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因子对森林景观格局多尺度效应分析
尺度效应对景观组分,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尺度效应对景观组分,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尺度效应指的是空间尺度对景观组分、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不同尺度的研究可以揭示出景观变化的不同特征和规律。
在景观组分方面,尺度效应表现为尺度的不同会影响观测到的景观要素的数量和类型。
较小的尺度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细节特征,例如小型建筑物、小溪流等;而较大的尺度能够更全面地观测到景观的总体特征,例如大型建筑群、湖泊等。
在景观结构方面,尺度效应表现为不同尺度下景观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的变化。
较小的尺度下,景观的结构通常会表现为零散的、离散的特征,例如分散的建筑物或点状的植被;而较大的尺度下,景观的结构则更可能呈现出连续的、集聚的特征,例如聚集的建筑区域或块状的林地。
在景观功能方面,尺度效应表现为不同尺度下景观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同。
较小的尺度下,景观功能通常体现为局部的、点源性的功能,例如局部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而较大的尺度下,景观功能则更可能体现为整体的、面源性的功能,例如水资源调节和空气净化等。
总之,尺度效应在研究景观组分、景观结构和功能时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尺度的研究可以提供全面的理解和管理景观的依据。
基于DEM_数据分析黔西北自然保护地森林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因子关系——以贵州毕节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基于DEM数据分析黔西北自然保护地森林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因子关系以贵州毕节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王宇翔1㊀单绍朋2(1.毕节市七星关区林业局ꎬ贵州毕节551700ꎻ2.毕节市林业局ꎬ贵州毕节551700)[摘㊀要]㊀以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的小班数据为基准提取贵州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森林区划小班作为研究区ꎬ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ArcMap10.8获取高程㊁坡度和坡向ꎬ对研究区不同高程级㊁坡度级及坡向级的森林类型进行分析ꎬ探讨以研究区为代表的黔西北自然保护地森林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ꎬ对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ꎮ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总面积3690.55hm2ꎬ在1501~2100m密集分布ꎬ占整体的96.66%ꎻ而在6ʎ~25ʎ地段占72.70%ꎻ在半阳坡㊁半阴坡占53.59%ꎬ分别超过了25%ꎮ[关键词]㊀DEMꎻ自然保护地ꎻ森林类型ꎻ地形因子中图分类号:S718.5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2-0037-04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Forest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andTopographicFactorsinNorthwestGuizhouNatureReserveBasedonDEMDataTakingBijieNationalForestParkinGuizhouasanExampleWangYuxiang1㊀ShanShaopeng2(1.QixingguanDistrictForestryBureauꎬBijie551700ꎬGuizhouꎬChinaꎻ2.BijieForestryBureauꎬBijie551700ꎬGuizhouꎬChina)Abstract:Basedonthesubclassdataofthecomprehensivemonitoringofforestandgrassecologyin2021ꎬsubclassesofforestzoninginBijieNationalForestParkinGuizhouProvincewereextractedasthestudyarea.Theelevationꎬslopeandslopedirectionwereob ̄tainedbyArcMap10.8combinedwiththedigitalelevationmodel(DEM)ꎬandtheforesttypesofdifferentelevationꎬslopeandslopelevelsinthestudyareawereanalyzed.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studytherelationshipbetweenforest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 ̄ticsandtopographicfactorsintheprotectedareasofnorthwestGuizhou.Theresultsshowedthatthetotalforestareaofthestudyareawas3690.55hm2ꎬwhichwasdenselydistributedin1501~2100mꎬaccountingfor96.66%ofthewhole.Inthe6ʎ~25ʎsectionꎬ72.70%ꎻInthesemi-positiveslopeꎬsemi-negativeslopeaccountedfor53.59%ꎬrespectivelymorethan25%.Keywords:DEMꎻnaturalreservesꎻforesttypesꎻtopographicfactors.自然保护地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㊁自然遗迹㊁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㊁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1]ꎬ守护着自然生态㊁保育自然资源ꎬ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ꎬ承载着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使命ꎬ自然保护地建设对于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㊁稳定性持续性具有极其重大意义ꎮ有关研究[2-8]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从群落[5-6]㊁种群[7]㊁小班或树种等不同尺度对地形因子驱动森林资源分布特征进行分析ꎬ表明地形因子对森林分布特征的关联性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ꎮ该文以贵州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森林区划小班为研究区ꎬ选取高程㊁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ꎬ探讨以研究区为代表的黔西北自然保护地森林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ꎬ以期为自然保护地保护利用规划提供参考ꎮ1㊀研究区概况贵州毕节国家森林公园是黔西北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ꎬ始建于2005年ꎬ总面积4133hm2ꎬ海拔范围约为1400~2200mꎬ由拱拢坪(104ʎ58ᶄ38ᵡ~105ʎ23ᶄ46ᵡEꎬ27ʎ05ᶄ03ᵡ~27ʎ21ᶄ14ᵡN)㊁白马山(105ʎ23ᶄ46ᵡ~105ʎ26ᶄ48ᵡEꎬ27ʎ17ᶄ53ᵡ~27ʎ21ᶄ14ᵡN)和乌箐岭(105ʎ17ᶄ33ᵡ~105ʎ20ᶄ24ᵡEꎬ27ʎ05ᶄ03ᵡ~27ʎ08ᶄ25ᵡN)三个景区组成ꎬ位于长江上游ꎬ乌江干流云冲河流域ꎬ贵州高原斜坡过渡地带ꎬ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ꎬ森林风景资源丰富多样ꎬ是典型的山地自然公园ꎮ收稿日期:2023-03-282㊀材料与方法2.1㊀材料及其来源DEM(高程数字模型)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官网(https://www.gscloud.cn/)GDEMV3版数据ꎬ分辨率30mꎬ该数据可通过ArcGIS10.8特定工具获取高程㊁坡度和坡向信息[4]ꎮ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是按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方案»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为统一的基础数据ꎬ融合林草湿地以及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监测数据ꎬ构建涵盖各类林草生态系统状况信息的综合监测评价体系ꎬ旨在掌握林草资源的种类㊁数量㊁质量㊁结构和动态ꎮ该文选取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数据库中针叶林㊁阔叶林㊁针阔混交林㊁竹林和灌木林的区划小班数据作为本案例研究区范围ꎬ如图2所示ꎮ2.2㊀研究方法及ArcGIS10.8操作流程图根据«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6)ꎬ研究区以高山地貌(1444~2205m)为主ꎬ本文结合研究区实际将高程细分为<1500m㊁1501~1700m㊁1701~1900m㊁1901~2100m㊁>2100mꎻ并采用该规程的坡度㊁坡向分级方式ꎬ将坡度划分为ɤ5ʎ㊁6ʎ~15ʎ㊁16ʎ~25ʎ㊁26ʎ~35ʎ和>35ʎꎬ坡向划分为无坡向㊁阳坡(南坡㊁西南坡)㊁半阳坡(西坡㊁东南坡)㊁阴坡(北坡㊁东北坡)和半阴坡(东坡㊁西北坡)等四个主坡向和九个方向[2-3]ꎬ综合有关文献[2-8]的方法运用ArcGIS10.8工具按流程操作(图1)ꎬ提取高程㊁坡度和坡向并进行分级ꎬ逐项统计㊁分析讨论不同森林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ꎮ㊀㊀㊀图1㊀ArcGIS10.8操作流程图㊀㊀㊀图2㊀研究区位置范围及森林分布图3㊀结果3.1㊀不同高程级森林空间分布拱拢坪㊁乌箐景区高程值较大ꎬ最高处出现在乌箐岭景区(图a1㊁图a3)ꎬ白马山景区相对较低(图a2)ꎻ各森林类型在不同高程均有分布ꎬ1501~2100m内森林分布密集ꎬ占整体的96.66%ꎬ其中针叶林占47.51%㊁阔叶林占35.91%㊁针阔混交林占1.78%㊁灌丛林占11.44%㊁竹林占0.02%ꎮ(表1)ꎮ表1㊀不同森林类型高程分级统计森林类型高程分级ɤ1500m1501~1700m1701~1900m1901~2100m>2100m针叶林面积/hm223.68569.5517.72666.3219.37占比%0.6415.4314.0318.050.52阔叶林面积/hm220.91556.81291.26477.1246.43占比%0.5715.097.8912.931.26针阔混交林面积/hm24.4910.7335.2320.030占比%0.120.290.950.540竹林面积/hm200.1500.790占比%0000.020灌丛林面积/hm27.5757.38183.54181.490.03占比%0.211.554.974.9203.2㊀不同坡度级森林空间分布白马山㊁乌箐景区(图b2㊁图b3)坡度起伏大ꎻ拱拢坪景区整体较为缓和ꎬ仅北部坡度较大且以灌丛为主(图2㊁图b1)ꎻ各森林类型在不同坡度级均有分布ꎬ6ʎ~25ʎ地段占整体的72.70%ꎬ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林>针阔混交林>竹林(表2)ꎮ表2㊀不同森林类型坡度分级统计森林类型坡度分级ɤ5ʎ6ʎ~15ʎ16ʎ~25ʎ26ʎ~35ʎ>35ʎ针叶林面积/hm2150.91501.83932.76175.8235.27占比%4.0913.625.274.760.96阔叶林面积/hm244.15386.25553.55313.2795.31占比%1.210.47158.492.58针阔混交林面积/hm23.7731.6424.38.81.97占比%0.10.860.660.240.05竹林面积/hm20.070.820.0500占比%00.02000灌丛林面积/hm215.58133.21155.4382.7243.07占比%0.423.614.212.241.173.3㊀不同坡向级森林空间分布各坡向均有森林分布(图c1㊁图c2㊁图c3)ꎬ其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半阳坡>半阴坡>阳坡>阴坡ꎬ在半阳坡㊁半阴坡的森林分布占比均分别超过25%ꎬ阳坡次之㊁阴坡最少(表3)ꎮ表3㊀不同森林类型主坡向分级统计森林类型坡向分级无坡向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针叶林面积/hm20571.52542.42281.92400.73占比%015.4914.77.6410.86阔叶林面积/hm20236.89339.13412.32404.19占比%06.429.1911.1710.95针阔混交林面积/hm2019.924.5810.2315.77占比%00.540.670.280.43竹林面积/hm200.120.130.670.02占比%0000.020灌丛林面积/hm2081.15108.0598.25142.56占比%02.22.932.663.864㊀分析与结论该文对研究区不同高程级㊁坡度级和坡向级的森林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ꎮ研究发现:研究区森林总面积3690.55hm2ꎬ在1501~2100m高程区间森林密集分布ꎬ面积占整体的96.66%ꎬ乌箐岭景区南端高程最大ꎬ此处阔叶林主干一般较为粗短ꎬ或与冬季常受低温和凝冻抑制树木的垂直生长有关ꎮ在6ʎ~25ʎ地段森林面积占整体的72.70%ꎬ坡度较大地段多分布灌丛ꎬ可能与土壤厚度和水分条件有关ꎮ在半阳坡㊁半阴坡占53.59%ꎬ分别超过了25%ꎬ高于阴坡和阳坡ꎬ更有利于森林生长ꎬ表明森林分布模式或与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动相对平衡有关ꎮ研究还发现ꎬ研究区针阔混交林分布较少ꎬ削弱了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ꎮ在自然环境中ꎬ森林空间分布由其生物学特性㊁种内外关系以及环境因子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ꎮ地形因子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ꎬ往往通过影响光照㊁水分㊁温度㊁风力㊁土壤和生物等其他环境因子ꎬ进而综合作用于森林分布ꎮ此外ꎬ人为干预因素也能影响和决定森林空间分布ꎬ比如ꎬ研究区针叶林起源于早期ꎬ为解决木料紧缺而进行飞播造林ꎬ并在设立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地后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ꎬ为针叶林生长和分布创造了条件ꎮ综上ꎬ科学分析自然保护地内包括地形在内的多个生态因素ꎬ以明确主导自然保护地森林生长分布的因素ꎬ对于评估自然保护地森林立地质量㊁生态系统稳定性ꎬ持续发挥生态系统各项功能至关重要ꎬ可作为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㊁保护规划参考依据ꎮ参考文献[1]陈绾月.对自然保护地功能区划制度的反思与重构[C]//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ꎬ海南大学.新时代环境资源法新发展 自然保护地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论文集(中).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ꎬ2019:14. [2]吴胜义ꎬ张方圆ꎬ王飞ꎬ等.基于DEM数据分析川西云杉林与高山柏林空间分布特征 以石渠县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ꎬ2022ꎬ37(3):133-138.[3]陈贤干.福建省森林公园落界 一张图 与景观空间格局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ꎬ2017ꎬ37(2):14-19ꎬ23. [4]陈晨ꎬ陈永刚ꎬ徐文兵ꎬ等.基于DEM的小班坡度自动提取算法及其验证[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ꎬ2019ꎬ39(4):83-88. [5]刘玉平ꎬ刘贵峰ꎬ达福白乙拉ꎬ等.地形因子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群落叶性状的影响[J].林业科学ꎬ2017ꎬ53(3):154-162.[6]秦随涛ꎬ龙翠玲ꎬ吴邦利.地形部位对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ꎬ2018ꎬ40(7):18-26.[7]赵阳ꎬ杨萌萌ꎬ刘锦乾ꎬ等.冶力关林区紫果云杉天然林种群结构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ꎬ2020ꎬ35(4):37-44. [8]张坤ꎬ肖燕ꎬ何振芳ꎬ等.基于SRTMDEM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地形特征研究[J].干旱区地理ꎬ2020ꎬ43(6):1559-1566.。
气候、植被和地形对大兴安岭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影响
第40卷第5期2020年3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40,No.5Mar.,2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462);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60275)收稿日期:2019⁃02⁃14;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19⁃12⁃17∗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wuzhiwei@jxnu.edu.cnDOI:10.5846/stxb201902140264付婧婧,吴志伟,闫赛佳,张宇婧,顾先丽,杜林翰.气候㊁植被和地形对大兴安岭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影响.生态学报,2020,40(5):1672⁃1682.FuJJ,WuZW,YanSJ,ZhangYJ,GuXL,DuLH.Effectsofclimate,vegetation,andtopographyonspatialpatternsofburnseverityintheGreatXingᶄanMountains.ActaEcologicaSinica,2020,40(5):1672⁃1682.气候㊁植被和地形对大兴安岭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影响付婧婧1,2,吴志伟1,2,3,∗,闫赛佳1,2,张宇婧1,2,顾先丽1,2,杜林翰1,21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㊀3300222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南昌㊀330022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㊀110016摘要:在北方森林中火干扰是森林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㊂林火烈度作为衡量林火动态的重要指标,较为直观地反映了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其空间格局深刻地影响着森林景观中的多种生态过程(如树种组成㊁种子扩散以及植被的恢复)㊂解释林火烈度空间格局有助于揭示林火干扰后森林景观格局的形成机制,对预测未来林火烈度空间格局以及制定科学合理林火管理策略均有重要意义㊂基于LandsatTM/ETM遥感影像,将2000 2016年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的36场火的林火烈度划分为未过火㊁轻度㊁中度㊁重度4个等级㊂采用FRAGSTAT景观格局分析软件从类型水平上计算了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㊁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㊁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㊁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㊁斑块密度5个景观指数,以对林火烈度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化描述㊂并且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气候㊁地形㊁植被对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其边际效应㊂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相对于未过火㊁轻度㊁以及中度火烧斑块,重度火烧斑块的面积更大㊁形状更简单;(2)海拔对重度火烧斑块的空间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坡向㊁坡度㊁植被覆盖度㊁相对湿度㊁温度等;(3)随着海拔的升高,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的边际效应曲线呈上升趋势,而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和斑块密度呈下降趋势;除了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外,都受到火前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且植被覆盖度为0.2 0.3范围内,重度火烧斑块在景观中所占比例最大㊂总的来看,2000 2016年大兴安岭呼中森林景观中重度火烧斑块与未过火㊁轻度以及中度火烧斑块存在显著差异性㊂相对于气候,地形和植被对于塑造重度火烧斑块空间格局具有重要作用㊂因此,应针对重度火烧区域进行可燃物处理,从景观层面上合理配置森林斑块,从而降低高烈度森林大火发生的风险㊂关键词:林火烈度;空间格局;景观指数;随机森林模型Effectsofclimate,vegetation,andtopographyonspatialpatternsofburnseverityintheGreatXingᶄanMountainsFUJingjing1,2,WUZhiwei1,2,3,∗,YANSaijia1,2,ZHANGYujing1,2,GUXianli1,2,DULinhan1,21MinistryofEducationKeyLaboratoryofPoyangLakeWetlandandWatershedResearch,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0022,China2SchoolofGeographyandEnvironment,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0022,China3InstituteofAppliedEc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Shenyang110016,ChinaAbstract:Fireisamajordriverofforestlandscapechangeinborealforests.Burnseverityisoneofthemainindexesformeasuringthedamagedegreeoffireonforestecosystems.Spatialpatternsofburnseverityaffectnumerousecologicalprocesses(e.g.,speciescomposition,seeddispersal,andvegetationrestoration).Explainingspatialpatternsofburnseverityisconducivetorevealtheformationmechanismofforestlandscapepatternsafterfire,whichisofgreatsignificanceforpredictingspatialpatternsofburnseverityinthefutureandformulatingscientificfiremanagementstrategies.BasedonLandsatTM/ETMremotesensingimages,wemappedtheburnseverityof36firesthatoccurredbetween2000and2016inHuzhongforestregionoftheGreatXingᶄanMountainsbycalculatingthepost⁃fireNormalizedBurnRatioindex(NBR)andclassifiedthefiresintounburned,low,moderateandhighseverityclasses.Foreachfire,wecalculatedfivelandscapemetricstoquantitativelydescribespatialpatternsofburnseverityattheclasslevelusingtheFRAGSTATSprogram.Thelandscapepatternmetricswerepercentageoflandscape(PLAND),area⁃weightedmeanpatchsize(AREA_AM),area⁃weightedmeanfractaldimensionindex(FRAC_AM),perimeter⁃arearatio(PARA_AM),andpatchdensity(PD).UsingRandomForestmodels,weanalyzedtherelativeimportanceandmarginaleffectsofweather,topography,andvegetationvariablesondeterminingspatialpatternsofburnseverity.Theresultsshowedthat:1)comparedwithunburned,low⁃,andmoderate⁃severitypatches,thehigh⁃severitypatchesweremorelargerandsimplerinshape.2)Elevationplayedanimportantroleinshapingspatialpatternsofburnseverity,followedbyaspect,slope,vegetationcoverage,relativehumidity,andtemperature.3)Withtheincreaseinelevation,themarginaleffectcurveofarea⁃weightedmeanpatchareaandarea⁃weightedmeanpatchfractaldimensionshowedanobviousincreasingtrend,whereasarea⁃weightedperimeter⁃arearatioandpatchdensityexhibitedadecreasingtrend.Inadditiontoarea⁃weightedmeanpatcharea,allofthemwereaffectedbypre⁃firevegetationcoverage.Whenpre⁃firevegetationcoveragerangedfom0.2to0.3,theproportionofhigh⁃severitypatchesinthelandscapewerethelargest.Ingeneral,thehigh⁃severitypatchesdifferedsignificantlyfromunburned,low⁃andmoderate⁃severitypatchesforfivespatialpatternmetrics.Topographyandvegetationweremoreimportantinshapingthespatialpatternofhigh⁃severitypatchesthanclimate.Therefore,itwouldbeurgenttoimplementforestfueltreatmentinhigh⁃severityareas.Itisnecessarytoallocatedifferentforestpatchesreasonablyfromthelandscapelevel,thentoreducetheriskofhigh⁃severityforestlargefires.KeyWords:burnseverity;spatialpattern;thelandscapemetric;RandomForestmodel林火是北方森林景观中最重要的自然干扰因子之一,导致每年数百万公顷的森林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1⁃3]㊂林火烈度是指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㊁土壤养分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程度[4]㊂它作为衡量林火干扰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较为直观地反映了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5⁃6]㊂因此,在北方森林景观中林火烈度是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7⁃9]㊂林火烈度在景观上通常表现出异质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如轻度㊁中度㊁重度火烧斑块的空间镶嵌),深刻地影响着森林景观中的多种生态过程[10⁃13]㊂例如,林火烈度的空间格局是形成阿拉斯加北方森林演替早期群落模式的限制因子[14]㊂而且,有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下高烈度火烧斑块在景观中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这将不利于火烧迹地的植被更新,进而影响到火后植被演替格局[15⁃16]㊂定量分析林火烈度的空间格局,有助于揭示火烧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过程的发展变化轨迹和森林景观格局的形成机制[17]㊂林火烈度空间格局是受气候㊁植被㊁地形等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18⁃21]㊂气候通常被认为在区域尺度上起主导作用,而植被㊁地形等则被认为在局部尺度起作用[22⁃23]㊂研究表明,由气候主导的效应可能被植被(可燃物)㊁地形等因素改变,形成不同的林火烈度空间格局[24]㊂例如,Hariis等研究了地形㊁可燃物以及气候对美国加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林火烈度的相对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气候不是控制林火烈度大小的主要因素;相反,地形和可燃物等因素是主要驱动因子[25]㊂因此,综合评估气候㊁植被和地形对火烧斑块空间格局的影响至关重要㊂大兴安岭作为我国重要的林木产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㊁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㊂其中,呼中林区作为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有研究表明该地区林火烈度可能会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不断加剧[26]㊂了解林火烈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当地进行林火管理以及有效分配扑火资源的关键㊂因此,本文基于2000 2016年LandsatTM/ETM影像,采用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模型):1)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的3761㊀5期㊀㊀㊀付婧婧㊀等:气候㊁植被和地形对大兴安岭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影响㊀林火烈度空间格局进行分析;2)探讨其与气候㊁植被㊁地形等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㊂预期为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干扰后森林景观生态格局形成机制和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㊂1㊀研究区与研究方法1.1㊀研究区概况呼中林区位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理坐标为52ʎ25ᶄ00ᵡ 51ʎ14ᶄ40ᵡN,122ʎ39ᶄ30ᵡ 124ʎ21ᶄ00ᵡE),总面积为937.244hm2,海拔为440 1500m(图1)㊂该地区是欧亚大陆多年冻土的南缘,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寒冷湿润㊂年均气温-2.9ħ,1月平均最低气温为-28.9ħ,7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7.1ħ㊂年均降水量495mm,主要集中在夏季㊂土壤类型主要以棕色针叶林土为主㊂该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寒温性针叶林,是东西伯利亚明亮针叶林向南分布的延续㊂以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Rupr.)Kuzen.)为主,约占该地区的65%㊂除了兴安落叶松外,还有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㊁偃松(Pinuspumila)㊁云杉(Piceakoraiensis)㊁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㊁山杨(Populusdavidiana)等㊂白桦是该地区主要的阔叶树种,能够在火烧迹地上迅速生长,常与兴安落叶松形成针阔混交林㊂图1㊀研究区地形图以及2000 2016年火场分布图Fig.1㊀ThetopographicmapofstudyarealocationinHuzhongForestBureau,overlaidwiththelocationof36firesthatocurredbetween2000and20161.2㊀数据来源与处理1.2.1㊀火烧数据和林火烈度制图火烧数据为呼中区2000 2016年历史火烧记录数据,包括经纬度坐标㊁过火面积㊁起火原因㊁起火时间和灭火时间等信息㊂在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时,过火面积太小的火场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许多像元可能位于火灾边缘,因此火场邻近区域对过火像元的反射率有很大影响,降低了火烧像元内林火烈度评估值的大小;(2)如果过火像元太少,景观格局指数可能没有意义㊂例如,如果过火区域只有一个烈度等级,对火烧斑块的景观指数进行统计性描述是没有意义的㊂因此,本研究仅选取单个过火面积大于20hm2的火场㊂总共36个4761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火场,总的过火面积为28786.6hm2;火场大小范围为21.6 8327.7hm2,平均每场火为799.6hm2(图1和表1)㊂表1㊀2000—2016年36场火的火场信息及遥感影像信息Table1㊀FireoccurrencedateandLandsatTM/ETMinformationforthe36firesthatoccurredbetween2000and2016编号ID过火时间Burnperiod过火面积/hm2AreaLandsatTM/ETM影像类型Type日期Date16/17/2000 6/23/20008327.7TM8/30/200026/18/2000 6/24/20001411.7TM8/30/200036/17/2000 6/24/20002788.2TM8/30/200045/13/2001 5/14/2001437.0ETM6/22/200158/11/2002 8/11/200262.3ETM9/13/200268/1/2002 8/1/200273.6ETM9/13/200275/22/2003 5/23/2003238.1TM6/20/200385/22/2003 5/22/200364.7TM6/20/200395/22/2003 5/22/200336.1TM6/20/2003107/11/2004 7/13/2004213.4TM8/9/2004117/10/2004 7/13/2004504.6TM8/9/2004126/24/2004 6/25/2004145TM8/9/2004137/14/2004 7/15/2004105.6TM8/9/2004147/14/2004 7/15/200446.7TM8/9/2004157/12/2004 7/13/200421.6TM8/9/2004168/10/2005 8/10/200559.3TM9/21/2005178/13/2005 8/13/200540.6TM9/21/2005188/5/2005 8/6/2005141.1TM9/21/2005198/5/2005 8/5/200529.2TM9/21/2005206/12/2008 6/14/2008473.46TM9/28/2008214/15/2008 4/18/200883.6TM9/28/2008227/2/2010 7/3/201031.0TM8/26/2010237/2/2010 7/3/2010376.0TM8/26/2010246/30/2010 7/3/2010705.0TM8/26/2010257/2/2010 7/3/2010405.0TM8/26/2010266/29/2010 7/2/201045.0TM8/26/2010276/28/2010 7/3/2010210.0TM8/26/2010286/30/2010 7/3/2010471.0TM8/26/2010296/29/2010 7/3/2010105.0TM8/26/2010306/28/2010 7/3/2010958.0TM8/26/2010316/28/2010 7/3/20101934.0TM8/26/2010326/28/2010 7/3/2010480.0TM8/26/2010336/27/2010 7/1/20103300.0TM8/26/2010346/26/2010 6/30/20104341.0TM8/26/2010355/19/2016 5/20/201682.0TM7/25/2016366/2/2016 6/2/201640.0TM7/25/2016本研究选择火烧后当年的LandsatTM/ETM影像作为林火烈度评估数据源㊂遥感影像(条带号为121/24,空间分辨率为30m)数据来源于中科院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www.gscloud.cn/)和美国地质调查局(https://earthexplorer.usgs.gov/)(表1)㊂利用ERDAS9.2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等处理㊂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遥感指数定量评价林火烈度的研究越来越多㊂其中,归一化火烧指数(NormalizedBurnRatio,NBR)是一个较好的反映林火烈度的指数㊂其计算公式如下[27]:5761㊀5期㊀㊀㊀付婧婧㊀等:气候㊁植被和地形对大兴安岭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影响㊀NBR=1000ˑband4-band7()/band4+band7()式中,band4是近红外波段,band7是短红外波段㊂NBR值与林火烈度呈负相关㊂本研究利用R语言计算了2000 2016年呼中林区36场火在火后的NBR值㊂根据王晓莉等[28]提供的NBR阈值对过火区域的林火烈度进行分级,将每个火场划分出未过火(>585)㊁轻度(252 585)㊁中度(53 252)㊁重度(ɤ53)共4个不同等级的火烈度斑块㊂1.2.2㊀气候㊁植被㊁地形数据(1)植被数据包括火前植被类型和NDVI植被指数㊂本研究基于呼中林相图数据,将植被分为针叶林㊁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类型㊂火前NDVI指数用来间接表征植被覆盖度㊁生物量等信息㊂NDVI指数是基于火前1年植被生长季(6 8月)的LandsatTM/ETM计算而来的㊂(2)地形数据包括海拔㊁坡度㊁坡向3个因子㊂由数字高程模型(DEM)在ArcGIS中空间分析得到㊂根据以下公式将ArcGIS提取的坡向转为连续变量,取值范围是-1 1㊂Aspectindex=cosθˑ2ˑPI()/360()式中,Aspectindex为坡向指数,θ为坡向值(0 360度),PI为圆周率㊂坡向指数越大越朝阳坡㊂(3)气象数据包括火烧期间的日平均风速㊁日平均温度㊁日最小相对湿度等(表2)㊂表2㊀环境因子统计性描述表Table2㊀Descriptivestatisticsforenvironmentalvariablesofthe36firesbetween2000and2016因子Variables最小值Min最大值Max平均值Mean标准差Std.Dev.海拔Elevation/m5831162952129坡向Aspect-0.90.8-0.10.4坡度Slope0.523.111.64.2温度Temperature/ħ2.526.119.35.0风速Windspeed/(m/s)0.93.11.60.5相对湿度Relativehumidity/%37.38168.49.2植被覆盖度Vegetationcoverage-0.050.600.370.16植被类型Vegetationtype1:针叶林;2:阔叶林;3:针阔混交林1.3㊀林火烈度的空间格局量化林火烈度的空间格局指的是不同烈度的火烧斑块的大小㊁形状等,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与配置[29]㊂本研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来定量描述林火烈度的空间格局㊂依据各景观指数的生态意义,选取了5个可以较好地反映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景观指数(表3)㊂运用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采用8邻域规则,进行了林火烈度空间格局指数的计算㊂景观指数的选取和量化过程具体如下:(1)斑块组成和大小(Patchcompositionandsize)指数:选取斑块所占景观(即火场)面积比(Percentageoflandscape,PLAND)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rea⁃weightedmeanpatcharea,Area_AM)2个指数描述不同火烈度斑块的大小㊂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用来衡量过火区域不同火烈度斑块的面积比例丰度;(2)斑块形状指数(Patchshape):选取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Area⁃weightedmeanpatchfractaldimension,FRAC_AM)和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Area⁃weightedperimeter⁃arearatio,PARA_AM)2个指数描述不同火烈度斑块形状的复杂性㊂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是基于周长⁃面积的关系来测量斑块形状的复杂性㊂其取值范围为1 2,其值越大,斑块形状越复杂㊂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是将斑块的周长除以面积,并按斑块的大小进行加权㊂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定量化了斑块边界的复杂程度,其值随着边界复杂程度增加而增加;(3)斑块空间配置(Patcharrangement):选取斑块密度(Patchdensity,PD)描述每场火不同火烈度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㊂斑块的数量越多,斑块密度越大㊂6761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表3㊀景观格局指数Table3㊀Landscapepatternmetric景观指数Landscapemetrics描述Description意义Implication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Percentageoflandscape某一斑块类型的面积占整个景观面积的百分比定量化了景观中每一斑块类型的丰富度,反映了景观的组成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rea⁃weightedmeanpatcharea某一类型斑块面积的面积加权平均值反映斑块大小,值越大,说明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小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Area⁃weightedmeanpatchfractaldimension某一类型斑块分维数的面积加权平均值反映斑块形状变化的指标,随斑块形状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斑块空间形状复杂性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Area⁃weightedperimeter⁃arearatio某斑块类型中各个斑块的周长与面积比乘以各自的面积权重之后的和度量斑块边界的复杂程度,值越高,斑块边界形状越复杂斑块密度Patchdensity某一类型斑块的数目除以景观总面积反映了景观破碎程度,斑块密度越高,则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高1.4㊀统计分析(1)基于R语言中的laercio包,本研究采用Duncan多重比较法确定未过火㊁轻度㊁中度㊁重度火烧斑块的景观格局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α=0.05)㊂(2)本研究采用R语言中的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包作为建模工具,针对控制重度火烧斑块空间格局的因素进行建模,评估每个变量对重度火烧斑块空间格局的相对影响㊂随机森林是利用Bootstrap重采样方法从原始样本中抽取多个样本,并为每个样本生成独立的决策树的一种集成算法[30⁃31]㊂每个决策树中随机选取三分之二的数据用于建模,而其余三分之一的数据,即袋外数据(out⁃of⁃bag,OOB)用于模型验证㊂在建模过程中,随机森林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机置换变量的观测值后,通过比较袋外误差(out⁃of⁃bagerror)得到变量的重要性㊂然后,通过袋外误差的增加量和基于分裂时基尼指数的减少量来评估每个变量的重要性㊂袋外误差的增加量是由两次袋外误差的差异的平均值决定的㊂基尼系数衡量的是森林中所有树木上每个变量的杂质㊂每次使用变量组合在新的训练数据上使树生长到最大深度㊂与经典决策树相反,这些完全生长的树不需要修剪㊂在每个节点上,只搜索选定的特性以获得最佳分割[32]㊂基尼指数越大,节点纯度越高,表示变量越重要㊂本研究选择基尼指数来评价各解释变量的重要性㊂其计算公式如下:GIm=1-ðKk=1p2mk式中,GIm为节点m的基尼指数,K表示有K个类别,pmk表示节点m中类别k所占比例㊂(3)重要因子的边际效应分析是基于局部依赖性图进行的,局部依赖图显示了一个特征对先前拟合模型预测结果的边际效应㊂预测函数固定在选定特征的几个值上,并在其他特征上取平均值㊂本研究对于重度火烧景观格局指数与各影响因子之间局部依赖图采用partialPlot函数绘制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未过火㊁轻㊁中㊁重火烧斑块的景观格局指数差异性在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中,重度火烧斑块与中度㊁轻度以及未过火火烧斑块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图2)㊂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斑块,重度火烧斑块的面积更大,在景观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从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和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来看,重度火烧斑块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趋近于1,且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也显著低于其他火烈度斑块,表明重度火烧斑块的形状更简单;从斑块空间配置来看,相对于重度火烧斑块,轻度㊁中度火烧斑块的斑块密度较大,数量较多㊂2.2㊀气象㊁地形㊁植被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随机森林模型中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如图3所示㊂由图中变量的重要性排序可知,各个景观指数中变量的重要性排序不同㊂坡向和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最重要的2个变量;影响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按重要性大小排序依次为海拔㊁坡度㊁温度㊁风速㊁坡向㊁相对湿度㊁植被覆盖度㊁植被类型㊂影响面7761㊀5期㊀㊀㊀付婧婧㊀等:气候㊁植被和地形对大兴安岭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影响㊀图2㊀未过火㊁轻度㊁中度㊁重度火烧斑块的景观格局指数Fig.2㊀Boxplotsshowingdistributionofspatialpatternmetricsbyburn⁃severityclasses不同大小字母表示不同的林火烈度下景观格局指数间差异显著(α=0.05)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的最主要因子为海拔,其次是相对湿度㊁植被覆盖度等㊂坡向对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的影响最大,而斑块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海拔和坡度这两个变量㊂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重度火烧斑块空间格局最重要的因素㊂2.3㊀气象㊁地形㊁植被因子的边际效应图4显示了各个变量对重度火烧斑块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区间(边际效应)㊂随着海拔的升高,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㊁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的边际效应曲线呈上升趋势,且海拔为1100m时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最大,而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和斑块密度呈下降趋势,表明海拔与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从坡向方面来看,坡向越朝南,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的边际效应值先增加后减小,而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和斑块密度的边际效应曲线刚好相反;此外,除了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外,都受到火前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且植被覆盖度为0.2 0.3范围内,重度火烧斑块在景观中所占比例最大;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8761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图3㊀随机森林模型中变量的重要性Fig.3㊀Relativecontributionsofvariablestospatialpatternsofhigh⁃severitypatches对坡度的响应尤为明显,坡度在15ʎ 20ʎ之间边际效应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坡度为25ʎ时又迅速上升;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中相对湿度边际效应曲线显示,相对湿度为60%左右,边际效应值呈稳定高峰状态,但随着湿度的增加,边际效应值逐渐减小㊂3㊀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森林景观火烧后以重度火烧斑块为主导,这与北美北方森林景观中的研究结果类似[33⁃34]㊂例如Lentile等将美国阿拉斯加北方森林的58%的景观描述成重度火烧[35]㊂不同火烈度的斑块大小在空间上具有很大的变异性,高烈度的林火通常通过增加重度火烧斑块面积,同时减少轻度㊁中度火烧斑块在景观中的比例,最终形成更加均质的重度火烧景观[22]㊂9761㊀5期㊀㊀㊀付婧婧㊀等:气候㊁植被和地形对大兴安岭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影响㊀图4㊀重度火烧斑块景观格局指数与各影响因子之间边际效应图Fig.4㊀Partialdependenceplotsfortherandomforestmodelrunusingonlythetop8variablesidentifiedinthefullmodel,showingtheresponseofhighseveritypatchtoindividualpredictor.Thevariableshownareelevation,aspect,meantemperature,meanwindspeed,relativehumidity重度火烧斑块的面积加权边缘面积比显著低于未过火㊁轻度㊁中度火烧斑块㊂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边缘面积比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加而减少[36],高烈度的林火往往形成较大面积的重度火烧斑块,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斑块,斑块的形状更加规则且边缘数量少㊂例如,Turner等发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森林景观的边缘面积比从早期火灾到后期火灾有所下降[37]㊂重度㊁轻度火烧斑块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与中度火烧斑块0861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存在显著的差异性㊂Keane等认为虽然林火烈度越来越严重,但是它们往往与低烈度火烧斑块相邻,形成多样性的景观,增加森林景观的空间异质性[38]㊂相对于重度火烧斑块,轻度㊁中度火烧斑块的斑块密度较高,可能是因为较多的轻度㊁中度火烧斑块覆盖了更多异质的生境,林火蔓延受到更多的限制,使得轻度㊁中度火烧斑块在空间上不连续分布,形成较多的小斑块,导致森林景观的破碎化㊂海拔对林火烈度空间格局起着重要的作用[39⁃40]㊂随着海拔的升高,重度火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增加,斑块形状趋于简单,这可能是因为高海拔的地区分布着较多的针叶树,且太阳辐射较强,坡度较大,林火蔓延较快,产生重度火烧的可能性较大㊂此外,本研究中的火灾多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春夏交替季节,高海拔林分中可能分布着较多灌丛或草本植物[41⁃42]㊂由于可燃物积累较多,火灾容易蔓延,可能是造成大面积重度火烧斑块的原因㊂而坡度和坡向的解释弱于海拔㊂坡度和坡向通过影响可燃物含水率,间接影响着火灾蔓延时火烧强度㊂本研究表明气候因素对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作用总体上次于地形(比如海拔)的作用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气候对林火烈度有重要的影响,但并不是完全由其控制林火烈度的空间格局㊂在有利的气象条件下,虽然林火动态变得更加激烈,传播的速度增加,林火烈度也不断增加,但是重度火烧斑块的结构与空间配置对地形的响应较大㊂另外,本研究中的气象数据来源于呼中气象站一个观测点(距离火场的距离较远),缺乏针对每场火灾所在区域范围内的观测数据㊂为此,可能是因为气象要素的空间变异性在本研究中反映不充分,导致其解释能力受限㊂尽管如此,获取每场火灾近距离的实时观测气象要素依然是林火研究的难点问题,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㊂本研究表明植被类型对林火烈度的空间格局的解释弱于地形和气候㊂但是火前NDVI指数表征的植被覆盖度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㊂大兴安岭地区植被类型单一,在景观尺度上植被的空间变异性不大,可能是导致植被类型对林火烈度空间格局解释不明显的原因之一㊂因此,在植被类型空间变异性较大的地区,其对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解释程度可能会与本研究的结果不同㊂另一方面,火灾燃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燃物特征(比如可燃物载量)[43⁃45]㊂通常植被覆盖度高,可燃物载量大,因此对林火烈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更强㊂4㊀结论本研究基于NBR指数分析了2000 2016年大兴安岭呼中林区不同火烈度斑块的空间格局,并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气候㊁地形㊁植被对重度火烧斑块空间格局的影响㊂研究结果表明2000 2016年大兴安岭呼中森林景观中重度火烧斑块的空间格局与中度㊁轻度以及未过火火烧斑块存在显著差异性㊂相对于气候,地形和植被对于塑造重度火烧斑块空间格局具有重要作用㊂尽管有人认为区域气候模式对火灾行为的影响有时非常显著,以至于林火烈度空间格局并不会随着地形㊁植被等生态系统因素而发生强烈的变化㊂而本研究结果则表明当地的生态系统因素(地形㊁植被)也会对林火烈度空间格局产生强烈的影响㊂随着未来森林火险等级不断上升,通过对不同火烈度斑块异质性进行风险评级,可以辅助森林管理部门从景观层面上合理配置森林斑块,对于实现火后不同植被格局下森林火险的长期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LynchJA,HollisJL,HuFS.Climaticandlandscapecontrolsoftheborealforestfireregime:holocenerecordsfromAlaska.JournalofEcology,2004,92(3):477⁃489.[2]㊀TuretskyMR,KaneES,HardenJW,OttmarRD,ManiesKL,HoyE,KasischkeES.RecentaccelerationofbiomassburningandcarbonlossesinAlaskanforestsandpeatlands.NatureGeoscience,2011,4(1):27⁃31.[3]㊀胡海清,魏书精,孙龙.大兴安岭2001⁃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的计量估算.生态学报,2012,32(17):5373⁃5386.[4]㊀JohnstoneJF,ChapinFS.Effectsofsoilburnseverityonpost⁃firetreerecruitmentinborealforest.Ecosystems,2006,9(1):14⁃31.[5]㊀韩春兰,邵帅,王秋兵,李甄,孙仲秀,毛伟伟.兴安落叶松林火干扰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生态学报,2015,35(9):3023⁃3033.[6]㊀常禹,陈宏伟,胡远满,冯玉婷,李悦.林火烈度评价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进展.自然灾害学报,2012,21(2):28⁃34.[7]㊀DuffyPA,EptingJ,GrahamJM,RuppTS,McGuireAD.AnalysisofAlaskanburnseveritypatternsusingremotelysenseddata.InternationalJournalofWildlandFire,2007,16(3):277⁃284.[8]㊀BoelmanNT,RochaAV,ShaverGR.UnderstandingburnseveritysensinginArctictundra:exploringvegetationindices,suboptimalassessmenttimingandtheimpactofincreasingpixelsize.InternationalJournalofRemoteSensing,2011,32(22):7033⁃7056.1861㊀5期㊀㊀㊀付婧婧㊀等:气候㊁植被和地形对大兴安岭林火烈度空间格局的影响㊀2861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9]㊀LeeB,KimSY,ChungJ,ParkPS.EstimationoffireseveritybyuseofLandsatTMimagesanditsrelevancetovegetationandtopographyinthe2000Samcheokforestfire.JournalofForestResearch,2008,13(4):197⁃204.[10]㊀HayesJJ,RobesonSM.Relationshipsbetweenfireseverityandpost⁃firelandscapepatternfollowingalargemixed⁃severityfireintheValleVidal,NewMexico,USA.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2011,261(8):1392⁃1400.[11]㊀PickettSTA,WhitePS.Theecologyofnaturaldisturbanceandpatchdynamics//HornHS,ed.EcologicalDisequilibria.Orlando,Fla:AcademicPress,1985.[12]㊀邱扬,李湛东,张玉钧,徐化成,于汝元.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生态学报,2006,26(9):2863⁃2869.[13]㊀杨一,王懿祥,白尚斌,刘蕾蕾,朱婷婷,朱旭丹,尤誉杰.临安次生灌丛植物多样性对林火烈度空间异质性的响应.生态学报,2016,36(14):4438⁃4446.[14]㊀HollingsworthTN,JohnstoneJF,BernhardtEL,ChapinFS,ReinhartKO.FireseverityfiltersregenerationtraitstoshapecommunityassemblyinAlaskaᶄsborealforest.PLoSOne,2013,8(2):e56033.[15]㊀蔡文华,杨健,刘志华,胡远满,柳生吉,荆国志,赵增福.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火烧迹地森林更新及其影响因子.生态学报,2012,32(11):3303⁃3312.[16]㊀王绪高,李秀珍,贺红士,冷文芳,问青春.大兴安岭北坡落叶松林火后植被演替过程研究.生态学杂志,2004,23(5):35⁃41.[17]㊀HoyEE,FrenchNHF,TuretskyMR,TriggSN,KasischkeES.EvaluatingthepotentialofLandsatTM/ETM+imageryforassessingfireseverityinAlaskanblackspruceforests.InternationalJournalofWildlandFire,2008,17(4):500⁃514.[18]㊀LentileLB,SmithFW,ShepperdWD.InfluenceoftopographyandforeststructureonpatternsofmixedseverityfireinponderosapineforestsoftheSouthDakotaBlackHills,USA.InternationalJournalofWildlandFire,2006,15(4):557⁃566.[19]㊀OliverasI,GraciaM,MoréG,RetanaJ.FactorsinfluencingthepatternoffireseveritiesinalargewildfireunderextrememeteorologicalconditionsintheMediterraneanbasin.InternationalJournalofWildlandFire,2009,18(7):755⁃764.[20]㊀刘志华,杨健,贺红士,常禹.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火烧点格局分析及影响因素.生态学报,2011,31(6):1669⁃1677.[21]㊀郭福涛,胡海清,张金辉.塔河地区林火时空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自然灾害学报,2009,18(1):204⁃208.[22]㊀CanslerCA,McKenzieD.Climate,firesize,andbiophysicalsettingcontrolfireseverityandspatialpatterninthenorthernCascadeRange,USA.EcologicalApplications,2014,24(5):1037⁃1056.[23]㊀WuZW,HeHS,LiangY,CaiLY,LewisBJ.DeterminingrelativecontributionsofvegetationandtopographytoburnseverityfromLandsatimagery.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13,52(4):821⁃836.[24]㊀WalleniusTH,KuuluvainenT,Vanha⁃MajamaaI.FirehistoryinrelationtositetypeandvegetationinVienansalowildernessineasternFennoscandia,Russia.CanadianJournalofForestResearch,2004,34(7):1400⁃1409.[25]㊀HarrisL,TaylorAH.Topography,fuels,andfireexclusiondrivefireseverityoftheRimFireinanOld⁃GrowthMixed⁃ConiferForest,YosemiteNationalPark,USA.Ecosystems,2015,18(7):1192⁃1208.[26]㊀田晓瑞,代玄,王明玉,赵凤君,舒立福.多气候情景下中国森林火灾风险评估.应用生态学报,2016,27(3):769⁃776.[27]㊀谭柳霞,曾永年,郑忠.林火烈度遥感评估指数适应性分析.国土资源遥感,2016,28(2):84⁃90.[28]㊀王晓莉,王文娟,常禹,冯玉婷,陈宏伟,胡远满,池建国.基于NBR指数分析大兴安岭呼中森林过火区的林火烈度.应用生态学报,2013,24(4):967⁃974.[29]㊀HaireSL,McGarigalK.ChangesinFireSeverityacrossGradientsofClimate,FireSize,andTopography:ALandscapeEcologicalPerspective.FireEcology,2009,5(2):86⁃103.[30]㊀BreimanL.RandomForests.MachineLearning,2001,45(1):5⁃32.[31]㊀LiawA,WienerM.Classificationandregressionbyrandomforest.RNews,2002,2⁃3:18⁃22.[32]㊀PalM.Randomforestclassifierforremotesensingclassific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RemoteSensing,2005,26(1):217⁃222.[33]㊀OliveiraS,OehlerF,San⁃Miguel⁃AyanzJ,CamiaA,PereiraJMC.ModelingspatialpatternsoffireoccurrenceinMediterraneanEuropeusingmultipleregressionandrandomforest.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2012,275:117⁃129.[34]㊀BeckPSA,GoetzSJ,MackMC,AlexanderHD,JinYF,RandersonJT,LorantyMM.TheimpactsandimplicationsofanintensifyingfireregimeonAlaskanborealforestcompositionandalbedo.GlobalChangeBiology,2011,17(9):2853⁃2866.[35]㊀KellyR,ChipmanML,HigueraPE,StefanovaI,BrubakerLB,HuSF.Recentburningofborealforestsexceedsfireregimelimitsofthepast10,000years.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2013,110(32):13055⁃13060.[36]㊀LentileLB,MorganP,HudakAT,BobbittMJ,LewisSA,SmithAMS,RobichaudPR.Post⁃FireburnseverityandvegetationresponsefollowingeightlargewildfiresacrossthewesternUnitedStates.FireEcology,2007,3(1):91⁃108.[37]㊀TurnerMG,HargroveWW,GardnerRH,RommeWH.EffectsoffireonlandscapeheterogeneityinYellowstoneNationalPark,Wyoming.JournalofVegetationScience,1994,5(5):731⁃742.[38]㊀KeaneRE,AgeeJK,FuléP,KeeleyJE,KeyC,KitchenSG,MillerR,SchulteLA.EcologicaleffectsoflargefiresonUSlandscapes:benefitorcatastrophe?InternationalJournalofWildlandFire,2008,17(6):696⁃712.[39]㊀WimberlyMC,ReillyMJ.AssessmentoffireseverityandspeciesdiversityinthesouthernAppalachiansusingLandsatTMandETM+imagery.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2007,108(2):189⁃197.[40]㊀CarlsonDJ,ReichPB,FrelichLE.Fine⁃scaleheterogeneityinoverstorycompositioncontributestoheterogeneityofwildfireseverityinsouthernborealforest.JournalofForestResearch,2011,16(3):203⁃214.[41]㊀邸雪颖,楚旭,杨光,吴昊.我国2000 2012年夏季森林火灾分布规律.世界林业研究,2015,28(4):72⁃75.[42]㊀李明泽,康祥瑞,范文义.呼中林区火烧迹地遥感提取及林火烈度的空间分析.林业科学,2017,53(3):163⁃174.[43]㊀舒立福,田晓瑞,徐忠忱.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技术理论与研究.火灾科学,1999,8(4):18⁃24.[44]㊀FalkDA,HeyerdahlEK,BrownPM,FarrisC,FuléPZ,McKenzieD,SwetnamTW,TaylorAH,vanHorneML.Multi⁃scalecontrolsofhistoricalforest⁃fireregimes:newinsightsfromfire⁃scarnetworks.FrontiersinEcologyandtheEnvironment,2011,9(8):446⁃454.[45]㊀SchoennagelT,VeblenTT,RommeWH.Theinteractionoffire,fuels,andclimateacrossRockyMountainForests.BioScience,2004,54(7):661⁃676.http://www.ecologica.cn。
地形因子
24
3.1巨大山脉对森林分布的影响
巨大山脉及其山峰是气流活动的天然屏障 山脉走向对气候影响较大,对温度和降水量影响 尤为显著。
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 秦岭是重要界线,对树种天然分布的影响
山地对气团的阻隔和抬升,因山体的情况而异, 山愈高大、愈完整,其屏障和抬升作用愈大,山 脉两侧的气候和植被差异也愈显著。 山体对气团的屏障和抬升不仅在大地形中反映出 来,在中地形中也存在,不过其作用较小,影响 的范围较窄。
25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26
南方与北方
秦岭
27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以 一月均温
河流状况 年降水量
北
以
南
<0℃
结冰 <800毫米(半湿润)
>0℃
不结冰 >800毫米(湿润)
森林植被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旱地为主 小麦、玉米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田为主 水稻 一年两到三熟
第二章之七 地形因子
地形的概念 地形因子的生态意义 地形对森林的影响
1
本节导读
领会:地形因子及其表示 简单应用:地形因子的生 态意义 综合应用:地形因子对森 林的影响
2
1地形的概念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条件下,在地 质内营力(造山、造陆运动)和地质外 营力(水蚀和风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表现出一定的外貌形态。 这些不同规模的不断变化的起伏系 统称为地形
雲貴高原位於雲南省東部 和貴州省大部。特點:地 面崎嶇,峰岭眾多;石灰 岩廣佈,有著名的喀斯特
地形(也稱岩溶地形)。
11
黄 河 源 头
春季 夏季
简要说明尺度效应对景观组分的影响
简要说明尺度效应对景观组分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都知道景观组分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这些景观组分中,尺度效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那么,什么是尺度效应呢?它又如何影响景观组分呢?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尺度效应。
简单来说,尺度效应就是指在不同的尺度上观察同一物体时,其形态、结构和特征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景观设计中,尺度效应主要表现为大尺度和小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大尺度是指整个景观的宏观结构和空间布局,而小尺度则是指局部细节和元素的设计。
当大尺度和小尺度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时,才能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景观。
那么,尺度效应对景观组分有什么影响呢?首先,它会影响景观的整体感和美感。
在大尺度上,如果景观的整体布局不合理或者缺乏统一性,就会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而在小尺度上,如果细节设计不到位或者过于复杂,也会破坏整体的美感。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我们需要注重大尺度和小尺度之间的平衡和协调,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其次,尺度效应还会影响景观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在大尺度上,如果景观的空间布局不合理或者功能分区不明确,就会影响人们的活动和使用体验;而在小尺度上,如果细节设计不合理或者不符合实际需求,也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扰。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以确保景观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最后,尺度效应还会影响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大尺度上,如果景观的整体风格和主题不符或者缺乏历史渊源,就会失去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在小尺度上,如果细节设计不尊重历史文化或者没有体现当地的特色风情,也会降低景观的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我们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历史的保护和利用。
地形因子对暖温带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关系的影响
化 。以后在探讨森林群落物种 丰富度. 生产 力关 系时 ,地形 因子 的修正作用应该 受到重视 。
关键词 :地形 因子 ;物种丰 富度 ;初级 生产 力 ;东灵 山
中 图 分 类 号 :Q 4 98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9 6( 0 2)0。4 30 645 0 2 1 810 5
题 : ( )局 域 尺 度 上 哪些 地 形 因子 影 响群 落 地 1 上 生物量 的分配格局 ?其相对 贡献率是 多少? ( 2)局 域尺 度上 哪些 地形 因子对 群 落物 种 丰 富度 有 影 响 ?其 相 对 贡 献 率 是 多 少 ? ( 3)地 形 因子 是 如 何 修 正 地 上 生 物 量 . 种 丰 富 度 两 者 关 系 物 的 ? 以此 为 探 索 森林 物 种 丰 富 度 . 产 力 关 系 提 生 供 理论 依 据 。
测 该地 区森林 格 局 的动 态 ,研 究森 林 的物种 共存 与 生物 多 样性 维 持 机制 ,为该 地 区森 林 恢复 提供 理论 依 据 。 …
本 研究 利用 东灵 山 2 m 地 的 DE 地 图 0h 样 M
形 、气 候 、群落形 成历史 及尺度等诸 多 因素的 影响 [1 3 ,这 使 两 者 的关 系 可 能 表 现 为单 调 、驼 - 9 峰 等 多 种 类 型 [l 增 加 了 两 者 关 系 的 不 确 定 1, O
性 ,甚 至研 究 者 们 开始 质 疑物 种 丰 富度 与生 产 力 是 否存 在 一 定 的关 系L -1 界 条 件对 物 种 丰 3 1。外 —13
富 度 . 产 力 关 系 的修 正 效 应 已 是 两 者关 系 研 究 生 中的 一个 重 点 L 1 。在 草 地 生 态 系统 中 ,相 关 2 4 , ]
地形因子对森林冠层BRF模拟的影响分析
太 阳、 表和卫 星传感 器三者所 构成 的相 对观测 几何 地
而造成 的方 向性 反射 的变 化 ; 地形 引起 的多次散 射 ③ 的变化[ 。卫星遥感技 术是研 究 区域 尺度 生态环 境 3 ]
性 , 种辐 射 特性 主要取 决 于辐射 传输 的下 垫 面 [ 。 这 g ]
坡度 、 向和 高差变 化是 地形 起伏 特征 的重要指 标 , 坡 下垫 面是 三维 虚拟 森 林 场 景 模 拟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地面坡 度 对 整 个 场 景 的反 射 率 起 着 非 常 重 要 的影 响 。地面 坡度 改变 了太 阳位 置 、 物 和 观测 卫 星三 地
( 宁夏 大 学 西 北 退 化 生 态 系 统 恢 复 与 重建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川 7 0 2 ; ① 银 5 0 1
② 遥 感 科 学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国科 学 院遥 感 应 用研 究所 , 京 1 0 0 ; 中 北 0 11
③ De at n fGe g a h , iest fMaya d, p rme t o rp y Unv ri o r ln MD 0 4 , A; o y 2 7 2 US ④ S AINAS GS C, en et MD 2 7 1 US S / A F Gr e b l, 0 7 , A)
RGM d 1 su e a c lt RF. e r s lss o i i v r b i u h t h e r i a t r a ea fu n eo h mo e wa s d t c lu a eB o Th e u t h w e y o v o st a et r a nf c o sh v n i l e c n t eBRF tS t n
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分析
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分析随着经济进步和人口增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近年来,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频繁,反映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永远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而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是影响生态系统运作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景观格局的定义、作用和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进行探讨。
一、景观格局的定义景观格局是指在一定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内,自然和人为因素所共同构成的环境格局的总体表现。
它是由自然视觉影响和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多个因素相互交织而形成的。
总体来说,景观格局是指一个区域内由空间形态、物质组成和功能性质等因素共同构成的总体视觉和生态特征,包括了该区域内的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因素。
它反映了该区域内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演变和发展,是一个地区的生态形态的总和。
二、景观格局的作用1.反映生态系统功能景观格局是生态系统运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一个良好的景观格局能够反映出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物种多样性、景观生态安全等重要信息。
2.影响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非常显著。
一个良好的景观格局将促进该区域内土地的进行高效合理利用,保护自然生态价值和生产环境。
3.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景观格局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一个良好的景观格局可以提高环境质量,提升该区域内的生态服务能力,例如水源保护、气候调节、土地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三、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特征1.空间尺度多变景观格局的尺度是影响其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不同的尺度下,景观格局具有不同的特征。
小尺度下,景观格局的变化具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异质性;中尺度下,景观格局的特征主要是林地和人造景观;大尺度下,景观格局的特征由峡谷、平原和山地所共同构成。
2.地域差异显著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景观格局具有不同的生态形态。
亚布力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格局分析及生态评价
亚布力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格局分析及生态评价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生态评价是景观生态学应用领域中密切联系的两个环节,是正确认识景观、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景观资源的前提条件。
本研究以GIS 技术为平台,以亚布力森林公园201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1:2.5万林相图和等高线图为基础,采用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对亚布力森林公园的景观格局、斑块特征、群落特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森林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评价,针对亚布力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优化和持续经营措施,目的是为该公园的持续经营和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计算、分类,并分析了景观的17个代表性指标。
亚布力森林公园一级景观分成10类,森林景观(二级景观)分成18类,其中有林地景观占总面积的74.5%,控制着整个公园的景观结构和生态功能。
其次是农地(1.49%)。
其它景观斑块镶嵌于有林地和农地景观中。
森林景观以阔叶混交林主,占有林地面积的24.76%,其次是椴树林(17.57%)和落叶松林(11.83%)。
森林景观以天然次生林为主,占有林地面积的85.22%,以幼龄林景观为主,占有林地面积的48.7%。
亚布力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受地形因子影响明显,其中森林景观的51.46%主要分布在海拔400-600m之间,83.01%分布在<25°的坡地上,85.2%分布在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阴坡最多。
从整体景观要素斑块规模来看,农地景观斑块个数(NP)85,斑块平均面积(MPS)为19.4,说明农地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高。
在森林景观中色木林景观整体性较好,斑块集中;白桦林斑块比较分散,破碎化较为严重;从斑块形状指数来看,一级景观中有林地形状指数(2.02)和斑块分维数(1.34)最大,表明有林地边缘形状曲折多变,形状复杂;二级景观中樟子松林形状指数(2.22)和分维数(1.35)最大,表明樟子松林景观类型的形状比较复杂;从景观异质性指标分析,景观类型多样,景观异质性程度相对较大,破碎化程度低;从景观要素空间相互关系分析,各景观要素总体上空间分布相对均匀,呈团聚装分布,但个别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比较分散:从景观多样性来看,亚布力森林公园内各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为2.66,多样性指数低,优势类型景观明显。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目录摘要 (I)引言 (1)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1)1.1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1)1.2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1)1.2.1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1)1.2.2景观异质性指数 (2)1.2.3景观指数的实例应用 (3)1.3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4)2不同类型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及案例 (4)2.1基于GIS 的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 (4)2.1.1研究区域概况 (4)2.1.2研究数据与处理 (5)2.1.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5)2.1.4研究方法——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 (5)2.1.5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变化结果分析 (6)2.2基于GIS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 (7)2.2.1研究区域概况 (7)2.2.2研究数据与处理 (7)2.2.3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8)2.2.4城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特征结果分析 (9)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 (10)2.3.1研究区域概况 (11)2.3.2研究数据与处理 (11)2.3.3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数分析研究方法 (11)2.3.4结果与分析 (12)3 结语 (13)参考文献 (14)摘要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
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引言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
结合纹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森林蓄积量多光谱估测模型
结合纹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森林蓄积量多光谱估测模型森林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下森林所积累的木材量,是评价森林生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准确估测森林蓄积量对于科学规划森林资源和开展合理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多光谱遥感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地面信息,并且具有广域观测、反复观测等优势,是估测森林蓄积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纹理因子是多光谱遥感影像中反映地物纹理信息的量化指标,它通过对影像中像素间空间关系的分析而得到。
纹理因子包括但不限于均方差、方差、对比度、相关等指标,可以反映地物存在程度、物体间差异性等。
通过对纹理因子的分析,可以发现并建立地物纹理与森林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而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的纹理信息进行森林蓄积量的估测。
地形因子是指地形形态的几何和物理特征,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它们可以反映地形变化的剧烈程度和地势特征等。
地形因子与森林蓄积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坡度、坡向等因子对生长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植被生长的限制程度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地形因子的提取,可以将地形因子与森林蓄积量之间的关系引入多光谱估测模型,提高森林蓄积量估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纹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森林蓄积量多光谱估测模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森林相关的多光谱遥感影像。
这些影像通常涵盖了不同波段的信息,包括可见光波段、红外波段等。
同时获取对应的地形因子数据,如高程数据、坡度数据等。
第二步,通过影像纹理分析算法提取纹理因子。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统计像素间的差异性,计算均方差、方差、对比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影像中的纹理信息,亦即不同像元之间的差别。
通过对纹理因子的提取,可以获得影像纹理的特征信息。
第三步,提取地形因子。
根据多光谱遥感影像获取相应的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数据。
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出地形的剧烈程度和地势特征。
第四步,建立森林蓄积量与纹理因子、地形因子的关系模型。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森林蓄积量与纹理因子、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
基于DEM的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形因子及森林资源分布相关性分析
基于 DEM 的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形因子及森林资源 分布相关性分析
邵加云,何圣兵
(和县鸡笼山林场,安徽 马鞍山 238200)
摘 要:本文通过对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域范围内的地形因子进行 DEM 影像归类,与森林公园内的小班因子进
DEM 栅格影像中包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 子,如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等,利用地理信息系
统相关软件,使其与森林资源数据库叠加分析后可 以得到一系列与森林资源相关的数据,通过分析其 内在关系可以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供森林资源管 理使用。 1 研究区概况
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 118毅04忆耀118毅24忆E、 32毅22忆耀32毅30忆N,在安徽省和县境内,地处江淮丘陵 地区东部,距和县县城 20 km,群山环拱、一峰独雄、 状若鸡笼,故名鸡笼山。道家《洞天福地记》称其为 “第四十二福地”,素有“江北第一名山”之称。
中图分类号:S75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152(2019)04-0019-05
Analysis on Correlation between Topographic Factors and Forest Resources Distribution of Jilong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SHAO Jiayun, HE Shengbing
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 4 500 hm2。公园内 植被茂密、绿树成荫、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属于北 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
收稿日期:2019-07-01
亚布力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格局分析及生态评价
亚布力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格局分析及生态评价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生态评价是景观生态学应用领域中密切联系的两个环节,是正确认识景观、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景观资源的前提条件。
本研究以GIS 技术为平台,以亚布力森林公园201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1:2.5万林相图和等高线图为基础,采用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对亚布力森林公园的景观格局、斑块特征、群落特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森林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评价,针对亚布力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优化和持续经营措施,目的是为该公园的持续经营和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计算、分类,并分析了景观的17个代表性指标。
亚布力森林公园一级景观分成10类,森林景观(二级景观)分成18类,其中有林地景观占总面积的74.5%,控制着整个公园的景观结构和生态功能。
其次是农地(1.49%)。
其它景观斑块镶嵌于有林地和农地景观中。
森林景观以阔叶混交林主,占有林地面积的24.76%,其次是椴树林(17.57%)和落叶松林(11.83%)。
森林景观以天然次生林为主,占有林地面积的85.22%,以幼龄林景观为主,占有林地面积的48.7%。
亚布力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受地形因子影响明显,其中森林景观的51.46%主要分布在海拔400-600m之间,83.01%分布在<25°的坡地上,85.2%分布在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阴坡最多。
从整体景观要素斑块规模来看,农地景观斑块个数(NP)85,斑块平均面积(MPS)为19.4,说明农地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高。
在森林景观中色木林景观整体性较好,斑块集中;白桦林斑块比较分散,破碎化较为严重;从斑块形状指数来看,一级景观中有林地形状指数(2.02)和斑块分维数(1.34)最大,表明有林地边缘形状曲折多变,形状复杂;二级景观中樟子松林形状指数(2.22)和分维数(1.35)最大,表明樟子松林景观类型的形状比较复杂;从景观异质性指标分析,景观类型多样,景观异质性程度相对较大,破碎化程度低;从景观要素空间相互关系分析,各景观要素总体上空间分布相对均匀,呈团聚装分布,但个别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比较分散:从景观多样性来看,亚布力森林公园内各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为2.66,多样性指数低,优势类型景观明显。
不同地貌类型景观格局尺度效应分析
不同地貌类型景观格局尺度效应分析不同地貌类型景观格局尺度效应分析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峡谷、河流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地貌类型的不同对景观格局产生着不同的尺度效应。
本文将对不同地貌类型的景观格局尺度效应进行分析。
首先,山地区的地貌类型主要是山脉和山峰。
这种地貌类型的景观格局在大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连续性和不规则性。
在小尺度上,山地区的景观格局则显示出较强的分散性和异质性。
这种尺度效应是由于山地地形的多样性和地形复杂性造成的。
山地地形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地区景观格局的不同;地形复杂性使得山地区的景观格局在小尺度上呈现出分散和异质的特点。
其次,丘陵地区的地貌类型主要是丘陵和坡地。
这种地貌类型的景观格局在大尺度上呈现出较为连续且具有规则性的特点。
在小尺度上,丘陵地区的景观格局则显示出较强的分散性和异质性。
这种尺度效应是由于丘陵地形的相对平缓和地质结构的复杂性造成的。
丘陵地形的相对平缓导致了大尺度上景观格局的连续性和规则性;地质结构的复杂性使得丘陵地区的景观格局在小尺度上呈现出分散和异质的特点。
再次,平原地区的地貌类型主要是平坦和低洼的地形。
这种地貌类型的景观格局在大尺度上呈现出较为连续且具有规则性的特点。
在小尺度上,平原地区的景观格局则显示出较强的分散性和一致性。
这种尺度效应是由于平原地形的平坦和地质结构的简单性造成的。
平原地形的平坦导致了大尺度上景观格局的连续性和规则性;地质结构的简单性使得平原地区的景观格局在小尺度上呈现出分散和一致的特点。
最后,峡谷地区的地貌类型主要是深谷和峭壁。
这种地貌类型的景观格局在大尺度上呈现出较为不连续且具有不规则性的特点。
在小尺度上,峡谷地区的景观格局则显示出较强的聚集性和异质性。
这种尺度效应是由于峡谷地形的陡峭和地质结构的复杂性造成的。
峡谷地形的陡峭导致了大尺度上景观格局的不连续性和不规则性;地质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峡谷地区的景观格局在小尺度上呈现出聚集和异质的特点。
地貌因子与森林立地分类对森林经营管理的影响
地貌因子与森林立地分类对森林经营管理的影响林国钦(福建省光泽县林业局 福建光泽 354100)农民人均收入低,给资金的筹集增加了难度。
黄泽江流域山体覆绿工程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公益性事业,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市财政局对工程项目建设配套资金给予优先安排,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工程建设。
积极鼓励多渠道多层次集资投入,坚持谁投入、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厂矿、企事业单位、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等与当地村、户合作共同开发。
参考文献1 何德汀,何绍峰,等 浙江省上东江流域治理的探讨[J] 华东森林经理,2000,14(2):37~402 柳旭波 山区果树栽培的新趋势∀∀∀生态栽培[J] 浙江林业科技,2000,20(5):62~433 谢相林,高智慧,等 浙江省退耕还林主要生态治理模式初探[J] 浙江林业科技,2003,23(2):53~564 刘本同,钱华,等 我国岩石边坡植被修复技术现状和展望[J] 浙江林业科技,2004,24(3):47~53#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简称二类调查和编案!)是一项重要的林业基础工作,是森林经营单位科学培育、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森林经营效益的重要依据。
目前,福建全省正在开展该项工作,由于地貌因子判定的准确与否一直是二类调查和编案工作的疑点和难点问题,长期困扰着外业调查和质量检查人员,影响了对森林调查质量的客观评价。
因此,本人以多次亲历二类调查和编案工作的技术经验,将地貌因子的判定方法及其对森林立地分类和森林经营管理的影响作一粗浅的分析。
1 基本情况1 1 地理位置光泽县位于闽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坡,地处闽江流域之富屯溪上游,地理座标为东经117∃~ 117∃40%,北纬27∃18%~27∃59%,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县之一。
1 2 森林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224016 99 hm2(包括县境内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18249 33hm2,下同)其中森业用地189949 87hm2,占84 79%。
02-8 地形因子
广西的划分
高山;>2000米 中山:2000-800米 低山:500-800米 高丘:250---500米 中丘:100---250米 低丘:<100米
在实践中,通常还按地形要素的范 围大小划分为巨地形、大地形、中 地形、小地形和微地形等五个等级。 巨地形:通常指水平距离数十一 数百公里,垂直高度数百米一数千 米的广大范围内的地形。如蒙新高 原、秦巴山地、南岭山地都属之。
树木开始生长的时间也是南坡早于 北坡,森林类型和树种的垂直分布 界限,南坡也常高于北坡。 在树种的分布区内,北方树种在其 南界可分布到山的北坡;南方树种 在其北界,则可分布到山的南坡, 即南坡是南方树种的北界,北坡是 北方树种的南界,这就是阿略兴提 出的植物先期适应的法则。
(2)坡位
坡位是指山坡的不同部位,通常可把一个 山被划分为上坡、中坡、下坡三部分,在 山体很大,坡面很长时,还可划为山脊、 上坡、中坡、下坡和山麓(山谷)等五部 分。 坡位的变化实际上也是阳光、水分、养分 和土壤条件的生态序列,从山脊到坡脚, 坡面所获得的阳光不断减少(日照时数减 少),水分和养分则逐渐增多,整个生境 朝着明暗湿润的方向发展
山地可按其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区 分为: 极高山:海拔高度在5 000m以上,相对 高度大于1 000m。 高山:海拔高度超过3 000m,相对高度 在1 000m以上,山形高峻,尖峰峭壁。 中山:海拔高度为1 000~3 000m,相对 高度为500—1 000m,有山脉形态,但分割 较碎。 低山:海拔高度为500—1 000m,相对高 度为200~500m,外形平缓,其山顶、山脊 呈圆形或棱形。
2.8 地形因子
地形对于森林是一个间接生态因子,通过改 变气候、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森林植物。我国 现有森林植被多分布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 地带,因此,研究地形变化与森林分布、生 长发育的生态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景观格局空间自相关尺度效应分析的开题报告
景观格局空间自相关尺度效应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景观格局是指地表面物质、能量和生物之间的空间与时间分配格局,是非常复杂的地理空间模式,由各种不同类型的景观组成。
研究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尺度效应可以展示出景观格局在不同尺度下的异质性,分析景观格局随着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及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尺度效应,探索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的异质性以及景观格局随着尺度变化的规律,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 研究背景及意义2. 国内外研究现状3. 空间自相关概念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4. 景观格局概念及分类5. 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尺度效应分析6. 以某地区为例进行案例分析7. 结论及展望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GIS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ArcGIS等相关软件进行景观格局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空间自相关分析软件GeoDa中进行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1. 完成文献综述,深入了解景观格局空间自相关尺度效应的相关研究现状。
2. 学习GIS和遥感技术,并通过实践案例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3. 收集并处理某地区的景观格局相关数据。
第二年:1. 进行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2. 撰写研究论文。
3. 完成研究报告并进行答辩。
六、经费预算本研究预计需要购买GIS和遥感软件许可证,并进行相关数据的调查和采集,预计经费预算为10万元左右。
七、预期成果1. 深入探索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尺度效应,并揭示景观格局在不同尺度下的异质性及其变化规律。
2. 为生态环境保护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并提高学术造诣。
以上即为本次景观格局空间自相关尺度效应分析的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 ,实际面积为 100 m ×100 m 、 200 m ×200 m 和 300 m ×300 m , 即样方实际面积分别为 1 、 4和9
表1 样方地形因子与赋值 Tab. 1 Topographical factors their value sampling quadrats 赋值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370254) 。 3 3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05 - 11 - 16 接受日期 :2006 - 04 - 12
地形地貌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 , 其生态学意义 和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已有大量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分 析 [ 8 ,11 ] 。地形特征与许多生境因子有着密切的相 关性 ,在反映生境异质性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 ,明显 体现了对生境条件的综合性指示能力[ 3 ,9 ] 。作为生 境条件的一种综合指示 ,地形特征是一个多维变量 , 其影响也存在不同的尺度特征 , 需要一种等级性的 观点来认识 ,在某一特征尺度上不同的特征对森林 格局的影响强度可能会发生不同的梯度变化 。不同 地形因子对森林植被的格局有不同的影响 , 森林植
域位于山东泰山风景区 ,该区域总面积 12015 km2 , 森林覆盖率达 8115 % 。主峰为玉皇顶 , 海拔 1545 m ,以其为中心已形成一个重要的森林旅游区 , 同时 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 。由于地处暖温带大 陆性季风气候区 ,山顶平均气温 513 ℃,年平均降水 量 1 12416 mm ,山下年平均气温 1218 ℃,年平均降 水量 71510 mm 。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分异十分明 显 , 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 植被带的垂直 分布明显 。其中松林 、 侧柏林 、 刺槐林和栎林 4 类森 林类型的面积占据绝对优势 。该区域地形复杂 、 地 势险峻 ,为中山和低山地貌 , 由于海拔相对高差大 , 梯度变化明显 ,坡向 、 坡度 、 坡位和坡形的状况复杂 。 212 研究方法
1 引 言
被存在着多重尺度和方向的分异格局[ 4 ] 。 森林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发展 , 使得 地形对森林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影响显得十分重 要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尤其是 3S 核心技术在景观 生态学中的应用 ,地形特征的尺度效应 、 生态学意义 及其对生态过程的影响已成为森林景观生态的研究 热点之一 。本文以山东泰山的森林植被为对象 , 着 重分析在 TM 遥感图像判读解译条件下 , 地形因子 对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的贡献及其尺度效应 。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广州 510275)
摘 要 以 TM 影像和野外调查为数据源 ,3S 技术为研究手段 ,分析了泰山的森林景观结构动态变化 以及景观格局沿高程的分异 。选择相对高差较大的区域设计了 8 个地形方位 ,采用 3 种由连续样方组 成的辐射状样带 ,在遥感影像上进行信息采集 ,研究地形对森林景观格局的多尺度效应 ,分析了不同地 形因子对森林景观分异的影响 。结果表明 , 在景观尺度上 ,地形方位 、 海拔 、 山地类型是影响森林景观 镶嵌格局的控制因素 ,坡向 、 坡度是重要因素 ,坡形 、 坡位是不明显因素 。以 TM 影像为信息源 ,从森林 景观分异和梯度分析上 ,首先要考虑海拔坡向指数 、 坡形坡位指数和海拔 ,并立足于地形方位 。地形主 要因子间存在着稳定的显著正相关 ,为森林分异多尺度格局提供了较强的综合解释能力 。 关键词 地形 ,尺度效应 ,景观格局 ,森林景观 中图分类号 Q9481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4890 ( 2006) 08 - 0900 - 05
查成果) 和各小班调查因子登记表 ; ②1 ∶ 25 000 航 空摄影平面图和判读标志调查表 ; ③TM 卫星影像 图 ( 2002 年 11 月 28 日 ) 和目视解译标志表 。在软 件 ARC/ IN FO 支持下 ,经图层配准叠加生成等高线 — 林相图 ( 包括小班因子属性库) 、 等高线 — 航摄图 和等 高 线 — 卫 星 影 像 图 。建 立 数 字 高 程 模 型 (DEM) ,生成坡度图 、 坡向图 。在研究区 1 ∶ 50 000 地形图上 ,以主峰玉皇顶为中心 ,按 8 个地形方位设 置 8 条辐射样带 ( 图 1) ,在样带上分别设置 2 mm ×
2 mm 、 4 mm ×4 mm 和 6 mm ×6 mm 3 种连续样
海拔 ( x 3 ) 、 坡向 ( x 4 ) 、 坡度 ( x 5 ) 、 坡 山地类型 ( x 2 ) 、 形 ( x 6 ) 和坡位 ( x 7 ) 7 项地形要素并分级量化赋值 (表 1) ; 将山地类型与样带方位考虑为海拔坡向指 数 ( x 8) 、 坡向坡度指数 ( x 9 ) 、 坡形坡位指数 ( x 10 ) , 这 3 项指数的赋值为其两要素赋值的合计值 。
( Pl atycl ad us orient alis ) 、 刺槐 ( Robi nia pseu doacaci2 a) 和栎 ( Q uercus sp . ) 林为主的山地森林 。研究区
个 ,形成 3 种尺度连续 8 个地形方位的样方信息采 集系列 。为研究方便通过图形剪裁获得 8 个地形方 位的带状图 。
Multi2scale effect of topography on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in Taishan Mountain. GUO Luo1 , XIA Be2 icheng1 , L IU Wenqiu2 ( 1 School of Envi ron ment Sciences and Engi neeri ng , S un Yat2Sen U niversity , Guangz hou 510275 , Chi na ; 2 School of L if e Sciences , S un Yat2Sen U niversity , Guangz hou 510275 , Chi2 na) . Chi nese Jou rnal of Ecology ,2006 ,25 ( 8) :900~904. Based on Landsat TM images and field survey data , and by t he aids of 3S techniques , t his paper studied t he dynamic changes of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in Taishan Mountain , and t heir relations wit h altitude variation. Eight topographical factors were adopted to define t he top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 and t hree radiant tran2 sects consisting of standard sequential sampling plots were appli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remote sensing im2 ages. The multi2scale pattern of forest landscape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 h topographical parame2 ters were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d main factor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ed t hat topographical orientation (position) , elevation , and mountain land type were t he critical factors at landscape level , slope ex2 posure and gradient were important factors , while slope shape and position were not t he significant ones. In t he analyses of forest landscape differentiation and gradient , t he key elements were elevation exposure , slope shape and position , and elevation , wit h t he consideration of topographical posi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t he main topographical factors , which could better explain t he multi2scale pattern of forest landscape differentiation. The contribution rate was about 70 % at any scale , and t he explanatory percentage was increased wit h increasing scale while t he explanatory ability was in adverse , which revealed t hat t he effect of topographical factors on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is prominent , and scale effect remain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explored. Key words topography ,scale effect ,landscape pattern ,forest landscape.
21213 森林景观分类 景观类型的划分以遥感影
像的目视解译标志为基础 ,并考虑 TM 影像数据监 督分类的可解译性和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要求 , 建 立了以优势林分为主要依据的分类系统 , 将研究区 斑块状森林景观类型划分为松林 、 栎林 、 刺槐林 、 侧 柏林 、 混交林和灌木灌丛共 6 类 。样方中森林景观 要素的观测值和取值采用基准面积法 ( SAM ) [ 6 ]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