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教案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教案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教案教案一:测量固体密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密度。
2.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密度计算的公式:密度(ρ)=质量(m)/体积(V)。
2.秤、容器、水、待测物体。
三、教学过程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解释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物体有时会有不同的重量。
解释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物体有时会有不同的重量。
解释密度的公式,并给出一个例子,计算物体的密度。
让学生对密度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操作展示(10分钟)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了解如何在实验室中测量固体的密度。
学生可以看到教师如何用容器测量水的初始体积,然后浸入密度大于水的固体,再测量水的最终体积。
学生们需要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记录关键步骤。
3.学生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他们需要选择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固体,测量其质量,并使用相同的容器和水进行测量。
完成实验后,记录结果。
4.数据整理和分析(20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在一张表格中,计算每个固体的体积和密度,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固体具有不同的密度。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固体密度和质量的关系。
5.结论和讨论(10分钟)学生讨论他们的实验结果,总结固体密度的特点。
他们可以讨论不同类型固体的密度范围,并讨论为什么这些固体具有不同的密度。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密度与固体材料的种类、形状和结构有关。
四、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密度。
他们可以设计实验来测量材料的密度,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学生还可以进行探究性实验,研究测量影响密度的因素,如温度变化等。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有记录结果。
2.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是否能正确解释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案二:测量液体密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液体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初中测量固体的密度教案
初中测量固体的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学生能够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测量固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固体密度。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2. 实验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天平、量筒、固体样品、水、细线、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密度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的密度会不同。
2. 学生分享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密度公式。
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量筒测量固体质量和体积。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固体样品的天平和量筒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天平的调零、量筒的选择等。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固体密度。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
3.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与密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概念和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让学生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同时,通过拓展与应用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实验教案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实验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
实验器材与试剂:1.液体:水、酒精、植物油等;2.固体:金属块、木块、塑料块等;3.电子天平;4.容量瓶或烧瓶;5.量筒或膨胀量筒;6.实验笔、尺子等。
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质量的单位是克(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厘米(cm³)。
实验步骤:1.测量液体的密度(1)通过天平称取一个容积为100ml的容量瓶,并记录下质量。
(2)将容量瓶装满待测液体(如水),并记录下质量。
(3)计算液体的质量差值,并确定液体的质量。
(4)用量筒或膨胀量筒准确地测量液体容积,并计算液体的密度。
2.测量固体的密度(1)通过天平称取一个定置量(如50g)的固体样品(如金属块、木块等),并记录下质量。
(2)使用尺子准确测量固体的尺寸,并计算固体的体积。
(3)根据质量和体积的值,计算固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分析:1.将实验测得的液体密度与已知的液体密度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2.比较不同固体的密度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是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已知的液体和固体密度进行比较,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比较,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以及分析密度差异的原因。
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品和器材使用前要进行检查,确保完好无损;2.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溅烧或其他伤害;3.使用天平和量筒时要注意精确读数,避免记录误差。
拓展实验:1.比较不同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差异;2.探究温度对液体密度的影响;3.通过实验研究溶质浓度对溶液密度的影响。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了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实验步骤。
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比较,我也深入了解了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5.4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案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节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物理观念:(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盐水)体积和测量小块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2)会利用物理公式测量某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2.科学思维: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3.科学探究:(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托盘天平、刻度尺、烧杯、水、量筒(量杯)、石块、土豆、盐水、食用油。
一、课题引入师:这里有不规则石块、土豆、盐水、食用油,你将如何测出它们的密度? 生:先分别测量出各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对于不规则的固体物质,要想测量其密度,必须先准确测量其体积。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新课教学1.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ρ=mV。
需要的器材:天平(测量质量m )、刻度尺(测规则物体体积V )、量筒或量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V )。
2.量筒的使用。
(1)认清量程、分度值,便于快速准确读数(不需要估读,取整即可)(2)读数时视线要与下凹液面最低处或上凸液面最高处相平。
(3)液体的体积单位一般是升(L)、毫升(mL)。
1 L =1 dm 3 1 mL =1 cm 3 1 L =103 mL 3.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测量方法。
(1)方法:“排水法”或“溢水法”。
具体: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放入被测固体,读出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 2,用V 2-V 1即物体体积V 。
实验: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设计)
《实验: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2、会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进一步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1、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一起来回顾一下:(展示课件)师(读出):1、下面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几个步骤:A、调节横梁平衡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C、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位置D、把物体放在左盘E、在右盘内放入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F、把砝码放回砝码盒G、记录称量结果正确的顺序应该是B C A D E G F 。
师:认真阅读仔细思考,看谁最先排列出来,生:B C A D E G F师:回答的非常好师:根据这道题能不能简单总结一下天平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呢?生:①调节前,游码归零②左物右码③用镊子夹取砝码④m物=m砝+m游师(读):2、如图是测量一个苹果质量时天平上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示数,则该苹果质量为g.生:181.4g师:读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生:m物=m砝+m游,游码应读左侧所对刻度线。
师:很好,天平会读数了,那量筒示数怎么读呢?3、如图,甲图中液体的体积是,生:30ml师:放入不规则石块后,石块和液体的总体积是多少?生:36ml师:则石块的体积是 。
生:6cm 3(师:如有回答6ml 时,问,这个回答对吗?为什么?生:ml 是液体体积的单位)二、新课:师:通过这3道题,我们简单复习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大家还记不记得密度的计算公式?生: 师:依据这个公式,如果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算出这种物质的密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板书1)“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一: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测小石块和小烧杯中的盐水这两种物质的密度,首先来看测石块密度。
(板书2)“一、测ρ石”师:测石块密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也就是所依据的公式?)1.原理生: 师:那么这个实验都需要什么器材?(边说边写板书)2.器材 具体的实验步骤是什么?3.步骤 下面两人小组讨论,确定测石块密度实验的具体方案,包括器材、步骤,时间为3分钟。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实验教案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二、教学重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三、教学难点:测量液体的质量和测量固体的体积四、教学方法。
导学法五、教具:天平、砝码、石块、量筒、细线、烧杯、水、盐水。
六、教学过程设计:【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实验预习】1、对于同一种物质,其质量跟体积成(正/反)比,其比值是(一定/不一定)的。
在物理学中,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
用公式写出来就是:ρ=m/v密度的单位是:,符号是:2、怎样正确使用量筒?3、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4、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用品】天平、砝码、石块、量筒、细线、烧杯、水、盐水。
【实验方案】1、测量浓盐水的密度(1)操作步骤:①用天平测量出洁净的烧杯的质量ml ;②用量筒测量浓盐水的体积V;③把已知准确体积的浓盐水倒人已知准确质量的洁净的烧杯里,用天平测量“烧杯+浓盐水”的质量m2;④计算出浓盐水的质量m;⑤计算出浓盐水的密度ρ(2)设计表格,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重复操作3次,取平均值)。
2、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块的密度(可以小组讨论测量方法)(1)操作步骤:(2)设计表格,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重复操作3次,取平均值):【实验作业】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定某液体的质量,其步骤如下:先测容器的质量,使用了以下祛码:20g,10g,5g再将被测液体倒人容器中,测量它们的总质量,使用了以下祛码:50g,10g,5g 两次测量过程中均未移动游码,则被测液体的质量是:2、写出用实验方法判断一铁球是否空心的方法和步骤,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3、测量不规则形状固块的密度,除了在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写出你的设想或实验方案来;【教学反思】:。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1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完成下面的问题:(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 ___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第3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密度公式有进一步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实验。
学情分析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因此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不能很好地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对天平、量筒的读数错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密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密度的单位上。
教学目标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积V 。
(5)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
教师:请大家根据讨论得出的实验步骤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数据记录表:答调量会残留一些盐水或者说盐水没有倒完。
交流、设计表格个别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总结。
2.实验仪器:天平、量筒、水等。
3.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并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示数V1。
(3)将小石块放入水中,读出示数V2。
(4)小石块的体积为V=V2-V1。
(5)小石块的密度为ρ=mV =mV2-V1。
4.实验数据记录表教师:下面大家就根据上面的实验步骤,来测量一下桌子上小石块的密度。
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并及时指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作业设计方案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回顾1、复习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回顾量筒和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计1、测量液体(如盐水)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m1。
(2)将适量的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量盐水的体积 V。
(4)根据公式ρ =(m2 m1) / V 计算盐水的密度。
数据记录与处理: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盐水的密度。
误差分析:讨论实验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及原因,如测量质量和体积时的误差。
2、测量固体(如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小石块。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 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 V1。
(3)用细线将小石块拴住,缓慢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 V2。
(4)根据公式ρ = m /(V2 V1) 计算小石块的密度。
数据记录与处理: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小石块的密度。
误差分析: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如读数误差、水的残留等。
(三)拓展思考1、如果要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如石蜡)的密度,应该如何设计实验?2、如何测量不规则形状且较大的固体(如大树干)的密度?(四)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完成液体和固体密度的测量,并撰写实验报告。
三、作业要求1、认真完成知识回顾部分的复习,为实验做好准备。
2、实验设计部分要详细写出实验步骤、数据记录表格和误差分析。
3、拓展思考部分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可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探究。
4、实践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注意安全,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说课稿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它不仅是对密度概念的深化和巩固,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教材的编排上,这个实验是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之后进行的,通过实验测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
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浮力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基本概念,对密度的计算公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实验测量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测量误差较大、实验步骤不规范等。
此外,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等测量工具,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让学生经历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过程,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误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等测量工具。
2、教学难点(1)测量固体密度时,如何测量体积较小的固体的体积。
(2)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误差。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第3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022年版课标要求】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归纳、对比。
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实验。
【课前准备】教师: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也经常需要对产品、种子等进行密度的测量。
应该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密度的测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一)量筒(或量杯)的使用1.出示量筒,介绍量筒。
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
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 mL=1 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即量程)多少?(2)它每小格(即分度值)为多少mL?2.提出问题:利用量筒怎么测量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
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是哪几步?(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拴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二)测量盐水的密度提问:测量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1.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读出这部分盐水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利用公式计算ρ=(m1-m2)V引导学生思考:(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才能减小测量的误差?(测盐水的密度时,为什么要先测盐水的质量?而测盐水的质量为什么用剩余法?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如果先测盐水体积,量筒中水倒入杯后,总有一部分水残留在量筒中,质量测不准,偏小。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密度测量实验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量筒、天平、待测物体。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上。
2. 讲解密度的定义和单位。
二、实验步骤(15分钟)1.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3. 讲解如何计算密度,并给出密度公式。
三、学生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待测物体。
2. 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 学生分析数据,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的密度不同。
五、实验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2.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一块矿石的密度。
2. 学生讨论如何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密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和天平,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2. 在数据分析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在拓展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案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案教案: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3.能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4.能应用所学知识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天平、容量瓶等)、实验药品(不同浓度的盐水、各种固体物质);2.学生准备:笔记本、计算器。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活动1.教师出示一瓶装满盐水的容量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为什么水中会有盐?(考察学生对盐水的认知)2.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解释盐水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引出今天的主题: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步骤二:理论讲解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2.教师通过实物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比如:1千克的黄金和1千克的铁在体积上占用的空间是不一样的。
3.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质量和体积的单位(质量:克、千克;体积:立方厘米、立方米等)。
步骤三:实验操作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并提醒大家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学生分成小组,依次进行以下两个试验:a.测量液体的密度:每组给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学生需要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盐溶于一定体积的水中,记录下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密度。
b.测量固体的密度:每组给出各种固体物质,学生需要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物质,通过测量水的体积和物质浸入水中前后体积的差值,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并计算出密度。
步骤四:数据分析1.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编制数据表格,并计算出每个实验样本的密度。
2.学生观察数据,分析并总结液体和固体的密度之间是否存在规律,以及同种物质的密度是否相同。
步骤五: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邀请学生发表观点。
2.教师针对学生观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实验规律,如不同浓度的盐水密度大小的关系,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的关系等。
四、达成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用计算式计算密度;2.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测量液体和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并进行数据分析;4.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总结规律。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
“国培义教骨干培训”作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姚国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天平量筒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具】教师:多媒体课件、量筒学生:天平、量筒、水、烧杯、金属圆柱体、盐水、细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密度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请大家看屏幕,了解一下密度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播放课件:一组展示生活中密度知识的图片)既然密度这么重要,我们就要学会它的测量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二、讲授新课(一)明确以下内容实验目的: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原理:ρ=m/V告诉学生,本节课是用公式法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规则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它的体积,如果物体的形状不规则,或者待测的物质是液体,该如何测量它的体积呢?这就要用到量筒。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播放课件,出示问题: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
通过这三个步骤,使学生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 2。
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金属圆柱体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初中物理测量固体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固体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密度的概念和公式,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公式。
2. 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密度的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天平、量筒、砝码、固体样品等。
2.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的?2.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称重来判断。
3. 教师总结:是的,通过称重我们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但是质量并不能完全描述物体的特性,我们还需要了解物体的密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解释密度公式的含义:密度是质量除以体积,所以密度可以理解为单位体积的质量。
3. 举例说明密度的应用:比如判断物质的纯度、鉴别物质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a. 准备固体样品,使用天平称量出样品的质量m。
b. 将固体样品放入量筒中,记录液面初始位置V1。
c. 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液面末位置V2。
d. 计算固体的体积V=V2-V1。
e. 根据密度公式ρ=m/V计算固体的密度。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实验测量了固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了固体的密度。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固体密度?密度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学生回答:测量固体密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特性,密度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来判断物质的纯度、鉴别物质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实验样品的密度,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中。
2. 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公式,掌握了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教案
杨思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能力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
教法建议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与说明
1.关于实验原理
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
(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
(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
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
3.关于实验的操作
(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
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形状均合适的(体积最好在20~40cm3之间),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块,一定要求学生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这种物质不能吸收这种液体,若吸收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
(2)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学生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后求出盐水密度.
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一定要饱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
4.整个实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
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用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过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采取先做实验1.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实验要求、步骤讲清楚,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实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先培养几名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当教师的小助手,重点帮助一些实验有困难的同学.
5.实验进度的安排
因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水平不同,所以实验进度就不平衡.对实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为此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考题,把实验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上.
6.实验报告
关于实验报告,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写.应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数量和规格)、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实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实验报告纸,发给学生使用.实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设计,教师在这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学具教具准备
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
(二)新课教学
以上我们分析了根据,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用天平可以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可以测物体的体积.
如果是一个规则物体除了用量筒可以测量它的体积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
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
今天我们这个实验是要求同学们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密度的公式我们今天的实验是要测定金属块和盐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除了被测物体、天平、砝码和量筒外,还需要什么物品.
还需要清水、细线以及装清水和盐水的烧杯.
请同学们写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中需要记录和需要计算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式补充修正,并随时将学生回答的正确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如下内容:
1.测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
(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5).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
(6).计算出金属块密度,填入表格.
表格设计
石块的质量m(g)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
请同学们写出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学生基本写完后,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设计的内容,教师随时把正确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2.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这里向同学说明一下,测金属块的密度完成后,只要天平没动,可以不再调节,但如果作为一个独立实验必须有这一步)
(2)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中.
(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并将测量值填入表格.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将测量值填入表格.
(5)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记入表格.
(6)求出盐水密度记入表格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g)烧杯和杯内剩余
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盐水的密度
以上内容一定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完成.
教师询问同学是否还有问题,然后宣布开始实验.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将仪器整理好,并按原来位置放好,然后讨论课后“想想议议”.要求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边的知识,对于同学们复习巩固前边学习的内容,对于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会有很大帮助.测定物体密度的方法不仅这一种,今后我们还将深入地学习.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同我们后面将学到的许多知识有必然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学有余力的班级教师可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密度计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探究活动
【课题】物质的特性和属性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
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从学校数据库或网上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的信息.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3、发现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