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_走向专业的听评课_崔允漷

合集下载

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_一种专业的听评课_崔允漷

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_一种专业的听评课_崔允漷

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崔允漷[摘要]传统的听评课存在听课无合作、评课无依据、听评课无研究的症状,体现了专业性的丧失。

课堂观察LICC范式从当前作为一种课堂研究的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出发,坚持科学实用主义,通过对课堂的解构,倡导教师组建不同的合作体,采用类似科学观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该范式在丰富课堂知识、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在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关键词]听评课;课堂观察;课堂研究范式[作者简介]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上海200062)课堂研究由来已久,历史上也出现过多种类型,如记录式、回忆式、测量式、描述式、解释式等。

然而,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来看,在“常规科学”时期占主流地位的、能提取出范式的要素的课堂研究类型似乎不太清楚。

本文试图陈述一种新出现的课堂研究范式,旨在推进人们对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作进一步的关注与研究。

一、从传统听评课到课堂观察:专业化的需求听评课始于何时?笔者尚未考证。

但毫无疑问,听评课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师一项重要的专业业务活动。

据笔者不完全调查,一般来说,我国学校规定教师一学期的听课节数在10~20节之间。

“最牛”的一所学校规定,每个教师一学期必须听38节课,并递交听课笔记以备检查。

然而,可参照的日本、新加坡的学校在这方面都没有给教师作如此硬性的规定。

日本学校一学年有三个学期,小学一般每月教师参加听评课1~2次,4月份、9月份、1月份,由于刚开学或学期结束,学校一般不开展听评课,所以按学年算的话,一学年大概有7~8次。

初中只有热心课例研究的学校,教师才会做到一个月参加听评课一次,一般的学校就很难说。

高中几乎没有听评课活动。

新加坡学校没有明确规定每学期的听评课节数,只有如下两条规定与之有关:(1)教师每年需参加100小时的专业发展活动,主要形式有:阅读与教学相关或其他专业领域的书籍;上培训课、参加研讨会、讲座等;教师之间听课、观课与议课;进行教研活动,如行动研究。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解决问题
课前会议
1.被观察者说课。围绕五个方面(1)本科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 的关系和地位是什么?(即解课标和析教材)(2)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 情况(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习惯和课堂气氛等),包括学优生和学困生
的座位在哪(提供座次表,标明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分布位置,为观察者选 定观察点和选择观察为止提供帮助)(3)我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重点难 点在哪里?我准备如何解决?(重点陈述本课的学习目标,最好表述成可 观察可量化的表现标准)(4)本课的大致结构是什么?有哪些创新或困 惑(主要是介绍教学设计)(5)我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我 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介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监控)
判断练习
自选主题,确立观察点 尝试这做一份课堂观察量表
学以致用
让我们一起走向专业
专业 学习
专业 听课
专业 观察
专业 评课
如何使听评课更专业化
6.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观察工具(课堂观察量表),但这 些工具应该是开放的,供选择的。
7.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听评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一是 由完整的记录到重点记录再到不用记录;二是由听课到 观课再到思课;三是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师再到关注学 生。
8.重点应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因为教师所做的一切都 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2005年暑期与崔允漷教授面谈一次,十年暗中探索寻得一线亮 光,大胆的在11月的《2005学年学校教科信息工作计划》的“工 作行事历”中写下“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实践。
2006年4月17日《课堂观察手册》易稿十二次,第十三稿于晚上 10:03分发到崔教授邮箱,4月18日下午3:00打开邮箱,收到两封 来自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邮件,一封为崔教授的一个英语 单词,一个惊叹号:Good!。另外一封为胡慧闵教授的七八百字的 回复,一个惜墨如金,一个泼墨如水,见证了《课堂观察手册》的 诞生

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摘要)

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摘要)

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摘要)听评课就是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

听评课技能是教研员必备的、最重要的技能。

为了提高听评课的效果,教研员必须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听评课的技能水平。

学习本次研修的第六个课题《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的关键是学习基于证据的听评课。

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课前准备1.明确听评课的目的,找准观察点,开发评价工具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素有多种,听评课的目的不同(这里我们以研究型听评课为例),观察点就不同(研究的重点不同,观察点的设置也不同)。

众多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要素,主要有课程、教师、学生、课堂等4个。

每个要素有5个视角,各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如下83个。

(1)课程——教与学的内容课堂是从“课标”出发走向“生活”,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课程这个要素包括“目标”“内容”“方法”“资源”和“练习”等5个视角,均可从“预设”与“生成”方向去观察,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21个。

“目标”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①预设的课时目标(学会、会学、乐学)是什么?怎么样?②课时目标是根据什么(课标、学科、教材、教师、学生)预设的?怎么样?③预设的课时目标在课堂遭遇到怎样的生成问题?生成什么?怎么样?④课时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矛盾是什么?教师如何解决?怎么样?“内容”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5个:①预设哪些教与学的内容?根据什么(课标、学科、教材、课时、教师、学生)预设的?怎么样?②生成哪些教与学的内容?根据什么生成的?怎么样?③教与学内容突显本学科的主导概念、核心技能、逻辑关系是什么,怎么样?④教与学内容有没有明显的科学性、思想性方面的错误?为什么会产生?⑤教与学内容的容量、新旧知识迁移、重点难点处理、兼顾学生差异等方面怎么样?“方法”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①预设哪些教与学方法(启发、讲授、讨论、活动、探究式)?根据什么预设的?怎么样?②生成哪些教与学方法?根据什么生成的?怎么样?③预设与生成的教与学方法有没有体现本学科的特点?④预设与生成的教与学方法有没有引起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关注?“资源”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①预设哪些资源(印刷材料、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人)?意图是什么?②预设资源有没有得到实际利用?利用(对教师、学生)的效果如何?③生成哪些资源?利用的效果如何?④向学生推荐哪些资源?现实性、有效性如何?“练习”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①预设、生成哪些(课堂、课外)练习?怎么布置的?②练习的质和量,发挥怎样的作用?③练习有指导吗?指导的过程、行为、方法、结果如何?怎么样?④在练习和“回归生活”上有哪些探索?怎么样?(2)教师——教师教的技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他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呼唤专业化的听评课读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后结合我校听课活动想到的

呼唤专业化的听评课读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后结合我校听课活动想到的

呼唤专业化的听课读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后结合我校听课活动想到的马浮亮引言听评课是一个很专业、很细致、很累心的工作,认真的听一节课下来会让你觉得比上一节课累多了!不信?拿课堂提问举一个小例子吧。

老师课上提了一个问题(太常见了),听课教师要思考:在什么环境下提出的这个问题?有提出的必要吗?这个问题的候答时间是多少?这些时间够什么水平的学生给出答案?老师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回答后老师的理答时间是多少?给了其他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回答是否正确的时间了吗?是学生主动回答这个问题的吗?老师是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的吗?这个学生的水平如何?学生这个问题回答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老师怎样肯定的,动作还是语言?老师有没有重复学生的答案?如果重复了为什么?如果学生答错了,老师是如何表述的?如果学生不说话,老师怎么处理?……这样听一节课下来,能不累吗?也许有人说,这是不是太细了?有必要吗?当然有必要,因为教学的大方向上谁都不会犯错误,而优秀的教师就是在细节上显示出他的大家风范的。

我校教学展示月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听课的同时,观察了听课教师的表现,发现很多教师的听课状态不尽如人意。

大多数的教师听课只是存在于听课的表象上,单方面的关注教师的行为分析,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评课,认真的寻找着作课教师的优缺点,并加以评价,给出一个枯燥的,没有实质意义的分数。

听课教师的目的大多数很单一,绝大部分是因为要达到学校里要求的听课数量,属于教师要承担的众多任务中的一项而已。

也有部分教师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来听课,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学习,学习什么!学校里下发了《西青区中学“高校教学”课堂评价表》,这个评价表我个人认为非常专业,但是,给我的感觉它是一个宏观的,方向性的东西,普通的老师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较小。

我们需要量化的,模式化的可以具体操作的东西来指导我们的听评课。

可以将听课的教师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打分评课而进行的听课,即“评课专业户”;一类是为了向优秀教师模仿而进行的听课,即“模仿专业户”;一类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进行的听课,即“听课任务户”,这样的听课会有什么良好的效果呢?所以我们需要专业的听课方法的指导,需要学会课堂观察,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

书名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书名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书名: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作者:沈毅,崔允漷?着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月:ISBN号:63605内容简介:书中具体包括了: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何为课堂观察的程序、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等内容。

作者简介:沈毅,中学高级教师。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兼任余杭信达外国语学校副理事长。

长期致力于教育和学校管理的研究。

崔允漷,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浙江临海人。

着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等。

精彩书摘:探索通过第一个阶段的研究实践,我们探索了“课堂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以及实施策略。

在这里,引用一些真实的案例,展示我们的探索历程。

2007年7月,从余杭高级中学回来,政史地组先行一步,开展“课堂教学观察”活动。

实施步骤按照《课堂观察手册》进行:课前会议一课中观察一课后会议。

1.课前策划诊断、组织学习手册,寻找一个适合的“视点”为落实“课堂观察式”听课,政史地组、生化组教师用一周的时间自我培训,学习《课堂观察手册》,并学会对教学行为进行记录和反思,着手设计“课堂观察”记录量表。

一张“记录量表”的设计花了一个星期,内容一减再减。

在反复的修改中,大家体会到,应该把记录课堂上教师做了什么、学生学得怎样作为重点,但我们每个观察者在一节课里一定要有观察重点。

通过讨论,把量表的项目定位为三大块:教学环节、实施过程及教学策略、评议意见(目标落实情况)及建议。

把目标落实与评议意见进行整合,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即评议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否有效,作为观察、思考、分析的重点。

简单来说,以学生学得如何来反思教师设计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效果如何。

2.实施课堂观察,课后对话交流本学期开始进入课堂,各教研组根据本组情况以4人至6人为一组,分成“课程”、“教师”、“学生”和“课堂文化”四个小组分别对课堂进行观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受教研室厉老师的委托,今天,我有幸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个话题,课堂观察---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这个话题也是去年12月初,我们一起在济南学习内容的一次体会和汇报,敬请领导老师们审议,不当之处敬请斧正!在此,感谢厉老师给我的这次学习的机会,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一、课堂观察的背景及四个观察维度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

但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至今仍然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典型代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于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其开发了人际互动的12类行为编码,并以此作为课堂中小组讨论的人际互动过程的研究框架。

在某种程度说,贝尔思的研究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

而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后经他自己不断修正的研究成果“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coding system),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

课堂观察在我国早已有所介绍,特别是最近几年课堂观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一线教师的关注,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我们本次学习的依据主要来自崔允漷博士研究的课堂观察,浙江临海人,教育学博士。

崔老师从2005年开始针对听评课“无合作、无证据、无研究”的“去专业化”现象,研究推出了一种新的课堂观察模式。

该模式假设,课堂教学由“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与“课堂文化 (Culture)”四个要素构成。

其中,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学习,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教师在如何“教”时所呈现的直接行为、该课堂提供了什么性质的课程、情境与人际关系体现了什么样的课堂文化。

课堂观察_走向专业的听评课_崔允漷

课堂观察_走向专业的听评课_崔允漷
(教师与课程·手段与资源·情境创设 )
3.学生回答类型
4.学生应答方式
(学生·互动·回答行为)
(学生·互动·回答行为)
(教师·活动·提问)
5.教师理答的方式
例:学习目标的 预设、生成与达 成
6.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
(教师·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整合)
7.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监控
(教师·手段·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监控)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 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建议(成 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
(一)屠老师课后反思 (二)观察教师简要报告观察结果 (三)本次观察形成的结论 (一)学案 (二)课后反思与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课中观察:2006年11月9日,第2节课


吴江林: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 和运用 郑 超:教师对学生错误的指导 彭小妹: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喻 融:教师的讲解效度 钟 慧:学生的应答方式 路雅琴:教师的提问方式 姜 平:教学时间的分配
简单处理 任务取向 不合而作与有合无作 思考
从简单到复杂 从对立到理解 从业余到专业

范式转型:转变思维方式



新范式的建构:一种尝试性的框架
建构
一、我们的努力:从课例说起

背景:屠飞燕老师;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 课前会议:2006年11月8日


(一)屠飞燕老师说课 (二)屠老师与观察者的交流 (三)屠老师与观察者讨论观察点 (一)观察工具 (二)观察位置的选择 (三)观察过程
2、何为课堂观察专业合作体?



有主体的意愿 可分解的任务 有共享的规则 有互惠的效益
合作体四元素

《课堂观察2走向专业听评课》崔允漷

《课堂观察2走向专业听评课》崔允漷
(文本式) ②各小组观察报告
“观察课例”内容收获
1. 学习目标预设的定位与方法


①学习目标的来源→课标

定位 ②学习目标的类型→属于三维目标哪一维
学 习 目
③学习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期目标只是最低结果”

寻找关键词
的 预 设
方法
①如何将课程标准 转化为课堂学习目标
↓ 扩展或剖析关键词


“观察工具”内容介绍
辅助教学
两 个 视 角
• 学习支架的设计与利用 • 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 • OAE学案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 • 通过数学例题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课前预习检测题的设计和结果处理
教学环节
• 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 • 课堂互动与教学目标达成 • 教学环节与学习目标的达成 • 评价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息 的 获 取
最少,这与本节课的‘问题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 的教学策略有些背离,说明教师可以减少讲的内容和时间, 以便让学情充分暴露出来。’”



“观察课例”内容收获
2. 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 物 ) 学 习 信 息 的 获 取 与 利 用
个人感悟(收获)
课堂观察: “前专业化”→“专业化”

5)练习的 ①形式(独立练习还是小组练习)

观察角度 ②时间 ③频次 ④参与人数
⑤完成情况 ⑥情境 etc.
“观察工具”内容介绍
3.使用说明:
案 (1)观察量表 例 一 : 学 生 动 作 技 能 的 形 成
“观察工具”内容介绍
3.使用说明:
案 例 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用T. Kuhn的范式观 借用T. Kuhn的范式观
1、何为听评课? 何为听评课?
日常生活 专业学习 合作研究
2、何为课堂观察专业合作体?
有主体的意愿 可分解的任务 有共享的规则 有互惠的效益 合作体四元素
这是我从 打牌中悟 出来的。 出来的。
3、何为课堂观察的技术或工?
第一步:课堂观察框架: 第一步:课堂观察框架: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第二步:选择观察点: 第二步: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 或分工的需要 第三步: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 第三步: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 或分析细节 第四步: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避免随意性, 第四步: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避免随意性,提升 专业含量
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C) 思考/民主/ 思考/民主/ 创新/关爱/ 创新/关爱/特质
可观察 可记录 可解释
第二步
原则
确定 观察点
观察者 途径 被观察者 合作体
课堂观察框架(部分 : 维度20视角68 20视角68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 部分):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部分
维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2)倾听; )准备;( 自主”中的“ 学生 (1)准备;( )倾听; 如“自主”中的“学生可自主 ;(4)自主; 支配的时间有多少? 学习 (3)互动;( )自主; 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 )互动;( 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 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L) (5)达成 ) ;(2)呈示; )环节;( 环节”中的“ 教师 (1)环节;( )呈示; 如“环节”中的“这些环节是 ;(4)指导; 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吗? 教学 (3)对话;( )指导; 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吗?” )对话;( ) (I) (5)机智 ) ;(2)内容; )目标;( 课程 (1)目标;( )内容; ;(4)评价; 性质 (3)实施;( )评价; )实施;( ) (C) (5)资源 ) )思考;(2)民主; ;( 课堂 (1)思考;( )民主; ;(4)关爱; 文化 (3)创新;( )关爱; )创新;( ) (C) (5)特质 ) 如“目标”中的“目标是根据 目标”中的“ 什么(课程标准/学生 教材) 学生/教材 什么(课程标准 学生 教材) 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特质”中的“ 如“特质”中的“整堂课设计 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 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 教材处 导入/教学策略 指导/对 理/导入 教学策略 指导 对 导入 教学策略/指导 话)”
教研员研修品牌报告之一
课堂观察Ⅰ 课堂观察Ⅰ: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Dr. Cui Yunhuo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副主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 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Cuiyunhuo@
崔允漷
博士
© 2009 by Cuiyunhuo
理解的思维
个体性:明晰优势,寻找特色,少点“补缺” 个体性:明晰优势,寻找特色,少点“补缺” 同理心:谈到问题时, 体谅优先” 同理心:谈到问题时,以“体谅优先”为原则 合作心:人心齐,泰山移;树立“共同体” 合作心:人心齐,泰山移;树立“共同体”观 只能看到我所看到的 相信我只能 念;相信我只能看到我所看到的
报告内容
我们的努力: 我们的努力:从课例说起 听评课存在的问题: 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去专业
简单处理 任务取向 不合而作与有合无作 行动 问题
范式转型: 范式转型:转变思维方式
从简单到复杂 从对立到理解 从业余到专业
思考
新范式的建构: 新范式的建构:一种尝试性的框架
建构
一、我们的努力:从课例说起 我们的努力:
的思维(实践逻辑) 复杂的思维(实践逻辑)
整体与部分共同决定系统: 整体与部分共同决定系统: 2≠1+1 此时此地就此课与此人的对话 自组织、个体性因素:课如人, 自组织、个体性因素:课如人, 人即课 教学是艺术: 教学是艺术:事后才知道 教学是决策: 教学是决策:视情况而定 好课是什么?多样性的统一, 好课是什么?多样性的统一, 统一在两个基本点上: 统一在两个基本点上:标准与 底线
四、新范式的建构:LICC范式 新范式的建构: 范式
哲学层面: 哲学层面:需要对听评课再概念 社会学层面: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者、 社会学层面: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者、 学生构成一个专业共同体(合作体) 学生构成一个专业共同体(合作体) 技术或工具层面:课堂观察框架、 技术或工具层面:课堂观察框架、课堂观 察或记录工具的开发、 察或记录工具的开发、课堂观察程序及步 观察点的确定、 骤、观察点的确定、课例制作等
的思维(理论逻辑) 简单的思维(理论逻辑)
“分解、化约”的思维: 分解、化约”的思维: 2≌1+1;如人 身+心 ≌ ;如人=身 心 去现场或脉络” “去现场或脉络”的类推 “无人”的漫谈 无人” 教学规律” 对“教学规律”的迷信
全国“十大车德士” 全国“十大车德士”杭州的哥 万力师傅推荐十条车规
我的故事:让我们千万次问:什么
样的课是好课?
1999年,我们出版的《教学理论》第八章建构了一种课堂教 学行为评价表,共有5个维度(目标0.15;内容0.2;程序与方法0.3; 5 教师素养0.15;学生学习0.2)、15条指标 四个等级 15条指标 四个等级,还有定性 15条指标、四个等级 的总体描述 总体描述,结果是…… 总体描述 2003年,我们在无锡旺庄小学讨论“好课”的标准时提出: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2005年,我们在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讨论“课堂教学底线 课堂教学底线” 课堂教学底线 2006年,我们在余杭高级中学讨论“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 我们还要继续追问……
课前会议 课中观察 课后会议
第一步
理解课堂
教师教学( 教师教学(I) 环节/呈示/ 环节/呈示/ 对话/指导/ 对话/指导/机智 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L) 准备/倾听/ 准备/倾听/ 互动/自主/ 互动/自主/达 成
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C) 目标/内容/ 目标/内容/ 实施/评价/ 实施/评价/资源
不合而作与有合无作
一类人听课是为了评课, 一类人听课是为了评课,即“评课专业户” 评课专业户” 一类人听课是为了模仿, 仿课专业户” 一类人听课是为了模仿,即“仿课专业户” 一类人听课是为了听课, 听课任务户” 一类人听课是为了听课,即“听课任务户”
三、范式转型:转变思维方式 范式转型:
1、从简单走向复杂 、
本报告聚焦的问题
课程改革关键是教学变革, 课程改革关键是教学变革,而教学变革的主阵 地是课堂 影响课堂教学变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课堂教学变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一是教师的自觉变革 二是外部的听评课制度、教师考核、 二是外部的听评课制度、教师考核、教师培训等
重中之重的因素是听评课制度的变革,特 别是在中国
听评课的问题在哪里? 听评课的问题在哪里?
简单处理
单一目标: 单一目标:只为了得到一个无法解释的分数 单方关注: 单方关注:只关注教师的行为分析 简单类推: 简单类推:据一节推门听到的课或精心打造的好课类推 谁都可以评课
任务取向
只作为教师要承担的多种任务中的一项 让教师重复着做,隐喻就是“多做就会” 让教师重复着做,隐喻就是“多做就会”
详见《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8日第 版 详见《中国教育报》 年 月 日第5版 日第
二、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去专业 听评课存在的问题:
你 听 到 过 这 样 的 话 吗 ? A老师:教务处通知:请教师本周四交听课记录。 老师:教务处通知:请教师本周四交听课记录。 老师: 我还差两节呢,明天去听你的课啊。 B老师:“我还差两节呢,明天去听你的课啊。” 老师下星期要开公开课, 老师说: A老师下星期要开公开课,B老师说:“啊,我去 听什么呢? 老师说: 去了再说吧。 听什么呢?” C老师说:“去了再说吧。” 几年来, 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问题, 几年来,A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问题, 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 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 ……有效教学时间长 技能训练具体到位 ……有效教学时间长 ,如果能 让学生多参与一点就更好,这堂课可以打90 90分 让学生多参与一点就更好,这堂课可以打90分。 时间不多了,我最后谈几点看法。刚才, 老师、 时间不多了,我最后谈几点看法。刚才,A老师、B 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想回应几位老师争论 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的问题……希望按照这样去做…… ……希望按照这样去做 的问题……希望按照这样去做…… 假如这堂课我来上,我会…… 假如这堂课我来上,我会……
3、从业余走向专业 、
专业的思维 业余的思维
缺乏专门的知识基础, 缺乏专门的知识基础,仅当 一项工作 无需专门的训练: 无需专门的训练:误认为 多做就会” “多做就会” 无需专门的人才: 无需专门的人才:误认为 “会上课或会研究就等于会 听评课” 听评课” 听评课是一种评价 反思、 评价、 听评课是一种评价、反思、 对话、研究的行为 对话、研究的行为 需要专门 专门的学习或培训 需要专门的学习或培训 需要专业视角: 需要专业视角:关注学习 需要专业的话语: 需要专业的话语:倡导基 证据的分析 于证据的分析 明确听评课的主体应该是 教师特别是同行 学科) 同行( 教师特别是同行(学科) 教师
为什么将课堂分解成四个维度? 为什么将课堂分解成四个维度?
今天我听数学课? 今天我听数学课?
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 课程性质 课堂文化
1. 学生学得怎样? 学生学得怎样? 2. 教师教得怎样? 教师教得怎样? 3. 是数学课吗? 是数学课吗? 4. 体现什么样的课堂? 体现什么样的课堂?
背景:屠飞燕老师; 背景:屠飞燕老师;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 课前会议:2006年11月 课前会议:2006年11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