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二、环境的范围与分类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不 同,分为天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要素的不同,分为大 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范围不同,分为区域环境、 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按照环境功能不同,分为生态环境与生活 环境
第二节 环境问题
1、不同于环境社会关系。(意志性的社会 关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结果而 不是对象。)
2、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事实(行为和事件)
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的 概念:参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享 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工业革命时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主要 表现为工业三废污染。
三、环境问题的新发展
1、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 效应及全球气候变暖。
2、水污染 3、土地、森林遭受严重破坏。 4、物种灭绝。 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四、人类环境观
人类环境观的概念:又称人类环境价值观, 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观点、观念的总 和,是人类的环境社会意识。
种因素的总体。它是一个相对概念。 2、生态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整个生物界并构
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 它是生物的生存环境。 3、在环境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人群的空间, 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 自然因素的总称。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物质环境。
环境学上的“环境”的特点:
环境立法技术
法律的内部结构:
1、法律的逻辑结构:假定、处理、后果
2、法律规范的分类:命令、禁止、授权和任 意性规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课件PPT课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课件PPT课件

2003年我国资源能
源消耗占世界比例
消耗
占世界比例
煤 电 钢 石油 水泥 生产GDP
33% 12% 27% 8% 48% 4%
GDP4
长换的 。来当
了年二
占全 全世三 世界年 界资我
源国 能大 %源约 的消消 经耗耗
济量
增,%
27
OO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地大物博
地大物薄
环境问题
我国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均资源 量更为匮乏。
GDP中至少有18%
是依靠资源和生 态环境的“透支” 获得的
高消耗 高排放 高污染 低效率
国家统计局2008年发布我国2007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 比上年增长7.8%。其中,煤炭消费量 25.8亿吨,增长7.9%;原油消费量3.4 亿吨,增长6.3%;天然气消费量673亿 立方米,增长19.9%;电力消费量 32632亿千瓦小时,增长14.1%。
❖经济的高速增长 与可持续发展 ❖严峻的环境状况 ❖自然灾害频发 ❖能源安全堪忧
❖取消GDP考核易 遏制政绩冲动难
第一章 环境基础知识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科学 生态学 经济学 《宪法》所称的环境 环境保护法所称的环境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以人类为研究对象 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 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 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即人类环境。
资源总量上,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 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 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
人均资源量上,我国人均矿产资源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草 地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 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人均森林 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5,人均能源是世 界平均水平的1/7,人均石油是世界平 均水平的1/10,人均天然气是世界平均 水平的1/23。

《环境资源基本法律》PPT课件

《环境资源基本法律》PPT课件
防洪、治涝、灌溉、航运、城市和工业供水、 水力发电、竹木流放、渔业、水质保护、水文测 验、地下水普查勘探和动态监测等专业规划,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编制,报同级人 民政府批准。
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以及 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 兼顾,综合部署。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根底设施建立工程, 应当按照国家根本建立程序的规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 展方案,按方案分步实施。
第四条 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 经济和社会开展方案,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 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是环境保护工作同经 济建立和社会开展相协调。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 状况进展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方案,经方 案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 价法?〔2002年10月〕
国家实行建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立工 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 单位承担。
建立单位可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从事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对建立工程进展环境 影响评价。 任何行政机关不得为建立单位指定从 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进展环境影响评价。
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 建立工程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展 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 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展跟踪监测 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 合考虑规划或者建立工程实施后对各种环 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 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资源规划制度
环境资源规划制度是指有关调整环境 资源规划活动的各种法律标准的有机统一 体系,是通过立法确立的有关环境资源规 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的一套规那么,是 环境资源规划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定化。

《环境资源法概述》PPT课件

《环境资源法概述》PPT课件

中国环境法的发展概况,主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之后环境法的发展概况。
精选PPT
11
二、中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概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环境资源法规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 是一个环境资源大国,有关保护环境 和自然资源的法律规定在各个历史时 期都可以找到。
• 例如: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伐崇 令》,其中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 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
展过程,才能从总体上掌
握并深刻理解环境资源法
精选的PPT特点和发展趋势。
8
一、国外环境资源法的发展概况
(一)概述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以将人类社会环境法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
第二个时期
第三个时期
古代环境法虽然 历经几千年,但 发展相当缓慢, 所保留的资料很 少
近代环境法大约 经历了近二百年 的时间,虽然环 境法规的数量远 超前者,但缺乏 特色、没有形成 环境法体系
旨在解决环境问题、为环境工作服务的环境法必须 建立在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含有许多法定化的技术性规范和技术性政策。如 环境标准、环境监测规程、生产工艺技术要求等。 环境法中的许多规定措施都来自环境科学研究成果, 没有环境科学技术,就没有切实可行的环境法规。
精选PPT
28
(四)公益性
环境质量的恶化,对任何地区、任何国家(无论 体制如何)、任何阶级、任何团体或组织,甚至个 人的影响都是同等的;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对所 有阶级社会带来利益,而且造福其子孙后代。为支 持、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法的制定、完善和实 施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一种公益事业。
精选PPT
3
• 在中国,则称为“环境保护法 ”

《环境资源法》课件

《环境资源法》课件

政府监管
政府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审 查和监管,确保项目符合环 保要求。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评价过程,保 障民众环境权益。
自然保护区制度
国家公园
设立国家公园,保护珍稀濒危物 种和生态系统,提供自然保护教 育和旅游资源。
野生动物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建立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 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1 损害认定
通过评估和监测,确定生 态环境受损程度。
2 责任确认
确定导致环境损害的主体 责任,依法追究责任。
3 赔偿机制
建立赔偿机制,进行生态 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受损 生态系统。
环境行政处罚制度
罚则明确
建立环境违法行为的罚则和量化标准,提高执法效率。
处罚公开
公开行政处罚信息,加强社会监督,维护公众利益。
惩戒执行
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确保处罚执行到位。
《环境资源法》PPT课件
环境资源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体系,旨在保护我们宝贵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环境资源法》的概述以及各项制度和职 责。
环境资源法概述
环境资源法是为了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它涉及环境保护、资源管理、污染防 治等方面内容,确保我们的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
划定保护区边界,限制人类活动, 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重点污染区域环境保护制度
1
排污许可制度
对重点污染企业实行许可制度,限制排
环境应急管理
2
放量,提高污染治理。
建立应急预案,处理环境突发事件,减
少环境风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重点污染源治理
针对重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减少 排放和污染程度。

环境资源法ppt课件

环境资源法ppt课件
中国现行的环境法体系是以宪法关于环境保护 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 其他相关部门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补充, 包括污染防治、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环境 纠纷处理与损害救济等内容的法律、法规、制 度、标准等组成的体系。
13.04.2020
.
26
二、环境法体系的构成
(一)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宪法》第 9条、第10条、第26条)
.
17
•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处理好经济建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关 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
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04.2020
.
18
13.04.2020
.
27
(四)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人体健康、社 会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规 定的各种技术性规范的总称。
1.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 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允许含量)
2.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 物的浓度和数量所作的限量规定)
3.环境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
环境问题可分为第一环境问题和第二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和环境法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第二环境问 题,又称人为环境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又可分为:污染性损害(简称环境 污染)和开发性损害(简称环境破坏)。
13.04.2020
.
10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当前主要环境问题:酸雨、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我国一些地区已成为 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 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主要内容
排污收费制度包括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征收程序、缴纳义务人的范围和缴纳义务 人的义务等。排污收费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04
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国有自然资源所有权
国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对国有自然资源享有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集体自然资源所有权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概述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提起 环境公益诉讼,维护公共环境权 益。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范围
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违 法行为的监督和纠正。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承担方式
环境公益诉讼的胜诉方可以获得 相应的赔偿金和奖励,败诉方则 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民事责任
由受害者提起民事诉讼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给受害者造成损失时,受害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要求违法行为者赔偿损失。
违法者承担恢复原状等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者应当承担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以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
刑事责任
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构成犯罪时,司法机关可以依 法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
概念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审查依 法作出是否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环境保护活动的决定。
主要内容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包括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设定权限、审查程序、听证程 序、有效期和监督检查等。
排污收费制度
概念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者,应当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以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环境法学课件PPT(共 39张)

环境法学课件PPT(共 39张)

3、自然资源利用的原则 (1)公有制 《宪法》第9条的规定:“矿藏、水流、森林、
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 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 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 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 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内涵
• 自然资源是环境的一部分,但自然资源与环境有 着不同的内涵。
环境是客观物质世界中与人类社会发生相互影响的 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而自然资源只是环境中具 有特殊内涵的一部分。
从自然资源的天然性角度看,自然资源是地球环境 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环境的构成要素;从自然资 源的社会性角度看,自然资源是环境要素中可被 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的总称。环境中的自然因素 很多,只有那些现在或是将来能为人类所用的自 然因素,才被称作自然资源。那些不能被人类利 用的自然因素,虽然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但不是 自然资源。
(2)合理使用的原则 《矿产资源法》第3条规定: “国家保障矿
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 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工 作。”
(3)有偿使用原则
• 《物权法》第119条规定:“国家实行自然资源 有偿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5款规定:“国家实行国 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 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权的除外”。该法第55条规 定:“以出让等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 单位,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标准和办法,缴纳土地 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它费用后, 方可使用土地。自本法实行之日起,新增建设用 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百分之三十上缴中央财政, 百分之七十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都专项用于 耕地开发。”

《环境资源法》课件

《环境资源法》课件

环境资源法的执法机构
环境保护部门
负责环境资源法的日常监管和 执法工作,包括对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行为的调查、取证
和处罚。
自然资源管理部门
负责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 护的监管,包括土地、水、矿 产等资源的审批和管理。
林业部门
负责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 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打 击非法砍伐、捕猎等行为。
自然资源破坏案例分析
总结词
过度开采导致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 重,地面塌陷、水源污染等问题频发。
总结词
非法砍伐导致森林资源减少
详细描述
某些地区存在大规模非法砍伐森林的现象,导致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土地荒漠化加剧。
生态保护案例分析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生态保护区建设促进生态恢复
某地区建立生态保护区,通过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恢 复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环保组织推动可持续发展
某环保组织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宣传教育、公益诉讼 等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05
环境资源法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环境资源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 明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问 题逐渐凸显,环境资源法逐渐发展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环境资源法的目的与原则
目的
环境资源法的目的是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 康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法的未来发展
国际环境资源法的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应对
国际社会将更加重视气候变化应对,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 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法 全套课件 230页PPT文档

环境资源法 全套课件 230页PPT文档
起步阶段(1972-1978): 1974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初创阶段(1979-1981) 开始建立地方环境保护机构 徘徊阶段(1982-1987) 1982环境保护局(隶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发展阶段(1988-2019) (1)国家环境保护局1988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19 (3)环境保护部2019
协调发展原则的意义
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规 律的客观要求(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物质和文化 需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同目的(造福人类)
协调发展原则的具体要求
“三项建设三同步和三统一”:经济建设、城乡 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执法地位平等 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执法权限不清
各级政府的环境监督管理职责
各级政府负责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采取 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各级统管部门和分管部门对各级政府负责 (1)“限期治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时,必须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 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环保法32 条)
当前环境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环境权利研究 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与环境法 环境法主体研究 环境的诉讼机制 生态安全(生物安全) 循环经济促进法 能源法
环境资源法教学内容
环境资源法总论 (1)环境资源法的理论基础 (2)环境资源法的基础理论(概念、主体、
权利与义务、法律关系、体系、基本原则、 法律责任等) (3)环境资源法的制度构建 环境污染防治法 自然资源法 国际环境法
向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 4、环境的法律含义 环境问题 1、第一环境问题与第二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 36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 36张)

11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念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
(1)综合性环境保护法的目的 (2)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立法目的 (3)国际环境法的目的
12
第二节 主要知识点
1 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要素
13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念
定义包含三点主要内涵: 第一,调整对象是人类在从事环境与资源利用 行为中形成的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 第二,目的是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与资源,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破坏; 第三,范畴既包含直接确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 护环境与资源行为准则的法律规范,也包括其 他部门法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
20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行为:指参加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行为,包括作为 和不作为。 作为(又称积极的行为):
指要求从事一定的行为。
不作为(又称消极的行为):
指不能从事一定的行为。
21
第三节 主要知识点
1 外国环境法的产 生和发展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 法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成 为独立法律部门
18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客体: 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也称“权 利客体”或“权义客体”。一般法律关系的客 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而这 里一般只有物和行为。
19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物:指可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物品或其他物质。 民事法律关系的物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物或其他 物质财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的物是指表现为自 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且人们可以影响和控制、 具有环境功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 54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 54页)
在《水土保持法》实施后,县水利局要求工程队补办 河道采砂审批手续是否涉及法律溯及力的问题?
返回
思考题 一、如何理解环资法的特征? 二、简述环资法体系。 三、试分析环资法律关系。
返回
一、单选题
1、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定义理解错误的是( C)。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
行为: 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与管
理等有关行为则是环资法律关系中的“行为” 客体。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返回
下列可以纳入环资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 大气 B. 太阳 C. 动物园里饲养的濒危动物中华白暨豚 D. 植树造林 E. 工厂排放的污水 F.人工培育的新品种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老虎,咬死了耕牛,会 引发什么样的法律关系?这里其后又有两种情况: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 C )。 A、技术性 B、综合性 C、区域性 D、社会性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 C )。 A、物 B、精神财富 C、物和行为 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43条规定:遭遇不可抗拒 的自然灾害,经过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对 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赔偿责任。
返回
第四节 环资法体系
一、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二、综合性环资“基本法”—《环境保护法》 三、环资保护单行法 四、环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五、地方性环资法规、政府规章 六、其他部门法中的环资保护规范 七、国际环资保护公约
产资源法》还是《水土保持法》?
2、对河道采砂的行政管理,《矿产资源法》、《水法》、 《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航道管理条例》、 《福建省开办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管理办法》以及 水利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颁布的《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 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均作了相应的规定,那么上位法与 下位法的关系问题应如何认定?

环境资源法概述PPT课件

环境资源法概述PPT课件
藏···。 ⑤ 环境司法权:解决因执行国家环境资源法律法规而发生的
各种纠纷的权力。
第29页/共71页
(2)管理主体的义务(管理主体的职责)
① 管理性义务:制定法律法规、管理各种开发利 用环境/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活动、协调环境与 发展的关系
② 服务性义务:进行环境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提供污染治理设施···
第14页/共71页
第二节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
2.2.1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及其构成 2.2.2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主体 2.2.3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内容 2.2.4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15页/共71页
2.2.1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及其构成
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及其构成 (一)环境资源法律关系概念 1.法律关系: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
第22页/共71页
法律关系三要素说的经典论述,它突出了人与人 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抓住了法律关系的主 要内容。
但是,该定义并不是法律关系的一个完整的定义。 因为
① “法律规范”的内涵或范围小于“法”的内涵 或范围
② “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内涵或范 围小于“社会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 自然的关系”的内涵或范围。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43条规定:遭遇不 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经过及时采取合理措 施仍然不能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
第20页/共71页
2.2.1 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及其构成
(二)环境资源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12页/共71页
(三)科学技术性 现代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又是生
态问题,现代环境保护工作是一种科学技术性很强的 活动,旨在解决环境问题、为环境工作服务的环境法 必须建立在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环境法既 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又要遵循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 规律。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课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
这个阶段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立法形式和内容上受苏联的影响较大 第二,以自然资源法或自然保护立法为主,防治环
境污染方面的法律较少。 第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效力等级和立法级
别较低,主要是一些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只有一 些有关土地和自然资源方面的要求在宪法中有简单 的规定。 第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比较分散,内容规 定比较原则和粗糙,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较差。
第三个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称为 中国现代环境保护
这一时期环境保护的发展很不平衡。大致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
(1)从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是中国现代 环境保护的萌芽阶段,以保护森林、矿产、水产 资源、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和防治水土流失为主 ,也有少量防治污染工作,但还没有全国性的环 境保护管理机关和系统的环境科学理论。
2 创业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 重,环境保护运动迅速发展,环境与资源保护 法开始进入艰难的创业时期,因而称为创业时 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该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目标明确、防 治污染为主的特点,但是,缺乏宪法基础,效 力等级和立法级别低
1972年我国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受 这次会议的影响,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 保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 若干规定》,会后由国务院签发执行。这是新中国 第一个综合性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其三,环境法是“调整人类在开发利用和保护环 境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2.综合性 3.科学技术性 4.公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限资源是指在一定意义上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资源。
13.04.2020
.
8
三、环境资源的概念
本课程使用的“环境资源”概念包括环 境与自然资源两个方面,是环境与自然资 源的总称。
13.04.2020
.
9
第二节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
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给人类造成有害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 第一阶段 人类畏惧自然、崇拜自然 • 第二阶段 人类无视自然、主宰自然 • 第三阶段 人类重视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
13.04.2020
.
15
• 1.可持续发展观
• “可持续发展来源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 主要内容:
• 第一、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
• 第二、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相互联系,构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学们好!
《环境资源法》课程提纲
前言 一、本课程的基本情况(性质、主要内容、特点)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安排
13.04.2020
.
2
三、教材和推荐读物
1. 主要参考教材: (1)钱水苗等编著:《环境资源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 (4)汪劲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第三、可持续发展强调代内公平,关注代际公平。
• 第四、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 和消费方式。
• 第五、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保新技术的研制及 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13.04.2020
.
16
• 2.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 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 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3.04.2020
.
11
第三节 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的概念
13.04.2020

12
环境保护是指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 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 染和其他公害,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保 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采取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行政的等
各种行为和措施的总称。
环境问题可分为第一环境问题和第二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和环境法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第二环境问 题,又称人为环境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又可分为:污染性损害(简称环境 污染)和开发性损害(简称环境破坏)。
13.04.2020
.
10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当前主要环境问题:酸雨、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我国一些地区已成为 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 一个重要因素。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 顾。
3.对环境要素是否加以法律保护,人类是以其 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维护环境功能中的作用,来决 定对其取舍的
13.04.2020
.
7
二、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形成
的可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包含在环境要素中,环境中能为人类所利用
的环境要素便是自然资源。环境要素要转变为自然资源, 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类已认识到它的价值;二是人 类能够利用或已经利用。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其环境可利用性可分为:现实资源和潜在资源 2.按其属性可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等。 3.按其埋藏可方式分为: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 4.按其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有限资源和无 限资源。有限资源又包括: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13.04.2020
.
13
二、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
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13.04.2020
.
14
• 三、环境保护与人类环境观
• 人类环境观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的看法和观点、 观念的总和,它是人们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指 导思想。
.
6
(三)环境法关于环境的范围
环境法规定的环境范围与环境科学中环境的 范围并不完全相同。
1.作为法律保护对象的环境,其概念和范围必 须明确和具体,《环境保护法》所列举的14种环 境要素,既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又是法 能够加以保护的自然要素。
2.作为法律保护的客体,除了必须对人类的生 存和发展发生影响外,还必须是人类的行为和活 动能力所能影响、调节和支配的那些环境要素。
号)
13.04.2020
.
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资源
一、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的一般定义,是指环绕着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 间、条件和状况。
生态学的环境定义,是指环绕着生物界并影响其生存 与发展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即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 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环境科学的环境定义,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 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 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综合体,即以人类为中心、 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环境法的环境定义,是指影响人类生产和发展的各种 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即人类环境。
13.04.2020
.
5
(二)环境的分类
1.按环境要素的形成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 环境。
2.按环境功能的不同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 环境。
3.按环境的不同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体 环境、森林环境等。
13.04.2020
13.04.2020
.
3
2. 推荐读物
(1)汪劲著:《环境法律的解释:问题和方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2)吕忠梅主编:《环境法案例辨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树义主编:《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治》,科学出版社,2000 (4)蔡守秋著:《调整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戚道孟主编:《自然资源法》,方正出版社,2005 (6)李挚萍著:《环境法的新发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7)徐祥民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学出版社,2008 (8)【日】原田尚彦:《环境法》,于敏译,法律出版社,1999 (9)《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