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人教育中的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下一句是什么

合集下载

教学相长,以教促学

教学相长,以教促学

教学相长,以教促学2019-10-29⾼效语⽂课堂,唯有贯彻“以学⽣为本”的理念,构建起教学相长的教育氛围,才能实现师⽣之间的情感互动、学习互动和思维互动,从⽽以教促学,达到相互促进,实现师⽣的共同发展。

⼀、情感互动,引导激发,调动学⽣参与兴致爱尔兰诗⼈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桶⽔,⽽是点燃⼀把⽕。

”要实现教学相长,学⽣的学习兴趣是关键⼀环。

我认为,教师要把握学⽣的语⽂基础,了解学⽣的兴趣爱好和⼼理特征,通过恰当的情境,引发学⽣的兴趣,实现师⽣之间的情感互动。

例如:《秋天》的教学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喜欢!师:说到秋天,你们想到的是什么?⽣1:红红的枫叶。

⽣2:⾦⾊的麦浪。

师:你们说得都对!出⽰秋天的风景画⾯,让学⽣⾝临其境感受秋天的美妙,孩⼦们都兴奋地看着屏幕,引发了学习期待。

以学⽣感兴趣的情境导⼊,吸引了每⼀个学⽣的注意⼒,很好地激发了学⽣积极参与的兴趣。

⼆、师⽣互动,以教促学,培养学⽣语⽂能⼒师⽣互动既有利于学⽣学习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设师⽣互动的氛围,采⽤灵活的教学模式,使“教”与“学”的双⽅都能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提⾼学⽣的语⽂综合⽔平。

例如:《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先让学⽣初读课⽂,整体感知⽂章⼤意,在学⽣对⽂章有了初步认识以后,我开始直接提问:“⾯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引导学⽣抓住“⽂章写于1982年”和“⼗多年前”⼏个时间段,并抓住“那时的说法是,花和⽣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中的“那时”发问:“那时指的是什么时候呢?”⽣:(联系上下⽂)指的是⼗年“”时期。

师:(继续引导)“”时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引导学⽣抓住“东⼀穗西⼀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这⼀句,感知当时的社会状况。

通过科学的导学,很好地实现了师⽣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学⽣加深对⽂章的理解,提升语⽂能⼒。

三、及时反馈,反思评价,促进师⽣共同成长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学⽣在学习过程中产⽣的独特见解、新颖的做法以及取得的点滴进步等等,教师都应该作出相应的指导与评价,予以肯定,以此实现师⽣的相互促动,促进师⽣的共同进步。

浅谈“教学相长”

浅谈“教学相长”

浅谈“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段话出自《礼记.学记》。

这段话的意思是虽然菜肴的味道鲜美,但不亲口尝一尝,就不可能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就不会知道它的精妙。

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之后才能够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师生是课堂结构中两个平等的主体,这两个主体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

“教学相长”即是“教”与“学”的双方在相互作用的基础,正面发展的过程与结果。

我以课堂实例为证,说明教与学的唇齿关系。

有一次在语文课上,为了发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我在黑板上画了五个圆,让五个孩子接着画。

我预设的答案有向日葵、小花、小孩、钟表、太阳,结果却让我大感意外:有的同学在圆上加一竖-->梨;有的同学在圆下加一曲线-->气球;有的同学在圆上加一横-->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有的同学在圆中加一正方形--> 铜钱;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一个小男孩在圆上点很多小点儿,他告诉我这是芝麻烧饼。

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呀!我为我先前的愚见而惭愧,我认为预设的答案很周到,其实不然,学生的答案才是发散性的,才是精彩纷呈的。

人人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认为这样改比较符合教学实际:“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还有一个课例可以说明教学相长的关系。

我在执教人教版第三册第六课《胖乎乎的小手》时,为了创设教学情境,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情节:请一位白白胖胖的女生上台,然后又找一位瘦小男生上台,两学生同时举起右手,两相比较,对照鲜明,教室里一片哗然:同学们有相对窃窃私语的;有相视一笑的;有拍手击掌叫好的……“胖乎乎”这一词的含义便迎刃而解了。

教学相长,人必有师;道德之盛,在富而教。的意思

教学相长,人必有师;道德之盛,在富而教。的意思

教学相长,人必有师;道德之盛,在富而教1. 介绍教学相长,人必有师;道德之盛,在富而教,这句话出自《大学》一书,是孔子的经典教育理念。

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本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评估,并撰写一篇有关这句话的高质量文章。

2. 教学相长的内涵教学相长,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

这种相长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启蒙者。

教师通过教学可以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学生则通过学习来不断拓展自己的认识和思维,这种互动促进了双方的共同成长。

3. 人必有师的意义人必有师,表明了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一个良师来指引。

良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良师的存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并在成长过程中避免走入误区。

人与师的关系是一种值得珍惜的情谊。

4. 道德之盛,在富而教的启示道德之盛,在富而教,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富有知识的基础上,如果缺乏道德的引导,知识可能会被滥用,甚至成为危险的武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

5.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教学相长、人必有师和道德之盛,在富而教这句话,是教育的精髓所在。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良师的存在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更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6. 总结教学相长,人必有师;道德之盛,在富而教这句话,是一种深刻的教育理念。

它不仅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是教学相长,更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不断弘扬这种理念,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对教学相长,人必有师;道德之盛,在富而教这句话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后在教育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师生互动,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教而后思 教学相长

教而后思  教学相长

教而后思教学相长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

而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故人们常常说:“教而后思,教学相长”。

本文将从教育的意义、教学的特点以及教学相长的实现路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育的意义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以达成某种目标为基础,对人的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引导和培养。

它的意义如下: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孕育和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力推动力。

它旨在使每个人充分发挥潜能,锻炼身心素质,培养才干和创造力。

2. 塑造美好社会:教育是塑造美好社会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传承优秀文化,培养高尚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3. 培养公民素质: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得知识和智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的特点教学是教育过程中最具体、最直接的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1. 互动性: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交流和反馈,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2. 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因此,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循序渐进:教学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进行。

通过逐步深入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逐渐掌握知识和技能,实现学习目标。

4. 创新性:教学应当具有创新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三、教学相长的实现路径教而后思,教学相长,意味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成长和进步。

实现教学相长有以下几个路径:1. 提升教师的教育素质: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提升教师的教育素质对于实现教学相长至关重要。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注重自我学习和反思,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育情怀。

浅议教学相长

浅议教学相长

浅议教学相长作者:丛庆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1期丛庆(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我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教学相长。

正所谓——开拓不惧远,在教师这个领域,一切教学方法与策略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每天我都在大环境的熏染下摄取着养料。

人生的故事有很多,人生的经验也有很多,往往别人的灵魂就会感染我们,我们对他们怀有敬意。

但我们不能依附在他们身上,要学会讲述自己的故事,演绎自己的生活。

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认识到,一堂完整的课、成功的课,每个老师都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自己独立的思想。

归根究底,关注点还是落在教师和学生身上。

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设计教学方案上,而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则是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把握以及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的验证。

1选用教学方法在备课时的教学方法选择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教师准备和计划教学时将采取哪种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存在万能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把主要精力花到创造自己的教学方法上。

故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众所周知,追求成功、展示自我是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

“竞赛式”教学方法正是利用这点来激发学生自我求成、积极向上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以充分发掘其探究的潜能。

选择教学方法不仅依据教学目的、内容、阶段,所具备的教学条件,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2提高自身素质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

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

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

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旁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里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

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相长

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相长

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相长【摘要】”教学相长”是师生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师要教然后知困,知困而反思,精心组织好互动式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要为教师实践”教学相长”搭建平台,健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措施,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和校本科研的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学记》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从《学记》的成书背景特别是通过全文的整体思路来看,”教学相长”中的”教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教学。

这里,”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也是教师。

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这是它的本意。

今天我们讲”教学相长”,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意思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师和学生都同时得到提高。

这是它的引申意义。

“教学相长”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必须摆脱传统的”学历教育”的桎梏,教师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生要走出压抑个性的困境。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就是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相长”具体地描述了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成长的过程:教学实践-找出不足——自我反思——改变教法、学法-教学实践(共同提高)。

如此循环,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怎样去实践”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1.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我们要站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自己的职业,认识自己岗位的意义和价值。

论教学相长

论教学相长

论教学相长摘要: “教学相长”就是教与学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得到提高,共同进步。

一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二建立良好师生感情、三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四教学方式勇于创新、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六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做到教学相长原则教育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教学相长;教学原则;师生互动;相互促进。

《札记》有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者从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原则。

众所周知,”教学相长”就是教与学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得到提高,共同进步。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无数个教育工作者将”教学相长”作为自己的座佑铭,在不同社会、不同阶段、不同时代,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之下,不断探索着”教学相长”的奥秘。

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中这样说到:”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

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更是一个知识迅速更迭的信息时代。

在当今世界,即使我们身为人师,我们也永远不可能做到处处比学生高。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老师肯定也只是某一方面的,因此我们要始终有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心理准备。

因为我们的阅历和见识的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局限性,我们所能知道的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学无止境,”教学相长”之于教师是对自我的完善,对学生对工作的负责;之于学生,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方法。

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使用的仍然是一种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方式。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施与受、长与少、上对下的关系。

学生始终处于相对被动的弱势地位。

正是这种不平等、不民主、不自由的师生关系,造成了很多学生越来越厌学的普遍现象。

这种以”教”导”学”,以”教”带”学”的教学思想,实际上是因果倒置的思想。

教育心理学表明,人一开始都是有极强的求知欲,或者说学习欲望的。

对“教学相长”的一点看法-精品作文

对“教学相长”的一点看法-精品作文

对“教学相长”的一点看法-精品作文对“教学相长”的一点看法“教学相长”这个成语,对广大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然而,该成语的准确含义,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把握的,而且很多教师对它还存在一种误解。

按照他们的观点,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转换,老师反从学生那里获得了新知。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不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知识发展呈一日千里之势的今天,教师向学生学习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需要指出的是,对教学相长的这种理解也是有一定理论根据的。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们曾提出不少类似的言论。

比如孔子曾讲:“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荀子也曾指出:“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不过,明确提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的是唐朝的大文学家韩愈,因为他在《师说》一文中讲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从学生促进教师提高的角度来理解“教学相长”,对改进教学工作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然而,这和“教学相长”的本来含义究竟是有距离的。

“教学相长”一语,出自中国古书《礼记》中的《学记》,其中指出:“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不难看出,这里所说的“教学相长”讲的是“教”和“学”这两个环节的关系,认为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并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教师和学生仅仅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促进。

在笔者看来,这段关于“教学相长”的论述是讲给老师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原则。

这条原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做教师者首先要学习。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就是说,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受教育。

试想,一个教师,如果对所教知识都搞不明白,他能够在三尺讲台上继续站下去吗?哲学家冯友兰曾经讲过他求学期间发生的两件事:一件发生在他在中国公学读中学期间,他讲:“我有一门课是逻辑,所用的课本,是耶芳斯的《逻辑要义》。

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浅谈教学相长

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浅谈教学相长

浅谈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一种普遍的教育教学经验认识,也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理念。

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视和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浪潮下,教学相长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学相长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做到教师的教,需要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转变,需要教师良好的素质,做到教师的学,需要认识到教师的学是一种态度,一种自我地位、幸福感的提升。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给他们创造有利的空间,而不是让他们局限在教师的思维范围内,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无法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的思路从而受到限制,拓展不开。

也就不能很好地自己发挥潜能。

教学相长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有声。

传统教学中强调老师教学生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一颗激情饱满的心胸去感悟学生,默默奉献于学生;在师生之间浇铸人为的桥梁,但实质上还是双重门的领域,学生只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学制的实践者;教学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以教学为纽带连接在一起,师生是两个群体的代名词。

要想打破这种现状,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就要在教学中使老师和学生真正融入到彼此的世界里,听到彼此的心声,可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是教师的学。

教师的学顾名思义是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这其实是一种教学要求的体现。

现代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是教育者、研究者、专家型、双师型等,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自我教育和完善,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多角度回答往往会给老师带来新灵感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学生的态度价值观也会对老师的思想素质有一定的触动;学生管理中的问题与现象,会对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突破口,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研究的交叉融合等,教师能够做到教中学,对以后的教学教育都有重要作用。

教学相长,我的理解是: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单单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教学相长 提升自我

教学相长 提升自我

教学相长提升自我——新课改下语文老师的专业发展孙秀娟新的教育改革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语文老师具备适应社会、适应学生、适应课改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老师有驾驭课堂、超越课堂、提升课堂的能力;要求老师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正确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力等。

那么怎样才能不断地完善己,以使自己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呢?我认为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才能够提升自我。

一、随教而读,厚积薄发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语文老师的知识必须深厚,因为只有自身拥有“活水”,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学生求知的需要,所以语文老师必须多读书,读好书,以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的。

读的文本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能熏陶自己情操的读本;可以是传统的文学名著;可以是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可以是时事政治之类的。

只要是能丰富自己文化知识、提升自己文学素养的文本都可以,用这些以备教学过程中的随时需要。

在这里,我想多谈一点“读”教学资料的必要。

我们语文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局面,学生对文本的思考有时候会于我们成人的思维不一样,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在将可以前,我们就要多读专家们对文本的解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譬如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不同的专家对本文主题的挖掘就不同,如果在课前我们都研读了,对学的理解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再如《最后一课》对文章的主人公,不同的专家的解读也不同,在我们读透了专家的解读后,再和学生们探讨,就会有的放矢了。

所以说教读一篇新文本以前,应该多方查找资料:如专家的解读;文本背景;作者的作品等等,用“读”积累起来的财富来应对学生们多变的头脑。

二、随教而写,陶冶自我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上完一节课后,会有很深的感慨,我们可以及时地在课后把这种感慨式的随笔写下来,用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反思有利于我们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促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我还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建立自己的博客,在自己的博客里面写点自己的东西。

谈谈一个古老的命题——教学相长

谈谈一个古老的命题——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阅读了郭思乐教授写的《教育走向生本》,有很多感想。

虽然书中很多例子都是在讲小学里发生的教学案例,但是在我看来,高中课堂也完全是可以借鉴的。

特别是书中提到一些教学思想,对我很有帮助。

如书本上有一段说:抛秧的启示——尊重人的内部自然。

他是这样写的: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

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更多。

年年得年年,人们照此办理,但禾苗的产量依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采用了一种新的技术。

这种技术,是把过去从田里拔秧改变为用育秧盘里培育的块状秧苗,把插秧改为抛秧。

农民们于是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这样做,带来了丰收。

细思之,在拔秧和密植插秧中,固然贯注了我们的丰收意愿,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抵触了秧苗的自然意志。

反之,小块状抛秧符合秧苗的生长规律。

这是因为它不像拔秧那样地折磨秧苗的根系,而是保护了它的自然生长。

同时,秧苗的增产主要是靠分蘖,分蘖需要空间,细密的插秧恰恰分割了这样的空间,而反之,抛秧则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类比到教育上,我们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机械地完成我们给予的任务,这似乎达到了教师教的目标,学生学到了相对应的知识。

然而,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被局限在这个细密的棋盘之上,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什么,后来是懒得想什么。

在当前的教育中,特别是高中教育,为了冲刺高考,大多学校都是将三年的功课在两年内完成,高三的任务是每天做着不同的习题,来应对机械的答案。

我们的考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而这样“熟能生巧”的练习有达到这样的目的了吗?同样的试验已做过很多次,针对当前的状况,我们更应该要给学生类似于抛秧的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环境中,尊重人的自然,发展学习天性,发挥学习潜能。

教学应该走向生本,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成长,既包括在教学能力上的成长,也包括了顺应学生认知发展而产生的自身成长,其实就是“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学员共同成长

教学相长,学员共同成长

教学相长,学员共同成长
"教学相长,学员共同成长"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
促进、共同进步的关系。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意味着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学习,通过教学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同时也能从学生身上获得新的思维方式和见解,促进自身的
成长。

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接触新的问题和挑战,从中获得启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员共同成长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
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激发彼此学习的动力,共同成长。

教学相长、学员共同成长的理念也体现了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双方共同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和学
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良性的教学
氛围,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教学相长的含义

教学相长的含义

教学相长的含义教学相长的含义是:互动。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意思是在几个人一起走路的时候,就会出现比自己更好的人,可以向他们学习;看见别人做得比较好,要善于去请教别人,吸取经验,为已所用。

因此,只有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探讨,才能使你获益匪浅,从而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境界。

在《学记》中说道“亲其师,信其道”意思就是与教师要亲近,听从他的教诲,才能真正懂得道理。

又有孟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求知,重点在兴趣上面。

对事物感兴趣,总是积极主动地想了解它,并努力去追寻知识,喜欢成功带来的快感,那么对任何学问都很容易理解掌握。

孔子认为:人应该谦虚谨慎,多看看书,实际了解。

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生领悟要注意结合实践,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前社会,大学生已经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材,但是,有些同学却迷失了方向,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导致不务正业,荒废学业,最终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环境。

一定要将“学以致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即在完成学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我国古代就有“学然后知不足”这样的名言。

告诉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

也正因为这种观念影响着世界各国。

英国有位大科学家霍金被誉为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他在轮椅上度过了40年的光阴,他并没有抱怨命运,反而把每天的工作、研究当作幸福的源泉,最后还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引力波的先驱之一,不仅如此,他写下了巨著《时间简史》,开创了一门新的科学理论——宇宙论。

著名诗人陆游在他儿时的时候,读书勤奋刻苦,因为在文章里的字迹潦草,老师常常要他重写一遍。

由于他母亲正在城里做官,父亲又是个很负责任的人,尽管路途遥远,依然坚持亲自接送儿子读书,回家时还拿着鞭子督促。

小陆游十分争气,发愤苦读,经常暗自流泪。

后来他中了进士,在仕途上也是平步青云。

成人之美 教学相长

成人之美  教学相长

成人之美教学相长--------尊重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管理襄城三高二年级李永涛俗话说:“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夺人所爱。

”今天我谈论的话题就是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他们的差异化管理,最终实现个性发展,全面提高。

如果能做到这样,我觉得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成人之美,就是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学生自身的禀赋和兴趣,因材施教。

先师孔子讲学的时期,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就有鲜明的例子。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候,子路匆匆的走进来,大声的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的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有悄悄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的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就应该立刻去实行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的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恭,办事忧郁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是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

说到个性差异,我们三高的学生,与另两所高中相比可能更加明显、更加多元,我们每个班里面,班与班之间的学生,都呈现出迥异百态的学生面貌。

这样以来,就引导着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操作中,要充分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和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开掘和发展。

就这个话题我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一、师生间进行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沟通和了解,努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教育艺术。

浅谈成人教育中的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下一句是什么

浅谈成人教育中的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下一句是什么

浅谈成人教育中的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下一句是什么浅谈成人教育中的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下一句是什么现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全国人民都已经意识到要及时充电,以免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我们提出了终身性学习的目标。

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更是不容忽视,应为我们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我们的知识陈旧,教法老套,是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的。

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一点,做好自己的进修充电学习过程。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是迫不及待的,我们的学习条件也是充足的。

首先我们在这样一个教学环境中,不管是图书,设备,还是教师都是非常多的,如果是一个学习的有心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

可以通过图书,实验,电脑等等工具来自学,也可以向同行来请教,还可以几个人一起探讨,这都是非常好的学习形式。

还有可以说,我们自己的备课教研活动,还有我们的课上讲课都是我们的学习过程,这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教学相长的过程吧。

这两种方法不分上下好坏,同等重要,都是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中学习的有心人,一定会每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有人可能会想这两种形式是不是有个轻重,不是的,它们两种学习形式,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好比是我们身体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只要能够踏实的做好自己教研教学工作,在这个工作过程中,也就是我们教师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

学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直接的学习,而教对于教师来说,也并不是单纯地付出和奉献,这其实与我们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是一样的,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措施和手段,是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因为我们教师的特殊职业和特殊地位,我们不仅要会学习,还要会研究。

我们认为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懂得和理解工作的意义,也才能够享受工作的乐趣。

因此研究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发展自己业务水平的需要,它还更是关系着我们的尊严幸福意义和快乐。

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以后,其实是有一定的特征的,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这时候,我们不仅要求教师有教育教学的能力,有自学的能力,还要会研究,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具备研究的潜质,要让我们的教师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只有研究才能够生成新的东西。

教学相长 相互促进

教学相长 相互促进

教学相长相互促进我们大家都知道当前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简单十二个字言简意赅,师生关系说到底其实就是一种人际关系,而教学相长对于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一轮的教师继续教育引导我们教师走进新课程,在课改中成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我们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学习,实现共生.我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陶行知先生在《陶行知文集》中这样说过:“只须你甘心情愿地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要想留住“思想的青春”,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放下所谓的“师道之尊”,敢于做学生的“学生”,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教学相长一词出自《礼记学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之,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与学的两方面只有互相影响和促进,才能得到提高.好学是可以传染的,不单好学的老师可以带动学生,同样好学的学生同样可以带动老师.就地位而论,好学的老师对于学生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做老师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其实我们老师并不是单纯地贩卖知识,就自以为自己的知识是取之不尽的.后生可畏并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对自己以及其他教师提出的一个警告,只有不断地追求自身的进步,才能免除来自学生的压力.教学相长首先应该是针对于我们的老师.记得自己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自己虽然也花了大量的时间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但是上课的效果很不理想,有些学生明显对我的教学方式不认可,这说明我根本就没做到因材施教,其实对待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对他要求严格些,而有的学生则希望环境宽松些,当然对于我们这一类初中的学生来讲大多数也仅仅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并不当真,诚然学生的出发点还是好的,他们说要学习,想学习,想学很多东西,其实未必.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学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很多人而言,它是件苦差事.任教几年以来,我总觉得,学生不听课,学生对自己所任教科目的课堂上有抵抗的情绪,一定是我们老师的问题.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古代战术中的思想在我们教学中同样受用,只按照自己的思路授课,而不考虑学情,肯定达不到我们自己想要的结果,只有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诱导学生、请君入瓮,于此同时学生再按照自己的学习效果拾级而上从而达到征服学习.长期以往,学生就会接受老师,逐渐喜欢老师,最终将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不少,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双方满意的效果,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当然教学相长对于我们学生所提出的要求也是一样.美国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我们中国也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不同在于,我们大家都知道鱼是知识,渔则是索取知识的能力即上面所说的学习能力,我们这些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我相信那才是我们每位教师的终极目标,当然,是被动的接受“鱼”还是主动的学习“渔”,关键因素还是在于学生本身.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要比直接告诉学生学习什么强.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对于长期以往早就形成传统学习方法的学生而言,他们早已习惯“以教师为主”,要他们习惯考虑问题以“自我反思”比较难,这需要我们做老师肯投入时间、信心与耐心.这里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创设可提供学生自我反思的学习机会,例如有意识的在课后作业中安放一些反思任务,或者在一些研究性学习里设计一些反思问题;利用班会课时间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及时地加以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从而方便我们教师能够更好地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贯彻新课标理念,关键是在于教师必须理解培养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我相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希望学生不仅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学到知识,更要懂得如何学,以至可以完全做到“学以致用”.能够让一个学生“想自己所想,学自己所学”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相信这也是“授之以渔”的意义之所在.所谓教学相长,其实说到底就是一种实质性的师生互动关系,是一种自学互学,质疑反思,讨论交流的过程.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各种信息之后改善了自己的教学,提升了自己,而学生从我们教师这里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自身主动学习索取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相互促进!。

浅谈教学相长

浅谈教学相长

浅谈教学相长浅谈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一种普遍的教育教学经验认识,也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理念。

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视和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浪潮下,教学相长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学相长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做到教师的教,需要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转变,需要教师良好的素质,做到教师的学,需要认识到教师的学是一种态度,一种自我地位、幸福感的提升。

教学相长教与学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在教中学,学中教,教学相长是一种普遍的教育教学经验认识,也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理念。

即使古代的《中庸.礼记》记载“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教学相长也。

”概述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辩证关系,反映出古代人对教育教学中教学相长理念的深刻见解。

实际上,从古至今对于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

从3500年前的商朝宰辅傅说的“学学半”,唐朝韩愈的《师说》,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甚至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教育方法上提出的“双边型”等等,都是对教与学关系的多角度分析。

我国在不断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索探究如何真正的做到教学相长,如何更好的推行实施,构建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

我国现代教育,提倡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和谐、平等师生关系,创建快乐式教学环境,构建现代式教学模式,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努力从细节处着手推动教学进步,实现新跨越。

也就是说教师更要立足自身,以万变应不变,以小进步实现新跨越。

应对以上问题的关键就是能做到教学相长,构建师生和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实现应试教育形式下的全面发展。

教学相长简单地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与学。

一是教师的教,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有声。

传统教学中强调老师教学生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一颗激情饱满的心胸去感悟学生,默默奉献于学生;在师生之间浇铸人为的桥梁,但实质上还是双重门的领域,学生只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学制的实践者;教学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以教学为纽带连接在一起,师生是两个群体的代名词。

教学相长同等学力

教学相长同等学力

教学相长同等学力
“同等学力”是指学习经历不同,但在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方面达到同等程度的人员。

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和使用的概念。

通常指申请学位者或报考研究生的考生中,虽然没有大学本科或者硕士生、博士生学历(包括获得相应的学位),但通过自学或其它途径达到了相当于大学本科或硕士生毕业以及博士生申请论
文答辩时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人员。

同等学力是非本科、硕士生毕业者报考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不具备硕士生、博士生学历的人员申请硕士和博士学位时的必要条件。

“教学相长”是这样一种教育期待:“教”与“学”互促共进,相生相长,实现师生比翼齐飞的美好图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堂上生命碰撞的智慧源泉,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共同成长。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与学生的相融相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含义与魅力。

如有学生在进行《简∙爱》整本书阅读后谈了自己的看法:简∙爱是一位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的有独立人格的女子,但如果罗切斯特先生没有后面的遭遇,简∙爱也没有一笔意外的财产,那简爱是否要永远压抑自己的感情而残忍拒绝深爱自己的罗切斯特先生?明知
道罗切斯特先生虽有事实婚姻但已名存实亡,为什么不能遵照相互的内心勇敢地在一起?为了自己的某些坚守而互相折磨,放弃共同的幸
福,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自私?我边听边在心里暗暗叫好,她读书细心而且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实在难得。

这位同学的理解独辟蹊径,对经典人物有了更人性化的评价。

仔细想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简∙爱,这正是经典的魅力。

教与学的三个相长

教与学的三个相长

教与学的三个相长教与学的三个相长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按照新的师生关系,重新确立教与学的关系,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即用新理念构建新结构。

做到结构的优化,从而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新的课堂结构决定了新的教学实践。

新的高效课堂实践实现了教与学的三个相长,即学学相长,教学相长,教教相长。

学学相长就是通过同学之间的对学与群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达到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好效果。

应该说这在传统的课堂上是没有办法实现的,传统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与学生之间基本没有相互合作与探究的过程和机会,所以传统课堂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同听(共同听教师讲)而不是真正意义的同学(共同学习)。

也有人经常这样问我,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带动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进步,但对于好学生就没有好处了,他们都会了,还得去教别人,岂不影响了好学生?现在我们可不能以牺牲升学率为代价,搞什么课堂改革。

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当前改革反映的关键问题,也是最大的思想误区。

我这样和他们解释什么叫学会了,学会分三种层次和境界:第一层次是会写不会说;第二层次是会写也会说;第三层次是不但会写会说,还能给不会的说会了。

如果你能把别人教会,你说你是不是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所以,不存在好学生被耽误的问题,相反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学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同时也修炼了自己善于帮助别人的爱心,所以高效课堂为学学相长提供了可能。

教学相长就是通过教学过程,学生提高了,教师也提高了。

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提高了,这没有疑义,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提高。

因为我们的教师没有办法关注每个存在差异的学生,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得到了关注,学习成绩提高了,而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往往是学不会,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就放弃了学习。

所以,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就教师而言,通过满堂灌的课堂,也没有办法真正提高自己,因为你只能讲你会的,没有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提高基本就没有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成人教育中的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下一句是
什么
浅谈成人教育中的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下一句是什么现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全国人民都已经意识到要及时充电,以免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我们提出了终身性学习的目标。

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更是不容忽视,应为我们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我们的知识陈旧,教法老套,是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的。

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一点,做好自己的进修充电学习过程。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是迫不及待的,我们的学习条件也是充足的。

首先我们在这样一个教学环境中,不管是图书,设备,还是教师都是非常多的,如果是一个学习的有心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

可以通过图书,实验,电脑等等工具来自学,也可以向同行来请教,还可以几个人一起探讨,这都是非常好的学习形式。

还有可以说,我们自己的备课教研活动,还有我们的课上讲课都是我们的学习过程,这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教学相长的过程吧。

这两种方法不分上下好坏,同等重要,都是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中学习的有心人,一定会每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有人可能会想这两种形式是不是有个
轻重,不是的,它们两种学习形式,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好比是我们身体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只要能够踏实的做好自己教研教学工作,在这个工作过程中,也就是我们教师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

学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直接的学习,而教对于教师来说,也并不是单纯地付出和奉献,这其实与我们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是一样的,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措施和手段,是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因为我们教师的特殊职业和特殊地位,我们不仅要会学习,还要会研究。

我们认为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懂得和理解工作的意义,也才能够享受工作的乐趣。

因此研究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发展自己业务水平的需要,它还更是关系着我们的尊严幸福意义和快乐。

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以后,其实是有一定的特征的,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这时候,我们不仅要求教师有教育教学的能力,有自学的能力,还要会研究,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具备研究的潜质,要让我们的教师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只有研究才能够生成新的东西。

我们教师一定要由知识型,经验型,技术型,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师。

在我们的教育教研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把教育,学习,研究融为一体,融会贯通,其实这些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它们可以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从教师职业的纵向发展来看,我们教师的教育学,都是对过去的传统教学的一种简单的继承,而研究则不一样,它是一种新的生成出来的东西,是一种创新和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仅是一增
加给教师的一个简单的任务,而是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新的要求。

教学研究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是教师自身生命价值,与教育价值的体现,是享受工作生活的幸福与快乐的必要途径。

我们所说的研究要和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区分开来,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我们可以研究我们的教材,可以研究我们的学生,可以研究我们的教学方法,可以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

只要是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知识,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不应该小题大做,如果做得特别大的话,就容易空,大而空的研究其实是没有任何价值,任何意义的。

我们应该从小处着眼,从小处下手,研究具体的问题,即便是不是特别的有创新,内容不是很丰富,只要是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不错的,都是我们的成绩。

还有我们就是要研究自己身边得问提,研究我们自己的教材,我们自己的学生,不要一味地去研究那些模范的,典型的学校班级教材,那些在别人的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性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拿过来学习,就想应用于自己的课堂那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

不是大的就是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研究好我们自己的教材,研究好我们自己的学生,这才是最为有益最为有效地活动,也是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说最有价值的。

再有就是我们教师要学会合作研究,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我们
几个人在一起的研究,那种效率,一定会胜过自己的独门专创,毕竟人多力量大,每人想到一点,那就是很可观的一些内容,我们可以好的借鉴,也可以指出不足,这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

在新世纪,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弄清终身教育体系的概念、原理、构架及其要素、基本特征及最高目标等基本理论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终身教育体育的"三大突破口"和"一大网络"中发展成人教育,是一次新的尝试。

我们成人教育学院的教师任务艰巨,肩上的担子十分的沉重,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成年人,有些还是已经参加工作的再进修人员,他们的知识是丰富的,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地挑战,本身,成年人素质就高,知识就丰富。

再有如若他进修的是自己本专业的,正在工作的实践项目方面的,那我们教师恐怕还不如学生们丰富,所以我们教师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

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和不断地提高我们的全民素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形式,不仅仅是促进我们教育发展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人教育它所面向的是整个成人社会领域,所以它的涉及面是非常广的,包括社会中的各行各业。


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用人单位对员工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对成人教育的需求也就在不断地增加,我们成人教育主办方的责任是重大的。

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把我们的成人教育活动做深入地思考,要让他适应来参加学习的成人本身的特点,来分析教材,分析课堂,争取让我们的课堂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在我们的工作中,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要想获得成功,要想取得成绩,就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期。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成人教育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比较明显的特色,无论是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还是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念上,都已经有了突出的成效,成人教育也已经被社会所接受,所认可。

这其中,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是办学的关键所在。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决定着学校的实力,决定着教育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竞争力的高低,也决定着学校的地位和前途命运。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能力的体现,只有一个有好的管理的学校,才会有好的老师,只有有好的老师,才会引来有潜质的学生,才能够有比较优异的成绩。

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们才可以让学校生生不息的发展下去,壮大下去,为我们的成人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我们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仅仅是靠自己的自学,主动地查
找资料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还要在教学中学习,向同行教师学习,一起教研学习,还可以在课堂中,向我们的学生们学习,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何愁不能丰富自己,不能学到知识呢。

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自己的责任之大,一定要明白自己职业是多么神圣与伟大,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我们才可能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去享受我们的学习,享受我们的教学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