告的数据一目了然作者:老S来源:《电脑爱好者》2011年第16期相信你的公司和大多数公司一样,领导早就失去了一字一句看Word文档的耐心,PPT已经成了工作中的最常用的工具。

因为这是一个过度传播的社会,外界想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太多,而我们能记住的很少。

我们也想给别人传递很多信息,别人又能记住多少?里斯和特劳特在《定位》中说,“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最后的办法是传送极其简单的信息。

……你必须把你的信息削尖了,好让它钻进人们的头脑。

你必须消除歧义、简化信息,如果想延长它给人留下的印象,还得再简化。

”简化信息的方式之一就是图表,图表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支撑观点。

工作学习中,大部分人都会或多或少地用到图表,不管是书面报告还是现场演示,图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手里数据一大堆,我该直接用表格还是用图表?图表种类那么多,我该使用哪种类型?类型选好了,怎么才能让图表更好地传递信息?如何能让我的图表看上去更美观一些……今天我们就以幻灯片(PowerPoint或Keynote)为例,从图表类型的选择、图表设计、图表美化等几个角度,聊聊怎么用好数据图表。

精心画“饼”才充饥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展示一组数据的比例或构成,这时候就需要用到饼图(Pie Chart)了。

如图1所示,是想要展示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各种支出类型的比重。

乍看之下,这张饼图没什么大问题,还有什么改进的空间呢?先给数据由大到小排个序吧,这样我们就能直观看出各个类别所占比重的排序,效果如图2所示。

接下来再看,用的颜色太多,而且,数据类别名称太长,都放在饼图外面,这样显得有点乱,进一步优化一下,就有了如图3所示的效果。

调整之后,我们把数据类别用图例的形式放在旁边,把数据值放到饼图内,这样就显得整洁很多。

另外,虽然饼图每块的颜色也都不一样,但是,都是一个色系的,看上去就舒服多了。

如果你觉得黑灰色系显得太凝重,也可以换成别的色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809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209.154 df 28 Sig. .000
kmo接近于1,适合做因子分析,sig小于0.05说明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即适合做因子分析。

只有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1,且累计占80.625%,因此提取前两个作为主因子
通过图可以看出,主因子的斜率较陡,剩余因子较为平缓,因此选择前两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公因子方差
初始提取
食品 1.000 .828
衣着 1.000 .84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00 .723
医疗保健 1.000 .683
交通和通讯 1.000 .839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1.000 .841
居住 1.000 .875
杂项商品和服务 1.000 .813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主成分分析提取信息,可以看出居住的最多,医疗保健的损失率最低。

成份矩阵a
成份
1 2
食品.905 -.090
衣着.298 .87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847 .076
医疗保健.722 .401
交通和通讯.876 -.270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916 .032
居住.737 -.577
杂项商品和服务.895 .112
提取方法 :主成份。

a. 已提取了 2 个成份。

第一个主成分的函数表达式:
Y=0.401*食品+0.131*衣着+0.375*家庭+0.319*医疗+0.388*交通+0.406*娱乐
+0.326*居住+0.396*杂项
第二个主成分的函数表达式:
Y=-0.077*食品+0.749*衣着+0.065*家庭+0.345*医疗-0.232*交通+0.028*娱乐
-0.496*居住+0.096*杂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