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医院数据备份工作制度(3篇)
医院数据备份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的数据安全、完整和可靠,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章备份策略第二条医院数据备份工作采用差异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数据的及时备份和恢复。
第三条医院数据备份工作重点保护患者的医疗记录、医疗影像、药物管理等重要数据,确保医疗过程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医院数据备份工作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备份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三章备份软件和硬件设备的选用第五条医院数据备份系统采用可靠的备份软件和硬件设备,确保备份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第六条备份软件应具备下述功能:(一)自动备份:设定备份计划,自动执行备份任务。
(二)差异备份:仅备份有变化的数据。
(三)增量备份:仅备份上一次全量备份后有变化的数据。
(四)数据压缩:采用合适的数据压缩算法,减少备份数据的存储空间。
(五)备份恢复:能够快速恢复备份数据,确保数据的可用性。
第七条备份硬件设备应具备高存储容量、高速数据传输、可靠稳定等特点。
第八条备份硬件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第四章备份周期和策略第九条医院数据备份工作采用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法。
第十条全量备份频率为每周一次,备份至备份服务器。
第十一条增量备份频率为每天一次,备份至备份服务器。
第十二条医院数据备份策略根据备份数据的重要程度和变动频率制定,确保数据恢复的规模和效率。
第十三条备份数据应设置恢复点,并采取合理的空间管理,保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
第五章备份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第十四条备份数据的传输应采用加密传输的方式,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第十五条备份数据的存储应采用安全可靠的设备,避免数据的意外损坏和遗失。
第十六条备份数据的存储应定期进行备份校验,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第六章数据备份恢复第十七条当数据发生丢失、损坏或泄露时,医院应立即启动数据备份恢复工作。
第十八条数据备份恢复工作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医院信息系统使用规范制度
医院信息系统使用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章制度的目的为了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保护患者隐私和医院信息安全,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工作人员和使用医院信息系统的患者。
第三条定义1.医院信息系统:指医院内用于处理、存储、传递和管理医学和患者相关信息的设备、软件和网络。
2.工作人员:指医院内从事医疗、管理、技术等相关工作的员工。
第二章信息系统使用第四条账号管理1.工作人员应依照医院要求申请个人账号,确保个人信息真实准确。
2.工作人员不得将个人账号泄露给他人,不得私自出借、转让、共享账号。
3.工作人员应定期更换密码,并采取安全可靠的密码组合。
第五条信息录入与修改1.工作人员在录入患者信息时,应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工作人员不得有意窜改患者信息,如有错误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修改。
3.工作人员应依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对患者信息进行修改和更新。
第六条数据备份与恢复1.医院应定期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恢复操作时,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开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
第七条使用权限管理1.医院应依据工作职责和需要,调配不同的系统权限给工作人员,实现权限的精准明确掌控。
2.工作人员不得超出本身的权限范围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他人权限。
第八条系统安全防护1.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系统安全防护机制,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2.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系统安全漏洞,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不得私自试验攻击系统。
第九条信息共享与传递1.工作人员在进行患者信息共享和传递时,应遵从医院相关规定,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工作人员不得随便泄露患者信息,不得将信息发送给未经审核的个人或机构。
第三章惩罚与违规处理第十条违规行为1.工作人员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包含但不限于:泄露患者信息、窜改患者信息、滥用权限、私自试验攻击系统等。
计算机与办公设备维护技能作业指导书
计算机与办公设备维护技能作业指导书第1章计算机硬件维护基础 (5)1.1 计算机硬件概述 (5)1.2 硬件维护工具与设备 (5)1.3 计算机硬件维护方法 (5)1.4 硬件故障排查与处理 (6)第2章计算机软件维护技巧 (6)2.1 软件维护概述 (6)2.2 操作系统优化与维护 (6)2.2.1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 (6)2.2.2 系统清理 (6)2.2.3 磁盘整理 (6)2.2.4 系统备份与恢复 (7)2.3 应用软件维护 (7)2.3.1 软件更新 (7)2.3.2 软件卸载 (7)2.3.3 软件设置优化 (7)2.4 软件故障处理策略 (7)2.4.1 故障诊断 (7)2.4.2 故障排除 (7)2.4.3 预防措施 (7)2.4.4 数据恢复 (7)第3章电脑操作系统安装与升级 (7)3.1 操作系统安装准备 (7)3.1.1 确认电脑硬件配置:在进行操作系统安装之前,需详细检查电脑的硬件配置,以保证其满足操作系统安装的最低要求。
(7)3.1.2 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版本:根据用户需求及电脑硬件配置,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版本。
(7)3.1.3 准备安装介质:制作操作系统安装盘(如USB闪存盘、DVD光盘等),并保证其可正常使用。
(8)3.1.4 备份数据:在进行操作系统安装之前,务必备份电脑中的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8)3.1.5 调整BIOS设置:启动电脑时,进入BIOS设置,调整启动顺序、硬盘模式等参数,以便顺利安装操作系统。
(8)3.2 操作系统安装过程 (8)3.2.1 启动电脑并进入BIOS:重启电脑,根据提示进入BIOS设置。
(8)3.2.2 设置启动顺序:在BIOS设置中,将启动顺序调整为从安装介质(如USB闪存盘、DVD光盘等)启动。
(8)3.2.3 开始安装操作系统:保存BIOS设置并退出,启动安装程序,按照提示进行操作系统安装。
(8)3.2.4 分区与格式化硬盘:根据需求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
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院信息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系统运行的风险,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院各部门,用于规范信息系统的备份和恢复管理。
第三章职责第三条XXXX信息系统运维部门负责信息系统的备份和恢复管理。
第四条网络管理员1、每周对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运行产生的日志文件进行备份。
2、当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配置信息发生变更时,及时对该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备份。
3、负责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恢复工作。
第五条系统管理员1、负责每日对操作系统日志的存储,每周对存储的日志进行备份。
2、负责操作系统及重要数据文件的备份。
3、负责操作系统的恢复工作。
第六条数据库管理员1、负责每日数据库日志的存储工作,每周对保存日志进行备份。
2、负责每周对重要的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工作。
3、数据库变更操作的发生前后必须备份完整的数据库数据文件和数据库程序文件。
第七条应用系统管理员1、负责每日对应用日志进行保存,每周对保存日志进行备份。
2、负责每两个月协调应用系统支撑单位完成对应用系统软件的备份工作。
第八条介质管理员1、负责备份介质的存放、使用、维护和销毁的管理。
2、负责备份介质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将发现的安全问题通知其他的管理员。
第四章识别备份信息第九条信息系统备份包括网络设备层备份、操作系统层备份、数据库层备份和应用系统层备份。
第十条网络设备层备份的范围包括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配置信息和运行所产生的日志文件。
备份完成后均应执行备份介质异地存放,并至少保留1年。
第十一条操作系统层备份的范围包括操作系统和系统运行所产生的登录和操作日志文件。
备份完成后均应执行备份介质异地存放,并应至少保留两年。
第十二条数据库层备份的范围包括数据库的日志文件、数据文件和系统程序文件。
备份后应执行备份介质异地存放。
第十三条在安装数据库补丁、应用系统补丁、数据库升级或其他导致数据库改变的操作发生前后必须备份完整的数据库数据文件和数据库程序文件,备份后应执行备份介质异地存放。
区块链云存储服务数据备份与恢复报告
区块链云存储服务数据备份与恢复报告第一章引言 (3)1.1 报告目的 (3)1.2 报告范围 (3)1.3 报告结构 (3)第二章:区块链云存储服务概述 (3)2.1 区块链技术简介 (3)2.2 云存储服务发展现状 (3)2.3 区块链与云存储的结合 (3)第三章: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原理 (3)3.1 数据备份概述 (3)3.2 数据恢复概述 (3)3.3 区块链数据备份与恢复特点 (3)第四章: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3)4.1 常见数据备份策略 (3)4.2 常见数据恢复策略 (3)4.3 区块链云存储服务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3)第五章:数据备份与恢复实施步骤 (3)5.1 备份系统设计 (3)5.2 备份策略制定 (3)5.3 备份与恢复操作流程 (3)第六章:安全风险与应对措施 (4)6.1 安全风险分析 (4)6.2 安全防护措施 (4)6.3 应对策略实施 (4)第二章云存储服务与区块链技术概述 (4)2.1 云存储服务简介 (4)2.2 区块链技术概述 (4)2.3 区块链在云存储中的应用 (4)第三章数据备份策略 (5)3.1 数据备份的基本原则 (5)3.2 数据备份的类型 (5)3.3 数据备份的周期与频率 (6)第四章数据加密与安全 (6)4.1 数据加密技术 (6)4.2 数据加密的必要性 (7)4.3 数据加密的实现方法 (7)第五章备份存储方案设计 (7)5.1 存储介质选择 (7)5.2 存储结构设计 (8)5.3 存储功能优化 (8)第六章数据备份流程与操作 (9)6.1 数据备份前的准备工作 (9)6.1.1 确定备份策略 (9)6.1.2 选择备份工具 (9)6.1.3 配置备份环境 (9)6.1.4 确认备份权限 (9)6.1.5 制定备份计划 (9)6.2 数据备份操作流程 (9)6.2.1 启动备份任务 (9)6.2.2 数据备份 (10)6.2.3 数据传输 (10)6.2.4 数据存储 (10)6.2.5 备份日志记录 (10)6.3 数据备份后的验证与监控 (10)6.3.1 验证备份数据 (10)6.3.2 监控备份存储设备 (10)6.3.3 备份日志分析 (10)6.3.4 定期测试恢复 (10)6.3.5 备份策略调整 (10)第七章数据恢复策略 (11)7.1 数据恢复的基本原则 (11)7.2 数据恢复的类型 (11)7.3 数据恢复的周期与频率 (11)第八章数据恢复流程与操作 (12)8.1 数据恢复前的准备工作 (12)8.2 数据恢复操作流程 (12)8.3 数据恢复后的验证与监控 (13)第九章异常情况处理 (13)9.1 数据备份异常处理 (13)9.1.1 备份文件损坏 (13)9.1.2 备份存储空间不足 (13)9.1.3 备份过程中断 (13)9.2 数据恢复异常处理 (14)9.2.1 恢复文件损坏 (14)9.2.2 恢复存储空间不足 (14)9.2.3 恢复过程中断 (14)9.3 系统故障应对策略 (14)9.3.1 监控与预警 (14)9.3.3 数据校验与修复 (14)9.3.4 灾难恢复计划 (14)9.3.5 培训与演练 (14)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5)10.1 报告总结 (15)10.2 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15)第一章引言1.1 报告目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安全已成为企业和个人关注的焦点。
企业软件运维与故障恢复方案
企业软件运维与故障恢复方案第1章企业软件运维概述 (4)1.1 软件运维的重要性 (4)1.2 软件运维团队组织结构 (5)1.3 软件运维的基本流程 (5)第2章软件监控系统构建 (6)2.1 监控系统选型 (6)2.1.1 监控系统类型 (6)2.1.2 监控系统选型原则 (6)2.1.3 推荐监控系统 (6)2.2 监控指标与策略 (6)2.2.1 监控指标 (7)2.2.2 监控策略 (7)2.3 监控数据存储与分析 (7)2.3.1 监控数据存储 (7)2.3.2 监控数据分析 (7)第3章故障预防策略 (7)3.1 硬件故障预防 (7)3.1.1 设备选型与采购 (7)3.1.2 硬件维护与保养 (8)3.1.3 硬件监控与预警 (8)3.2 软件故障预防 (8)3.2.1 系统优化与升级 (8)3.2.2 应用程序管理 (8)3.2.3 数据备份与恢复 (8)3.3 网络故障预防 (8)3.3.1 网络架构优化 (8)3.3.2 网络设备管理 (8)3.3.3 网络安全防护 (8)3.3.4 网络故障演练 (9)第4章故障诊断与定位 (9)4.1 故障诊断方法 (9)4.1.1 故障树分析法 (9)4.1.2 原因分析法 (9)4.1.3 对比分析法 (9)4.1.4 趋势分析法 (9)4.2 故障定位技术 (9)4.2.1 网络诊断技术 (9)4.2.2 代码审查 (9)4.2.3 功能分析 (10)4.2.4 日志分析 (10)4.3 故障诊断与定位工具 (10)4.3.2 APM工具 (10)4.3.3 日志管理工具 (10)4.3.4 故障诊断平台 (10)第5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10)5.1 备份策略与类型 (10)5.1.1 完全备份 (10)5.1.2 增量备份 (11)5.1.3 差异备份 (11)5.1.4 灾难恢复备份 (11)5.2 数据恢复技术 (11)5.2.1 磁盘恢复技术 (11)5.2.2 数据库恢复技术 (11)5.2.3 网络恢复技术 (11)5.3 备份与恢复工具 (11)5.3.1 Veeam Backup & Replication (11)5.3.2 Veritas NetBackup (12)5.3.3 Acronis Backup (12)5.3.4 Commvault (12)5.3.5 Dell EMC Data Protection Suite (12)第6章灾难恢复计划 (12)6.1 灾难恢复策略制定 (12)6.1.1 确定灾难类型 (12)6.1.2 确定恢复目标 (12)6.1.3 制定灾难恢复策略 (12)6.1.4 确定资源需求 (12)6.2 灾难恢复预案编写 (13)6.2.1 组织架构与职责分配 (13)6.2.2 灾难恢复流程设计 (13)6.2.3 制定预案文档 (13)6.2.4 预案审批与发布 (13)6.3 灾难恢复演练与优化 (13)6.3.1 制定演练计划 (13)6.3.2 组织演练 (13)6.3.3 演练总结与问题整改 (13)6.3.4 持续优化灾难恢复计划 (13)第7章应用系统部署与升级 (13)7.1 应用系统部署策略 (13)7.1.1 部署目标与原则 (13)7.1.2 部署方式 (14)7.1.3 部署步骤 (14)7.2 部署工具与自动化 (14)7.2.1 部署工具 (14)7.2.2 自动化部署流程 (14)7.3.1 升级策略 (15)7.3.2 升级步骤 (15)7.3.3 回滚操作 (15)第8章功能优化与扩展 (15)8.1 系统功能评估 (15)8.1.1 功能指标体系 (15)8.1.2 功能评估方法 (16)8.2 功能优化策略 (16)8.2.1 硬件优化 (16)8.2.2 软件优化 (16)8.2.3 系统参数调优 (16)8.3 系统扩展方案 (16)8.3.1 水平扩展 (16)8.3.2 垂直扩展 (16)8.3.3 混合扩展 (16)第9章安全防护与合规 (17)9.1 安全防护策略 (17)9.1.1 物理安全 (17)9.1.2 网络安全 (17)9.1.3 系统安全 (17)9.1.4 应用安全 (17)9.1.5 数据安全 (17)9.1.6 安全审计 (17)9.2 安全合规性要求 (17)9.2.1 国家法律法规 (17)9.2.2 行业标准 (17)9.2.3 企业内部规定 (17)9.3 安全防护工具与措施 (17)9.3.1 防火墙 (18)9.3.2 入侵检测系统(IDS) (18)9.3.3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 (18)9.3.4 数据加密 (18)9.3.5 安全运维管理平台 (18)9.3.6 漏洞扫描与修复 (18)9.3.7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8)9.3.8 应急响应与故障恢复 (18)第10章运维团队建设与优化 (18)10.1 运维团队岗位职责 (18)10.1.1 系统监控:负责对企业软件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云计算数据备份恢复解决方案
云计算数据备份恢复解决方案第一章云计算数据备份概述 (3)1.1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3)1.2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备份挑战 (3)1.2.1 数据量庞大 (3)1.2.2 数据多样性 (3)1.2.3 数据安全性 (3)1.2.4 备份成本控制 (3)1.3 云计算数据备份的发展趋势 (3)1.3.1 备份技术多样化 (3)1.3.2 备份策略智能化 (4)1.3.3 备份服务化 (4)1.3.4 备份与恢复一体化 (4)第二章数据备份策略与方案设计 (4)2.1 数据备份策略的制定 (4)2.2 数据备份方案的设计原则 (4)2.3 数据备份技术的选择 (5)2.4 数据备份方案的实施步骤 (5)第三章本地数据备份 (6)3.1 本地备份的优势与局限 (6)3.1.1 优势 (6)3.1.2 局限 (6)3.2 本地备份的实施方法 (6)3.2.1 备份策略制定 (6)3.2.2 备份设备选择 (6)3.2.3 备份软件应用 (7)3.2.4 备份操作与管理 (7)3.3 本地备份的数据恢复流程 (7)3.3.1 确定恢复需求 (7)3.3.2 选择恢复策略 (7)3.3.3 执行数据恢复 (7)3.3.4 验证恢复结果 (7)3.4 本地备份的优化策略 (7)3.4.1 增加备份节点 (7)3.4.2 采用热备份技术 (7)3.4.3 优化备份存储 (7)3.4.4 强化备份监控 (7)第四章远程数据备份 (7)4.1 远程备份的优势与局限 (7)4.2 远程备份的实施方法 (8)4.3 远程备份的数据恢复流程 (8)4.4 远程备份的优化策略 (8)第五章混合云数据备份 (9)5.1 混合云备份的优势与局限 (9)5.2 混合云备份的实施方法 (9)5.3 混合云备份的数据恢复流程 (10)5.4 混合云备份的优化策略 (10)第六章数据备份安全性保障 (10)6.1 数据备份的安全风险分析 (10)6.2 数据加密备份技术 (11)6.3 数据备份的安全审计与监控 (11)6.4 数据备份的安全防护措施 (12)第七章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12)7.1 灾难恢复概述 (12)7.2 灾难恢复计划的制定 (12)7.2.1 灾难恢复计划的必要性 (12)7.2.2 灾难恢复计划的制定步骤 (13)7.3 灾难恢复演练与优化 (13)7.3.1 灾难恢复演练的目的 (13)7.3.2 灾难恢复演练的步骤 (13)7.4 灾难恢复的实施与监控 (13)7.4.1 灾难恢复的实施 (13)7.4.2 灾难恢复的监控 (14)第八章数据备份管理 (14)8.1 数据备份管理概述 (14)8.1.1 概念与重要性 (14)8.1.2 数据备份管理的主要内容 (14)8.2 数据备份管理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14)8.2.1 数据备份管理工具的分类 (14)8.2.2 数据备份管理工具的选择原则 (15)8.2.3 数据备份管理工具的应用 (15)8.3 数据备份管理的最佳实践 (15)8.3.1 制定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 (15)8.3.2 优化数据备份存储 (15)8.3.3 加强数据备份安全性 (15)8.4 数据备份管理的持续优化 (15)8.4.1 数据备份策略的调整 (15)8.4.2 备份工具的升级与更新 (16)8.4.3 数据备份流程的优化 (16)8.4.4 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 (16)第九章数据备份成本控制 (16)9.1 数据备份成本分析 (16)9.2 数据备份成本控制策略 (16)9.3 数据备份成本优化的实施方法 (16)9.4 数据备份成本优化的效果评估 (17)第十章云计算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未来发展趋势 (17)10.1 云计算数据备份技术的创新 (17)10.2 云计算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标准化 (17)10.3 云计算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智能化 (18)10.4 云计算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行业应用前景 (18)第一章云计算数据备份概述1.1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已成为企业及个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级数据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
企业级数据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第1章数据备份与恢复基础概念 (3)1.1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3)1.1.1 防范意外丢失 (4)1.1.2 应对灾难恢复 (4)1.1.3 支持版本控制 (4)1.1.4 提高数据安全 (4)1.2 备份类型与备份策略 (4)1.2.1 备份类型 (4)1.2.2 备份策略 (4)1.3 数据恢复的基本原理 (5)1.3.1 数据恢复类型 (5)1.3.2 数据恢复流程 (5)第2章企业级数据备份需求分析 (5)2.1 企业数据类型及重要性 (5)2.1.1 数据类型 (5)2.1.2 数据重要性 (6)2.2 备份与恢复的关键指标 (6)2.2.1 备份频率 (6)2.2.2 备份方式 (6)2.2.3 恢复时间目标(RTO) (6)2.2.4 恢复点目标(RPO) (6)2.2.5 备份存储介质 (6)2.3 风险评估与业务连续性规划 (7)2.3.1 风险评估 (7)2.3.2 业务连续性规划 (7)第3章备份技术选型与方案设计 (7)3.1 备份技术概述 (7)3.1.1 备份技术分类 (7)3.1.2 备份技术发展趋势 (7)3.2 本地备份与远程备份 (8)3.2.1 本地备份 (8)3.2.2 远程备份 (8)3.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8)3.3.1 数据库备份 (8)3.3.2 数据库恢复 (8)3.4 云备份解决方案 (8)第4章备份硬件设备选择 (9)4.1 磁盘存储技术 (9)4.1.1 直连式存储(DAS) (9)4.1.2 网络附加存储(NAS) (9)4.1.3 存储区域网络(SAN) (9)4.2 磁带存储技术 (9)4.2.1 磁带库 (10)4.2.2 虚拟磁带库(VTL) (10)4.3 云存储服务选型 (10)4.3.1 公共云存储 (10)4.3.2 私有云存储 (10)4.3.3 混合云存储 (10)第5章备份软件与工具 (11)5.1 常用备份软件介绍 (11)5.1.1 Veritas NetBackup (11)5.1.2 Commvault Simpana (11)5.1.3 EMC NetWorker (11)5.1.4 IBM Tivoli Storage Manager (11)5.2 数据库备份工具 (11)5.2.1 Oracle RMAN (11)5.2.2 SQL Server Backup (12)5.2.3 MySQL Enterprise Backup (12)5.3 文件系统备份工具 (12)5.3.1 rsync (12)5.3.2 Bacula (12)5.3.3 Amanda (12)第6章数据备份策略与计划 (12)6.1 备份策略制定 (12)6.1.1 确定备份类型 (12)6.1.2 选择备份方法 (13)6.1.3 设备选型与配置 (13)6.2 备份频率与时间 (13)6.2.1 备份频率 (13)6.2.2 备份时间 (13)6.3 数据保留期限与介质管理 (13)6.3.1 数据保留期限 (13)6.3.2 介质管理 (13)第7章数据恢复流程与操作 (14)7.1 数据恢复策略 (14)7.1.1 数据恢复目标 (14)7.1.2 数据恢复策略制定 (14)7.1.3 数据恢复策略评估与优化 (14)7.2 数据恢复操作步骤 (14)7.2.1 数据恢复准备 (14)7.2.2 数据恢复操作流程 (14)7.2.3 数据恢复注意事项 (15)7.3 异地容灾与应急响应 (15)7.3.1 异地容灾策略 (15)7.3.2 应急响应流程 (15)7.3.3 异地容灾与应急响应评估 (15)第8章备份与恢复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 (15)8.1 数据加密技术 (15)8.1.1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16)8.1.2 数据加密的应用 (16)8.2 数据传输安全 (16)8.2.1 加密传输协议 (16)8.2.2 VPN(虚拟专用网络) (16)8.2.3 数据完整性校验 (16)8.3 备份数据的安全存储 (16)8.3.1 物理安全 (16)8.3.2 数据冗余 (16)8.3.3 定期检查与更新 (16)8.3.4 访问控制 (17)第9章备份与恢复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17)9.1 备份任务监控与报告 (17)9.1.1 监控备份任务 (17)9.1.2 备份报告 (17)9.2 备份系统功能优化 (17)9.2.1 优化备份策略 (17)9.2.2 硬件与网络优化 (18)9.3 定期检查与演练 (18)9.3.1 定期检查 (18)9.3.2 定期演练 (18)第10章备份与恢复的合规性与审计 (18)10.1 备份与恢复相关的法律法规 (18)10.1.1 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 (18)10.1.2 行业法规与标准 (19)10.2 审计与合规性要求 (19)10.2.1 审计要求 (19)10.2.2 合规性要求 (19)10.3 备份与恢复过程的证据留存与审计跟踪 (19)10.3.1 证据留存 (19)10.3.2 审计跟踪 (19)第1章数据备份与恢复基础概念1.1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数据作为企业核心资产之一,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运营与发展。
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备份与恢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备份与恢复
使用教材:数据备份与恢复实训教程杨倩编ISBN: 9787121239885
课程学分:4学分
学期学时:40学时
课程性质:上机类课程
课程定位:专业课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基础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开课部门:信息工程系
执笔人:宋晓丽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信息工程系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数据库恢复的基础学问,从数据存储原理入手,具体介绍了数据存储与数据结构,依据实例深化学习数据恢复修复的步骤及思路,硬盘软故障修复,数据平安及维护,数据备份及恢复,当前主流数据修复工具等等。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安排
三、教学方法
以丢失内容为主线,通过图文说明,步骤流程,技巧提示等方法,将学问点与实践步骤相结合进行教学。
本课程实践性强,因此必需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实行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四、教学评价方法
本课程考核由以下两部分内容构成:
1、课堂平常成果。
当堂练习,同学在老师讲解基础学问及上机示范后,依据前面所学当堂完成上机练习题目,老师予以讲评并打分,作为平常训练成果。
此项占总成果的40%。
2、期末考试成果。
通过上机试卷,将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抽查考核,重点考察同学对所学学问的运用。
此项成果占总成果的60%。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数据备份与恢复实训教程杨倩编ISBN: 9787121239885电子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数据备份与恢复何欢,何倩著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1317111。
数据资产管理制度
数据资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和有效管理企业的数据资产,保障数据安全、完整性和可靠性,提高数据管理水平和数据资产的利用价值,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企业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各类数据资产的管理。
第三条定义1.数据资产:指企业内部所拥有的各类数据,包含但不限于企业机密、业务数据、客户信息、员工信息等。
2.数据管理:指对数据资产的手记、存储、加工、传输、使用和销毁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3.数据安全:指数据资产在手记、存储、传输、使用和销毁等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四条基本原则1.遵从合法、正当、必需的原则,确保数据资产管理的合规性。
2.确保数据安全和保护用户隐私的原则,采取安全可靠的数据管理措施。
3.确保数据使用的合理有效原则,提高数据资产的利用价值。
第二章数据资产分类和标识第五条数据分类依据数据的紧要程度和敏感性,将数据资产分为三类:核心数据、一般数据和非核心数据。
第六条数据标识1.核心数据:应在数据资产管理系统中进行明确标识,并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掌控,仅授权人员可访问。
2.一般数据:应在数据管理系统中进行明确标识,设置适当的访问权限掌控,限制非授权人员的访问。
3.非核心数据:无需进行特别标识,依据需要设置访问权限掌控。
第三章数据手记和存储第七条数据手记1.在进行数据手记前,应明确数据手记目的和范围,并获得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授权。
2.数据手记应遵从法律法规及业务规定,采用合法合规的手段进行。
3.手记的数据仅限于必需的业务需求,不得超出合理范围。
第八条数据存储1.数据存储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并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2.核心数据和一般数据应分别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数据存储设备的权限和访问掌控应明确,并定期进行权限审查。
第四章数据加工和传输第九条数据加工1.数据加工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电商订单处理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
电商订单处理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第二章:数据备份概述 (3)2.1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3)2.2 数据备份的类型 (3)2.3 数据备份策略 (4)第三章: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4)3.1 备份系统的架构设计 (4)3.2 备份系统硬件配置 (5)3.3 备份系统软件配置 (5)第四章:数据备份操作流程 (6)4.1 数据备份前的准备工作 (6)4.2 数据备份的具体操作 (6)4.3 备份文件的存储与管理 (7)第五章:数据备份异常处理 (7)5.1 备份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7)5.2 异常处理策略 (7)5.3 异常处理案例分析 (8)第六章:数据恢复概述 (9)6.1 数据恢复的重要性 (9)6.2 数据恢复的类型 (9)6.3 数据恢复策略 (9)第七章:数据恢复操作流程 (10)7.1 数据恢复前的准备工作 (10)7.2 数据恢复的具体操作 (10)7.3 恢复后的数据校验 (11)第八章:数据恢复异常处理 (11)8.1 恢复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11)8.2 异常处理策略 (12)8.3 异常处理案例分析 (12)第九章: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性 (13)9.1 数据加密技术 (13)9.2 访问控制策略 (13)9.3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安全审计 (14)第十章: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自动化 (14)10.1 自动化备份策略 (14)10.2 自动化恢复策略 (14)10.3 自动化脚本编写与维护 (15)第十一章: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监控与维护 (15)11.1 监控系统的搭建 (15)11.2 监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16)11.3 维护策略与措施 (16)第十二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7)12.1 项目成果总结 (17)12.2 项目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17)12.3 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 (18)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第6章 数据库的安全技术
Server的安全认证 2. SQL Server的安全认证
当SQL Server在Windows环境中运行时,SQL Server 2000提供了下面两种确认用户的认证模式: (1)Windows认证模式 Windows认证模式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对于用户登录 和用户帐号管理的安全机制,允许SQL Server也可以使用 Windows的用户名和口令。用户只需要通过Windows的认 证,就可以连接到SQL Server。
第六章数据库安全技术
6.3 数据库的数据保护
6.3.1 数据库的安全性
3.数据分类 数据库系统对安全性的处理是把数据分级。为每一数 据对象(文件,或字段等)赋予一定的保密级。 例如;绝密极、保密级、秘密级和公用级。对于用户, 成类似的级别。系统便可规定两条规则: (1)用户1只能查看比他级别低的或同级的数据。 (2)用户1只能修改和他同级的数据。
第六章数据库安全技术
6.3 数据库的数据保护
6.3.1 数据库的安全性
4.数据库加密 (3)数据库加密对数据库管理系统原有功能的影响 1)无法实现对数据制约因素的定义 ; 2)失去密文数据的排序、分组和分类作用; 3)SQL语言中的内部函数将对加密数据失去作用; 4)DBMS的一些应用开发工具的使用受到限制。
第六章数据库安全技术
6.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3.数据库特性 • 多用户 • 高可用性 • 频繁的更新 • 大文件 • 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复杂 很 多 数 据 库 应 用 于 客 户 机 / 服 务 器 (Client / Server)平台。在Server端,数据库由Server上的DBMS 进行管理。由于Client/Server结构允许服务器有多个 客户端,各个终端对于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要求很高, 这就涉及到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
数据存储与容灾——综合训练——第6章
1. 就是用户将重要的数据制作一份或者多份副本以某种方式加以保留,以便在系统遭受破坏或其他特定情况下,重新加以利用的一个过程。
答案:数据备份题型:填空题难度:1章节:第6章:数据备份技术与应用2.集群和容灾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也就是说,当意外发生时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不会因此而简断答案:可用性题型:填空题难度:23. 无需每天都做系统完全备份,并且灾难回复很方便,只需要上一次的完全备份磁带和灾难发生前一天的磁带就可以完全恢复数据。
答案:差分备份题型:填空题难度:24.按照备份的数据和总数据的关系不同,可以把数据备份的方式分为、、和4种。
答案: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按需备份题型:填空题难度:3二、单项选择题Backup是()公司的产品。
A.VERITASB.LegatoC.CAD.IBM答案:A题型:选择题难度:22.以正常方式关闭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的文件进行备份,这种备份是()。
A.热备份B.冷备份C.完全备份D.差异备份答案:B题型:选择题难度:23.备份软件ARCserve Backup是()公司的产品。
A.VERITASB.LegatoC.CAD.IBM答案:C题型:选择题难度:24.能够在短时间备份大量数据,对服务器资源占用最少,成本也最高的是()。
A.基于主机的备份B.基于LAN的备份C.基于SAN的LAN-Free备份D.基于SAN的server-Less备份答案:D题型:选择题难度:2101.数据备份就是用户将重要的数据制作一份或者多份副本以某种方式加以保留,以便系统在遭受破坏或者其他特定情况下,重新加以利用的一个过程。
答案:Y题型:判断题难度:2101.数据备份的根本目的就是重新利用。
答案:Y题型:判断题难度:2101.备份的核心是恢复,一个无法恢复的备份对任何系统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
答案:Y题型:判断题难度:2101.能够安全、方便而又高效地恢复数据才是备份系统真正的生命所在。
数据备份管理规定(3篇)
数据备份管理规定1.所有重要的数据都应进行定期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2.备份应存储在可靠的媒体上,例如外部硬盘驱动器、云存储服务或网络服务器。
备份媒体应经过加密和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3.备份的数据应具有版本控制功能,以便可以恢复到先前的状态。
4.备份数据的恢复过程应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5.备份管理应由专门的团队或个人负责,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计划。
6.备份的存储地点应分散在多个物理位置,以防止灾难性事件导致数据丢失。
7.备份数据应具有合适的自动化程序,以确保备份过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8.备份策略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进行调整和更新。
9.备份的数据应定期检查和验证,以确保备份的有效性。
10.备份管理规定应与相关数据保护和隐私法规相一致,并遵循企业的安全政策和流程。
数据备份管理规定(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企业数据安全,减少数据丢失和损坏的风险,提高数据恢复效率,制定本备份管理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备份管理规定适用于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在工作中涉及数据备份的情况。
第三条定义:数据备份是指将企业重要数据存储在备份介质中,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的措施。
第四条原则:(一)合法性原则:数据备份的操作和管理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
(二)保密性原则:数据备份的过程和结果应当保密,严禁泄露企业重要信息。
(三)完整性原则:数据备份的过程和结果应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不得出现数据丢失或破损情况。
(四)可恢复性原则:数据备份的过程和结果应当保证数据的恢复能力,能够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快速恢复。
第二章数据备份流程第五条数据备份流程包括数据备份计划、备份设备选择、备份操作、备份验证和备份存储等环节。
第六条数据备份计划:(一)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数据安全等级制定数据备份计划,明确备份的频率和内容。
(二)备份计划应当与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相衔接,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
系统集成项目操作手册
系统集成项目操作手册第1章项目概述 (4)1.1 项目背景 (4)1.2 系统集成目标 (4)1.3 操作手册说明 (4)第2章系统架构 (4)2.1 系统组成 (5)2.2 硬件设备配置 (5)2.3 软件架构 (5)第3章系统安装与配置 (6)3.1 硬件设备安装 (6)3.1.1 设备验收 (6)3.1.2 设备安装 (6)3.1.3 设备接线 (6)3.1.4 设备开机测试 (6)3.2 软件环境搭建 (6)3.2.1 操作系统安装 (6)3.2.2 数据库安装与配置 (6)3.2.3 中间件安装与配置 (6)3.2.4 应用软件安装 (7)3.3 系统参数配置 (7)3.3.1 网络参数配置 (7)3.3.2 系统功能参数配置 (7)3.3.3 安全参数配置 (7)3.3.4 应用参数配置 (7)3.3.5 系统优化 (7)第4章系统启动与关闭 (7)4.1 系统启动流程 (7)4.1.1 硬件检查 (7)4.1.2 软件启动 (7)4.1.3 系统初始化 (8)4.1.4 应用程序启动 (8)4.2 系统关闭流程 (8)4.2.1 应用程序关闭 (8)4.2.2 系统服务停止 (8)4.2.3 关闭操作系统 (8)4.2.4 硬件设备关闭 (8)4.3 常见问题处理 (8)4.3.1 系统无法启动 (8)4.3.2 系统运行缓慢 (8)4.3.3 系统服务无法启动 (9)4.3.4 应用程序崩溃 (9)第5章用户管理与权限设置 (9)5.1 用户注册与登录 (9)5.1.1 用户注册 (9)5.1.2 用户登录 (9)5.2 用户角色分配 (9)5.2.1 角色定义 (9)5.2.2 角色分配 (10)5.3 权限管理 (10)5.3.1 权限定义 (10)5.3.2 权限分配 (10)第6章数据管理与维护 (10)6.1 数据备份与恢复 (11)6.1.1 备份策略 (11)6.1.2 备份操作 (11)6.1.3 恢复操作 (11)6.2 数据同步与更新 (11)6.2.1 数据同步策略 (11)6.2.2 实时同步操作 (11)6.2.3 定时同步操作 (11)6.2.4 数据更新操作 (11)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1)6.3.1 数据安全策略 (11)6.3.2 隐私保护策略 (12)6.3.3 安全审计与监控 (12)第7章业务流程操作指南 (12)7.1 业务流程概述 (12)7.2 核心业务操作 (12)7.2.1 需求分析 (12)7.2.2 系统设计 (12)7.2.3 开发实施 (13)7.2.4 验收交付 (13)7.2.5 维护与升级 (13)7.3 辅助业务操作 (13)7.3.1 项目管理 (13)7.3.2 质量管理 (13)7.3.3 风险管理 (13)7.3.4 沟通与协作 (13)第8章系统监控与维护 (13)8.1 系统功能监控 (14)8.1.1 监控目的 (14)8.1.2 监控内容 (14)8.1.3 监控工具 (14)8.2 系统日志分析 (14)8.2.1 日志收集 (14)8.2.2 日志分析 (14)8.3 系统优化与升级 (14)8.3.1 优化策略 (14)8.3.2 升级策略 (14)第9章系统故障处理 (15)9.1 故障分类与识别 (15)9.1.1 故障分类 (15)9.1.2 故障识别 (15)9.2 故障处理流程 (15)9.2.1 故障报告 (15)9.2.2 故障受理 (16)9.2.3 故障处理 (16)9.2.4 故障跟踪 (16)9.2.5 故障反馈 (16)9.3 常见故障解决方案 (16)9.3.1 硬件故障 (16)9.3.2 软件故障 (16)9.3.3 网络故障 (16)9.3.4 数据故障 (16)9.3.5 系统兼容性故障 (17)第10章系统安全防护 (17)10.1 网络安全防护 (17)10.1.1 网络架构安全 (17)10.1.2 边界安全防护 (17)10.1.3 内部网络安全 (17)10.1.4 无线网络安全 (17)10.2 系统安全策略 (17)10.2.1 账户与权限管理 (17)10.2.2 安全配置管理 (17)10.2.3 安全审计与监控 (17)10.2.4 安全更新与补丁管理 (17)10.3 安全事件处理与应急响应 (18)10.3.1 安全事件分类与定义 (18)10.3.2 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18)10.3.3 应急响应组织与职责 (18)10.3.4 应急响应资源与工具 (18)10.4 定期安全检查与评估 (18)10.4.1 安全检查内容与方法 (18)10.4.2 安全风险评估 (18)10.4.3 安全检查与评估报告 (18)10.4.4 安全改进措施 (18)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信息系统集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模版(3篇)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本公司的数据安全和有效备份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和保护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根据领导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所有部门和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数据安全和备份恢复是本公司的重要信息管理工作,是保证业务连续运行和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的基础。
第四条数据安全和备份恢复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安全管理2. 数据备份策略3. 数据备份恢复流程4. 数据备份存储和保护5. 数据备份测试和验证第二章数据安全管理第五条本公司的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有义务保护和维护本公司的数据安全。
第六条本公司的每个部门都应当派设专人负责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此人负责制定数据安全管理规程和操作规范,监督和检查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
第七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当参加数据安全管理培训,了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数据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第八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当保护和维护本公司的数据安全,不得泄露数据、篡改数据或非法使用数据。
第九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当定期备份本身的工作数据,并保存在安全的存储介质中。
第十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当定期更新自己的密码,确保密码的安全性。
第十一条本公司的每个员工在退出公司或离开工作岗位前,应当销毁或移交自己的工作数据,不得擅自带离公司。
第三章数据备份策略第十二条为了保证数据备份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本公司制定了数据备份策略。
第十三条数据备份策略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备份频率:每天备份一次。
2. 数据备份内容:包括本公司业务数据和客户数据。
3. 数据备份方式:采用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
4. 数据备份时间:备份时间为每天18点到22点。
5. 数据备份存储位置:备份数据存储在本公司指定的存储设备中。
6. 数据备份周期:备份数据定期转存至本公司指定的备份服务器中,并定期迁移至外部备份介质中。
第十四条数据备份策略应当由专人负责制定,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IT系统备份与恢复策略手册
IT系统备份与恢复策略手册第1章引言 (3)1.1 备份与恢复的重要性 (3)1.2 备份与恢复的基本概念 (3)1.3 备份与恢复策略的制定 (4)第2章备份技术概述 (4)2.1 数据备份类型 (4)2.1.1 完全备份 (5)2.1.2 增量备份 (5)2.1.3 差异备份 (5)2.1.4 快照备份 (5)2.2 数据备份介质 (5)2.2.1 磁带备份 (5)2.2.2 硬盘备份 (5)2.2.3 光盘备份 (5)2.2.4 云存储备份 (5)2.3 备份软件与硬件选择 (5)2.3.1 备份软件 (6)2.3.2 备份硬件 (6)第3章备份策略制定 (6)3.1 备份策略的关键因素 (6)3.1.1 数据重要性 (6)3.1.2 备份类型 (6)3.1.3 备份介质 (6)3.1.4 备份存储位置 (7)3.1.5 备份操作人员 (7)3.2 备份频率与时间的选择 (7)3.2.1 备份频率 (7)3.2.2 备份时间 (7)3.3 数据保留期限与备份版本管理 (7)3.3.1 数据保留期限 (7)3.3.2 备份版本管理 (7)第4章数据备份操作流程 (7)4.1 备份前的准备工作 (7)4.1.1 确定备份目标 (7)4.1.2 选择合适的备份方法 (8)4.1.3 保证备份介质可用 (8)4.1.4 安排备份窗口 (8)4.1.5 备份软件和工具准备 (8)4.2 备份数据的执行与监控 (8)4.2.1 执行备份任务 (8)4.2.2 监控备份过程 (8)4.2.3 处理备份异常 (8)4.3 备份结果的验证与记录 (9)4.3.1 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9)4.3.2 记录备份结果 (9)4.3.3 备份日志归档 (9)第5章数据恢复操作流程 (9)5.1 恢复策略与恢复类型 (9)5.1.1 恢复策略 (9)5.1.2 恢复类型 (10)5.2 数据恢复流程与步骤 (10)5.2.1 数据恢复流程 (10)5.2.2 数据恢复步骤 (10)5.3 恢复结果验证与记录 (11)5.3.1 恢复结果验证 (11)5.3.2 记录与报告 (11)第6章关键业务系统备份与恢复 (11)6.1 关键业务系统识别 (11)6.1.1 定义关键业务系统 (11)6.1.2 识别关键业务系统方法 (11)6.2 关键业务系统备份策略 (11)6.2.1 备份类型 (11)6.2.2 备份频率 (12)6.2.3 备份存储介质 (12)6.2.4 备份策略制定 (12)6.3 关键业务系统恢复策略 (12)6.3.1 恢复流程 (12)6.3.2 恢复策略制定 (12)第7章异地容灾备份策略 (12)7.1 异地容灾备份概述 (12)7.2 异地容灾备份技术选型 (13)7.3 异地容灾备份实施与维护 (13)第8章备份与恢复的安全策略 (14)8.1 备份与恢复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4)8.1.1 数据泄露 (14)8.1.2 数据损坏 (14)8.1.3 业务中断 (14)8.2 加密技术在备份与恢复中的应用 (14)8.2.1 数据加密 (14)8.2.2 密钥管理 (15)8.3 备份数据的安全管理 (15)8.3.1 备份权限管理 (15)8.3.2 备份存储管理 (15)8.3.3 备份与恢复审计 (15)第9章备份与恢复的合规性要求 (15)9.1 备份与恢复相关的法律法规 (15)9.1.1 国家法律与政策 (15)9.1.2 数据保护法规 (16)9.1.3 隐私保护法规 (16)9.2 行业标准与最佳实践 (16)9.2.1 行业标准 (16)9.2.2 最佳实践 (16)9.3 合规性检查与评估 (16)9.3.1 定期检查 (16)9.3.2 评估与改进 (16)9.3.3 内外部审计 (16)9.3.4 培训与宣传 (16)第10章备份与恢复策略的持续优化 (16)10.1 备份与恢复策略的评估与更新 (17)10.1.1 评估现有备份与恢复策略 (17)10.1.2 更新备份与恢复策略 (17)10.2 技术演进与备份策略调整 (17)10.2.1 云计算与备份策略 (17)10.2.2 数据去重与备份策略 (17)10.2.3 容灾备份与恢复策略 (17)10.3 培训与宣传,提高备份与恢复意识 (17)10.3.1 备份与恢复知识培训 (18)10.3.2 备份与恢复宣传 (18)第1章引言1.1 备份与恢复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IT)系统已成为组织运作的核心。
第6章 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18
6.2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结构
4. SAN-Server-Free备份 另一种减少对系统资源消耗的方法是采用无服务器备份技术。 LAN-Free备份对需要占用备份主机的CPU资源,如果备份过程能够 在SAN内部完成,而大量数据流无需流过服务器,则可以极大降低 备份操作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Server-Free 优点是数据备份和恢复时间短,网络传输压力较 小,便于同时管理和备份资源共享。其缺点在于需要特定的备份应 用软件进行管理,厂商的类型兼容性问题需要统一,所以实施起来 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
23
6.2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技术
1、硬件备份技术 (2)RAID技术 RAID,是指廉价冗余磁盘阵列。磁盘阵列的提出是保证计算 机存储系统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发展。RAID把多块独立的物理硬盘 按不同的方式,如分条(Striping)、分块(Declustering)、交叉 存取(Interleaving)等,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 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 RAID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通常采用的有RAID 0、RAID1、 RAID 3、RAID 5、RAID 10等。
5
6.1 数据备份与恢复概述
数据备份的原则
(1)稳定性 (2)全面性 (3)自动化 (4)高性能 (5)维持业务系统的有效性 (6)操作简单 (7)实时性 (8)容灾考虑
6
6.1 数据备份与恢复概述
数据备份的要求
(1)数据备份实现自动化,以减少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 (2)数据备份工作应制度化、科学化。 (3)介质管理的有效化,防止读写操作的失误。 (4)数据分门别类保存到存储介质中。 (5)自动介质的清晰轮转,提高介质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6)对各种平台的应用系统以及其他信息数据进行集中备份。 (7)维护人员可以容易地恢复被破坏的整个文件系统和数 (8)备份系统还应考虑网络带宽对备份性能的影响,备份系统 平台的选择及安全性、备份系统容量的适度冗余,备份系统良好 的扩展性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策略
(2)增量备份(Incremental Backup) 增量备份是指在一次全备份或上一次增量备份后,以后每次的 备份只需备份与前一次相比增加或者被修改的文件。在特定的时间 段内只有少量数据发生改变,因此增量备份没有重复的备份数据, 既节省了磁盘空间又缩短了备份时间。 但进行恢复操作时,需要查询一系列的备份文件,从最后一次 完全备份开始,将记录在一次或多次的增量备份中的改变应用到文 件上,需要多份备份文件才可以完成,极大地延长了恢复时间。在 这种备份方式下,各盘磁带间的关系就象链子一样,一环套一环, 其中任何一盘磁带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整条链子脱节。
16
6.2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结构
2、LAN-Based备份结构 采用LAN备份策略,在数据量不是很大时候,可采用集中备 份。一台中央备份服务器将会安装在LAN中,然后将应用服务器和 工作站配臵为备份服务器的客户端。中央备份服务器接受运行在客 户机上的备份代理程序的请求,将数据通过LAN传递到它所管理 的、与其连接的本地磁带机资源上。 基于LAN备份结构的优点是投资经济、磁带库共享、而且能够 集中备份管理。它也存在着比较多的缺点,那就是对网络传输压力 大,当备份数据量大或备份频率高时,局域网的性能下降很快,所 以它不适合大型的网络应用环境。
13
6.2 数据备份
数据存储方式
2、存储区域网(SAN) SAN是一种用高速(光纤)网络联接专业主机服务器的一种储 存方式,此系统会位于主机群的后端,它使用高速I/O联结方式,如 SCSI,ESCON及Fiber-Channels,提供SAN内部任意节点之间的多 路可选择的数据交换。一般而言,SAN应用在对网络速度要求高、 对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对数据共享的性能要求高的应用 环境中,特点是代价高,性能好。
9
6.2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模式
根据备份操作的层次,可分为文件级备份和块级备份。 文件级备份: 也称为逻辑备份,只能感知到文件这一层,将磁 盘上所有的数据以文件的形式读出,备份到另一个介质上。这些文 件,在原来的介质上,存放可以是不连续的,各个不连续的块之间 的链关系由文件系统来管理。 块级备份: 也称为物理备份,需要备份块设备上的每个块, 不管这个块上有没有数据,或者这个块上的数据属于哪个文件。
24
6.2 数据备份
5
6.1 数据备份与恢复概述
数据备份的原则
(1)稳定性 (2)全面性 (3)自动化 (4)高性能 (5)维持业务系统的有效性 (6)操作简单 (7)实时性 (8)容灾考虑
6
6.1 数据备份与恢复概述
数据备份的要求
(1)数据备份实现自动化,以减少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 (2)数据备份工作应制度化、科学化。 (3)介质管理的有效化,防止读写操作的失误。 (4)数据分门别类保存到存储介质中。 (5)自动介质的清晰轮转,提高介质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6)对各种平台的应用系统以及其他信息数据进行集中备份。 (7)维护人员可以容易地恢复被破坏的整个文件系统和数 (8)备份系统还应考虑网络带宽对备份性能的影响,备份系统 平台的选择及安全性、备份系统容量的适度冗余,备份系统良好 的扩展性等因素。
14
6.2 数据备份
数据存储方式
3、网络附加存储(NAS) NAS又称为网络直联存储,它是一种专业的网络文 件储存及文件备份设备,通常是直接连在网络上并提供 资料存取服务,一套NAS储存设备就如同一个提供数据 文件服务的系统,特点是性价比高。例如教育、政府、 企业等数据存储应用。
15
6.2 数据备份
3
6.1 数据备份与恢复概述
数据安全的主要威胁
(1)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如硬盘损坏会使得存储其中的数据 丢失。 (2)软件故障。由于软件设计上的失误或用户使用的不当,软 件系统可能会误操作数据引起数据破坏。 (3)人为误操作。 (4)数据窃取。由于黑客的入侵或者来自内部网的蓄意破坏。 (5)病毒入侵。破坏性病毒会破坏系统软件、硬件和数据。 (6)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或雷击等自然灾害会对计 算机系统及其数据造成极大的破坏。
18
6.2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结构
4. SAN-Server-Free备份 另一种减少对系统资源消耗的方法是采用无服务器备份技术。 LAN-Free备份对需要占用备份主机的CPU资源,如果备份过程能够 在SAN内部完成,而大量数据流无需流过服务器,则可以极大降低 备份操作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Server-Free 优点是数据备份和恢复时间短,网络传输压力较 小,便于同时管理和备份资源共享。其缺点在于需要特定的备份应 用软件进行管理,厂商的类型兼容性问题需要统一,所以实施起来 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
17
6.2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结构
3、 LAN-Free备份 在SAN环境下,可采用存储网络的LAN-Free备份,需要备份的 服务器通过SAN连接到磁带机上,在LAN-Free备份客户端软件的触 发下,读取需要备份的数据,通过SAN备份到共享的磁带机。这种 独立网络不仅可以使LAN流量得以转移,而且它的运转所需的CPU 资源低于LAN方式。 LAN-Free的优点是数据备份统一管理、备份速度快、网络传输 压力小、磁带库资源共享;缺点是少量文件恢复操作繁琐,并且技 术实施复杂,投资较高。
10
6.2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模式
两种备份模式的特点比较如下: (1)备份速度 块级备份是面向物理存储设备的,不需要经过操作系统的文件 系统接口,所以相对文件级的备份来说速度有所加快。 (2)磁盘开销 因为块级备份会备份许多空扇区,所以块级备份所备份的数据 量相对文件级备份要多。另一方面,恢复的时候也会在原来的磁盘 上连续写入,所以很少造成碎片。 (3)操作效率 文件级备份在对非连续存储磁盘上的文件进行备份时需要额外 的查找操作。这些操作增加了磁盘的开销,降低了磁盘的吞吐率。
4
6.1 数据备份与恢复概述
数据备份概述Biblioteka 数据备份是指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 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在设备发生故障或发生 其他威胁数据安全的灾害时保护数据,以便重新加以利用,将数据 遭受破坏的程度减到最小。 数据备份是由存储介质、操作系统、备份软件和其他备份工具 为保护数据建立起的一项安全措施。给数据备份,其实就是相当于 给数据买了一份保险。在信息时代,企业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系 统,特别是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其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就是企 业的核心价值。
23
6.2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技术
1、硬件备份技术 (2)RAID技术 RAID,是指廉价冗余磁盘阵列。磁盘阵列的提出是保证计算 机存储系统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发展。RAID把多块独立的物理硬盘 按不同的方式,如分条(Striping)、分块(Declustering)、交叉 存取(Interleaving)等,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 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 RAID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通常采用的有RAID 0、RAID1、 RAID 3、RAID 5、RAID 10等。
7
6.1 数据备份与恢复概述
数据恢复概述
数据恢复,是指当存储介质出现损伤或由于人员误操作、操作
系统本身故障所造成的数据看不见、无法读取、丢失时,将损坏的 数据还原成正常数据,恢复它本来的“面目”的过程;数据恢复不 仅 对已丢失的文件进行恢复,还可以恢复物理损伤的磁盘数据,也可 以恢复不同操作系统的数据。 数据备份是保护数据安全的一种预防措施,而数据恢复就是出 现问题之后的一种补救措施。数据备份是为数据恢复服务的,其终 极目标就是数据恢复。
数据备份结构
1、DAS -Based备份结构 基于DAS的备份系统是最简单的一种数据保护方案,这种备份 大多是采用服务器自带的磁带机或备份硬盘,而备份操作也往往通 过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行。因为DAS备份系统比较简单,所以比较适 应于小型企业用户进行简单的文件备份。 基于DAS的备份系统的优点是维护简单,数据传输速度快。它 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可管理的存储设备少,不利于备份系统的 共享和大型的数据备份要求,而且实时性不高。
8
6.1 数据备份与恢复概述
数据恢复概述
在开始恢复数据之前,应该首先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备份当前尚能工作的驱动器上的所有数据。 (2)将损坏的硬盘拿到一个正常工作的相同的操作系统下, 如果条件不允许,取下该硬盘,并安装一个新的主硬盘,在重新挂 上损坏硬盘之前对硬盘分区并格式化,立即更改COMS设臵。 (3)调查使用者。查出在丢失数据之前发生的事情,查出是 否有其他的应用程序对磁盘进行过操作。 (4)如可能,备份所有扇区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5)手头要有一个好的扇区编辑工具。 (6)尽可能多地得到最后使用者的关键文件信息。
21
6.2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策略
(3)差分备份(Differential Backup) 差分备份是指在一次完全备份后到进行差异备份的这段时间 内,对那些增加或者修改的文件进行备,其主要目的是将完全恢复 时所涉及到的备份记录数据限制在2个,以简化恢复的复杂性。 差分备份在避免了另外两种策略缺陷的同时又具有了它们的优 点:首先,它无需频繁地做完全备份,工作量小于完全备份,因此 备份所需的时间短、节省磁盘空间;其次,虽然每次做差分备份工 作的任务比增量备份的工作量要大,但是它的灾难恢复相对简单。
22
6.2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技术
1、硬件备份技术 (1)镜像技术 镜像技术是在两个或多个磁盘或存储系统上产生同一个数据的 镜像视图的一种过程,其中一个存储系统为主镜像系统,另外的存 储系统都被认为是从镜像系统。 按镜像存储系统所处的位臵可分为:本地镜像和远程镜像。本 地镜像的主从镜像存储系统是处于同一个RAID阵列内,RAID-1就 属于典型的本地镜像技术。远程镜像按请求镜像的主机是否需要远 程镜像站点的确认信息,又可分为同步远程镜像和异步远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