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破裂处喷发岩浆、岩灰、火山灰、碎屑物、火山弹等的自然现象。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冰川融化等导致河水暴涨,水位超过河岸线的水文现象。

4.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造成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生物生活的现象。

5.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风力达到12级以上。

6.滑坡:滑坡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防灾措施•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建立火山监测预警体系。

•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火山地质公园建设,合理利用火山资源。

•普及火山知识,提高公众的火山防范意识。

•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开展洪水风险评估,制定防洪预案。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开展洪水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干旱气候。

•开展干旱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干旱防范意识。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制定台风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防台风工程建设,提高防台风能力。

•开展台风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台风防范意识。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制定滑坡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避让滑坡危险区。

•开展滑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滑坡防范意识。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及减灾对策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及减灾对策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及减灾对策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和经济的发展,灾害已愈来愈成为世界性的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社会安定的重大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种类齐全、灾害频发、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对我国自然灾害的研究,分析我国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灾害成因机制,寻求减灾对策,实现在灾害减值中获得相对增值的效益。

与此同时,利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简称IDNDR)”的机遇,加强国际合作,从而提高研究水平。

本文就是基于上述认识,在对我国灾害(主要是自然灾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减灾对策。

一、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特征自然灾害是加害因素的自然力与受害方面的社会发生矛盾而产生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由于人类社会因素的干扰而触发、加剧自然灾害的现象;广义的自然灾害即包括突发性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等,也包括非突发性(缓变)灾害(国外近期的文献称为环境灾害(Environment hazards),例如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

各种自然灾害,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常是相互关联的,某种灾害的发生常常触发或伴发另一种灾害,形成灾害系列。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特征,某些灾害经常发生在特定地区,不同地区常出现不同的灾害,同一地区的各种灾害也常常具有发生上的因果关系而构成灾害链。

因而,除了对各种自然灾害分别进行研究外,还必须强调对灾害进行地区性的全面研究,以作出统一的区域性对策。

此外,灾害的研究及减灾对策的制定牵涉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多个领域,因而对灾害及减灾对策必须作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1.中国自然灾害特征综合我国各方面研究及有关统计资料,我国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征。

(1)成因背景复杂我国地形和地质构造都很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

我国处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交绥地区,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

据研究认为,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每年分别以10cm、7.5cm 的速度漂移。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且呈阶梯状下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尤其风沙、黄土、岩溶地貌分布地区,都成为各种地质、地貌灾害多发地区。

地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地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地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然灾害频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经常发生在夏秋季节。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且气象条件复杂多变,降雨量大、集中等因素,洪涝灾害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中国采取了以下措施:1.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国在防治洪涝灾害方面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投资,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堤坝和排水系统,以有效调控水流,保护周边地区免受洪水侵袭。

2. 拓宽河道和整治河网:为了增加河流的承载能力,中国拓宽了一些狭窄的河道,整治了河网,消除了河道淤积等问题,以保证洪水的安全疏导。

3.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中国加强了对气象信息的监测和预测能力,建立了现代化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洪涝灾害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二、地震灾害地震是中国的另一大自然灾害,尤其在西南地区,地震频繁。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的影响,中国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1.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震级和震源位置,及时预警和发布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避震措施。

2.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中国加强了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建设,规范了建筑行业的相关标准,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了地震给建筑物造成的损失。

3. 提升公众防震意识:中国通过广泛开展防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避震行动,减少人员伤亡。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给沿海城市和渔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减轻台风灾害的破坏程度,中国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中国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测能力不断加强,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提醒沿海地区的居民和渔民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中国作为一个地处东亚的大国,也常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困扰。

本文将围绕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灾减灾措施展开。

首先,我们将回顾中国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然后分析其成因以及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并介绍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采取的措施以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一、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影响中国地域广袤,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因此常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

下面我们将以地震、洪灾和台风三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为例进行描述,并简要介绍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1. 地震中国是一个地震频发国家,地震活动频繁。

近年来,如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等地震事件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所造成的房屋倒塌、交通中断、能源供应中断等问题,给中国经济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 洪灾中国是四大洪水频发国之一,洪涝灾害经常发生。

特别是长江、黄河等流域地区,因为地势低洼和气候湿润,洪灾给当地居民和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破坏。

洪灾所导致的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和失踪,使许多家庭一夜之间陷入绝望;农田被淹、房屋损毁等,导致农作物减产和经济发展受阻。

3. 台风中国东南沿海经常受到台风的侵扰,尤其是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经常造成城市建设设施和农田的破坏。

此外,渔船翻沉和人员伤亡也时有发生。

自然灾害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因此,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灾害防控和减灾工作。

二、中国的防灾减灾措施为了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中国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中国目前推行的几个重要措施:1.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中国政府在地震、洪灾和台风等自然灾害预测和预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通过建立遥感监测、地质勘探和气象观测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为基础的早期预警系统,通过提前预警可以为政府和民众提供宝贵的时间用于疏散人群、防护设备准备和物资调配等工作,从而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护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护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护措施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给人类带来严重伤害的突发性事件。

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因此,针对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势在必行。

一、地震地震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位于边缘活动地区,地震众多、频繁。

世界上历次最震动的地震大多都发生在中国地区。

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包括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等。

为了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中国采取了多项防护措施。

首先,建立地震监测网和地震预警系统。

通过地震监测网,可以及时掌握地震活动的情况,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地震预警系统能够提前几秒至几十秒发出警报,让人们有时间进行避难。

其次,加强建筑物的地震防护能力。

在地震多发地区,要求建筑物按照地震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使用抗震材料和抗震技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最后,进行地震演练和宣传教育。

通过地震演练,提高公众应对地震的应急能力,增强自救互救意识。

同时,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增强震后重建的能力。

二、洪涝灾害中国是世界上最多发洪涝灾害的国家之一。

洪涝灾害会造成大面积的淹没和破坏,对农田、城市、交通等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采取措施防止和减轻洪涝灾害的发生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包括修建堤坝、筑建水库、挖掘河道等措施。

这些工程能够有效地控制河流水位和水量,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其次,开展抗洪减灾宣传教育。

通过广泛宣传洪涝灾害的危害性,提高公众对洪涝灾害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此外,加强灾后重建工作,提高抗洪能力。

三、台风灾害中国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袭击,台风灾害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为了减轻台风灾害的损失,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通过各种先进的气象探测技术,及时掌握台风的起伏变化,提前预警,为人们逃避台风提供必要的时间。

其次,加强海岸线的防护工程建设。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大领土面积的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
样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
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自然灾害类型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包括洪涝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矿山灾害、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其中,洪涝灾害是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一度汛期
时常常会引发严重的水灾;地震灾害也是我国的一大灾害,尤其是
在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比较常见;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等自然
灾害,也给我国南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矿山灾害也是一种比
较特殊的自然灾害,常常会造成矿难;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灾害则
与我国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来减
轻或避免灾害造成的影响。

对于洪涝灾害,我们可以采取生态防洪、人工防洪、水库蓄洪、河道整治等办法来控制洪涝灾害的发生;对于地震灾害,我们可以
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加强房屋抗震能力等措施来保护人们生命和财
产安全;对于气象灾害,我们可以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调整农业生
产结构等措施来减轻灾害造成的影响;对于矿山灾害,我们可以加
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矿山安全设施等措施来预防矿难;对于水土
流失、荒漠化等灾害,我们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变人们的不
良生态行为,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等来维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福祉。

综上所述,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多种多样,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灾后抢险救援等方面的建设,来更好地应
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自然灾害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地震、洪水、台风以及干旱等灾害已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灾害,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本文将分析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并介绍中国在防灾减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地震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可以破坏建筑物,造成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地震,中国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

地震监测站点遍布全国各地,实时监测地壳运动。

当地震预警系统发现地震迹象时,会迅速向受影响地区的人们发布警报。

这使得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躲在安全的避难所中。

洪水也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西太平洋台风路径附近,台风经常导致强降雨,引发洪灾。

中国政府建立了一系列抗洪系统,包括堤坝、水库和水闸等。

这些措施可以控制洪水的流动,并保护居民和农田免受洪水破坏。

此外,中国还致力于生态恢复,保护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以减少洪水的发生。

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经常面临的自然灾害。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破坏,中国在沿海地区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方面,中国建立了强大的台风监测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并及时发布台风路径和强度信息。

这使得人们能够采取密切的防护措施,比如撤离受影响的地区。

另一方面,中国还加强了建设技术要求,确保沿海建筑物的抗台风能力。

此外,中国还建造了海堤,以减少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冲击。

干旱是中国北方地区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缓解干旱的影响。

首先,中国通过大规模的引水工程将水资源从丰富的南方输送到干旱的北方。

其次,中国还积极推广节水技术,鼓励农民和工业用水单位采取节水措施。

此外,中国还建设了一系列水库和蓄水池,以储存雨水,并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中国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但通过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地震监测预警、抗洪系统、台风监测和建筑抗台风能力的提升,以及节水和水资源调配等措施,使得中国可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近年来,中国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本文将从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主要类型和防灾减灾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洲季风区,是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

首先,地震是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板块活动频繁,地震多发。

其次,洪水也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面临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流域雨量和山洪暴发频率较高,加之气候异常变化,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最后,台风是中国夏季和秋季常见的天气现象。

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狂风不仅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也对内陆地区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自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灾法》,该法规定了地震、水旱灾害、台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减灾和救助等方面的措施。

其次,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政府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房屋改造和搬迁工程,提高了居民的安全等级;在河流治理方面,加强了堤坝的建设,提高了抗洪能力。

此外,中国还在台风侵袭区域建设了多个海堤,以减少台风带来的破坏。

再次,加强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中国建立了多层次的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对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最后,加强公众的防灾教育与意识提高。

中国政府积极开展防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然而,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仍然严峻,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地震灾害的预测和监测技术仍然不够成熟,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其次,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无法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力量造成的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件。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生成带,地处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交错的地形地势,同时还面临着洪涝、旱灾、滑坡、泥石流等多种灾害。

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中国不断推进防灾减灾工作,探索出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防范和应急救援措施。

一、地震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通过建立地震台网、高密度地震台阵和地震预警系统,能够提前预测地震,并及时启动救援行动。

其次,加强地震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和推广。

中国积极发展抗震建筑技术,提高建筑物的地震抗击能力,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在建设中强制执行地震防护标准。

最后,加强地震安全教育与宣传。

通过加强地震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洪涝灾害中国是一个多雨多河流域的国家,洪涝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应对洪涝灾害,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洪水监测与预警。

通过建立洪水监测站和气象雷达网络,及时获取洪水信息,预测洪水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防洪措施。

其次,加强河道治理和堤防建设。

对于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加强河道治理和堤防加固工作,提高水利设施的抗洪能力。

最后,加强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在灾害发生后,中国组织抢险队伍和救援物资,及时展开抢险救援工作,并积极展开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

三、风灾和台风中国台风频发,给沿海地区和内陆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减轻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气象卫星监测系统、气象雷达和风力风向监测站等设施,实时监测台风的位置、路径和强度,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其次,加强防台风工程和抢修体系建设。

针对容易受到台风袭击的地区,加强防台风设施和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建设坚固耐用的抗台风建筑。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治措施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治措施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防治措施一、主要自然灾害的介绍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因此也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和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1. 地震地震是地壳中岩层发生破裂、位移和地面震动的自然现象。

我国处于多个板块交汇的地区,地震频发。

学生应了解地震的成因、震源、震级等基本知识,以及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地震应对和逃生知识,例如如何保持冷静、选择安全位置、避免使用电梯等。

2. 水灾我国河流众多,水灾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包含洪水、内涝和山洪等。

针对水灾,教学中可以介绍我国重要河流流域的特点,水灾的成因以及防治措施。

学生需了解河流的自然特点和隐患,例如黄河易于发生决堤,同时了解我们应如何提前预警、撤离、设立堤坝和抗洪工程等。

3. 干旱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降水的气象现象。

我国干旱区域广泛,尤其是北方地区。

教学中可以介绍干旱对农业、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干旱地区的特点和干旱灾害的发生原因。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农田水利、水资源调控等方面的防治措施,培养他们的节水意识。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1. 地震的防治措施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巨大,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小损失。

首先,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是关键。

了解抗震建筑的基本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模型制作、观察和对比建筑物不同抗震等级的结构等方式来加深认识。

另外,培养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逃生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如何保持冷静、摆放灭火器、选择安全出口等。

2. 水灾的防治措施水灾的防治需要从源头、中间、末端多个方面进行。

源头控制就是对流域进行整治,加强水土保持,保护森林等,减少洪水的发生。

中间控制是通过修建堤坝、提高河流标高等手段,控制洪水的泛滥。

末端控制则是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提高排水能力。

第四章 天灾难防 临危不乱——应对自然灾害汇总

第四章 天灾难防 临危不乱——应对自然灾害汇总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 7.1级地震,这次地震主要发生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州府 所在地——玉树县结古镇,当地居民房屋的90%都已经倒 塌,伤亡较为严重。此次地震至少造成400人死亡,8 000 人受伤。玉树县固定电话通信中断,当地土木结构房屋倒 塌严重。震区一个水库出现裂缝,有关工作人员对此采取 放水等应急处置措施。9时25分,青海省玉树县再次发生 6.3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自从早晨7时49分发生7.1 级地震以来,玉树已经连续发生4次余震,分别为4.8级、 4.3级、3.8级和6.3级。此次地震的影响很大,因为当地 大部分都是土木结构房屋,所以发生地震时,民居几乎都 倒塌了,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据称,在7时49分的 7.1级地震前,还连续发生数次4级以上地震。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截至2013 年4月24日,已导致193人死亡,25人失踪,12 211人受伤。 受灾人口达152万,受灾面积达12 500平方千米。
第一节 洪涝灾害
一、洪涝灾害的原因 二、洪涝灾害的危害 三、洪涝灾害的应对
一、洪涝灾害的原因
(一) 暴雨量集中 (二) 防御能力弱 (三) 人为影响
1.毁林开荒的影响 2.城市化的影响 3.湖泊面积减少的影响
二、洪涝灾害的危害
(一) 环境破坏 (二) 水源污染 (三) 食品污染 (四) 媒介生物滋生 (五) 疾病流行
第四章 天灾难防 临危不乱——应对自然灾害
第一三节
泥石流灾害
情境导入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发生地震,震 中位于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 3度,东经103 0度)。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为7 0级,震源深度13千米。 成都、重庆、西安、贵阳等地有不同程度的震感。截至 2013年4月24日,已致193人死亡,25人失踪,12 211人受 伤。受灾人口达152万,受灾面积12 500平方千米。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当这一环境发生变异 时,人类的生活必然受到严重影响。但自然灾害的形成并 不是先天性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的。人 类过度的采伐、开采等活动使地质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水功能下降,致使洪水泛滥……大学生 应该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自 觉维护生态平衡;也应该学会应对自然灾害,这不仅能够 对其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能够对其他社会成员起到一定的 救助作用。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和社会造成巨大破坏的事件。

作为一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国常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并探讨对策和应对措施。

一、地震地震是指地壳发生断裂和位移的现象,通常会伴随着强烈的震动。

中国位于地震带上,地震频发,其中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等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地震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中国政府针对地震灾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加强抗震设施建设、提高地震科学研究水平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地震救援力量的储备和培训,提高了抗震救灾的能力。

二、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位突然上涨,超出容水量造成的水灾。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河流众多,洪水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的自然灾害之一。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的一些地区都会发生洪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政府为了应对洪水灾害,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洪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河道的治理,包括疏浚河道、加固堤坝等。

其次,加强了对气象信息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布洪水警报,提醒民众做好防范。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洪水灾害的救援和防控力度,提高了应急救灾的能力。

三、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具有强风和大雨等特点。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侵袭,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台风不仅能够造成强风、暴雨等直接灾害,还能引发海啸、风暴潮等次生灾害。

针对台风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布台风路径和强度等信息。

其次,开展了对沿海地区的防风工程建设,修建抗风堤坝、加固房屋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受灾地区的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四、干旱干旱是指某个地区降水量长期偏少,导致土地和水资源极度缺乏。

中国幅员辽阔,干旱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北方地区。

干旱不仅会导致农作物减产,还会造成水源短缺、生态退化等问题。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详细内容包括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特征、形成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重点掌握地震、洪涝、干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分布特征。

2. 使学生掌握地震、洪涝、干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地震、洪涝、干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特征,重点介绍地震、洪涝、干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同学们身处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现场,讨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和救援。

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种类2. 地震、洪涝、干旱的特点及影响3. 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4.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说明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自然灾害动态,了解最新的防灾减灾技术。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高中地理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课件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课件湘教版选修5

然条件差异较大,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
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可以使防护林区的物种
筑,使水域变小、湖泊调蓄功能下降。
答案
(2)试分析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答案
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气候
异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时来水;流域面积大,水系发达,流量大。
答案
(3)为了减轻长江的洪涝灾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答案
修建水库;建立中上游防护林;退耕还湖;疏通河道;裁弯取直。
(2)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案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干旱。农业垦殖、战争、统治者大兴土木。
答案
(3)“ 三北 ” 防护林为何要建成一个 “ 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 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大型防护林体系?
答案
“三北”防护林建设范围大,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不同地区自
圩垸(个)

141

143

1 359

332
淹没土地(平方千米)
受灾人口(万人)
750
45.1
250
36.6
1 180
135.3
210
14.6
(1)试分析长江该河段小流量造成高水位的原因。
答案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降低,蓄水滞水能力下降;上
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升高;围湖造田、不合理的建

素 洪能力
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上游干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 减少水土流失;中游兴修水利, 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 畅;滞洪、泄洪能力差 退耕还湖、还林,修建蓄洪区; 等等;实行防洪保险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不可预测和不可避免的灾害事件。

中国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龙卷风、洪水等多种气候系统的交汇地带,因此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做了大量的工作来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并探讨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

一、地震地震是中国面临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区,地震频繁且强度较大。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地震,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3年的雅安地震。

为了减少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

此外,政府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地震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洪水洪水是中国面临的另一种主要自然灾害。

由于中国地势复杂,河流众多,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经常发生洪水。

洪水不仅对农田、居民区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破坏,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和城市淹没。

为了有效地应对洪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洪水防治工程,如修建堤防、提高排水能力、开展水文测报预警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洪水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应急救援水平。

三、台风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每年夏秋季,台风频繁登陆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给当地居民和经济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台风的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台风监测预警措施,并加强了沿海地区的防风防浪工程建设。

此外,政府还组织了抢险救援队伍和物资储备,提高了台风来临时的应对能力。

四、干旱干旱是中国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尤其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长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灾害。

为了缓解干旱对农业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如加强水资源调度、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增加水库和人工降雨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干旱地区的精细化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

中国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来说,自然灾害的影响更加显著。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自然灾害情况、防灾减灾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自然灾害形势自然灾害是由于地球自然现象的突发变化导致的灾难性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暴雨、干旱、雪灾等等。

在中国,由于地理环境的多样性,自然灾害的种类和频率都相对较高。

例如,在地震方面,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地震事件。

其中,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地震,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此外,洪水也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每年夏季的梅雨季节和台风季节都会出现大规模的洪水。

洪水不仅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还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二、中国的防灾减灾措施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的损失,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其中,重点措施包括灾害预警系统、紧急救援机制、建设安全设施等。

首先,中国政府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地震监测站、台风预警中心等机构,及时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其次,中国还加强了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

成立了专门的救援队伍和应急管理部门,通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各级救援人员的应变能力和专业技能,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安全建设力度。

修建了一系列防洪堤坝、抗震建筑和防灾避险设施,以提高社会系统的抗灾能力。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中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面临的挑战仍然严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灾害的频率和规模都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中国的地理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的地理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滑坡:滑坡是中国最常见的地质灾 害之一,多发于山区和丘陵地区
火山:中国有500多座火山,其中 活火山约10座,主要分布在东北、 西南和台湾地区
气象灾害
台风:影响沿海地区,带来强风和暴雨 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干旱: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粮食减产 寒潮: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冻害 沙尘暴: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龙卷风: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小
成功应对洪涝灾害的案例
1998年长江特大 洪水:政府及时 采取措施,成功 控制了洪水,减 少了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2008年南方雨雪 冰冻灾害:政府 及时启动应急预 案,成功应对了 灾害,保障了人 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
2010年甘肃舟曲 特大泥石流:政 府及时组织救援, 成功解救被困群 众,减少了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提高公众防灾减 灾意识
普及防灾减灾知 识
加强防灾减灾技 能培训
推广防灾减灾先 进经验
第四章
防灾减灾案例分析
成功应对地震灾害的案例
1976年唐山大地震:政府及时组织救援,减少人员伤亡 2008年汶川大地震: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大规模救援行动 2010年玉树地震:政府及时组织救援,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2013年雅安地震: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大规模救援行动,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平原等地区。
原因:气候变化、 降雨量过大、地 形地貌等因素都 可能导致洪涝灾
害的发生。
防灾减灾措施: 建立防汛指挥系 统、加强预警预 报、加强水利工 程建设、提高公 众的防灾减灾意
识等。
地震: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多发于西部和 东部地区

初一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概述

初一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概述

初一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概述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环境中突发性的、剧烈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事件,给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和损失的现象。

中国地处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家,常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地震、洪水、旱灾、台风等。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中国长期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

地震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震分布广泛,有着多个活动地震带。

地震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性非常大,常常导致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

为了应对地震灾害,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建立了国家地震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地震监测站点、地震预警系统等手段提前探测地震,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疏散和避难。

其次,在建筑和工程建设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抗震设计规范,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固。

此外,还加强了地震科普教育,提高了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教人们如何在地震来临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洪水是中国另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也面临着洪水的威胁。

为了减少洪水带来的危害,中国采取了多种防洪措施。

首先,修建了大量水库和堤坝,对河流水流进行调节,降低洪水峰值,保护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加强了流域管理和防洪体系建设,包括清理河道、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堤防修建等,提高了抗洪能力。

此外,还通过洪水预警系统,提前探测洪水,及时疏散受灾人群,减少洪水带来的伤害。

旱灾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北方农业地区更为严重。

为了应对旱灾,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节水和灌溉排水措施。

首先,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开展节水农业,如深松水保、滴灌、喷灌等,提高用水利用效率。

其次,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合理利用雨水,增加灌溉面积,减少旱灾对农业的影响。

此外,还通过旱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及时通知农民进行抗旱措施,提高农业的抗旱能力。

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气候类型的国家,中国面对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不断加强了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介绍中国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及提出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建议。

一、中国的自然灾害特点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产生带,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

每年都有数千次的地震发生,尤其是四川、云南等地地震频发。

地震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员伤亡损失。

除了地震,洪水也是中国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拥有众多的大江大河,如黄河、长江等,年年都发生洪水。

洪水往往导致城市和农村的严重损害,给民众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另外,中国还面临着台风的威胁。

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有数十次的台风登陆,给这些地区的居民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二、中国的防灾减灾措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工作,通过立法、投资、技术创新等手段不断加强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

以下是中国的几项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1.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工作,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推动了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2. 建设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中国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建设地震监测网络、气象预报系统等,可以提前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了公众对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了城市和农村地区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例如,在洪水防治方面,中国加强了河道治理、堤防加固等工作,减少了洪水对城市和农村的破坏。

4.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

中国不断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提高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地理导学案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范措施

地理导学案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范措施

地理导学案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范措施地理导学案: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范措施自然灾害是地球环境变化和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损失。

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多样地形的国家,中国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释放能量的结果,地震引发的强烈震感和地震波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桥梁毁损、山体滑坡等灾害。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处,地震频发。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震措施。

首先,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成为重点。

新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地震安全标准,并经过抗震性能评估。

其次,完善地震预警系统,准确判定地震的发生时间和位置,提醒民众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此外,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民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通常由强大的风力和暴雨组成。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会导致房屋倒塌、洪水、滑坡等重大灾害。

中国的沿海地区常常受到台风的袭击。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灾害,我国采取了多种防御措施。

首先,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方便民众进行防范。

其次,加强海岸线的防护工程建设,包括修建护堤、加固沿海建筑物等措施。

此外,加强对沿海居民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安全意识。

三、洪水洪水是河流、湖泊漫溢、暴雨泛滥而引发的灾害。

洪水造成的破坏通常包括农田和道路的淹没、房屋倒塌以及强降雨导致的泥石流等。

中国的部分地区经常遭受洪水的袭击。

为了减轻洪灾造成的损失,我国采取了多种防洪措施。

首先,修建堤坝和水库以调节水流,控制洪水;其次,加强防洪工程的建设,包括修建排水系统、河道疏浚等;此外,加强对洪水灾害的预测和监测,提前发布警报,让民众有充足的时间疏散。

四、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经常发生在山区和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地质灾害会导致山体滑坡、道路中断和房屋倒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灾情大小分类和分级 重灾:发生在平原区的7级左右地震,发生在山 区人口稠密地区8级以上地震;震中烈度Ⅹ级以 上;受灾范围十个县市 特大灾害:发生在平原区7.5级以上的地震,发 生在山区人口较密集地区的8级以上地震;震中 烈度Ⅺ度以上;受灾范围数十个县市

第二节 地貌灾害及减灾对策
10 9 8 7 6 5 4
o
C
乌 鲁 木 齐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降水
100 50 0
mm
500 400 300 200
mm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1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二 地震灾害及减灾对策
2、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 (1)地震灾害是瞬时突发性的社会灾害 (2)地震灾害不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同步减轻 (3)地震不仅产生严重的直接灾害,而且不可避 免地产生次生灾害 (4)地震灾害有时“无震”成灾。这在其他灾害 中是罕见的 (5)地震的发生在时空上是很不均匀的,一年的 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地点上的重复概率很小 。
(三)荒漠化危害
5、污染环境:
土地在沙漠化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沙尘物质, 在风力作用下同时对环境发生严重污染。我国 环境影响范围最大、危害严重的最大污染源, 然及我国中部、东南部直至沿海大片地区。
(三)荒漠化危害
6、毁坏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 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频繁发 生,常常危及支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工程建设方面,主要是对公路、铁路、矿 区以及一些风蚀、水蚀、盐渍化等防治工程 的危害。

一、地质灾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地质灾害有危害大、人员伤亡最多 ;分布广泛而有规律,呈点状、线状分布; 具有突发性,人类最难预防等特点。
二 地震灾害及减灾对策
(一)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及基本特点 1、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1)地震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 (2)瞬时突发性的严重社会灾害 20世纪以来,全球在地震中的伤亡人数约为几 百万,经济损失(折合1979年美元价值)约为 几千亿美元。在全球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中, 我国约占15%,我国的灾害死亡人数占全球死 亡总人数的44%,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中,地 震占一半,我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全球各种 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27%。这说明我国地震 灾害在全球灾害中的严重程度是世界罕见的。
(四)中国土地荒漠化成因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 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 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乱 樵采、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 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四)中国土地荒漠化成因
2、自然成因 (1)地理环境因素 中国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 陆腹地,远离海洋,加上纵横交错的山脉, 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使得 这一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 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四)中国土地荒漠化成因
北京
14 13 12 11 1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o
14
C
o
C
天津
北方地区近50 年来气温增高, 降水量相对减 少(除新疆)。
温度
13 12
11 10
1500
mm
1000 750 500 250
mm
降水
1000
5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四)中国土地荒漠化成因
温度
9 8 7 6 5 4
o
C
呼 和 浩 特
12 11 10 9 8
o
C
兰 州
பைடு நூலகம்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二)中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及分布
荒漠化面积:荒漠化面积为262.2万km2,占 国土面积的27.32%,涉及18个省(区、市)的 471个县(旗)。 荒漠化灾害:每年因荒漠化的直接经济损失 达540亿元,近4亿人口受到土地荒漠化危害。 风蚀160.7万km2, 占69.5%;水蚀20.5万km2 , 占7.8%;冻融 36.6万km2 ,占 13.8%;盐渍 23.3万km2 ,占 8.9%。
(五)地震灾害的分类分级
按灾情大小分类和分级 轻灾:发生在平原地区的4.7—5.5级地震,发生 在山区的6.5级左右地震;震中烈度Ⅵ—Ⅶ度; 受灾范围一、二个县市
中灾:发生在平原区的5.5—6.5级地震,发生在 山区7级左右地震;震中烈度一般Ⅷ—Ⅸ度;受 灾范围为数个县市

(五)地震灾害的分类分级

(二) 中国地震活动性分析
1、我国是全球板内地震最强烈的地区之一 (1)地震活动分布广 (2)地震活动频度高 (3)地震震源深度浅 2、我国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1) 空间分布不均匀性 (2)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三)中国地震灾害的时、空、强度分布 1、空间分布 2、时间分布
2、气象灾害的类型
根据大气物理想象可以划分以下几种类型 (1)气温异常灾害。酷热、寒潮、低温、霜冻、干 热风等。 (2)降水异常灾害。干旱、暴雨、雹灾、暴风雪、 连阴雨等。 (3)气流异常灾害。大风、台风、龙卷风、沙尘暴 等。 (4)光电灾害。雷电等。
3、气象灾害的基本特点
(1)经济损失最大。气象灾害不仅死亡人数较多, 而且经济损失最大,仅旱、涝、台风三种灾害经 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5%,其中旱灾占15% 、涝灾占40%、台风占20%。气象灾害还与地震灾 害、太阳活动一起称为三大控制性灾害,即许多 灾害都可源于气象灾害。 (2)分布面积最广。气象灾害可以发生在地球的每 一个角落,它的分布十分广泛,而且每一个地区 都有发生严重气象灾害的可能,只是气象灾害的 类型不同而已。局部性的气象灾害,可以通过大 气环流传播到全球范围,影响遥远的地方,遥相 关现象突出。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900
mm
500 400 300 2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mm
降水
600 3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四)中国土地荒漠化成因
温度
o
14 13 12 11
C
和 田
(四)中国土地荒漠化成因
(2)气候因素 据有关资料,近40年来中国干旱半干旱地 区及亚湿润干旱区的部分地区降水呈减少 的趋势,另一些地区气温则有增高的趋势, 导致蒸发力的增大,助长了土壤盐渍化的 形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荒漠化 的扩展。近年来频繁发生于中国西北、华 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就加剧了这些地 区的荒漠化过程,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三)荒漠化危害
2、生物群落退化 荒漠化引起植被退化,进而导致土壤退化, 反过来又影响植物、动物的生存与发展,这 样形成的恶性循环过程,使生物群落的密度 ,多样性等向着坏的方面演替 3、气候变化 植被的退化引起地面反射率、CO2吸收率的 变化,从而对气候的变化产生影响,现在全 球气温回升,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加大,沙 尘暴发生次数增多。
(三)中国地震灾害的时、空、强度分布
3、强度分布 我国在20前世纪前90年(1900—1990年)中 ,共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事件208次,其中 .死亡人数多于1万人的地震事件仅有5次,占 全部灾害事件的2%左右,而这5次大灾难事件, 共死亡54万余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与 全球的情况类似,地震的生命损失具有“高度 集中”特征 。

二 地震灾害及减灾对策
其主要原因:一是震多、强度大,20世纪以 来,我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约占全球大 陆地震的1/3,在全球大陆共发生4次8.5级 以上的特大地震中,我国占两次。一次8.5 级的大地震相当于12000个广岛原子弹爆炸 的威力,其破坏力之大是可以想象的。二是 地震活动的分布广泛。全国有22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在本世纪遭受过6级以上地震的 袭击,全国基本烈度在Ⅵ度或Ⅵ以上地区的 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0%。三是地震区内人 口稠密,又有于历史上我国一直处于贫穷落 后状态,很多建筑物根本没有顾及抗震设防 等因素。
(二)中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及分布
(二)中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及分布
(三)荒漠化危害
荒漠化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退化 1)生态环境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表层土壤 发生退化 2)沙漠蔓延,吞噬绿洲、农田,直接造成农牧 业减产; 3)洪涝灾害引起大量土体搬运、沉积; 4) 土壤肥力降低 5) 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酸化 6) 土壤污染
二 荒漠化灾害
(一)荒漠化概念
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 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 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二 荒漠化的特征
①“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起因和发展的; ②“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干燥 半湿润区,这就给出了荒漠化产生的背景 条件和分布范围; ③“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干燥 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将荒漠化置于宽 广的全球土地退化的框架内,从而界定了 其区域范围。
一 地貌灾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地貌灾害:是指由外营力作用导致的地表固体物 质运动所产生的有害现象和过程。 类型:根据地貌灾害形成的外营力条件分为重力 地貌灾害(滑坡、崩塌等)、流水地貌灾害(水 土流失等)、风力地貌灾害(沙漠化等)、溶岩 地貌灾害(陷落等) 特点:发生发展速度的渐变性,即速度缓慢,有 时不易发现或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分布的广泛性 ,即面状分布的灾害,广布于地表,但区域差异 明显,区际间横向影响强烈;灾害发生发展的季 节性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