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遇到解决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认为实施新课程遇到的解决困难的建议。
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老师和学生都展现了一片新天地,带来新的气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以住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新的课程理念更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广大教师都充满激情,积极投入到新课改的探索和实施中,大胆尝试新课堂模式,新的评价模式,取得不少收益,但是,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1、新课程理论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解放,为师生创造性地学习、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天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规教学依旧占主体。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依然受考试成绩的左右,依然受看不到的评价魔杖的摆布。这样,领导折磨教师,教师折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进行教学改革,只要身心不受摧残就已经是相当不易,怎敢奢望追求那么多的“面向”和“平等”呢?
2、新教材虽图文并茂但一些知识点跨度太大,又由于学生的起点不均衡,接受力参吃不齐,因而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感觉一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有的是很吃力,从各个单元的质量分析表中的不及格人数可以证明。这样就影响教学进度的进程,每次期末复习时间都不够用,只是草草复习,不够深入、全面,即使老师加班加点,进行个别辅导也不能有效解决差生面。针对教材的原因,我们作
为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学习新理念,课堂上采取符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教材中的不少讨论和思考题价值不大,脱离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新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开始都有导言,来创设情境很好,但:
里面的不少问题是学生现有知识作经验不具备的,无法开展讨论,而且有些问题讨论对于引出后面内容作用不大。
4、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索的时间不够
有些课堂的学生活动是很好的,让学生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究或者讨论或者交流,但在课堂仅有的四十分钟中,学生很难完成一些活动,或者完成了活动,剩下的内容讲不完,但这些内容又有整体性。分开到下一课时显得活生生断开,而且要增加课时数。
5、过程性评价体系实施不易操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改革促使评价的功能田以往注重甄别、选拔转向重视个体生命发展,因此新课程的评价被称为“发展性评价”。新课程倡导的质性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描述和记录,以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树立自信心,也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因此,过程性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成长记录袋”,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过程性评价方法之一,是老师们提得比较多的。建立成长记录袋需要收集、
记录学生的作品以及他们的相关材料,需要定期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而且还存在档案袋的管理问题,由谁来管理?存放在何处?此外还有课堂观察,老师们一边要教学,一边要对课堂里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似乎难以做到两全。特别是现在有些老师一个人负责几个班的教学,要求教师对每一位生长期进行质性评价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使老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新课程所遇到的困难?
首先,转变教学理念:这是老调重弹。但在新课改下,我的看法是:要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教师应由过去“课堂的绝对控制者”转换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有一定控制权)、参预者(与学生平等)、知识平台(与教材等同)。课前教师要做好如下准备: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吸收融汇教材的教学内容。将自己教材化,使自己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教材;将教材内容人性化,使教材也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教材。使自己和教材融为一体,共同搭建教授学生知识的平台,然后在课堂上才能将学生吸引过来,共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
其次,改变教学方法:这也是一个老话题,我的理解是:新课程与以往的教学不同。“在探究中学习”,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积极创设情景,引导、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教师对探究的结果,不要急于作出肯定或否定,要鼓励学生总结在探究中学到了什么;不管是理论探究还是实践探究,学生都会体验到成功的
乐趣,“在探究重怡情”,学生在探究中,即体验到求知的乐趣,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乐趣。
第三、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向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历史,历史就在身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较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第四、营造必要的氛围:热烈而有极大冲击力的改革氛围有助于教师形成接受和参与改革的心理背景。一个既听不到改革的呼声,又看不到改革的论争,到处弥漫着静谧、保守氛围的环境,是不可能唤起教师投身课程改革的动机与激情的。
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研部门的课程执行能力、领导能力,领导者的观念、对课程改革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有效的课程实施。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新课程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咨询意见和资源支持。此外,新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许多学习活动的开展,都要依赖社区和周边环境的建设。新闻媒体的积极宣传,可以形成一种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一个关心、理解、支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社会环境,将为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五、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教师接受和参与课程改革无疑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激励机制不能不考虑物质激励,改革应当给教师在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及条件等方面带来实际利益。然而,仅凭物质激励是不够的,最大的激励力量不仅有
教师对学生、社会和国家的强烈责任感,还需要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内心需求,使其体验到成功和成长的喜悦。
新课程是要靠教师实施的,一方面我们必须吸引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尽可能多的力量参与是课程改革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无论是课程改革的设计者、决策者、组织者,还是教师、家长、学生,只有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才能推动改革的航船驶向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