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论文生态足迹模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安全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安全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安全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发展评价 中得 到广泛 的应用 ,其理论 方法 和计算 模型得 到 系统 实 际 能够 提 供 的标 准 生 产 型 土 地 面 积 , 计 算 公 式 为 : 其
E = a i iX Yi J= 12 3 6 C X ( , ,人 )
式 中 为 人均 生态承载 力 ( / ) a 为人均生物 矗 , .

生 态 足 迹 的 概 念 与 计 算 模 型
生态 足 迹 最 早 是 由加 拿 大 生 态 经 济 学 家W la e s i m R e 等 产 量 ;P lJ 为第 种 消费项 目的年生产 量 ;N为 总人 口数 ;
在 19 9 2年提出并由其学生 W c e n g 1 a k r a e 完善。生态足迹模 , 为 均 衡 因 子 。 型 自提 出以来 引起 了强烈的反 响,很 多国 内外学 者对其 理
出 了相 应 的对 策 。

生 态生 产 性 面积 。 其 计 算模 型为 :
E = A= F ∑ ∑ / x )=2An =2,6 ( N( 1, j l, y i, ; , A) 3 3
式 中 : 为 人均 生 态足 迹 ( ) , 为 消 费 项 目的
类型; 为生物生态面积类型 :A. 为第 种消费项 目折算 的 人均 占有 的生物生态面积; 为第 种 消费项 目的世 界年均
中图分类号:x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5 0( 0 7 6 0 9 — 2 8 7 4 2 0 )0 — 0 9 0 0
潍 坊 市 位 于 山 东 半 岛 中 部 , 是 山 东 半 岛城 市 群 八 个 城 本假 设:一是人 类能够估 计 自身消费 的大 多数资源 、能源 市 之 一 , 是 以 海 洋 化 工 、 机 械 、 食 品 加 工 为 主 导 的 综 合 及其 所产生 的废 弃物数量 。二 是这 些资源和废 弃物流 能够 性 制 造 业 基 地 , 同 时 又 是 连 接 山东 半 岛 和 L 东 中西 部地 区 折算成生产和消纳这些资源和废弃物流的生物生产性面积或 【 J 的 交 通 枢 纽 , 其 发 展 状 况 对 半 岛城 市 群 的 影 响 意 义 重 大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受 传 统 粗 放 式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的 影 响 ,对 生 态 环 境 造 成 了严 重 的破 坏 和污 染 , 持 续 发展 问题 已成 为潍 坊 可 市 面 临 的 重 大 问题 。 本 文 采 用 生 态 足 迹 的 方法 定 量 分 析 了 潍 坊 市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状 况 , 为 潍 坊 市 生 态 不 安 全 的 现 状 提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发表时间:2013-08-29T16:16:09.950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郑洋洋[导读] 本文通过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山东省枣庄市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郑洋洋/中国海洋大学【摘要】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评估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计量模型比较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可以判定区域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及其偏离程度。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以枣庄市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东部地区唯一的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枣庄的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运用产量因子、均衡因子结合统计数据得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数据,最终得出人均生态赤字为2.986538 h㎡。

说明该区域生态经济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文章通过模型计算结合实际分析得出枣庄市应当摆脱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资源的情况,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足迹模型;可持续发展;枣庄市一、引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猛增长,使得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正确评价人类活动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压力以及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等系统状态,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基本问题。

生态足迹最早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于1992年提出,1996年由Wackernagel完善的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

生态足迹是指不断地生产人们所消费的资源和不断地吸纳人们所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生产性陆地和水域的面积。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测度生态发展的定量方法,生态足迹是基于土地面积量化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之一。

该方法自提出以来便引起强烈的反响,国际已有的研究主要从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和城市尺度3个空间尺度开展研究,国内不少学者就不同地域空间尺度和社会领域进行相关应用和研究,并促使其理论方法和计算模型不断发展和完善。

基于生态足迹的福州仓山区生态安全评价

基于生态足迹的福州仓山区生态安全评价
薛若 晗 ( 闽江学 院地 理科 学系 , 福 建 福州 3 5 0 1 0 8 ) 摘 要 :以生 态足 迹 分析 方法 为基 础 ,利 用生 态 压 力指数 对 福 州市仓 山 区 2 0 1 0年 的 生 态安 全进 行 初
步研 究和评价。结果表 明,仓 山区 2 0 1 0年的生态足迹为 0 . 8 4 5 2 5 5 g h m ,生态压力指数为 2 . 6 9 3 。仓 山区 的人 口消 费需求超 过 了 自然生 态 系统 的承载 能 力 ,可持 续发 展 状 况不 容 乐观 ,生 态环境 处 于不安 全 状 态。
环境科学导刊
h t t p : / / h j k x d k . y i e s . o r g . c n 2 0 1 3 ,3 2( 1 )
C N 5 3— 1 2 0 5 / X I S S N 1 6 7 3 — 9 6 5 5
基 于 生 态足 迹 的 福 州仓 山 区 生 态安 全 评 价
土 地和 水域 面积 ,包括 建设 用地 和 吸收人类 活 动产
生态安全一般是指在外界不利 因素的作用下 , 人与 自 然不受损伤 、侵害或威胁 ,人类社会的生存 发展能够持续 ,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能够保
持 … 。近 年来 ,国 内外 学 者 一 直 在 研 究 衡 量 生 态
生的二氧化碳用地 ] 。各类土地类型的生态生产

8 2 一
基 于生 态足 迹 的福 州仓 山 区生 态安 全评 价 薛若 晗
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 ;C i 为第 i 种商 品的人均消
费量 ; P 为第 i 种消费 商 品的平均生 产力 ;E Q 为第 种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均衡 因子 。E C为 区域 总生态承载力 ;e c 为人 均生态 承载力 ; 为人均 实际占有 第 种生物 生产性土地 面积 ;

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研究文献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研究文献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研究文献回顾与展望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普及,生态足迹模型作为衡量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重要工具,备受关注。

本文就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展望。

1. 建立和完善生态足迹模型体系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和完善生态足迹模型,包括中国生态足迹模型、城市生态足迹模型、工业生态足迹模型等。

2. 生态足迹模型与生态平衡分析生态平衡分析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生态足迹模型则是量化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将两者结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因此,研究者逐渐将生态足迹模型与生态平衡分析结合,进行综合评估,例如江苏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平衡分析。

3. 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生态足迹模型作为评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正在被广泛使用。

在我国,也有一些相关研究,例如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4. 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环境政策制定生态足迹模型在环境政策制定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海南省在制定《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中,也使用了生态足迹模型。

1. 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生态足迹模型可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其可持续性。

例如,Wackernagel等人使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乌干达、荷兰和美国三个国家的生态问题。

生态足迹模型也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中。

例如,美国洛杉矶市使用生态足迹模型,评估城市的生态足迹,并制定出可持续城市发展计划。

生态足迹模型对企业的可持续性评价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帕特尔等人使用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印度两家制药公司的可持续性。

三、展望尽管生态足迹模型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环境政策制定、城市规划等领域已经有较多应用,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例如:如何量化不同能源的影响、如何量化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等问题。

2. 生态足迹模型需要和其他评价模型结合使用生态足迹模型是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其本质是量化方法,仍需与其他评价模型结合使用,如可持续发展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生态安全分析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生态安全分析
2 1. o2 2
新 疆 农 星 经 矫
生 态 经 济
基 于 生态足 迹 的 新疆生态安全分析
郝 佳 龚新蜀
(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 20 ) 3 03 [ 要] 摘 本文以新疆 2 0 年~0 9 00 2 0 年数据为基础 , 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计算 了 新疆近 十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 , 新疆的人均 生态足迹从 20 年的 0 45 4 00 . 4 9 上升至 9 20 0 9年 的 21 5 3 , 均 生 态承栽 力 则从 04 8 1 6 3 .1 6 1人 . 0 5 5 8降 至 O3 2 8 7 4 , 渐 扩 大的 生 态赤 0 . 70 95 逐 4 字说明新疆的生态安全情况恶化 , 对此提 出相关建议 。 [ 关键词 ] 生态足迹 生态安全 新疆
生 态 经 济
新 疆 农 垦 经 矫
2 1. 0 22
会 是 否 生 存 于 生 态 系统 的 承载 力 范 围之 内给 出
了一种非常实用的计算方法 。
生态 足 迹 的计 算 包括 两部 分 ,即生物 资 源账
由于各年人类对资源的消费结构 和消费 比 例 在不 断 变化 , 因而 生态 足迹 是 一个 动 态变 化 的
二 、 于生 态足 迹变 化 的新疆 生态 安全 分析 基
人类要维持生存必须消 费 自然提供 的各种 产 品、 资源和服务 , 撇开一切具体物质形态 的产 品及各种具体的服务 , 人类每一项最终消费的量 都追溯到提供生产该消费所需 的原始物质与能 量 的 生态 生 产性 土 地 面积 和 水域 面 积 上 。所 以 , 人类系统的所有消费理论上都可 以折算成相应 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也就是说 , 任何已知人 口( 某个 个 人 , 区或 国家 ) 地 的生态 足迹 即是 指 能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区域生态发展战略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区域生态发展战略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Sta e i u y o g o a oo — 出了 些发 展途 径[ ] 但较 为系统 地将 生 大类 。其 中,生物 资源 消费包 括农产 品 、动 r t g c St d n Re i n l Ec lgi , c l v lp a De e o me t s d on E oogc l 态 足迹研 究应 用于 制定 区域生 态发展 战略 的 物产品 、林产 品等 ,以全 球平 均产量 为参数 n Ba e c l ia 将 其分 别换算 为生 态生产 性土 地类型 中的可 Fo t o mar a y i Me h d —— W .1 研究 尚未 出现 。 k An l ss to t } Nan ai s r to o h s a x h Dit i fF s an a n E — c a pe Si a , en a , ao e g m l/ Hu n P g T o Yi Xi f n
[ s r c]Th c e t i ale of h c l gc l Ab ta t e s i n ic v u e e o o ia f t
f t oomar n lssm eh d l sn t ny i te e au ka ay i to e o l h v l- i o n a in o h u t n bly o e in e eop n t f es saia it fr go al v l me t o t i d b t lo i ud n e o e pe i n lzn e r - u s g ia c f o l a ay ig t e a n p n h s r t e fc o st a fe tt e rg o a c lgc t ci t r h t i v a a c h e i n l oo ial e d v l me tf口 t e po to iw fe oo ial e eop n r m h in f e o c lg c v fo ma kTh e in l c lgi e eo me t o i o t r er go a oo c d v lp n l e al p - ce o an a Ditc e t t bih e oo ia isf rN h i sr t i ar oesa l c lgc l s cvl at nd a o at h o c p fe oo y iiz i a dv c e t e c n e t c lg , i on o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建设方案评估与规划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建设方案评估与规划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建设方案评估与规划引言:在当今社会,人类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和规划建设方案,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生态足迹分析作为一种综合评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建设方案的可持续性,并为规划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建设方案评估与规划中的应用。

一、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原理生态足迹是指人类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与消耗的总和。

生态足迹分析通过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可以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负荷程度。

其基本原理是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转化为一个统一的指标,即生态足迹,以衡量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二、生态足迹分析的方法生态足迹分析主要包括数据收集、计算和评估三个步骤。

1.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生态足迹分析的基础,需要收集与建设方案相关的各项数据,包括土地利用、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和现场观察等方式获取。

2. 计算计算是生态足迹分析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生态足迹的数值。

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生态足迹因子的确定和生态足迹的累积计算。

3. 评估评估是生态足迹分析的最终目的,通过对生态足迹数据的评估,可以判断建设方案的可持续性。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等。

三、生态足迹分析在建设方案评估与规划中的应用生态足迹分析在建设方案评估与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可持续性评估通过生态足迹分析,可以评估建设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判断其可持续性。

如果建设方案的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就需要对方案进行调整或者寻找替代方案,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2. 资源利用优化生态足迹分析可以帮助评估建设方案中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并提出优化建议。

通过对生态足迹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资源利用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足迹和生态建设的研究

生态足迹和生态建设的研究

生态足迹和生态建设的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消耗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

为了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如何进行生态建设,成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而生态足迹则是衡量人们对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消耗的重要指标之一。

1. 什么是生态足迹?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遗留在自然界中的“足迹”,是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一个衡量指标。

生态足迹的计算依据是每个人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和释放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态资源面积。

通俗来说,生态足迹就是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使用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所产生的废弃物等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总面积。

自然资源的使用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就是“生态足迹”,包括农田面积、林木种植面积、渔场面积、草原面积、建筑用地面积等。

2. 生态足迹的作用了解生态足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资源。

而且,生态足迹也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生活所需的资源量和能源消耗,从而提高生活的可持续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同时,计算生态足迹也可以启发人们意识到环保和节能的重要性,更好地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是人类社会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生态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和改善环境。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是环保的具体实施方案。

生态建设包括水土保持、反荒漠化、森林防火和森林保护、重金属污染防治、水体保护和改善等方面。

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4. 如何进行生态建设?(1)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唤起全民的环保意识。

(2)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完善的环保法律体系和制度,加强执法力度,严惩环境污染者。

(3)科技创新:加大环保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推广和普及环保技术,提高生态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的关系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的关系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的关系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消耗和破坏程度的度量指标。

一般来说,生态足迹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所需的自然资源面积以及可以吸收污染排放的面积。

随着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足迹的概念被广泛提出。

那么,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之间究竟有何关系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足迹是衡量生态安全的指标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费和破坏也越来越剧烈。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业发展、交通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等等。

这些行为不仅会消耗自然资源,也会给地球带来一定的污染和环境破坏。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生态足迹的大小和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应该成为我们考虑未来发展、判断生态安全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的程度,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确保人类未来的生存安全和发展。

二、生态足迹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生态足迹的提出,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部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可行的办法,特别是针对节约资源方面。

人们可以从生态足迹考虑如何追求可持续发展,从而对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规划进行调整。

此外,生态足迹的提出也为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加强社会责任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公布不同地区或企业生态足迹的数据,人们可以透过规模和数据的变化发现生态足迹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社会大众与企业等传达环保意识,调整我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认知提升判断,减轻或消除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生态足迹和环境危机生态足迹不仅能够区分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生态资源分配,还可以为未来的环境危机披上一个警枕。

如,食品危机、自然灾害等等。

全球变暖与环境破坏相关的影响很可能会加剧,如果不及时制定相应的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计划,未来的环境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生态足迹是衡量政府和各个方面与环保相关的决策对于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一个有效的指标,可以为我们提供合理调整环境状况的方向,防止人为抹杀自然。

生态学中的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学中的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学中的生态足迹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生态足迹分析作为一种多指标、多视角、综合评价的工具,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一、什么是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系统承载能力需求的总体量化指标。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生态足迹可以看到一个区域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足迹与生态系统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如同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一样,我们需要在保障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如何进行生态足迹分析生态足迹分析主要通过对一个区域内消耗自然资源种类与数量的综合计量,各种人类活动所需生态资源的面积与所需生态系统承载的面积之间的比较,来进行分析评价。

生态足迹分析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评价对象。

为进行生态足迹分析,我们需要确定评价的区域,从而得到该区域内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等基础资料。

第二步:制定评价标准。

针对所评价的区域,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何计算生态足迹、哪些资源要计算等等。

第三步:收集数据。

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收集评价区域内各项生态资源的数据。

第四步:计算生态足迹。

使用生态足迹分析工具计算所评价区域的生态足迹,反映该区域的生态状况。

第五步:结果解读。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综合解读,得出该区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合理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

三、生态足迹的应用生态足迹主要用于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用于以下领域:1.可持续发展评价。

生态足迹分析可用于评价城市、区域、国家的生态可持续性,包括区域生态均衡、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

2.资源管理与优化。

生态足迹分析可用于评价资源消耗和管理情况,包括矿产、能源、水资源等方面,对于发现涉及环境与生态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3.环境与生态政策制定。

生态足迹分析可用于环境政策的决策和制定。

政府可依据生态足迹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教育与宣传。

生态足迹分析的概念易于被公众所接受,可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和可持续性教育、宣传工作。

浅析生态足迹评价【精选】

浅析生态足迹评价【精选】

浅析生态足迹评价摘要:生态足迹评价方法是评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可测度的直观且综合的指标,是迄今提出的评估可持续发展的众多指标中最受生态经济学界关注、推崇和广泛应用的一个指标。

本文从生态足迹的概念、模型、指标体系和优缺点进行浅析,为区域生态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足迹、模型、指标体系、评价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的概念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E. Rees于1992年提出,之后他与Wackernagel M不断完善,于1996年提出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用于衡量可持续发展。

由于这种方法简单明了,被认为是近20年来定量测量可持续发展领域最重要的进展。

该方法本身也在不断地被批判和修正,本文在阅读所有该领域重要文献和报告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价。

1 生态足迹的概述1.1生态足迹概念生态足迹定义为: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为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

生态足迹法是基于6点假设计算的[1]: (1)跟踪人类社会消费的大部分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是可能的;(2)这些资源和废弃物流量的大部分可根据支持这些流量的必需的生物生产性面积进行测度;(3)各类可用生物生产能力不同的土地,可以折算成标准公顷———全球公顷;(4)由于这些土地的用途是互相排斥的,所以,它们可以相加成为人类的消费需求;(5)自然的生态服务的供应也可以用以全球公顷表示的生物生产空间表达;(6)生态足迹可以超越生物承载力。

1.2生态足迹研究阶段生态足迹概念作为可持续发展定量方法的一种,于2000年之后引入中国,曾被翻译为生态基区,也被翻译为生态占用、生态痕迹、生态脚印、生态空间占用、生态踩占等。

由于生态足迹一方面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体现了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应用较广。

2004年4月在沈阳举行的第一届“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两岸学术交流会”,促进了生态足迹模型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

生态足迹评价方法探讨

生态足迹评价方法探讨

生态足迹评价方法探讨全球可持续发展日的到来,让环保、节能这些词又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而在这些领域中,生态足迹一直是最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

那么如何进行生态足迹的评价呢?什么是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所占用的生态系统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面积,以及用于分解和吸收废弃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面积。

也就是说,生态足迹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

生态足迹的意义生态足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主要有以下意义。

首先,测算生态足迹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足迹能够让人们看到用来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同时,它也反映了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其次,通过测算生态足迹可以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资源的使用。

如果一个人的生态足迹超标,那么他就要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浪费。

最后,生态足迹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测算生态足迹可以了解自己区域生态状况,进而调整自己的发展模式,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到底该如何评价测算生态足迹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人口等多种因素进行评价。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足迹模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定义研究对象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的对象是什么,比如整个国家、某一个城市、某一个企业等。

步骤二:确定排放源和吸收源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排放源和吸收源。

排放源主要包括能源消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而吸收源则就是土地吸收废物、森林、草原等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步骤三:制定指标体系针对生态足迹的不同评价对象,需要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比如能源消费是否合理、交通运输是否节能等。

步骤四:计算生态足迹通过将各种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进行量化,最后计算出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

步骤五:分析评价结果对测算得出的生态足迹数据进行反复的分析和评价,评估自身生态状况,进而确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足迹分析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关注,生态经济学逐渐成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生态经济学中,生态足迹分析是一项用于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持续性的方法。

本文将从什么是生态足迹分析、为什么需要生态足迹分析、生态足迹分析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什么是生态足迹分析?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持续性的影响的方法。

生态足迹是指供给人类需求所必需的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总消耗量。

生态足迹分析将人类活动和资源利用的需求与生态系统的资源供给进行比较,并且能够检测出人类是否在超出生态系统本身的负载容量。

生态足迹包括土地、水的使用,森林的砍伐,捕捞,城市及建筑的消耗等在内的所有自然和人造生态系统用途。

二、为什么需要生态足迹分析?在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存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即生态系统有着一定的生态承载能力。

生态承载容量是指生态系统所能支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的最大负荷量。

人类活动过度利用和污染环境,会使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失衡,并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

生态足迹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是否在超出生态系统承载范围,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生态足迹分析的计算方法生态足迹的计算方式常用的是Wackernagel和Rees于1996年提出的“生态足迹公式”。

它基于流量分析和线性计算的原则,由人类活动所需的生态系统资源和承载能力之间的差异计算得到。

生态足迹公式中每种资源的需求量被乘以特定的生态供给系数,计算过程如下:生态足迹 = 食品足迹 + 材料足迹 + 能源足迹 + 建设用地足迹 + CO2 吸收足迹其中,食品足迹指人类消费所需的农田面积和水资源,材料足迹指人类消费所需的各类商品,能源足迹指人类消费所需的化石燃料、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建设用地足迹指人类居住和工业用地的占用面积,CO2 吸收足迹指人类无法利用的土地和水资源。

推荐-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论文生态足迹模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安全分析 精品

推荐-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论文生态足迹模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安全分析 精品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论文生态足迹模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安全分析———以福州市为例摘要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可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采用多源数据,以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评价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

分别计算了流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万元GDP 生态足迹,并分析其生态安全。

结果表明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且渐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呈现赤字,同时生态压力处于不安全状况,生态经济协调性差,生态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说明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面临考验,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承受力不相协调。

对此,提出了有利于该区生态、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生态恢复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生态安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引言自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1987年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以来,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方法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之一[1, 2]。

在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等的共同努力下于1992年提出生态足迹模型[3]。

该理论建立简明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来测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以反映区域的资源利用状况是否在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

这种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态足迹模型不断发展,由单一时间尺度向连续时间序列拓展,由单一年份全球平均产量拓展为多种实际产量,从综合法转变为综合法与组分法并存[1, 2]。

本文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利用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等对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足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经济技术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演变与生态足迹随时间变化关系,并提出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对策,以期改善环境,实现生态文明,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区概况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是全国首批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历史悠久的马尾港就在区内。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足迹:探索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与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足迹:探索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与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足迹:探索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与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摘要生态足迹作为一种衡量人类对地球资源需求和环境影响的指标,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生态足迹的理论基础、计算模型和应用案例,本文旨在阐明生态足迹在评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影响方面的价值,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引言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和环境影响日益加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衡量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作为一种衡量人类对地球资源需求和环境影响的指标,应运而生。

生态足迹通过计算人类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需求和压力。

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是指支持特定人群或活动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

它包括六个主要组成部分:1. 耕地足迹:生产食物和纤维所需的耕地面积。

2. 牧草地足迹:饲养牲畜所需的牧草地面积。

3. 林地足迹:提供木材、纸张和其他林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4. 渔业足迹:捕捞水产品所需的水域面积。

5. 建筑用地足迹:建设基础设施和居住用地所需的土地面积。

6. 碳足迹:吸收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需的森林面积。

生态足迹的大小取决于人口数量、消费水平、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

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表明该地区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和环境影响越大。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1. 组成法:将不同类型的消费品和服务转化为相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然后将这些面积加总,得到总的生态足迹。

2. 投入产出法: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不同经济部门对生态足迹的贡献,然后将这些贡献加总,得到总的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生态足迹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资源消耗:通过比较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Biocapacity),可以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资源消耗是否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的乌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的乌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的乌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基于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乌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一、引言乌海市,位于中国的西部,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乌海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研究乌海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为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建议。

二、乌海市生态足迹分析1. 生态足迹概念及计算方法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方法,通过计算人类活动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及其产生的废弃物所需的土地面积来反映。

本文将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对乌海市的生态足迹进行量化分析。

2. 乌海市生态足迹现状根据研究数据,乌海市的生态足迹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

这些活动都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

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划,降低生态足迹,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乌海市生态安全分析1. 生态安全概念及重要性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安全状态,即生态系统在面临内外压力时能够保持其稳定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乌海市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安全问题。

2. 乌海市生态安全现状及问题乌海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和水资源污染严重。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乌海市的生态安全,也影响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基于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乌海市可持续发展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态足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产生。

同时,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投入,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土壤和水资源。

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执法,打击非法开发和污染行为。

同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的乌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的乌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的乌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乌海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乌海市面临着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等多方面的挑战。

因此,本篇研究将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两个维度,对乌海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乌海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乌海市生态足迹分析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方法,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程度。

在乌海市,我们通过分析生态足迹,可以了解其资源利用的现状和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

首先,我们对乌海市的生态足迹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对该市人口、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能源消耗等多方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计算出乌海市的生态足迹。

分析结果表明,乌海市的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该市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

其次,分析乌海市生态足迹的结构。

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对乌海市的生态足迹进行深入剖析。

发现该市在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对资源的消耗量较大,尤其是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

三、乌海市生态安全评估生态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通过对乌海市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资源供应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了解其生态安全状况。

首先,分析乌海市的生态环境状况。

通过对该市的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和监测,发现该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等。

其次,评估乌海市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对该市的动植物种类、分布和数量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该市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开发、污染等。

最后,考虑乌海市的资源供应状况。

分析该市在能源、水资源、农业资源等方面的供应情况,发现该市在资源供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四、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的乌海市可持续发展策略针对乌海市在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可持续发展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比重,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论文生态足迹模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安全分析———以XX市为例摘要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可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采用多源数据,以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评价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

分别计算了流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万元GDP生态足迹,并分析其生态安全。

结果表明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且渐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呈现赤字,同时生态压力处于不安全状况,生态经济协调性差,生态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说明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面临考验,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承受力不相协调。

对此,提出了有利于该区生态、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生态恢复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生态安全;XX 经济技术开发区1引言自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1987年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以来,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方法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之一[1, 2]。

在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等的共同努力下于1992年提出生态足迹模型[3]。

该理论建立简明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来测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以反映区域的资源利用状况是否在生态承载力的X围之内。

这种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态足迹模型不断发展,由单一时间尺度向连续时间序列拓展,由单一年份全球平均产量拓展为多种实际产量,从综合法转变为综合法与组分法并存[1, 2]。

本文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利用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等对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足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经济技术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演变与生态足迹随时间变化关系,并提出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对策,以期改善环境,实现生态文明,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区概况XX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XX省XX市马尾区,是全国首批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历史悠久的马尾港就在区内。

它是全国目前唯一集国家级开发区(198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台商投资区(1989年5月)、科技园区(1991年3月)和保税区(1992年11月)于一体,享有诸多优惠政策的对外开放区域, 1996年8月还被确定为海峡两岸船舶直航试点口岸。

在外资企业发展的同时内外资项目并重,致力于出口创汇的同时鼓励企业内销;致力于高新技术的发展;致力于构建台资向大陆转移的生产基地,成为XX省经济发展增长点,是海峡西岸一颗璀灿的明珠。

3计算方法3.1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生态足迹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各类土地在空间上是互斥的。

这条"空间互斥性"使得我们能够对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进行汇总,从宏观上认识自然系统的总供给能力和人类系统对自然系统的总需求[5]。

生态足迹的计算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①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②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

生态足迹的计算中,生物生产面积主要涉及到6种类型:耕地、将能源消费所消耗的热量折算为化石能源用地、林地、草场、建筑用地和水域。

这六类生态系统生产力不同,所以各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需乘一个均衡因子,数值全球一致,分别为2. 8、1. 1、0. 5、1. 1、2. 8、0. 2。

其计算公式为: EF=N×ef=N×rj×∑ni=1(aai)=N×rj×∑ni=1(ci/pi)(j=1,2,3…6) (1)式中:EF-总生态足迹(hm2);N-人口数(人);ef-人均生态足迹(hm2/人); aai-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hm2); ci-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t); pi-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i-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 j-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 rj-为均衡因子,使生物生产能力不同的6种土地类型可以转化为统一、可比较的生物生产面积,使计算结果转化为一个可比较的标准。

3.2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生态承载力即是区域内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数量[6]。

其计算是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建议,扣除了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j。

人均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EC=∑nj=1aj×rj×yj(j=1,2,3…6) (2)式中:EC-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 aj-实际人均占有土地面积(hm2), rj-均衡因子, yj-产量因子。

3.3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计算方法将维持一定消费水平所必需的生物生产面积(生态足迹)与同国家和地区X围内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面积(生态承载力)比较,就可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X围内。

当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就会出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区域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若小于其生态承载力,则会形成生态盈余,表明人类活动处于该地区生态承载力X围之内,生态环境处于可持续状态。

计算公式为:ED=EC×88%-EF (3)式中: ED -生态赤字/盈余, EF -生态足迹(hm2),EC-生态承载力(hm2)3.4生态安全计算方法生态压力指数(ETI)是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7]。

指某一国或地区可更新资源的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比率,该指数代表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承压程度,其公式:ETI=EFEC或t=efec(4)生态占用指数(EOI)定义为某一国或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与全球人均生态足迹的比率,该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生态足迹的份额,代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人均消费水平,其公式为:EOI=efef(5)式中: ef-同期全球人均生态足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生态经济协调指数(EECI)定义为生态占用指数与生态压力指数的比率,该指数代表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其公式为:EECI=EOIETI(6)为了确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及等级划分,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2004年提供的2001年全球147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数据,计算了生态压力指数(0. 04~4.00)、生态占用指数(0. 14~4. 5)、生态经济协调指数(0. 17~22.4),制定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指标和等级划分标准[8]。

4生态足迹计算与生态安全评价分析4.1生态足迹计算以《XX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年鉴》1998~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资料,根据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提取所需参数进行计算,计算内容由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部分组成。

生物资源消费分为农产品、动物产品、林产品、水果和水产品等大类,生物资源生产面积折算的具体计算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计算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9~11](采用这一标准主要为使计算结果可以进行国与国、地区和地区之间的比较),将XX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998~2007年的消费转化为提供这类消费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

4.2生态承载力计算根据历年自然资源数据与土地利用状况可计算出XX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承载力(表3)。

产量因子由各类土地平均生产力与世界同类土地平均生产力的比率确定,采用各类型土地平均生产力水平下的产量因子,各类用地的产量因子分别如下:耕地产量因子2. 24、草地2. 8、林地1. 1、化石燃料用地0、建筑用地1. 66、水域1[12],同时要扣除生物多样性12%的面积。

各土地利用面积利用解译数据,建筑用地面积采用平均生产力与世界同类土地平均生产力的比率确定。

4.3计算结果分析4. 3. 1生态足迹呈现赤字对于可持续性而言,时间序列比单一时段点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时间序列在本质上能揭示对不同假设条件下计算分析的灵敏性,对于数据中存在的潜在干扰性具有较大灵活性,可解释性强[13]。

通过1998~2007年的生态足迹动态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XX经济技术开发的生态足迹远远大于其人均生态承载力。

人均生态足迹从1998年的2. 83996hm2/人增长到2O07年的4. 14828hm2/人,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8年到2007年逐渐下降,总的生态承载力下降速度较缓慢,林地生态承载力变化更小。

虽然生态承载力下降速度较为缓慢,但由于生态足迹的增长较为迅速,造成生态赤字逐年增加,从1998年的 2. 66673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3. 98780hm2/人。

生态承载力逐渐下降,生态赤字上升比例较之前有下降,其主要原因是XX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增多,同时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规划相对不合理,造成许多土地浪费,同时林地结构不合理,经济林比重过小,未成林面积过大,林地的总体生产能力低下,从长期发展来看,XX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该加强科技的力量,发展规模经济。

4. 3. 2生态足迹供需分析XX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足迹需求远远超过了自身所能提供的再生能力,当前的发展都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或是依靠从外部输入生态足迹来获得当前的发展和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生态足迹呈现赤字主要是由于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规模增大等造成的。

从生态足迹供需结构上看,生态足迹需求主要是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反映了生态需求主要为耕地和林地,类型较为单一。

生态足迹供给主要是以林地、耕地、建筑用地为主,当前XX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类生存和消费的生物生产性土地主要是这三类。

须对消费结构进行调整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活水平。

4.4生态安全计算与分析研究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生态足迹需求则越大, 1998~2007年期间,XX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均生态足迹处于 2. 83996~4. 14828hm2/人之间,说明其生态消费水平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生态压力指数模型从生态容量和压力两个方面来分析当前的生态安全情况,是反映区域社会生态环境的承压程度,XX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的生态压力指数从1998年的16. 39407增加到2007年25. 8489,生态压力指数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生态占用指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消费水平的高低, 1998年XX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占用指数为 1. 09229,2007年为2. 5927,可以看出XX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稍富裕与较富裕之间,生态占用指数逐渐上升,表明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生态经济协调指数波动在0. 06663至0. 10030之间,生态环境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从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看,虽然XX经济技术开发区的GDP和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对环境的影响也在加大,从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评价, 1998~2007年XX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