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行动计划(2019—2022年)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方案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方案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卫生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实施方案旨在提出一系列措施,以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2.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合理规划医疗卫生资源,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地区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医疗卫生领域,形成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
3.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1.推进医疗服务标准化。
建立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医疗服务标准和流程,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3.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三、促进医疗卫生科技创新1.加大医疗卫生科研投入。
提高医疗卫生科研经费占GDP的比例,支持医疗卫生科研项目的开展。
2.推动医疗卫生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医疗卫生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运用科技成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加强医疗卫生科技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医疗卫生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关于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促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工作方案

关于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促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促进人民城市建设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不足依然是阻碍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
因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方案,旨在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促进人民城市建设。
二、工作内容和措施1.增加卫生健康服务资源- 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医疗设施和人力资源,提高卫生健康服务的覆盖率。
- 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医生和护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 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改善设备、设施和药品的供应状况。
2.优化卫生健康服务流程- 改善就医流程,缩短候诊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 推广电子病历和在线预约服务,方便人民群众就医。
- 完善医保和医疗救助制度,确保人民群众享受到合理的卫生健康服务。
3.加强宣传与教育- 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 加强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防病意识。
- 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
4.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卫生监督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卫生从业人员的监管。
-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
三、资源保障和推进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 增加卫生健康事业财政投入,确保卫生健康服务的更好发展。
- 整合资金,加强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建立激励机制-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奖励政策,引导他们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水平。
3.推动政策法规的出台和落实-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卫生健康服务的责任和保障措施。
-完善相关政策,为卫生健康服务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四、预期成果通过实施上述工作内容和措施,我们预期能够取得以下成果:- 卫生健康服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覆盖范围更广,服务质量更高。
持续提升卫生健康行业管理能力,着力提升三大服务能力

持续提升卫生健康行业管理能力,着力提升三大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卫生健康行业管理能力,着力提升三大服务能力「篇一」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充分展现全市卫生系统精神风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患安全为目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认真查找和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质量、提高水平,努力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活动范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将各类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活动范围,实现医疗卫生系统全覆盖。
三、工作目标(一)加强班子和制度建设。
全面落实各项卫生行政管理政策,着力解决综合管理中存在的水平不高、管理涣散、制度缺失、政令不通等问题,实现医疗单位纪律严明、管理严格、政令畅通、心齐气顺的目标。
(二)加强和规范质量建设。
全面落实各项医疗服务核心制度,着力解决医疗卫生管理中存在的规范不严、操作不当、质量不高等问题,实现医疗单位规程齐全、照章办事、按规操作、合理诊疗的目标。
(三)加强行风建设。
全面落实行业监督防控制度,着力解决药品和医用耗材购销不规范、医疗环境较差、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实现医疗单位药品购销规范、诊疗环境优化、服务态度明显好转的目标。
四、工作内容(一)加强班子建设,提升管理能力。
一要明确责任。
院长是医院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院长要尽量减少临床专业技术服务,以主要精力加强和改善医院管理、维护公益性质。
二要强化考核。
院领导要定期研究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等工作,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重点目标,组织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持续改进措施。
要建立科室每周一次、医院每月一次的医疗服务质量讲评分析会,查摆问题、分析原因,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卫生健康委员会推动基层医疗服务提升健康服务能力

卫生健康委员会推动基层医疗服务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卫生健康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议题,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为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的提升,卫生健康委员会积极推动措施,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设和提升。
本文将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医疗人才培养、提升医疗设施和设备水平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所做的努力。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在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环节。
卫生健康委员会鼓励各地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服务设施和医疗设备。
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此外,卫生健康委员会加强了对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了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推进医疗人才培养培养专业的医疗人才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保障。
卫生健康委员会加大对基层医生、护士和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鼓励他们到基层服务,并提供相应的津贴和奖励政策。
此外,卫生健康委员会还支持各级医学院校与基层医疗单位的联合培养项目,加强基层医疗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
三、提升医疗设施和设备水平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基层医疗单位的设施和设备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确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委员会加大对基层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能力。
同时,委员会还推动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推动信息化建设为了更好地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卫生健康委员会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
委员会鼓励基层医疗单位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共享。
此外,委员会还推广智慧医疗技术应用,如远程诊疗和互联网医疗,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总结: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推动基层医疗服务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医疗人才培养、提升医疗设施和设备水平以及推动信息化建设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中医药振兴发展八大工程

中医药振兴发展八大工程一、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着力彰显优势、夯实基层、补齐短板,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优势,提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一)中医药服务体系“扬优强弱补短”建设。
1.建设目标。
推进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显著提升中医药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更好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质量中医医疗服务需求。
2.建设任务。
一是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总体布局中,依托现有资源,择优遴选建设若干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支持高水平中医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短缺、转外就医多的地区,依托当地现有资源,院地合作、省部共建,实施若干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二是建设一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强化设备配备,优化完善中医诊疗方案,提升中医临床疗效。
三是以地市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建设130个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四是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推动地方加强中医康复科建设,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是布局35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开展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
六是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在县级医院提标扩能项目中,支持脱贫地区、“三区三州”、原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在“三区三州”建设64个中医县域医疗中心。
七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
八是实施名医堂工程,按照品牌化、优质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要求,分层级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名医堂,推动名医团队入驻,服务广大基层群众。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工作安排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工作安排为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全民健康,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下面就制定的工作安排进行详细阐述:一、加强医疗设施建设1. 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数量:按照国家规划,新增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保每个乡镇都有规范的医疗服务机构。
2. 提升医疗设备和药品供应水平:按照国家标准,向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并保障合格药品的供应。
二、加强人才培养1.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和福利的投入,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工作积极性。
2. 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
三、推动信息化建设1. 开展电子病历应用: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实现电子病历管理,提高诊疗效率,便于信息共享和远程会诊。
2. 加强远程医疗服务: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推广远程医疗服务,让基层患者享受到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四、推进医疗服务标准化1. 建立基层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制定评估标准,对基层医疗服务进行定期评估,推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 开展医疗服务规范化宣传: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规范化宣传,提升患者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五、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资金支持1. 提高财政投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资金支持,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2. 推动多元化筹资: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引入多元化资金,支持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和设施的改造。
六、健全监督管理机制1. 加强监督检查: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完善投诉处理渠道:健全基层医疗服务投诉处理机制,让患者及时反映问题,保障患者权益。
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知识宣传1. 组织健康知识讲座:针对基层居民,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基层居民的健康意识。
2. 加强传染病防治宣传: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对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进行重点推广。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二、活动内容1.培训活动(1)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导授课,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等。
(2)开展定期培训和技能竞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宣传活动(1)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宣传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认知和期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宣传活动,通过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向公众介绍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特色,增强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信心。
(3)组织专家讲座和健康知识讲座,向公众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和健康常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就医意识。
3.实践活动(1)组织医疗卫生服务实践活动,包括义诊、健康检查、健康讲座等,向公众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医疗卫生服务,增加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了解和体验。
(2)开展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包括健康义工培训、健康体检和健康讲座等,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活动计划1.第一季度(1)召开活动启动会,确定活动目标和工作计划。
(2)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
(3)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宣传活动,利用媒体平台宣传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4)组织医疗卫生服务实践活动,向公众提供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
2.第二季度(1)开展定期培训和技能竞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开展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培训健康义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3.第三季度(1)组织专家讲座和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公众对医疗卫生知识和健康常识的认知。
(2)开展定期培训和技能竞赛,继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第四季度(1)总结活动成果,评估活动效果。
(2)组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总结会,分享经验和心得。
四、活动保障1.组织机构:成立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组委会,由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组成,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
卫健干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

卫健干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当前,卫生健康领域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要求卫健干部不仅具备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然而,一些卫健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能力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
亟需提升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提升方案
1. 加强培训
针对卫健干部的实际需求,开展系统全面的培训,包括专业知识、
管理能力、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课程。
培训内容要贴近实际工作,注重实战能力的培养。
2. 搭建平台
建立卫健干部能力提升的学习平台,包括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实践
平台。
通过学习平台,卫健干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提
高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3. 实践锻炼
组织卫健干部参与实际工作中的项目和活动,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卫健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实践锻炼也可以促进卫健干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4. 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能力提升显著、工作成绩突出的卫健干部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提出的卫健干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卫健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卫健干部将更加具备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为卫生健康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四、结语
卫健干部是卫生健康领域的中坚力量,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对于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各级卫健部门能够重视卫健干部的能力提升工作,积极落实实施方案,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一、目标定位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一年的努力,让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这个目标就像是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二、现状分析当前,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疗服务流程不够优化等等。
这些问题就像是一块块绊脚石,需要我们一个个搬开。
三、具体措施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我们将通过数据分析,合理调配医疗资源,让医疗资源更加均衡。
比如,通过增加医疗设备、优化药品供应链,让每一个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改进医疗服务流程。
我们将借助现代科技,如、大数据等,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想象一下,当患者就诊流程变得更加便捷,他们的就医体验将大大提升。
4.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我们将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比如,通过开展医疗质量提升活动,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让患者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5.加强医患沟通。
我们将通过开展医患沟通培训,提高医患沟通的效果。
当医患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医疗纠纷将大大减少。
四、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调研与分析。
我们将组织专家团队,对当前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
2.第二阶段:制定方案。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3.第三阶段:实施与监督。
按照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既定计划进行。
五、预期成果1.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提高。
2.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医疗服务效率提高。
3.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改善。
4.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医疗纠纷减少。
5.全体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得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六、“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而努力!1.调研过程中的数据准确性问题。
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卫生健康服务,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由于农村地区卫生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是促进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本实施方案旨在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
二、主要任务1. 完善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建设。
重点加强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提升其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医疗设备和仪器的配置,保障基层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
2. 培养和引进乡村医生队伍。
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医疗技术。
引进优秀的医学人才到农村地区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
3. 加强基层卫生人员队伍建设。
加大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理念,增强他们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4. 支持农村卫生健康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推进乡村卫生健康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卫生健康服务网络,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务。
5. 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的宣传和教育。
组织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知识,推动形成良好的卫生健康行为习惯。
三、实施措施1. 加大财政投入。
增加乡村卫生健康服务的财政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乡村卫生健康服务的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服务效果,及时解决问题。
3. 加强合作与协调。
加强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4. 建立激励机制。
设立相关激励措施,鼓励卫生人员到农村地区从事工作,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5. 深化改革创新。
开展乡村卫生健康服务的改革创新,推动工作模式的转变和技术的引进,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保障措施1. 加强领导和组织。
成立乡村卫生健康服务建设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确保各任务的有序推进。
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介卫生与健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推进我国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面建设健康中国。
目标•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增强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严防慢性病,降低儿童肥胖率和青少年近视率。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全民健康档案和监测预警体系,大力推进传染病防控和流行病学调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医疗联合体、医共体建设,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推进健康环境建设,深化水污染防治、空气污染治理、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等工作,促进健康城市和健康乡村建设。
任务•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各类健康促进活动,通过社交媒体和科技手段,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认知。
•创新健康管理机制:建立全面、科学、严谨的健康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深化医保制度和药品审批改革,促进社会资本投入医疗服务产业。
•加强卫生环境保障:严格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控制,积极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改善,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措施1.完善健康教育体系,开展全民健康意识提高活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防控。
2.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全民健康档案和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
3.推广优质便民医疗服务,创新医疗联合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4.推进健康城市和健康乡村建设,建立健康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
5.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预警,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
责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卫生管理机构和卫生服务机构要落实行动计划,制定具体的任务、指标和措施,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行动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市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市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要来聊聊关于咱们市的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你想想,要是咱基层的卫生健康服务就像一台破旧的老爷车,那怎么能行呢!咱得让它变成一辆超级酷炫的跑车才行呀!
这个实施方案呢,就好比是给这台老爷车来了一次全面大升级!比如,会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哇,这就像是给车子换上了更强力的发动机!这能让咱老百姓看病更方便快捷啦。
再比如,会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嘿,这不是相当于给车子的驾驶员来了一次超级特训嘛,让他们的技术更牛!还有呢,会完善各种医疗设备,哎呀呀,就像给车子装上了高级的导航和舒适的座椅,患者的体验能不好吗!
我前几天遇到了邻居王大爷,他说起小区旁边的卫生服务站。
他说:“以前去那看病,总觉得缺这少那的,现在可不一样啦,感觉啥都有啦!”这就是这个工程带来的改变呀!
咱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成效,还要期待未来呀!以后咱们市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会越来越棒,就像那火箭一样蹭蹭往上飞!咱老百姓的健康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这难道不是超级棒的事情吗?
我觉得呀,这个实施方案简直太重要啦!这是为了咱老百姓的健康福祉在努力呀,我们都应该全力支持,大家说是不是呀!。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提出健康产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10项重大工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提出健康产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10项重大工程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9年第20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近期印发《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下称《纲要》)。
《纲要》提出,到2022年,我国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优质医疗健康资源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健康产业融合度和协同性进一步增强,健康产业科技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人才数量和质量达到更高水平,形成若干有较强影响力的健康产业集群,为健康产业成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纲要》还公布了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的10项重大工程,分别是: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工程;“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工程;中医药健康服务提质工程;健康服务跨界融合工程;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工程;健康保险发展深化工程;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健康产业人才提升工程;健康产业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健康产业综合监管工程。
其中,“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工程”提到,发展优质健康管理工作将由卫生健康委、财政部、银保监会、医疗保障局以及中医药局负责,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普及健康管理的重要抓手,增加规范化的健康管理供给,重点增加慢性病、职业病高危人群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和健康干预服务,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和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全面对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逐步融入更广泛的健康数据。
在签约提供基本服务包的基础上,根据群众健康管理需求和承担能力,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探索商业健康保险作为筹资或合作渠道。
《纲要》还对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发展健康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本部门落实本行动纲要的配套工作方案,认真组织本行业本领域落实,做好健康产业重大问题研究,及时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加强与本行业本领域发展规划的协调。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计划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在现实中,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医疗资源不均衡、服务质量不高、医疗机构建设滞后等。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普及性,满足广大裙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2.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
3.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配备,提升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
三、主要措施1.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基层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3.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和设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推广和应用互联网+医疗模式,提升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5.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
四、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年初至年中):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和设备。
2. 第二阶段(年中至年底):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效果1.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普及性得到提升,裙众医疗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2.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人民裙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配备得到改善,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得到提升。
六、总结回顾通过本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计划的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建设健康我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7.03.08•【文号】国卫办基层函〔2017〕238号•【施行日期】2017.03.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17〕2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
现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基层卫生栏目下载),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2017年3月8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深入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和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基础上,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以下简称“提升年活动”)。
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薄弱环节,通过开展“提升年活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突出服务特色,改进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升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和获得感,为建设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打好基础。
2017年,以省(区、市)为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服务量较上一年度有较大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政策解读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政策解读一、背景介绍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是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一项旨在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政策。
该计划旨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医疗条件,促进人民健康。
二、政策内容解读1.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该计划的重点之一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许多地方的基层医疗机构仍存在医疗资源不足、医护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新的行动计划将通过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扶持力度,提高医疗设施和设备水平,培养更多的基层医护人员,以及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管和评估,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
2.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除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外,新的行动计划还着眼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这将包括医疗技术的提升,医疗设备的更新,医疗服务的规范化等多方面的措施。
在这政府将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鼓励医疗机构引进最新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同时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监管,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保障。
3. 改善医疗条件除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外,改善医疗条件也是该计划的重点之一。
在此方面,政府将加大对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加强医疗环境的改善,提高医疗机构的舒适性和便捷性,以及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场所的规划和建设,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等。
加强对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对改善人民的医疗卫生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回顾通过对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该计划着眼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医疗条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
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年)

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部署,大力实施健康城市行动,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提升全省卫生健康水平,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目标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强基层、建高地、提能力、优服务,推进医疗救治能力全面提升、重大疾病防控更加有效、妇幼健康水平加快提高、老年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居民健康素养快速提高、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全面增强,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保障。
到2025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岁左右,主要健康指标总体接近全国水平,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到2030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0岁左右,达到全国水平。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医疗救治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建立健全优质医疗服务体系,争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省级创建区域医疗中心,提升三级医院疑难病症诊治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在市(州)创建3-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发挥市级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的牵头作用;按照推荐标准加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依托现有乡镇卫生院资源建设10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加快推进社区医院和发热诊室建设;更新维护行政村卫生室基本设施设备。
加强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推进胸痛、卒中、创伤等专病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心脑血管、神经、内分泌、血液、呼吸、肿瘤等重点专科能力。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实现死因监测排位前列的重大疾病全覆盖;省级科研项目向卫生健康领域倾斜。
优化院前急救网络布局,建成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城市),提升医疗机构急救能力和水平。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发挥中医药优势,提升解决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行动计划(2019—2022 年)为贯彻落实《“健康贵州2030”规划纲要》,既抓紧解决当前脱贫攻坚冲刺期卫生健康的现实短板,又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服务能力和品牌资源“两个不足” 的突出问题,促进卫生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健康贵州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目标任务以按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奋力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六大目标:(一)医疗服务更加可及。
2020 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 人、注册护士3.14 人、公共卫生人员0.83 人、基层卫生人员3.5 人、全科医生0.2 人。
2022年,实现90%以上的居民15 分钟内能够达到最近的医疗点,65%以上的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二)疾病防控更加有力。
2020 年,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以上;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预警预报率、报告及时率、处置及时率100%;符合条件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抗病毒治疗率90%以上。
2022 年,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三)诊疗技术更加先进。
2020 年,孕产妇死亡率降到20/10 万,婴儿死亡率降到7.5‰,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9.5‰。
2022 年,孕产妇死亡率降到18/10 万,婴儿死亡率降到7‰,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9‰,人均预期寿命75 岁以上。
(四)服务模式更加科学。
2020 年,探索建成省互联网医院,积极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
2022 年,进一步深化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内涵,初步建成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管理体系,形成智慧医疗网络,构建智慧医疗生态。
(五)人口发展更加均衡。
2020 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期目标为8‰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1 以内。
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出生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城乡结构等与全面小康社会更加适应,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更加配套衔接,进一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六)健康素养更加提升。
2019 年,推动实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电子化监测县(市、区、特区)全覆盖;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2020 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所有县(市、区、特区);创建健康促进县(市、区、特区)达到18个;50% 的中小学校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
2022 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18%。
二、重点工作大力实施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 :乡村能力提升工程、三级创建提升工程、妇幼服务提升工程、中医振兴提升工程、公共卫生提升工程、远程医疗提升工程、健康养老提升工程、党建引领提升工程。
——乡村能力提升工程。
按照“乡要活、村要稳”的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实现分级诊疗,有效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七)加强乡村医生队伍政策保障。
按照“县聘院编乡管村用” 的原则,将全省已获得乡村医生执业资格的村卫生室医务工作人员纳入县域医共体编制(备案制管理)。
改善和提升乡村医生居住条件,探索为全省乡村已获得执业资格并纳入县域医共体编制(备案制管理)的在岗医务工作人员在县城提供“岗位性公房” 。
(八)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薄改工程”。
改造升级全省未达到平均建设标准的乡镇卫生院、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完成全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确保全省所有社区均有1 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从建设规划等10 个方面,开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从诊疗质量等6 个方面,开展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2020 年,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标(九)推进中心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提质。
按照《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要求,参照二级医院标准新建或改扩建160 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依托县级人民医院,建设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临床技能实训基地。
加强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妇科、孕产期保健等科室建设。
逐步将乡镇卫生院纳入全省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救硬件条件。
(十)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在7 类13 种大病的基础上,增加专项救治病种,2020年,扩大到30 个病种,实现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规范化。
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
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完成慢性病基线调查。
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签约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十一)加强基层人才培训培养。
每年培养(引进)执业(助理)医师3500名(其中定向到村卫生室服务500 名),注册护士3800 名。
2020 年,为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招聘1 名特岗全科医生。
2022年,实现30%的行政村卫生室有1 名执业(助理)医师(优先覆盖传统村落);培养全科专业订单定向本科免费医学生1500 名、专科免费医学生1000 名,培训“ 5+3”全科医生2000 名、“3+2”助理全科医生1000 名;为全省50%的乡镇卫生院引进妇产科和儿科人才。
三级创建提升工程。
不断提升三级医院服务能力与水平,充分发挥三级医院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十二)加强县级医院三级创建工作。
按照“县要强” 的要求,重点加强儿科(新生儿科)、产科、麻醉等诊治科室建设。
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的原则发展医共体。
2020 年,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
2022年,1/3 县级医院和1/5 县级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国家“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
(十三)推动三级医院持续扩量。
由市级医院牵头,重点发展管理紧密型医疗集团,2020 年,实现城市医疗集团全覆盖,跨区域专科联盟重点学科全覆盖。
2022年,力争全省三甲医院超过40 个。
抓好省级三甲医院的改扩建,建成省人民医院、省骨科医院新院区,改扩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省第三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
规划建设省肿瘤医院、省口腔医院、省眼科医院、省耳鼻喉科医院、省心血管病医院、省老年病医院等省级专科医院。
(十四)提升三甲医院医疗水平。
在9 个市(州)人民医院和遵义市、毕节市、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黔西南自治州中医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培育创建80 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
2022 年,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完成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和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国家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创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国家级区域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创建。
(十五)加大非政府办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发展,营造更加公平的办医环境。
2022 年,力争社会办三级综合医院达5 个,三级专科医院达9 个。
加强对茅台医院和部队医院等建设发展的指导与管理,指导办好贵州大学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城医院等。
(十六)开展援黔医疗对口帮扶。
88 个县人民医院、所有中医医院实现东部三级医院(含军队医院)对口帮扶全覆盖。
争取帮扶单位采取“组团式”对口帮扶模式,对县级医院产科、儿科(新生儿科)等科室进行重点帮扶和建设。
继续争取国家和东部高水平医院为省内三级医院培养技术和管理骨干300 名。
——妇幼服务提升工程。
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重点加强儿童医院和儿科专科建设,着力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
(十七)加强儿童医院和儿科建设。
加快推进贵州省儿童医院、省妇女儿童医院等省级儿童医院建设。
9 个市(州)、贵安新区分别规划建设1 所儿童医院。
遵义市、毕节市、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黔西南自治州6 个市(州)建设省级儿童早期发展重点专科。
加强县级医院儿科临床科室建设。
(十八)加强母婴健康保障。
着力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产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严格执行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治等措施,积极推广分娩镇痛技术。
2019 年,为贫困地区30万6—24 月龄儿童免费发放营养包,促进农村儿童早期发展;为35—64 岁农村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
2022年,全省目标人群宫颈癌早诊率达到90%以上,乳腺癌早诊率达60%以上。
公共场所和单位基本建成标准化母婴设施。
(十九)推进省市县妇幼保健院建设。
2022 年,按三甲标准建成贵州省妇幼保健院;70%市(州)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标准,40%达到三甲标准;县(市、区、特区)妇幼保健机构60%达到二级标准,40%达到二甲标准。
(二十)加强妇幼保健专科建设。
2019 年,各市(州)建成产前诊断分中心。
2020年,建成10 个妇幼保健重点专科,88 个县(市、区、特区)建成产前筛查机构;建成30 个妇幼保健重点专科,20 个县级妇幼保健院建成儿童早期发展中心。
(二十一)加强0—3 岁婴幼儿保育保健工作。
制定出台《0—3 岁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婴幼儿保育保健标准,加强婴幼儿保育员卫生健康专业培训,指导保育保健课程编排、教材撰写等,提供面向公众的婴幼儿成长发育指导咨询服务。
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关爱女孩、创建幸福家庭等活动。
推动建设贵州省母婴健康管理中心。
做好月子中心、托儿所等机构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中医振兴提升工程。
创新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模式,促进中西医结合,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发展贵州特色民族医药,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动贵州民族医药走出国门。
(二十二)推动民族医医院建设。
推动建设贵州省苗医医院、贵州省侗医医院、贵州省布依医医院和贵州省彝医医院,设立贵州民族医药研究机构。
培养700 名中医名医传承人。
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
(二十三)加强省市县乡中医机构建设。
推动建设贵州省中医医院和贵阳市、六盘水市、铜仁市、贵安新区4 个三级中医医院;改扩建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黔西南自治州6 个市(州)中医医院;新建33 个县级中医医院和241 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
2022年,实现每个市(州)有1 所三级中医医院,每个县有1 所中医医院。
(二十四)加快中医药科研发展。
完成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
创建80 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推进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
初步建成10 个省级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二十五)推进中医药发展配套建设。
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 个、旅游示范企业(基地)8个,推动建设20万亩“定制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