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新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公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0茂名“一模”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1月8日,北京大学公布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 方案,校长以个人名义推荐学生上北大,获推荐者可降30分录取。 不久,全国39所获得推荐资格的学校公布了推荐学生的名单,据 权威人士说,这批学生绝大多数是不用推荐,考也能考上的。 这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实名推荐制,推荐什么样的学 生等问题,众说纷纭。 北京大学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新方式打破应试教育的传统模 式,是为综合素质优秀的“全才”、特别是学科特长更突出的 “奇才”“偏才”提供入学机会。 对中学校长来说,推选“奇才”、“偏才”是一件困难的事, 怎么个“奇法”“偏法”没有标准,也难定标准。同时,各地的 中学校长们在选择的过程中,出于维护公平、坚守诚信、迫于舆 论压力等各样的考虑,选来选去,最后还是选分数高的。 更有人评论,北大实行校长推荐制看似是一项改革,其实是 一种宣传和抢夺生源的行为。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 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故事,发表看法等。要求:自选角度, 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 (一)列举理由式时评两篇 • [优秀作文1] 为新老年法草案叫好 • 新老年法草案特别强调,“与老人分开居住的赡养 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这有可能将“常回家看 看”变成法律义务,对些我十分赞同,我为新老年法草 案的这一规定叫好。 • 首先,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有利于维护老年人 的权利。 • 经济社会越来越发展,但人情味似乎变得越来越淡, 许多成家立业的子女因为各种原因而搬离了老屋,只剩 下年迈的亲人独守空巢。懂得孝顺的子女或许还会每月 寄赡养费回来,而那些不孝的子女则完全忽视了老人的 存在。比如有一个淮北老人把子女靠上法庭,只为见子 女一面。而那些为讨赡养费而打官司的更多了。老人曾 经为家庭作出过贡献,但到老了却只落得个晚景凄凉的 下场,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比起赡养费,老人更 想亲眼看看子女,享受天伦之乐。立法规定“常回家看 看”能让老人在心理上获得安慰,保护老人的权利。

再次,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能在社会形成尊老 风尚。 • 当一种行为已成为习惯时,它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 的。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就是提醒人们要尊老,要 牢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当更多不孝子女 受到惩罚时,人们会报以鄙视的目光。当更多的人都参 与其中,重视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时,社会上 就会形成尊老风气,而这对老年人安享晚年无疑是有利 的。不仅能让他们在精神上愉悦还能延年益寿,而这样 的社会风尚反映的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所以良好的 风尚的形成有赖于法律的促进。 • 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 有如此多的好处,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让 老人生活幸福安享晚年。孝顺的子女当然更希望老人幸 福,所以不会反对;而不孝的子女也会受到束缚,所以 不应反对。总之我们没有理由反对立法规定“常回家看 看”。
• • • •
[优秀作文2] 别让尽孝变成法律义务
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当然要孝敬父母, 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种人之常情,也是中华民 族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让新 老年法草案中的“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变 成一种硬性的法律义务。我的理由如下:
• •
第一,法律的强制性会使父母与子女的隔阂更 深。 现在,许多成家立业的子女,自己过上了优裕 的生活,却因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不够,或者为了生 活在加班加点的打拼,而暂时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 恩。有些人甚至把赡养父母看成是一种负担,于是 出现了所谓“一次性付完赡养费”的现象,出现了 “父母皆祸害”的不孝言论。出现这种不孝现象的 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缺少沟通,心里 有隔阂,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孩子也为人父母时, 他们会理解并回到父母身边。在他们还没有切身体 会的情况下,如果硬规定他回家尽义务,不回家就 违法受审,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反省, 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反感,从而加深了子女与父母的 隔阂,造成不可挽回的感情破裂。再加上“回家看 看”既是在家翘首以待的父母的期盼,不也是在外 拼搏的孩子的期盼吗?如果时间允许,金钱允许, 谁不想回家看看啊。如果因为生活的压力不能如愿, 这也算是犯罪吗?那亲人之间还有什么亲情可言。

第三,由人之常情变为一种无情的法规是民族的悲 哀和人类的退步。 • “回家看望和问候老人”,多么简单的行动,多么 幸福的期盼,怎么现在要写进庄严而冰冷的法律条文上 呢?对父母行孝,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本 应是人人发自内心地一种情感需求,就一句轻轻的问候, 一次难得的看望,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都做不到吗?古 代提倡“以孝治天下”,“百德孝为先”。李密的《陈 情表》流传至今,真正发自内心的孝才能感动人。古人 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子女 不尽早孝敬父母,到时就会后悔莫及啊!难道还要等到 法律的强迫才去做吗?这难道不是一种民族的悲哀和人 性的沦丧吗? • 如果真正要孝道回归,不能靠法律来约束,而应该 从教育中唤回心灵。试想,如果一个人因不回家看望父 母而要被抓去坐牢,这不是让父母们尴尬而又寒心吗? 所以,不能让尽孝变成法律义务,而要通过思想道德教 育让尽孝成为子女的自觉行为,只有这样,老人才会得 到真正的关怀和安慰,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
作文题1:2011年《考试报》48期测试四作文题。 新老年法草案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 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也就是说,引起广泛共鸣的“常回家看看” 将不再只是一种企盼,还有可能变成法律义 务。 这个消息引起了热烈的争议,很多人痛 陈年轻人的无奈,质疑用立法手段是否真正 地收拾“世道人心”。当然其中也支持的声 音,有人认为这样维护了老人的权利,可以 约束不孝子女。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 作文。
wenku.baidu.com •
现实生活中这样长期不回家看看的例子还少吗?老 人院就成了成年人抛弃老人的最佳场所。将老人送进去 后,就撤手不管了,每逢过节,总有时间去交朋结友, 到处旅游,就是不回家看看老人。看父母成了一种可有 可无的事。这样下去,后果显而易见,不仅是一个老人 的孤独,还会是一个家庭的冷漠,更会是一个民族道德 的沦丧。(联) • 所幸的是,这一现象已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重视。立 法规定孝亲义务这无疑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起了一个很 好的开头。这将约束那些不孝子女。当然,除了立法, 还要加紧对人们道德的教育,前一段时间全省动员学习 《弟子规》,新闻也频频播放讲孝道的感人事迹,这些 实际行动令人懂得尊敬和孝顺老人,让那些传统美德再 次回到人们的心田。立法的保证加上道德的辅助,一定 可以令中国社会更和谐,令老人的晚年更加安乐。(再 联) • 让立法安抚老人的心,让爱围绕老人吧!(结)
• • • • • • • • • • • • • • •
总结:引议联结式 (一)引议联结式时评行文五步法: 1、引——概括事件,引得简洁,观点鲜明。 2、议——挖根源,要从社会或人生的深度去思考。 3、联不好的类似现象——预测未来,分析危害。 4、联好的类似现象——从中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5、结——回应材料,重申观点,发出号召。 (二)各部分要求 1、提出问题——观点要鲜明 2、分析问题——理由要充分 3、解决问题——措施要可行 (三)注意的问题: 1、新闻事件才适合写时评 2、开头一定要引材料中的事件 3、分析原因及危害时要在摆事实的基础上讲道理

其次,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能促进家庭 的和睦。 • 亲人不易被忘却但容易被忽略,年轻人经常 以各种理由为自己不回家开脱,而年迈的双亲因 为为孩子着想,当然不会有过多的怨言。正因为 如此,获得宽容的子女就误以为自己不回家也没 什么关系,这样下去,再亲的亲人也由于分开的 时间太长,互相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而常回家 看看则能弥补这些不足。家中的电器产品坏了, 常回家的儿子能及时发现,当他满头大汗修理完 的时候,母亲已煮好了热腾腾的面条等着他,这 样的情景可似曾相识?常回家看看能将工作上的 不快向妈妈说说,听到儿女工作生活上的难处, 父母或许会给出意见帮助解开心结,一家人谈天 说地,其乐融融。
• • • • • • • • • • • • •
总结:列举理由式时评行文五步法: 1、概括事件,明确表态——明中心论点 2、列举对象,包括当事人及隐性对象。 3、从不同对象身上找理由。——设分论点 4、看主要对象的行为及动机,联类似例子——找论据 5、从不同对象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列举理由式时评的优缺点: 优点: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成文快,思路清晰。 缺点:不足之处在于结构不够灵活,分析不够深刻。 怎样才能克服这些不足呢? 我们可以从“纵”的角度对这一事件本身进行思考。 首先我们来探究原因。我国古代一向以孝治天下, 孝道深入人心,为什么今天会要立法来维护孝道? 我们还可以预测未来。如果不立法维护孝道会有怎 样的结果?从而分析危害。 下面我们可以看范文3,学习引议联结式结构。
• •
第二,用立法来维护孝道,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孝道沦丧的社会问题。 如今,孝道的淡化主要是由于社会人心 变得越来越浮躁,人们忙于追名逐利,而淡 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所以立法维护孝道 是治标不治本,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孝敬父母更需要的是挽回“世道人心”,加 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 以德育人,从根源上挽回“世道人心”。要 从小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在社会上形成敬 老孝亲的良好风尚。古有孔融让梨于哥哥, 黄香为父母温席;今有朱邦月关爱残疾的妻 子和她前夫的两个儿子成为孝老爱亲模范, 齐景海书记孝敬母亲感动国人,北京大学周 其凤校长跪在母亲前面向母亲拜寿温暖人心。 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要让这些 美德善行成为影响人的正能量。
• 别让“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带来教育不公 • 北京大学公布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这一方案 的实施令各界人士议论纷纷,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作为一名准毕业生,我也觉得这一方案的实施不大妥当。 •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文化繁荣之邦,古有科举制 度,今有应试教育,使多少寒门学子可通过刻苦拼搏, 勤奋学习来跨跃龙门,金榜题名,扬眉吐气。北京大学 表示希望通过“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打破应试教育的 传统模式,为各类人才提供入学机会。但打破应试教育 的传统模式谈何容易?其可知中国的应试教育有一定历 史渊源,客观上说也是比较合理也是最为公平公正公开 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千军万马争过高考这一独木桥,能 过者那是凭自己的本事,能考上清华、北大的更是其中 的佼佼者,素质肯定不会差。
• (二)引议联结式时评一篇 • [优秀作文3] • 新老年法能安抚老人的心 • 新老年法将常回家看看规定成了一项法律义 务,不再是一种企盼,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本 人是认同这一法律的规定的。因为这样可以让老 人有一个温暖的晚年,不用孤单寂寞到老。 • (引)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法律作出这样一个特殊的规定 呢?这正反映了当下有不少人不回家看看老人的现象。 这部法律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 • 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忙碌。 因此,“很忙”成为众人不回家的有力理由。但是为什 么他们有去旅行的时间,却没有回家看看的时间?有时 间去灯红酒绿的地方,却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究其原因, 不外两点,一是感恩之心的缺失,二是道德之心的缺失。 首先说一下感恩之心的缺失。70、80年代以来,家庭的 独生子女变多,因为家中的过分溺爱,心中那份感激之 心缺失,不懂得感恩父母,不懂得回报父母。长大后, 有了工作,就将父母抛在脑后,不再给父母一丝关怀与 温暖。第二就是道德之心的缺失。中华民族那源远流长 的传统美德,在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正在接受着严峻地 考验,“孝顺老人,尊老爱幼”的道德观念逐渐被人淡 忘,人们的道德之心逐渐沦丧,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实际 的追求物质享受。正是这两种原因导致了“空巢老人” 的问题频频出现,令老人们越来越孤单。(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