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2011年初三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
初三物理导学案【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小编小编整理了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测小灯泡的电功率》2.5 V)实验电路图:实验要求:(1)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低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约 1.2U额)。
(2)记录电压值,电流值,同时观察比较灯的亮度有何区别。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阻值处。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依次为2.5 V、2 V和3 V,依次记下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分别将U、I记录在表格中;(3)观察并比较三次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电压U/V电流I/A发光情况电功率P/W实验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小宇同学思考能不能只用一只电表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他设计了下列四个电路图。
图中的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 >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把灯泡短路,灯泡不发光;S2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把电阻短路;两个都闭合或断开时,电流表均无示数.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B、S2闭合S3断开,电压表测电灯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正极、下端为负极;S3闭合S2断开,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负极,下端为正极;电压表的两次接线方法相反,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测量,B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C、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和电阻串联后的两端电压U;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的两端电压U0,则小灯泡的电流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是,该电路能测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符合题意;D、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流表把灯泡和电阻短路,电流表测量滑动电阻的电流;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流表把小灯泡短路,测量的是通过电阻的电流.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针对训练1】图中是小明和小兰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电路,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导学目标•了解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内容和主要知识点•掌握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前预习和思考,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导学内容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位置、位移与位移矢量3.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关系4.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第二章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与分类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等速运动3.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5.压强的概念与计算6.浮力与浮力大小的计算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1.合力与力的合成2.平衡力与力的分解3.杠杆原理与力矩的计算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第四章动能与功率1.动能的定义与计算2.常见能量形式及其转化3.功率的定义与计算4.功率与动力的关系第五章声的产生和传播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征参数—音调和音量3.力和振幅对声音的影响4.声音的传播速度第六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反射现象2.光的折射现象与折射定律3.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4.光的折射和色散第七章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1.薄透镜的成像规律2.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3.成像公式的应用4.光学仪器—眼睛、照相机和望远镜第八章电流和电路1.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量单位2.电路的概念和基本要素3.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4.电流的分流与合流5.电阻与电阻的计量单位第九章感应与电磁现象1.磁感线与磁感强度2.定义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3.电流感应定律4.连续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第十章静电场和静电力1.电荷与静电力2.电场的产生与电场强度3.电场力与电势能的关系4.高压电的危害与安全防护导学方法和技巧•课前预习:对于每一章节,先浏览主要内容,并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提问思考: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思考和解答问题,增强理解和记忆•注重实际: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联系,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总结每章的重点内容,结构清晰,可以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导学要求•预习并思考每章的内容,做好相应的知识点的笔记•完成课后习题,并及时批改和总结错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与同学分享•与同学组队,互相讨论和解答疑惑导学评价•预习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程度•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小结本导学案概括了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内容和主要知识点,并提供了学习方法和技巧。
(完整word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导学案电学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 导学案 电学(一)电流、电路和电压与电阻一、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复习目标: 1.理解电流(电流强度)的概念、电流强度的单位。
2.知道电压的概念及其单位;知道干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3.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4.会用电流表测电流;会用电压表测电压;会根据电表的特征判断电路故障; 5.知道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构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知道电阻箱的示数。
二、合作探究(考点梳理与提升)【考点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识别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常采用下列方法:电学基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 。
异种电荷相互 。
电荷 导体与绝缘体 电荷量:指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 C 。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
两种电荷三种状态: 、短路和断路。
组成:由 、开关、用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路 连接方式串联:组成电路的元件 相连。
并联:组成电路的元件 分别连在一起。
电流 方向: 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电路中的电流是从 出发回到 。
单位:安(A ),1A = mA = μA.。
形成: 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只有电路 时才有电流。
连接方式: 在被测电路中。
电流表 选择量程:试触法。
连接方法: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
电流规律 并联: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这和,即I = 。
串联:处处电流相等,即I = 。
电压规律 串联: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各,即U = 。
并联: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即U = 。
作用:使电路中形成 。
电压 单位:伏(V ),1kV =103V =106mV 。
连接方式:和被测电路 。
电压表 连接方法: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
选择量程:试触法。
电阻物理意义: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影响因素:导体 、材料、 和温度。
九年级中考物理总复习导学案
9、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____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 )。在得到像的位置后,应该用________分别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A、像变在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4、如图38-1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
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
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
并画出入射光线SA。
5如图38-2所示,当平面镜M绕O点逆时针转过30°
;把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称为。
3、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
4、声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常把高于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Hz的声音称为次声。
6、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1、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练习]: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真空也能传声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们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是 ( )
25.2mm,25.1mm,27.2mm,25.3mm其中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物质的构成、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而是彼此之间。
但压缩和很困难,这是因为。
3、之间既有又有。
当被时,的距离变小,表现为;当被时,间的距离变大,表现为。
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和,具有一定的和。
4、相距,就变得十分的,可以。
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因此,具有,容易被。
5、通常之间的比的小,比的大;之间的比的小,没有,运动。
这样的结构使得,没有确定的,具。
6、常见的是由大量的、构成的;内的在不停地做;之间存在和。
【预习检测】.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6.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专题电学实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专题电学实验复习导学案导学目标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专题中的电学实验内容,通过学习和思考,加深对电学实验的理解,提高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导学内容一、实验一: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实验目的:测量电池的电动势,了解电池的基本特性。
实验仪器与材料:电池、电动势计、导线、千分尺。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
2.将电动势计的两个电线分别接到电池的两极上。
3.打开电动势计,记录显示的电动势数值。
4.使用千分尺测量电池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数据。
5.根据测得的电池尺寸数据,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电池的示意图。
实验数据处理:1.电动势计测量得到的电动势数值是多少?2.电池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是多少?二、实验二:测量导线的电阻实验目的:测量导线的电阻,探究导线长度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仪器与材料:导线、电源、电阻箱、导线夹。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
2.将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源和电阻箱。
3.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将导线的电阻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4.使用导线夹将导线固定在实验台上。
5.测量导线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1.导线的长度是多少?2.根据测得的导线长度数据,在实验报告中绘制导线的示意图。
三、实验三:串联电路的分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串联电路的分压实验,验证并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分布的规律。
实验仪器与材料:电池、电压表、电阻、导线。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
2.将电池、电压表、电阻依次串联接线。
3.打开电压表,记录电压表显示的数值。
4.更换不同大小的电阻,并记录每次读数。
实验数据处理:1.在不同电阻下,电压表显示的数值有何变化?2.根据测得的电压数据,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电路图并标明电压数值。
思考与拓展1.电动势是什么?如何测量电池的电动势?2.电阻的大小与导线的长度有何关系?为什么?3.在串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元件中如何分布?为什么?在完成本个实验复习后,可以尝试回答上述问题,以加深对电学实验的理解。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力学部分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力学部分(一)测量 课时2一、复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体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二、基础知识回顾,规律方法小结1、长度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_________,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要求注意换算关系:1m= _______km= _______dm=_______cm=_______mm= _______μm= _______nm 。
1km=______m,1dm=______m,1cm=______m,1mm=______m,1μm=_______m,1nm=_______m 。
2、时间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为_______。
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要求注意换算关系:1 h =_______ min = _______ s =_______ ms3、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
(1)72m=_________ cm。
(2)7.2×105mm =_________ m。
(3)7200s =_________ h 。
4、认识刻度尺和停表(如图),其中停表的示数为_______。
5、正确使用刻度尺(五会)(1)会选: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考虑量程和分度值)。
(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_______被测物体。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______。
2011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第3单元 物质的物理属性
初三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第三单元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内容与目的内容】一、内容1.物体的质量2.物质的密度3.测定物质的密度4.密度知识的应用5.物质的其他属性如颜色、状态、硬度、弹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等二、目的要求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
2.掌握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3.知道测量质量的工具。
4.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记住水的密度。
5.理解为什么要引入密度概念,以及密度概念的表述和密度公式。
6.掌握密度的计算和单位换算。
7.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基本方法。
8.密度的应用、理解密度知识的三个方面的主要应用。
9.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10.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并与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11.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知识重点与难点】1.理解质量的概念。
2.知道测量质量的方法、正确使用天平。
3.理解密度的概念——物质的一种特性。
4.掌握密度的计算及应用。
5.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
物体和物质不同。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
铁锅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2.正确理解质量的概念。
不同的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往往是不相等的。
我们就用质量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
例如一支铅笔芯比一个铅笔头所含的碳要多,一块平玻璃板,要比一块玻璃碎片所含的玻璃多,一把斧头比一把铅笔刀所含的铁要多。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它的形状无关。
一块铁,无论是把它拉成长的,还是把它压成扁的,铁块中所含铁的多少是不变的。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和它的位置无关。
一只铅球,无论放在地球的两极还是赤道上;无论放在海边还是放在高山之颠,铅球所含铅的多少是不变的。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和它的状态无关。
一杯水,无论是凝结成冰,还是蒸发为水蒸气,它们所含水的多少是不变的。
九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导学案
一、教材简况: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各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编成的一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内容共10章,其中前两章是热学,第十五章—第十九章是电学,第二十章将电与磁联系了起来。
最后两章是信息与能源。
二、学生状况:本人所带的九(1)、(2)、(3)三个班的学生从总体来看基础偏差,全班70%的学生是差生,个别学生极差,如九(1)班的邵丽、曹贇斌,九(2)班的朱亚娇、高丽红,九(3)班的曹博、李宏军等人。
有些学生基础可以,但比较懒惰,动脑不动手或动手不动脑,如九(2)班的周玉娟、九(3)班的曹潘东等人。
所以要提高成绩必须从差生抓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1.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开全开足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口能力。
四、教学难度:1.学生懒惰、基础差。
2.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教学措施:1.调动积极性,增强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
2.因材施教,安排好教学和复习。
3.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一节磁现象磁场教学目标:1.认识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2.知道磁体的类型、磁性材料的分类。
3.认识此现象的应用:记录信息、磁动力。
4.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应用。
5.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6.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级。
教学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
教学难点:会用磁感线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磁体上的两端,叫做磁极。
让磁体自由转动,静止下来后会一端指南,这个磁极叫,又叫;另一端会指北,叫。
又叫。
2.磁极间相互作用特点是:。
3. ,这种现象叫磁化。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它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
初中中学物理中考复习导学案(全部)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第1讲声现象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原因:振动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方法提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典例讲解:终结性练习中例题课堂训练:终结性练习中基础巩固题课后作业:复印习题课后练习:终结性练习中习目标达成评估题第2讲物态变化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一、温度1.温度的意义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
九年级中考物理总复习导学案
内能与热机一、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2. 通过学习,能正确理内能、热量、比热容、热值、热机效率的概念及公式,知道内燃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能结合实例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能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4.通过练习,能计算有关物质热量、比热容、热值、效率的相关问题。
二、知识梳理:1.常用温度计有、和,他们是根据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组成物质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现象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3. 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以及分子之间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填“能”或“不能”)为零。
内能与物体的、、有关。
4.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和。
5 . 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叫做热量,其符号是,国际单位是。
6. 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物体将能量向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
7. 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物质的。
符号是,国际单位。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8. 水的比热容是,其物理意义是。
9. 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
四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次,飞轮转动周,对外做功次。
压缩冲程能转化为能,做功冲程能转化为能。
10. 人们把1Kg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
符号是,单位:或。
11. 热机转变为的能量与燃料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的。
12. 酒精的比热容是2.4×103焦耳/千克·℃,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的热值是3.0×107焦耳/千克,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1千克酒精分成两等份,则每一份与等分前相比,下列物理量变化情况是:质量________,体积________,密度_____,比热容________,热值________。
2010-2011学年度初三物理教学工作及中考复习计划
2010-2011学年度初三物理教学工作及中考复习计划巴拉贡中学初三物理组郭天云2010年8月31日一、学情分析本届初三共有2个教学班,101名学生。
其中1个普通班,1个快班。
这也是我校首届初三毕业班,根据我这几天对学生的了解,我校初三学生学习物理当前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从而造成表述不完整、判断错误、张冠李戴2、物理术语的运用和文字表达能力差。
3、学生对文字、数据和图像等信息的分析能力缺乏4 、理解能力不到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5、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起来。
6、实验探究能力不足,基本实验技能差。
7、计算能力很多不到位。
由于学生存在上述的问题,我们将面临严重的教学及复习挑战。
二、教学措施和复习思路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初三教学中。
重视基本概念、规律的复习。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理解要透彻,会活用,复习过程重视及时反馈,同时注意层次。
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多关注身边的物理。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益,备好课,上好课,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堂”。
并抓实验的教学和复习,包括演示实验。
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强调实是求事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观察物理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思想和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学生能够在所给的图表坐标、图像、科普介绍等方面获取有用的信息,灵活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基本方法解决问题。
3.重视运算能力、综合题计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规范地使用物理述语、物理符号、物理单位,规范地作图等。
4.加强集体备课,钻研教材教法,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测试。
不要搞题海战术,要精选习题,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复习。
三、教学进度本学年期末教到第16章《热和能》,下学期3月10号前上完全部内容,3月11号---4月20号系统复习全书,其中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训练,4月22号—5月20号专题训练,5月22号-----中考前中考总复习、模拟冲刺,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加快(具体每周教学进度详见下表)。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应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折射。
3.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包括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概念。
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4.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可以使用玻璃棒、水杯等简单的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5. 应用练习:出示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眼镜的度数与折射率的关系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4. 课后访谈: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电生磁导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三物理导学案第九章第三节电生磁编制人:咸福加复核人:使用日期:编号:学习目标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学习重点、难点1、奥斯特的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一、自主学习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________证实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着_____,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2、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的方向跟______的方向有关。
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3、什么叫螺线管(线圈)?二、合作探究演示一: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1、首先让小磁针静止,不受外界磁场干扰,确定小磁针的南北极。
2、在磁针正上方拉一条直导线(课本68页图9.3-2,导线与磁针平行放置),当直导线和电池连通时,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断电后又有什么现象?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改变电流的方向,又能看到什么现象?现象:结论:演示二:螺线管的磁场1、在螺线管中通入电流,把小磁针放到螺线管四周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磁针所指的磁场方向,在我们所熟悉的各种磁场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哪种磁体相似?结论:通电螺旋管外部的磁场和磁铁的磁场一样。
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就相当于条形磁铁的两个。
2、(1)如图将通电螺线管靠近已知磁极的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并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
(2),切断电源,将上图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改变(如图2),观察发生什么现象?判断并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
3你来总结: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通电螺线管的N,S 极正好对调,这说明,通电螺线光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 有关。
探究:安培定则:安培定则内容: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 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即为螺线管的 极。
练一练:标出下图中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
初三物理总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2)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能懂得“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到外力之间关系,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从而获得规律。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三、知识梳理一、复习内容及过程1、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例1、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
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例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
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 .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 .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2、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复习导学案 全册
九年级物理复习导学案九年级物理第一阶段复习导学案01 机械运动●考试说明有标准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a)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a)3.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b)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b)●考点细化可检测1.识别并举例说明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2.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识别图象,会根据条件计算出速度、路程和时间。
▲3.复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列举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物体,计算平均速度。
★4.会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长度和速度。
5.会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速度。
6.会解释测量有误差的原因;记住减小误差的方法;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自主复习忆基础一、看书后完成下列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符号为。
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正确使用时首先应观察①②③。
在读数时,视线要,估读时只允许估读到。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符号。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
3.测量时,值和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只能,不能,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4.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的时候,被选作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1);(2)。
5.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国际单位是。
72 km/h= m/s;10 m/s = km/h。
6.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计算公式为。
二、交流答案、说出疑惑:●知识框架巧搭建(教师精讲)●重点难点有引导例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坐在逆水驶向上游的船中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 .河岸上的树 B .船舱 C .迎面驶来的船 D .河水(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 ( )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确定解答:(学生先讲、教师引导) 归纳:例2.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a 、b 所示。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探究电路》作者:许福安 (初中综合实践云南省初中综合实践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2 / 886 发表日期: 2011-01-20 11:50:28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探究电路》姓名:小组:学号:知识再现:1、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作用,用符号表示。
(2)单位:符号(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长度和;还与温度有关。
2、滑动变阻器(1)原理来改变电阻。
(2)使用方法采用的接法(2)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关系式:()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关系式:()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关系式:()电阻并联的实质: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知识点拨: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题: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锰铜丝的电阻比铜丝的电阻大B.粗细相同的电阻,长的电阻大C.长短相同的电阻,细的电阻大D.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一样的两条导线,细的电阻大分析:在叙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A错;同理,B错B 选项叙述上顺序颠倒D错。
【练习】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定值电阻5欧姆,10欧姆,15欧姆的各一只,开关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图。
(1)这个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其中被控制的变量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AV VVSR2R1(2)下面是它们获取的一组数据电压246810电流0.390.79 1.2 1.62实验时他们选择的电阻的值是欧姆.2、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1)在图中的圆圈内填入电流表、电压表(2)某同学操作规范,正确的测量,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分别是U1=2.4A,I1=0.2,U2=4.5V,I2=0.38A,U3=6V,I3=0.5A,请你设计一个表格,把数据填在表格内,(3)根据表格中数据,请你算出电阻R= 欧姆(4)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一个结论:SR0R X2111113、欧姆定律的应用一个弧光灯的电阻是5欧姆,在正常发光时需通过10A的电流。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二课时)
Ω、30Ω 电阻各一个, 他可以选择
Ω和
Ω 的两个电阻
联来获得所需电阻。
四、课堂检测:
1. 在进行家庭电路的装修时, 如果不小心使白炽电灯
灯座的两根电线相接触, 闭合开关接通电源, 会出现
下列哪种情况(
)
A. 电灯的灯丝被烧断
B. 电灯正常发光
图2
C. 电灯发出暗淡的光
D. 保险丝熔断
2. 将图 2 中的元件正确连入电路中。
实验讨论
略
①本实验报告不够完整,应添上的基本项目是:
A
,B
。
②从“实验步骤”看,主要缺陷是:
。
③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A
;B
。
④假如该同学实验时,刚一“试触” ,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迅速摆动到最大刻度,其原
因可能是: a
;b
。(写出两个可能的原因)
导体的
。
3. 家庭电路里的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
联;开关和被控制的用电
器是
联;为了防止因漏而出现的触电事故,家用洗衣机的外壳一定要
。▲
4. 生活用电电压是
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V
。▲
5. 测电笔是用来辨别
和
的, 在使用测电笔时, 用手接触笔尾的
,用笔
尖接触导线,如果测电笔的氖管发光,则说明接触的是
1. 串联电路的特点(写公式) ▲
(1)电流:
;(2)电压:
;
(3)电阻:
;( 4)电压比与电阻比的关系:
;
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
2. 并联电路的特点(写公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教育]2011 年初三物理专 题复习导学案2011 年灌南县张店中学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 组张店中学初三物理备课专题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专题一、复习目标在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从而判断出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包括像的倒正、实虚以及放大还是缩小情况),还要学会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际应用如: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以及人的眼睛、眼镜二、知识储备凸透镜成像规律物倒大虚像 应距 正小实 距用U>2fU=2ff<U<2fU=不成像获f得平行光U<第 1 页 共 49 页2011 年灌南县张店中学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 组张店中学初三物理备课f结论: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_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像;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当物距小于 2 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_______,且像距变________.三、典型例题解析:(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例 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 10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 10cm 处,所成的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针对性训练】1、三个焦距都是 20cm 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做了一些简易光学器材,第一个做成了简易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灯150 厘米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150 厘米照片的相距离机,拍摄了墙上40 厘的米 一幅画;灯片第的距二离 个做了一台40 厘米投照相影机的仪凸透,镜到演画的示了一张22 厘幻米 灯片;第照相三机的个凸透直镜到画接作放大22 厘米距离的距离镜使用,观察一只小20 厘昆米 虫,使用过程中,下面对20 厘米放大镜到小昆虫的 距离12 厘米放大镜到小昆虫的 距离12 厘米第 1 页 共 49 页2011 年灌南县张店中学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 组应关系连线正确的是( )张店中学初三物理备课A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 灯片的距离150 厘米 40 厘米B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灯 片的距离150 厘米 40 厘米照相机的凸透镜到 画的距离22 厘米 20 厘米照相机的凸透镜到画 的距离22 厘米 20 厘米放大镜到小昆虫 的距离12 厘米放大镜到小昆虫的 距离12 厘米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30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 45cm 处,成的像情况是:()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等大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焦距大小的判定例 2.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30cm 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B、15cmC、10cmD、5cm第 1 页 共 49 页2011 年灌南县张店中学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 组张店中学初三物理备课【针对性训练】 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 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 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下表:透 镜像的性质甲放倒实 大立像乙缩倒实 小立像丙放正虚 大立像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A、f 甲>f 乙>f 丙 B、f 丙>f 甲>f 乙<f 丙D、f 乙>f 丙>f 甲(三)镜的调节问题C、f 甲<f 乙例 3、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第 1 页 共 49 页2011 年灌南县张店中学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 组张店中学初三物理备课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 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 伸一些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例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 1 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 光具座上。
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 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 因:。
1、 2 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凸透镜11111111焦距/cm 4 4 4 4 6 6 6 6物距/cm2346234600000000像距/cm42218322第 1 页 共 49 页2011 年灌南县张店中学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 组张店中学初三物理备课76280472像的正倒倒倒倒倒倒倒倒倒立立立立立立立立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针对性训练】1、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
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
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其装置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装置中,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
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10cm。
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 0 cm 102030405060708090 100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第 1 页 共 49 页2011 年灌南县张店中学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 组晰、完整的像。
该像的性质是张店中学初三物理备课。
三、达标测试1、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 10cm 处发现一亮点,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5cm 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2、下面关于近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近视眼镜镜片能把太阳光会聚于一点 B.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C、“度数”越大的近视眼镜镜片,凹面弯曲越明显,焦距越大D、近视眼眼睛本身就是发散透镜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第 1 页 共 49 页2011 年灌南县张店中学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 组张店中学初三物理备课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2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等大倒立的实像4、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常常安装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
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
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A、平面镜成虚像 B、凸透镜成实像C、显微镜D、凸透镜成虚像5、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 50cm 处向 12cm 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小,像距变大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当物体沿主光第 1 页 共 49 页2011 年灌南县张店中学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 组张店中学初三物理备课轴从距透镜 30cm 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列叙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A、像始终变大B、像始终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 D、像先变大后变小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图中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2)(1) B. (3)(1) C. (2) (4) D. (3)(4)9、小宝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 他将照相机移近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 成的清晰像将变(选填“大”或“小”) 10、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第 1 页 共 49 页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如果在文物上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
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选填“近些”或“远些”)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度。
1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12、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蜡烛透镜光屏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凸透镜。
13、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
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_____的焦距较大。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透镜30 cm,像距透镜10 cm,则此时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像(依次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或“虚”)15.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16.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17. 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2寸的全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A 小明往前移动,并使镜头往里缩B 小明往前移动,并使镜头往外伸C 小明往前移动,并增大光圈D 小明往后移动,并使镜头往外伸专题二力学作图专题复习目标:1、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能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